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營企業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公司在成立20年後都成為行業第一,並開始向國際上的一些重要市場和領域發起挑戰,比如聯想、萬科、海爾等。在這20年裏,這些公司都做過很多重要的決定,這些決定引導著它們走向未來,取得了現在這樣的成功。


    我們一直做好人做到現在


    那麽,對萬通來說,我們應該做一個什麽樣的決定,才能保證我們未來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確的?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當年從海南發展起來的這些企業。1992年的時候,海南有18000多家公司,這18000多家公司幾乎都是房地產公司。十幾年以後,這些公司還剩下多少呢?今天還在做房地產的,連50家都不到。如果把沾點兒邊的都算上,也不到100家。那麽,剩下的公司跑哪兒去了呢?當年,在18000多家公司中,我們萬通是排在倒數十家之內的。大家都說從零開始,而我們是從負數開始的,因為我們連注冊公司的錢都是借的。但是,我們活下來了。第一,我們的爹不比別人的爹好。第二,我們的錢也不比別人多。當時大部分人還是有點兒錢的,特別是海南最好的六大公司,它們屬於國有公司,錢非常多,而我們的錢是負數。第三,我們也沒有特權,而當時海南的很多公司都有政府背景。我們還有什麽特別的資源嗎?除了比他們年輕,或者跟他們一樣年輕,我們沒有任何自然資源。那時候我三十二三歲,還有一些一起創業的夥伴,比如現在大家都知道的陽光100、soho中國的創始人,當時他們還不到30歲。那麽,為什麽我們活下來了,而那些公司卻沒了呢?我們發現,有兩點我們跟他們是不一樣的。


    第一,我們一直在學好。學好是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商人學好和教授學好是不一樣的。教授學好是為了掙錢,他在課堂上講一堂課,拿了講課費就走。商人學好是要花錢的,要納稅,要還銀行的貸款本息,要給員工發工資和福利,還要給股東分紅,哪個都不能少,這才叫好人。這四個方麵的錢哪個不花,別人都會說你是壞人。這一點我們跟海南的很多公司不一樣,我們一直做好人做到現在。


    第二,我們在學好的同時,還比別人能學習。我們會在公司發展的每個階段考慮一些戰略上的問題,比別人更早地做出一些安排。舉例來說,1995年公司重組合夥人的時候,我們已經請了律師,而且請的都是從美國回來的律師,請他們幫我們做法律文件和財務安排,而不是按照江湖的辦法來處理。如果當時我們用江湖的辦法來處理,那今天我們可能就沒了。


    企業的今天是你過去做的某些決定的結果,而你今天做的決定將會引導企業走向未來。所以,作為企業家,你一定要找到一種東西,以保證你的企業未來走的路是對的,而不是錯的。我們把這種東西叫作決勝未來的力量。我們不是要回過頭去總結決勝過去的力量,而是要尋找決勝未來的力量,也就是說,我們要找到引導我們在10年、20年以後獲得成功的力量。這些力量必定是一個根本,我們今天必須特別重視,而且必須矢誌不渝地堅守。


    萬通把9月13日定為每年的反省日,這是我們公司成立的紀念日。在這個紀念日裏,我們從來不慶祝,而是在反省,反省的形式、內容和方法不斷地隨著環境的變化在改變。我們曾經在反省日討論過企業決勝未來的力量這個話題。我們發現,至少有四種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連續、正向的積累能把“事”變成“業”


    第一種力量是戰略的力量。什麽是戰略?讀書時,很多教授都會講到這個問題。簡單地講,戰略就是做什麽、跟誰做、怎麽做、做多少。戰略為什麽那麽重要呢?戰略的重要性不在於你知道今天做什麽,而在於你知道一生一世做什麽,沒有哪個人不知道當下應該做什麽。戰略是你一生的定位,一生做什麽,多數人是不知道的。萬科在初期的時候也不知道一生要做什麽,於是做了很多。做過飼料,做過蒸餾水,做過零售百貨,還組裝過錄像機,拍過電影,也做過房地產,北海、錦州都有它的項目。但20年前王石做了個決定,他決定這家公司一生一世就做一件事了,就是做住宅。這個決定自做出起,就沒有改變過。與這個決定不相關的其他東西,按照王石的說法就是做減法,不斷地賣,賣到現在還剩下最後一家公司沒賣掉,但他還是一直在想辦法處理。其實,萬科賣掉的所有公司都是賺錢的,有些還很賺錢。那為什麽賣掉?因為20年前他想了一件事,他要一生一世做這件事,隻做這一件事,所以要賣。大家經常喝的怡寶蒸餾水,以前就是萬科的。在零售方麵,當時王石的萬佳已經做到廣東第一了,但還是被他賣了。他就圍繞著住宅做。這就叫戰略,也就是說,你能把自己一生一世要做的事說清楚,而且再也不改變了。戰略的力量首先在於它要求你按照既定的方向連續、正向地積累,連續、正向的積累就會把“事”變成“業”。什麽叫事業?事業就是一係列有價值的事情連續、正向地積累。打個比方,我喝水,喝一口,這叫事;我一直喝,喝了20個小時,這是行為藝術;當我喝到200個小時的時候,我可能就死在這兒了,這就叫事業。我為了喝水的事業鞠躬盡瘁,全世界最能喝水的人就是我,我一生幹了一項事業,就是把喝水喝到世界第一。


    從國家和全世界的經濟來看,200多年以前,中國正處於清朝的鼎盛時期。那時候,中國的gdp比美國高一倍以上,而美國是扶貧對象,按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全球的貧困地區。那時候美國人做了一個選擇,選擇了獨立,頒布了憲法。或許美國憲法的創立者當時也認為這部憲法維持不了十年,因此他們千方百計地想把它維持住。美國人就這樣一代代地堅持,到現在,美國已經換了四十幾任總統,但國家的基本製度沒變過,這部憲法沒變過,它的gdp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一。而中國這200多年來不斷地在選擇,如果我們當時選對了一種製度,堅持一種經濟發展的方式不變,再加上我們的起步條件比美國好,那我們現在可能就是全球第一。因為我們不斷地在選,不斷地在改,所以我們沒有表現出戰略的力量,表現出的隻是一種選擇的機動性。


    其次,戰略要求我們學會放棄。有一種說法,叫作選擇就是放棄,自由就是枷鎖。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當你選擇一些東西的時候,你就要放棄另一些東西。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麽,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兒。拿萬科來說,如果萬科什麽都做,今天就不可能成為中國住宅行業的老大。如果你做20個行業都能做到全國第一,那就說明全國十幾億人都比你笨,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應該放棄什麽。拿房地產行業來說,如果你想在北京做,那你就得放棄在全國其他地方做的機會。比如,華遠隻在北京做,那它就得放棄二線城市的機會,放棄天津的機會;萬通隻在北京、天津等大北京地區做,別的地方我們不去。萬科選擇在全國做,現在已經擴展到了四五十個城市。還有一些房地產公司,可能隻選擇長三角、珠三角和北京,比如富力、金地。所以,任何一家房地產公司在選擇地區分布的時候,總是在放棄一些機會。如果不放棄,你的精力和資源就會非常分散,效率就不會高。一個房地產的項目經理,如果做到十年以上,他喝下去的酒是按噸算的。我有個朋友,他在一個老員工離開時計算了一下這個員工總共喝了多少酒,喝了一噸都不止。按比較能喝的人來算,一天喝兩頓,兩頓喝一斤,一年少說能喝200斤,十年就是2000斤,就是一噸。如果他再能喝點兒,喝個兩噸也是可能的。你這兩噸酒集中在一個城市喝和分到五個城市喝,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如果你這兩噸酒都在一個城市的規劃局或國土局喝,喝到20年的時候,你在這個城市做事情就會非常順利。如果你分散到全國的規劃局去喝,一個規劃局最多喝半斤,最後你哪兒都認識,但哪兒都不熟,辦起事來就不會那麽容易了。


    再有,戰略要求你做好資源配置。在決定了做什麽和不做什麽以後,你的戰略夥伴就確定了。此外,你的資本和人力等資源也要相應地組合,按照既定的方向去積累,成為決勝未來的力量。比如萬科決定做住宅,那做商場的那些人就用不著了,做房地產金融的可能也用得很少,甚至也用不著了。萬科在20年前做了決定以後,它的資源就開始向這方麵集中。它的建築師有將近300人,沒有研究寫字樓的,全是研究住宅的。這300個建築師再細分,有專門研究窗戶的,有專門研究牆的,有專門研究地板的,還有專門研究園林的。研究牆的建築師又分很多種,可能一個建築師就專門研究牆的一部分。這樣,在住宅這個行業,萬科的資源集中度就非常高。大家想想,哪家公司能養300個建築師?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萬科的產品創新能力。就像工業產品一樣,萬科的產品一代比一代好,而且萬科的創新是係統化的,能夠在全國幾十個城市推廣、複製。現在很多房地產公司所謂的創新,隻是老板個人的靈機一動而已,這個老板不在了,這種創新也就沒有了。也就是說,這些公司沒有在資源的高度集中和合理配置下持續地向一個方向走。


    靠山就是火山,機會就是陷阱


    很多房地產公司的老板都不願意研究戰略,他們不認為戰略能引導自己獲得成功,總認為關係才是最重要的。事實上,所有因關係而起的企業,最後都因關係而死。靠山就是火山,機會就是陷阱,你總想抓機會,最後可能就會在機會的誘惑麵前掉入陷阱。比如你通過某個關係搞定了某個領導,批了塊地給你,這叫機會。結果這個領導的對頭來了,就開始收拾你、揭發你,然後紀委就來調查,最後這個機會就變成了一個陷阱。自從確定了戰略,萬科就堅持陽光經營,絕不行賄,這是萬科的理念。因為它有選擇,知道什麽不能做,再加上它的資源高度集中,人員配置高度專業化,資本安排很合理,所以它不會受機會的誘惑。舉個例子,有家公司有一塊很大的地,他們去找王石,說這塊地給你,我們不要錢,你拿去做別墅,做完以後賣了,把錢給我們就行。王石看了一圈說,對不起,這事我不會做,我隻會做郊區的社區,不會做別墅。於是,他放棄了這事,沒有受它的誘惑。


    所以,迷信關係是做不好公司的,機會和壟斷也不足以保證企業高枕無憂。企業想不斷發展,就需要製定具有長遠眼光的戰略。那麽,怎樣製定戰略呢?首先要選擇方向,也就是決定你要做什麽。其次要長久地堅持,並在選擇中學會放棄。最後要圍繞著你的戰略方向進行資源配置。接下來我舉一些例子,讓大家了解戰略的力量在房地產行業中究竟有多重要。


    除了我剛才講到的萬科,房地產公司還有很多不同的戰略。目前,國內的房地產公司大概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住宅公司,就是隻做住宅,不做別的,比如萬科、中海、順馳、綠地等。隻做住宅的公司又分為是在全國做住宅,還是隻在局部地區做住宅。萬科是在全國做,中海跟萬科差不多,綠地是隻做重點區域。順馳也是在全國做,但它在地區選擇上更加多樣,可以在北京、上海這些地方做,也可以在洛陽做,甚至在安陽做。它的縱向市場是比較多樣化的,所選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非常大。


    第二種類型叫作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比如首創、華遠、富力等。這些公司什麽都做,產品線非常多,地區跨度非常大,資本形式也非常多樣化。這種房地產公司是在房地產領域做多元化,比如做酒店、商場、寫字樓、住宅等,住宅又分高檔、中檔、低檔,地區的選擇有北京,也有外地。這類公司很多都是從原來的國企轉過來的,比如北京城建。而萬科是在房地產領域做專業化,不考慮人民幣升值的因素,目前萬科的產量、淨資產和收益都已達到了全球最大的住宅公司的水平。那麽,萬科是怎麽達到這個水平的呢?就是在專業化的基礎上精細化、產業化。什麽是產業化?就是產品在工廠裏做的部分越來越多,在現場做的部分越來越少。目前萬科自己的產業化配套能力是10%~15%,而全國平均隻有5%左右。萬科現在的住宅,大到窗戶,小到垃圾桶,都在總部研究設計好,和麥當勞開店的做法一樣。


    第三類就是像萬通這樣的公司,在按照一種新的模式做。大家知道,萬通明確提出由香港模式轉為美國模式,做專業的房地產投資公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行在寬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侖並收藏行在寬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