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情緒的存在,但很難說清楚情緒到底是什麽。每個人都想擺脫不良情緒,但大多數時候隻能被情緒牽著走。情緒有哪些種類?情緒是如何產生的?情緒又怎樣影響自己的身心?如何能把握、控製乃至順應自己的情緒?


    情緒雖然無形,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情緒是高等生物的重要中樞功能,是中樞對外界刺激的重要反應形式,同時也是中樞用以控製部分軀體功能和全部內髒功能的重要途徑。


    現代科學已經能夠證明,情緒是一種特殊的人類意識,來自於人的大腦。大腦有很多的溝回,就像群山的山穀;情緒、精神就像山穀裏的泉水,汩汩流淌。


    有一句話說,“情緒是溝通生理與心理的橋梁”,這是一個形象而生動的比喻。即身心一體,情緒是中介。情緒能夠產生,是靠大腦中1000億個神經細胞在辛勤地工作。它們是情緒背後的物質基礎,創造出人類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先了解一下海馬區的作用。


    海馬區是大腦邊緣係統的一部分,地位極為重要,其主要機能是主管人類近期主要記憶。它有點像計算機的內存,將幾周內或幾個月內的記憶暫留,以便快速存取。海馬區在記憶的過程中,充當轉換站的功能。當大腦皮質中的神經元接收到各種感官訊息時,會把訊息傳遞給海馬區。假如海馬區有所反應,神經元就會開始形成持久的網絡。如果沒有通過這種認可的模式,那麽腦部接收到的經驗就自動消逝無蹤。


    神經科學家發現,控製情緒的半腦是右腦。前額葉皮層(apfc)負責情緒、感動;杏仁核附著在海馬的末端,呈杏仁狀,也是邊緣係統的一部分,其功能是產生情緒,識別和調節情緒,控製學習和記憶。


    大腦中有兩個“杏仁核體”,它們是一些神經細胞束,位於大腦兩側,處在顳葉下麵。它們好像一個協調不同來源信息的網絡中心,收集環境信號,記錄情感含義,在必要時啟動恰當的反應。


    研究發現,幼兒自閉症似乎也與杏仁核有關。一項關於磁刺激(tms)的研究表明,在人類大腦皮層前半部分不活躍時,人們往往很難控製自己的情緒。


    接下來分析幾種主要的情緒。


    恐懼


    恐懼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情緒,但對人類生存來說是必需的。人類在童年時期,如果沒有恐懼,就不可能戰勝動物,延續至今。


    大腦有一個恐懼中心。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電擊32名誌願者的雙腳,同時掃描實驗對象的大腦。結果表明,產生恐懼感的神經細胞與產生疼痛感的神經細胞位於大腦的相同區域。這個“中心”獲取來自視丘下部的身體對環境的反應信息(例如心率和血壓),並且與大腦前部的理性推理區域溝通,同時連接“海馬體”——大腦中一個重要的記憶中心。這個恐懼係統效率非常高,以致你根本還沒有意識到發生什麽事,大腦就已經作出反應了。


    例如,開車的時候,有一輛車突然轉向插入你的車道,你在還沒明白過來前就會感到害怕。在你大腦的視覺部分“看到”危險場景之前,恐懼信號已經在你大腦的“杏仁核體”和危機係統之間傳遞。


    如果大腦“杏仁核體”受傷,人或動物會喪失這類恐懼技能。這並非好事,對他們來說,世界會因此變得更加危險。應激反應是每一種生物能夠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法寶。沒有恐懼,人類早就滅絕了。情緒反應的自我平衡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恐懼還可能是一種基因。科學家通過功能成像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結構中扁桃形結構顳葉,在恐懼、焦慮和害怕中扮演著一個關鍵的角色。在扁桃形神經係統工作的過程中,一種名叫stath-mi


    的蛋白質,也叫“癌蛋白18”,會引起人們對恐懼的回憶。


    科學家發現,人遇到蛇時會害怕,這種情緒在孩童時代就會有;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經曆會導致產生新的恐懼回憶,這些都和大腦中的扁桃形結構顳葉過度活躍有關。


    如上所述,恐懼的回憶,往往和人類大腦的早期活動有關,都與一種叫stath-mi


    的蛋白質有關。之前已有很多證據證明,恐懼的記憶與人類的這種基因具有緊密聯係,但是科學家還未證實這種基因是否存在遺傳性。


    悲傷和喜悅


    《美國精神病學月刊》曾發表一項報告,對悲傷和大腦關係進行研究。結論表明:悲傷引起大腦中70多個區域的活動變化,包括杏仁核體和海馬體、前額皮層和前扣帶皮層,還有腦島(顳葉下麵的一小塊皮層區域)。


    快樂也會引起大腦許多區域的反應。美國博士丹尼爾·李維丁所著《這就是你的大腦對音樂的反應》中提到,音樂會使大腦中的許多部位同時參與反應。聽到音樂聲和韻律時,視覺、感覺和運動區會起反應。音樂會勾起對過去經曆的記憶和情感(杏仁核體和海馬體起反應)。假如一首樂曲打動了你,可能是因為它激發了你大腦中的獎勵反應區(阿肯伯氏核起反應)。


    共情


    “共情”是指能設身處地從他人的角度,體會並理解他人感覺、需要與情緒的一種人格特質。


    “共情”能力需要大腦幾個區域發揮其正常功能:大腦顳葉末端處理和記憶微妙的語言信號;顳葉和頂葉的連接部分負責記憶事件,做出道德判斷並采取相應的身體行動;額葉前皮層處理“共情”感受中包含的許多複雜的推理。


    愛情


    愛情也跟大腦許多部位的活動有關。與愛情深切相關的大腦部位包括腦島、前扣帶皮層、海馬體和阿肯伯氏核。換言之,這些部位介入了大腦中的情感、感知、記憶和獎勵等等活動。


    科學證據表明,愛情果真是盲目的,因為浪漫的愛關閉了大腦中進行推理的部位和杏仁核體。在激情燃燒的情況下,大腦的判斷和恐懼中心也暫時停止工作。愛情還關閉掉“心智化”所需的大腦部位。


    宗教


    研究結果顯示,宗教情結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即有其生物基礎。


    宗教信仰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它牽涉到社會、習俗、文化、政治等因素,也牽涉到認知和情緒,後者則是由大腦主宰的。


    我們的大腦中存在著所謂的“信仰分子”——大腦神經傳遞中的血清素。血清素能產生多種錯覺,如幻覺、感知錯亂、感覺自己與周圍世界融為一體等等。血清素含量越高,人就越容易相信神靈的存在。


    另外,電刺激大腦中的前顳葉,可能產生宗教上靈魂出竅或升華的超然存在感覺。有***亦會讓人產生類似神聖的宗教感覺體驗。


    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情緒的存在,但很難說清楚情緒到底是什麽。每個人都想擺脫不良情緒,但大多數時候隻能被情緒牽著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渡過:抑鬱症治愈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進並收藏渡過:抑鬱症治愈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