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古北口分別時,周侗曾交代了自己在東京的落腳之處。
胡壚與周侗雖隻一麵之緣,彼此卻算得意氣相投,既然來到東京,便直接來到周侗住處。
到了東街一處小小院落的門前,胡壚也不上前敲門,卻用個“千裏傳音”的手段,朗聲道:“周老先生,貧道胡壚冒昧來訪。”
他如同與人對麵低語,聲音卻穿透門戶複又升堂入室,清晰傳入室內兩人的耳中。
此刻周侗正在室內與一位客人敘話,驟然聽得這一句話,麵上顯出喜色,先向那客人道:“演山先生今日來得正好,外麵那位便是老夫所說的葫蘆道人。”
那人是個望之不過四旬年紀的中年男子,麵如冠玉,三綹長髯飄散胸前,氣度超然優雅。
聽周侗如此說,他臉上也顯出好奇之色,拱手道:“聽侗老所言,這位胡壚道長竟有抗衡通玄天人的手段,雖然隻是一擊之力,卻也足以驚世駭俗。能與這位高人一會,卻是在下之幸。”
兩人在說話間,已一齊起身到外麵相迎。
見到由門裏出來的是兩個人,胡壚也並無絲毫驚訝之色,隻是上前向周侗稽首見禮。
周侗先還了禮,然後將那男子介紹給胡壚。
此人姓黃名裳,號演山,原任福州知州,因校勘《萬壽道藏》有功,如今正在京師等待朝廷封賞。
胡壚已知麵前的是一位修為不遜周侗的大宗師,卻沒有想到他便是由那《萬壽道藏》進窺玄妙武道,最後研創出《九陰真經》這部曠世武學寶典的黃裳。
他前世卻還研習了藏於“倚天劍”中的《九陰真經》,雖然知道前世今生所在的應該是兩個世界,彼世之《九陰真經》當不同與此世尚未出世的《九陰真經》,但彼此之間,終究是有些奇妙的因果牽連。
心中閃過這些念頭的同時,他已經含笑與黃裳見禮,隨後又將慕容燕喚上前來,拜見了周侗與黃裳。
各自寒暄已畢,周侗請胡壚師徒到了家中。
三人分賓主落座,慕容燕作為晚輩隻能侍立在胡壚身後。
周侗先問起胡壚別後情形。
胡壚便約略說了這一路上的經曆,隻是隱了得三卷天書及對仇五的安排這兩件事情。
周侗聽說他指點自己弟子盧俊義到沙場曆練,尋求突破至入微之境的契機,不住地頷首道:“老夫這弟子的根骨和悟性都算得上得天獨厚,便隻因出身豪富之家,自幼順風順水從未經曆過什麽挫折,故而少了些人生閱曆。道長讓他到沙場曆練,於生死之間悟徹武道,確實是個極好的辦法。”
胡壚笑道:“老先生不怪貧道越俎代庖便好。”
周侗哈哈大笑,隨即又主動說了自己的經曆。
他來到京城後,已經向幾位關係較好的朝臣說了此次到遼國的觀察所得。
那些人似乎對已表現出不甘雌伏於遼國的女真族有些興趣,打算派人渡海遠赴遼東做更詳細的了解。
這些軍國大計自然輪不到周侗無職無權的一介武夫操心,隻能功成身退,到自己的這處住所等待進一步消息,看朝廷是否還有用到自己這老卒之處。
恰好黃裳護送著校勘完畢的《萬壽道藏》入京,聽說周侗正在東京,便在今日登門拜訪。
兩人早年便已相識,黃裳因仰慕道家修身養性之法,曾向周侗請教過一些導引練氣之術的竅要。
如今時隔數年之後再次相見,周侗卻著實被這位老朋友嚇了一跳。
隻是數載之間,原本對武學一竅不通的黃裳,竟搖身一變而成一位武道入微的大宗師,修為之精純深湛,絲毫不遜色於自幼習武數十年不輟的自己。
周侗仔細詢問,黃裳卻也並未隱瞞。
原來當今皇帝崇尚道家,歆慕長生,故此在數年間兩次下詔搜訪道書,編纂成一部《萬壽道藏》。
因黃裳素有才名,皇帝便傳旨令他負責校勘並役使工匠雕版印刷。
黃裳知道皇帝極看重這件事情,自己隻要稍有疏漏,使得刻印的道藏有片言隻字謬誤,也恐有殺身之禍,於是窮數載光陰,逐字逐句校閱,務求一字不錯。
不了這般盡心竭力地讀了幾年後,他自然而然精通天下道學,並結合周侗所傳的一些粗淺練氣導引之術,悟得最上乘的武學道理,無師自通地練成一身高深內外功夫,成就武道大宗師。
此次黃裳來拜訪周侗,卻是想請這位成名多年的武道大家幫忙看一看,自己糊裏糊塗練成的這一身武功是否有甚不妥之處。
盡管已對這段故事了然於胸,但親眼看著一個活生生的黃裳,胡壚還是不免感慨老天爺總會偏心地格外鍾愛某些人,如大明世界的王守仁,亦如眼前的黃裳。
黃裳文人出身,雖練成一身絕世武功,本人卻實在沒有當成一回事。
原本在請教周侗時,他便對自己所學毫無保留,此刻當著胡壚的麵,仍是沒有絲毫忌諱,坦然將自己在武學上的各種心得及困惑講了出來。
胡壚聽了幾句,感覺他所說的武學要旨果然與自己所知的《九陰真經》一脈相承,隻是境界隱隱得更加高遠一些,卻又有些散亂尚未成完整體係。
他和周侗都不是平白占人便宜之輩,因為都從黃裳的武學心得中得了不少好處,便也盡心盡力地為他解答疑惑。
三人的修為境界相仿,但胡壚有數世積累,底蘊之深、見識之廣又遠非周侗與黃裳所及,因此回饋給黃裳的東西也最多。
在三位大宗師的這一場交流中,收獲最大的卻非他們彼此,而是在一邊全程旁聽的慕容燕。
此刻她人雖在站在胡壚身後,精神卻早已沉浸在三人隨口說出的一句句武學道理中難以自拔。
以她如今的修為境界,能夠領會的不過是其中的九牛一毛。但這些東西日後自然會化作源源不絕的泉流,滋養她這株幼苗不斷成長直至淩雲參天。
正當三人說得入巷,一人聽得入神,外麵忽地又傳來一人的聲音:“小人太尉府虞候陸謙,求見周老爺!”
周侗聞言一怔,轉頭向黃裳問道:“老夫記得這陸謙原是劣徒林衝兒時好友,後來推薦到演山先生身邊做了個護院,何時又成了太尉府的虞候?”
黃裳笑道:“這幾年我從道經中悟出許多亂七八糟的武功,但自己也不知能否練出什麽東西,便傳了一些給他驗看成效。不料此人倒是個奇才,居然給他練到了先天之境。我想留他在身邊未免屈才,便寫了一封書信薦他到東京來謀個前程,卻不知怎地輾轉進了太尉府中做事。”
胡壚與周侗雖隻一麵之緣,彼此卻算得意氣相投,既然來到東京,便直接來到周侗住處。
到了東街一處小小院落的門前,胡壚也不上前敲門,卻用個“千裏傳音”的手段,朗聲道:“周老先生,貧道胡壚冒昧來訪。”
他如同與人對麵低語,聲音卻穿透門戶複又升堂入室,清晰傳入室內兩人的耳中。
此刻周侗正在室內與一位客人敘話,驟然聽得這一句話,麵上顯出喜色,先向那客人道:“演山先生今日來得正好,外麵那位便是老夫所說的葫蘆道人。”
那人是個望之不過四旬年紀的中年男子,麵如冠玉,三綹長髯飄散胸前,氣度超然優雅。
聽周侗如此說,他臉上也顯出好奇之色,拱手道:“聽侗老所言,這位胡壚道長竟有抗衡通玄天人的手段,雖然隻是一擊之力,卻也足以驚世駭俗。能與這位高人一會,卻是在下之幸。”
兩人在說話間,已一齊起身到外麵相迎。
見到由門裏出來的是兩個人,胡壚也並無絲毫驚訝之色,隻是上前向周侗稽首見禮。
周侗先還了禮,然後將那男子介紹給胡壚。
此人姓黃名裳,號演山,原任福州知州,因校勘《萬壽道藏》有功,如今正在京師等待朝廷封賞。
胡壚已知麵前的是一位修為不遜周侗的大宗師,卻沒有想到他便是由那《萬壽道藏》進窺玄妙武道,最後研創出《九陰真經》這部曠世武學寶典的黃裳。
他前世卻還研習了藏於“倚天劍”中的《九陰真經》,雖然知道前世今生所在的應該是兩個世界,彼世之《九陰真經》當不同與此世尚未出世的《九陰真經》,但彼此之間,終究是有些奇妙的因果牽連。
心中閃過這些念頭的同時,他已經含笑與黃裳見禮,隨後又將慕容燕喚上前來,拜見了周侗與黃裳。
各自寒暄已畢,周侗請胡壚師徒到了家中。
三人分賓主落座,慕容燕作為晚輩隻能侍立在胡壚身後。
周侗先問起胡壚別後情形。
胡壚便約略說了這一路上的經曆,隻是隱了得三卷天書及對仇五的安排這兩件事情。
周侗聽說他指點自己弟子盧俊義到沙場曆練,尋求突破至入微之境的契機,不住地頷首道:“老夫這弟子的根骨和悟性都算得上得天獨厚,便隻因出身豪富之家,自幼順風順水從未經曆過什麽挫折,故而少了些人生閱曆。道長讓他到沙場曆練,於生死之間悟徹武道,確實是個極好的辦法。”
胡壚笑道:“老先生不怪貧道越俎代庖便好。”
周侗哈哈大笑,隨即又主動說了自己的經曆。
他來到京城後,已經向幾位關係較好的朝臣說了此次到遼國的觀察所得。
那些人似乎對已表現出不甘雌伏於遼國的女真族有些興趣,打算派人渡海遠赴遼東做更詳細的了解。
這些軍國大計自然輪不到周侗無職無權的一介武夫操心,隻能功成身退,到自己的這處住所等待進一步消息,看朝廷是否還有用到自己這老卒之處。
恰好黃裳護送著校勘完畢的《萬壽道藏》入京,聽說周侗正在東京,便在今日登門拜訪。
兩人早年便已相識,黃裳因仰慕道家修身養性之法,曾向周侗請教過一些導引練氣之術的竅要。
如今時隔數年之後再次相見,周侗卻著實被這位老朋友嚇了一跳。
隻是數載之間,原本對武學一竅不通的黃裳,竟搖身一變而成一位武道入微的大宗師,修為之精純深湛,絲毫不遜色於自幼習武數十年不輟的自己。
周侗仔細詢問,黃裳卻也並未隱瞞。
原來當今皇帝崇尚道家,歆慕長生,故此在數年間兩次下詔搜訪道書,編纂成一部《萬壽道藏》。
因黃裳素有才名,皇帝便傳旨令他負責校勘並役使工匠雕版印刷。
黃裳知道皇帝極看重這件事情,自己隻要稍有疏漏,使得刻印的道藏有片言隻字謬誤,也恐有殺身之禍,於是窮數載光陰,逐字逐句校閱,務求一字不錯。
不了這般盡心竭力地讀了幾年後,他自然而然精通天下道學,並結合周侗所傳的一些粗淺練氣導引之術,悟得最上乘的武學道理,無師自通地練成一身高深內外功夫,成就武道大宗師。
此次黃裳來拜訪周侗,卻是想請這位成名多年的武道大家幫忙看一看,自己糊裏糊塗練成的這一身武功是否有甚不妥之處。
盡管已對這段故事了然於胸,但親眼看著一個活生生的黃裳,胡壚還是不免感慨老天爺總會偏心地格外鍾愛某些人,如大明世界的王守仁,亦如眼前的黃裳。
黃裳文人出身,雖練成一身絕世武功,本人卻實在沒有當成一回事。
原本在請教周侗時,他便對自己所學毫無保留,此刻當著胡壚的麵,仍是沒有絲毫忌諱,坦然將自己在武學上的各種心得及困惑講了出來。
胡壚聽了幾句,感覺他所說的武學要旨果然與自己所知的《九陰真經》一脈相承,隻是境界隱隱得更加高遠一些,卻又有些散亂尚未成完整體係。
他和周侗都不是平白占人便宜之輩,因為都從黃裳的武學心得中得了不少好處,便也盡心盡力地為他解答疑惑。
三人的修為境界相仿,但胡壚有數世積累,底蘊之深、見識之廣又遠非周侗與黃裳所及,因此回饋給黃裳的東西也最多。
在三位大宗師的這一場交流中,收獲最大的卻非他們彼此,而是在一邊全程旁聽的慕容燕。
此刻她人雖在站在胡壚身後,精神卻早已沉浸在三人隨口說出的一句句武學道理中難以自拔。
以她如今的修為境界,能夠領會的不過是其中的九牛一毛。但這些東西日後自然會化作源源不絕的泉流,滋養她這株幼苗不斷成長直至淩雲參天。
正當三人說得入巷,一人聽得入神,外麵忽地又傳來一人的聲音:“小人太尉府虞候陸謙,求見周老爺!”
周侗聞言一怔,轉頭向黃裳問道:“老夫記得這陸謙原是劣徒林衝兒時好友,後來推薦到演山先生身邊做了個護院,何時又成了太尉府的虞候?”
黃裳笑道:“這幾年我從道經中悟出許多亂七八糟的武功,但自己也不知能否練出什麽東西,便傳了一些給他驗看成效。不料此人倒是個奇才,居然給他練到了先天之境。我想留他在身邊未免屈才,便寫了一封書信薦他到東京來謀個前程,卻不知怎地輾轉進了太尉府中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