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府。
朱欽靈全力之下朝孔聞韶進攻三招,但三招均被對方化解,看著自己最強一擊竟無論如何也無法擊中站在原地未動的孔聞韶,朱欽靈心悅誠服,爽快認輸。
但孔聞韶此時卻微微搖頭,眼中含笑地說:“這最後一招,是吾輸了。”
說罷,拉起下擺,隻見右腳上原本的玄黑藕絲雲紋履已然不見,落在其身後三寸處,看來為了躲避朱欽靈的最後一擊,孔聞韶向前移動三寸,隻是每次都在瞬閃之間移動絲毫,讓人難以察覺。
將下擺放下後,孔聞韶看向朱欽靈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激動的光芒,像是自語道:“看來我的猜測果然未錯!”說罷,竟開心地仰天大笑。
滕倪和朱欽靈見孔聞韶此態皆滿臉惑色,不知其為何如此反常。
孔聞韶笑罷,才麵色嚴肅地盯著朱欽靈說道:“靈龍少俠,吾問你一事,此事關係萬分重大,你務必如實答來。”
朱欽靈心中忽然一動,莫非……
果然,孔聞韶不等朱欽靈回答,便接著開口說道:“方才你所使用的前兩招,應該是《羲皇訣》中的‘天罡氣訣’和‘地霸氣訣’,第三招吾雖從未聽聞,但觀其棍勢隱隱有股龍皇之威,應是朱明皇室世代相傳的《盤龍棍法》,對否?”
朱欽靈聞言瞬間心驚,這個孔聞韶到底是什麽來頭?竟能識得《羲皇訣》!此功乃伏羲大神的殘魂親自傳授,本以為世間無人識得,萬萬沒想到今日竟被孔聞韶道破!
滕倪一直覺得愛子身負奇功精妙無比,隻因多年來缺乏陪伴,因此對朱欽靈經曆知之甚少,見朱欽靈從未提起過在何處習得這種武功,便也從未開口相問。
如今聽孔聞韶說愛子所修武功名為《羲皇訣》,更是聞所未聞,不知出自何門何派,心頭不禁也升起幾分疑惑。
朱欽靈迅速壓下臉上的慌亂之色,沉聲問道:“孔掌門是如何識得這兩種功法?”
孔聞韶見對方默認,微微一笑說道:“孔家乃傳承兩千多年的古老家族,從春秋至今,孔家親眼見證了華夏武學流派的發展演變,因此各門各派的功夫,孔家都略知一二。”
孔聞韶說到這裏頓了頓又說道:“《盤龍棍法》乃洪武皇帝所創,此套棍法脫身於少林的瘋魔棍法,又雜糅了武當派的《玄武棍》,還吸收了宋太祖所創的《太祖棍》和中州的《五郎八卦棍》。雖精妙有餘,但自主不足,因此《盤龍棍法》前七式並算不得高深武學。靈龍少俠方才所使棍法應是在《盤龍棍法》的基礎上自行悟出,因此與《羲皇訣》有契合之處,威力足以稱得上是頂層功法。”
朱欽靈見孔聞韶非但將自己所使棍術說得絲毫不差,甚至比自己了解的還要多,心中不由更加好奇:莫非此人對《羲皇訣》的來曆也同樣清楚?
孔聞韶似乎看出朱欽靈心中疑惑,神秘一笑,說道:“至於這《羲皇訣》的來曆,則關係到一個天大的秘密,二位若是有興趣,不如移步內堂,吾已命人備下薄酒,先為二位接風洗塵,此事飯後再談,如何?”
滕倪見孔聞韶如此反常的熱情,隱隱感覺到必是與靈兒所修煉的《羲皇訣》有關,雖然心中也十分好奇愛子到底從何處習得這種奇功,但看起來依舊是一副冷冰冰的神色,漠然問道:“孔掌門莫不是忘了九葉青蓮一事?”
孔聞韶忙答道:“滕掌門放心,吾許諾之事絕不食言,隻是這九葉青蓮保存在孔林之內,今日天色已晚,等明日一大早,吾親自帶二位前往孔林取之。”
見孔聞韶言辭懇切,滕倪與朱欽靈便跟隨孔家兄弟來到內堂,剛走到門口,就聞到一股異香撲鼻,二人連續大半個月都急著趕路,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飯,雖說憑他們的修為不畏饑渴,但聞到這股異香還是被勾動了味蕾,嘴中不由泛起幾絲涎水。
四人走入內堂坐定後,隻見一張紅木八仙桌上滿滿當當擺著菜肴美酒。
朱欽靈在曲阜縣城時就曾聽人談及孔府菜、孔府酒和孔府糕點並稱為“美食三絕”,看來這個古老的家族兩千多年來傳承的不僅隻有文章和武藝,更有美食和美酒。
孔府菜乃著名的官府菜,經過數百年不斷發展充實逐漸形成的一種獨具風味的菜係。它的特點是選料廣泛,製作精細、注重營養、豪華、奢侈、講究禮儀,吸取了全國各地的烹調技藝不斷翻新,因此口味兼具南北。
在孔聞禮的介紹下,什麽一品豆腐、燕窩四件、菊花蝦包、壽字鴨羹、海米珍珠、烤花籃桂魚等等,光聽名稱就讓人覺得清逸脫俗。
朱欽靈看著滿桌如工藝品般的菜肴,忍不住感慨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府將先聖的論述貫徹兩千多年,創造了如此獨具特色的美食,比起精致的蘇州菜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呀!”
滕倪聽朱欽靈此言,想起在桃花塢時孫九爺所備下的那桌宴席,瞬間覺得以精致聞名的蘇州菜比起孔府菜也要遜色不少。
孔府菜講究造型完整,不傷皮折骨,在掌握火候調味、成型等方麵,難度很大,因此菜色看起來與實物變化不大,但細品之下才發覺內有乾坤。
如“神仙鴨子”,為保持原味,將鴨子裝進砂鍋後,上麵糊一張紙、隔水蒸製,在蒸製時燒香計時,三炷香的時間後立即趁熱上桌,吃起來酥爛原香,因此才獲得此名。
烤花籃鱖魚更是不能直接與火接觸,把炮製幹淨的鱖魚調味、造型後,網油,再包麵餅,把魚包封嚴密,放在鐵鉤上,下用木炭火兩麵烤熟,其鮮味不失,色白而嫩,乃是孔府秘不外傳的製法。
朱欽靈細品之下發覺不僅菜肴味絕,連碗中看似普通的米飯吃起來都異常爽口,詢問之下才得知這種米出自孔家禦賜良田內所種植的一種獨特水稻,用這種稻米蒸出的米飯色白而略露青頭,米質粘細油韌,清香醇口,有“一家煮飯,十裏飄香”之譽,更是專門用來進獻皇帝的貢品。
至於這杯中聲名遠揚的孔府家酒,則更不用說,是以精選高糧為主要原料,以高溫麥曲為糖化發酵劑,在孔府專門酒坊采用密法工藝進行生產,具有無色透明,窖香濃鬱,綿軟回甜,餘味悠長的特點,比之在蘇州喝的桃花釀要更加醇厚甘冽。
四人在席間吃得暢快,但並未過多談論,因為孔府吃飯一直沿襲孔子:“食不語,寢不言”的祖訓,而滕倪與朱欽靈二人則忙著品嚐麵前的眾多美食,不辜負孔聞韶的一片好意。
待四人酒足飯飽後,便在孔聞禮的引路下來到一間廳堂,仆人端上四盞香茶和各式糕點後就紛紛退出,朱欽靈此時卻盯著這些糕點微微出神。
前世作為登山隊員時尊龍最愛吃的就是各類糕點,每次完成任務回到基地後,總喜歡一個人細細品嚐幺妹親手為自己做的桂花酥,讓芳香的甜味兒充斥口中,驅散自己身上那股深入骨髓的乏累。
因此當朱欽靈見到碟子中的桂花酥竟與幺妹所做的看起來一模一樣時,忍不住拿起一塊嚐了嚐,居然連味道都有八分相似,麵色瞬間變得有些呆滯,眼眶中也泛起一股熱流,極力克製下才沒在眾人麵前失態。
滕倪見朱欽靈此態,猜到定是這糕點引起了他的某些回憶,因此也拿起一塊糕點品嚐,隻覺香甜酥脆,異常爽口,連自己都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糕點。
孔聞韶與孔聞禮吃慣這類糕點,並不覺得有異,但見這二人都在品嚐,為了不使氣氛尷尬,便也紛紛拿起一塊糕點品嚐起來。
孔府糕點也像孔府菜一樣,是源遠流長、世代相傳的一種獨具風味糕點,講究現吃現烤,求其色、香、味、形俱佳,一般分外用、內用兩大類。
外用糕點主要用於進貢、饋贈和恩賞,進貢的孔府糕點,以“棗煎餅”和“纏手酥”為主。
“棗煎餅”是選用上好紅棗、芝麻、小米精工製成,用金屬“長方聽”密封,外加裝飾,其特點是香甜酥脆;“纏香酥”的特色是製作精巧,形薄如紙,香脆可口。
內用糕點分為應時、常年、到門、宴席、節用五類,各類皆獨具特色。
如應時糕點有春季的藤花餅、百合餅;夏季清熱解毒的薄荷餅、荷花餅、綠豆餅;秋季的菊花餅、桂花餅;冬季的水晶包、豆沙包、火腿燒餅等。
這些糕點是根據各種花卉開放的季節變化而精工製作,如桂花餅,在桂花噴香時,采集花瓣處理後,配以青紅絲等為餡,用上好的豆粉、蛋精為皮、候火過油即成。外酥脆,內香軟,桂花鮮豔如故,令人賞心悅目。
朱欽靈全力之下朝孔聞韶進攻三招,但三招均被對方化解,看著自己最強一擊竟無論如何也無法擊中站在原地未動的孔聞韶,朱欽靈心悅誠服,爽快認輸。
但孔聞韶此時卻微微搖頭,眼中含笑地說:“這最後一招,是吾輸了。”
說罷,拉起下擺,隻見右腳上原本的玄黑藕絲雲紋履已然不見,落在其身後三寸處,看來為了躲避朱欽靈的最後一擊,孔聞韶向前移動三寸,隻是每次都在瞬閃之間移動絲毫,讓人難以察覺。
將下擺放下後,孔聞韶看向朱欽靈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激動的光芒,像是自語道:“看來我的猜測果然未錯!”說罷,竟開心地仰天大笑。
滕倪和朱欽靈見孔聞韶此態皆滿臉惑色,不知其為何如此反常。
孔聞韶笑罷,才麵色嚴肅地盯著朱欽靈說道:“靈龍少俠,吾問你一事,此事關係萬分重大,你務必如實答來。”
朱欽靈心中忽然一動,莫非……
果然,孔聞韶不等朱欽靈回答,便接著開口說道:“方才你所使用的前兩招,應該是《羲皇訣》中的‘天罡氣訣’和‘地霸氣訣’,第三招吾雖從未聽聞,但觀其棍勢隱隱有股龍皇之威,應是朱明皇室世代相傳的《盤龍棍法》,對否?”
朱欽靈聞言瞬間心驚,這個孔聞韶到底是什麽來頭?竟能識得《羲皇訣》!此功乃伏羲大神的殘魂親自傳授,本以為世間無人識得,萬萬沒想到今日竟被孔聞韶道破!
滕倪一直覺得愛子身負奇功精妙無比,隻因多年來缺乏陪伴,因此對朱欽靈經曆知之甚少,見朱欽靈從未提起過在何處習得這種武功,便也從未開口相問。
如今聽孔聞韶說愛子所修武功名為《羲皇訣》,更是聞所未聞,不知出自何門何派,心頭不禁也升起幾分疑惑。
朱欽靈迅速壓下臉上的慌亂之色,沉聲問道:“孔掌門是如何識得這兩種功法?”
孔聞韶見對方默認,微微一笑說道:“孔家乃傳承兩千多年的古老家族,從春秋至今,孔家親眼見證了華夏武學流派的發展演變,因此各門各派的功夫,孔家都略知一二。”
孔聞韶說到這裏頓了頓又說道:“《盤龍棍法》乃洪武皇帝所創,此套棍法脫身於少林的瘋魔棍法,又雜糅了武當派的《玄武棍》,還吸收了宋太祖所創的《太祖棍》和中州的《五郎八卦棍》。雖精妙有餘,但自主不足,因此《盤龍棍法》前七式並算不得高深武學。靈龍少俠方才所使棍法應是在《盤龍棍法》的基礎上自行悟出,因此與《羲皇訣》有契合之處,威力足以稱得上是頂層功法。”
朱欽靈見孔聞韶非但將自己所使棍術說得絲毫不差,甚至比自己了解的還要多,心中不由更加好奇:莫非此人對《羲皇訣》的來曆也同樣清楚?
孔聞韶似乎看出朱欽靈心中疑惑,神秘一笑,說道:“至於這《羲皇訣》的來曆,則關係到一個天大的秘密,二位若是有興趣,不如移步內堂,吾已命人備下薄酒,先為二位接風洗塵,此事飯後再談,如何?”
滕倪見孔聞韶如此反常的熱情,隱隱感覺到必是與靈兒所修煉的《羲皇訣》有關,雖然心中也十分好奇愛子到底從何處習得這種奇功,但看起來依舊是一副冷冰冰的神色,漠然問道:“孔掌門莫不是忘了九葉青蓮一事?”
孔聞韶忙答道:“滕掌門放心,吾許諾之事絕不食言,隻是這九葉青蓮保存在孔林之內,今日天色已晚,等明日一大早,吾親自帶二位前往孔林取之。”
見孔聞韶言辭懇切,滕倪與朱欽靈便跟隨孔家兄弟來到內堂,剛走到門口,就聞到一股異香撲鼻,二人連續大半個月都急著趕路,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飯,雖說憑他們的修為不畏饑渴,但聞到這股異香還是被勾動了味蕾,嘴中不由泛起幾絲涎水。
四人走入內堂坐定後,隻見一張紅木八仙桌上滿滿當當擺著菜肴美酒。
朱欽靈在曲阜縣城時就曾聽人談及孔府菜、孔府酒和孔府糕點並稱為“美食三絕”,看來這個古老的家族兩千多年來傳承的不僅隻有文章和武藝,更有美食和美酒。
孔府菜乃著名的官府菜,經過數百年不斷發展充實逐漸形成的一種獨具風味的菜係。它的特點是選料廣泛,製作精細、注重營養、豪華、奢侈、講究禮儀,吸取了全國各地的烹調技藝不斷翻新,因此口味兼具南北。
在孔聞禮的介紹下,什麽一品豆腐、燕窩四件、菊花蝦包、壽字鴨羹、海米珍珠、烤花籃桂魚等等,光聽名稱就讓人覺得清逸脫俗。
朱欽靈看著滿桌如工藝品般的菜肴,忍不住感慨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府將先聖的論述貫徹兩千多年,創造了如此獨具特色的美食,比起精致的蘇州菜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呀!”
滕倪聽朱欽靈此言,想起在桃花塢時孫九爺所備下的那桌宴席,瞬間覺得以精致聞名的蘇州菜比起孔府菜也要遜色不少。
孔府菜講究造型完整,不傷皮折骨,在掌握火候調味、成型等方麵,難度很大,因此菜色看起來與實物變化不大,但細品之下才發覺內有乾坤。
如“神仙鴨子”,為保持原味,將鴨子裝進砂鍋後,上麵糊一張紙、隔水蒸製,在蒸製時燒香計時,三炷香的時間後立即趁熱上桌,吃起來酥爛原香,因此才獲得此名。
烤花籃鱖魚更是不能直接與火接觸,把炮製幹淨的鱖魚調味、造型後,網油,再包麵餅,把魚包封嚴密,放在鐵鉤上,下用木炭火兩麵烤熟,其鮮味不失,色白而嫩,乃是孔府秘不外傳的製法。
朱欽靈細品之下發覺不僅菜肴味絕,連碗中看似普通的米飯吃起來都異常爽口,詢問之下才得知這種米出自孔家禦賜良田內所種植的一種獨特水稻,用這種稻米蒸出的米飯色白而略露青頭,米質粘細油韌,清香醇口,有“一家煮飯,十裏飄香”之譽,更是專門用來進獻皇帝的貢品。
至於這杯中聲名遠揚的孔府家酒,則更不用說,是以精選高糧為主要原料,以高溫麥曲為糖化發酵劑,在孔府專門酒坊采用密法工藝進行生產,具有無色透明,窖香濃鬱,綿軟回甜,餘味悠長的特點,比之在蘇州喝的桃花釀要更加醇厚甘冽。
四人在席間吃得暢快,但並未過多談論,因為孔府吃飯一直沿襲孔子:“食不語,寢不言”的祖訓,而滕倪與朱欽靈二人則忙著品嚐麵前的眾多美食,不辜負孔聞韶的一片好意。
待四人酒足飯飽後,便在孔聞禮的引路下來到一間廳堂,仆人端上四盞香茶和各式糕點後就紛紛退出,朱欽靈此時卻盯著這些糕點微微出神。
前世作為登山隊員時尊龍最愛吃的就是各類糕點,每次完成任務回到基地後,總喜歡一個人細細品嚐幺妹親手為自己做的桂花酥,讓芳香的甜味兒充斥口中,驅散自己身上那股深入骨髓的乏累。
因此當朱欽靈見到碟子中的桂花酥竟與幺妹所做的看起來一模一樣時,忍不住拿起一塊嚐了嚐,居然連味道都有八分相似,麵色瞬間變得有些呆滯,眼眶中也泛起一股熱流,極力克製下才沒在眾人麵前失態。
滕倪見朱欽靈此態,猜到定是這糕點引起了他的某些回憶,因此也拿起一塊糕點品嚐,隻覺香甜酥脆,異常爽口,連自己都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糕點。
孔聞韶與孔聞禮吃慣這類糕點,並不覺得有異,但見這二人都在品嚐,為了不使氣氛尷尬,便也紛紛拿起一塊糕點品嚐起來。
孔府糕點也像孔府菜一樣,是源遠流長、世代相傳的一種獨具風味糕點,講究現吃現烤,求其色、香、味、形俱佳,一般分外用、內用兩大類。
外用糕點主要用於進貢、饋贈和恩賞,進貢的孔府糕點,以“棗煎餅”和“纏手酥”為主。
“棗煎餅”是選用上好紅棗、芝麻、小米精工製成,用金屬“長方聽”密封,外加裝飾,其特點是香甜酥脆;“纏香酥”的特色是製作精巧,形薄如紙,香脆可口。
內用糕點分為應時、常年、到門、宴席、節用五類,各類皆獨具特色。
如應時糕點有春季的藤花餅、百合餅;夏季清熱解毒的薄荷餅、荷花餅、綠豆餅;秋季的菊花餅、桂花餅;冬季的水晶包、豆沙包、火腿燒餅等。
這些糕點是根據各種花卉開放的季節變化而精工製作,如桂花餅,在桂花噴香時,采集花瓣處理後,配以青紅絲等為餡,用上好的豆粉、蛋精為皮、候火過油即成。外酥脆,內香軟,桂花鮮豔如故,令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