“陽卿!”


    “怎可如此?!!”


    “齊王兄剛至長安不過三日,卿怎可勸太後削奪齊王土?”


    “若宗親諸侯聞之,豈不以為太後覬覦諸侯土,心遠長安而亂之?”


    當陽毅結束與呂雉的‘秘議’,滿懷心事的回到未央宮時,迎接陽毅的,自然是少年天子劉盈困惑的麵龐。


    不過這一次,陽毅並沒有太大的擔憂。


    ——比起上一回軍議,此時的劉盈,顯然淡定了很多。


    開口時的口吻也不像上次那般,帶著興師問罪的架勢,反而更像是希望陽毅能解答困惑。


    就見陽毅麵色淡然的輕笑一聲,便上前些,來到劉盈身前不足兩步的位置。


    “陛下以為,齊王昨日之所為,僅憑陛下代為求情,便可得太後寬恕?”


    “縱太後暫恕齊王之罪,待日後,太後念及齊王昨日之舉,當有何感?”


    說到這裏,陽毅不忘做出一副失望的神情,搖頭歎息道:“臣負荊往長樂,恰遇齊王歸於長樂之外,亦背負荊棘。”


    “然荊棘之刺皆已剃淨,宛如鋤杆……”


    聞言,劉盈不由麵色一紅,略有些尷尬的輕咳兩聲。


    “咳咳……”


    “齊王兄幼喪生母,在外奔波數年,方為母後接回沛邑,身子是虛了些……”


    見劉盈這幅羞澀的模樣,陽毅也不忍多說,隻稍一沉吟,便麵色凝重的拉起劉盈的手,到禦階邊沿坐了下來。


    “齊王此番之所為,陛下念仲季之情而勿怪,此自乃陛下之仁善。”


    “然陛下試想:若齊王如此作為,而終未受懲戒,此間事為宗親諸侯知曉,當做何感?”


    不等劉盈給出答案,陽毅便堅定的抿緊嘴唇:“宗親諸侯必以此,視陛下以少弱可欺,而於關東放浪形骸,為禍地方!”


    “朝臣聞陛下於齊王勿怪,忠者或以為陛下仁善,然陳、周之流當何為?”


    “輕則斥陛下坐視齊王違律,徒使陛下威儀盡失;重則,以此間事獻讒言於太後當麵,以離間陛下同太後母子之情也!”


    “如此,陛下可明白臣因何故,以勸太後削齊王土?”


    聽到這裏,劉盈終是麵色黯然的低下頭,若有所思道:“朕知矣。”


    “齊王兄行差就錯,當種因而得果;朕為昆季,隻可懇請太後輕罪於齊王,而非不罪齊王!”


    “若不如此,關東諸侯皆以為朕仁善可欺,便當效齊王之舉,行悖逆枉上之事。”


    “朕仁善之舉,看似恭順兄長,兼憐宗親,實則寡恩於天下,薄萬千之黎庶!


    聽聞劉盈嚴肅的道出自己所得出的結論,陽毅認可的點了點頭。


    “陛下當知:陛下首為國祚社稷之主、神州赤縣之長;次,方為劉氏宗親之宗長、齊王之昆季。”


    “同齊王,及日後同楚王當麵,陛下亦當謹記:陛下同齊王、楚王,當首論君臣尊卑,次,方論宗親長幼。”


    略有些謹慎的道出這些稍帶敏感的話,陽毅便自然地將話頭一轉。


    “及陛下所慮,臣亦已辦妥。”


    “此番,非太後削齊王土,而乃齊王自罪不已,方獻齊國城陽郡於長公主,以為湯沐之地。”


    “如此,此間事縱諸侯聞之,亦當以為此乃齊王舍土與姊,恭友姊季之舉也。”


    聽到這裏,劉盈縱是心中,對大哥劉肥仍舊帶著些羞愧,也不由對陽毅稍一拜。


    “蒙卿算無遺策,方使朕未因酒醉,而行大錯……”


    看著劉盈依舊一副如犯錯稚童般的模樣,陽毅不由搖頭一笑,矜持的拱手一回禮。


    “陛下當以此為戒,日後少飲些酒……”


    見陽毅還有閑情雅致調侃自己,劉盈又是臉一紅,略有些尷尬的擺了擺手。


    但劉盈不知道的是:‘少喝酒’這個建議,是陽毅真心所勸……


    ——誰讓太史公的《史記》當中,劉盈就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才在二十三歲的年紀英年早逝呢?


    雖然司馬遷這人,在陽毅心中著實沒有什麽史家權威,但沒有其他更權威的信息來源,陽毅也隻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畢竟再怎麽說,酒肉女色節製一點,雀食對身體狀況有顯著的好處。


    當然,作為臣子,陽毅最多也就隻能勸一句‘少喝酒,注意身體’。


    至於‘少到後宮轉悠’,陽毅不敢說,也不能說……


    ——早點生下皇長子、生下更多的兒子,可是封建皇帝的硬性kpi來的!


    要是陽毅真勸劉盈‘注意節製’,回頭再讓呂雉知道了,‘斷國家之血脈’的大鍋,陽毅可背不起!


    “話說,這傻小子的大兒子劉恭,應該快出生了……”


    正當陽毅回憶起前世記憶中,所容納的曆史知識時,劉盈那仍舊滿帶愧疚的神情,再次讓陽毅有些無奈起來。


    “陽卿所言,朕皆知矣。”


    “然齊王此番入朝,因朕之故而失封土,朕仍有愧……”


    看著劉盈鑽牛角尖的別扭模樣,陽毅心中不由長歎口氣。


    “呼~~~”


    “這傻小子……”


    定了定神,陽毅決定:讓眼前這位天真爛漫的小皇帝,早點認識到人間的黑暗!


    “臣方才所言,陛下可還記得?”


    輕聲一問,自是引得劉盈連連點頭。


    “自是記得。”


    “卿言:朕首為天子,次方為齊王之昆季。”


    卻見陽毅聞言,將臉色緩緩沉了下去。


    “高皇帝封齊王者,乃彼時社稷初立,關東異姓諸侯遍布;故高皇帝封長子為齊王,遣平陽侯為齊相。”


    “此,乃欲以齊王‘皇長子’之威、平陽侯‘開國第二侯’之能,鎮壓關東異姓諸侯。”


    “然今,彼時之異姓諸侯盡無,唯長沙王於五嶺之北,以為吾漢家遮蔽南越趙佗之屏障也。”


    “即齊王之立,乃因鎮壓異姓諸侯之故,今異姓諸侯盡皆授首,齊王之土,便當緩行削奪,以化為郡縣。”


    說到這裏,陽毅終是長出口氣,麵色懇切的望向劉盈。


    “陛下自知:陛下首為天子,次為齊王之昆季。”


    “然齊王知其首為齊王、為陛下之臣,次為陛下之仲否?”


    “縱今日知,來日知否?”


    “縱齊王知至百年,待彼時,齊王之子、孫繼位為王,其,當知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元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元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