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禮物,又精心準備一番,陽毅便在忠奴陽大的陪同下,來到了尚冠裏外。
與後世一樣,在兩千多年前的漢室,也同樣有著一些貴族特有的權力。
比方說,自高皇帝九年,開始施行於長安城內的宵禁,就連未央、長樂兩宮都得按時關閉宮門,唯獨尚冠裏,可以堂而皇之的徹夜燈火通明。
再比如,漢室二千餘萬百姓都嚴格遵守的‘民男十七而始傅,分家別戶’的製度,功侯貴勳們也都無一遵守。
——這一點,從陽毅分門別戶一事,竟然在長安掀起一股不小的風論,就可見一斑了。
此事,甚至被某些蛀蟲二代,理解為了陽城延為巴結太後、陛下,才做出來的政治姿態!
在得知這個情況後,就連陽城延本人,都是感到一陣無奈。
但陽毅對此,倒是樂見其成。
——歸根結底,少府的第一本職,還是天子的私人管家。
陽城延身為少府卿,首先需要具備的,並不是多麽過硬的專業能力,而是對皇室,尤其是對皇帝本人的絕對忠誠!
如此說來,和外朝百官、功侯貴勳之間稍微保持點距離,對陽城延來說反倒是件好事。
除了不顧宵禁令、始傅令之外,漢室貴族階級還有一項肉眼可見的特權。
這一點特權,來到尚冠裏外的陽毅,此時已經親眼見到了。
“後世漂亮國的曼哈頓社區,恐怕也不過如此……”
就陽毅肉眼所見,尚冠裏外的街口,幾乎每過三十息,便會走過一隊十人以上的甲士巡邏隊伍!
尚冠裏入口處幾十步的範圍內,更是設有十數個定點崗哨,由甲胄齊備,手持長戟的北軍將士站崗,時刻保護尚冠裏的安全!
就連尚冠裏內的街道,都被灑掃的一塵不染,連一塊石子兒都見不著。
如此森嚴的戒備,雖說與修建在尚冠裏以北不遠處的武庫也有一定的關係,但依舊能體現出這條街道上,住著怎樣身份顯赫的人家。
“也不知百年之後,今日這數百家功侯貴勳,還有幾家得存……”
暗自發出一聲略有些酸臭的感歎,陽毅便走上前,與巷口的甲士核對過身份,便踏入了尚冠裏。
·
“短短數日不見,陽侍中竟又雄壯了些?”
聽著華發老者的調侃,陽毅不由靦腆一笑,拱手回到:“老大人折煞晚輩;晚輩尚不及弱冠,實稱不上‘雄壯’二字。”
“倒是老大人如此年紀,竟仍鶴發童顏,體態硬朗,晚輩好生羨慕……”
陽毅一本正經的恭維,頓時惹得老者一陣暢笑,麵帶欣賞之餘,不忘得意的輕捋著頜下蒼髯。
看著老者這番模樣,陽毅也不由輕聲一笑,思慮起怎樣開啟接下來的話題。
眼前這位老者,放在如今臥虎藏龍的長安朝堂,或許並不那麽起眼。
但腦海中,自後世得來的記憶,卻無時不刻的提醒著陽毅:眼前這人,或許是自己唯一可以無條件信任的人。
甚至比起老爹陽城延,眼前這位老者,都更加值得信任!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呂雉在劉盈駕崩後,徹底拋開了‘太後’的人設,幾乎一舉一動,都隻關心老呂家的利益。
而在呂雉試探著要封諸呂子弟為王、侯之時,長安朝堂,更是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
彼時,便是陽毅麵前的這位老者,義正言辭的站出來,非但麵斥呂雉如此作為,有違漢家祖製,還將支持呂雉遍封諸呂的周勃、陳平二人,給噴了個狗血淋頭!
雖然最終,老者依舊沒能阻止呂雉,仍舊使呂雉子弟經曆了一段‘人均王侯將相’的幸福時光,但老者也沒屈服於呂氏的權勢,直接掛印而去,閉門在家,拒絕在呂氏麵前搖尾乞憐!
可以說,在惠帝劉盈駕崩,呂後專政,呂氏專權的那段曆史當中,眼前這位老者,是整個漢室唯一一個有卵子,唯一一個維護劉家的人。
——安國侯,王陵!
劉邦駕崩之前,呂後曾在病榻邊問道:丞相蕭何已經老了,等蕭何死後,該讓誰做丞相呢?
劉邦回答:曹參可以為相。
呂後又問道:曹參年紀也不小,估計做不了幾年丞相;曹參死後,誰又可以接任曹參呢?
劉邦給出的答案,便是安國侯王陵。
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在劉邦的心中,王陵,是漢室開國功侯一百五十六人當中,才華僅次於蕭何、曹參的第三人!
若非如此,劉邦也不會在臨死前指定王陵,做漢室的第三任丞相!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隻能說,王陵是個很有才華,很有潛力的大佬,卻並不意味著陽毅可以信任此人。
但後世人的廣闊視野,卻讓陽毅早在前世,就得到了一個精確地結論。
——如果說,漢室第一位丞相蕭何、第二任丞相曹參,都是在劉、呂兩家之間保持相對中立的‘聰明人’,那安國侯王陵,就是鐵站老劉家的‘愚忠者’!
而陽毅未來幫助劉盈、扶持劉盈坐穩皇位,從而君臨天下的道路之上,最缺的,就是這樣的愚忠者……
“陽侍中此言,方折煞老夫也~”
就見老王陵嘿笑一聲,麵帶微笑道:“老夫年不過花甲,不敢當陽侍中‘老大人’之稱。”
“若陽侍中不嫌,自可以翁稱之。”
感受著王陵毫不加以掩飾的親近之意,陽毅百感交集的長歎口氣,才由衷敬佩的再一拱手。
“既如此,晚輩恭敬不如從命。”
“王翁?”
一聲略帶俏皮的輕呼,頓時惹得老王陵又是一陣哈哈大笑,望向陽毅的目光,更是寫滿了慈愛和認可。
若是外人進了這客堂,不知道的,恐怕都要以為這老少二人,是親祖孫了……
友好和諧的互相調侃幾句,又閑聊一番,王陵的麵色之上,便悄然帶上了一絲嚴肅。
“陽侍中此來,恐非隻同老夫閑談?”
適時調侃陽毅一聲,王陵便放下手中茶碗,將上半身稍稍側移向陽毅的方向。
“可是帝陵一事,陽侍中仍未參透個中厲害?”
與後世一樣,在兩千多年前的漢室,也同樣有著一些貴族特有的權力。
比方說,自高皇帝九年,開始施行於長安城內的宵禁,就連未央、長樂兩宮都得按時關閉宮門,唯獨尚冠裏,可以堂而皇之的徹夜燈火通明。
再比如,漢室二千餘萬百姓都嚴格遵守的‘民男十七而始傅,分家別戶’的製度,功侯貴勳們也都無一遵守。
——這一點,從陽毅分門別戶一事,竟然在長安掀起一股不小的風論,就可見一斑了。
此事,甚至被某些蛀蟲二代,理解為了陽城延為巴結太後、陛下,才做出來的政治姿態!
在得知這個情況後,就連陽城延本人,都是感到一陣無奈。
但陽毅對此,倒是樂見其成。
——歸根結底,少府的第一本職,還是天子的私人管家。
陽城延身為少府卿,首先需要具備的,並不是多麽過硬的專業能力,而是對皇室,尤其是對皇帝本人的絕對忠誠!
如此說來,和外朝百官、功侯貴勳之間稍微保持點距離,對陽城延來說反倒是件好事。
除了不顧宵禁令、始傅令之外,漢室貴族階級還有一項肉眼可見的特權。
這一點特權,來到尚冠裏外的陽毅,此時已經親眼見到了。
“後世漂亮國的曼哈頓社區,恐怕也不過如此……”
就陽毅肉眼所見,尚冠裏外的街口,幾乎每過三十息,便會走過一隊十人以上的甲士巡邏隊伍!
尚冠裏入口處幾十步的範圍內,更是設有十數個定點崗哨,由甲胄齊備,手持長戟的北軍將士站崗,時刻保護尚冠裏的安全!
就連尚冠裏內的街道,都被灑掃的一塵不染,連一塊石子兒都見不著。
如此森嚴的戒備,雖說與修建在尚冠裏以北不遠處的武庫也有一定的關係,但依舊能體現出這條街道上,住著怎樣身份顯赫的人家。
“也不知百年之後,今日這數百家功侯貴勳,還有幾家得存……”
暗自發出一聲略有些酸臭的感歎,陽毅便走上前,與巷口的甲士核對過身份,便踏入了尚冠裏。
·
“短短數日不見,陽侍中竟又雄壯了些?”
聽著華發老者的調侃,陽毅不由靦腆一笑,拱手回到:“老大人折煞晚輩;晚輩尚不及弱冠,實稱不上‘雄壯’二字。”
“倒是老大人如此年紀,竟仍鶴發童顏,體態硬朗,晚輩好生羨慕……”
陽毅一本正經的恭維,頓時惹得老者一陣暢笑,麵帶欣賞之餘,不忘得意的輕捋著頜下蒼髯。
看著老者這番模樣,陽毅也不由輕聲一笑,思慮起怎樣開啟接下來的話題。
眼前這位老者,放在如今臥虎藏龍的長安朝堂,或許並不那麽起眼。
但腦海中,自後世得來的記憶,卻無時不刻的提醒著陽毅:眼前這人,或許是自己唯一可以無條件信任的人。
甚至比起老爹陽城延,眼前這位老者,都更加值得信任!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呂雉在劉盈駕崩後,徹底拋開了‘太後’的人設,幾乎一舉一動,都隻關心老呂家的利益。
而在呂雉試探著要封諸呂子弟為王、侯之時,長安朝堂,更是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
彼時,便是陽毅麵前的這位老者,義正言辭的站出來,非但麵斥呂雉如此作為,有違漢家祖製,還將支持呂雉遍封諸呂的周勃、陳平二人,給噴了個狗血淋頭!
雖然最終,老者依舊沒能阻止呂雉,仍舊使呂雉子弟經曆了一段‘人均王侯將相’的幸福時光,但老者也沒屈服於呂氏的權勢,直接掛印而去,閉門在家,拒絕在呂氏麵前搖尾乞憐!
可以說,在惠帝劉盈駕崩,呂後專政,呂氏專權的那段曆史當中,眼前這位老者,是整個漢室唯一一個有卵子,唯一一個維護劉家的人。
——安國侯,王陵!
劉邦駕崩之前,呂後曾在病榻邊問道:丞相蕭何已經老了,等蕭何死後,該讓誰做丞相呢?
劉邦回答:曹參可以為相。
呂後又問道:曹參年紀也不小,估計做不了幾年丞相;曹參死後,誰又可以接任曹參呢?
劉邦給出的答案,便是安國侯王陵。
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在劉邦的心中,王陵,是漢室開國功侯一百五十六人當中,才華僅次於蕭何、曹參的第三人!
若非如此,劉邦也不會在臨死前指定王陵,做漢室的第三任丞相!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隻能說,王陵是個很有才華,很有潛力的大佬,卻並不意味著陽毅可以信任此人。
但後世人的廣闊視野,卻讓陽毅早在前世,就得到了一個精確地結論。
——如果說,漢室第一位丞相蕭何、第二任丞相曹參,都是在劉、呂兩家之間保持相對中立的‘聰明人’,那安國侯王陵,就是鐵站老劉家的‘愚忠者’!
而陽毅未來幫助劉盈、扶持劉盈坐穩皇位,從而君臨天下的道路之上,最缺的,就是這樣的愚忠者……
“陽侍中此言,方折煞老夫也~”
就見老王陵嘿笑一聲,麵帶微笑道:“老夫年不過花甲,不敢當陽侍中‘老大人’之稱。”
“若陽侍中不嫌,自可以翁稱之。”
感受著王陵毫不加以掩飾的親近之意,陽毅百感交集的長歎口氣,才由衷敬佩的再一拱手。
“既如此,晚輩恭敬不如從命。”
“王翁?”
一聲略帶俏皮的輕呼,頓時惹得老王陵又是一陣哈哈大笑,望向陽毅的目光,更是寫滿了慈愛和認可。
若是外人進了這客堂,不知道的,恐怕都要以為這老少二人,是親祖孫了……
友好和諧的互相調侃幾句,又閑聊一番,王陵的麵色之上,便悄然帶上了一絲嚴肅。
“陽侍中此來,恐非隻同老夫閑談?”
適時調侃陽毅一聲,王陵便放下手中茶碗,將上半身稍稍側移向陽毅的方向。
“可是帝陵一事,陽侍中仍未參透個中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