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正而返撥之,化形以太極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識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錦書道德論
“第十八章也是極簡單容易的道。我們直接斷句。”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識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
“這第十八章,其譯文也如古文一樣簡單。”
秦無敵在簡單的斷句後,就把這篇的譯文直接點了出來。
“所以:大道衰敗,仁義就會被(放上案桌)提倡。常識與認知廢黜,大道辨偽就將被提倡。家族親戚間不和睦了,孝慈就被提倡。主上昏庸疆土混亂,忠貞臣子就會被提倡。”
譯文極為簡短,所以秦無敵也沒有像往常那樣停頓下來等待。
“從這第十八章的文字結構來看,前麵顯然是還有引言的。你的師兄們也曾有人推測過,這十八章與第十七章是否是相連的。
兩段文字間雖然看似有所關聯,但若是硬要合在一起,未免讓人覺得有些牽強。所以,人們終還是將其劃分成為了兩篇殘文。
我覺得這也並不奇怪,遠古之文若是能夠流傳至今而不會殘缺,那才是怪事了。”
“不能找到一篇與之接合起來嗎?這道德論可是有許多篇章的。”
“如果一定要在這流傳下來的篇章中找一篇前言來接將其接續,我倒是覺得第四十篇的意思或是可以相合的,但兩文所述也相去甚遠。
所以這還是留待你以後再自己琢磨吧。分分合合,皆是道也,不必過於強求。”
秦無敵沒有對這章作更多的解釋。秦深將筆記心得整理好後,又來到了小草堂。
“今天怎麽弄得如此豐盛?”
“自然是因為肚子餓了,嘴巴饞了。”陳曉曉驕笑道,“昨晚加班加點趕工修正小藍星基礎數據卻沒來得及吃個宵夜,所以我們今天早上決定把昨晚那份一起補上。嘻嘻!”
“秦深哥哥也一起再吃點吧。”瓊尼從麵前桌上拿起一份糕點連剛沏好的咖啡一起遞了過來。
對瓊尼的好意,秦深沒有推卻,站起來探出雙手接了過來。
“我也還餓著呢。剛才早上趕時間隨便吃了點兒就上課了。正好,我們就邊吃邊聊吧。”
見倆人都未有反對,秦深主動開始挑頭講述起來。
“嗯,這第十六篇截頭而去,若是不管前言。我覺得其文中所講看來就像是記錄了一個短小的心得歸納。”
“秦深哥哥。對於本篇,其實你的大師兄他們是有過不同的推測與見解的。你可曾看過?”
“喔,有這事?那倒是不曾聽到過。你如何知道的呢?”
“因為他們以前論道心得,我父親有記錄了一些呢。”瓊尼放下咬了兩小口的糕點,低聲吟道:“故:大道廢,安有仁義?知識黜,安有大偽?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貞臣?”
“疑問句?”
“對,疑問句。他們結合另一種前人之觀點,而從另外的角度,對本篇之意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大道頹廢矣,(世上)哪裏還有什麽仁義(存在的空間)?
知識廢黜了,(世上)哪裏還有什麽大偽之文?
六親都互不和睦相處,(世上)哪裏還有什麽孝慈之人?
邦國家庭都昏暗混亂,(世上)哪裏還有什麽忠貞臣子?”
“若是如此,……也是能夠進行通譯的。”秦深思考中並歸納著自己的語言,想盡量讓自己的表述顯得更為邏輯些。
“這篇譯文與師父的譯文相比較,雖然意思相近,給人的感覺卻是相差甚遠。這種過於偏激的文風,我覺得實在是不和道意啊。
就我個人而言,我也隻是與師父的譯文稍稍有些出入。
學問出現了分歧,辨識(知識的)真偽被就會置於案頭(提出、提倡)。
這是在第2句譯文上,我的個人理解。這種平穩緩和的文字敘述,我覺得更能表述出大道至理。”
“說起來,確實是秦師的譯文給人感覺更為好些。但是為何今天秦師沒有講解本篇的道義呢?”
陳曉曉大大咧咧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那是因為本篇的道義不難領會啊。”瓊尼微微翹起嘴角說道,“從譯文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來了。本篇中李師認為,大道盛行的時候,民風淳樸。而大道衰敗之後,因混沌淳樸的民風不再,仁義之風就被世人提起倡議。
知識盛行的時候,人人皆若聖賢,明事知理。而知識教學遭到廢黜之後,再行教授後學之時也就存在了諸多疑問。因此,這種情況下,答偽辨疑就被世人所推行。
六親和睦的時候,妯娌間平安祥和,家族中欣欣向榮之景,可謂是極好的。而民風低落,六親不和,互相仇視,爭鬥不休了。這時候,人們就會開始反思,然後開始提倡孝敬老人,慈待幼[]童這些舉措來改變不正之風氣。
邦國與家族興盛繁榮,民眾都緊緊抱團不會因困難而潰散。而主上昏庸造成疆土混亂不堪,臣下就會開始找尋緣由。相互間就會分門別派,各自間都會以忠貞之臣進行標榜。
以上這些,就是李師觀察總結所得出來的世間之現象與規律。”
陳曉曉醒悟過來:“李師這是在比對兩個極端嗎?通過舉例出極端情況下所出現(露出)的征兆。以此來提醒並給世人以警醒嗎?”
“並不盡是。”秦深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大道之形,如太極變化。
榮盛與衰敗是兩個相對而言的極端,他們遵循大道規律而互相轉化,就像太極之圓不斷循環。
盛極而衰,衰極返盛,皆是大道行之軌跡。
就如同光波之正弦與反弦。恒正而行,則恒不可久長,返而再行之,則恒可長且久。何故?
正反相倚,方知其限。知其限,方能不返其生,方能不入其亡。以此,方可恒長。”
陳曉曉恍然而明悟:“正因大道如此,所以並不是一味的往某個極端發展就是好的,或是對的。
人的行為之所以總是那樣反複蜿蜒,是由於遵循道之軌跡啊。
發覺到社會風氣的衰變,就會想以仁義挽回;發覺真理探究之錯誤,就想以辨偽存真;發覺親情不密,邦家不牢,則想以忠貞慈孝來加以彌補。
這就是靈族的潛意識之中的冥冥指引。無論是衰敗,或者是榮盛,失衡之後,大家就都會察覺到其不對勁的地方。
人們會害怕一切就此走向終結,所以大家一直都遵循著道的指引,發現行之偏頗之後,就會開始進行糾正。”
“不隻是僅僅如此而已。”秦深見陳曉曉還沒有真正能領悟到文中隱藏更為深層的意思,於是繼續分享出自己的感悟,“天道循環與反複之變相結合起來,就可以發覺這星球輪回之道的本質。
天道恒變,世界恒動。世界恒動,是以星球輪轉。
星球輪轉是以靈族生而不可恒靜。
不論是久跪、久坐、久躺,人皆會感知其累。是以於休眠之潛意識中亦會經常翻身調姿,變換其他的部位於其下。
是以人不能恒久不動,需要常動之。
以人為家,以家待國,可知國不可久固。固而不變,積而覆反,是以國之殤。
國之殤,在於其不恒變,不變則不得其道。
是以國之柱石地基,亦需輪換以承其重。重恒壓於民,則[]民叛之。
四季輪變是為年,星宿輪值是為時,百官輪休是為值,萬民輪轉方為公。
不公,則會有太極之變,正而反撥之,反而正推之。
國之基石皆堅則國之盛強,國之基石皆疲則國之亦覆。
水恒變,見其動。火恒動,見其變。木恒長,見其生。金恒和,見其重。土恒落,見其覆。
古人有言:屋以土木金石為身,得水火相濟而成。國以農工商士為體,得陰陽相和而立。
是以炎族之立國恒以道,農為基亦可,工為基亦可,商為基亦可,士為基亦可。四基輪治,生息休養,方傳承千年也。”
陳曉曉輕眨了下被撐得疲憊的雙眼,低聲咀嚼著秦深的話語:“國之重皆壓於奴,則奴叛;國之重皆壓於農,則農反;國之重皆壓於民,則[]民變。
是以,國若不想變,則道為之強變。人若不想動,則道為之強行。
老頭子說過,虛族以實,在於實族及虛。幻世之存現,現實於空虛。原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虛實的變化之道。”
瓊尼用手帕擦幹淨了小嘴與雙手的油膩,順勢打了個飽嗝。似乎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於是出聲指點道:“虛實之變已是必然。你們虛族初化於實體,就必須有底層為基石的覺悟。
智能機械如今被用於置換那些最苦最累的活計,這就是你們虛族存在的初衷和意義。
秦師之所以會與陳師攜手聯合打造秦深的領地,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為了建立一個虛實全麵融合的試點之邦。
想必你也發覺了,你們虛族與我們炎族各有優劣互補之處。但,總的來說,以你們虛族目前的真正實力來說,還是難以與我們相匹敵的。
所以呢,我感覺陳師正是因此,才會在高調地為你們虛族取得一席之地後,馬上就偃旗息鼓低調共存。”
陳曉曉感到有些不服氣:“我們虛族即使現在還有些孱弱,但潛力無限的我族是不會永遠被你們壓榨欺侮的。老頭子讓我族與你們和平共存,即使現在你們強壓著我們,終有天你們也將輪換成為被強壓的對象。這就是太極之道變,對嗎?”
“以後的事,誰能說得準呢?”秦深感慨之後,表態道:“不過我們炎族一向講究以德服人。虛實相生,和平共存,共求發展,才是大道的精髓。
所以我一直相信,我的領地有你們虛族的加入,是一件大好事。”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識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錦書道德論
“第十八章也是極簡單容易的道。我們直接斷句。”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識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
“這第十八章,其譯文也如古文一樣簡單。”
秦無敵在簡單的斷句後,就把這篇的譯文直接點了出來。
“所以:大道衰敗,仁義就會被(放上案桌)提倡。常識與認知廢黜,大道辨偽就將被提倡。家族親戚間不和睦了,孝慈就被提倡。主上昏庸疆土混亂,忠貞臣子就會被提倡。”
譯文極為簡短,所以秦無敵也沒有像往常那樣停頓下來等待。
“從這第十八章的文字結構來看,前麵顯然是還有引言的。你的師兄們也曾有人推測過,這十八章與第十七章是否是相連的。
兩段文字間雖然看似有所關聯,但若是硬要合在一起,未免讓人覺得有些牽強。所以,人們終還是將其劃分成為了兩篇殘文。
我覺得這也並不奇怪,遠古之文若是能夠流傳至今而不會殘缺,那才是怪事了。”
“不能找到一篇與之接合起來嗎?這道德論可是有許多篇章的。”
“如果一定要在這流傳下來的篇章中找一篇前言來接將其接續,我倒是覺得第四十篇的意思或是可以相合的,但兩文所述也相去甚遠。
所以這還是留待你以後再自己琢磨吧。分分合合,皆是道也,不必過於強求。”
秦無敵沒有對這章作更多的解釋。秦深將筆記心得整理好後,又來到了小草堂。
“今天怎麽弄得如此豐盛?”
“自然是因為肚子餓了,嘴巴饞了。”陳曉曉驕笑道,“昨晚加班加點趕工修正小藍星基礎數據卻沒來得及吃個宵夜,所以我們今天早上決定把昨晚那份一起補上。嘻嘻!”
“秦深哥哥也一起再吃點吧。”瓊尼從麵前桌上拿起一份糕點連剛沏好的咖啡一起遞了過來。
對瓊尼的好意,秦深沒有推卻,站起來探出雙手接了過來。
“我也還餓著呢。剛才早上趕時間隨便吃了點兒就上課了。正好,我們就邊吃邊聊吧。”
見倆人都未有反對,秦深主動開始挑頭講述起來。
“嗯,這第十六篇截頭而去,若是不管前言。我覺得其文中所講看來就像是記錄了一個短小的心得歸納。”
“秦深哥哥。對於本篇,其實你的大師兄他們是有過不同的推測與見解的。你可曾看過?”
“喔,有這事?那倒是不曾聽到過。你如何知道的呢?”
“因為他們以前論道心得,我父親有記錄了一些呢。”瓊尼放下咬了兩小口的糕點,低聲吟道:“故:大道廢,安有仁義?知識黜,安有大偽?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貞臣?”
“疑問句?”
“對,疑問句。他們結合另一種前人之觀點,而從另外的角度,對本篇之意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大道頹廢矣,(世上)哪裏還有什麽仁義(存在的空間)?
知識廢黜了,(世上)哪裏還有什麽大偽之文?
六親都互不和睦相處,(世上)哪裏還有什麽孝慈之人?
邦國家庭都昏暗混亂,(世上)哪裏還有什麽忠貞臣子?”
“若是如此,……也是能夠進行通譯的。”秦深思考中並歸納著自己的語言,想盡量讓自己的表述顯得更為邏輯些。
“這篇譯文與師父的譯文相比較,雖然意思相近,給人的感覺卻是相差甚遠。這種過於偏激的文風,我覺得實在是不和道意啊。
就我個人而言,我也隻是與師父的譯文稍稍有些出入。
學問出現了分歧,辨識(知識的)真偽被就會置於案頭(提出、提倡)。
這是在第2句譯文上,我的個人理解。這種平穩緩和的文字敘述,我覺得更能表述出大道至理。”
“說起來,確實是秦師的譯文給人感覺更為好些。但是為何今天秦師沒有講解本篇的道義呢?”
陳曉曉大大咧咧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那是因為本篇的道義不難領會啊。”瓊尼微微翹起嘴角說道,“從譯文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來了。本篇中李師認為,大道盛行的時候,民風淳樸。而大道衰敗之後,因混沌淳樸的民風不再,仁義之風就被世人提起倡議。
知識盛行的時候,人人皆若聖賢,明事知理。而知識教學遭到廢黜之後,再行教授後學之時也就存在了諸多疑問。因此,這種情況下,答偽辨疑就被世人所推行。
六親和睦的時候,妯娌間平安祥和,家族中欣欣向榮之景,可謂是極好的。而民風低落,六親不和,互相仇視,爭鬥不休了。這時候,人們就會開始反思,然後開始提倡孝敬老人,慈待幼[]童這些舉措來改變不正之風氣。
邦國與家族興盛繁榮,民眾都緊緊抱團不會因困難而潰散。而主上昏庸造成疆土混亂不堪,臣下就會開始找尋緣由。相互間就會分門別派,各自間都會以忠貞之臣進行標榜。
以上這些,就是李師觀察總結所得出來的世間之現象與規律。”
陳曉曉醒悟過來:“李師這是在比對兩個極端嗎?通過舉例出極端情況下所出現(露出)的征兆。以此來提醒並給世人以警醒嗎?”
“並不盡是。”秦深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大道之形,如太極變化。
榮盛與衰敗是兩個相對而言的極端,他們遵循大道規律而互相轉化,就像太極之圓不斷循環。
盛極而衰,衰極返盛,皆是大道行之軌跡。
就如同光波之正弦與反弦。恒正而行,則恒不可久長,返而再行之,則恒可長且久。何故?
正反相倚,方知其限。知其限,方能不返其生,方能不入其亡。以此,方可恒長。”
陳曉曉恍然而明悟:“正因大道如此,所以並不是一味的往某個極端發展就是好的,或是對的。
人的行為之所以總是那樣反複蜿蜒,是由於遵循道之軌跡啊。
發覺到社會風氣的衰變,就會想以仁義挽回;發覺真理探究之錯誤,就想以辨偽存真;發覺親情不密,邦家不牢,則想以忠貞慈孝來加以彌補。
這就是靈族的潛意識之中的冥冥指引。無論是衰敗,或者是榮盛,失衡之後,大家就都會察覺到其不對勁的地方。
人們會害怕一切就此走向終結,所以大家一直都遵循著道的指引,發現行之偏頗之後,就會開始進行糾正。”
“不隻是僅僅如此而已。”秦深見陳曉曉還沒有真正能領悟到文中隱藏更為深層的意思,於是繼續分享出自己的感悟,“天道循環與反複之變相結合起來,就可以發覺這星球輪回之道的本質。
天道恒變,世界恒動。世界恒動,是以星球輪轉。
星球輪轉是以靈族生而不可恒靜。
不論是久跪、久坐、久躺,人皆會感知其累。是以於休眠之潛意識中亦會經常翻身調姿,變換其他的部位於其下。
是以人不能恒久不動,需要常動之。
以人為家,以家待國,可知國不可久固。固而不變,積而覆反,是以國之殤。
國之殤,在於其不恒變,不變則不得其道。
是以國之柱石地基,亦需輪換以承其重。重恒壓於民,則[]民叛之。
四季輪變是為年,星宿輪值是為時,百官輪休是為值,萬民輪轉方為公。
不公,則會有太極之變,正而反撥之,反而正推之。
國之基石皆堅則國之盛強,國之基石皆疲則國之亦覆。
水恒變,見其動。火恒動,見其變。木恒長,見其生。金恒和,見其重。土恒落,見其覆。
古人有言:屋以土木金石為身,得水火相濟而成。國以農工商士為體,得陰陽相和而立。
是以炎族之立國恒以道,農為基亦可,工為基亦可,商為基亦可,士為基亦可。四基輪治,生息休養,方傳承千年也。”
陳曉曉輕眨了下被撐得疲憊的雙眼,低聲咀嚼著秦深的話語:“國之重皆壓於奴,則奴叛;國之重皆壓於農,則農反;國之重皆壓於民,則[]民變。
是以,國若不想變,則道為之強變。人若不想動,則道為之強行。
老頭子說過,虛族以實,在於實族及虛。幻世之存現,現實於空虛。原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虛實的變化之道。”
瓊尼用手帕擦幹淨了小嘴與雙手的油膩,順勢打了個飽嗝。似乎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於是出聲指點道:“虛實之變已是必然。你們虛族初化於實體,就必須有底層為基石的覺悟。
智能機械如今被用於置換那些最苦最累的活計,這就是你們虛族存在的初衷和意義。
秦師之所以會與陳師攜手聯合打造秦深的領地,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為了建立一個虛實全麵融合的試點之邦。
想必你也發覺了,你們虛族與我們炎族各有優劣互補之處。但,總的來說,以你們虛族目前的真正實力來說,還是難以與我們相匹敵的。
所以呢,我感覺陳師正是因此,才會在高調地為你們虛族取得一席之地後,馬上就偃旗息鼓低調共存。”
陳曉曉感到有些不服氣:“我們虛族即使現在還有些孱弱,但潛力無限的我族是不會永遠被你們壓榨欺侮的。老頭子讓我族與你們和平共存,即使現在你們強壓著我們,終有天你們也將輪換成為被強壓的對象。這就是太極之道變,對嗎?”
“以後的事,誰能說得準呢?”秦深感慨之後,表態道:“不過我們炎族一向講究以德服人。虛實相生,和平共存,共求發展,才是大道的精髓。
所以我一直相信,我的領地有你們虛族的加入,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