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王指著象棋盤,道:“當年項羽劉邦楚漢相爭,漢四年八月,楚軍糧盡,項羽被迫議和,劉邦亦未能調來韓信、彭越援軍,於是雙方訂立和約‘中分天下’,劃鴻溝為界,東歸楚、西屬漢。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相持兩年零五個月後,休兵罷戰。和約定立後,劉邦派使者至楚營請求放還劉邦家屬,但都一一遭到拒絕。後來侯生往事,成功說服項羽放還劉邦家人。劉邦拜侯生為‘平國君’,但侯生受封之後即隱退。楚河漢界便是當年兩軍對壘之處。”分別將紅棋、黑棋擺好,得意道:“你們兩個能跟著我學象棋,真是好福氣。
“大宋當朝的魏國忠宣公洪皓是當世下象棋的高手,曾經在作大金通問使的時侯滯留在金國了,我因此有緣經常和他切磋棋藝,尤其是他的兩個兒子洪遵、洪邁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尤其是洪邁的棋的藝術更好,他的《棋經論》寫得非常非常好,它是一篇有關象棋全局戰略、戰術的論文,對棋戰攻守原理頗多闡述。”
說罷語氣一頓,沉聲又道:“宇文虛中是北周皇室後人,正宗象棋世家,棋藝該是當今泰山北鬥,可惜不久前遭金國朝廷殺害。我在北國得他許多指點,棋藝因而有所長進,正好用來教恁二人。”
他突然神秘笑笑,將二人拉近,話鋒一轉,低頭耳語:“武功方麵,你們師父和我一樣厲害,我雖然也會指點一二,但還是做你們的師叔祖,不虧了什麽。象棋呢?我可是天下難尋的高手,就當你們師父怎麽樣?”
兩個孩子看鄆王得意揚揚,童趣十足,不由大樂,他象棋修為甚高還在其次。師叔祖這麽說,但輩分豈敢兒戲,二人齊聲道:“不行!師叔祖就是師叔祖!”
中國象棋自古流傳已久,由來甚奇。一說象棋的“象”是舜的弟弟,喜愛打殺,由此發明一種遊戲模擬戰爭,便叫做“象棋”。到了春秋時期,再據當時兵製的不同兵種而設象棋中將、帥、車、馬、士、兵、卒各子。至西漢開國,韓信又一番大改,有了楚河漢界。“象戲”一詞最早出現於北周《周書·本紀》,“天和四年,五月乙醜,帝製《象經》成,集百寮講說。”此事在北周的朝廷上被視為一件盛事,著實熱鬧了一番。天和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年號,宇文虛中正是其後人。後世通行的象棋,相傳最初為唐代牛僧孺所製,而後不斷修正。
另一說則是晏殊的《類要》記載象棋是在三國魏黃初年間傳入中國。其前先秦《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中所涉象棋、六簙戲,秦漢邊韶《塞賦》中所涉塞戲,與後世象棋規則、棋子、棋盤等形製都大相徑庭,並無演化關係。
但兩者之說始終難有定論。
象棋到了宋代流行廣泛,形製大變,型式得定。宋初程顥詠象棋詩“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戲法,偏神兼備漢官名。中軍八麵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愁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閑爭。”中無炮,應當是宋初後有火藥火器,才在象棋中設炮。宋時文人喜歡談兵,亦喜以象戲演兵,遂致象戲興盛,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述問世,大象戲與小象戲都有所涉,且皆已有炮棋子。司馬光的《七國象戲》便是大象戲一種,而小象戲更於北宋末定型成後世模式。
鄆王看懷英、棄疾兩個孩子一大一小,均是聰敏穎悟,興致盎然,心中喜歡。便自棋具、棋盤、棋子開始教授象棋。當說到“車”“馬”“炮”子力大小時,不禁感歎道:“象戲車馬炮中,車戰力最強,炮次之,馬最弱,當下實戰可不是這樣。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前戰國時期,雖然也離不開馬,但以車戰為主,那時說車戰力最強可謂順理成章。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便逐漸離開車,以馬戰為主。特別是兩漢有了馬鞍、馬鐙,騎馬更是如虎添翼,逢征戰必說‘人馬’‘兵馬’,當真離不開馬了,卻再也看不到車的戰力。別看炮在棋盤上大有威力,其實是自本朝有了火藥才開始布設,其以後在實戰中也許大有前景,目前可還是不行。”
棄疾聽象棋與實戰大有不同,不由微微失望,鄆王如何看不出來?便指著棋盤,道:“象戲來自演兵,這盤上就有無窮學問,我大宋文人多喜用之論兵。司馬光、晁補之如此,尹洙任職西北邊陲數年,深諳邊事,尤愛以象棋論兵,著書立說。七國象戲是北宋時司馬光根據當時民間流行兩人對陣的象戲,以東周戰國七雄時代為背景而設計的。司馬光自幼就酷愛象戲,卻覺得兩人對陣的象戲不能過癮,於是自己設計出七國象戲,將棋盤擴大為縱橫十九路,由兩人能玩的象戲改為能七人各執一國棋子玩的象戲。
“七國象戲的棋盤縱橫有十九條線,一共有三百二十四個格子。七個人玩時,玩家各執一國的棋子;六個人玩時,則秦國要與一國連橫;五個人玩時,楚國必與一國合縱;三個人玩時,秦國要與兩個國家連橫。玩家可多可少,非常的靈活,能讓人感受戰國時七雄間的數百年風起雲湧,國家興亡。那什麽是“連橫與“合縱呢?其實就是對於七個玩家對陣時,玩家能執“連橫"與“合縱”的國家,就是一人能執二國或三國的棋子。注意:“隻有秦齊楚三國能“連橫”與“合縱其他的國家。戰國時期秦相張儀提倡“連橫”之術,而佩戴山東六國相印的蘇秦則提倡“合縱之術。七國遊戲就是司馬光從戰國七雄的曆史背景中設計出來的。
“你們且看這馬:起馬局,因為方能布局屏風馬,可以應對所有的布局,因此,首招起馬也有試探對方出招的意圖,無論對方如何走,紅方都能走出屏風馬,再變換成滿意的布局。現成在棋壇後手方直接進出壓製起馬局,但紅方依然保持另一匹馬的躍出,所以,起馬局依然很流行。故與胡虜之爭,常陷於平原,總需背靠川陝。而失卻燕雲十六州,少了養馬之地,中原更像沒了腿腳、臂膀。
“一旦學會象戲,俯瞰棋盤,猶坐觀天下局勢,立時多有謀斷。而輸贏全在滅將擒帥,少不了氣量沉穩及謀略才智,欲速則不達,切不可操之過急,卻是好玩的緊呢。”懷英、棄疾由是興趣大增。
鄆王才高八鬥,又是象棋高手,交代棋具、棋盤、棋子過後,更將規則,行動、下法、殺招、局麵、勝負等講得精彩紛呈、妙趣橫生。特別是講中盤局麵膠著之時,攻則雷霆萬鈞,守則固若金湯,避則閃轉騰挪,迎則針鋒相對,兩個孩子如癡如醉,直有縱橫捭闔、睥睨四方之感,眼前無物不是棋子,桌凳、樹木等看起來都像車馬炮到處亂晃。
大凡棋藝無不是易會難精,象棋亦是如此。鄆王用了一個月時日交代各關節緊要處,懷英、棄疾都是聰明無比,立時便能融會貫通。鄆王自是滿意非常,更留下口角:“車前馬後;發炮逐卒;如電掣雷轟,……,算隱著要成殺局,使急著恐悻不完。得先時切忌著忙;輸棋時還叫心定。子力猛局中尋勝;子力寬即便尋和。學者詳察於斯言,可為國手矣!”懷英、棄疾仔細背誦,牢記在心。
教會基本棋步之後,鄆王親自與二人擺棋譜,更將檀公三十六策融於棋局之中。
“象棋理論上的某些熱門課題,譬如如何以靜製動,因勢利導;如何配置子力,協同作戰;如何平衡局麵,尋求相對的理想位置;如何開拓空間,搶占全局製高點等等,在飛相局的多種變例中得到了清晰的印證。所以說飛相局,是功夫棋,要慢慢品才有味,俗手,新手,小白,菜鳥,難識棋中奧秘。陣法最講究功夫,沒有前麵的陣法做鋪墊,很難理解飛相局的妙處,正是發現了以上布局的弱點飛相局,才獲得重生。
鄆王便各用一盤棋來演示一條計策的精妙。
懷英、棄疾均是出身官宦世家,家中藏書甚多,棄疾爺爺辛讚本身是大宋進士,懷英的母親柳氏也頗讀過一些書,二人自幼各承庭訓,都有些文化功底,懷英年齡更大,受教更多。
今日聽鄆王三十六計,均是似懂非懂,急切要懂。特別是暗度陳倉、圍魏救趙、欲擒故縱、調虎離山等,莫不神出鬼沒。而瞞天過海、空城計、聲東擊西等虛虛實實,連環計則步步緊逼,反客為主則氣勢淩人,用得更是精彩絕倫。
兩個孩子對鄆王膜拜不已,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不禁要親自操盤。鄆王讓二人按譜擺棋,變換角色,來回擺弄,終於將每條計策心領神會,爛熟於胸。
以後兩人習文練武之餘不時對弈,各展所學,象戲棋藝突飛猛進。
這日下了學堂,進武場就見範九兒逗弄著一隻呆呼呼的似貓非貓的小獸。那小獸頭部渾圓,臉頰寬闊,吻寬頸短,四肢與尾巴粗壯,叫聲尖細急促,很顯煩躁不安。二人看著有趣,不禁挨了過去。那小獸看到又有人來,滿眼更增驚懼,但仍作勢要撲。
範九兒看到兩人走近,叫道:“你們兩個猜猜這個小家夥是什麽?”
棄疾看看不識,懷英畢竟大了幾歲,見識稍多一些,心中一動,不由問道:“難道是小老虎?”
棄疾吃了一驚,範九兒歡聲答道:“對,就是小老虎。爹爹今日打傷了一隻老虎,老虎跑掉了,追逐途中遇見了這小虎仔,便逮了回來,說是要用它陪我們修煉武功。”幾個孩子都是異常歡喜。
中華大地曆來不乏有虎,中國曾經是貓科動物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地區,有獅子、虎、豹、彪、貓、兔猻、猞猁等多種貓科品種。在中國悠久的文化記錄中,貓科動物被廣泛記載。在近現代以前,大型貓科動物也是人類在野外最大的威脅,我們的先祖在與它們的競爭中和諧共處,它們和我們先祖一起,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在一百多年前,光最稀有的虎類就有多達數萬隻。
“大宋當朝的魏國忠宣公洪皓是當世下象棋的高手,曾經在作大金通問使的時侯滯留在金國了,我因此有緣經常和他切磋棋藝,尤其是他的兩個兒子洪遵、洪邁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尤其是洪邁的棋的藝術更好,他的《棋經論》寫得非常非常好,它是一篇有關象棋全局戰略、戰術的論文,對棋戰攻守原理頗多闡述。”
說罷語氣一頓,沉聲又道:“宇文虛中是北周皇室後人,正宗象棋世家,棋藝該是當今泰山北鬥,可惜不久前遭金國朝廷殺害。我在北國得他許多指點,棋藝因而有所長進,正好用來教恁二人。”
他突然神秘笑笑,將二人拉近,話鋒一轉,低頭耳語:“武功方麵,你們師父和我一樣厲害,我雖然也會指點一二,但還是做你們的師叔祖,不虧了什麽。象棋呢?我可是天下難尋的高手,就當你們師父怎麽樣?”
兩個孩子看鄆王得意揚揚,童趣十足,不由大樂,他象棋修為甚高還在其次。師叔祖這麽說,但輩分豈敢兒戲,二人齊聲道:“不行!師叔祖就是師叔祖!”
中國象棋自古流傳已久,由來甚奇。一說象棋的“象”是舜的弟弟,喜愛打殺,由此發明一種遊戲模擬戰爭,便叫做“象棋”。到了春秋時期,再據當時兵製的不同兵種而設象棋中將、帥、車、馬、士、兵、卒各子。至西漢開國,韓信又一番大改,有了楚河漢界。“象戲”一詞最早出現於北周《周書·本紀》,“天和四年,五月乙醜,帝製《象經》成,集百寮講說。”此事在北周的朝廷上被視為一件盛事,著實熱鬧了一番。天和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年號,宇文虛中正是其後人。後世通行的象棋,相傳最初為唐代牛僧孺所製,而後不斷修正。
另一說則是晏殊的《類要》記載象棋是在三國魏黃初年間傳入中國。其前先秦《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中所涉象棋、六簙戲,秦漢邊韶《塞賦》中所涉塞戲,與後世象棋規則、棋子、棋盤等形製都大相徑庭,並無演化關係。
但兩者之說始終難有定論。
象棋到了宋代流行廣泛,形製大變,型式得定。宋初程顥詠象棋詩“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戲法,偏神兼備漢官名。中軍八麵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愁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閑爭。”中無炮,應當是宋初後有火藥火器,才在象棋中設炮。宋時文人喜歡談兵,亦喜以象戲演兵,遂致象戲興盛,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述問世,大象戲與小象戲都有所涉,且皆已有炮棋子。司馬光的《七國象戲》便是大象戲一種,而小象戲更於北宋末定型成後世模式。
鄆王看懷英、棄疾兩個孩子一大一小,均是聰敏穎悟,興致盎然,心中喜歡。便自棋具、棋盤、棋子開始教授象棋。當說到“車”“馬”“炮”子力大小時,不禁感歎道:“象戲車馬炮中,車戰力最強,炮次之,馬最弱,當下實戰可不是這樣。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前戰國時期,雖然也離不開馬,但以車戰為主,那時說車戰力最強可謂順理成章。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便逐漸離開車,以馬戰為主。特別是兩漢有了馬鞍、馬鐙,騎馬更是如虎添翼,逢征戰必說‘人馬’‘兵馬’,當真離不開馬了,卻再也看不到車的戰力。別看炮在棋盤上大有威力,其實是自本朝有了火藥才開始布設,其以後在實戰中也許大有前景,目前可還是不行。”
棄疾聽象棋與實戰大有不同,不由微微失望,鄆王如何看不出來?便指著棋盤,道:“象戲來自演兵,這盤上就有無窮學問,我大宋文人多喜用之論兵。司馬光、晁補之如此,尹洙任職西北邊陲數年,深諳邊事,尤愛以象棋論兵,著書立說。七國象戲是北宋時司馬光根據當時民間流行兩人對陣的象戲,以東周戰國七雄時代為背景而設計的。司馬光自幼就酷愛象戲,卻覺得兩人對陣的象戲不能過癮,於是自己設計出七國象戲,將棋盤擴大為縱橫十九路,由兩人能玩的象戲改為能七人各執一國棋子玩的象戲。
“七國象戲的棋盤縱橫有十九條線,一共有三百二十四個格子。七個人玩時,玩家各執一國的棋子;六個人玩時,則秦國要與一國連橫;五個人玩時,楚國必與一國合縱;三個人玩時,秦國要與兩個國家連橫。玩家可多可少,非常的靈活,能讓人感受戰國時七雄間的數百年風起雲湧,國家興亡。那什麽是“連橫與“合縱呢?其實就是對於七個玩家對陣時,玩家能執“連橫"與“合縱”的國家,就是一人能執二國或三國的棋子。注意:“隻有秦齊楚三國能“連橫”與“合縱其他的國家。戰國時期秦相張儀提倡“連橫”之術,而佩戴山東六國相印的蘇秦則提倡“合縱之術。七國遊戲就是司馬光從戰國七雄的曆史背景中設計出來的。
“你們且看這馬:起馬局,因為方能布局屏風馬,可以應對所有的布局,因此,首招起馬也有試探對方出招的意圖,無論對方如何走,紅方都能走出屏風馬,再變換成滿意的布局。現成在棋壇後手方直接進出壓製起馬局,但紅方依然保持另一匹馬的躍出,所以,起馬局依然很流行。故與胡虜之爭,常陷於平原,總需背靠川陝。而失卻燕雲十六州,少了養馬之地,中原更像沒了腿腳、臂膀。
“一旦學會象戲,俯瞰棋盤,猶坐觀天下局勢,立時多有謀斷。而輸贏全在滅將擒帥,少不了氣量沉穩及謀略才智,欲速則不達,切不可操之過急,卻是好玩的緊呢。”懷英、棄疾由是興趣大增。
鄆王才高八鬥,又是象棋高手,交代棋具、棋盤、棋子過後,更將規則,行動、下法、殺招、局麵、勝負等講得精彩紛呈、妙趣橫生。特別是講中盤局麵膠著之時,攻則雷霆萬鈞,守則固若金湯,避則閃轉騰挪,迎則針鋒相對,兩個孩子如癡如醉,直有縱橫捭闔、睥睨四方之感,眼前無物不是棋子,桌凳、樹木等看起來都像車馬炮到處亂晃。
大凡棋藝無不是易會難精,象棋亦是如此。鄆王用了一個月時日交代各關節緊要處,懷英、棄疾都是聰明無比,立時便能融會貫通。鄆王自是滿意非常,更留下口角:“車前馬後;發炮逐卒;如電掣雷轟,……,算隱著要成殺局,使急著恐悻不完。得先時切忌著忙;輸棋時還叫心定。子力猛局中尋勝;子力寬即便尋和。學者詳察於斯言,可為國手矣!”懷英、棄疾仔細背誦,牢記在心。
教會基本棋步之後,鄆王親自與二人擺棋譜,更將檀公三十六策融於棋局之中。
“象棋理論上的某些熱門課題,譬如如何以靜製動,因勢利導;如何配置子力,協同作戰;如何平衡局麵,尋求相對的理想位置;如何開拓空間,搶占全局製高點等等,在飛相局的多種變例中得到了清晰的印證。所以說飛相局,是功夫棋,要慢慢品才有味,俗手,新手,小白,菜鳥,難識棋中奧秘。陣法最講究功夫,沒有前麵的陣法做鋪墊,很難理解飛相局的妙處,正是發現了以上布局的弱點飛相局,才獲得重生。
鄆王便各用一盤棋來演示一條計策的精妙。
懷英、棄疾均是出身官宦世家,家中藏書甚多,棄疾爺爺辛讚本身是大宋進士,懷英的母親柳氏也頗讀過一些書,二人自幼各承庭訓,都有些文化功底,懷英年齡更大,受教更多。
今日聽鄆王三十六計,均是似懂非懂,急切要懂。特別是暗度陳倉、圍魏救趙、欲擒故縱、調虎離山等,莫不神出鬼沒。而瞞天過海、空城計、聲東擊西等虛虛實實,連環計則步步緊逼,反客為主則氣勢淩人,用得更是精彩絕倫。
兩個孩子對鄆王膜拜不已,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不禁要親自操盤。鄆王讓二人按譜擺棋,變換角色,來回擺弄,終於將每條計策心領神會,爛熟於胸。
以後兩人習文練武之餘不時對弈,各展所學,象戲棋藝突飛猛進。
這日下了學堂,進武場就見範九兒逗弄著一隻呆呼呼的似貓非貓的小獸。那小獸頭部渾圓,臉頰寬闊,吻寬頸短,四肢與尾巴粗壯,叫聲尖細急促,很顯煩躁不安。二人看著有趣,不禁挨了過去。那小獸看到又有人來,滿眼更增驚懼,但仍作勢要撲。
範九兒看到兩人走近,叫道:“你們兩個猜猜這個小家夥是什麽?”
棄疾看看不識,懷英畢竟大了幾歲,見識稍多一些,心中一動,不由問道:“難道是小老虎?”
棄疾吃了一驚,範九兒歡聲答道:“對,就是小老虎。爹爹今日打傷了一隻老虎,老虎跑掉了,追逐途中遇見了這小虎仔,便逮了回來,說是要用它陪我們修煉武功。”幾個孩子都是異常歡喜。
中華大地曆來不乏有虎,中國曾經是貓科動物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地區,有獅子、虎、豹、彪、貓、兔猻、猞猁等多種貓科品種。在中國悠久的文化記錄中,貓科動物被廣泛記載。在近現代以前,大型貓科動物也是人類在野外最大的威脅,我們的先祖在與它們的競爭中和諧共處,它們和我們先祖一起,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在一百多年前,光最稀有的虎類就有多達數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