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十三、用間篇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
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芽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曹公曰:戰者必用間諜,以知敵之情實也。(曹操說:作戰必須使用間諜,用來探知敵人的實情。)
曹公曰:古者八家為鄰,一家從軍,七家奉之,言十萬之師舉,不事耕稼者七十萬家。
曹公曰:不可以禱祀而求,亦不可以事類而求也。
曹公曰:不可以事數度也。(曹操說,不能根據事物的某些征兆來妄加推測。)
(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曹公曰:因人也。(曹操說,要依靠間諜。)
曹公曰:同時任用五間也。
曹公曰:舍,居止也。
曹公曰:伊摯,伊尹(發yi
音,
otyi一,伊)也。
(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曹公曰:呂牙,太公也。
“用間的例子,我可以給各位講講東晉十六國之一的後趙王石勒用間勝王浚的戰例。但是有一點需要講明,石勒用間智取擁兵幽州的西晉大臣王浚發生在他自立為趙王之前。
石勒字世龍,羯族人,其家族世為部落小帥,到石勒這一代,部落小帥已沒什麽待遇可言,為了生活,他曾給商人、地主做過田客。後被西晉並州刺史司馬騰捉住並送到冀州販賣到一個叫師歡的地主家裏當耕奴。師歡見這個二十幾歲的胡人相貌不俗,善於騎射,又勇敢有謀,怕他鼓動其他耕奴造反,就把他放了。隨後石勒投奔了晉朝廷養馬地——馬牧的小頭目汲桑,並在荏平縣一帶組成了‘十八騎’。後來石勒、汲桑參加反晉大軍,汲桑被晉軍殺死,石勒投奔了已在左國城稱漢王的劉淵,他隨著勢力的擴大,設計殺掉自己的勢力對手王彌,合並了他的全部人馬。石勒火並王彌後,將攻擊目標轉向了西晉幽州刺史王浚。在其軍師張賓的建議下,很快就占據了王浚的軍隊,並將王浚殺死,為不久以後自立為趙王奠定了基礎。
總觀石勒吞並王浚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連續用間的過程。石勒的門客王子春作為生間,被石勒派往王浚營中,一方麵投書結好王浚,一方麵偵察王浚在幽州的政治、軍事情況。石勒還以重金籠絡、收買了王浚的心腹棗高,棗高作為石勒的內間,鞏固了王浚對石勒的信任,使王浚對石勒的歸順更加深信不疑;石勒在王浚使者來訪時,製造了一些假象讓使者回去報告王浚。由於石勒較成功地連續用間,使得王浚完全陷入錯誤的認識與判斷之中。石勒則因用間而比較全麵地掌握了敵軍的情況,把握了戰機,為他最後的出奇製勝奠定了客觀基礎條件。從石勒戰勝王浚的史實中可見,孫子所說的用間的重要性、要領以及方法,石勒都能熟練掌握並靈活運用於戰爭的實踐之中,正因如此,石勒才取得了幽州之戰的決定性勝利。”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
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芽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曹公曰:戰者必用間諜,以知敵之情實也。(曹操說:作戰必須使用間諜,用來探知敵人的實情。)
曹公曰:古者八家為鄰,一家從軍,七家奉之,言十萬之師舉,不事耕稼者七十萬家。
曹公曰:不可以禱祀而求,亦不可以事類而求也。
曹公曰:不可以事數度也。(曹操說,不能根據事物的某些征兆來妄加推測。)
(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曹公曰:因人也。(曹操說,要依靠間諜。)
曹公曰:同時任用五間也。
曹公曰:舍,居止也。
曹公曰:伊摯,伊尹(發yi
音,
otyi一,伊)也。
(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曹公曰:呂牙,太公也。
“用間的例子,我可以給各位講講東晉十六國之一的後趙王石勒用間勝王浚的戰例。但是有一點需要講明,石勒用間智取擁兵幽州的西晉大臣王浚發生在他自立為趙王之前。
石勒字世龍,羯族人,其家族世為部落小帥,到石勒這一代,部落小帥已沒什麽待遇可言,為了生活,他曾給商人、地主做過田客。後被西晉並州刺史司馬騰捉住並送到冀州販賣到一個叫師歡的地主家裏當耕奴。師歡見這個二十幾歲的胡人相貌不俗,善於騎射,又勇敢有謀,怕他鼓動其他耕奴造反,就把他放了。隨後石勒投奔了晉朝廷養馬地——馬牧的小頭目汲桑,並在荏平縣一帶組成了‘十八騎’。後來石勒、汲桑參加反晉大軍,汲桑被晉軍殺死,石勒投奔了已在左國城稱漢王的劉淵,他隨著勢力的擴大,設計殺掉自己的勢力對手王彌,合並了他的全部人馬。石勒火並王彌後,將攻擊目標轉向了西晉幽州刺史王浚。在其軍師張賓的建議下,很快就占據了王浚的軍隊,並將王浚殺死,為不久以後自立為趙王奠定了基礎。
總觀石勒吞並王浚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連續用間的過程。石勒的門客王子春作為生間,被石勒派往王浚營中,一方麵投書結好王浚,一方麵偵察王浚在幽州的政治、軍事情況。石勒還以重金籠絡、收買了王浚的心腹棗高,棗高作為石勒的內間,鞏固了王浚對石勒的信任,使王浚對石勒的歸順更加深信不疑;石勒在王浚使者來訪時,製造了一些假象讓使者回去報告王浚。由於石勒較成功地連續用間,使得王浚完全陷入錯誤的認識與判斷之中。石勒則因用間而比較全麵地掌握了敵軍的情況,把握了戰機,為他最後的出奇製勝奠定了客觀基礎條件。從石勒戰勝王浚的史實中可見,孫子所說的用間的重要性、要領以及方法,石勒都能熟練掌握並靈活運用於戰爭的實踐之中,正因如此,石勒才取得了幽州之戰的決定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