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新唐書·蘇毗傳》
據我們研究,它涉及到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區政治形勢的變遷。首先,上述地區至少在貞觀五年(631年)羊同人向唐朝貢時為止,是大羊同的領地。這一點的真實性已如上所言。而女國(或說東女國)與之相鄰,範圍相當於隋時所載。這些資料也是女國人於開皇六年(586年)入朝所得,正確無誤。但是,《隋書》隻言其在蔥嶺之南。其與大羊同相接無疑,它應介於羊同、吐蕃與黨項之間,與羊同不相等同也可由此推知。其次,嗣後女國勢力在征戰中強大起來,向西北推進,吞並了大羊同的大部分地區,遂與大羊同居地相類,甚至有完全等同的記載。這些記載,時代都稍後於前者。再次,雅隆吐蕃崛起後,向北進攻蘇毗,設計征服其一部,使自身頓然強大起來,迫使另一部分蘇毗人向北、向東北逃竄。西進的吐蕃軍最終滅亡了羊同。
因此,當遍曆天竺(印度)的新羅高僧慧超於開元十五年(727年)返回長安時,就在其大作《往五天竺國傳》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又一月過程,雪山,東有一小國,名蘇跋那具怛羅,屬吐蕃所管,衣著與北天(竺)相似,言音即別,土地極寒也。”同書又記:“迦葉彌羅(即克什米爾)國東北隔山十五日程,即是大勃律國、楊同國、娑播慈國,此三國並屬吐蕃管。”娑播慈即三波訶,也即小羊同,楊同國即大羊同。
由此可見,其時吐蕃已占據了大小羊同和女國。女國在青藏高原西部、西北部獨立活動的時代就這樣結束了,吐蕃的吞並導致了女國人命運的兩種結局:一部分人被納入治下,組成“蘇毗茹”,另一部分人則向東北逃奔,在今青海省東南部及四川西北部另行建國,此即頗受爭議的另一個“東女國”。這一點應該逐一前後分清,不可混淆。你說這亂七八糟的研究什麽?有什麽意思?但是,就有人研究!連“老外”都對此興趣極濃!研究得烏煙瘴氣、狼煙滾滾!下麵狼煙又要出現——
蘇毗女國與吐蕃部落發生聯係相當早。蘇毗是一個人戶眾多、文明較為發達的大國。它的原始居地在今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後藏)地區的南木林縣一帶,也即襄曲河(sha
gchu)流域。因此藏史中又稱襄曲河為蘇毗河(sumpochobo)。嗣後又向東擴張其勢力,一直發展至拉薩河(幾曲)流域,管轄了雅魯藏布江以北廣大地區。但是,在女國內部共同執政又各據一方的女王和小女王之間,開始出現裂痕,各王轄內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女王達甲吾(stagskyabo)居於輾噶爾舊堡,而小女王墀邦蘇(kh
iba
gsum)駐紮於悉補爾瓦之宇那(今拉薩北)。達甲吾昏庸驕縱,棄君子,近小人,恣意妄為,隨意改變國風,民怨載道。有一位舊臣叫念·幾鬆者上言勸諫,反被驅逐出王宮。念·幾鬆遂鋌而走險殺死達甲吾王,投歸墀邦蘇,使後者王土大增。但是,墀邦蘇同樣剛愎自用,她對念·幾鬆特加封賞,賜以奴隸與轄土。念·幾鬆之妻巴曹氏對奴戶肆意妄為,甚至使用女國人最為惡毒的“女陰辱罵”方式待之,該王不僅不加以幹涉,反而明告屬戶,以女陰示之不為過,“即以女陰貼你口中也有權。”於是,不滿的屬民和存有二心的大臣,與立足於秦瓦達孜宮的吐蕃讚普達日年塞也利用自己的妹妹做墀邦蘇女侍的有利條件刺探消息,待機而動,不幸此事因他的去世而中斷。
達日年塞之子南日倫讚繼位後,繼續其父未竟事業,與蘇毗眾舊臣立誓結盟,內外夾攻,占據蘇毗王宮(堡塞),處死墀邦蘇,王子芒波支逃往突厥地區。蘇毗本部歸於吐蕃治下,南日倫讚改之為彭域(拉薩城北)。但是為時不久,南日倫讚在內部鬥爭中被臣下殺害,羊同、蘇毗女國、達布、娘布等紛紛起兵,走向獨立。直到其子鬆讚幹布時,才重新以武力征服各部,統一青藏高原地區。他將蘇毗女國土地和部分屬民納入治下,設立蘇毗茹,實施統治,蘇毗有功的貴族也成為吐蕃新貴。蘇毗人的軍隊為吐蕃王朝武力擴張立下汗馬功勞,無論是進攻西域,還是內侵河、隴,都有他們的馬蹄身影,故唐將哥舒翰上唐玄宗書謂:“蘇毗一蕃,最近河北,吐渾(吐穀渾)部落,數倍居人,蓋是吐蕃舉國強援,軍糧馬匹,半出其中。”但他們並非一味遵從吐蕃的統治與管束。
《新唐書》列有《蘇毗傳》,文說:“蘇毗,本西羌族,為吐蕃所並,號孫波,在諸部最大。”它的範圍,東與多彌(即難磨)接,西距鶻葬石夾,有人口3萬戶。在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吐蕃治下的這部分蘇毗人,不堪忍受奴役之苦,遂向唐朝請求歸款,被吐蕃發現,其王沒陵讚及其家族2000人被殺,部落也未能逃出。沒陵讚的兒子悉諾邏,後來又欲歸唐,臨行事泄,又有1000餘人被吐蕃殺害。他本人率少數首領逃奔隴右,由節度使哥舒翰護送,至長安麵見玄宗。唐人將吐蕃治下的女國人不再以“國”名之,遂用其女王之姓,叫做蘇毗,或孫波,來自藏文sum-po。
據我們研究,它涉及到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區政治形勢的變遷。首先,上述地區至少在貞觀五年(631年)羊同人向唐朝貢時為止,是大羊同的領地。這一點的真實性已如上所言。而女國(或說東女國)與之相鄰,範圍相當於隋時所載。這些資料也是女國人於開皇六年(586年)入朝所得,正確無誤。但是,《隋書》隻言其在蔥嶺之南。其與大羊同相接無疑,它應介於羊同、吐蕃與黨項之間,與羊同不相等同也可由此推知。其次,嗣後女國勢力在征戰中強大起來,向西北推進,吞並了大羊同的大部分地區,遂與大羊同居地相類,甚至有完全等同的記載。這些記載,時代都稍後於前者。再次,雅隆吐蕃崛起後,向北進攻蘇毗,設計征服其一部,使自身頓然強大起來,迫使另一部分蘇毗人向北、向東北逃竄。西進的吐蕃軍最終滅亡了羊同。
因此,當遍曆天竺(印度)的新羅高僧慧超於開元十五年(727年)返回長安時,就在其大作《往五天竺國傳》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又一月過程,雪山,東有一小國,名蘇跋那具怛羅,屬吐蕃所管,衣著與北天(竺)相似,言音即別,土地極寒也。”同書又記:“迦葉彌羅(即克什米爾)國東北隔山十五日程,即是大勃律國、楊同國、娑播慈國,此三國並屬吐蕃管。”娑播慈即三波訶,也即小羊同,楊同國即大羊同。
由此可見,其時吐蕃已占據了大小羊同和女國。女國在青藏高原西部、西北部獨立活動的時代就這樣結束了,吐蕃的吞並導致了女國人命運的兩種結局:一部分人被納入治下,組成“蘇毗茹”,另一部分人則向東北逃奔,在今青海省東南部及四川西北部另行建國,此即頗受爭議的另一個“東女國”。這一點應該逐一前後分清,不可混淆。你說這亂七八糟的研究什麽?有什麽意思?但是,就有人研究!連“老外”都對此興趣極濃!研究得烏煙瘴氣、狼煙滾滾!下麵狼煙又要出現——
蘇毗女國與吐蕃部落發生聯係相當早。蘇毗是一個人戶眾多、文明較為發達的大國。它的原始居地在今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後藏)地區的南木林縣一帶,也即襄曲河(sha
gchu)流域。因此藏史中又稱襄曲河為蘇毗河(sumpochobo)。嗣後又向東擴張其勢力,一直發展至拉薩河(幾曲)流域,管轄了雅魯藏布江以北廣大地區。但是,在女國內部共同執政又各據一方的女王和小女王之間,開始出現裂痕,各王轄內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女王達甲吾(stagskyabo)居於輾噶爾舊堡,而小女王墀邦蘇(kh
iba
gsum)駐紮於悉補爾瓦之宇那(今拉薩北)。達甲吾昏庸驕縱,棄君子,近小人,恣意妄為,隨意改變國風,民怨載道。有一位舊臣叫念·幾鬆者上言勸諫,反被驅逐出王宮。念·幾鬆遂鋌而走險殺死達甲吾王,投歸墀邦蘇,使後者王土大增。但是,墀邦蘇同樣剛愎自用,她對念·幾鬆特加封賞,賜以奴隸與轄土。念·幾鬆之妻巴曹氏對奴戶肆意妄為,甚至使用女國人最為惡毒的“女陰辱罵”方式待之,該王不僅不加以幹涉,反而明告屬戶,以女陰示之不為過,“即以女陰貼你口中也有權。”於是,不滿的屬民和存有二心的大臣,與立足於秦瓦達孜宮的吐蕃讚普達日年塞也利用自己的妹妹做墀邦蘇女侍的有利條件刺探消息,待機而動,不幸此事因他的去世而中斷。
達日年塞之子南日倫讚繼位後,繼續其父未竟事業,與蘇毗眾舊臣立誓結盟,內外夾攻,占據蘇毗王宮(堡塞),處死墀邦蘇,王子芒波支逃往突厥地區。蘇毗本部歸於吐蕃治下,南日倫讚改之為彭域(拉薩城北)。但是為時不久,南日倫讚在內部鬥爭中被臣下殺害,羊同、蘇毗女國、達布、娘布等紛紛起兵,走向獨立。直到其子鬆讚幹布時,才重新以武力征服各部,統一青藏高原地區。他將蘇毗女國土地和部分屬民納入治下,設立蘇毗茹,實施統治,蘇毗有功的貴族也成為吐蕃新貴。蘇毗人的軍隊為吐蕃王朝武力擴張立下汗馬功勞,無論是進攻西域,還是內侵河、隴,都有他們的馬蹄身影,故唐將哥舒翰上唐玄宗書謂:“蘇毗一蕃,最近河北,吐渾(吐穀渾)部落,數倍居人,蓋是吐蕃舉國強援,軍糧馬匹,半出其中。”但他們並非一味遵從吐蕃的統治與管束。
《新唐書》列有《蘇毗傳》,文說:“蘇毗,本西羌族,為吐蕃所並,號孫波,在諸部最大。”它的範圍,東與多彌(即難磨)接,西距鶻葬石夾,有人口3萬戶。在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吐蕃治下的這部分蘇毗人,不堪忍受奴役之苦,遂向唐朝請求歸款,被吐蕃發現,其王沒陵讚及其家族2000人被殺,部落也未能逃出。沒陵讚的兒子悉諾邏,後來又欲歸唐,臨行事泄,又有1000餘人被吐蕃殺害。他本人率少數首領逃奔隴右,由節度使哥舒翰護送,至長安麵見玄宗。唐人將吐蕃治下的女國人不再以“國”名之,遂用其女王之姓,叫做蘇毗,或孫波,來自藏文sum-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