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上市公司,用開玩笑的說法,你是做“大奶”還是做“二奶”“三奶”,也要做個選擇。上市公司做大了以後,如果你是大股東,那你賺錢的機會可能會比較少,因為你不能退出,你是創辦者,你一退出股價就下來了。而且,現在中國證監會限製上市公司實際控製人股份的減持,你也沒法兒賣。股價好的時候,你想賣他不讓你賣;股價壞的時候,他還要讓你增持,這就是你做“大奶”的代價。“大奶”隻負責體麵和維持秩序,表示你的事業還在。但是,很多上市公司的二股東、三股東非常爽,股價好了就賣,有問題、有危機的時候也不需要他出麵,因為實際控製人不是他。而且他的股份也不算太少,你30%~40%,他20%~30%,他可以減持10%。所以,很多人不選擇當“大奶”。


    比如百度,李彥宏到現在為止都沒賣過什麽股票,但百度早期的創始人,那些“二奶”“三奶”都賣了,結果不到40歲就退休了,現在每天在家裏“盲品”,就是蒙著眼睛品酒的味道,然後到處去玩,開心得很。等到經濟狀況實在不好的時候,他再入市收購一家公司,就可以當“大奶”。他永遠有當“大奶”的機會,但他先把“二奶”的錢套現了。所以,在股權的安排上,我們要兼顧很多因素,包括剛才講的利益問題、治理問題、自我約束,也包括實際套現的問題。現在很多人都搞海外上市,一方麵當“大奶”,另一方麵通過家屬或朋友安排一些其他的可流通的股份來平衡。


    我不追求傳奇


    第三方麵的問題,效率問題。說到效率,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我一個人說了算多快呀,五六個人商量,慢、扯皮。實際上,這裏還是有算不清的賬,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是集權有效率,還是相對民主的、有程序的管理有效率。大家可以從三個方麵去做比較,首先是點上有效和係統有效。集權是點上有效率,係統沒效率。什麽意思呢?比如朝鮮的先軍政策,什麽都以軍事為先,點上很有效率,但餓死了300萬人,係統是無效率的。再比如我們辦奧運會花了約4000億元,全國很多事都停下來了,係統成本太高。


    我們萬通和別的公司合作,私人公司和跨國公司對我們的批評是不一樣的,非常有意思。私人公司總批評我們萬通像國企,太慢。當然,在批評過程中,它在規模等各方麵與我們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後來我想想,私人公司也有道理。為什麽?它是比點上的效率。我們曾經和一個私人老板合作一個項目,他是自己在那兒賣樓,而我們是經理人在賣樓。我們的經理人都不敢自己做決定,他一個人就把什麽都決定了,反正最後幹壞了他自己也認了。所以,他效率極高,晚上不睡覺都行,而我們的經理人下班了肯定要休息,要有假期,公司還有一些後台支持,總體來講效率就低。但這個私人老板隻能做一個項目,到現在他做了快20年了,一直是做一個項目。萬通現在已經做了300個項目了。所以,私人老板總認為規範的、正式的組織和係統沒效率,因為他是點對點比,他不建係統,因為係統是有成本的,很慢。


    跨國公司總抱怨中國企業太靈活了,什麽事都想變通,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比如我們招標一塊土地,大家知道,在中國,招標這事,如果大家都商量好了,找幾個朋友來投就可以了。因為必須有人來投,有些領導會說希望哪幾家來投,這種事在中國並不違法。但在跨國公司看來,這是不行的,這叫違反公平交易法。大家誰都不知道誰,這才叫投標,如果事先都知道了,那這事就不行。


    那麽,到底是係統有效率好,還是點上有效率好?這就要看你追求的目標,如果你想把事業做大,那就要講求係統的效率,而不是點上的效率。老板一個人說了算,想給哪個領導錢就給哪個領導錢,1000萬元現金說拿走就拿走了,點上是很有效率,但係統沒人管你,沒人提醒你,到時候一反腐,你和企業就完蛋了。這叫係統無效。


    我再舉個例子。我們辦奧運會總共花了約4000億元,中央成立了一個龐大的指導委員會,全國人民都支持,花了四年,終於把這個奧運會辦完了。美國的世貿中心被拉登炸掉,整個重建項目花了360億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來算,成本和我們辦奧運會是差不多的。但是,整個世貿重建項目沒有政府管,也沒有成立什麽特別協調小組,人家就是按商業合約做。


    最有意思的是,有個猶太人在“9·11”事件發生前取得了世貿中心的租約,世貿被撞了以後,他要求賠償。他找律師想了一個招兒,要求賠償兩次。為什麽賠兩次呢?因為世貿的兩座樓倒塌前後隔了差不多半個小時,這等於是撞了兩次,所以要賠兩次。當地的老百姓和輿論就說這人太奸詐、太精了。後來律師說“9·11”事件就一次,而且這兩座樓的基座是連起來的,所以是一座樓。他說我看著是兩座樓,雙方就這樣扯來扯去。這要是在中國,全國人民受了這麽大的傷痛,政府還能允許你在這兒扯?這哥們兒就非要打官司,要求賠兩次,也不管媒體怎麽看。後來判的是賠一次,他就認了,不再說什麽。在我們來看,這事太沒效率、太扯了。


    世貿大樓重建的時候,還有一件事也很有意思。當時大樓的地基已經建好,拿水泥封住了,突然有個“9·11”事件遇難者的家屬出來哭,說到現在都睡不著覺,總覺得自己家的人還埋在裏麵,你們當時一定沒好好挖。怎麽辦?那得挖啊,如果不挖,這事在美國來說就是傷害別人的心靈,選票都沒有了。於是就挖,誰出錢呢?政府出錢。挖了大概兩個月,花了4000萬美元,就為了安慰一顆受傷的心靈。你說這是不是無效?如果從係統來說,它很有效,為什麽?因為以後不會再有翻燒餅的爛事了。如果你當時圖快、圖省事,後麵翻燒餅的爛事就會很多。所以,係統有效率包含三個方麵:第一,質量;第二,成本,也就是未來節省的錢;第三,對未來負責任。


    這是點上有效和係統有效,其次是短期有效和長期有效,點上有效其實就是短期有效,長期是無效的。拿中國曆史來說,如果集權是有效的,中國就不應該到今天經濟才發展,因為5000多年以來,中國一直是集權,是專製,這顯然是無效的。為什麽無效?因為集權的體製永遠不可能保證你持續地創造財富,它總是在進行“創造財富-破壞財富”的周期循環。在中國5000多年的曆史中,好皇帝統治的時間最多不超過500年。


    好皇帝一般出現在兩個時間點:一個是太祖或高祖,也就是開國皇帝,殺了很多人當上了皇帝,這算好皇帝。再一個是中興皇帝。皇位傳到第二代、第三代的時候,由於老婆太多、皇子太多、太監太多,一攪和就出現了皇位繼承危機。


    其中一個皇子或小老婆和一個大臣勾結,折騰一番,就出現了中興。每個朝代都有中興皇帝,中興皇帝也很厲害,中興皇帝再往下傳兩三代,這個朝代就結束了。所以,在集權體製下,國家的統治者都是通過戰亂、內亂選拔出來的,財富得不到積累。


    如果有一個比較穩定的製度,財富就能得到積累。比如英國、美國,財富每增長一點兒,都能積累起來,越積累越多。而中國過去幾千年來經曆了那麽多朝代,在漢朝、唐朝和清朝的時候,中國的gdp在全球的排名都比現在高,但財富沒有積累下來。這就是短期有效率,但長期沒效率。


    再有,究竟是集權做決策的正確概率高,還是適度的分權、有一定的約束做決策的正確概率高,這也有個比較。集權製度的決策正確性從負分到零分、到90分都有可能,比如偉大領袖毛主席1949年成立新中國,這麽翻天覆地的決策就是90分,但一場“文革”讓中國的經濟幾近崩潰,就是負分。如果是民主製度,或者說有個董事會製約一下,決策的正確性又如何呢?大體上是60~80分,最差的不會低於60分,最好的能超過80分。以我們中國的體製來看,奧巴馬在當總統以前連個科級幹部都不是,噌一下當了總統,也做得有板有眼。他敢做決策,多大的決策都敢做,因為美國的製度係統保證了你所做決策的正確性不會低於60分。


    我曾經看過一部美國追殺拉登的紀錄片,講的就是做決策。“9·11”事件發生以後,布什下令說一定要抓住拉登,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中情局就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搜尋拉登的情報,十多年來,一天都沒停過,這就叫係統有效。後來,中情局的一組人找到了拉登的藏身之所,據情報分析,這個屋子裏的人有60%的可能性是拉登。因為這組人天天追蹤拉登的情報,追得很疲勞了,所以他們很希望他就是拉登,把他打死就立功了。他們會在主觀上誇大這種可能性,就像辦案一樣,我一定要出成績,即使你不是貪汙犯,不是壞人,我也說你是壞人。這時候怎麽決策呢?他們找來另外一組人,叫作紅隊。第一,這組人從來沒接觸過拉登這件事;第二,這件事成不成功和他們的利益、升遷沒有任何關係。他們讓這組人來分析,這組人分析完,認為隻有40%的可能性是拉登。然後他們就把這個問題丟給了奧巴馬,讓這個連科級幹部都不是的人來決定這麽大的事,因為這件事的決策權在總統手裏,誰都不能取代總統。當天晚上,奧巴馬跟這些人說,這麽多可能性,我今天決策不了,休息,明天早上再說。到了第二天早上,他告訴底下:幹,折騰!於是,下麵的人就開始執行。從決策的角度來說,有一組人分析的可能性是60%,還有一組人分析的可能性是40%,這種製度保證了決策的正確性是有底線的。而如果是非常集權的製度,可能自己一個人就定了。所以,不管是什麽人,演員也好,黑人也好,女的也好,都可以當總統,不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和整個係統的運作。


    所以,我們在選擇股權比例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你是追求係統的穩定性,還是追求個別點上的效率?你是假定自己一輩子都做正確的決策,還是假定自己也會做錯誤的決策,所以要找個人看著你?拿我自己來說,我肯定是選擇係統有效性。所以,在萬通,我現在的股份大概是30%,我們有若幹董事,我不追求傳奇,隻做80分以內的決策。雖然我們每年的增長比較小,但很穩當,負債比較低。可是男人有時候突然來勁了,就背著手撒尿,非得幹一件偉大的事。那怎麽辦?如果我想過癮,我就拿自己的錢賭,不拿公司的股權。你自己拿錢跟朋友做一件事,砸了就砸了。刀郎有首歌叫作《衝動的懲罰》,作為男人,你要衝動,就拿自己的錢去衝動,但60~80分這個體係不能變。每次決策你都老老實實地按程序走,這樣就不會出錯,最後你會很踏實。


    拿萬通來說,我現在要出去送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的體係絕對不允許我這麽做,沒人配合我。為什麽?因為公司的出納不是我定的,我們有專門的人力資源部門來考核這個出納,而且這個出納跟我非親非故,不是我女朋友,也不是我的孩子,所以她不可能聽我的。即使出納要動,我們也有別的製約,總之這事我是幹不成的。我要幹,隻能從自己家裏拿錢。大家都是有理性的人,我從自己家裏拿錢搞定一件事,讓其他股東得利,我腦子又沒進水,算了,不幹了。所以,現在不管哪個官員出事,都跟我們一點兒關係沒有。我老開玩笑,說我們是“夜總會裏的處女”,平時大家看不出來,“掃黃”的時候才知道誰是好人。


    專業化的企業越做越省心,多元化的企業越做越辛苦


    專業化這個問題也困擾著很多人,是做一件事還是同時做很多事?大家現在都做投資,李嘉誠投很多,巴菲特也投很多,ge(通用電氣)也投很多,有些人就想,那我也投。我認為,大家應該相信一點:專業化的企業越做越省心,多元化的企業越做越辛苦。多元化的企業實際上是想多賺錢,或者是想規避風險;專業化的企業也是想多賺錢。剛才我講了,這其實是算不準的。目前全世界市值較高的公司,有專業化的,也有多元化的。一會兒專業化的公司上來了,比如沃爾瑪,一會兒ge也不錯。總體看來,在市值較高的公司裏,專業化的公司要多於多元化的公司,比如微軟、蘋果、facebook(臉譜網)等,這都是專業化的公司。也就是說,總體來說,專業化的公司市值高的概率要大一些。


    專業化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累。比如萬科的王石隻做住宅,他把這一件事做到了全球第一。專業的活兒是手藝活兒,越做越熟練,所以他的公司的體係越來越好。他不用去跟領導搞那些曖昧的事情,人家活得很舒服,60歲跑到美國學外語去了。所以,專業化節省精力,而且也不少賺錢。比如,擦地板掙的錢一定比開餐館少嗎?我看不一定,我擦得好了,全世界的人都來找我擦,全中國的人都來找我擦,那我也是個龐大的公司,一樣可以掙錢。當然,你開餐館也可以開得很大。但你既開餐館又擦地板,同時做兩件事,就會浪費精力。我們曾做過一個比較,在地產行業,一家母公司在做地產的同時還做很多別的事,和一家隻做地產的公司比,一般來說,隻做地產的公司的效率要高於多元化的母公司。在隻做地產的公司裏,隻做一個產品的效率又高於做多個產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行在寬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侖並收藏行在寬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