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館籌備工作進行的很順利,招了近二十名武師,有一老者,江楓作不了主,匆忙來找趙川。


    趙川說:“江大哥辛苦了”


    “辛苦談不上,隻是有一個人武功很好,但條件是她夫人有病需我們負擔藥費。”


    “藥費多少?”


    “也不是太高,不過病情不定,藥費也是不確定的,你去看看再說吧,他們在新買的莊園內暫住。”


    趙川與江楓來到“聚賢莊”,帶至那人住處:“烏先生,這是我們普濟堂趙兄弟。”


    “久仰趙先生大名,烏希倫這廂有禮了”,說著忙整理衣衫恭敬施禮,


    趙川忙還禮“前輩不必多禮”,烏希倫苦笑到“趙神醫何稱烏某前輩,我才四十多歲,隻是落魄困苦顯得蒼老”。


    趙川見烏希倫衣衫破舊,禿頂幹瘦顯得滄桑年長,到是有築基初期修為,看來生活過得的確艱難,


    “烏先生何時來到秦城?”


    “已有數月。”


    “既有數月夫人患疾何不去普濟堂就診?”


    烏希倫麵露難色不語,江楓急忙插言:“二位慢聊,我去別處談些事一會再過來。”


    江楓走後烏希倫才粗略講述了自己的情況:烏希倫夫婦來自漠北小國格爾貝,和夫人宇秋媃自小青梅竹馬,又加入同一門派雁北門,二十五年前在冰雪極寒之地獵靈獸時負傷受困,後來僥幸逃出,宇秋媃已奄奄一息,雖保住性命卻落下隱疾,需不停服藥續命,開始靠積蓄和親友幫助有丹藥和名貴藥材維持保持尚可,後來沒錢隻能靠便宜湯藥續命,現在連湯藥錢也付不起了。


    兩月前到秦州聞普濟堂有神醫,可去了兩次趙川根本不在普濟堂坐診,況且烏希倫根本沒有診費。至江楓籌備武館烏希倫才想到此法。


    趙川說:“對不起烏先生,我這一段時間自己事情較多無心行醫,其實我醫病也不都是要收費的,沒錢的我可以免費醫病,對於你們這樣幾十年不離不棄我會盡力而為,分文不取,並且沒有任何要求,武館你願去則去,不去你們可以去任何地方。”


    烏希倫無奈的笑了笑““秋柔已經撐不了多長時間了,我已經決定能守幾年是幾年,然後隨她而去。”


    趙川一聽這烏希倫才是個情種,人家比自己更鍾情,深為感動“可否請夫人出來一見?”


    烏希倫這才不好意思的說:“夫人被疾病折磨得骨瘦如柴,麵目醜陋羞於見人,我這就去扶她出來。”


    隻見烏希倫攙扶一身穿粗布藍衣,頭發蓬鬆遮蓋大部分麵額的瘦骨嶙嶙的夫人出來。


    烏希倫:“秋媃,這是趙神醫。”


    宇秋媃艱難的抬了一下頭,聲音微弱的說道“煩勞神醫!”


    趙川說:“夫人稍坐,帶我為夫人把脈。”


    趙川把脈完畢,烏希倫急切問道:“趙先生是否可醫?”


    “夫人身體太虛弱,先休息會”,隨拿出補血丹、補氣丹各一遞給烏希倫:“先給夫人服下,待會再行醫治。”


    烏希倫一看慌忙擺手:“先生使不得,我們已經沒能力服用這些丹丸了!”


    趙川“你先給夫人服用,然後我們慢慢聊。”


    烏希倫出來一臉感激。


    趙川沒等烏希倫開口,便說:“烏先生,今後一段時間夫人主要是恢複體質,經過這次治療藥是不用服了,不過要治愈需要煉製丹藥,烏先生,我是煉丹師,煉丹沒問題隻是這其中兩味藥材不容易找。”


    “什麽藥?”


    “紫雪藤和幽寒獸丹。”


    烏希倫:“這兩樣東西不好找。”


    趙川說:“如果時間允許,我可以搞到的,不用擔心,經過這次醫治,夫人基本可以恢複正常生活。”


    烏希倫一聽大為感動,隨後說了好些感謝的話。


    趙川隻是淡淡地笑笑,說沒事。


    烏希倫沉默了良久,幾次欲言又止,趙川見狀,便讓有話直說,說什麽自己都不會在意的。


    烏希倫見趙川如此坦誠,這才聲音弱弱的道:“我想見見給夫人用丹藥的藥材配方……”


    趙川瞬間明白了,這位功夫高手原來是如此的內心謹慎,想一想對方的情況也可理解。


    謹慎不算毛病,尤其對於一位功夫高手來說相反是一種優點。


    當下趙川將配方藥材寫出:斷龍根、回罡草、朱血果、青嬰花、紫衣草、寒心果、蛇纏藤、五柳根、醉魚草、皇血草、野剛花、星辰天元果。


    上麵是第一副丹藥所用的葤材。


    下麵是第二副丹藥用的藥材:寒靈幽魂花、煌炎血心芝、黑心魔魂花、紫靈悠雲菊、銀葉草、寧神花、地根草、魔皇草、跌打草、石楠草。


    再下麵是第二副丹藥用的藥材:雨燕草、皇血草、野剛花、荊棘藻、銀葉草、寧神花、地根草、魔皇草、跌打草、石楠草、雨燕草、荊棘藻……


    共三副丹藥用的藥材,烏希倫隻掃了一眼,便將寫有藥材的紙張雙手恭敬遞回。


    烏希倫還想再說什麽,江楓忽然進來,對趙川耳語一番。


    趙川隨即和江楓出了“聚賢莊”。


    跟著江楓,趙川來到一家大宅院,進了大門後,又來到一間很大的廳堂,裏麵坐著好多人,正聽台上一老者講道。


    有人進來,前麵的人竟沒一個人回頭看趙川二人。


    江楓低語道:“就是他,上麵這人,聽說是得道的高人,其師父前不久剛剛飛升……”


    趙川點了下頭,在後麵也找了個地方盤腿坐下,聽講。


    隻聽上麵那人說道:


    上次我們講了,道人人可修。那我們修道到底是修什麽呢?又該如何修,從哪裏入手呢?


    說起修道大家會想到什麽呢?打坐?服氣?煉丹?或者畫符?念咒?或者最終的霞舉飛升?


    這些當然都屬於道門中的一些內容,但這些並不是修道的全部,或者說甚至不是修道中最重要的部分。


    修道,我們首先要明確幾個概念,就是修道它其實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然後才是修道具體的內容。


    可以說人人可以修道,事事也都可以修道。


    首先,我們修道的目的是什麽呢?


    總結起來呢,是四個字,就是長生長樂。


    也就是我們修道追求的是什麽,就是長生長樂。


    這一點佛家和道家所追求的有所不同。佛家追求的是極樂世界,也就是他們經常說的,去往西天極樂世界,也叫往生極樂。


    他們認為人間是苦的,人要想去往極樂世界,就要脫離人世苦海,擺脫六道輪回,最終去往一個光明清淨的世界,那個世界就是究竟涅槃的存在。


    所以佛家其實最終追求的是一個滅寂的狀態,也就是常死而不生。


    同時呢,他們也認為人的身體是一個臭皮囊,是束縛性靈的存在,最終身體是要被舍棄的。


    這一點是佛家和道家最根本的不同。


    佛家追求的是常死而不生,而道家追求的則是長生而不死。


    佛家追求的是極樂世界,而道家追求的則是長樂之境,是生生之樂。


    那什麽叫長樂?什麽又叫生生之樂呢?


    很多人說修道是為了成仙,那什麽又叫仙呢?


    仙有幾種,有人仙,有地仙,有天仙,有神仙。


    大道並不是空無之境,不是虛的。老子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名和有名,其實是一個東西。


    我們比如說,一個人修行有成,飛升離世了,那他飛升之後又去了哪裏呢?又在幹什麽呢?


    難道就在宇宙太虛中一直飄著嗎?那是不是也很無聊呢?


    他又吃什麽呢?有什麽作為呢?


    其實神仙世界並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樣,神仙就是在天上飄著,不吃不喝也不動。


    神仙也是要吃東西的。


    並且神仙也並不是絕對的自由,他也要受到大道的製約。


    換句話說,神仙並不是虛無縹緲的,他也是要曆世的。而這個曆世,對神仙來說,就是生生之樂的過程。


    這個世界呢,有很多層次,人世間是一層,神仙世界也是一層。


    也就是說仙與人的區別,隻是層次的區別。


    莊子有一句話,叫千歲厭世,去而上仙。


    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在人間已經幾千年了,他感覺人間已經沒什麽意思了,於是呢,就不在人間待著了,而去別的地方繼續遊曆了。


    那人間是不是也有人間之樂呢?當然也是有的,人間也是可以遊曆的一個層次。


    所以神仙也會有思凡的嘛,也就是想到人間去遊曆一番。


    有些人修行有成之後,如果還沒有厭世,那就會在人間繼續遊曆,沒有煩惱憂愁,可以在人間逍遙自在,這種呢,就稱為人仙。


    上次有人說,既然修行有成,可以長生不老,那為什麽不一直做皇帝呢?這是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看,或許覺得做皇帝很好,可是如果真的一直做皇帝,難道不會厭倦嗎?對神仙來說,做皇帝又有什麽好的呢?


    這呢,其實就是對待人的欲望的態度,人都會有欲,那如何對待欲望呢?是要禁欲嗎?不是的,道家講的是人要厭欲。


    所謂厭欲,就是欲望自我消除的過程。


    當一個人很餓的時候,他會覺得饅頭很好吃,而當他吃飽了以後呢,就不想吃了。而如果一個人一直不餓呢,那他看到饅頭自然也就沒什麽反應,同樣也不會想吃。


    這就是厭欲的過程。


    呂祖成道之前,一直在考試,可是屢試不第,後來經黃粱一夢,看破了世事,也沒有了為官做宰的興致,這也是厭欲的過程。


    那厭欲是不是就是說對什麽都沒有興趣了?消極無為了呢?當然不是的。


    這就是生生之樂的含義,隻是對這個層次感覺沒有樂趣了,而還有其它層次可以去遊曆。


    這就如同一個小孩子,可能很喜歡某些玩具,可是你長大以後呢,就覺得這些玩具不好玩了,而成年之後呢,又會有別的好玩的東西和事情。


    其實不管是對人來說,還是對神仙來說,其所追求的都是一個長生長樂的過程。


    對人來說,這一生追求的是什麽呢?無非是兩件事,一個呢是長生,對人來說就是長壽而無病,另一個呢,就是好玩。如果一個人可以健康長壽,而同時又覺得世間很好玩,那他不也可以稱得上是地上神仙了嗎?


    李鴻章有一副對聯:


    上聯:享清福不在為官,隻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下聯:祈壽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跟大家說這些呢,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就是神仙不在天外,神仙本是凡人做,在每個層次均可為仙。


    這也是另一個全人近仙的思想。


    當然隨著你自己修為的提高,你不願意做人仙的時候,就可以再去做地仙,做天仙,做神仙,這是層次不斷提升的過程。


    那不管是什麽仙,不管你在哪一個層次,仙與凡的區別在哪裏呢?就在於看你能否逍遙,不為世事所累,也就是看你的內心是否達到了道的層次,所行是否合道。


    所以修道不在於看你是在做什麽,在什麽地方,而關鍵是在你的內心,修道首要在修心。


    打坐練功是修道,挑水砍柴,燒火做飯,又何嚐不是在修道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醫道仙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焰烽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焰烽火並收藏醫道仙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