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蓑笠翁、春華秋實豐收年。


    在僧人們精耕細作下,清涼寺外大片的玉米都已揚花掛包,長勢喜人……


    “你也不用太擔心,吉人自有天相,這樣吧,你先去收拾一下,也好準備回家去。”方丈見符存不知所措,整日愁眉不展,便語氣沉緩地勸導。


    “我終於可以回家了?師父,可是我不識回家的路啊!”


    符存朝思暮想的家,終於可以回了,而回去的路向何方,符存一臉茫然。


    “老衲不能送你回去,但老衲己繪了一幅草圖,上麵繪有你途經的州郡城鎮,想必七宿走東闖西多年,陪你回家,一路無虞。”


    “七宿?”符存轉身望了望七宿。


    “要是他們走了,那清涼寺該怎麽辦?清涼寺的莊稼怎麽辦?不行!還是我一個人回去為好!”


    “你一少年,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沒有個照應,能行麽?再說江湖深淺,你是一無所知啊!”方丈眉頭緊鎖,顯然兩難齊全。


    “我自幼看了許多書,也明白許多為人處世之道理,應該沒事。”


    “阿彌陀佛,紙上得來終覺淺,知之未必能自發地踐行之,一個人在成長的路上,會摔許多跟頭,有些跟頭,不傷筋骨,還能爬起來,長些智慧,而有些跟頭,一摔下去,傷筋動骨,就很難爬起來,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為人處世,宜審慎,三思而行。”


    符存沉思片刻後又道:師父,我有個辦法,不知可行否?


    “說來聽聽。”


    “我想讓七宿分成兩組,一組留下來守衛寺院和莊稼,一組陪我回家。”


    方丈略思片刻,緩緩應道:嗯……這也是個辦法,你打算哪幾個人陪你回家?


    “桑南鬥、吳子虛,章水壁?”


    “就三個人?”


    “三個人足夠了。”


    “你這三人皆屬文弱型,應該換個功夫好的!”


    “不,師父,功夫好的正好可以守護好寺院和莊稼,再說我選的這三人,都深諳世道,各懷所長,被稱為小諸葛的桑南鬥,主意多、遇事能化解;被稱為身無影的吳子虛,在眾目睽睽之下能偷梁換柱;而章水碧,鬼辯之才,能把黑的說成白的;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懼一介武夫的粗野蠻橫,但恐遭遇形形色色之人暗中算計,有他們三人相伴而行,那些小巫就不足懼了!”


    方丈對符存應答很是滿意,欣慰地說道:徒兒不僅勤修武術,還好學文章、終日不倦,如今才思通達入理,為師甚為欣慰!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方丈慈眉善開,一切似愁雲散去,符存得師父讚許,喜上眉梢。


    章水壁許久沒見外麵的花花世界,慶幸少爺選中自己,內心一高興,就對符存讚不離口:是啊,是啊,我們少爺才思過人,武功又好,今後必能建功立業……


    符存轉過身對章水壁訓道:你呀,就口齒伶俐,馬屁精!


    方丈見選中陪符存回家的人都興高采烈,而留守的人卻一臉不悅,便道:你們七宿都應該陪護在徒兒身邊,但你們的去留,得按徒兒建議辦,待清涼寺秋收後,接納到新和尚入編,你們四人可離去尋少爺……


    符存轉身對七宿言道:師父所言極是,目前留守的四人都是力大過人,我們走後須更加勤墾護院和勞作,秋收後幫師父訓練新入寺的和尚,你們若有怠慢,我必不饒恕!望你們四人好之為之!


    那四宿得到了少爺的肯定,便異口同聲道:請少爺放心,我等全力以赴!


    “來,來,都過來坐下。”待大家坐定,方丈又道:明日一早,徒兒即刻啟程回家,到時老衲就不送別了,過會,你們來領取碎銀五兩,由徒兒身帶二兩,桑南鬥、吳子虛、章水壁各帶一兩,你們一路上還得節約省用,這些銀兩來之不易,是徒兒家人千裏捎來。


    “請師父放心,我們一定省著用。”


    “這樣,為師就放心了,從明天開始,徒兒就結束了寺院生活,到外麵,那是個大染缸,為師曆經世事,所見所聞頗多,人生一世所奢求莫過於五福,《尚書.洪範》講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也就是說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一個人實現了五福齊全,其人生方可稱為完美,但人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也;就以‘五福’來說,有的人雖然長命百歲卻貧賤度日,有的人生而富貴卻短壽夭折,有的人雖有富貴命卻煩惱不安、疾病纏身,有的人為貧賤而奔波勞碌、終日不寧,也有人滿足於過貧賤但內心安寧的生活,有的人雖貧賤但能仁善待人,進而得到康寧善終,有的人富貴不仁而最後卻遭橫禍……”


    “如此說來,五福齊者,幾乎無人?”顏月危冒然發問道。


    “非也!得五福者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


    “比如說,古有薑太公、周公旦、範蠡、蕭何、張良等人,近有淩霄閣二十四功臣等人,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皆享五福也。”


    “那如何才能享得五福?”


    方丈停頓一會兒,見徒兒和七宿都聚精會神地聽著,接著便道:亂世中,勤勉修習武術能強身健體而有長壽之望,還能進取博得富貴功名,博覽參悟先賢經書子集,有了這些,康寧便有望,但‘五福’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即‘好德’,內外兼修寬厚之德,可載萬物,這是最好的福相;德不配位,福不能受,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越是在享受富貴、康寧、長壽之福時,更應以此敦厚純潔的‘好德’,布施行善,廣積陰德,才可以培植其他四福,使其源遠流長矣……


    桑南鬥感慨道:如此,文治武功、內外兼修,人生一世,當持之以恒,方有五福臨門之望啊!


    方丈見桑南鬥總結到位,欣慰點頭肯定,又見徒兒若有所思,進而詢問道:徒兒還記得當年入寺的初衷麽?


    “不敢有忘!”


    “不忘初衷,方得始終,徒兒誌向遠大,但要實現誌向和抱負,絕非易事,需要眾多能人誌士的幫襯才可實現。”


    “徒兒明白。”


    “但是你真能明白,若你是決策者,當你做出決定的時候,必然有人讚成,也有人有異議,更更甚者、有人反對,那你將如何對待呢?”


    “嗯……”符存對此末有主見,吞吞吐吐不能應答。


    “徒兒不急於回答為師這一問題,為師有個觀點,你領悟便是:人之立世,做任何事都需要‘謀士’,任何人或者信息都可以成為我們決策的參謀,隻要我們廣開言路,參謀意見便紛至遝來,但是,別忘了你才是你自己事情的最終決策者,把自己事情決策權交給最信任的父母親友都是放棄自我的表現,也是對自己事情的不負責任,根據我對參謀的理解,其實問題不在於這些人的觀點和分析,因為他們能提供看事物的眾多維度:有遠觀的、有近視的、有不同深度的、有不同廣度的,如果沒有這些供我們參謀,我們個體很難靠自己閉門造車就能把一個問題看得透徹;作為某事情決策者的我們,我們往往容易受選擇性記憶的本性驅使,選擇性記住那些更能支持自己已經做出行為的觀點和分析,我們往往忽略那些跟自己行為和想法相反的觀點和建議,因此,在沒有綜合百家之言而審思,沒有真正解決‘知’的問題,其行為和結果可以想象了。


    桑南鬥雙眉緊皺,似有疑惑,進而問道:若允許異議或反對意見,豈不削弱自己的威信了?這難道不會阻礙自己決定之事的推進?孫子曰: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你對異議或反對意見,視為異己乎?排除異己就可順利推進決定之事麽?”


    “應該是。”


    “如此,不但不能排除異己,反而為淵驅魚、孤立己於眾也,自古謀雖可獨而不可眾,但與人謀之事須令人與己同意也,至少根本利害同意也,這就是孫子曰中‘令’之巧,其蘊涵了豐富的技巧,絕不可因一時觀念不一而棄其根本啊。”


    方丈見符存與七宿聽得似懂非懂,又補充道:諸位不必急於明白其中道理,隻須日後慢慢領悟,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師父的教誨,徒兒定當謹記於心。”


    “綜合老衲今日所講,德乃五福中之重,博聞審思乃為人處世之要,爾等切記勿忘。”


    “方丈今日所講,要義深刻,我們定會銘記於心的。”桑南鬥應道。


    “嗯……好了,徒兒此次下山,為師無物可贈,既然徒兒學藝初成,為了在今後紛繁複雜的人事關係中立足有為,為師最後就在徒兒的姓名後再加一個字,‘審’,希望徒兒能博聞審思、審時度勢而為。”


    “符存審……這個‘審’字好啊,一字勝千金!能時時提醒自己博聞審思、審時度勢而為。”符存滿意地應道。


    “徒兒學業初成,也該有‘字’以應‘名’,為師且贈你字為‘德詳’,願你寬厚仁德、眾議參詳而審視鑒明。”


    初月掛飛簷,樹影婆娑,風起天闕夜幽幽……


    方丈說完便起身,走到符存審身邊,祥和地說道:走,我們到外麵走走。


    少小離家經數載,不知鄉裏鄉親情;遙想長亭折柳時,萬千叮囑學藝成;今宵師徒敘因果,七宿悲歡話離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少爺的劍與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簫聲悠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簫聲悠遠並收藏大少爺的劍與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