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講過一句話,讓我感覺這代人非常有希望,叫作“不要代表,隻要表達”。什麽意思呢?50後、60後、70後被代表習慣了,隻會被代表,不會表達,從來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麽,自己說的話全是上麵讓說的,全是媒體上已經說過很多遍的標準答案。現在的90後不要代表,隻要表達,我自己會說,你憑什麽代表我?如此一來,人們就更加有個性,更加善於表達,民主社會的基本要素就逐步形成。因為民主首先要表達,按法律、按秩序表達,表達以後才能形成不同的意見,然後再按法治的程序來解決這些問題。千萬不要覺得年輕是弱點,年輕代表未來,不是抽象的未來,而是很具體的未來。


    今天的80後都是在網上生活的,你會發現,有了互聯網,“偉大”的人都不牛了,這很好。為什麽呢?因為互聯網消除了專製的土壤,建立了一種完全平等的遊戲規則,專製就是愚弄、欺騙大眾。凡是“偉大”的人、端著的人,都掉到了地上,這樣社會就有希望了。所以,我覺得80後、90後甚至是00後,都是中國未來的開放社會的重要支撐。


    我講這話不是為了討好誰。我讀書的時候老是被人摧殘。我18歲上大學,22歲讀研究生,二十五六歲當老師,走到哪兒別人都說我小,說我不行,說我們這代人不會這個,不會那個。今天,沒有人說我們不行了,因為我們已經到了這樣的年齡。


    有個大哥跟我講過一句話,我覺得講得很好,叫作曆史不會隔過任何一代人。什麽意思呢?就是每一代人都很牛,隻是時間到沒到。80後這代人現在剛進入社會,還沒有站穩腳跟,等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世界就是他們的了,那時候他們就牛了。


    我寫過一本書,叫《理想豐滿》,其中寫了三個人物,有一個人物是一個90後的小孩兒。這個小孩兒非常了不起,我跟她討論過很多問題。做企業,時刻都麵臨著競爭,所以我們必須看未來。從哪兒看未來?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從這些90後、00後身上看。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的客戶未來是什麽樣的,他們怎麽生活,我們需要給他們提供什麽東西,我們必須關注這些主流客戶未來的需求。


    其實80後現在已經不小了,有的已經30多歲了,90後也開始出來混了。如果一個社會能把年輕人作為主流或主體,那這個社會就是一個有希望的社會。如果這個社會是老年人在哀歎,在看不起年輕人,在批評年輕人,那這個社會基本上是沒有希望的。


    提問:我是個應屆畢業生,我去麵試的時候,招聘的人問了我一個問題,說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麽。我說我沒有職業規劃,但我對自己的能力是有要求的,我希望用三年的時間來提高我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他們說,你沒有規劃就沒有方向。對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今後的未知比已知更多,我現在很難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您對這個問題怎麽看?


    馮侖:通常來說,麵試官在麵試時都會問這樣的問題。你如果順著他說,他對你的印象可能會好一些,否則你可能失去機會。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很有個性,很真實。那麽,年輕人在求職時,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個性得到認可呢?我的建議是,如果有可能,你可以直接和老板談。創業者往往喜歡不拘一格的人,喜歡反常的人,因為創業者自己就很反常,他們對那些有想法的人會多看一眼,對那些乖乖的人反而不怎麽看。所以,我認為大家可以嚐試跟公司的創業者或主要負責人溝通一下,也許他們會覺得真實很重要,真實也是一種力量。你可以給他們發郵件,如果你知道他們的電話,也可以給他們發信息。


    提問:我認為軟實力是硬實力的附屬品,沒有硬實力哪兒來軟實力?不要太高估軟實力的作用。您怎麽看?


    馮侖:我完全不讚成這種觀點。很多人都把這事弄顛倒了,比如有人認為某個人之所以很成功,是因為他很有錢。我相信他當年創業的時候肯定是沒錢的,但他一定有軟實力,這樣大家才願意跟他打交道,他才能借到錢,才能把東西賣出去,就像李嘉誠一樣。在創業的時候,軟實力決定你的硬口袋。不是說你有錢就一定能做起來,很多比李嘉誠有錢的人現在不是都垮了嗎?


    所以,我認為,軟實力-特別是價值觀-決定了硬實力。很多民營企業的老板出問題,比如行賄,你說他沒錢嗎?他有錢。問題出在哪兒?他的價值觀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提問: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軟實力得到體現?


    馮侖:軟實力相當於品牌,你要不停地花錢,不停地通過個案去積累,才能讓大家相信你的品牌。隻有通過大量這樣的事情,別人才能相信你這家企業是誠信的,你的品牌價值是存在的。


    同樣,人的軟實力也要通過很多事件的積累,才能讓周圍的人了解。比如你是一個誠信的人,怎樣才能讓別人知道呢?路遙知馬力,十年以來,你從來沒賴過銀行的賬,這就證明你是一個誠信的人,你的軟實力在這個過程中就積累起來了。


    我曾經有一筆小投資,一個哥們兒讓我虧了很多錢。我跟他說,雖然你讓我虧了錢,但你確實很努力,財務也很透明,這證明了一件事:你是個好人,但不是能人。好人是有資本的,下次你還可以來跟我談。但如果你掙了錢,把錢拐走了,那就證明你是能人,但不是好人,那你就不可能再跟我談第二次了。


    所以,軟實力要通過時間、事件的積累,才能體現出來。剛畢業的大學生很難證明自己的軟實力,要經過七八年的時間,別人才能逐漸了解你的軟實力。


    提問:在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好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去做自己比較擅長的事情,還是應該努力做好自己手邊有發展前途的事情?


    馮侖:人做事情有幾種動機,大多數人會首先選擇對自己有益又可做的事情去做,但這些事情往往競爭很激烈,成功的概率並不高。還有一類人是偏執型的,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琉璃工房的創始人楊惠姍和張毅,他們本來是拍電影的,後來不拍了,去做琉璃,做得快傾家蕩產了。但是,由於他們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他們產品的包裝、品質、文化意象都比別人的好,所以就有人來幫他們,最後他們做得非常成功。還有一種人是被動型的,人家安排他做什麽就做什麽。


    第一種人起步很容易,因為手邊有現成的資源。但因為是按常規做事情,思維中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會被覆蓋住,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大。


    而對極端偏執的人來說,成功是需要衝破很多阻力的,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對自己的挑戰,因為你的命運會麵臨一場零和一的賭博。


    我有個朋友,也是這種很極端的人。他把準備買婚房的錢拿去創業,結果賠了。但他沒有放棄,繼續做,他老婆也很理解和支持他,沒有跟他掰,最後他終於成功了。所以,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人會努力衝破一切障礙,把事情做成,這樣的人成功的概率反而大於第一種人。


    提問:在提高軟實力方麵,對您影響最大的一件事、一句話或者一本書是什麽?


    馮侖:我經常讀的一本書是老子的《道德經》,我覺得它對我的影響很大。另外,我讀很多人文方麵的書,比如經濟、政治、法律,而且我很喜歡曆史,自己到處亂跑,這讓我對世界有了更全麵、更立體的看法,讓我看到了別人沒看見的地方。這樣,我對曆史規律的把握會更準確,看問題也比較樂觀,會用辦喜事的心態來對待辦喪事。


    專業麵越窄的人越軸,專業麵較寬的人,比如學宗教的人,就比較有彈性。有彈性的好處是容易和人溝通,能夠形成一個很大的溝通磁場。


    當然,我這樣的人的劣勢是不擅長幹技術活兒。所以,創業和幹一門手藝活兒所需要積累的軟實力是不一樣的。


    此外,你身邊的好朋友也很重要。王石、柳傳誌、馬雲,這些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他們都會對我提升軟實力有所幫助,我從他們身上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比如我從王石身上看到了“正”,從柳傳誌身上不僅看到了“正”,還看到了在中國當今的社會環境下“拐大彎”的智慧。而從馬雲身上,我能看到一家由理想引導的企業怎樣創造奇跡,這些東西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從每個人身上偷師學藝,我取法乎上,僅得乎中,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就跟著大家往前走。所以,一個好朋友、一本好書,還有一個好老師,這些都會幫助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提問:80後是否要為房子去奮鬥?


    馮侖:房子的事情,我覺得80後真的不用太操心。第一,你們上麵的幾代人都有房子,等這些人沒了的時候,你們的房子就有了。中國一些金融公司的首席分析師有這樣一個觀點:中國的人口發展是一種倒金字塔形的模式,再過10年、20年,中國去世的老人會很多,他們的房產就會落到年輕一代的身上。所以,從長遠來看,80後這代人不會缺房子,隻不過到那時房價可能維持不了現在這麽高的水平,因為那時候房子富餘,房價反而會落。


    第二,政府這麽關愛大家,不斷地推動保障房的政策,所以80後一定能解決房子的問題。當然,你是不是買得起,還要看你努不努力,而不能看政府管不管你。如果你不努力,即便房價降到每平方米4000元,你也買不起。如果你努力了,政府再給予一些製度上的安排,8000~10,000元的房價你應該是買得起的。大家可以看看朝鮮、古巴的年輕人,他們的生活有你們這麽幸福嗎?他們有這麽自由的言論空間,有這麽自主的創業環境嗎?沒有。所以,你們要做個選擇,如果你們要讓政府把房子一管到底,無限地要求保障,那你們就要放棄很多東西來做交換。如果你什麽事都向家裏伸手,那父母就會無限管你,你生了小孩兒,還會管你的小孩兒,無限地管下去。如果你從小離家,自己獨立了,那父母對你的管製就是有限的,你就可以自己選擇生活方式。所以,我覺得,年輕人不要總是糾纏這些東西,你們現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奮鬥、去折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行在寬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侖並收藏行在寬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