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王安石變法。
主演:王安石,司馬光,蘇軾。
導演:宋神宗。
時間:公元1070年—1086年。
觀眾:我,你們,不在場的他們。
第一幕
1037,當蘇軾在四川眉州呱呱墜地的時候,司馬光和王安石都已經是翩翩少年了。王安石跟著父親來到了南京;而司馬光已經19歲了,正在河南老家寒窗苦讀,因為再過一年,他就要參加一年一度的高考了。
29歲才得了一個大胖小子,蘇洵真有一種過年的心情。人生,不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嗎?不過蘇洵的老婆看得要長遠一些。
一晚,蘇洵準備洗洗睡了,老婆攔住他,說:“親愛的,你這輩子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下去了?”
蘇洵一楞:“那又咋的?這不挺幸福嗎?”
老婆說:“其實人生可短暫了,跟睡覺是一樣一樣地。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一閉不睜,一輩子過去了。當年你追我的時候不是說‘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嗎?你的理想呢?你的抱負呢?你太讓我失望了!”
老婆有些生氣,蘇洵有些緊張。一晚無話。第二天大早,蘇洵就捧了一本《夢回宋朝》在陽台上讀書了。
第二幕
蘇洵曾經參加幾次高考,每次都高興而去,失望而歸,算是高考製度的棄兒吧。此路不通走後門,1056年,蘇洵就帶領蘇軾、蘇轍到首都,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看能不能遇到一個伯樂。
這一年,蘇軾19歲,在首都參加了第一次高考。未中。再看看其他兩個主角在幹嘛。
王安石在20歲高考金榜題名之後,作為一名前途遠大的青年幹部一直在地方磨練。這一年他在浙江寧波做縣長,大興水利,在著名的東湖修建水閘,用於調節湖泊水位和泄洪。
司馬光的仕途很順利,在歐陽修的大力培養下,最初在中央做諫議大夫,後來又跟隨龐籍到了山西並州做地方官。波瀾不驚。
再來看蘇洵進京的成績。
蘇洵的運氣很不錯。歐陽修一看見他的文章就讚個不停,甚至還把他與賈誼、劉向兩位前朝大牛相提並論。歐陽修把蘇洵的文章推薦到朝廷——作為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的推薦對蘇洵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朝廷裏的幹部掀起了一股閱讀、學習蘇洵文章的小*。很快蘇洵就成了文壇裏的當紅辣子雞。
第三幕
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了一篇萬言書。主題隻有四個字:“托古改製”。他強烈呼籲宋仁宗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立即推進全麵的體製改革。王安石的觀點非常明確:宋朝麵臨的危險,“患在不知法度”,因此改革就應該“變革天下之弊法”,建立健全各種製度,以法治國。
宋仁宗認識王安石。
1042年,王安石參加高考。當他華麗麗的考卷呈現在主考官麵前的時候,主考官頓生一種觸電的感覺。他沒有更多猶豫就將之批為狀元卷子。
不過,卷子送到宋仁宗那裏發生了一點意外。
卷子裏有一句“孺子其朋”,周公訓成王的話,“你這年輕的小孩啊,自今以後要和群臣融洽相處”。宋仁宗讀來很不舒服,暗想:“你丫也太狂了吧?”朱筆一揮,打為第四名。
宋仁宗翻開萬言書,文風還是一以貫之的銳利、冷峻。宋仁宗雖然不太喜歡,也不得不誠承認:王安石說的太有道理了。但是人到中年的宋仁宗,此刻考慮得更多的是繼承人的事情——宋仁宗沒有兒子,整天被包拯追著問,煩都煩死了。
他歎了一口氣,把萬言書放一邊去了。
王安石沒有等到回複。他不能怪任何人,隻能怪自己沒有選對時間司馬光呢,被調回首都開封做了一名負責審判的幹部(推官)。
秋天,前宰相王旦的兒子王素到成都做一把手,青年蘇軾去拜會他,寫了《上知府王龍圖書》,跟他討論四川的交通問題。
第四幕
1060年,王安石來到群牧司,與先一年來到這兒的司馬光成了同事,同在群牧使包拯手下工作。
最初,這兩個年紀相若的年輕人可謂惺惺惜惺惺,關係好得不得了——就連租房子,王安石也願意與司馬光做鄰居。他們與呂公著、韓維來往甚為密切,一起唱K搓麻洗桑拿,被稱為“嘉祐四友”。
有一天,群牧司衙門裏的牡丹花盛開,包拯心情甚好,在花園擺下火鍋,請大夥兒喝酒、賞花。老包這人沒別的愛好,就愛喝點小酒,耍點小資情調。他不但自己愛喝,還動員其他人也參與進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
老包提著酒壺走到司馬光麵前。司馬光不喜歡喝酒,但還是乖乖的把酒杯伸出去。巧的是,王安石也對喝酒不感興趣,把杯子藏在懷裏,死活不肯給老包。
老包急了,破口罵道:“丫的你再不交出酒杯,俺把你給開除了。”
王安石冷冷的說:“你拿虎頭鍘也沒用。”始終滴酒不沾。老包也拿他沒有辦法。總不能真抬一幅虎頭鍘放旁邊吧?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做法,由此可以看出司馬光與王安石的處事風格。司馬光做事比較成熟穩重,善於隱忍。後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進行改革,風頭正勁,他雖然持反對意見,但也極少與王安石做正麵交鋒,往往避其鋒芒。王安石則剛強執拗,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妥協。
蘇軾呢?他跟父親蘇洵、兄弟蘇轍正在從四川往京城而去的旅途。他們沿長江而下,一路上遊山玩水,寫詩做詞,不亦遠乎。(未完待續)
GET /u/116/116001/39574552.shtm HTTP/1.0
Host: www.asxs.com
X-Forwarded-For: 109.236.60.67
X-Real-IP: 109.236.60.67
Connection: close
Accept: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46.0.2486.0 Safari/537.36 Edge/13.10586
Referer: https://www.asxs.com/view/102645/
主演:王安石,司馬光,蘇軾。
導演:宋神宗。
時間:公元1070年—1086年。
觀眾:我,你們,不在場的他們。
第一幕
1037,當蘇軾在四川眉州呱呱墜地的時候,司馬光和王安石都已經是翩翩少年了。王安石跟著父親來到了南京;而司馬光已經19歲了,正在河南老家寒窗苦讀,因為再過一年,他就要參加一年一度的高考了。
29歲才得了一個大胖小子,蘇洵真有一種過年的心情。人生,不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嗎?不過蘇洵的老婆看得要長遠一些。
一晚,蘇洵準備洗洗睡了,老婆攔住他,說:“親愛的,你這輩子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下去了?”
蘇洵一楞:“那又咋的?這不挺幸福嗎?”
老婆說:“其實人生可短暫了,跟睡覺是一樣一樣地。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一閉不睜,一輩子過去了。當年你追我的時候不是說‘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嗎?你的理想呢?你的抱負呢?你太讓我失望了!”
老婆有些生氣,蘇洵有些緊張。一晚無話。第二天大早,蘇洵就捧了一本《夢回宋朝》在陽台上讀書了。
第二幕
蘇洵曾經參加幾次高考,每次都高興而去,失望而歸,算是高考製度的棄兒吧。此路不通走後門,1056年,蘇洵就帶領蘇軾、蘇轍到首都,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看能不能遇到一個伯樂。
這一年,蘇軾19歲,在首都參加了第一次高考。未中。再看看其他兩個主角在幹嘛。
王安石在20歲高考金榜題名之後,作為一名前途遠大的青年幹部一直在地方磨練。這一年他在浙江寧波做縣長,大興水利,在著名的東湖修建水閘,用於調節湖泊水位和泄洪。
司馬光的仕途很順利,在歐陽修的大力培養下,最初在中央做諫議大夫,後來又跟隨龐籍到了山西並州做地方官。波瀾不驚。
再來看蘇洵進京的成績。
蘇洵的運氣很不錯。歐陽修一看見他的文章就讚個不停,甚至還把他與賈誼、劉向兩位前朝大牛相提並論。歐陽修把蘇洵的文章推薦到朝廷——作為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的推薦對蘇洵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朝廷裏的幹部掀起了一股閱讀、學習蘇洵文章的小*。很快蘇洵就成了文壇裏的當紅辣子雞。
第三幕
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了一篇萬言書。主題隻有四個字:“托古改製”。他強烈呼籲宋仁宗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立即推進全麵的體製改革。王安石的觀點非常明確:宋朝麵臨的危險,“患在不知法度”,因此改革就應該“變革天下之弊法”,建立健全各種製度,以法治國。
宋仁宗認識王安石。
1042年,王安石參加高考。當他華麗麗的考卷呈現在主考官麵前的時候,主考官頓生一種觸電的感覺。他沒有更多猶豫就將之批為狀元卷子。
不過,卷子送到宋仁宗那裏發生了一點意外。
卷子裏有一句“孺子其朋”,周公訓成王的話,“你這年輕的小孩啊,自今以後要和群臣融洽相處”。宋仁宗讀來很不舒服,暗想:“你丫也太狂了吧?”朱筆一揮,打為第四名。
宋仁宗翻開萬言書,文風還是一以貫之的銳利、冷峻。宋仁宗雖然不太喜歡,也不得不誠承認:王安石說的太有道理了。但是人到中年的宋仁宗,此刻考慮得更多的是繼承人的事情——宋仁宗沒有兒子,整天被包拯追著問,煩都煩死了。
他歎了一口氣,把萬言書放一邊去了。
王安石沒有等到回複。他不能怪任何人,隻能怪自己沒有選對時間司馬光呢,被調回首都開封做了一名負責審判的幹部(推官)。
秋天,前宰相王旦的兒子王素到成都做一把手,青年蘇軾去拜會他,寫了《上知府王龍圖書》,跟他討論四川的交通問題。
第四幕
1060年,王安石來到群牧司,與先一年來到這兒的司馬光成了同事,同在群牧使包拯手下工作。
最初,這兩個年紀相若的年輕人可謂惺惺惜惺惺,關係好得不得了——就連租房子,王安石也願意與司馬光做鄰居。他們與呂公著、韓維來往甚為密切,一起唱K搓麻洗桑拿,被稱為“嘉祐四友”。
有一天,群牧司衙門裏的牡丹花盛開,包拯心情甚好,在花園擺下火鍋,請大夥兒喝酒、賞花。老包這人沒別的愛好,就愛喝點小酒,耍點小資情調。他不但自己愛喝,還動員其他人也參與進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
老包提著酒壺走到司馬光麵前。司馬光不喜歡喝酒,但還是乖乖的把酒杯伸出去。巧的是,王安石也對喝酒不感興趣,把杯子藏在懷裏,死活不肯給老包。
老包急了,破口罵道:“丫的你再不交出酒杯,俺把你給開除了。”
王安石冷冷的說:“你拿虎頭鍘也沒用。”始終滴酒不沾。老包也拿他沒有辦法。總不能真抬一幅虎頭鍘放旁邊吧?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做法,由此可以看出司馬光與王安石的處事風格。司馬光做事比較成熟穩重,善於隱忍。後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進行改革,風頭正勁,他雖然持反對意見,但也極少與王安石做正麵交鋒,往往避其鋒芒。王安石則剛強執拗,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妥協。
蘇軾呢?他跟父親蘇洵、兄弟蘇轍正在從四川往京城而去的旅途。他們沿長江而下,一路上遊山玩水,寫詩做詞,不亦遠乎。(未完待續)
GET /u/116/116001/39574552.shtm HTTP/1.0
Host: www.asxs.com
X-Forwarded-For: 109.236.60.67
X-Real-IP: 109.236.60.67
Connection: close
Accept: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46.0.2486.0 Safari/537.36 Edge/13.10586
Referer: https://www.asxs.com/view/10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