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迫危局太子從良謀


    第五祺奉太子秘令,前往災民聚集區暗訪,欲查證有關汪拱的犯罪線索。


    第五祺走訪了許多災民,發現他們不僅大多吃不飽肚子,有的還身染疾疫,命懸一線。


    麵對災民們的慘狀,雖說第五祺懷疑那些負責賑濟的官吏有貪腐之行,可一時又找不出確鑿的證據,無法向太子複命。


    因幼子李莧十分想念蕭良媛,這日一早,太子在付果、岑燊的陪同下,帶他前往罔極寺看望。


    蕭良媛正在齋室裏和竹影法師閑談。竹影法師見太子帶人到了,行過禮匆忙走開了。


    蕭良媛見了李莧傷心難抑,一把將他摟到了懷中,一邊低聲訴說著思念之苦。


    太子見了暗自落淚。


    這時付果來報,說是達複在門外候見。


    蕭良媛見狀於是將李莧帶進了裏間。


    達複進了齋室,向太子匯報情況。他說,阿思諾按太子吩咐,已命敏泰率三千人馬先行出發,待其抵達受降城後,他再親率主力、輜重開拔。


    太子聽後輕輕籲了口氣,道:“這下本宮放心了。”


    達複有些不以為然,說李雲翰未免過於多慮了。


    “不。這一回多虧了他的主意,不僅救了郭翊,還從褚漠寒手裏硬是奪回了九原郡,著實不簡單哪。”


    達複心有不服,說那還不是因為褚言忠當麵力諫,並非他一人之功。


    太子搖了下頭,說李雲翰智計非凡,欲剪滅奸黨,非他相助不可!


    郭翊在家歇息了數日,見老母病情已大為好轉,於是稍作準備急欲趕回九原城。


    李雲翰聞訊後趕來送別。


    郭翊謝過他救母之恩;說母親年歲已高,即使逃過了此劫,也恐來日無多了。


    李雲翰勸他放心前去;說自古忠孝難以兩全,況且郭翊擔負著屏禦京畿北大門的重任。


    郭翊歎息一聲,道:“其實我所憂者並非外敵入侵,而是褚漠寒。這些年來,我和他因戰事、鹽運屢有摩擦;此人驕橫多詐,常有不臣之心;如今他坐擁三鎮,手握十餘萬勁旅,實在令人擔憂哪!”


    李雲翰說,自陛下即位後窮兵黷武、喜立邊功,他想以胡製胡,故此邊將多重用胡人;隻是這一味縱容,必成尾大不掉之勢。


    郭翊說,沒錯;這幾年褚漠寒不斷招兵買馬,又以抵禦突厥為名修築了雄武城,廣囤糧草、私造兵械,攪得河北一帶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郭翊問他有何良策應對?


    李雲翰思忖了下,道:“一為結。阿思諾將回駐受降城,郭兄可與之結盟,兩軍相互策應,則可互保無虞。”


    郭翊苦笑道:“阿思諾性情暴躁,且官階在我之上,怎會聽從?”


    “郭兄不妨好言勸說,以誠化之。”


    郭翊點了下頭,又問:“其二呢?”


    “二為防。隨時了解褚漠寒的一舉一動,尤其是兵馬動向,以防其不測。”


    郭翊登時心領神會,一口答應了。


    告別了郭翊,李雲翰回到了折柳客棧。


    一位身著胡服、收拾的精幹利落的年輕女子正坐在大廳裏喝茶,見李雲翰進來了,於是悄悄尾隨著他上了樓。原來此女名叫岑楓,奉達複之命前來暗中保護李雲翰。


    少淩正在屋內讀書,見雲翰進了屋,急忙放下書本,沏了杯熱茶遞上。


    李雲翰喝了口清茶,道:“此店雖說便宜,可畢竟狹小喧鬧,我想另尋個清靜之地。”


    杜少淩說,他也早有此意;城南一帶是有許多閑置屋子出租,不過條件稍好一些的,租費也是奇高無比。


    “錢呢,不是問題。哪怕是買下一處宅院,隻要你我住得舒心就行。”


    “買房,”杜少淩很是驚訝,“你想長住在京?”


    “是的。進京以後,才發現事情比我原想的要棘手太多,還是先找個窩定居下來,爾後徐徐圖之。”


    兩人正說著,進來了一個店小二,說是樓下有位客官要見李雲翰。


    李雲翰聽後心存疑惑,猶豫了一陣,隨店小二下了樓。


    他進了一間雅室,見是太子和達複、岑燊三人,急忙拱手行禮。


    略作寒暄後,太子稍稍欠身,溫言道:“請教先生,本宮身陷囹圄,如何才能走出這困境?”


    “殿下,”李雲翰淡然一笑,“在下身微言輕,隻怕空談誤事。”


    “先生不必過謙,但說無妨。”


    李雲翰微微一笑,道:“在下曾與石大人促膝相談,略知朝政一二;近來又遍觀諸院邸報,與各色人等交往閑談,大局已了然於胸。


    林弗蒙上寵信,把持朝政多年,外有褚漠寒助勢,內有死黨工部尚書汪拱、戶部尚書陳業碩、大理寺少卿季溫三大爪牙搖旗呐喊,如若殿下一招不慎,必將痛失全局。”


    達複插話道:“李兄錯了,應是四大爪牙,還有禦史中丞楊嗣郎。”


    “不,”李雲翰搖了搖頭,“楊嗣郎名為爪牙,實為林弗之勁敵。”


    太子一愣:“先生,此話怎講?”


    “楊嗣郎乃當朝新貴,據說因爭左相一位,已與林弗結下了仇怨。”


    太子聽後恍然有悟,道:“沒錯。楊嗣郎初入朝時,為借林弗上位,處處奉迎討好於他;如今他翅膀硬了,又不滿林弗獨攬大權。為了左相一職,兩人明爭暗鬥、屢有交鋒。”


    達複道:“如此說來,殿下可趁他二人相爭之機,坐觀其變了。”


    “不,當借機火上澆油才是。”李雲翰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殿下何不趁著林、楊二人嫌隙擴大,而借力打力、各個擊破。”


    “嗯,”太子一臉敬容,“先生且細說。”


    “欲除林賊,必先除掉他的三個爪牙,”李雲翰凝視了太子片刻,雙眉微蹙,“隻是在下擔心殿下您舍不下臉麵哪。”


    “先生,何出此言?”


    “結好楊嗣郎。”李雲翰輕聲道。


    “不可。”太子聽後倏的變了臉色,高昂著頭,怒道,“諂媚賊人,這豈不是羞辱本宮!”


    “殿下,當下林為虎、楊為狼,兩害孰輕孰重難道不一清二楚?”李雲翰勸道。


    “沒錯;林弗確為我等宿敵,目下林賊之害遠甚於楊嗣郎!”達複跟著說。


    “不是他死,便是我亡!”太子很快轉過了彎,沉下臉,“隻要能除掉林賊,本宮還要何臉麵!”


    靜默了片刻,達複又問,三大爪牙之中,不知該從哪一人下手?


    “誰咬得最凶呢?”李雲翰反問道。


    “當然非汪拱莫屬!”太子哼了聲,道,“本宮早就恨死他了;蕭鬱就是被其弟汪捍給出賣的。”


    李雲翰聽了忙問其故。


    達複說,汪拱為陷害太子,暗中命其弟汪捍前去蕭府臥底。為報複汪捍,案發之後蕭鬱曾暗中寫了一封訴狀,將汪捍也牽連其中。誰料那份訴狀還沒等呈獻於陛下,蕭鬱就冤死獄中了。


    “那份訴狀現在何處?”李雲翰問。


    “人都死了,要它何用!”太子輕輕歎息了下。


    這時一直默立在一邊的岑燊取出了那份訴狀,遞與李雲翰。


    李雲翰仔細看過了,又將訴狀還給了岑燊,道:“此狀若用之不慎,非但不能扳倒汪拱,反會引火燒身哪。”


    太子說,那就幹脆燒了得了。


    “殿下誤會了!”李雲翰微微一笑,“有此鐵證,還需找一個有份量的人說話才行。”


    太子聽了一時困惑不解。


    李雲翰說,目下楊嗣郎炙手可熱;若是他肯張口,聖上必會另眼相待。


    “先生想借楊嗣郎之手除掉汪拱?”


    “是的,”李雲翰點了下頭,“不過僅憑此狀,仍不足以獲勝的把握。”


    “可有其他罪證?”太子思索了一陣,緊盯著達複問。


    達複苦笑了下,說汪拱平時粗衣儉食,對人常常自譽身無餘財;他雖有所懷疑,可從未發現什麽把柄。


    “那不過是假象罷了,”李雲翰麵露不屑,“據說他當年任租庸使時,可沒少貪汙哪。”


    “先生有所不知。”太子麵色凝重,“此賊狡詐多端,為掩蓋其罪,在任租庸使時,將每年多征收的賦稅——七百萬緡錢全都入了皇宮,謂之例銀,供父皇和宮人宴飲揮霍;有父皇罩著,誰還敢翻查此案!”


    “還有,汪拱因立此功,擢升為工部尚書。雖說他人走了,可是此後戶部每年上貢後宮的例銀非但沒有間斷,幾年下來還增加了不少。”達複接著說。


    太子說此路不通,還需另尋他策。


    屋內一時沉寂。


    李雲翰兀自踱了兩步,喃喃自語道:“難道真無路可走了……”


    突然間達複叫道:“我想起來了;據報汪拱閑暇之餘,常去城外一處名為‘桃穀山莊’的地方消遣……”


    “桃穀山莊,莫非是他的私家莊園?”李雲翰眼前一亮。


    “不,據查此處房產是在其弟汪捍名下。”達複帶著些許可惜的口吻,回道。


    “汪捍,”李雲翰聽後若有所思,良久才道,“不管在誰的名下,這好歹也是一條線索哪……”


    太子回宮後,經再三考慮,決意還是按李雲翰之計行事,於是派付果攜帶著厚禮前去宣陽坊看望楊嗣郎。


    楊嗣郎見付果突然到訪,頗為驚訝,


    付果說,他奉太子之命,前來致歉。


    “這,楊某就更不明白了,”楊嗣郎嗬嗬一笑,“不知因何致歉?”


    “大人為官勤勉,頗有治國理政之才。而林弗忌賢妒能,一味壓製大人。太子因懾於林賊淫威,不敢為大人張言,故此深懷愧疚哪。”


    “他真是這麽想的?”楊嗣郎冷笑了下。


    “是的。太子說了,大人賢良,左相一位非您莫屬。”


    “好,請代我謝過太子了,”楊嗣郎緩了下,板起了麵孔,“不過,付大人,我與太子素有嫌隙,此心結……”


    “大人此言差矣。太子所遇不幸皆因林弗所致,他又怎會怨您呢。”


    楊嗣郎點了下頭,笑道:“付大人此來,就想說這些?”


    “這,”付果摸了下懷裏的訴狀,“此次蕭鬱慘死獄中,據說又是林弗在背後搞鬼,太子為此雖怨憤萬分,卻又不敢多言……”


    “噢,原來是此事,”楊嗣郎聽了登時明白了過來,陰沉著臉,道,“恕楊某直言,蕭鬱一案罪證確鑿,誰也翻不了案的!”


    “這,”付果聽了心頭一震,遲疑了下沒敢拿出那份訴狀,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小人多嘴了,還請大人見諒。”


    這一切全部楊嗣郎看在了眼裏,他輕輕揮了下手,招呼付果飲茶。


    付果“嗯”了聲,端起杯子才喝了兩口,忽見楊府仆人來報,說是季溫求見,登時心裏一慌。他站直了身子,指了指一邊的禮箱,“這點薄禮不成敬意,請大人笑納。”


    楊嗣郎嘿嘿一笑,道:“太子美意,楊某卻之不恭哪。”


    待付果一走,楊嗣郎隨即召見了季溫。


    原來季溫奉旨將去漁陽,臨行之前來拜見楊嗣郎,想試探一下他的口氣。


    楊嗣郎臉無表情,道:“季大人來訪,真是稀客哪。”


    “大人見外了。”季溫陪著笑臉,“季某奉旨監軍,明日就要離京,行前特來向您道一聲別。”


    “大人見我,就不怕林相怪罪?”


    “楊大人,看來對季某仍心存成見哪。”


    “哦?”


    季溫歎息了聲,道:“這些年季某為林相鞍前馬後做了那麽多,可他非但不予重用,反將我調離京城去做什麽監軍,這難道不是有意貶我?”


    “楊某又何嚐沒有怨氣呢,”楊嗣郎幹笑了下,“想當年楊某初為京官時人微言輕,也沒少給他出力。可如今為了左相一職,他居然翻臉不認人了!”


    “大人息怒。”季溫嗬嗬一笑,“大人吉人天相,日後必會飛黃騰達,到那時可別忘了季某哪!”


    “大人放心,楊某記著呢。”


    接下來,季溫又閑聊了一陣,向楊嗣郎辭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賦之群英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公子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公子旗並收藏大唐賦之群英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