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廣袤太平洋上精彩的隔空較量,以及地球兩端高溫氣體動力學家們的絞盡腦汁,還有一些人的工作則相對默默無聞。


    華夏,青銅峽。


    一支由三輛車組成的精幹車隊正頂著炎炎烈日,沿著荒漠之中剛剛被修建好的硬化公路駛入一處被標記為“軍事重地,閑人免進”的區域。


    林成剛坐在打頭的一輛依維柯副駕駛裏,透過後視鏡看了看被車隊越拉越遠的一個班哨兵,接著狠狠朝旁邊吐了一口嘴裏的沙子。


    “我是真不明白,你們為什麽要把靶場設置在這種地方……”


    作為一名搞了半輩子海軍導彈的技術人員,他自問也去過不少環境惡劣的三類或四類地區,但卻從來沒體驗過這樣的自然環境。


    盡管汽車的門窗都已經關緊,但細密的黃沙仍然能透過循環係統進入到乘員艙內,並鑽入耳鼻口等所有暴露在外的地方。


    “這個麽……”


    坐在同車後麵的程廣偉有些無奈地笑了笑,但卻並沒有直接給出回答——


    實際上,由於科爾沁沙地並非自然消退,而是在人為影響下被有規劃地改造為耕地和草場,所以科爾沁陸軍防空武器實驗靶場的撤銷也是一件頗為突然的事情。


    直到靶場關閉之後,總裝備部才開始著手尋找合適的替代區域,並最終選定了這處位於西北平原中部的荒漠戈壁,以免再次出現被某個人心血來潮改造成農田的情況發生。


    並且,新建成的青銅峽靶場將不再專門麵向防空裝備,而是適用於從單兵火箭筒到短程戰術導彈在內的所有陸軍火力。


    隻不過,考慮到這其中的“某人”剛好是對方所在項目的頂頭上司,程廣偉還是決定迅速切換到其它話題:


    “其實這裏就已經不錯了……”


    他說著緊了緊裹在臉上的紗巾:


    “去年一整年,我們都在拿空軍那邊已經基本廢棄的昌黎靶場對付事,那地方連個像樣的路都沒有,每次都是坐全地形車才能進去,連出發的前一天晚上都不敢吃飯……”


    林成剛搖搖頭,並沒有在這個話題中繼續爭論下去。


    實際在他一個過去經常上艦的人看來,顛簸和暈車反而比幹燥和一望無際的黃沙更容易適應。


    好在他並不負責這裏進行的任何一個具體型號的測試,隻是前來驗證一個新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而已。


    所以並不需要長待。


    而幾乎就是在程廣偉話音落下的同時,林成剛便看到一抹淡淡的火光拖著白色煙塵從遙遠的地平線下方飛出,然後直插蒼穹。


    大約1.5秒過後,更遠位置的半空中閃過一陣亮光,說明導彈已經擊中了什麽東西。


    而這個飛行時間,也意味著目標與發射位置之間的距離相當短,很可能在兩公裏以內。


    “好,中了!”


    林成剛興奮地拍了一下副駕駛前麵的儀表台。


    盡管人眼不可能直接捕捉到如此遠距離上的清晰圖像,但即便隻通過仍然殘留在半空中的煙塵形貌,他也能分辨出那枚導彈必定使用了自己開發的最新型試驗推進劑,


    因為在此之前,整個華夏都沒有一種能夠用在防空導彈或空空導彈上的少煙或無煙推進劑……


    總管整個測試任務的程廣偉盡管沒表現得這麽誇張,但也知道這裏麵獨特的技術含量,探出頭來露出了一個會心的笑容。


    倒是車上的另外幾人,一方麵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類似場麵,被搞得已經有些麻木,另一方麵也不太清楚這是在測試什麽,所以被這兩個人的一驚一乍搞得有些不知所措。


    跟著一起慶祝吧,好像有點莫名其妙,而且也已經晚了。


    但偏偏程廣偉和林成剛又都是領導,要是幹瞅著,也不像是那麽回事。


    就在這個氣氛微妙的時刻,剛才同一個位置,再次升起了一道淡淡的白色羽煙。


    沒錯,是“升起”。


    相比上一枚導彈在點火之後的直插雲霄,這一次卻突出一個不疾不徐,以一個更接近反艦導彈而非防空導彈的姿態緩緩加速。


    這一幕,讓另外幾人終於不用再尷尬下去,而是發自內心的驚呼出聲:


    “啊?”


    幹燥的沙漠地帶上空並不會產生明顯的音爆雲,如此離譜的視覺效果甚至一時間讓人難以判斷導彈是否突破了音速。


    有那麽一瞬間,他們還以為是發射出現了問題。


    但尾跡卻仍然穩定地朝著更遠的地方延伸而去,而且越來越快,完全不像是失控的樣子。


    直到將近半分鍾之後,空中才第二次炸開一朵絢爛的煙花。


    這一次,副駕駛位置上的林成剛甚至回過身來,跟程廣偉擊了下掌……


    ……


    正所謂望山跑死馬,雖然導彈發射的位置看著好像不遠,但車隊還是開了差不多20分鍾,才終於看到部署在臨時公路邊上的四個導彈發射陣地——


    實際最一開始,參與本次測試的就隻有經過一番大改、換裝了全新導彈的新型彈炮合一防空係統。


    但隨著ct-1推進劑及其改進型ctk-2推進劑的陸續研發和投產,又有另外幾個分別屬於陸海軍的型號參與進來。


    尤其海軍正在為驅護艦尋求一種體積小巧、結構簡單、備彈量大的末端防禦導彈,用於對標美軍的rim116“拉姆”,幾乎正好壓在了ct係列推進劑的甜點上麵。


    由於直徑極小(僅有約130毫米),混合推進劑定型能力差、工藝成本偏高的劣勢完全被抵消,而燃速快、含能高的優勢又極其適合短程導彈的發揮。


    隻不過,林成剛今天之所以頂著漫天黃沙和大太陽過來,卻是因為另外的一個型號。


    或者嚴格來說,是另外一個型號所驗證的技術。


    就在那部海軍發射器的大約50米外,一輛底盤形似道爾m1的履帶底盤防空導彈正在旋轉發射塔。


    從已經掀開的蓋板和尚未收起的雷達來看,剛才射出那兩枚導彈的,應該正是這部發射器。


    見到車隊魚貫而入,程廣偉的助理劉錫雲放下鼠標,從旁邊一輛用裝甲運兵車底盤改造而來的指揮車上跳了下來。


    腋下還夾著一個文件夾。


    “程總,林研究員。”


    他一路小跑地來到依維柯前麵,簡短打過招呼之後,把手中的文件交給了剛剛下車的林成剛:


    “從今天早上開始,我們一共對換裝了ctk-2型推進劑的防空導彈進行了三輪總共六次靶試,其中五次成功命中了從1.5km到25km不等的目標,證明ctk-2型推進劑在不同電壓下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燃速特性,還有一次0.8km的沒能命中,導彈成功點火但在最後階段失去動力,啞彈已經被安全回收,原因正在分析。”


    林成剛點了點頭,一邊聽取對方的總結,一邊翻開文件夾簡單瀏覽了一遍其中的內容。


    ctk-2型推進劑,是他受到常浩南思路的啟發在ct-1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的型號。


    ctk,也就是超級-高能-控製的縮寫。


    由於固液混合的獨到特性,ct係列推進劑的基體可以很容易地摻混硝酸羥胺等對電敏感的材料,當裝有電極並且施加所需電壓的功率時,固體推進劑點火並繼續燃燒,直到斷電或電壓降低到燃燒的閾值水平以下。隻要通斷電,就可以多次點燃和熄滅。


    在經過不多的幾次測試後,林成剛又將配方升級,將僅有點燃和熄滅兩種狀態的ctk-1升級為可以通過電壓強弱靈活調節燃速的ctk-2。


    也就是目前正在測試的型號。


    使用ctk-2型推進劑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速燃-高加速度-短射程和緩燃-低加速度-長射程之間切換,並且在飛行末端仍舊具備通過動力調整飛行姿態的能力。


    在林成剛看來,自己悄無聲息整出來的這個大活,應該會在後麵吸氣式高超音速導彈的研製當中起到非同尋常的作用,從而一舉成為整個研發團隊當中的關鍵角色。


    然而,此時的他還不知道——


    由於動力被改為雙模態超燃衝壓發動機,吸氣式高超方案對於火箭助推器的需求,已經被降低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程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