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君回躍進了院子,但並沒有和俍兵站在一處。
他沒有站在場中間。而是站在場外的一處牆角前。
淩君回的身形還沒穩,便覺得有人向他迎麵襲來。
瞬間場中俍兵的形勢也大變。
圍住俍兵的人向他們展開了攻擊。
一時間小小的院落裏一片紛亂,打成一團。
淩君回能肯定,襲擊他的是個倭人,因為他的武功路數與中原不同。
而且這個人的武功不弱。
從戰場上回來,淩君回還是有些變了,此時他手下毫無情分,雖然他不像俍兵那樣殘忍,也絕對沒有手軟。招招都是殺招。
很快這個人便倒地動憚不得。以為他的手筋腳筋全部斷了。
當這個躺在地上倭人口中吐出一枚暗器的時候,淩君回快劍一揮,倭人脖子上便出現一道明顯的血痕。
看來倭人這拚命的架勢隻能殺不能留。
瞬間又有數人撲過來。淩君回身形一晃,躲開一劍。
很快便與俍兵匯聚一處。
匯聚一處後背就安全了一些。俍兵訓練有素,在對陣多人的時候自然攻守有度。
奈何倭人竟也是組織有序,分批攻擊。
淩君回和俍兵被圍困在場中,一時間並未兩側,隻能奮力廝殺。
場中的情勢有些危急。
倭人在收緊包圍圈。而且他們的人已經搭好了弓弩。
淩君回心中一驚,用黔地土語道:“撤!”
說著向門邊殺過去。身形頓起,長劍劃過一道亮光,淩空將兩個刺殺過來的倭人殺翻在地。
俍兵聽得懂他的話,緊隨其後,邊打邊撤。
門上竟是鐵索!
俍兵反應很快,從懷中取出一枚霹靂彈,奮力投出,撞擊在對麵的牆壁上,彈回到半路,砰然炸裂。
響聲震天。看樣子倭人被炸翻數人。
倭人迅速後撤,隻閃出淩君回和四個俍兵。
淩君回心道不好,倭人隻留下他們,自己人撤出怕是要用火器,或者放弩箭。
趕緊回身直撲向倭人,長劍如風。
劍氣所過之處,又有倭人倒下。
奈何俍兵雖然敏捷利落,卻無淩君回那樣武功,在弓弩射來時,有人中箭。
容與、蘭泣露和衣錦繡正在趕來的路上,聽到爆炸聲音,心中大驚。
飛也似的向冒著煙的院落奔來。
三人飛掠上屋脊,向院中一看,飛身而下,直向倭人襲來。
他們三人的身手自然比俍兵又要敏捷的多。
有人增援,俍兵的壓力輕了一些。
倭人一時間有些亂了方寸。
淩君回的壓力也小了些。他再重新回到門前,將鐵索斬斷,打開門叫道:“走!”
一位俍兵飛快地躲出門外。
他並不是逃跑,而是引爆他身上帶著的火榴彈。
淩君回一看回頭大叫:“快走!”
容與一聽,帶著蘭泣露和衣錦繡迅速撤到門邊,等到俍兵出門,才推開淩君回奪門而出。
此時俍兵手中的榴彈已經將要爆炸,容與接過榴彈,猛地往院內扔去,飛速把門關上。
奈何爆炸時他和淩君回離得最近。
強烈的爆炸將門衝碎,容與被爆炸的氣流衝的向外撲去。
房屋晃動,房梁搖搖欲墜。
容與飛身護住淩君回,急速向外衝去。
奈何躲閃不及,一堆飛落的梁上木頭、瓦當將容與的腿砸住。
容與一掌將淩君回推出大門,自己躲閃不及,被砸在門裏麵的店鋪裏。
衣錦繡和蘭泣露大驚,慌忙撤回,衝進去將木椽、瓦礫移開,將容與救了出來。
所幸房子坍塌的並不厲害。
見容與渾身是血,俍兵又拋出一枚榴彈,從房頂越過,拋進了後院。
又是一聲爆炸。
四個俍兵有兩人重傷,其他兩人也渾身是血,生死之時殺敵,不忘將院內倭人趕盡殺絕。
他們如此心機,如此對敵,難怪朝廷此番征調俍兵。
容與傷的不輕。
淩君回雖然也是最後撤出來的,因為有容與護著,並未受傷。
遠處傳來捕快們的叫聲:“閃開,閃開。”
捕快們聽到爆炸聲,已經飛速趕來。
遠處也有俍兵的身影,看來俍兵在城裏也有不少人。
俍兵的傷員看來有人救治了。
淩君回他們便放下俍兵。有意無意地避開了趕來的捕快。
他們不想和官府有過多的接觸。
捕快們似乎也懂,不想過多追問他們。直奔現場去了。
衣錦繡和蘭泣露趕忙帶著容與離開,他們想盡快找個地方給容與療傷。
他們進了一家最近的李家醫館。
大帥一路跟來,小臉煞白。
大夫正在給容與清洗傷口。
容與此時臉色蒼白,額上冒出密密的汗珠來。
努力朝大帥笑了笑,道:“沒事,就是有點疼。”
大帥的眼淚撲簌撲簌地掉了下來,卻沒有一點聲音。
淩君回將大帥往麵前攏了攏。
這個孩子,才十來歲,卻見過那麽多的死傷,經曆那麽痛苦的生死離別。
江海閣的兄弟們,包括上任的江海閣閣主鄧賢文,三當家的魏二爺,大帥的親爹,現任閣主黃正青,還有那些不知道的兄弟們,死的死,傷的傷。
他們中的好多人,大帥肯定是認識的。
葉泫霜衝了進來。
神色緊張,臉色也變了。
聲音有些不穩,卻隻叫了聲:“容與。”
容與努力睜開眼睛道:“沒事,死不了。就是疼。”
葉泫霜眼圈一紅,下意識地想要靠近容與,為他擦擦汗。
邊上的大夫和他的小夥計輕輕將她推到了一邊。說了聲:“都出去吧。”
葉泫霜便隻好遠遠站著,不敢出聲。
淩君回帶著大帥默默地退到後麵。
他想起那個春天,梨花滿山,容與白衣勝雪,明眸皓齒,劍氣如虹,翩翩如仙的樣子……
一行人正在為容與的傷黯然無聲的時候,有俍兵闖了進來。
淩君回起身迎了出去。
蘭泣露和衣錦繡也跟了出來。
隻讓葉泫霜在屋內看著容與。
葉泫霜卻轉身像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
她並不知道容與是怎麽受的傷,將容與的傷怪到了俍兵的頭上。
不由分說,刀已經出鞘,人隨刀至,瞬間已經向來的俍兵砍了過去。
江湖用闊背刀的女人幾乎沒有,可是葉泫霜用的是比軍中的刀還沉渾的闊背刀。
葉泫霜肩寬體闊,臂力不菲,典型的海上船家的女兒,她用得了這樣的刀。
其中一個俍兵飛旋而起,側身躲過。嘀咕一聲:“好身手。”
一時間兩人打了起來。
隨行的兩個俍兵麵露喜色,饒有興致地閃在一邊觀看。
淩君回道:“住手,泫霜。”
葉泫霜瞬間連劈出三刀,才躍出圈外。
跟她過招的俍兵後退了三步,忍不住豎了豎大拇指。
俍兵中也有女兵,此時見到葉泫霜女子打扮,武功不弱,自然是欣喜。
在他們眼裏,漢人的女子多柔弱。不想遇到這樣會武功的女子,竟還用的是大刀。
淩君回對葉泫霜道:“不是俍兵的事。”
又上前施禮,用黔地話道:“得罪了。三位前來可是需要大夫?”
和葉泫霜過招的俍兵道:“我們是給幾位送藥來了。”
說著隨手拋了個葫蘆給淩君回。
淩君回接住遞給了蘭泣露。
淩君回剛想道謝,俍兵指了指他的腰帶,笑了笑。
淩君回看了看自己的腰帶,笑著抱拳道:“在下黔中水東宋氏族人。”
黔地也稱貴州,雖大明洪武年間就已經設省建製,但省內依然留有土司領地。
有最為有名的四大土司:播州楊氏,思州田氏,水東宋氏,水西安氏。
土司雖也接受朝廷的冊封,稱為土官。但事實上有很大的自由,是各地的土著勢力。
也可以稱為土霸主。
他們私家軍人稱為俍兵。
淩君回的腰帶上的圖案不是漢人常用的圖案,而是黔地水東宋氏土司特有的圖騰圖案。
俍兵作為土司的軍人,自然知道土司們的圖騰標識,雖然各個土司標識各異,但樣式不同於漢人。
一般漢人不會用這樣的圖騰標識繡在腰帶上,係在腰間。
俍兵道:“我乃播州楊氏族人,名楊平道。”
“原來是楊頭領,失敬失敬。”
播州楊氏土司在黔地和湘地都有勢力。
他們的勢力範圍遍布在黔地、湘地、贛地等。
楊氏族人有的在深山之中,有的在離漢人很近的地方。
眾多土司中,楊氏土司最重教化,所以多數楊氏族人懂漢人之禮,也讀朝廷之書。
兩人一陣寒暄後淩君回問道:
“楊頭領為何和部下知曉此處有倭人的據點?”
“我們在城內探偵多日,隨他們的倭賊的探子找到此處。”
“俍兵兄弟真是機敏過人,佩服。”
楊平道還待再寒暄,此時突然依稀間聽到奇特的號角聲。
楊平道很快從隨從的人手中拿過一柄短刀,遞給淩君回道:“這是俍兵大帥田將軍的佩刀,請大俠珍藏。以備不時之需。”
淩君回雙手接過,刀鞘上的花紋奇特,抽出一看,寒光逼人,不由得讚道:“好刀。”
楊平道和隨行的俍兵匆忙告辭了。
此時的蘭泣露和衣錦繡自從在戰場上和俍兵共同作戰,便已經對俍兵改變了看法。
知道俍兵並不是全然無理。
他沒有站在場中間。而是站在場外的一處牆角前。
淩君回的身形還沒穩,便覺得有人向他迎麵襲來。
瞬間場中俍兵的形勢也大變。
圍住俍兵的人向他們展開了攻擊。
一時間小小的院落裏一片紛亂,打成一團。
淩君回能肯定,襲擊他的是個倭人,因為他的武功路數與中原不同。
而且這個人的武功不弱。
從戰場上回來,淩君回還是有些變了,此時他手下毫無情分,雖然他不像俍兵那樣殘忍,也絕對沒有手軟。招招都是殺招。
很快這個人便倒地動憚不得。以為他的手筋腳筋全部斷了。
當這個躺在地上倭人口中吐出一枚暗器的時候,淩君回快劍一揮,倭人脖子上便出現一道明顯的血痕。
看來倭人這拚命的架勢隻能殺不能留。
瞬間又有數人撲過來。淩君回身形一晃,躲開一劍。
很快便與俍兵匯聚一處。
匯聚一處後背就安全了一些。俍兵訓練有素,在對陣多人的時候自然攻守有度。
奈何倭人竟也是組織有序,分批攻擊。
淩君回和俍兵被圍困在場中,一時間並未兩側,隻能奮力廝殺。
場中的情勢有些危急。
倭人在收緊包圍圈。而且他們的人已經搭好了弓弩。
淩君回心中一驚,用黔地土語道:“撤!”
說著向門邊殺過去。身形頓起,長劍劃過一道亮光,淩空將兩個刺殺過來的倭人殺翻在地。
俍兵聽得懂他的話,緊隨其後,邊打邊撤。
門上竟是鐵索!
俍兵反應很快,從懷中取出一枚霹靂彈,奮力投出,撞擊在對麵的牆壁上,彈回到半路,砰然炸裂。
響聲震天。看樣子倭人被炸翻數人。
倭人迅速後撤,隻閃出淩君回和四個俍兵。
淩君回心道不好,倭人隻留下他們,自己人撤出怕是要用火器,或者放弩箭。
趕緊回身直撲向倭人,長劍如風。
劍氣所過之處,又有倭人倒下。
奈何俍兵雖然敏捷利落,卻無淩君回那樣武功,在弓弩射來時,有人中箭。
容與、蘭泣露和衣錦繡正在趕來的路上,聽到爆炸聲音,心中大驚。
飛也似的向冒著煙的院落奔來。
三人飛掠上屋脊,向院中一看,飛身而下,直向倭人襲來。
他們三人的身手自然比俍兵又要敏捷的多。
有人增援,俍兵的壓力輕了一些。
倭人一時間有些亂了方寸。
淩君回的壓力也小了些。他再重新回到門前,將鐵索斬斷,打開門叫道:“走!”
一位俍兵飛快地躲出門外。
他並不是逃跑,而是引爆他身上帶著的火榴彈。
淩君回一看回頭大叫:“快走!”
容與一聽,帶著蘭泣露和衣錦繡迅速撤到門邊,等到俍兵出門,才推開淩君回奪門而出。
此時俍兵手中的榴彈已經將要爆炸,容與接過榴彈,猛地往院內扔去,飛速把門關上。
奈何爆炸時他和淩君回離得最近。
強烈的爆炸將門衝碎,容與被爆炸的氣流衝的向外撲去。
房屋晃動,房梁搖搖欲墜。
容與飛身護住淩君回,急速向外衝去。
奈何躲閃不及,一堆飛落的梁上木頭、瓦當將容與的腿砸住。
容與一掌將淩君回推出大門,自己躲閃不及,被砸在門裏麵的店鋪裏。
衣錦繡和蘭泣露大驚,慌忙撤回,衝進去將木椽、瓦礫移開,將容與救了出來。
所幸房子坍塌的並不厲害。
見容與渾身是血,俍兵又拋出一枚榴彈,從房頂越過,拋進了後院。
又是一聲爆炸。
四個俍兵有兩人重傷,其他兩人也渾身是血,生死之時殺敵,不忘將院內倭人趕盡殺絕。
他們如此心機,如此對敵,難怪朝廷此番征調俍兵。
容與傷的不輕。
淩君回雖然也是最後撤出來的,因為有容與護著,並未受傷。
遠處傳來捕快們的叫聲:“閃開,閃開。”
捕快們聽到爆炸聲,已經飛速趕來。
遠處也有俍兵的身影,看來俍兵在城裏也有不少人。
俍兵的傷員看來有人救治了。
淩君回他們便放下俍兵。有意無意地避開了趕來的捕快。
他們不想和官府有過多的接觸。
捕快們似乎也懂,不想過多追問他們。直奔現場去了。
衣錦繡和蘭泣露趕忙帶著容與離開,他們想盡快找個地方給容與療傷。
他們進了一家最近的李家醫館。
大帥一路跟來,小臉煞白。
大夫正在給容與清洗傷口。
容與此時臉色蒼白,額上冒出密密的汗珠來。
努力朝大帥笑了笑,道:“沒事,就是有點疼。”
大帥的眼淚撲簌撲簌地掉了下來,卻沒有一點聲音。
淩君回將大帥往麵前攏了攏。
這個孩子,才十來歲,卻見過那麽多的死傷,經曆那麽痛苦的生死離別。
江海閣的兄弟們,包括上任的江海閣閣主鄧賢文,三當家的魏二爺,大帥的親爹,現任閣主黃正青,還有那些不知道的兄弟們,死的死,傷的傷。
他們中的好多人,大帥肯定是認識的。
葉泫霜衝了進來。
神色緊張,臉色也變了。
聲音有些不穩,卻隻叫了聲:“容與。”
容與努力睜開眼睛道:“沒事,死不了。就是疼。”
葉泫霜眼圈一紅,下意識地想要靠近容與,為他擦擦汗。
邊上的大夫和他的小夥計輕輕將她推到了一邊。說了聲:“都出去吧。”
葉泫霜便隻好遠遠站著,不敢出聲。
淩君回帶著大帥默默地退到後麵。
他想起那個春天,梨花滿山,容與白衣勝雪,明眸皓齒,劍氣如虹,翩翩如仙的樣子……
一行人正在為容與的傷黯然無聲的時候,有俍兵闖了進來。
淩君回起身迎了出去。
蘭泣露和衣錦繡也跟了出來。
隻讓葉泫霜在屋內看著容與。
葉泫霜卻轉身像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
她並不知道容與是怎麽受的傷,將容與的傷怪到了俍兵的頭上。
不由分說,刀已經出鞘,人隨刀至,瞬間已經向來的俍兵砍了過去。
江湖用闊背刀的女人幾乎沒有,可是葉泫霜用的是比軍中的刀還沉渾的闊背刀。
葉泫霜肩寬體闊,臂力不菲,典型的海上船家的女兒,她用得了這樣的刀。
其中一個俍兵飛旋而起,側身躲過。嘀咕一聲:“好身手。”
一時間兩人打了起來。
隨行的兩個俍兵麵露喜色,饒有興致地閃在一邊觀看。
淩君回道:“住手,泫霜。”
葉泫霜瞬間連劈出三刀,才躍出圈外。
跟她過招的俍兵後退了三步,忍不住豎了豎大拇指。
俍兵中也有女兵,此時見到葉泫霜女子打扮,武功不弱,自然是欣喜。
在他們眼裏,漢人的女子多柔弱。不想遇到這樣會武功的女子,竟還用的是大刀。
淩君回對葉泫霜道:“不是俍兵的事。”
又上前施禮,用黔地話道:“得罪了。三位前來可是需要大夫?”
和葉泫霜過招的俍兵道:“我們是給幾位送藥來了。”
說著隨手拋了個葫蘆給淩君回。
淩君回接住遞給了蘭泣露。
淩君回剛想道謝,俍兵指了指他的腰帶,笑了笑。
淩君回看了看自己的腰帶,笑著抱拳道:“在下黔中水東宋氏族人。”
黔地也稱貴州,雖大明洪武年間就已經設省建製,但省內依然留有土司領地。
有最為有名的四大土司:播州楊氏,思州田氏,水東宋氏,水西安氏。
土司雖也接受朝廷的冊封,稱為土官。但事實上有很大的自由,是各地的土著勢力。
也可以稱為土霸主。
他們私家軍人稱為俍兵。
淩君回的腰帶上的圖案不是漢人常用的圖案,而是黔地水東宋氏土司特有的圖騰圖案。
俍兵作為土司的軍人,自然知道土司們的圖騰標識,雖然各個土司標識各異,但樣式不同於漢人。
一般漢人不會用這樣的圖騰標識繡在腰帶上,係在腰間。
俍兵道:“我乃播州楊氏族人,名楊平道。”
“原來是楊頭領,失敬失敬。”
播州楊氏土司在黔地和湘地都有勢力。
他們的勢力範圍遍布在黔地、湘地、贛地等。
楊氏族人有的在深山之中,有的在離漢人很近的地方。
眾多土司中,楊氏土司最重教化,所以多數楊氏族人懂漢人之禮,也讀朝廷之書。
兩人一陣寒暄後淩君回問道:
“楊頭領為何和部下知曉此處有倭人的據點?”
“我們在城內探偵多日,隨他們的倭賊的探子找到此處。”
“俍兵兄弟真是機敏過人,佩服。”
楊平道還待再寒暄,此時突然依稀間聽到奇特的號角聲。
楊平道很快從隨從的人手中拿過一柄短刀,遞給淩君回道:“這是俍兵大帥田將軍的佩刀,請大俠珍藏。以備不時之需。”
淩君回雙手接過,刀鞘上的花紋奇特,抽出一看,寒光逼人,不由得讚道:“好刀。”
楊平道和隨行的俍兵匆忙告辭了。
此時的蘭泣露和衣錦繡自從在戰場上和俍兵共同作戰,便已經對俍兵改變了看法。
知道俍兵並不是全然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