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府。
滕倪帶朱欽靈千裏迢迢從桃花塢趕至孔府,受到衍聖公孔聞韶異常熱情地招待,當對方得知滕倪此行是想求得九葉青蓮助朱欽靈安然渡過“六六大限”時,當即便答應下來,但隨後提出先要讓朱欽靈與自己比試三招,此言一出,瞬間冷場。
孔聞韶見狀忙解釋道:“滕掌門勿要誤會,吾曾聽聞靈龍少俠身負奇功,參透陰陽五行之妙化,因此才忍不住心頭好奇,想來個以武會友,斷然不會傷著令郎分毫。吾以孔家家主的身份保證,三招之後定將九葉青蓮奉上!”
朱欽靈見孔聞韶言辭懇切,且眼神中並無惡意,便拉了拉滕倪的衣袖,而後對孔聞韶說道:“既然孔掌門有此番興致,那小子就鬥膽領教儒家高招,還請孔掌門手下留情。”
滕倪聞言仍冷眼不語,但亦無出言反駁,應是默許。
孔聞韶見狀臉色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喜色,而後將朱欽靈引至院中空地,對朱欽靈說道:“靈龍少俠,為防令尊擔憂,你盡管全力向吾攻來三招,吾破解之後絕不反擊。”
滕倪聽聞此言麵色才微微緩和,但右手還是緊緊地握住劍柄,一旦愛子受到絲毫威脅,無論對方是儒家掌門還是什麽衍聖公,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朱欽靈此時也不再猶豫,上前一步雙臂微舉,兩支手臂分別發出烈陽罡氣和玄陰煞氣,隻見一赤一靛的罡煞之氣在半空跳動雀躍,而後融合至一處化作一道更加粗壯的墨綠色大地元力,如同一支離弦的巨箭朝孔聞韶呼嘯而去。
孔聞韶立在原地眼中閃出陣陣興奮的神光,而後雙手在身前一轉,頓時金光熾盛,滕倪見孔聞韶身前如華蓋般的金光瞬間凝聚於掌心,而後被其輕鬆射出,朱欽靈的大地元力就被這道金光吞噬殆盡。
孔聞韶見大地元力被抵消,便主動收手,笑盈盈地看著朱欽靈,就像是大人逗小朋友玩遊戲般戲謔。
朱欽靈一見孔聞韶用這種眼神看向自己,頓時有些氣惱,自己兩世的經曆加起來比對方還要大,竟被人當做小孩子戲耍!
雖然現在的朱欽靈對孔聞韶來說確實是個小孩子,但其心中依然不忿。
將血魂棍一把握住,暗銀色棍身中間的血色雲紋像是燃燒一般,發出一道道詭異的赤光,朱欽靈借勢一躍使出《八卦奧義》的“離”字訣——星火燎天。
隻見萬千棍影如同點點星火瞬間充斥著整個空間,咆哮著朝孔聞韶包圍而去,孔聞韶麵對如此凶險的局勢依然不慌不忙,微微一笑便將腰中寶劍抽出。
磅礴的劍氣隨之飛射而出,院中瞬間變得遮天蔽日、飛沙走石,無數劍氣將朱欽靈的這招星火燎天瞬間逼退,而後孔聞韶又輕輕將寶劍插入鞘中,院子中頓時又恢複原樣。
此時莫說朱欽靈,連滕倪都震驚的眉頭緊鎖,片刻之後才疑聲問道:“孔掌門方才所使寶劍,莫不是傳說中的威道之劍——泰阿?”
孔聞韶轉身對滕倪微微一笑,淡淡的答道:“正是。”
泰阿,乃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相處此劍是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但這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隻是無形、無跡,一直在等待時機凝聚起來。
當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
因此二人並非鑄造此劍,隻是為其定型定跡而已。
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鐫刻篆體“泰阿”二字,可見歐冶子、幹將所言不虛。
《越絕書》中記載:春秋時期,泰阿劍作為楚國至寶,被晉國覬覦。當時晉強楚弱,晉君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楚王拒不交劍,晉君欲以索劍為名借機滅掉楚國,於是出兵伐楚。
由於兩國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裏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
三年後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後通牒,楚王寧死不屈,吩咐左右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太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
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隻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
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呐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楚王雙手捧劍,長歎一聲:“泰阿劍,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說罷,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
就在這時,匪夷所思的奇跡出現,隻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裏,全軍覆沒。
這件事情過後,楚王召來相劍大師風胡子問道:泰阿劍為何會有如此之威?
風胡子答曰:“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因此亦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
朱欽靈見這孔聞韶武功高的離奇,比起娘親來也絲毫不遜,完全顛覆了儒生在自己心中的印象,無論如何也難以撼動分毫,這樣的比試有什麽意義,僅僅是為了戲耍自己?
孔聞韶見朱欽靈遲遲沒有出手,似乎是看出其心中不滿,便嗬嗬一笑而後說道:“靈龍少俠,這第三招你向吾攻來,吾隻閃躲,絕不還手,若是你能觸碰到吾身上任何一個部位,就算你勝,如何?”
朱欽靈一聽此言,更加氣惱,這孔聞韶未免也太小瞧自己。
滕倪此時也覺孔聞韶有些托大,以靈兒如今的實力,自己也沒有信心做到如他所言。
“這是你自己說的,可別反悔!”朱欽靈說完,手中的血魂棍再次赤光暴漲,凝聚全身力量使出最強一棍。
隻見一棍擊出,進而化為十棍,再化為百棍、千棍、萬棍......延綿不絕的棍影又從億兆合而為一,擰成簡簡單單卻無懈可擊的一棍,竟以一棍之勢而成千萬棍之威。
一棍終結,萬物寂滅,整個院子都被密密麻麻的棍影包圍,連陽光都不能從中刺入,可見棍勢有多麽恐怖。
孔聞韶見到這無懈可擊的一棍後,臉色溫和的笑容也瞬間收起,眉頭微微一皺,難得露出一副認真的態勢。
但朱欽靈此時卻在心中冷哼一聲:現在才發覺自己狂妄?晚了!
無數棍影匯集一處同時向孔聞韶逼來,就在朱欽靈覺得自己將要得手時,竟詭異的發現自己竟無論如何也無法擊中對方!
孔聞韶如同一個幽靈站在原地,每一棍碰到他身上時,其身影就會瞬間散開,朱欽靈這才明白自己擊中的僅是殘影,但殘影散開之後瞬間又凝結如初,原來本人還在原地。
就這樣,朱欽靈每一棍都擊在殘影之上,但卻讓人一直覺得孔聞韶就站在身前,除了因根據棍勢躲避攻擊而略微變化的位置,竟讓人看不出他有絲毫動作。
饒是天性冷漠的滕倪,見到這種聞所未聞的身法,心中也被勾起巨大的好奇,忍不住詢問身邊的孔聞禮這是何種功法。
孔聞禮微微一笑,對滕倪解釋道:“此乃儒家的《四絕身法》,共分四層,分別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家兄方才所施展的正是第四層——毋我的境界,靈龍少俠以舞勺之年能逼得家兄施展全力,當真是年少英雄,不可限量!”
《四絕身法》,乃是孔家後人根據孔子所創立的“子四絕”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種處事精髓,所悟創的一套身法。
毋意本指不要拿自己的想法去猜測他人,要學會推己及人。因此毋意身法講究後發後至,學其人之道,仿其人之行,讓對方招式無所遁形;
毋必本指凡事皆不可完全肯定。因此毋必身法在毋意身法的基礎上,又增添一絲變數,應對對方更加遊刃有餘,還可轉守為攻;
毋固本指世間不存在絕對完美之事。因此毋固身法完全與對方招式逆向而行,能夠做到後發後至;
毋我則指不可太過自我,講究去除分別。因而毋我身法能夠將自己融入萬事萬物,藏身於無形之中,無論對方疾風驟雨,我自巋然不動。
一棍過罷,院中又恢複如常,一陣秋風吹來,卷起幾片落葉,讓人不覺有幾分涼意。
朱欽靈停在原地,看著孔聞韶淡淡的說道:“我還是輸了。”
此時的朱欽靈沒有絲毫遺憾,他已經看透對方所使招式,忽然感觸頗深,隱隱之中悟出一些東西,但又難以說清道明。
或許,對方是想利用比武的機會來指點自己?朱欽靈心中忽然生出這樣一種怪異的念頭。
滕倪帶朱欽靈千裏迢迢從桃花塢趕至孔府,受到衍聖公孔聞韶異常熱情地招待,當對方得知滕倪此行是想求得九葉青蓮助朱欽靈安然渡過“六六大限”時,當即便答應下來,但隨後提出先要讓朱欽靈與自己比試三招,此言一出,瞬間冷場。
孔聞韶見狀忙解釋道:“滕掌門勿要誤會,吾曾聽聞靈龍少俠身負奇功,參透陰陽五行之妙化,因此才忍不住心頭好奇,想來個以武會友,斷然不會傷著令郎分毫。吾以孔家家主的身份保證,三招之後定將九葉青蓮奉上!”
朱欽靈見孔聞韶言辭懇切,且眼神中並無惡意,便拉了拉滕倪的衣袖,而後對孔聞韶說道:“既然孔掌門有此番興致,那小子就鬥膽領教儒家高招,還請孔掌門手下留情。”
滕倪聞言仍冷眼不語,但亦無出言反駁,應是默許。
孔聞韶見狀臉色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喜色,而後將朱欽靈引至院中空地,對朱欽靈說道:“靈龍少俠,為防令尊擔憂,你盡管全力向吾攻來三招,吾破解之後絕不反擊。”
滕倪聽聞此言麵色才微微緩和,但右手還是緊緊地握住劍柄,一旦愛子受到絲毫威脅,無論對方是儒家掌門還是什麽衍聖公,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朱欽靈此時也不再猶豫,上前一步雙臂微舉,兩支手臂分別發出烈陽罡氣和玄陰煞氣,隻見一赤一靛的罡煞之氣在半空跳動雀躍,而後融合至一處化作一道更加粗壯的墨綠色大地元力,如同一支離弦的巨箭朝孔聞韶呼嘯而去。
孔聞韶立在原地眼中閃出陣陣興奮的神光,而後雙手在身前一轉,頓時金光熾盛,滕倪見孔聞韶身前如華蓋般的金光瞬間凝聚於掌心,而後被其輕鬆射出,朱欽靈的大地元力就被這道金光吞噬殆盡。
孔聞韶見大地元力被抵消,便主動收手,笑盈盈地看著朱欽靈,就像是大人逗小朋友玩遊戲般戲謔。
朱欽靈一見孔聞韶用這種眼神看向自己,頓時有些氣惱,自己兩世的經曆加起來比對方還要大,竟被人當做小孩子戲耍!
雖然現在的朱欽靈對孔聞韶來說確實是個小孩子,但其心中依然不忿。
將血魂棍一把握住,暗銀色棍身中間的血色雲紋像是燃燒一般,發出一道道詭異的赤光,朱欽靈借勢一躍使出《八卦奧義》的“離”字訣——星火燎天。
隻見萬千棍影如同點點星火瞬間充斥著整個空間,咆哮著朝孔聞韶包圍而去,孔聞韶麵對如此凶險的局勢依然不慌不忙,微微一笑便將腰中寶劍抽出。
磅礴的劍氣隨之飛射而出,院中瞬間變得遮天蔽日、飛沙走石,無數劍氣將朱欽靈的這招星火燎天瞬間逼退,而後孔聞韶又輕輕將寶劍插入鞘中,院子中頓時又恢複原樣。
此時莫說朱欽靈,連滕倪都震驚的眉頭緊鎖,片刻之後才疑聲問道:“孔掌門方才所使寶劍,莫不是傳說中的威道之劍——泰阿?”
孔聞韶轉身對滕倪微微一笑,淡淡的答道:“正是。”
泰阿,乃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相處此劍是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但這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隻是無形、無跡,一直在等待時機凝聚起來。
當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
因此二人並非鑄造此劍,隻是為其定型定跡而已。
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鐫刻篆體“泰阿”二字,可見歐冶子、幹將所言不虛。
《越絕書》中記載:春秋時期,泰阿劍作為楚國至寶,被晉國覬覦。當時晉強楚弱,晉君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楚王拒不交劍,晉君欲以索劍為名借機滅掉楚國,於是出兵伐楚。
由於兩國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裏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
三年後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後通牒,楚王寧死不屈,吩咐左右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太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
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隻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
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呐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楚王雙手捧劍,長歎一聲:“泰阿劍,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說罷,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
就在這時,匪夷所思的奇跡出現,隻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裏,全軍覆沒。
這件事情過後,楚王召來相劍大師風胡子問道:泰阿劍為何會有如此之威?
風胡子答曰:“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因此亦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
朱欽靈見這孔聞韶武功高的離奇,比起娘親來也絲毫不遜,完全顛覆了儒生在自己心中的印象,無論如何也難以撼動分毫,這樣的比試有什麽意義,僅僅是為了戲耍自己?
孔聞韶見朱欽靈遲遲沒有出手,似乎是看出其心中不滿,便嗬嗬一笑而後說道:“靈龍少俠,這第三招你向吾攻來,吾隻閃躲,絕不還手,若是你能觸碰到吾身上任何一個部位,就算你勝,如何?”
朱欽靈一聽此言,更加氣惱,這孔聞韶未免也太小瞧自己。
滕倪此時也覺孔聞韶有些托大,以靈兒如今的實力,自己也沒有信心做到如他所言。
“這是你自己說的,可別反悔!”朱欽靈說完,手中的血魂棍再次赤光暴漲,凝聚全身力量使出最強一棍。
隻見一棍擊出,進而化為十棍,再化為百棍、千棍、萬棍......延綿不絕的棍影又從億兆合而為一,擰成簡簡單單卻無懈可擊的一棍,竟以一棍之勢而成千萬棍之威。
一棍終結,萬物寂滅,整個院子都被密密麻麻的棍影包圍,連陽光都不能從中刺入,可見棍勢有多麽恐怖。
孔聞韶見到這無懈可擊的一棍後,臉色溫和的笑容也瞬間收起,眉頭微微一皺,難得露出一副認真的態勢。
但朱欽靈此時卻在心中冷哼一聲:現在才發覺自己狂妄?晚了!
無數棍影匯集一處同時向孔聞韶逼來,就在朱欽靈覺得自己將要得手時,竟詭異的發現自己竟無論如何也無法擊中對方!
孔聞韶如同一個幽靈站在原地,每一棍碰到他身上時,其身影就會瞬間散開,朱欽靈這才明白自己擊中的僅是殘影,但殘影散開之後瞬間又凝結如初,原來本人還在原地。
就這樣,朱欽靈每一棍都擊在殘影之上,但卻讓人一直覺得孔聞韶就站在身前,除了因根據棍勢躲避攻擊而略微變化的位置,竟讓人看不出他有絲毫動作。
饒是天性冷漠的滕倪,見到這種聞所未聞的身法,心中也被勾起巨大的好奇,忍不住詢問身邊的孔聞禮這是何種功法。
孔聞禮微微一笑,對滕倪解釋道:“此乃儒家的《四絕身法》,共分四層,分別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家兄方才所施展的正是第四層——毋我的境界,靈龍少俠以舞勺之年能逼得家兄施展全力,當真是年少英雄,不可限量!”
《四絕身法》,乃是孔家後人根據孔子所創立的“子四絕”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種處事精髓,所悟創的一套身法。
毋意本指不要拿自己的想法去猜測他人,要學會推己及人。因此毋意身法講究後發後至,學其人之道,仿其人之行,讓對方招式無所遁形;
毋必本指凡事皆不可完全肯定。因此毋必身法在毋意身法的基礎上,又增添一絲變數,應對對方更加遊刃有餘,還可轉守為攻;
毋固本指世間不存在絕對完美之事。因此毋固身法完全與對方招式逆向而行,能夠做到後發後至;
毋我則指不可太過自我,講究去除分別。因而毋我身法能夠將自己融入萬事萬物,藏身於無形之中,無論對方疾風驟雨,我自巋然不動。
一棍過罷,院中又恢複如常,一陣秋風吹來,卷起幾片落葉,讓人不覺有幾分涼意。
朱欽靈停在原地,看著孔聞韶淡淡的說道:“我還是輸了。”
此時的朱欽靈沒有絲毫遺憾,他已經看透對方所使招式,忽然感觸頗深,隱隱之中悟出一些東西,但又難以說清道明。
或許,對方是想利用比武的機會來指點自己?朱欽靈心中忽然生出這樣一種怪異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