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漢至唐,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文化都獲得了高度的發展,但始終未能迎來戲劇的大收獲季節。


    產生了司馬遷、陶淵明、嵇康、曹操、曹植、顧愷之、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雷海青、李龜年、公孫大娘、吳道子、閻立本、韓幹、周昉的時代而沒能產生關漢卿、王實甫、湯顯祖、洪升、孔尚任,並非曆史的遺憾,而是曆史的必然。


    焦循所謂


    “一代有一代之所勝”,信然。秦漢的封建大一統,呼喚來了一個豐富濃烈的藝術世界。


    在百戲雜陳的熱鬧氛圍中,戲劇美獲得了由多方麵融匯而日趨強健的機遇,以《東海黃公》為代表的角抵戲,上升為具備假定性情節的擬態表演,人們也從對原先巫覡表演的盲目迷信狀態上升為自覺的觀賞狀態。


    以此為基點,出現了由演員扮作人間角色、以歌舞演簡單情節的小戲。


    《踏搖娘》和《蘭陵王》是歌舞小戲的出色劇目。它們以不同的美醜組合,展示了中國戲劇在雛形階段的特殊美學色彩:在現實主義基礎上的風格化、象征化、寓言化特征,以及在體現這些特征過程中與觀眾緊密呼應的審美格局和感情滿足型的審美結構。


    與歌舞小戲同時興盛的是以參軍戲為代表的滑稽表演。參軍戲的滑稽表演豐富了中國戲劇科白部分的表現力,又伸發了戲劇美之中的滑稽成分和諷刺機能,從而強化了戲劇的社會力量。


    歌舞小戲和滑稽表演,至唐代而達到大盛。無論是《東海黃公》,還是《踏搖娘》、《蘭陵王》,以及各色參軍戲,都還不是成熟的戲劇形態。


    “萬紫千紅始是春”,戲劇的黃金時代還處於準備階段。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五 小結 正在手打中,請稍等片刻,


    內容更新後,請重新刷新頁麵,即可獲取最新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遠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遠廉並收藏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