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不見了,聽眾也一哄散去。
趙川有些吃驚,不知這老者是人是神。
江楓見趙川沒有反應過來,還呆坐在原地,就過去拉他。
這一拉,趙川低聲叫道:“別拉,是我腿麻了!”
江楓見左右無人,笑道:“你功夫也得,氣血運行得流暢,怎麽會腿麻?”
趙川說可不是嘛,我也納悶,可是一到了這裏,就感覺身上的功夫好像沒有了。
這時有個小童子過來收拾台上的東西,他以為趙川沒有聽夠,便說明天還有講的,可以再來。
趙川問那老者是誰?小童子答是南國道人。
趙川還想再問什麽,那童子便走了出去。
過了一會,趙川腿才恢複知覺,隻好跟著江楓出了屋子回家。
趙川一路不說話,分手的時候隻是對江楓說明天再叫我一起來聽,要提前叫,不要聽晚了。
江楓聽後一笑,愉快的答應說好。
果然,第二天,江楓如約叫趙川提早來聽講。
這次趙川來的早些,占了好位置,比較靠近前麵的台子。
台下就是席地而坐,地上放了好多蒲團。
趙川剛坐下不久,昨天那老者又來了。
老者掃了一眼台下,目光似乎在趙川的臉上停留了一下,便開口說道:“今天我們來講道法。”
台下一聽,有人開始叫好。
老者擺手示意不要喧鬧,便繼續開講:
“這兩天呢有人跟我說,講課中盡量不要牽涉佛家的內容,以免引起大家的誤解。
這個呢,其實要跟大家說一下,不管道門也好,佛門也好,其隻是某些修行方法的不同,或者說所追求的理想有所不同,這些都是正常的,大家不要去爭執。就如同佛門內部也有禪宗、密宗、天台宗、淨土宗等等的不同,也不能說誰高誰下。
我說佛家是常死而不生,這個並不是貶義,這裏的死不是大家理解的死亡的意思,而是一種究竟涅槃,所謂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也是一種境界,也就是所謂的圓滿嘛,叫自性具足。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在這方麵引起不必要的爭論。
還有呢,就是有人提醒講這些會不會被打壓。
其實在我看來,我講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東西,並不覺得有什麽離奇的。
我講這些,就像大家說自己今天去了哪裏,做了什麽一樣,是很平常的話。
但是現在可能環境確實不允許,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後麵我們還是盡量點到為止,尤其是一些大家認為玄學的內容,不再做過多的引申,讓大家知道怎麽回事就可以了。
好,我們開始講課。
之前呢,我們講了道人的概念,講了道場,講了生生之樂。
關於道場的概念,大家要明白一點,就是道場並不是說你在人間要做多大的事業,或者做到多高的位置,這樣才算是道場的層次更高,不是這樣的。
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悟道。
不管你是做什麽的,你隻要在自己的道場裏做好了,那都是可以直通於道的。
道的層次呢,取決於你天心念力的大小,而不是指你在人世間所處的位置。
莊子是漆園小吏,薑太公八十歲時仍在釣魚,但他們通於道的層次已經要遠遠高過世上很多人了。
還有呢,就是生生之樂和厭欲的概念。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吧。
比如說範蠡,他曾幫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但之後呢,他就退出了廟堂,而去經商了,經商成為了商聖,之後呢他又散盡了家財,帶西施一起歸隱了。這就是他的生生之樂。
也就是說,隻要你通於道了以後,無論做什麽事情,都是可以做好的。
再比如說我師父燃燈道長的例子,道長為什麽在一百多歲的時候走了呢?那是因為他感覺自己要做的事情已經做完了。金剛長壽功已傳,炁體源流和濟世良方也都已公布流傳,所以在黃中宮建成以後,他就走了。這是做完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就到別的地方去了。
就比如我現在講醫學也是一樣,兩年時間我講完之後,我還會有別的事情要去做,而如果別的事情也做完以後呢,那我也就徹底歸隱了。
還有些人呢,是在世間遊曆太久,最後也是選擇了回去。如孫思邈孫真人,在各地遊曆,幫人看病,寫完了千金二書,最後也回去了。
每個人呢,都會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當他覺得沒有什麽事情可做了的時候,或者說很多事情對他來說已經成了拖累的時候,他就會選擇走了,到別的地方去了。
其實人生不也是這樣嗎,如曆史上很多人,厭棄了官場,便選擇了歸隱田園,寄情於山水之樂。所以中國曆來有隱士的傳統。
這就是生生之樂的含義。
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宇宙中也不光隻有人間樂土。
這就如同人們常說的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當你能力有限的時候,你可能隻能了解到一村、一鄉、一國,而當你能力強大了之後,你就可以到更遠的地方,發現新的大陸。
有人說,那些人吃什麽呢?這就如同你在家裏做飯可以燒柴一樣,要到更遠的地方,其所需要的能量自然也是不同的。
那我們為什麽還要祭祀呢?
其實祭祀不是給別人吃的,而是心念的一種表達。
這裏要跟大家講到師和信的概念。
作為道人,大家都是道的子民。那什麽是師呢?師就是傳道的人。
道祖道宗以後,曆代傳道的人,都可以稱為師。
師指的是幫你指路的人,但師並不能幫你直接達到道,道要靠你自己走才行,所以我們講每個人都要靠自己去實修實證才行。
也就是道靠自修。
我們對曆代先師的供奉是在於尊信,而不在於祈求保佑或者降福之類。
我們拜任何一個東西,是因為他們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是來源於內心的尊和敬,所以我們說敬天地嘛,而不是一種交易,我拜你,你要幫助我,幫我發財,幫我找一個好的伴侶,幫我生一個兒子等等,不是這樣的。
這就是尊信的概念。要尊信,不要迷信。
這也就是所謂的尊師重道。
好了,我們開始講道法。也就是如何才能長生,如何才能長樂,如何才能實現生生之樂呢?我們在自己的道場中,如何才能做好自己呢?
我老師曾經給過我八個字,今天我把這八個字也給到大家,就是:明善以行,既遂且安。
這裏我們分別來講。
何謂明呢?明指的是見事以明,也就是要看到事情的本來的樣子。
我們常說做人要做明白人,做明白人,意思就是看什麽事情要能看的明了,我們隻有知道了事情的真實情況,把世間萬事看的明明白白,這樣才能決定我們的行為,才能知道我們該如何去處事。
那何謂善呢?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不是說要讓大家發善心,做慈善的善,而是指妥善的善,完善的善。善,意思就是指好的方法,是周全行事的方法。
老子說,上善若水,是像水一樣,能夠隨物而賦形,能夠應物而不窮。
現在人對善總是有誤解,把善理解成是慈善,是善良,很多時候卻成了偽善。其實善良這個詞本身的含義就是指善法、良法的意思,隻是大家誤解了。
所以我們做事不能講慈善、偽善,而要講明善。明善,就是指在看到事物本來麵目的基礎上而采取的好的方法。
視其本來,此謂明,做明白人。應物不窮,此謂善,行周全事。這就是明善以行的意思。
那什麽又叫既遂且安呢?
人隻有做到明善以後,這樣無論什麽事情都才能做到內心安定,也就是內經所說心安而不懼的狀態,而同時呢,與萬事萬物也才能夠各自相安,這就叫做既遂且安。
所以呢,這八個字總結起來就是,見事以明,處事以善,看本來,行善法,得相安。
這是我對老師這八個字的理解。
而隻有當人達到安的境界以後,心思純淨、安定,如此才能為之後的修道打下基礎。
試想如果一個人連明善以行都做不到,每天心思不定,與人不能相安,與事與物也不能相安,那又談何修道呢?
這就是我想講的道法,也是道門中人行事的準則和方法。
那這裏麵呢,就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些事情我們看不清楚怎麽辦呢?
我們自己的心無法相安,與其他人也不能相安,怎麽辦呢?
修道修的是一種智慧,隨著你智慧的提高,有些事情會自然解決,可是在我們還沒有達到那麽高的層次之前,該怎麽辦呢?
這就是接下來要講的道術的內容,也就是我們光有法了還不夠,還要有術才行。
道門呢,有五術,分別為山、醫、命、相、卜。
比如醫術,解決的是什麽問題呢?如果一個人一直生病,身體不好,那他自然無法心安呀,也失去了進一步修道的基礎,所以這時就需要醫來解決。
那我們對很多事情看不清楚的時候怎麽辦呢?那就需要卜來解決。
我們如何看人、看天、看地,如何進行時運天機的推算,這是命和相的內容。
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使自己的層次不斷提高,這是山的內容。
那除了這五術之外呢,還有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法術,這也是道門之術的一種。但這種呢,一般不列入道門五術之中。
好了,今天我們就講這麽多吧,下次我跟大家詳解道門五術及法術。
大家有什麽問題沒有?
有人立即起來問:老師好。歸隱是找個無人打擾的地方還是雲遊四海?等厭倦了再出山?還是進入更高層次?
老者說:這個不是一概而論的。
有人問:老師好,請問天心念力是如何產生的呢?修道是否就是一個逐漸提高天心念力的過程呢?
老者說:是的。
有人問:老師好,我們所說的天心和摩尼珠、見性明心的性是一個東西嗎?
老者回道:不是的。
然後又歎口氣,說等把這個係列講完,後麵我們主要還是以醫學為主吧。
趙川有些吃驚,不知這老者是人是神。
江楓見趙川沒有反應過來,還呆坐在原地,就過去拉他。
這一拉,趙川低聲叫道:“別拉,是我腿麻了!”
江楓見左右無人,笑道:“你功夫也得,氣血運行得流暢,怎麽會腿麻?”
趙川說可不是嘛,我也納悶,可是一到了這裏,就感覺身上的功夫好像沒有了。
這時有個小童子過來收拾台上的東西,他以為趙川沒有聽夠,便說明天還有講的,可以再來。
趙川問那老者是誰?小童子答是南國道人。
趙川還想再問什麽,那童子便走了出去。
過了一會,趙川腿才恢複知覺,隻好跟著江楓出了屋子回家。
趙川一路不說話,分手的時候隻是對江楓說明天再叫我一起來聽,要提前叫,不要聽晚了。
江楓聽後一笑,愉快的答應說好。
果然,第二天,江楓如約叫趙川提早來聽講。
這次趙川來的早些,占了好位置,比較靠近前麵的台子。
台下就是席地而坐,地上放了好多蒲團。
趙川剛坐下不久,昨天那老者又來了。
老者掃了一眼台下,目光似乎在趙川的臉上停留了一下,便開口說道:“今天我們來講道法。”
台下一聽,有人開始叫好。
老者擺手示意不要喧鬧,便繼續開講:
“這兩天呢有人跟我說,講課中盡量不要牽涉佛家的內容,以免引起大家的誤解。
這個呢,其實要跟大家說一下,不管道門也好,佛門也好,其隻是某些修行方法的不同,或者說所追求的理想有所不同,這些都是正常的,大家不要去爭執。就如同佛門內部也有禪宗、密宗、天台宗、淨土宗等等的不同,也不能說誰高誰下。
我說佛家是常死而不生,這個並不是貶義,這裏的死不是大家理解的死亡的意思,而是一種究竟涅槃,所謂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也是一種境界,也就是所謂的圓滿嘛,叫自性具足。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在這方麵引起不必要的爭論。
還有呢,就是有人提醒講這些會不會被打壓。
其實在我看來,我講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東西,並不覺得有什麽離奇的。
我講這些,就像大家說自己今天去了哪裏,做了什麽一樣,是很平常的話。
但是現在可能環境確實不允許,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後麵我們還是盡量點到為止,尤其是一些大家認為玄學的內容,不再做過多的引申,讓大家知道怎麽回事就可以了。
好,我們開始講課。
之前呢,我們講了道人的概念,講了道場,講了生生之樂。
關於道場的概念,大家要明白一點,就是道場並不是說你在人間要做多大的事業,或者做到多高的位置,這樣才算是道場的層次更高,不是這樣的。
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悟道。
不管你是做什麽的,你隻要在自己的道場裏做好了,那都是可以直通於道的。
道的層次呢,取決於你天心念力的大小,而不是指你在人世間所處的位置。
莊子是漆園小吏,薑太公八十歲時仍在釣魚,但他們通於道的層次已經要遠遠高過世上很多人了。
還有呢,就是生生之樂和厭欲的概念。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吧。
比如說範蠡,他曾幫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但之後呢,他就退出了廟堂,而去經商了,經商成為了商聖,之後呢他又散盡了家財,帶西施一起歸隱了。這就是他的生生之樂。
也就是說,隻要你通於道了以後,無論做什麽事情,都是可以做好的。
再比如說我師父燃燈道長的例子,道長為什麽在一百多歲的時候走了呢?那是因為他感覺自己要做的事情已經做完了。金剛長壽功已傳,炁體源流和濟世良方也都已公布流傳,所以在黃中宮建成以後,他就走了。這是做完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就到別的地方去了。
就比如我現在講醫學也是一樣,兩年時間我講完之後,我還會有別的事情要去做,而如果別的事情也做完以後呢,那我也就徹底歸隱了。
還有些人呢,是在世間遊曆太久,最後也是選擇了回去。如孫思邈孫真人,在各地遊曆,幫人看病,寫完了千金二書,最後也回去了。
每個人呢,都會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當他覺得沒有什麽事情可做了的時候,或者說很多事情對他來說已經成了拖累的時候,他就會選擇走了,到別的地方去了。
其實人生不也是這樣嗎,如曆史上很多人,厭棄了官場,便選擇了歸隱田園,寄情於山水之樂。所以中國曆來有隱士的傳統。
這就是生生之樂的含義。
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宇宙中也不光隻有人間樂土。
這就如同人們常說的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當你能力有限的時候,你可能隻能了解到一村、一鄉、一國,而當你能力強大了之後,你就可以到更遠的地方,發現新的大陸。
有人說,那些人吃什麽呢?這就如同你在家裏做飯可以燒柴一樣,要到更遠的地方,其所需要的能量自然也是不同的。
那我們為什麽還要祭祀呢?
其實祭祀不是給別人吃的,而是心念的一種表達。
這裏要跟大家講到師和信的概念。
作為道人,大家都是道的子民。那什麽是師呢?師就是傳道的人。
道祖道宗以後,曆代傳道的人,都可以稱為師。
師指的是幫你指路的人,但師並不能幫你直接達到道,道要靠你自己走才行,所以我們講每個人都要靠自己去實修實證才行。
也就是道靠自修。
我們對曆代先師的供奉是在於尊信,而不在於祈求保佑或者降福之類。
我們拜任何一個東西,是因為他們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是來源於內心的尊和敬,所以我們說敬天地嘛,而不是一種交易,我拜你,你要幫助我,幫我發財,幫我找一個好的伴侶,幫我生一個兒子等等,不是這樣的。
這就是尊信的概念。要尊信,不要迷信。
這也就是所謂的尊師重道。
好了,我們開始講道法。也就是如何才能長生,如何才能長樂,如何才能實現生生之樂呢?我們在自己的道場中,如何才能做好自己呢?
我老師曾經給過我八個字,今天我把這八個字也給到大家,就是:明善以行,既遂且安。
這裏我們分別來講。
何謂明呢?明指的是見事以明,也就是要看到事情的本來的樣子。
我們常說做人要做明白人,做明白人,意思就是看什麽事情要能看的明了,我們隻有知道了事情的真實情況,把世間萬事看的明明白白,這樣才能決定我們的行為,才能知道我們該如何去處事。
那何謂善呢?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不是說要讓大家發善心,做慈善的善,而是指妥善的善,完善的善。善,意思就是指好的方法,是周全行事的方法。
老子說,上善若水,是像水一樣,能夠隨物而賦形,能夠應物而不窮。
現在人對善總是有誤解,把善理解成是慈善,是善良,很多時候卻成了偽善。其實善良這個詞本身的含義就是指善法、良法的意思,隻是大家誤解了。
所以我們做事不能講慈善、偽善,而要講明善。明善,就是指在看到事物本來麵目的基礎上而采取的好的方法。
視其本來,此謂明,做明白人。應物不窮,此謂善,行周全事。這就是明善以行的意思。
那什麽又叫既遂且安呢?
人隻有做到明善以後,這樣無論什麽事情都才能做到內心安定,也就是內經所說心安而不懼的狀態,而同時呢,與萬事萬物也才能夠各自相安,這就叫做既遂且安。
所以呢,這八個字總結起來就是,見事以明,處事以善,看本來,行善法,得相安。
這是我對老師這八個字的理解。
而隻有當人達到安的境界以後,心思純淨、安定,如此才能為之後的修道打下基礎。
試想如果一個人連明善以行都做不到,每天心思不定,與人不能相安,與事與物也不能相安,那又談何修道呢?
這就是我想講的道法,也是道門中人行事的準則和方法。
那這裏麵呢,就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些事情我們看不清楚怎麽辦呢?
我們自己的心無法相安,與其他人也不能相安,怎麽辦呢?
修道修的是一種智慧,隨著你智慧的提高,有些事情會自然解決,可是在我們還沒有達到那麽高的層次之前,該怎麽辦呢?
這就是接下來要講的道術的內容,也就是我們光有法了還不夠,還要有術才行。
道門呢,有五術,分別為山、醫、命、相、卜。
比如醫術,解決的是什麽問題呢?如果一個人一直生病,身體不好,那他自然無法心安呀,也失去了進一步修道的基礎,所以這時就需要醫來解決。
那我們對很多事情看不清楚的時候怎麽辦呢?那就需要卜來解決。
我們如何看人、看天、看地,如何進行時運天機的推算,這是命和相的內容。
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使自己的層次不斷提高,這是山的內容。
那除了這五術之外呢,還有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法術,這也是道門之術的一種。但這種呢,一般不列入道門五術之中。
好了,今天我們就講這麽多吧,下次我跟大家詳解道門五術及法術。
大家有什麽問題沒有?
有人立即起來問:老師好。歸隱是找個無人打擾的地方還是雲遊四海?等厭倦了再出山?還是進入更高層次?
老者說:這個不是一概而論的。
有人問:老師好,請問天心念力是如何產生的呢?修道是否就是一個逐漸提高天心念力的過程呢?
老者說:是的。
有人問:老師好,我們所說的天心和摩尼珠、見性明心的性是一個東西嗎?
老者回道:不是的。
然後又歎口氣,說等把這個係列講完,後麵我們主要還是以醫學為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