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府要寫的奏章是諫迎佛骨舍利之事。
相比道門,儒佛的鬥爭持續了很久。因為道門的修行偏向於出世,與儒家的隱逸有不謀而合的情懷。
佛門與儒門一樣,更多是統治者的工具,對世俗的話語權很看重。
儒佛之鬥,可謂由來已久。
而且周知府此舉其本心絕非單純為了儒學道統,畢竟他對舊儒學有頗多置喙之處。
更重要的是,他好不容易花費大量精力安置災民,府庫早已空虛,哪裏有餘力去大興土木,建造佛塔。
即使太平富足時,他都不願意做這樣的事,何況現如今。
皇帝此舉,擺明了是要讓陵州府自掏腰包,還得把事情辦好。
無論如何,佛骨舍利的事件,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香火盛事,而是儒佛鬥爭的一個爆發點。
無論周知府願不願意,這個奏章他是一定要上的。
隻是以他的文采,尚不足以在這樣的大事件中,留下筆墨。因此想到了秦川。
此等筆墨,陵州府內外,非秦川不可操持。
周知府把要寫的內容,表達的意思,一一向秦川說清楚。
他最後又道:“留仙,這份奏章一旦送上去,我的仕途差不多就結束了。我建議你開年之後,便去遊學,見得天地廣闊,對你往後的成就大有裨益。而且我身為代府城隍,能感應到你身上有不少功德,若修功德,一府之地是不夠的。禹江省那麽大,伱可以四處去瞧瞧。你常常在府城,即使不經常出門,也有些顯眼了。”
“我會考慮遊學的事。”秦川考慮的是另一件事,如果他盜取了佛骨舍利的道韻,那麽陵州府確實不宜久留,需要找個借口出去避避風頭。
而且佛骨舍利隻是失去道韻,隻要處理得當,真被人發現出了問題,那肯定也是他離開陵州府後,屆時還能製造不在場證明。
但對佛骨舍利的計劃還需要仔細推敲商榷。
最好能有個背鍋俠,轉移目標。
此事可以從長計議。
現在順應周知府的話,諫迎佛骨舍利,可以順勢將水攪得更渾,隻有亂,才能讓他找到機會。
這件事,他沒理由拒絕。
秦川回答後,在周知府的書房裏來回踱步,做沉思狀。
諫迎佛骨舍利的奏章是有可以抄的,便是曆史上韓文公那篇諫迎佛骨。但其中許多典故都要修改、化用,貼合當世。
因此這次的文抄搬運,需要費些心思。而不是糊弄老柳那樣,裝作我很盡力的樣子。
醞釀已久,秦川漸漸沉浸到曆史上韓愈的心境當中。
他逐漸把握住文抄的精髓,那就是代入對方。
其實有時候讀那些名篇,也是需要代入,才能體會到名篇的真情實感,仿佛親臨其境。
現代時,有個節目,叫聲臨其境,大抵有這個意思。
還有一個國家寶藏的節目。
以前他都很喜歡看。尤其是國家寶藏,跟他幾次輪回的經曆有點相似。
文抄的最高境界,就是忘了自己。
簡而言之騙自己。
恍恍惚惚間,秦川身上氣質一變。
一種獨特的大儒氣質,在他身上油然而生。
周知府看著秦川,仿佛看到一個大儒再世的化身,而且是接近中古諸子的大儒。
一顆燦然的文心,在他眼中呈現出來。
秦川負手踱步,一股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滿溢而出。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昔年蘇仙所作的雄文名句,赫然呈現在周知府腦海裏。
描述的不就是此時此刻的秦川。
不,不是秦川。
而是一位接近中古諸子的大儒。
可以冠以“子”的稱號。
在世稱子,死後諡文。
千古文人夢,莫過於此。
秦川忽地止步,提起狼毫,筆頭先吸飽墨水,隨後開始落筆: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天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嚐有也……
秦川似乎完全把握住了韓文公的精神,精神氣質凝聚在筆頭,誅邪筆都為之顫動喝彩。
仿佛此刻的秦川,才該是它真正的主人。
秦川沒有管誅邪筆的反應。
一字一句寫下去,將這個世界的典故,配合韓文公文章的神髓,一一化用進去。
“夫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古之諸侯,行吊於其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後進吊……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無任感激懇悃之至,謹奉表以聞。臣某誠惶誠恐。”
嗡嗡嗡!
就在秦川提筆收尾的瞬間,供奉在府學至聖先師大殿裏的至聖先師像出現顫動。
此時是深夜,無人在大殿值守,因此沒有引起注意。
顫動來得快,去的也快。
反而是秦川體內的誅邪筆,似吸飽了精氣一樣,凝實不少。
秦川此前寫那些文章就沒有這種情況。
難道是因為他扮演代入太深,真正引發了此方世界聖人大道的共鳴,令誅邪筆也為之受益?
看來文抄也得敬業。
如同當演員,要有演技一樣。
賣魚的就靠演技大火了。
最高明的演技,就應該像不是演的一樣。
秦川緩緩吐出一口氣,發現周知府眼神複雜地看著自己。
“大人,寫好了。”
周知府聲音泛起陣陣歎息,“別叫我大人。”
“剛才太投入了,難道有什麽事發生?”
“沒什麽事,你寫的太好了。這篇文章我本不該竊為己有,隻是你現在不適合拿它揚名,等這場風波過去後,再為它正名吧。”周知府頗有些慚愧。
秦川倒是不在意,反正文章隻要是他抄出來,再流傳出去,有沒有他名字都會有文氣匯聚回來。
不過這篇文章寫出來,精華內斂,倒是沒有聚集出文氣,冠蓋府城。
正因如此,才讓周知府清楚這篇文章的可怕之處。
不在於其文辭,而在於其神意。
唯有神意溝通諸子的存在,才能寫出這樣神意內斂,文氣不漏的文章。
如道家所謂返璞歸真。
越品越能察覺其妙處。
非是激揚文字,而是一種久曆人世的沉澱,微言大義的闡述,身負正道的不屈。
反正就不像是秦川這個年紀能寫出來的。
但秦川剛才那種神態氣質,也不是他這個年紀能表現出來的。
難道秦川是中古諸子轉世,或者某位接近諸子的大儒轉世?
“當今之世,儒門無聖人,道門無天尊。”
“難道儒門最後一位聖人,當出在秦川這裏?”
當初東湖論道,理學大宗師曾言,儒家當再出一位聖人,也是最後一位聖人,可惜非是理學中人。
這段記載早已在大部分史料中抹去,除非地位有進士那種級別,甚至更高,才能接觸到。
秦川便不是正統的理學傳人。
這些話,周知府埋在心底。
秦川的路,已經不是他所能理解看透的了。
何況他已經是半個神道中人。
他沉思片刻,又開口:“這篇文章我已經記下了,你且收好原稿,不可示人。待得時機成熟,自當為你正名。但願我能活著見到那一天。”
周知府囑咐後,秦川悄然離去。
身形融入濃濃夜色裏。
他借助清風符,遙遙觀望驛館,佛骨舍利竟不在那些濃鬱武者血氣包裹中,而是在其外麵,其氣息附近,還有濃鬱的厲鬼惡氣相伴。
“奇怪?”
秦川乍然以法眼觀察到這一幕,還有些吃驚。
怎麽佛骨舍利並不在那些鎮魔使者的看守下。
“聲東擊西?”
“看來是我的元神法眼不同於陰神法眼,道種又受到佛骨舍利的道種吸引,才能讓我察覺到蹊蹺。換做別人,肯定沒這份能耐。”
秦川細細思索,大致能猜到對方的想法。
用假的佛骨舍利迷惑外人,實則將真的佛骨舍利帶在身邊。這個人肯定實力不弱,而且是清涼寺重要人物。
體法雙修的修士,很難判斷出具體實力,而且有些手段,不交手是難以知道厲害的。
但這件事,使得秦川意識到,盜取佛骨舍利道韻的難度沒有想象的要大,至少不用麵對五個鎮魔使,不至於公然和朝廷對上。
甚至有可能鎮魔使都不知道他們守護的是假舍利。
這種計劃,顯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可惜也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風險。
一般而言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如今遇見了秦川。
秦川思索間,忽地心裏產生出一股十分心悸的感覺。
“何方妖孽。”
驛館裏響起一聲暴喝。
來自五個鎮魔使中的其中一個。
一把橫刀劃破天際,一聲炸響,似斬破了天空的雲層。
淡淡的妖氣,如水紋擴散。
然後突然變得異常濃烈起來,一條墨色的蛟龍出現在夜空裏,隨即閃現變成一個黑衣青年,懸浮在驛館的上空。
“東海,墨清流。”
簡簡單單五個字,在寂靜的夜空裏飄蕩。
四道熾烈的武道血氣,衝霄而起。
四把橫刀跟隨第一把橫刀劃破空氣,將黑衣青年圍住。
橫刀破空聲連綿起伏,大約持續了一盞茶時光,終於止歇。
夜色裏,一條蛟龍黑影,穿過橫刀的攔阻。
五把橫刀落回驛館。
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就此結束,沒有傷亡。
可是沒有人能擔保,不會有下一次。
“化形的大妖,力量果然很強。”秦川算是體會到了化形大妖的強橫,剛才那種情景下,依舊能輕鬆突破五把橫刀封鎖。
那五把橫刀結陣,確實力量疊加,而且不是簡單的疊加,起碼超過五人力量總和的兩倍有餘,依舊沒有留下那頭妖蛟。
“有意思。”
秦川既驚歎化形大妖的強橫,心裏盼望的背鍋俠,似乎也由此浮現了。
(本章完)
相比道門,儒佛的鬥爭持續了很久。因為道門的修行偏向於出世,與儒家的隱逸有不謀而合的情懷。
佛門與儒門一樣,更多是統治者的工具,對世俗的話語權很看重。
儒佛之鬥,可謂由來已久。
而且周知府此舉其本心絕非單純為了儒學道統,畢竟他對舊儒學有頗多置喙之處。
更重要的是,他好不容易花費大量精力安置災民,府庫早已空虛,哪裏有餘力去大興土木,建造佛塔。
即使太平富足時,他都不願意做這樣的事,何況現如今。
皇帝此舉,擺明了是要讓陵州府自掏腰包,還得把事情辦好。
無論如何,佛骨舍利的事件,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香火盛事,而是儒佛鬥爭的一個爆發點。
無論周知府願不願意,這個奏章他是一定要上的。
隻是以他的文采,尚不足以在這樣的大事件中,留下筆墨。因此想到了秦川。
此等筆墨,陵州府內外,非秦川不可操持。
周知府把要寫的內容,表達的意思,一一向秦川說清楚。
他最後又道:“留仙,這份奏章一旦送上去,我的仕途差不多就結束了。我建議你開年之後,便去遊學,見得天地廣闊,對你往後的成就大有裨益。而且我身為代府城隍,能感應到你身上有不少功德,若修功德,一府之地是不夠的。禹江省那麽大,伱可以四處去瞧瞧。你常常在府城,即使不經常出門,也有些顯眼了。”
“我會考慮遊學的事。”秦川考慮的是另一件事,如果他盜取了佛骨舍利的道韻,那麽陵州府確實不宜久留,需要找個借口出去避避風頭。
而且佛骨舍利隻是失去道韻,隻要處理得當,真被人發現出了問題,那肯定也是他離開陵州府後,屆時還能製造不在場證明。
但對佛骨舍利的計劃還需要仔細推敲商榷。
最好能有個背鍋俠,轉移目標。
此事可以從長計議。
現在順應周知府的話,諫迎佛骨舍利,可以順勢將水攪得更渾,隻有亂,才能讓他找到機會。
這件事,他沒理由拒絕。
秦川回答後,在周知府的書房裏來回踱步,做沉思狀。
諫迎佛骨舍利的奏章是有可以抄的,便是曆史上韓文公那篇諫迎佛骨。但其中許多典故都要修改、化用,貼合當世。
因此這次的文抄搬運,需要費些心思。而不是糊弄老柳那樣,裝作我很盡力的樣子。
醞釀已久,秦川漸漸沉浸到曆史上韓愈的心境當中。
他逐漸把握住文抄的精髓,那就是代入對方。
其實有時候讀那些名篇,也是需要代入,才能體會到名篇的真情實感,仿佛親臨其境。
現代時,有個節目,叫聲臨其境,大抵有這個意思。
還有一個國家寶藏的節目。
以前他都很喜歡看。尤其是國家寶藏,跟他幾次輪回的經曆有點相似。
文抄的最高境界,就是忘了自己。
簡而言之騙自己。
恍恍惚惚間,秦川身上氣質一變。
一種獨特的大儒氣質,在他身上油然而生。
周知府看著秦川,仿佛看到一個大儒再世的化身,而且是接近中古諸子的大儒。
一顆燦然的文心,在他眼中呈現出來。
秦川負手踱步,一股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滿溢而出。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昔年蘇仙所作的雄文名句,赫然呈現在周知府腦海裏。
描述的不就是此時此刻的秦川。
不,不是秦川。
而是一位接近中古諸子的大儒。
可以冠以“子”的稱號。
在世稱子,死後諡文。
千古文人夢,莫過於此。
秦川忽地止步,提起狼毫,筆頭先吸飽墨水,隨後開始落筆: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天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嚐有也……
秦川似乎完全把握住了韓文公的精神,精神氣質凝聚在筆頭,誅邪筆都為之顫動喝彩。
仿佛此刻的秦川,才該是它真正的主人。
秦川沒有管誅邪筆的反應。
一字一句寫下去,將這個世界的典故,配合韓文公文章的神髓,一一化用進去。
“夫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古之諸侯,行吊於其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後進吊……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無任感激懇悃之至,謹奉表以聞。臣某誠惶誠恐。”
嗡嗡嗡!
就在秦川提筆收尾的瞬間,供奉在府學至聖先師大殿裏的至聖先師像出現顫動。
此時是深夜,無人在大殿值守,因此沒有引起注意。
顫動來得快,去的也快。
反而是秦川體內的誅邪筆,似吸飽了精氣一樣,凝實不少。
秦川此前寫那些文章就沒有這種情況。
難道是因為他扮演代入太深,真正引發了此方世界聖人大道的共鳴,令誅邪筆也為之受益?
看來文抄也得敬業。
如同當演員,要有演技一樣。
賣魚的就靠演技大火了。
最高明的演技,就應該像不是演的一樣。
秦川緩緩吐出一口氣,發現周知府眼神複雜地看著自己。
“大人,寫好了。”
周知府聲音泛起陣陣歎息,“別叫我大人。”
“剛才太投入了,難道有什麽事發生?”
“沒什麽事,你寫的太好了。這篇文章我本不該竊為己有,隻是你現在不適合拿它揚名,等這場風波過去後,再為它正名吧。”周知府頗有些慚愧。
秦川倒是不在意,反正文章隻要是他抄出來,再流傳出去,有沒有他名字都會有文氣匯聚回來。
不過這篇文章寫出來,精華內斂,倒是沒有聚集出文氣,冠蓋府城。
正因如此,才讓周知府清楚這篇文章的可怕之處。
不在於其文辭,而在於其神意。
唯有神意溝通諸子的存在,才能寫出這樣神意內斂,文氣不漏的文章。
如道家所謂返璞歸真。
越品越能察覺其妙處。
非是激揚文字,而是一種久曆人世的沉澱,微言大義的闡述,身負正道的不屈。
反正就不像是秦川這個年紀能寫出來的。
但秦川剛才那種神態氣質,也不是他這個年紀能表現出來的。
難道秦川是中古諸子轉世,或者某位接近諸子的大儒轉世?
“當今之世,儒門無聖人,道門無天尊。”
“難道儒門最後一位聖人,當出在秦川這裏?”
當初東湖論道,理學大宗師曾言,儒家當再出一位聖人,也是最後一位聖人,可惜非是理學中人。
這段記載早已在大部分史料中抹去,除非地位有進士那種級別,甚至更高,才能接觸到。
秦川便不是正統的理學傳人。
這些話,周知府埋在心底。
秦川的路,已經不是他所能理解看透的了。
何況他已經是半個神道中人。
他沉思片刻,又開口:“這篇文章我已經記下了,你且收好原稿,不可示人。待得時機成熟,自當為你正名。但願我能活著見到那一天。”
周知府囑咐後,秦川悄然離去。
身形融入濃濃夜色裏。
他借助清風符,遙遙觀望驛館,佛骨舍利竟不在那些濃鬱武者血氣包裹中,而是在其外麵,其氣息附近,還有濃鬱的厲鬼惡氣相伴。
“奇怪?”
秦川乍然以法眼觀察到這一幕,還有些吃驚。
怎麽佛骨舍利並不在那些鎮魔使者的看守下。
“聲東擊西?”
“看來是我的元神法眼不同於陰神法眼,道種又受到佛骨舍利的道種吸引,才能讓我察覺到蹊蹺。換做別人,肯定沒這份能耐。”
秦川細細思索,大致能猜到對方的想法。
用假的佛骨舍利迷惑外人,實則將真的佛骨舍利帶在身邊。這個人肯定實力不弱,而且是清涼寺重要人物。
體法雙修的修士,很難判斷出具體實力,而且有些手段,不交手是難以知道厲害的。
但這件事,使得秦川意識到,盜取佛骨舍利道韻的難度沒有想象的要大,至少不用麵對五個鎮魔使,不至於公然和朝廷對上。
甚至有可能鎮魔使都不知道他們守護的是假舍利。
這種計劃,顯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可惜也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風險。
一般而言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如今遇見了秦川。
秦川思索間,忽地心裏產生出一股十分心悸的感覺。
“何方妖孽。”
驛館裏響起一聲暴喝。
來自五個鎮魔使中的其中一個。
一把橫刀劃破天際,一聲炸響,似斬破了天空的雲層。
淡淡的妖氣,如水紋擴散。
然後突然變得異常濃烈起來,一條墨色的蛟龍出現在夜空裏,隨即閃現變成一個黑衣青年,懸浮在驛館的上空。
“東海,墨清流。”
簡簡單單五個字,在寂靜的夜空裏飄蕩。
四道熾烈的武道血氣,衝霄而起。
四把橫刀跟隨第一把橫刀劃破空氣,將黑衣青年圍住。
橫刀破空聲連綿起伏,大約持續了一盞茶時光,終於止歇。
夜色裏,一條蛟龍黑影,穿過橫刀的攔阻。
五把橫刀落回驛館。
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就此結束,沒有傷亡。
可是沒有人能擔保,不會有下一次。
“化形的大妖,力量果然很強。”秦川算是體會到了化形大妖的強橫,剛才那種情景下,依舊能輕鬆突破五把橫刀封鎖。
那五把橫刀結陣,確實力量疊加,而且不是簡單的疊加,起碼超過五人力量總和的兩倍有餘,依舊沒有留下那頭妖蛟。
“有意思。”
秦川既驚歎化形大妖的強橫,心裏盼望的背鍋俠,似乎也由此浮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