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渡過:抑鬱症治愈筆記 作者:張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
人的健康分兩種,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一般人平常都隻關注身體健康,隻有在失去精神健康後,才體會到精神健康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說,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身體健康。精神衛生是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過一組數據:全球大約14%的疾病可歸因為神經精神障礙,約有10億人正在經曆心理、神經、精神疾病的影響。在世衛組織2020年疾病總負擔預測值中,精神衛生問題排名第一。在中國,有精神障礙的人超過1億人。
who發布的十條健康指標中,前四條都與精神衛生有關。
1.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敢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相應的,心理不健康,會有以下表現,且呈現逐漸發展的態勢:
1.經常處於內心衝突中,體驗到各種不良情緒(如厭煩、後悔、懊喪、自責等),且不良情緒持續一個月以上,還不能自行化解。
2.因為不良情緒存在,影響人際交往,工作效率下降。
3.不良情緒繼續發展,出現多疑、焦慮、抑鬱、強迫、迫害妄想等現象,嚴重失眠,社會功能下降,大腦功能下降。
4.這些不良心理現象,發展為病症,表現為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等。
前兩者,如果患者能夠及時發現,也許可以通過轉變環境,減少壓力,調節情緒,遏製向更糟糕狀態下滑,逐漸恢複精神健康。
培養好的情緒
在自我調節中,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的情緒。
什麽叫情緒?情緒是大腦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與機體生理功能密切相關。情緒是連接心理與生理的橋梁,好的情緒會讓內分泌活動良好,免疫力強大,植物神經平衡,機體代謝旺盛;壞的情緒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活動失調,免疫力下降,從而發生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心律失常、冠心病、中風等病,乃至形成癌腫。
簡單地說,你覺得心情愉快,積極樂觀,能應對壓力,樂於助人,食欲良好,睡眠良好,這情緒就是正麵的。反之,就是負麵情緒。
總之,威脅現代人健康和壽命的,已從細菌、病毒、理化、生物等外在因子,變成緊張、焦慮、急躁等內在的情誌失常和心理衝突。修心養性,學會自我調控情緒,越來越成為養生的重要手段。
除了正確對待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及挫折,還要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去解脫自己,戰勝挫折,快速恢複一時失常的心理平衡。
具體怎麽辦?結合自身治療以及心理建設的經驗,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一定要擠出時間來鍛煉身體。
情緒不是一個封閉係統,身心一體,管理好身體是管理好情緒的前提。
適度的戶外運動是預防抑鬱症的天然藥物。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腦內有益化學物質比如內啡肽的分泌,這種物質可以使人心情振奮,精神愉悅。其他研究也發現,鍛煉可以改善諸如驚恐障礙、心理創傷和其他焦慮性心理問題。
體育鍛煉還能改進自我形象,得到團體成員的幫助,分散對日常憂慮的過分關注,提升處理問題的自信心。這些都有利於改善情緒。
第二,密切觀測睡眠,努力保證足夠睡眠。
失眠是抑鬱症最常見的預測性因素,長期失眠者發生抑鬱症的風險很高。科學研究表明,如果長期睡眠不足,智商會下降10%到15%,等於從正常人變成輕度智障。盡量不熬夜,隻要有條件,努力保證健康高質量的睡眠。
第三,科學管理日常事務。
麵對紛繁複雜的日常事務,要學會分類,確定輕重緩急。天下隻有四種事:緊急且重要的;緊急但不重要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很多事,走一步看一步,先走好眼前這一步。下一步的事,下一步再說。不必太未雨綢繆,不要用無謂的事情占用有限的大腦內存。
第四,學會釋放壓力、調節情緒。
每個人對壓力的適應能力不一樣。要學會自我調節,疏解內心壓力,釋放情緒,建立自己的心理調節方式,比如唱歌、聚會、做義工等等。無論什麽樣的方法,隻要適合自己,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精神健康。
第五,學會取舍,學會放下。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棄。有些事情,是注定不可能做好的,我們無法控製,也無法影響。對這類事,想亦無益,不想最好。樂天知命,等候命運的決定。
對於不可挽回的事情,要堅持隔離式思考。一碼歸一碼,不要將不相關的事情混同考慮,免得滿盤皆輸。
有一個潛水艇理論:潛水艇分成相通但相互隔離的多個船艙,一個艙進水了,就把它封閉起來,潛水艇還能航行。這個損失是可以承受的,不要因為一個艙進水,就驚慌失措,影響大局。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個大的麻煩,確實解決不了,就在大腦中把它封閉起來,暫且擱置。隻要不影響大局,讓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六,尋找精神寄托。
當人們麵對無法解決的困境時,信仰可以令其堅定。麵對痛苦絕境,有信仰的人能夠承受更多。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宗教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人們的脆弱,承受力有限,需要尋找強大的精神寄托。
總結一下培養好情緒的方法:適度鍛煉,足夠睡眠,科學管理,自我放鬆,學會放下,尋找寄托。
情緒是連接生理和心理的橋梁。情緒如洪水,可疏不可堵。不要試圖控製和消滅自己的不良情緒,要順應其自然規律,或聽任其隨時間流淌,或任其反複出現而麻木,或宣泄它,或滿足它。
人的健康分兩種,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一般人平常都隻關注身體健康,隻有在失去精神健康後,才體會到精神健康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說,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身體健康。精神衛生是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過一組數據:全球大約14%的疾病可歸因為神經精神障礙,約有10億人正在經曆心理、神經、精神疾病的影響。在世衛組織2020年疾病總負擔預測值中,精神衛生問題排名第一。在中國,有精神障礙的人超過1億人。
who發布的十條健康指標中,前四條都與精神衛生有關。
1.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敢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相應的,心理不健康,會有以下表現,且呈現逐漸發展的態勢:
1.經常處於內心衝突中,體驗到各種不良情緒(如厭煩、後悔、懊喪、自責等),且不良情緒持續一個月以上,還不能自行化解。
2.因為不良情緒存在,影響人際交往,工作效率下降。
3.不良情緒繼續發展,出現多疑、焦慮、抑鬱、強迫、迫害妄想等現象,嚴重失眠,社會功能下降,大腦功能下降。
4.這些不良心理現象,發展為病症,表現為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等。
前兩者,如果患者能夠及時發現,也許可以通過轉變環境,減少壓力,調節情緒,遏製向更糟糕狀態下滑,逐漸恢複精神健康。
培養好的情緒
在自我調節中,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的情緒。
什麽叫情緒?情緒是大腦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與機體生理功能密切相關。情緒是連接心理與生理的橋梁,好的情緒會讓內分泌活動良好,免疫力強大,植物神經平衡,機體代謝旺盛;壞的情緒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活動失調,免疫力下降,從而發生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心律失常、冠心病、中風等病,乃至形成癌腫。
簡單地說,你覺得心情愉快,積極樂觀,能應對壓力,樂於助人,食欲良好,睡眠良好,這情緒就是正麵的。反之,就是負麵情緒。
總之,威脅現代人健康和壽命的,已從細菌、病毒、理化、生物等外在因子,變成緊張、焦慮、急躁等內在的情誌失常和心理衝突。修心養性,學會自我調控情緒,越來越成為養生的重要手段。
除了正確對待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及挫折,還要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去解脫自己,戰勝挫折,快速恢複一時失常的心理平衡。
具體怎麽辦?結合自身治療以及心理建設的經驗,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一定要擠出時間來鍛煉身體。
情緒不是一個封閉係統,身心一體,管理好身體是管理好情緒的前提。
適度的戶外運動是預防抑鬱症的天然藥物。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腦內有益化學物質比如內啡肽的分泌,這種物質可以使人心情振奮,精神愉悅。其他研究也發現,鍛煉可以改善諸如驚恐障礙、心理創傷和其他焦慮性心理問題。
體育鍛煉還能改進自我形象,得到團體成員的幫助,分散對日常憂慮的過分關注,提升處理問題的自信心。這些都有利於改善情緒。
第二,密切觀測睡眠,努力保證足夠睡眠。
失眠是抑鬱症最常見的預測性因素,長期失眠者發生抑鬱症的風險很高。科學研究表明,如果長期睡眠不足,智商會下降10%到15%,等於從正常人變成輕度智障。盡量不熬夜,隻要有條件,努力保證健康高質量的睡眠。
第三,科學管理日常事務。
麵對紛繁複雜的日常事務,要學會分類,確定輕重緩急。天下隻有四種事:緊急且重要的;緊急但不重要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很多事,走一步看一步,先走好眼前這一步。下一步的事,下一步再說。不必太未雨綢繆,不要用無謂的事情占用有限的大腦內存。
第四,學會釋放壓力、調節情緒。
每個人對壓力的適應能力不一樣。要學會自我調節,疏解內心壓力,釋放情緒,建立自己的心理調節方式,比如唱歌、聚會、做義工等等。無論什麽樣的方法,隻要適合自己,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精神健康。
第五,學會取舍,學會放下。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棄。有些事情,是注定不可能做好的,我們無法控製,也無法影響。對這類事,想亦無益,不想最好。樂天知命,等候命運的決定。
對於不可挽回的事情,要堅持隔離式思考。一碼歸一碼,不要將不相關的事情混同考慮,免得滿盤皆輸。
有一個潛水艇理論:潛水艇分成相通但相互隔離的多個船艙,一個艙進水了,就把它封閉起來,潛水艇還能航行。這個損失是可以承受的,不要因為一個艙進水,就驚慌失措,影響大局。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個大的麻煩,確實解決不了,就在大腦中把它封閉起來,暫且擱置。隻要不影響大局,讓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六,尋找精神寄托。
當人們麵對無法解決的困境時,信仰可以令其堅定。麵對痛苦絕境,有信仰的人能夠承受更多。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宗教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人們的脆弱,承受力有限,需要尋找強大的精神寄托。
總結一下培養好情緒的方法:適度鍛煉,足夠睡眠,科學管理,自我放鬆,學會放下,尋找寄托。
情緒是連接生理和心理的橋梁。情緒如洪水,可疏不可堵。不要試圖控製和消滅自己的不良情緒,要順應其自然規律,或聽任其隨時間流淌,或任其反複出現而麻木,或宣泄它,或滿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