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入門學法


    “善哉!善哉!老方丈昔才所言,悟靜心服口服。不過弟子還是不明白,佛教上常講‘六根俱淨,四大皆空’,此言下之意,是說人體內外一切都是虛空的。既是如此,那人為什麽還要活著?”


    “阿彌陀佛!悟靜!你有此想法,就說明你還根本沒有入我佛之門。看來,老衲須向你多傳受一些入門教義。悟靜!汝願聽否?”


    “悟靜願聽!”


    “汝願學否?”


    “願學!”


    “願入否?”


    “願入!”


    “南無阿彌陀佛!悟靜!六根,哪六根?”


    “《四十二章經》曰:眼、耳、鼻、舌、身、意。”


    “六境,哪六境?”


    “色、聲、香、味、觸、法。”


    “六大,哪六大?”


    “地、水、火、風、空、識,也稱六界。”


    “六道,哪六道?”


    “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地獄,也叫六趣、六凡。”


    “六性,哪六性?”


    “堅、溫、暖、動、無礙和了別。”


    “六用,哪六用?”


    “不壞、攝持、離散、長養、自在和識別。”


    “六形,哪六形?”


    “方、圓、三角、半月、寶形、雜形。”


    “六色,哪六色?”


    “黃、白、赤、黑、青、雜。”


    “四空,哪四空?”


    “地空、水空、火空、風空。”


    “《四十二章經》曰: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四大,哪四大?”


    “地、水、火、風。”


    “地、水、火、風,何以大?何以空?”


    “地、水、火、風乃世間萬物賴以成形之原質,故名‘四大’。世間萬物因‘四大’之合而合,之離而離,並沒有一個真實本體存在,所以說‘四大皆空’。”


    “善哉!善哉!”老方丈露出一絲微笑,道:“悟靜言能至此,總算是入我佛門有望。有望入我佛門,再望做我之傳人,汝可能持否?”


    “能持!”


    “既是如此,老衲還要考驗考驗你!”


    “承蒙老方丈點化。”


    “汝可知五眼六通之說?”


    “五眼,為肉眼通、天眼通、慧眼通、法眼通、佛眼通。六通為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嗯!如何得以五眼六通?”


    “須四禪八定方可煉成。”


    “四禪八定如何理解?”


    “佛教認為宇宙由無數的三千大千世界的無限空間組成。它還把宇宙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個層次。欲界又分六種梵天,色界分十七梵天,無色界分四種梵天。不僅如此,佛教又把空間分為十方,東、南、西、北、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天(上)、地(下)。佛家氣功就是用遞進梵天的方法,增能開智識證‘天外之天,步步禪定’有修有證。修持的最高境界為十方圓滿,即人身心之小宇宙與無限大宇宙圓融,所以又稱大圓滿。修煉大圓滿的功法很多,密宗大圓滿就是其中之一。修煉五眼六通,須以禪定為基礎。四禪的初禪入門就是為斷除食欲和淫欲為中心的欲界。四禪八定乃是密宗大圓滿的基本功。


    禪宗說:‘無邊生死何有斷,唯禪定登思維’。麵壁參禪的功夫越深,就越能明心見性。定則身心清淨,諸般欲念都已戒定。定則神清智朗、五眼六通觀圓融。密宗大圓滿認為,定能開發無漏妙慧,定能遙見無量佛刹;定能觀十方眾生;定能顯現奇妙,能融人心與萬物為一體。”


    “善哉!善哉!”老方丈不禁點頭讚道:“看來,悟靜一定將此法修煉得爐火純青矣!不知你進入初禪有何感覺?”


    “進入初禪,身上有動、癢、輕、重、冷、暖、澀、滑的感覺,謂之八能。”


    “就這些嗎?你的精神境界如何?”


    “有空、明、定、智、善心、喜、樂、解、脫、靈悟等感受,這叫十功德。”


    “嗯!你既已煉過密宗大圓滿法,汝可知佛教共分幾宗?”


    “弟子尚不能道清。請老方丈賜教。”


    “阿彌陀佛!其實佛教宗派門戶甚多,老衲也不能一一道明。不過佛教通常分為禪、教、律、密、淨五宗。當然還有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三論宗、慈恩宗、賢首宗、真言宗;雲門宗、法眼宗、臨濟宗、曹洞宗等等。”


    聞聽老方丈這番言辭,悟靜不忍問道:“佛教宗派如此之多,悟靜敢問老方丈,弟子究竟應入哪一宗派?”


    “哈哈哈!悟靜!你休要忘記你的悟靜法號。等老衲講完之後,你自會領悟個中真諦。佛教各宗各派無非同出一轍,隻是大同小異而已。”


    “老方丈!這麽多的佛門宗派,總有它們的區別所在吧?”


    “善載!你可聽我慢慢為你道來。少林達摩祖師在此麵壁修行,創立禪宗。此後,二祖慧可於河北成安縣匡救寺說法;三祖僧璨,即後來唐玄宗所追封的‘鑒智禪師’,其塔立於潛山山穀寺;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居於湖北黃梅縣東北二裏的馮茂山真覺寺;六祖慧能開法於戶東韶關之南的寶林寺,代表南禪宗,而此間的神秀代表北禪宗。最後,還是南宗的正宗地位得到了公認。北數傳而絕,而南宗傳教廣泛,一師傳幾個弟子,一改單傳做法。於是禪風傳遍中原華夏,各務其說,竟自為家。遂為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家。這乃是南宗五家。”


    “南北兩宗分立,他們的宗旨教義是否有差別?”


    “不!佛教各宗各派,唯以家風不同而有差別,不是宗旨或教義有差別。”


    “其家風有何不同?”


    “講其家風,必講其祖庭所在。南江紹興嘉祥寺,金陵棲霞精舍以及山崖處無量壽佛並二菩薩,並為三論宗祖庭;天台宗初祖慧文在河北,二祖慧思在南嶽,三祖智凱於陳太建七年(575年)居於天台山,大弘祖業。山下國清寺就是天台宗的根本道場。


    再說當陽縣玉泉山東麓的玉泉寺,智者大師曾在此講經,還有寧波延慶寺。這三座寺院均為天台宗祖庭;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高宗為太子時,為其母文德皇後建名慈恩寺。延請玄奘為上座,於寺西北立翻經院,玄奘在此譯經。慈恩寺並長安縣興教寺為慈恩宗祖庭;長安法順和尚塔,五台山清涼寺以及陝西戶縣的草堂寺為賢首宗祖庭;律宗祖庭有終南山道宣律師塔,揚州大明寺,句容寶華山隆昌寺;真言宗祖庭有長安大興善寺及青龍寺;淨土宗祖庭有廬山西北麓東林寺,山西交城縣西北二十裏石壁山中的玄中寺,扶桑淨土宗變尊此寺為祖庭;禪宗祖庭,不必細說。


    但是老衲還要告訴你,六祖慧能肉身塔,真身至今猶存,供於寶林寺六祖殿內;鎮江金山寺為雲門宗道場;曹山、洞山為曹洞宗祖庭;河北正定臨濟禪師塔,江西寧州黃龍山永安寺,江西萍鄉揚岐山普通禪院,蘇州虎丘岩寺,浙江杭縣徑山寺,福建福清縣黃山萬福寺,為臨濟宗祖庭;金陵城內的清涼寺為法眼宗祖庭;此外,玄奘還開創了法相宗,亦名唯識宗。它把一切現象都分為兩大類,心法是精神方麵的,色法是自然現象方麵的。密宗尊奉最高的神——大日如來,即摩訶毗盧遮那佛。據說,大日如來與釋迦為同一佛,大日是法身,釋迦是應身。密宗認為顯教是釋迦對一般凡夫說的法,密教是法身佛對自己的眷屬說秘奧大法,都是秘密真言。所以密宗也稱真言宗。它正式傳入中原,是在唐玄宗時。天竺僧善無畏攜帶梵本經吐魯番來到長安。善無畏死時自稱九十九歲,說他的本師達摩掬多年八百歲。華嚴以闡揚《華嚴經》而得名。與智凱同時的終南山僧杜順,開創華嚴宗,著《華嚴宗法界觀門》,是為華嚴宗的觀法。其建立宗派,確立門戶,卻應從法藏開始。武則天命法藏講《華嚴經》,甚得武後寵信。於是,法藏參與政治活動,得到三品官的獎賞,死後贈鴻臚卿。他還曾為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授菩薩戒,得皇帝門師之地位,聲名極盛。”


    “各宗派祖庭如此之多,乃我佛之大興。其各自有何觀點教義?”


    “禪宗主張坐禪入定;密宗主張身、語、意三密相修行。身密是手結契印,語密是口誦真言咒語,意密是心作觀想。淨土宗提出快速成佛法,說念阿彌陀佛一口,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八十億微妙功德。淨土宗說一念阿彌陀佛,遲則七日,快則一日,速生淨土。它稱人間世界為穢土,說阿彌陀佛世界,名極樂西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流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xy1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xy110並收藏人生流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