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俠見要鬧僵,忙勸道:“杜大哥,好男不與女鬥,別和她一般見識。”
杜誌民想了一下,對妙音道:“我不和你比武,但要讓坤道見識什麽是‘草上飛’。”
說完,杜誌民從身上拔出清風劍,將內功運於周身,揮劍如飛風,輕快敏捷。
一道銀光閃過,突然不見了大俠的身影。
過了一會兒,突聽得山頂上“嘩嘩”響,杜誌民從山頂老君閣起跳,腳踏樹稍飛下山腰來。
到天師洞時揮手一劍,將一根碗口粗的樹杈斬落下來。
眾俠和觀眾齊呼:“杜大哥的‘草上飛’,名不虛傳!”
九俠中的女俠穆芙蓉,頭戴鬥笠腰跨雙刀,一張冷豔肅穆的臉上擠出一絲微笑,對妙音喊道:
“我們剛才見了杜大哥的‘草上飛’,妙音你有什麽本事,展示出來讓大家評一評,誰的功夫最厲害。”
妙音向四周施禮,喊道:“本坤道沒什麽本事,剛學了點皮毛功夫,在九俠麵前獻醜了。”
話音剛落,妙音跳到院壩中間,先拿出判官筆舞弄一陣熱身。
然後收起判官筆,口中默念《金光神咒》,運起了王母神功。
她雙掌舒緩回旋,轉瞬間山林刮起一陣大風,地上飛沙走石。
雙掌突然向遠處兩棵大樹推出,隻見兩個火球從掌中滾出,飛奔到樹幹上。
“轟隆”一聲響,兩棵大樹被攔腰折斷。
眾俠和圍觀人群見了,大吃一驚,然後齊聲喝彩。
原來,妙音在青城山建福宮,拜住持清心師父學了《八大神咒》。
她將其中的《金光神咒》與“王母神功”結合練習,“五雷掌”已練得爐火純青。
杜誌民見妙音有如此功力,可她從未顯露過。
於是心悅誠服,向妙音讚道:“妙音奇技神功,杜某從心底裏佩服。”
女俠穆芙蓉沒想到,妙音有如此神功。
她馬上雙膝跪地,要拜妙音為師父,妙音急忙上去將她扶起來。
杜誌民帶著歉意,笑嗬嗬地向智涵子和妙音講出,今天九俠來天師洞比武的緣由。
原來青城九俠聽人說,天師洞來了一個年輕道士武功超群,便想去以武會友。
今天見到智涵子的功夫確非虛傳,便與他結為好友。
此後,青城九俠常來天師洞,與智涵子和妙音一起談論功夫和切磋技藝。
妙音與女俠穆芙蓉結為姊妹,彼此過從甚密。
智涵子在天師洞幫香火滿兩月後,告別了妙音、眾道友和九俠,獨自去成都青羊宮參觀訪問。
青羊宮位於成都西南,是成都最早的道教宮觀。
黃巢起義時,唐僖宗避難於蜀中,曾將這裏作為行宮,故稱為青羊宮。
宮內混元殿高大雄偉,八卦亭造型華貴,裏麵供奉著老子騎青牛的塑像。
智涵子來到青羊宮的靈祖殿,拜訪了德高望重的明鏡道長。
明鏡道長熱情地接待智涵子,與其品茶聊天。
他知道智涵子知識淵博,且道行高深,對他十分敬重。
決定將智涵子留在青羊宮,一起研討道家經典。
青羊宮內長年香煙繚繞,磬聲悠悠,香客如潮。
宮門外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這裏既是劍仙俠客聚會和香客燒香許願的聖地,又是成都市民休閑遊玩的場所。
近幾日,四川總督府在青羊宮外舉辦武林擂台賽,名為通過比武挑選川軍武術教練,實為新任四川總督趙爾豐挑選衛隊的貼身鏢師。
擂台賽已進行了兩天,來自川內的武林高手雲集青羊宮,在擂台上拚死爭鬥,最後均被峨眉派高手馬飛龍打敗。
這個馬飛龍頗有些來曆,他身材高大,臂力過人,先學峨眉青牛派功夫,後拜太平天國著名將領劉揚廷為師,身懷多門絕技。
但是他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則飽以鐵拳。
少年時與人打鬥誤傷人命,吃過幾年官司,後流落江湖。
今天是擂台賽的最後一場比賽,最終的擂主將成為川軍的教頭和鏢師,因此總督趙爾豐親臨現場來觀戰。
今天來青羊宮觀看比武的人,比前兩天明顯增多,明鏡道長和智涵子也來到現場看熱鬧。
擂台上布置得莊嚴肅穆,前麵橫杆上掛起紅底白字橫額:
“擂台不認親,隻要拳頭贏!”
兩邊台柱上豎貼著紅底黑字標語。
右邊:“登台較技問誰強?出手雙方各主張。”
左邊:“柔術本來為國技,比武擇才更提倡。”
擂台兩邊各坐一位副裁判,主裁判坐在後台中間。
趙爾豐坐在包廂裏,向主裁判揮手示意。
主裁判手拿小銅鈴搖幾下,宣布比賽開始。
馬飛龍從宮內搬來一個三四百斤重的銅水缸,雙手舉過頭頂,在擂台上耀武揚威地叫陣。
他叫了一陣,見無人上台來攻擂,便放下銅水缸,開始辱罵台下的參觀者。
這時,一個年輕人跳上擂台,擺開架勢和馬飛龍交手,戰不到十合,被馬飛龍一腳踹下擂台。
等了一陣,見無人上台挑戰,馬飛龍又得意洋洋地開始叫罵。
這時,一個年近半百的道士聽他罵的太難聽,憤然跳上擂台。
厲聲責備道:“擂主別太囂張,強中更有強中手。”
擺出八卦姿勢,準備挑戰馬飛龍。
看到道士上台爭奪擂主,明鏡道長和智涵子都吃了一驚。
智涵子問明鏡道長:“這位道兄是青羊宮的嗎?”
“不是本宮道士,像是外地來的遊方道士。”明鏡道長細看後答道。
擂台上,道士和馬飛龍比過十幾招。
道士八卦掌法嫻熟,運勁使力,剛柔相濟。馬飛龍的通臂拳,勇武剽悍,威猛激烈。
雙方你來我往,又鬥了十幾招。道士突然打出“八反掌法”,馬飛龍連中兩掌,倒在擂台上。
馬飛龍被打倒在擂台上,按照比武規則應該認輸,可是他哪裏肯放棄?
趁道士不注意,突然爬起來,用“鐵頭功”向道士胸部猛闖兩下。
道士未及防備,被馬飛龍闖倒,口中吐出兩口鮮血。
明鏡道長和智涵子正在為道士擔心,馬飛龍突然衝過去,左手抓住道士衣衫,右手揮動鐵拳猛擊道士頭部。
眼看要出人命,智涵子大喝一聲:“住手!”
縱身跳上擂台,飛起一腳踢開馬飛龍。
馬飛龍見又上來一個道士,便揮動鐵拳向智涵子打來。
智涵子躲開來拳,對馬飛龍說道:
“好漢住手!我不是來打擂的。這道士受傷了,我把他背下去。”
馬飛龍故意要在總督大人麵前顯示武功,惡狠狠地叫道:
“你既然上了擂台,那就是來攻擂的。如何你能贏得我這鐵拳,我便讓你把他背走。”
沒等智涵子分辨,鐵拳已向智涵子胸口打來。
智涵子心想,這馬飛龍欺人太甚,非要逼我出手。
好!我今天就教訓教訓這個橫蠻不講理的家夥。
麵對馬飛龍的淩厲進攻,智涵子用吳門梅花樁法先讓開三拳。
馬飛龍連打幾拳都撲了空,心內十分焦躁。
馬飛龍忽然搖身晃膀,渾身發力,使出一招“霹靂衝拳”,向智涵子胸部打來。
智涵子順勢接住來拳,一招“順手牽羊”,馬飛龍站立不穩,向前一個踉蹌,差點摔下擂台。
台下一片叫好聲。
馬飛龍惱羞成怒,馬上搖身俊胛,發出金剛勁,口中“呀、呀!”怪叫,一下出猴手、一下出鶴腳,逼得智涵子連連後退。
快退到擂台邊緣時,智涵子突然翻掛雲手,使出吳門絕技“七八纏絲”,借力打力。
馬飛龍接連中招,急步後退。智涵子接著使出“九步連環”,拳法密不透風,貼身近打出手不見形。
馬飛龍從未見過這種套路,不知如何拆招,被打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最後,智涵子用一招“南山拆拗”,將馬飛龍重重擊倒在擂台上。
馬飛龍慢慢爬起身,從徒弟手上接過一把大刀,使用“無極刀法”,朝智涵子劈頭砍來。
智涵子躲閃了幾下,危急之時準備空手奪刀。
忽聽台下高喊:“智涵子,接鐵拐。”一根鐵拐拋到智涵子手中。
智涵子聽出是李叫花的聲音。
智涵子接住鐵拐,按照玄武山古墓中的“玄武棍法圖”,步行八卦身似遊龍。
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最後演變出八八六十四卦棍法。
手中鐵拐劈掄戳掃,提撩舞花,似疾風暴雨,氣勢威猛至極。
馬飛龍眼花繚亂,哪裏還能應戰?
礙於麵子勉強接了幾招,隻聽得“鐺”的一聲響,大刀被鐵拐打落在台上。
馬飛龍驚出一身冷汗,彎腰去拾大刀,智涵子一腳將他踢翻。
順勢用鐵拐將刀柄一挑,大刀“呼”地一聲飛起來,插在擂台前麵的木頭柱子上。
智涵子正準備去背受傷的道士,馬飛龍又故伎重演。爬起身突然彎腰向前,用“鐵頭功”向智涵子猛闖過去。
其實智涵子早有防備,疾速躲過鐵頭,順勢在他屁股上一招“少林潭腿”,將馬飛龍踢下擂台。
台下觀眾又發出一陣歡呼。
智涵子向台上台下拱手致謝,然後背起受傷的道士準備離開。
這時,一個官差模樣的人把智涵子叫住,說是總督大人要召見他。
杜誌民想了一下,對妙音道:“我不和你比武,但要讓坤道見識什麽是‘草上飛’。”
說完,杜誌民從身上拔出清風劍,將內功運於周身,揮劍如飛風,輕快敏捷。
一道銀光閃過,突然不見了大俠的身影。
過了一會兒,突聽得山頂上“嘩嘩”響,杜誌民從山頂老君閣起跳,腳踏樹稍飛下山腰來。
到天師洞時揮手一劍,將一根碗口粗的樹杈斬落下來。
眾俠和觀眾齊呼:“杜大哥的‘草上飛’,名不虛傳!”
九俠中的女俠穆芙蓉,頭戴鬥笠腰跨雙刀,一張冷豔肅穆的臉上擠出一絲微笑,對妙音喊道:
“我們剛才見了杜大哥的‘草上飛’,妙音你有什麽本事,展示出來讓大家評一評,誰的功夫最厲害。”
妙音向四周施禮,喊道:“本坤道沒什麽本事,剛學了點皮毛功夫,在九俠麵前獻醜了。”
話音剛落,妙音跳到院壩中間,先拿出判官筆舞弄一陣熱身。
然後收起判官筆,口中默念《金光神咒》,運起了王母神功。
她雙掌舒緩回旋,轉瞬間山林刮起一陣大風,地上飛沙走石。
雙掌突然向遠處兩棵大樹推出,隻見兩個火球從掌中滾出,飛奔到樹幹上。
“轟隆”一聲響,兩棵大樹被攔腰折斷。
眾俠和圍觀人群見了,大吃一驚,然後齊聲喝彩。
原來,妙音在青城山建福宮,拜住持清心師父學了《八大神咒》。
她將其中的《金光神咒》與“王母神功”結合練習,“五雷掌”已練得爐火純青。
杜誌民見妙音有如此功力,可她從未顯露過。
於是心悅誠服,向妙音讚道:“妙音奇技神功,杜某從心底裏佩服。”
女俠穆芙蓉沒想到,妙音有如此神功。
她馬上雙膝跪地,要拜妙音為師父,妙音急忙上去將她扶起來。
杜誌民帶著歉意,笑嗬嗬地向智涵子和妙音講出,今天九俠來天師洞比武的緣由。
原來青城九俠聽人說,天師洞來了一個年輕道士武功超群,便想去以武會友。
今天見到智涵子的功夫確非虛傳,便與他結為好友。
此後,青城九俠常來天師洞,與智涵子和妙音一起談論功夫和切磋技藝。
妙音與女俠穆芙蓉結為姊妹,彼此過從甚密。
智涵子在天師洞幫香火滿兩月後,告別了妙音、眾道友和九俠,獨自去成都青羊宮參觀訪問。
青羊宮位於成都西南,是成都最早的道教宮觀。
黃巢起義時,唐僖宗避難於蜀中,曾將這裏作為行宮,故稱為青羊宮。
宮內混元殿高大雄偉,八卦亭造型華貴,裏麵供奉著老子騎青牛的塑像。
智涵子來到青羊宮的靈祖殿,拜訪了德高望重的明鏡道長。
明鏡道長熱情地接待智涵子,與其品茶聊天。
他知道智涵子知識淵博,且道行高深,對他十分敬重。
決定將智涵子留在青羊宮,一起研討道家經典。
青羊宮內長年香煙繚繞,磬聲悠悠,香客如潮。
宮門外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這裏既是劍仙俠客聚會和香客燒香許願的聖地,又是成都市民休閑遊玩的場所。
近幾日,四川總督府在青羊宮外舉辦武林擂台賽,名為通過比武挑選川軍武術教練,實為新任四川總督趙爾豐挑選衛隊的貼身鏢師。
擂台賽已進行了兩天,來自川內的武林高手雲集青羊宮,在擂台上拚死爭鬥,最後均被峨眉派高手馬飛龍打敗。
這個馬飛龍頗有些來曆,他身材高大,臂力過人,先學峨眉青牛派功夫,後拜太平天國著名將領劉揚廷為師,身懷多門絕技。
但是他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則飽以鐵拳。
少年時與人打鬥誤傷人命,吃過幾年官司,後流落江湖。
今天是擂台賽的最後一場比賽,最終的擂主將成為川軍的教頭和鏢師,因此總督趙爾豐親臨現場來觀戰。
今天來青羊宮觀看比武的人,比前兩天明顯增多,明鏡道長和智涵子也來到現場看熱鬧。
擂台上布置得莊嚴肅穆,前麵橫杆上掛起紅底白字橫額:
“擂台不認親,隻要拳頭贏!”
兩邊台柱上豎貼著紅底黑字標語。
右邊:“登台較技問誰強?出手雙方各主張。”
左邊:“柔術本來為國技,比武擇才更提倡。”
擂台兩邊各坐一位副裁判,主裁判坐在後台中間。
趙爾豐坐在包廂裏,向主裁判揮手示意。
主裁判手拿小銅鈴搖幾下,宣布比賽開始。
馬飛龍從宮內搬來一個三四百斤重的銅水缸,雙手舉過頭頂,在擂台上耀武揚威地叫陣。
他叫了一陣,見無人上台來攻擂,便放下銅水缸,開始辱罵台下的參觀者。
這時,一個年輕人跳上擂台,擺開架勢和馬飛龍交手,戰不到十合,被馬飛龍一腳踹下擂台。
等了一陣,見無人上台挑戰,馬飛龍又得意洋洋地開始叫罵。
這時,一個年近半百的道士聽他罵的太難聽,憤然跳上擂台。
厲聲責備道:“擂主別太囂張,強中更有強中手。”
擺出八卦姿勢,準備挑戰馬飛龍。
看到道士上台爭奪擂主,明鏡道長和智涵子都吃了一驚。
智涵子問明鏡道長:“這位道兄是青羊宮的嗎?”
“不是本宮道士,像是外地來的遊方道士。”明鏡道長細看後答道。
擂台上,道士和馬飛龍比過十幾招。
道士八卦掌法嫻熟,運勁使力,剛柔相濟。馬飛龍的通臂拳,勇武剽悍,威猛激烈。
雙方你來我往,又鬥了十幾招。道士突然打出“八反掌法”,馬飛龍連中兩掌,倒在擂台上。
馬飛龍被打倒在擂台上,按照比武規則應該認輸,可是他哪裏肯放棄?
趁道士不注意,突然爬起來,用“鐵頭功”向道士胸部猛闖兩下。
道士未及防備,被馬飛龍闖倒,口中吐出兩口鮮血。
明鏡道長和智涵子正在為道士擔心,馬飛龍突然衝過去,左手抓住道士衣衫,右手揮動鐵拳猛擊道士頭部。
眼看要出人命,智涵子大喝一聲:“住手!”
縱身跳上擂台,飛起一腳踢開馬飛龍。
馬飛龍見又上來一個道士,便揮動鐵拳向智涵子打來。
智涵子躲開來拳,對馬飛龍說道:
“好漢住手!我不是來打擂的。這道士受傷了,我把他背下去。”
馬飛龍故意要在總督大人麵前顯示武功,惡狠狠地叫道:
“你既然上了擂台,那就是來攻擂的。如何你能贏得我這鐵拳,我便讓你把他背走。”
沒等智涵子分辨,鐵拳已向智涵子胸口打來。
智涵子心想,這馬飛龍欺人太甚,非要逼我出手。
好!我今天就教訓教訓這個橫蠻不講理的家夥。
麵對馬飛龍的淩厲進攻,智涵子用吳門梅花樁法先讓開三拳。
馬飛龍連打幾拳都撲了空,心內十分焦躁。
馬飛龍忽然搖身晃膀,渾身發力,使出一招“霹靂衝拳”,向智涵子胸部打來。
智涵子順勢接住來拳,一招“順手牽羊”,馬飛龍站立不穩,向前一個踉蹌,差點摔下擂台。
台下一片叫好聲。
馬飛龍惱羞成怒,馬上搖身俊胛,發出金剛勁,口中“呀、呀!”怪叫,一下出猴手、一下出鶴腳,逼得智涵子連連後退。
快退到擂台邊緣時,智涵子突然翻掛雲手,使出吳門絕技“七八纏絲”,借力打力。
馬飛龍接連中招,急步後退。智涵子接著使出“九步連環”,拳法密不透風,貼身近打出手不見形。
馬飛龍從未見過這種套路,不知如何拆招,被打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最後,智涵子用一招“南山拆拗”,將馬飛龍重重擊倒在擂台上。
馬飛龍慢慢爬起身,從徒弟手上接過一把大刀,使用“無極刀法”,朝智涵子劈頭砍來。
智涵子躲閃了幾下,危急之時準備空手奪刀。
忽聽台下高喊:“智涵子,接鐵拐。”一根鐵拐拋到智涵子手中。
智涵子聽出是李叫花的聲音。
智涵子接住鐵拐,按照玄武山古墓中的“玄武棍法圖”,步行八卦身似遊龍。
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最後演變出八八六十四卦棍法。
手中鐵拐劈掄戳掃,提撩舞花,似疾風暴雨,氣勢威猛至極。
馬飛龍眼花繚亂,哪裏還能應戰?
礙於麵子勉強接了幾招,隻聽得“鐺”的一聲響,大刀被鐵拐打落在台上。
馬飛龍驚出一身冷汗,彎腰去拾大刀,智涵子一腳將他踢翻。
順勢用鐵拐將刀柄一挑,大刀“呼”地一聲飛起來,插在擂台前麵的木頭柱子上。
智涵子正準備去背受傷的道士,馬飛龍又故伎重演。爬起身突然彎腰向前,用“鐵頭功”向智涵子猛闖過去。
其實智涵子早有防備,疾速躲過鐵頭,順勢在他屁股上一招“少林潭腿”,將馬飛龍踢下擂台。
台下觀眾又發出一陣歡呼。
智涵子向台上台下拱手致謝,然後背起受傷的道士準備離開。
這時,一個官差模樣的人把智涵子叫住,說是總督大人要召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