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學習萬科好榜樣,學了這麽多年以後,我也越來越閑了。閑的奧秘全在於你敢不敢讓製度成為公司的偶像,也就是說,你在後麵鼓搗這些製度,鼓搗好了以後,你就認真堅持。如果你不建立有效的製度,那你就不能讓你的所有資源都朝著一個方向有效地發揮作用。如果你不能把所有的資源聚集起來,有效地發揮它們的作用,那你的戰略目標就實現不了。如果我用的是熟人製度,那公司還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不能。我要做美國模式,我要成為張藝謀,那我的創意、攝影、服裝、道具都應該是一流的,我的熟人圈子裏哪兒能正好有這些一流的人呢?所以,我們不搞熟人製度,搞生人製度,我需要什麽樣的人,就讓獵頭公司幫我到市場上找。我現在基本上每周都會見一個我想要的人,用不用再說,反正先見著,不談成,獵頭公司是不要錢的。就像招標一樣,我會跟獵頭公司說我最近要找一個什麽樣的人,然後獵頭公司就去找,找來了我就談。這樣,我對市場上這些優秀的人都有印象,比如做財務的、做營銷的、做工程的,他們開價最高開到多少,我也很清楚。這樣,我就能保證我找到的這個人是最好的,而且這個人跟我沒關係,我是通過獵頭公司找的,我不簽保薦協議。如此,才能成為像張藝謀一樣的人。否則,我去熟人圈子裏找,哪兒能這麽容易找到呢?所以,製度的力量就體現在這兒了。
你應該永遠盯住那些重要的事,而不是緊急的事
麵對客戶的投訴,作為老板,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你馬上去跟客戶見麵,然後召開緊急會議。這叫什麽?這叫處理緊急的事。等你把這起投訴處理完,過兩天又來了一起投訴,你又得去處理。還有一個選擇是你讓該負責這件事的人去麵對,而你去玩。你可以到萬科去學習,到中海去學習,看看人家是怎麽處理客戶投訴的。回來以後你研究出一個辦法,建立一套製度,用製度來處分直接麵對客戶的人,這樣你就可以去玩了。這樣做幾年以後,你會發現,公司的資源越來越朝一個方向集中,而且即使你不在,員工們也會按規則去做。
領導要做重要的事,而不要做緊急的事。大家要記住一點:如果你想當一個成功的領導,那你應該永遠盯住那些重要的事,而不是緊急的事。王石的精力可能20%放在萬科上,30%放在這個行業上,剩下的50%都放在關心社會和中國工商業界的發展上,以及他的個人興趣上。他也會到處坐飛機,但他坐飛機的目的跟其他老板不一樣;他也會接一些電話,發一些短信,但內容跟別人不一樣。作為董事長,如果你連一個項目的門窗規劃圖都要看,那你當然忙。我是不看這些東西的。不看的原因是什麽?我不是這方麵最有決策能力、最有判斷能力的人,我為什麽要看呢?很簡單,我建立一個項目規劃的投票機製,找五個人,比如一個是站在客戶立場上的,一個是站在規劃的專業立場上的,還有站在投資立場上的,等等。還有一個人是隻拉閘不踩油門的,任何事他隻能說不,不能說是,這就是總經理。然後,所有的規劃,我都讓他們去投票,但每個人的權重不一樣。這樣,我要冒的風險就是這五個人全選錯了,權重也設計錯了。如果我選的人是對的,設計的權重也是合理的,那麽,即使我不看規劃圖,也不會差到哪兒去,那我何必看呢?所以,善於用製度來管人、治事,說白了,就是向不勞而獲的方向前進,這是做領導的最高境界。我們過去講所謂神一樣的領導,就是靠製度和我後麵要講的價值觀來領導,而不是靠人來領導。人來領導永遠是辛苦的,一對一,越對越辛苦。我們要做一對多的領導,一對多,這就叫製度。製度管所有的人,文化管無限多的人。文化管的是最泛的,但文化是軟約束;製度管人雖然是有邊界的,但它是硬約束。
所以,作為董事長,我現在就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這件事涉及的實際上就是我前麵講的決勝未來的第一種力量-戰略的力量。我天天在外麵跑,就是研究戰略,研究未來。比如十年以後,有多少人上網?再比如,吃麥當勞的一代長大後是不是都變成“超級女聲”這種狀態了?如果是,那我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是什麽?就是訓練我的人都按照“超級女聲”的思維方式來玩。這樣,十年以後我就不會落後。我再舉個例子,比如做廣告公司,大家看見的都是電視台的代理、路牌廣告等,有一家公司-聚眾傳媒看見了電梯間裏的屏幕,結果就發財了。這就叫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第二件事是算別人算不清的賬。什麽意思呢?有些賬是很難算清楚的。比如做好人經常吃虧,這隻是針對一段時間來說的,如果你一輩子做好人,肯定是不會吃虧的。你是隻跟有錢人合作,他給你錢,你就跟他合作,還是他有錢你也不跟他合作,你要跟又有錢又是好人的人合作,結果是不一樣的。另外,一個項目,同樣是一個億投下去,是放在北京做,還是放在河南做,結果也不一樣。算得清的賬由財務人員來算,比如這個項目的預算是多少,我是不算的。因為財務人員肯定比我算得清楚,如果他們還不如我算得清楚,那還要他們幹嗎?但那些算不清的賬由我來算,比如合作夥伴找誰,是美國人、英國人還是香港人,這我來算。
第三件事就是做別人不做的事。比如製度的事,員工不能做,隻能董事長做,所以,公司的製度安排都是我在做。我們公司有近12億元股本,有上千個股東,所以股東來訪很頻繁,你想每個都接待,是很困難的。如果你想讓你的信息披露非常清楚、非常透明,那你就要把它做得非常標準化,讓董事會的小秘書能很熟練地處理。這樣,你就能出去幹自己的事了。
所以,用製度崇拜取代領袖崇拜和老板崇拜,這是決勝未來的一種重要力量。這種力量能讓你進入一種自由狀態,這樣,你就可以淩駕於所有繁雜的事務之上,到一個超脫的地方或者有前瞻性的地方去看你的公司。你建立製度、製定戰略方向、選拔人、創造價值觀,然後製度、戰略方向、人、價值觀結合到一起,幫你去賺錢,最後你才能達到“離錢近,離事遠,離是非更遠”的境界。以後,隻有錢的事跟你有關係,別的事都離你很遠。這樣,你才能保證公司的所有人齊心協力,去達成戰略目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軍隊,軍隊是高度製度化、組織化的,所以它才能完成一些對抗性的、突擊性的任務。
小錯不斷,大錯不犯,係統有效,積小勝為大勝
對房地產公司來說,決策製度-比如投資決策-可能是讓很多公司最頭痛的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想對一件事,然後決定對一件事,最後做對一件事?決策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老板一個人說了算;也可以一群人商量,最後由老板拍板,這叫作聽多數人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說了算;還可以讓董事會表決。再有就是沒規則,有時候董事會說了算,有時候經理說了算,有時候老板自己說了算,有時候哥兒幾個一拍腦袋就完事,有時候回家讓老婆定。從概率上來說,采取多數人表決的製度,也就是董事會製度,決策正確的概率會高一些。一個人的決策,基本上是兩個極端的決策-不是最好,就是最壞。要麽創造奇跡,要麽把公司推進深淵,比如格林柯爾、南德集團。這種決策的風險是兩個極端的風險,我們把它叫作零一博弈:要麽是零,要麽是一;要麽最好,要麽最壞。而采取董事會的票決製(五六個人,不超過十個人),決策的正確率大概是60%,也就是及格水平,不會出現傳奇式的領袖,也不會讓公司走上死路。所以,企業老板要下功夫認真研究製度安排,這樣才能保證公司做的每件事都是對的。
總之,對企業家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研發,也不是銷售,而是創造製度。要建立一套既適合自己的企業又優於競爭對手的管理製度,隻有做好這件事,你才能自如地駕馭企業的未來。
除了決策製度,房地產公司在製度選擇上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呢?
一般來說,房地產公司有很多項目在同時進行采購。假設你有10個項目,每個項目有一個采購負責人,就是10個人。供貨商有多少呢?我們按大類來算,就算10個,每個供貨商後麵還有10個幹活兒的人,加起來就是100個人。這100個人圍著10個采購人員,平均每天吃一次飯、洗一次澡、唱一次歌。大家想一想,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扛得住腐蝕嗎?我想可能沒人扛得住,隻是扛的時間長短和被腐蝕的程度有差別。比如我扛了10年,到第11年我扛不住了,有人可能扛了三年就扛不住了。再有,我扛了10年隻拿了一萬塊錢的回扣,有人可能三年就拿了五萬塊錢,差別就在這兒。所以,采購人員被投訴的例子很多,這也成了房地產公司的一大問題。另外,很多房地產公司都是老板自己家裏的人來管,比如老板的弟弟、老婆、小舅子,等等。就像開餐館一樣,買菜的一定是老板的親戚。家裏人就靠得住嗎?其實家裏人也容易被人搞定,我見過大量家裏人被搞定的例子。搞定和搞不定關鍵是看給的錢多少。你給一塊錢,他可能對“大哥”還忠誠;給十塊錢,他可能犯點兒小錯;給一個億,他可能想都不想就把“大哥”給賣了。
那麽,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一個辦法是讓可靠的人盯住每個點,這是最常想到的辦法。再有就是用可靠的製度管住所有人,比如集中采購。萬科采取的就是集中采購的辦法,總部實行供應商戰略合作模式。也就是說,因為萬科的產品是標準化的,所以項目經理不負責采購,隻是給總部提一些技術標準和特別要求,比如對到貨時間、本地化有些什麽樣的要求。總部跟供應商簽訂長期戰略協議,從價格、成本、研發到財務核算都有具體要求。比如萬科說希望房屋的門窗又透氣又時尚,哪家供應商能滿足它的要求,它就和誰做。確定了這個製度,采購的問題就全解決了。要腐蝕也隻有一個人可能被腐蝕,就是集團管這件事的人。接下來你再研究怎樣讓這個人沒有接受腐蝕的動力。你可以找五家電梯供貨商招標,然後給這些供貨商打分,每年有一些打分的硬性指標,比如如果電梯的投訴率達到多少,你就不用這家供貨商了。客戶老投訴你的電梯,明年我肯定不用你了,誰說都不行,隻有客戶說了算。最後這事就變得很清楚、很透明,電梯一共有幾家供貨商,空調一共有幾家供貨商,你董事長辛苦點兒,跟這幾家供貨商見見麵,把大的事情安排好,以後每年做下去就完了。這樣,人家就不腐蝕這個人了,為什麽?因為腐蝕這個人沒用,他沒那麽大的權力。萬科現在有30多個供貨商,雖然不是一點兒這方麵的問題都沒有,但這不會成為它的一個大問題,它的董事長、總經理不需要天天為這些事發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跟供貨商長期合作搞研發。現在萬通和遠大就是長期合作的關係,我們有什麽要求,可以跟他們提,他們來研發,然後我們采用他們研發的產品。遠大和我們的合作不是我去找來的,靠的也不是熟人關係,靠的是他們的產品品質和服務,這是競爭的結果。
總之,想讓事情製度化,首先要從大量的案例中找出共性的東西,然後研究流程,研究人的行為的可重複性,最後製定出一套激勵和懲罰的辦法,把它規範化。
房地產公司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很多老板都會經常接到想打折的電話。我每天也會接到很多電話,我很想減少接電話的次數。減少不是不接,而是接我想接的電話,沒用的電話就不接。拿打折來說,在西方,打折是犯法的,西方人認為打折是不公平交易。你跟生人一個價,跟熟人又一個價,這等於欺詐生人,違反了公平交易法。所以,西方不存在是哥們兒就可以便宜點兒的問題。但是,在我們這兒,事情是倒過來的,是哥們兒就得便宜,麵子越大越便宜。沒麵子的人、不認識的人,就按門市價走。萬科是怎麽做的呢?萬科製定了一個製度,打折最多給一個點,而且這一個點還需要很複雜的程序。這樣,客戶就會形成一個概念:就算我找關係找到王石,也還是一個點,算了,我不找了。最後,沒有哪個客戶覺得自己吃虧,大家反而覺得萬科非常公道,不欺負人。
組織的力量是積累資源最有效的手段
另外,我們再來看看房地產公司的架構。現在房地產公司的架構都非常簡單,一種是項目公司製度,就是工程部、預算部、銷售部等這一套製度。再有一種是總公司製度,當有兩個以上的項目公司時,把項目公司製度簡單放大,就變成了總公司製度。再複雜一點兒,跨地區的公司就是所謂的集團公司的架構。如果你是綜合開發公司,你可以弄個集團。但如果你是住宅公司,是不是也要變成這樣呢?不是。大家可以看到,像萬科、中海這種純粹的住宅公司的管理架構,和首創這種綜合開發公司是完全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戰略選擇不同,公司在大的製度安排上差別是非常大的。
你應該永遠盯住那些重要的事,而不是緊急的事
麵對客戶的投訴,作為老板,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你馬上去跟客戶見麵,然後召開緊急會議。這叫什麽?這叫處理緊急的事。等你把這起投訴處理完,過兩天又來了一起投訴,你又得去處理。還有一個選擇是你讓該負責這件事的人去麵對,而你去玩。你可以到萬科去學習,到中海去學習,看看人家是怎麽處理客戶投訴的。回來以後你研究出一個辦法,建立一套製度,用製度來處分直接麵對客戶的人,這樣你就可以去玩了。這樣做幾年以後,你會發現,公司的資源越來越朝一個方向集中,而且即使你不在,員工們也會按規則去做。
領導要做重要的事,而不要做緊急的事。大家要記住一點:如果你想當一個成功的領導,那你應該永遠盯住那些重要的事,而不是緊急的事。王石的精力可能20%放在萬科上,30%放在這個行業上,剩下的50%都放在關心社會和中國工商業界的發展上,以及他的個人興趣上。他也會到處坐飛機,但他坐飛機的目的跟其他老板不一樣;他也會接一些電話,發一些短信,但內容跟別人不一樣。作為董事長,如果你連一個項目的門窗規劃圖都要看,那你當然忙。我是不看這些東西的。不看的原因是什麽?我不是這方麵最有決策能力、最有判斷能力的人,我為什麽要看呢?很簡單,我建立一個項目規劃的投票機製,找五個人,比如一個是站在客戶立場上的,一個是站在規劃的專業立場上的,還有站在投資立場上的,等等。還有一個人是隻拉閘不踩油門的,任何事他隻能說不,不能說是,這就是總經理。然後,所有的規劃,我都讓他們去投票,但每個人的權重不一樣。這樣,我要冒的風險就是這五個人全選錯了,權重也設計錯了。如果我選的人是對的,設計的權重也是合理的,那麽,即使我不看規劃圖,也不會差到哪兒去,那我何必看呢?所以,善於用製度來管人、治事,說白了,就是向不勞而獲的方向前進,這是做領導的最高境界。我們過去講所謂神一樣的領導,就是靠製度和我後麵要講的價值觀來領導,而不是靠人來領導。人來領導永遠是辛苦的,一對一,越對越辛苦。我們要做一對多的領導,一對多,這就叫製度。製度管所有的人,文化管無限多的人。文化管的是最泛的,但文化是軟約束;製度管人雖然是有邊界的,但它是硬約束。
所以,作為董事長,我現在就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這件事涉及的實際上就是我前麵講的決勝未來的第一種力量-戰略的力量。我天天在外麵跑,就是研究戰略,研究未來。比如十年以後,有多少人上網?再比如,吃麥當勞的一代長大後是不是都變成“超級女聲”這種狀態了?如果是,那我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是什麽?就是訓練我的人都按照“超級女聲”的思維方式來玩。這樣,十年以後我就不會落後。我再舉個例子,比如做廣告公司,大家看見的都是電視台的代理、路牌廣告等,有一家公司-聚眾傳媒看見了電梯間裏的屏幕,結果就發財了。這就叫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第二件事是算別人算不清的賬。什麽意思呢?有些賬是很難算清楚的。比如做好人經常吃虧,這隻是針對一段時間來說的,如果你一輩子做好人,肯定是不會吃虧的。你是隻跟有錢人合作,他給你錢,你就跟他合作,還是他有錢你也不跟他合作,你要跟又有錢又是好人的人合作,結果是不一樣的。另外,一個項目,同樣是一個億投下去,是放在北京做,還是放在河南做,結果也不一樣。算得清的賬由財務人員來算,比如這個項目的預算是多少,我是不算的。因為財務人員肯定比我算得清楚,如果他們還不如我算得清楚,那還要他們幹嗎?但那些算不清的賬由我來算,比如合作夥伴找誰,是美國人、英國人還是香港人,這我來算。
第三件事就是做別人不做的事。比如製度的事,員工不能做,隻能董事長做,所以,公司的製度安排都是我在做。我們公司有近12億元股本,有上千個股東,所以股東來訪很頻繁,你想每個都接待,是很困難的。如果你想讓你的信息披露非常清楚、非常透明,那你就要把它做得非常標準化,讓董事會的小秘書能很熟練地處理。這樣,你就能出去幹自己的事了。
所以,用製度崇拜取代領袖崇拜和老板崇拜,這是決勝未來的一種重要力量。這種力量能讓你進入一種自由狀態,這樣,你就可以淩駕於所有繁雜的事務之上,到一個超脫的地方或者有前瞻性的地方去看你的公司。你建立製度、製定戰略方向、選拔人、創造價值觀,然後製度、戰略方向、人、價值觀結合到一起,幫你去賺錢,最後你才能達到“離錢近,離事遠,離是非更遠”的境界。以後,隻有錢的事跟你有關係,別的事都離你很遠。這樣,你才能保證公司的所有人齊心協力,去達成戰略目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軍隊,軍隊是高度製度化、組織化的,所以它才能完成一些對抗性的、突擊性的任務。
小錯不斷,大錯不犯,係統有效,積小勝為大勝
對房地產公司來說,決策製度-比如投資決策-可能是讓很多公司最頭痛的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想對一件事,然後決定對一件事,最後做對一件事?決策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老板一個人說了算;也可以一群人商量,最後由老板拍板,這叫作聽多數人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說了算;還可以讓董事會表決。再有就是沒規則,有時候董事會說了算,有時候經理說了算,有時候老板自己說了算,有時候哥兒幾個一拍腦袋就完事,有時候回家讓老婆定。從概率上來說,采取多數人表決的製度,也就是董事會製度,決策正確的概率會高一些。一個人的決策,基本上是兩個極端的決策-不是最好,就是最壞。要麽創造奇跡,要麽把公司推進深淵,比如格林柯爾、南德集團。這種決策的風險是兩個極端的風險,我們把它叫作零一博弈:要麽是零,要麽是一;要麽最好,要麽最壞。而采取董事會的票決製(五六個人,不超過十個人),決策的正確率大概是60%,也就是及格水平,不會出現傳奇式的領袖,也不會讓公司走上死路。所以,企業老板要下功夫認真研究製度安排,這樣才能保證公司做的每件事都是對的。
總之,對企業家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研發,也不是銷售,而是創造製度。要建立一套既適合自己的企業又優於競爭對手的管理製度,隻有做好這件事,你才能自如地駕馭企業的未來。
除了決策製度,房地產公司在製度選擇上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呢?
一般來說,房地產公司有很多項目在同時進行采購。假設你有10個項目,每個項目有一個采購負責人,就是10個人。供貨商有多少呢?我們按大類來算,就算10個,每個供貨商後麵還有10個幹活兒的人,加起來就是100個人。這100個人圍著10個采購人員,平均每天吃一次飯、洗一次澡、唱一次歌。大家想一想,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扛得住腐蝕嗎?我想可能沒人扛得住,隻是扛的時間長短和被腐蝕的程度有差別。比如我扛了10年,到第11年我扛不住了,有人可能扛了三年就扛不住了。再有,我扛了10年隻拿了一萬塊錢的回扣,有人可能三年就拿了五萬塊錢,差別就在這兒。所以,采購人員被投訴的例子很多,這也成了房地產公司的一大問題。另外,很多房地產公司都是老板自己家裏的人來管,比如老板的弟弟、老婆、小舅子,等等。就像開餐館一樣,買菜的一定是老板的親戚。家裏人就靠得住嗎?其實家裏人也容易被人搞定,我見過大量家裏人被搞定的例子。搞定和搞不定關鍵是看給的錢多少。你給一塊錢,他可能對“大哥”還忠誠;給十塊錢,他可能犯點兒小錯;給一個億,他可能想都不想就把“大哥”給賣了。
那麽,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一個辦法是讓可靠的人盯住每個點,這是最常想到的辦法。再有就是用可靠的製度管住所有人,比如集中采購。萬科采取的就是集中采購的辦法,總部實行供應商戰略合作模式。也就是說,因為萬科的產品是標準化的,所以項目經理不負責采購,隻是給總部提一些技術標準和特別要求,比如對到貨時間、本地化有些什麽樣的要求。總部跟供應商簽訂長期戰略協議,從價格、成本、研發到財務核算都有具體要求。比如萬科說希望房屋的門窗又透氣又時尚,哪家供應商能滿足它的要求,它就和誰做。確定了這個製度,采購的問題就全解決了。要腐蝕也隻有一個人可能被腐蝕,就是集團管這件事的人。接下來你再研究怎樣讓這個人沒有接受腐蝕的動力。你可以找五家電梯供貨商招標,然後給這些供貨商打分,每年有一些打分的硬性指標,比如如果電梯的投訴率達到多少,你就不用這家供貨商了。客戶老投訴你的電梯,明年我肯定不用你了,誰說都不行,隻有客戶說了算。最後這事就變得很清楚、很透明,電梯一共有幾家供貨商,空調一共有幾家供貨商,你董事長辛苦點兒,跟這幾家供貨商見見麵,把大的事情安排好,以後每年做下去就完了。這樣,人家就不腐蝕這個人了,為什麽?因為腐蝕這個人沒用,他沒那麽大的權力。萬科現在有30多個供貨商,雖然不是一點兒這方麵的問題都沒有,但這不會成為它的一個大問題,它的董事長、總經理不需要天天為這些事發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跟供貨商長期合作搞研發。現在萬通和遠大就是長期合作的關係,我們有什麽要求,可以跟他們提,他們來研發,然後我們采用他們研發的產品。遠大和我們的合作不是我去找來的,靠的也不是熟人關係,靠的是他們的產品品質和服務,這是競爭的結果。
總之,想讓事情製度化,首先要從大量的案例中找出共性的東西,然後研究流程,研究人的行為的可重複性,最後製定出一套激勵和懲罰的辦法,把它規範化。
房地產公司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很多老板都會經常接到想打折的電話。我每天也會接到很多電話,我很想減少接電話的次數。減少不是不接,而是接我想接的電話,沒用的電話就不接。拿打折來說,在西方,打折是犯法的,西方人認為打折是不公平交易。你跟生人一個價,跟熟人又一個價,這等於欺詐生人,違反了公平交易法。所以,西方不存在是哥們兒就可以便宜點兒的問題。但是,在我們這兒,事情是倒過來的,是哥們兒就得便宜,麵子越大越便宜。沒麵子的人、不認識的人,就按門市價走。萬科是怎麽做的呢?萬科製定了一個製度,打折最多給一個點,而且這一個點還需要很複雜的程序。這樣,客戶就會形成一個概念:就算我找關係找到王石,也還是一個點,算了,我不找了。最後,沒有哪個客戶覺得自己吃虧,大家反而覺得萬科非常公道,不欺負人。
組織的力量是積累資源最有效的手段
另外,我們再來看看房地產公司的架構。現在房地產公司的架構都非常簡單,一種是項目公司製度,就是工程部、預算部、銷售部等這一套製度。再有一種是總公司製度,當有兩個以上的項目公司時,把項目公司製度簡單放大,就變成了總公司製度。再複雜一點兒,跨地區的公司就是所謂的集團公司的架構。如果你是綜合開發公司,你可以弄個集團。但如果你是住宅公司,是不是也要變成這樣呢?不是。大家可以看到,像萬科、中海這種純粹的住宅公司的管理架構,和首創這種綜合開發公司是完全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戰略選擇不同,公司在大的製度安排上差別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