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隸,順天府,通州。


    行宮大殿內,眾人就該如何處置寧王進行討論,王瓊認為應該先查清寧王在朝中的黨羽,再將其處決,這個提議讓曾收過寧王賄賂的眾多近臣不由十分緊張。


    好在關鍵時刻,首輔楊廷和出言反駁王瓊,認為不應牽連過廣,應當迅速處決寧王,以免夜長夢多,同時也可給天下一個交代。


    眾近臣聽到這句話後頓時鬆了口氣,有楊首輔在,王瓊的意圖必定難以實現.


    並非是楊廷和故意向著這些近臣,而是因楊廷和與王瓊乃是政敵,隻要是王瓊的提議,楊廷和必定都要反駁兩句,更何況事關寧王,楊廷和更加當仁不讓。


    王瓊見楊廷和處處與自己針鋒相對,冷哼一聲道:“怎麽?莫非楊首輔也收過寧王的好處?”


    楊廷和見王瓊竟敢當著正德和眾多大臣的麵公然朝自己身上潑髒水,不由勃然大怒,張嘴就反譏回去。


    毛紀見二人又要互懟,忙勸解道:“楊公和王尚書切莫動怒,大家皆為朝臣,為朝廷分憂乃分內職責,千萬不要互相猜忌,傷了同僚之間的和氣。”


    毛紀乃正德做太子時的侍讀,與楊廷和一樣同為帝師,且為人沉穩忠厚,因此一直是正德最為信任的大臣之一。


    楊廷和見毛紀在一旁和稀泥,也不幫自己說話,心中微微有些不快,正要連毛紀一起敲打,正德卻出言禁阻眾人爭吵。


    原來,正德一見這些大臣又要開始打口水戰,就知道任由他們爭論下去,即便到晚上也爭論不出什麽結果,所以忙出言勸阻道:“諸位愛卿不要再爭論了,既然寧王死罪已定,朕看就近日在行宮內將其處決,以免又引起什麽麻煩,至於那些收過寧王賄賂的大臣,也不能都按同黨處理,畢竟寧王當年進京行賄最多的人,還是朕,隻要在其起兵造反後,沒有通風報信、暗通款曲,朕都既往不咎。”


    正德剛說完,江彬與張永等人忙跪在地上叩謝,口中山呼皇上聖明。


    楊廷和等人見狀,也隻好作罷。


    日本,周防與安藝兩國交界處。


    一座不起眼的山城聳立在安藝國邊境的山丘上,此處地勢高聳,視野開闊,極為適合防守,但也容易被敵人圍困。


    此時,朱訓楨正帶著十萬聯軍駐紮在山城之內,在山腳下,還分別設了東、南、西、北四座大營,與山城內的守軍呈呼應之勢,用於遲滯敵方進攻。


    朱訓楨站在城堡頂峰,向山腳下遠眺,心中不禁升起一絲憂慮:困守在這座山城內,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保證糧食和水源,雖然縱容手下士兵在附近搶糧,但城內目前所貯存的糧食也隻勉強夠眾人吃三個月,三個月後,若是王守仁和大內義興不撤,自己就要亡於此處。


    紫瑤此時也站在朱訓楨身旁,看著山腳下的四座大營,不解地問道:“大人,為何要外設這四座大營?若是明軍或大內義興攻來,他們臨戰叛變,那對我們豈非雪上加霜?”


    原來,山腳下的四座大營,皆由日本各方麵勢力組成:


    西邊的大營由後柏原天皇的第五皇子清彥親王(即尊鎮法親王)率領,主要由忠於皇室的大名和武僧組成;


    北邊的大營由幕府將軍足利義稙麾下的伊達稙宗率領,自然也是由較忠於足利義稙的大名組成;


    三十二歲的伊達稙宗原名為伊達高宗,乃是東山道陸奧國的守護大名,政治能力十分出眾。


    永正十四年(公元1517年),伊達稙宗到“花之禦所”(指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於天授四年,即公元1378年,日本北朝的永和四年,在京都的室町地方修建的華麗宅邸,因為院中遍植花卉,人稱“花之禦所”,這也是足利幕府被稱為室町幕府的緣由)謁見將軍足利義稙及管領細川高國,奉獻上黃金、太刀及奧州名馬。


    因此,伊達高宗獲得將軍足利義稙賜名,正式改名為“伊達稙宗”,就任左京大夫,成為日本東北名重一時的大名。


    左京大夫本是奧州管領大崎氏所世襲的官位,而伊達氏能夠獲得此官位,就代表於名於實都已經取代了大崎氏,伊達稙宗也利用此點,使自己的家格上升,對足利義稙自然是忠心耿耿,成為其麾下堅定地盟友。


    東邊的大營由幕府管領細川高國的盟友六角定賴率領;主要由忠於細川高國和六角氏的軍隊組成;


    最後南邊的大營,則由足利義晴最信任的赤鬆義村率領,主要由支持義晴派的大名組成。


    四座大營各有一萬五千餘人,山城內部則僅有朱訓楨從南京帶來的部隊和誠心追隨朱訓楨的武士們以及紀伊國歸附的雇傭軍,統共四萬餘人。


    朱訓楨麵色如常,對紫瑤說道:“你覺得哪些人不可信?”


    紫瑤表情一怔,但接著就堅定地說道:“不可信!”


    朱訓楨淡淡一笑,說道:“《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曾講‘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如今敵方隻有我方的一半,有何懼之?”


    紫瑤聽了朱訓楨此言後,瞬間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既然這些大名不可信,自然不可讓他們留在城內,若是在城內叛變,就會使山城從內部擊潰,若是在城外叛變,依然可以利用山城抵擋。


    如今城內還有四萬能夠信得過的戰士,以朱訓楨的能力,隻要糧草充足,用兵得當,即便麵對十倍之敵,也能夠頑強堅守。


    而明軍加上大內義興的人馬不過隻有五六萬人,即便四座大營內的大名全部叛變,也隻是十萬之眾,不可能攻破朱訓楨的防守。


    況且,皇室和幕府斷然不想放棄自己即將到手的權力,因此朱訓楨讓他們駐紮在城西和城北的大營內,對抗大內義興的軍隊,隻要不與明軍起正麵衝突,皇室和幕府就可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至於城南和城東的大營,則派細川高國和足利義晴的部隊防守,此戰一旦明軍得勝,他們二人必定會遭到打壓,因此也不怕他們不出力。


    想明白這一層後,紫瑤心中對朱訓楨更加欽佩,這個冷靜的男人任何時候都能統管全局,並利用各方之間的矛盾借力打力,從而使自己立於最優處境。


    其實,令紫瑤沒想到的是,朱訓楨心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沒說,那就是——糧食!


    古人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很好闡述了在戰爭中,糧草保障十分重要。


    戰國時期,長平之戰爆發,趙軍40萬人因為糧草不濟而選擇突圍,最終慘敗;


    秦朝末年,項羽派兵斷了秦軍糧道,取得了“巨鹿之戰”的勝利;


    三國時期,官渡之戰,曹操火燒袁紹軍糧,袁紹大敗,曹操從此稱霸北方……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孫子兵法》也曾說:“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可見,打仗是一件十分耗費錢糧的事情。


    而日本土地貧瘠,多為山區丘陵,因此糧食異常珍貴,朱訓楨已縱容手下的士兵將附方圓數十裏內所有能吃的東西都搶回城內,加上之前各地大名進獻的糧食,足夠十萬聯軍勉強維持三個月。


    此時城外方圓數十裏內,已經找不到任何能吃的東西,朱訓楨的部隊甚至把不能帶回的東西全部毀掉,實施堅壁清野有策略,讓明軍和大內義興的軍隊承受巨大的糧食壓力。


    若是四大營叛亂,城內的糧食就能夠堅守更久,對朱訓楨來說更加有利,王守仁等人則又多了數萬張吃飯的嘴,看他們如何處置!


    想從其他地方運輸糧食?這損耗可不是小數目!


    首先,說一下陸路運糧,想要確保運送的糧食足夠十萬軍隊消耗,那運送過去的數量就要非常龐大,而運送糧食的隊伍,也要足夠龐大。


    根據曆史記載,在一次運送途中消耗的糧食,可高達九成,也就是說運送一百斤糧食,到了目的地後,就隻能剩下十斤糧食,日本這些小國哪個能夠承受的起這樣的消耗?


    其者,談一談海運運糧,日本是個島國,海運發達,采取此法雖比陸運極大節省了糧食,但從大明運送如此之多的糧食,很容易被海上大批的浪人、海盜盯上。


    若是想震懾這些人,則需要足夠多的軍隊來保護運糧船,但若是多出這麽多軍隊保護,又會加劇對糧食的消耗。


    而且,王守仁此番前來日本平叛,本就是正德私下授意,並未經過朝廷同意,戶部根本不可能向王守仁提供數量如此龐大的軍糧,搞不好還會被朝廷追問擅自出兵的責任。


    一想到當朝首輔楊廷和與自己的恩相王瓊政見不合,無論什麽事都要針鋒相對,王守仁就不禁一陣頭大。


    若是讓他知道自己此番行動,定會借此機會向王瓊發難,屆時正德若是不在,不僅自己會遭殃,還會禍及王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圖霸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名墨路狂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名墨路狂徒並收藏皇圖霸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