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虛,當真是空虛!
對於眼下這事,黃昊當真是開動了腦筋做了許多謀劃,誰想到不管是過程還是結果卻都大大超出了他的設想和預料,這就好像原本準備一口吃個胖子,結果卻是狠狠一嘴啃在了棉花糖上,雖然不可能嘣了自己的牙齒,但一嘴咬了個空氣的感覺卻也不怎麽好過。
而且細想起來,整件事裏的漏洞也是頗多,比如說趙棠的就此消失便有些不合情理,須得知道他在華容縣裏不但有家宅,還有產業鋪子,可卻就這麽失蹤得莫名其妙的話,難免引起有心人的生疑。此外聽著縣衙露出的消息,少了的漕銀可不三千兩,而是四千多,不知道是其中當中有了誤差,還是官府方麵故意虛報或是做了什麽別的想法。
至於最後一點,便是此事由趙棠起,眼下卻是至周三兒止,絲毫不曾牽連上吳家,也就不知道吳家失此一計之後,會不會又想出什麽毒計來。
所以,當真想要把這件事的首尾處置好了,怕是還要費上不少手腳!
不過即便如此,事情做成了就是做成了,瞧著眼前的一箱子銀鋌,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大稱分錢,坐地分贓了。
對於這筆橫財,黃二杆子作為小頭目,倒也不用與眾人和黃昊商量便拍板決定向五龍寨上交一千兩,然後自他以下(不包括黃昊)每個人各分一百兩,餘下的八百兩則算入公中交給楊老爹保管。
當然也不是說,直接就把這五十兩一錠的漕銀直接每人分上兩錠自去花銷,作為專職鐵匠,楊老爹還要負責分批將這些漕銀化開之後重新熔成銀判、銀錁和小銀錠後再來分與眾人。
在敲定了銀子如何分配之後,倒是楊老爹又提出了一個章程,便是親自做了保人,要引黃昊入夥。見此自然無人反對,當下除了東湖村四人沒到不能當麵見證之外,其餘之人便在黃二杆子和楊老爹的帶領下,親自為黃昊開了香堂,八個人齊齊割破手指,每人滴了血在酒中叫黃昊飲下,這入夥的儀式便算是成了,卻是並未如梁山那般要交什麽投名狀。
或者說,今次弄得的三千兩漕銀便是黃昊的投名狀也行。
入夥之後,自楊老爹始,眾人都自拿出十兩銀子,湊了個分子算作黃昊的入夥禮,也即是這一票黃昊雖然不曾與眾人一道分錢,卻也得了一百一十兩的份子,雖然與黃昊所想相去甚遠,倒也聊勝於無了。
最後,黃二杆子便也與眾人約定,要如以往那般對這事守口如瓶,便也散了。黃昊倒是想著這些人都是積年的老匪,恐怕都不用黃二杆子提醒,各自回家了依舊還是如往常般生活,根本都不必交代才是。
接下來的幾日,別人如何倒也不說,黃家上下倒是如常。黃昊父子整日早出晚歸,天天守著即將豐收的田地,楊三娘和黃母在家也把是家中事物操持得妥當,順帶著還把黃昊原來住著的偏房重新拾到了一番,甚至黃母還把黃昊睡的小床給拆了,也不知從哪裏弄來一架香樟木打製的架子床,裏外布置一新,黃昊的婚房便算是成了。
轉眼便到了七月中旬,一連碰上五個大晴天後,田中的水稻便也算是真正熟透了,頓時整個楊家村內外差不多五六百人,便也齊齊撒在了村前村後的稻田當中,以飽滿的熱情和喜悅的心情迎接起了豐收。
也不知是因為今年本就是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的關係,還是因為老天的確喜歡偶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黃家的收成居然是整個楊家村排名第五的,他家的十六畝糧田平均下來每畝的收益居然達到了三石七鬥(不足四百斤)。
也即是,光是黃昊一家的十六畝糧田,便收了將近六十石的新稻穀。
而也是到了這時,黃昊這才知道,為什麽黃二杆子會說作田也是一門好營生。新糧收下來才沒兩日,便是水汽都還沒完全脫去的時候,便有糧商趕著牛車,載著一車車的銅錢來村中收糧,開出的價錢赫然是足足一百九十文錢一鬥新穀,一石稻穀可賣出整整一千九百五十文錢。
說起糧價,這裏確實要多說一句,這北宋前期的時候,糧價倒也較為低平,比如說宋太祖平河東之時(965年前後),由於當時地廣人稀物賤,米一鬥也不過十餘錢,後來到了太平興國年間,如華容縣所在的荊湖地區,便“官賣鹽斤為錢六十四,民以三數鬥稻價,方可買一斤”(也就是差不得二十錢一鬥),再往後到了宋仁宗天聖年間,米價便升至差不多每鬥七十文左右,這之後米價雖有波動,但峰穀低穀相去也不算遠。
直到進入北宋後期,也既是政和年間,糧價也才因為蔡京等人大造當十錢、夾錫錢搞出通貨膨脹的緣故開始大幅攀升,如政和五年時,整個河北路的米價就沒下過每鬥百二十文,後麵到了靖康和乾道年間,更是一度飆升至每鬥三、四百文之高。
直到最近幾年,由於大宋內有攝政晉王趙福金穩固朝野,外有遼王黃傑平定遼東,也才讓糧價開始緩慢回落,至於以後會回落到怎樣一個程度,卻也不得而知了。
隻不過,糧商開出的價錢好是好,卻是隻能與各家做約,不敢開秤收購,莫約等到了八月初二這天,縣中下來了新的糧食經辦和皂役,將村中該交的公糧和秋稅收了之後,各家各戶也才把多餘的糧食賣與糧商。
當然,眾人也沒忘了趙押司的事兒,旁敲側擊的一打聽,卻是哪怕華容縣裏報請江陵府發了六路海捕,至今也不曾尋見他的蹤跡。而縣裏府庫的虧空,則聽說是趙押司家中的娘子又是破家,又是變賣了祖產,最後居然硬是給補上了。
至於周三兒,聽說因為那趙押司逃得不明不白,而且他監守自盜這事兒也有些不清不楚的緣故,已經早教華容縣令給解送到了江陵府,交提刑司查問,如今是個什麽情況也就沒人說得清楚了。
不管怎麽說,黃家今年的豐收村人自然也是瞧在了眼裏,除了公糧和種子糧外,黃二杆子隻留下了不足五石的口糧,其餘便一股腦的賣與了糧商,得了整整百二十貫錢。更在收糧的打穀場上,當著全村人的麵取了五十貫錢給了楊老爹,算是聘下他家楊三娘的二道彩禮,羨慕得直叫全村的少年郎全都嗷嗷直叫。
要知道,之前黃家就給下的五十貫錢彩禮,這可就是整整的百貫,就目前整個楊家村的新媳婦而言,還真沒有誰人收得過這麽多的彩禮,頓時楊老爹麵上的紅光都能當燈來使了。
對此,黃昊也沒意見,反正他倒是知道,比起黃楊兩家暗中所掌握的錢財而言,這五十貫錢充其量也就是個零花錢罷了,早就出不了親爹的口,入不得老丈人的眼。
待得新糧全部脫了潮氣全入了庫房,夏收也才算終於結束了,黃昊也顧不得揉揉累得差不多快要斷掉的腰骨,便也手忙腳亂的跟著黃二杆子忙起了過門禮的事情,最終在訂下的日子八月十二這天,黃家借了村上的曬穀場宴開了三十多席,請來四鄉八裏的鄉親見證,正大光明的將楊三娘給迎進了黃家的大門。
新婚當夜,原本黃昊也是想有一番作為的,隻可惜這一次黃二杆子終於有了借口名正言順把東湖的白家兄弟給招到楊家村來,而白家兄弟送上的賀禮便是整整十壇私釀的米酒,雖是酒糟都不曾分離的土質米酒,可還是生生把黃昊灌了個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當夜醉得是一塌糊塗,直到第二天早上聽著雞叫也才胡亂使了幾下棒子,把人生大事給定了下來。
八月節後,對於整個洞庭湖兩岸的民人而言,一項更有前途的活動,便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洞庭湖在每年的七月漲水,從湘江、資江、沅江和澧水遊到洞庭湖的魚特別多,鯿魚、鯽魚、鯉魚、銀魚、赤眼鱒、打船釘、豬尾巴、刁子魚、黃桑魚,應有盡有,網網見魚;進入八月後,由於下遊分流的緣故,湖水便沒那麽多了,此外因為七月漁汛雖至,可按例不捕魚的緣故,此時湖中的魚類品種和數量也就十分可觀,加上夏收已畢,兩岸的人家便會駕著小船小舢板,開始了一年一次的“趕魚”活動。
當然了,此時與後世的最大不同,便是後世洞庭湖一漲水,各種魚船便如聞著血腥的螞蝗一般上下圍堵,恨不得將洞庭湖中所有魚蝦一網打盡,因此將習俗變成了“金七、銀八、糟爛秋”,而宋時的百姓民人卻是篤信人要順應天時,按季行獵,不幹什麽竭澤而漁的事情。
夏收之後,黃昊便也跟著黃二杆子將自家的小舢板抬到了湖邊,一番裝模作樣的準備之後,便於八月二十這天,跟著楊家村人趕魚的隊伍,浩浩蕩蕩的殺入了洞庭湖中。
對於眼下這事,黃昊當真是開動了腦筋做了許多謀劃,誰想到不管是過程還是結果卻都大大超出了他的設想和預料,這就好像原本準備一口吃個胖子,結果卻是狠狠一嘴啃在了棉花糖上,雖然不可能嘣了自己的牙齒,但一嘴咬了個空氣的感覺卻也不怎麽好過。
而且細想起來,整件事裏的漏洞也是頗多,比如說趙棠的就此消失便有些不合情理,須得知道他在華容縣裏不但有家宅,還有產業鋪子,可卻就這麽失蹤得莫名其妙的話,難免引起有心人的生疑。此外聽著縣衙露出的消息,少了的漕銀可不三千兩,而是四千多,不知道是其中當中有了誤差,還是官府方麵故意虛報或是做了什麽別的想法。
至於最後一點,便是此事由趙棠起,眼下卻是至周三兒止,絲毫不曾牽連上吳家,也就不知道吳家失此一計之後,會不會又想出什麽毒計來。
所以,當真想要把這件事的首尾處置好了,怕是還要費上不少手腳!
不過即便如此,事情做成了就是做成了,瞧著眼前的一箱子銀鋌,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大稱分錢,坐地分贓了。
對於這筆橫財,黃二杆子作為小頭目,倒也不用與眾人和黃昊商量便拍板決定向五龍寨上交一千兩,然後自他以下(不包括黃昊)每個人各分一百兩,餘下的八百兩則算入公中交給楊老爹保管。
當然也不是說,直接就把這五十兩一錠的漕銀直接每人分上兩錠自去花銷,作為專職鐵匠,楊老爹還要負責分批將這些漕銀化開之後重新熔成銀判、銀錁和小銀錠後再來分與眾人。
在敲定了銀子如何分配之後,倒是楊老爹又提出了一個章程,便是親自做了保人,要引黃昊入夥。見此自然無人反對,當下除了東湖村四人沒到不能當麵見證之外,其餘之人便在黃二杆子和楊老爹的帶領下,親自為黃昊開了香堂,八個人齊齊割破手指,每人滴了血在酒中叫黃昊飲下,這入夥的儀式便算是成了,卻是並未如梁山那般要交什麽投名狀。
或者說,今次弄得的三千兩漕銀便是黃昊的投名狀也行。
入夥之後,自楊老爹始,眾人都自拿出十兩銀子,湊了個分子算作黃昊的入夥禮,也即是這一票黃昊雖然不曾與眾人一道分錢,卻也得了一百一十兩的份子,雖然與黃昊所想相去甚遠,倒也聊勝於無了。
最後,黃二杆子便也與眾人約定,要如以往那般對這事守口如瓶,便也散了。黃昊倒是想著這些人都是積年的老匪,恐怕都不用黃二杆子提醒,各自回家了依舊還是如往常般生活,根本都不必交代才是。
接下來的幾日,別人如何倒也不說,黃家上下倒是如常。黃昊父子整日早出晚歸,天天守著即將豐收的田地,楊三娘和黃母在家也把是家中事物操持得妥當,順帶著還把黃昊原來住著的偏房重新拾到了一番,甚至黃母還把黃昊睡的小床給拆了,也不知從哪裏弄來一架香樟木打製的架子床,裏外布置一新,黃昊的婚房便算是成了。
轉眼便到了七月中旬,一連碰上五個大晴天後,田中的水稻便也算是真正熟透了,頓時整個楊家村內外差不多五六百人,便也齊齊撒在了村前村後的稻田當中,以飽滿的熱情和喜悅的心情迎接起了豐收。
也不知是因為今年本就是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的關係,還是因為老天的確喜歡偶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黃家的收成居然是整個楊家村排名第五的,他家的十六畝糧田平均下來每畝的收益居然達到了三石七鬥(不足四百斤)。
也即是,光是黃昊一家的十六畝糧田,便收了將近六十石的新稻穀。
而也是到了這時,黃昊這才知道,為什麽黃二杆子會說作田也是一門好營生。新糧收下來才沒兩日,便是水汽都還沒完全脫去的時候,便有糧商趕著牛車,載著一車車的銅錢來村中收糧,開出的價錢赫然是足足一百九十文錢一鬥新穀,一石稻穀可賣出整整一千九百五十文錢。
說起糧價,這裏確實要多說一句,這北宋前期的時候,糧價倒也較為低平,比如說宋太祖平河東之時(965年前後),由於當時地廣人稀物賤,米一鬥也不過十餘錢,後來到了太平興國年間,如華容縣所在的荊湖地區,便“官賣鹽斤為錢六十四,民以三數鬥稻價,方可買一斤”(也就是差不得二十錢一鬥),再往後到了宋仁宗天聖年間,米價便升至差不多每鬥七十文左右,這之後米價雖有波動,但峰穀低穀相去也不算遠。
直到進入北宋後期,也既是政和年間,糧價也才因為蔡京等人大造當十錢、夾錫錢搞出通貨膨脹的緣故開始大幅攀升,如政和五年時,整個河北路的米價就沒下過每鬥百二十文,後麵到了靖康和乾道年間,更是一度飆升至每鬥三、四百文之高。
直到最近幾年,由於大宋內有攝政晉王趙福金穩固朝野,外有遼王黃傑平定遼東,也才讓糧價開始緩慢回落,至於以後會回落到怎樣一個程度,卻也不得而知了。
隻不過,糧商開出的價錢好是好,卻是隻能與各家做約,不敢開秤收購,莫約等到了八月初二這天,縣中下來了新的糧食經辦和皂役,將村中該交的公糧和秋稅收了之後,各家各戶也才把多餘的糧食賣與糧商。
當然,眾人也沒忘了趙押司的事兒,旁敲側擊的一打聽,卻是哪怕華容縣裏報請江陵府發了六路海捕,至今也不曾尋見他的蹤跡。而縣裏府庫的虧空,則聽說是趙押司家中的娘子又是破家,又是變賣了祖產,最後居然硬是給補上了。
至於周三兒,聽說因為那趙押司逃得不明不白,而且他監守自盜這事兒也有些不清不楚的緣故,已經早教華容縣令給解送到了江陵府,交提刑司查問,如今是個什麽情況也就沒人說得清楚了。
不管怎麽說,黃家今年的豐收村人自然也是瞧在了眼裏,除了公糧和種子糧外,黃二杆子隻留下了不足五石的口糧,其餘便一股腦的賣與了糧商,得了整整百二十貫錢。更在收糧的打穀場上,當著全村人的麵取了五十貫錢給了楊老爹,算是聘下他家楊三娘的二道彩禮,羨慕得直叫全村的少年郎全都嗷嗷直叫。
要知道,之前黃家就給下的五十貫錢彩禮,這可就是整整的百貫,就目前整個楊家村的新媳婦而言,還真沒有誰人收得過這麽多的彩禮,頓時楊老爹麵上的紅光都能當燈來使了。
對此,黃昊也沒意見,反正他倒是知道,比起黃楊兩家暗中所掌握的錢財而言,這五十貫錢充其量也就是個零花錢罷了,早就出不了親爹的口,入不得老丈人的眼。
待得新糧全部脫了潮氣全入了庫房,夏收也才算終於結束了,黃昊也顧不得揉揉累得差不多快要斷掉的腰骨,便也手忙腳亂的跟著黃二杆子忙起了過門禮的事情,最終在訂下的日子八月十二這天,黃家借了村上的曬穀場宴開了三十多席,請來四鄉八裏的鄉親見證,正大光明的將楊三娘給迎進了黃家的大門。
新婚當夜,原本黃昊也是想有一番作為的,隻可惜這一次黃二杆子終於有了借口名正言順把東湖的白家兄弟給招到楊家村來,而白家兄弟送上的賀禮便是整整十壇私釀的米酒,雖是酒糟都不曾分離的土質米酒,可還是生生把黃昊灌了個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當夜醉得是一塌糊塗,直到第二天早上聽著雞叫也才胡亂使了幾下棒子,把人生大事給定了下來。
八月節後,對於整個洞庭湖兩岸的民人而言,一項更有前途的活動,便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洞庭湖在每年的七月漲水,從湘江、資江、沅江和澧水遊到洞庭湖的魚特別多,鯿魚、鯽魚、鯉魚、銀魚、赤眼鱒、打船釘、豬尾巴、刁子魚、黃桑魚,應有盡有,網網見魚;進入八月後,由於下遊分流的緣故,湖水便沒那麽多了,此外因為七月漁汛雖至,可按例不捕魚的緣故,此時湖中的魚類品種和數量也就十分可觀,加上夏收已畢,兩岸的人家便會駕著小船小舢板,開始了一年一次的“趕魚”活動。
當然了,此時與後世的最大不同,便是後世洞庭湖一漲水,各種魚船便如聞著血腥的螞蝗一般上下圍堵,恨不得將洞庭湖中所有魚蝦一網打盡,因此將習俗變成了“金七、銀八、糟爛秋”,而宋時的百姓民人卻是篤信人要順應天時,按季行獵,不幹什麽竭澤而漁的事情。
夏收之後,黃昊便也跟著黃二杆子將自家的小舢板抬到了湖邊,一番裝模作樣的準備之後,便於八月二十這天,跟著楊家村人趕魚的隊伍,浩浩蕩蕩的殺入了洞庭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