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多有先賢推崇模仿飛禽走獸習練武功、強身健體,尤以亳州人為最。本地三國時神醫華佗,在《莊子》“二禽戲”(“熊經鳥伸”)的基礎上創編了“五禽戲”。其名稱及功效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南北朝時陶弘景在其《養性延命錄》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虎戲者,四肢距的,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鹿戲者,四肢距的,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有汗以粉塗身,消穀食,益氣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在該書中,不但對五禽戲的具體操作步驟進行了描繪,而且提出了五禽戲的鍛煉原則——“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
這小老虎眼下也就差不多有三五個月的樣子大小,平常時候燕堂就將平時打獵所獲得的野兔、野雞等諸多小獵物剝了皮喂給食,那小老虎卻一點都不吃。燕堂看這小老虎可能是剛剛才脫離母虎,現在應該是還沒有斷奶。燕堂沒有辦法,又隻好再弄來哺乳中的母羊、母狗來給小老虎哺乳,這小虎的食量可真不小,讓人喂起來還頗費一些功夫。
就這樣又過了兩三個月,小老虎已經能夠吃肉了,身體也逐漸健壯起來,越來越有猛獸的模樣,與撲鬥也愈加有模有樣。
這日,懷英、棄疾、範九兒下學還未到武場,卻聽裏麵嗬斥連連,不由大驚,心道是誰惹了小老虎,卻不是玩的。一起疾衝進來,卻見如玉與小老虎翻翻滾滾打在一起。那小老虎平時與九兒、懷英、棄疾等打鬥,不用牙齒,不伸利爪,但今日與如玉便大為不同,正謂張牙舞爪,在如玉的雪白的臉蛋上抓了好些血痕。
原來那小老虎與如玉不熟,本來不愛搭理,不料如玉百般挑逗,不由越來越怒,終於大發其威。
棄疾搶上前去將小虎嗬住,看到如玉武功高強,心中甚奇:“平時也看不到她更多用功,武功卻是這麽好!”範九兒看棄疾疑惑,笑道:“她除了有爹爹教,還有娘也專教她一個,不隻是學得多,練功也比我們更勤。”
這會燕堂、素蘭夫婦也趕了過來,素蘭看到不禁心疼道;“你這樣臉上被抓得一道道的,若是因此破了相留了疤,將來找婆家,要說不是與人打架,而是被老虎抓的,又有誰信?”如玉嫣然笑笑:“我這輩子隻跟著爹爹母親,不找婆家。”
燕堂寒著臉訓斥道:“這小虎對我們身有武功的還沒什麽,對常人來說那是要命的瘟神。我們平日裏與它都是好好相處,給它吃好喝好,從不曾驚怒它,消磨它野性不讓發作。現在它還小,不過很快就要長大,那時野性發作起來,一個武林頂尖高手都難以招架。當年你們武鬆師叔祖曾打死一隻老虎,當真驚險得很。你太也不知道天高地厚!”
如玉哭訴道:“你不讓我用它練。”燕堂溫聲道:“你若喜歡,不妨過來一起練,但要立即與它處好了,切不可讓它大有敵意,否則野性難以控製。”如玉這才破涕為笑。
於是如玉也來與範九兒、懷英、棄疾一起,每日閑暇之餘讓小老虎陪著練功。還是女孩易於親近,幾天下來,倒是如玉與小虎最是熟絡。
隨著小虎逐日長大,撲擊進退、往來遮擋其速快,其力大,其勢猛,實有人所不及的妙用。幾個孩子都是如獲至寶,與小虎片刻不舍分離,隻有懷英沉心文學,對武學不是十分熱心。燕堂謹記其母親柳氏不勉強習武的囑托,也不多加督促。
鄆王這天又到武場,手中所拿卻不是象棋,而是圍棋,道:“學象棋本來是要演練兵事,學習奇計異謀,卻不是要奪取棋藝天下第一,能窺其門徑、得其概要就該差不多了。現在要再學習圍棋了。”棄疾大喜,知道這樣下去象棋隻是更加熟練而已,收獲卻不致更多,實不願再沉溺其中,而再學圍棋則不同,肯定又會大有所獲。
懷英對象棋心卻不甘,猶有不舍。鄆王笑道:“懷英欲要象棋登峰造極,也是難得,隻是今後要免不了頻仍尋弈、請教高賢、檢討得失、擯除驕莽、遍研棋譜,幾者缺一不可。以後圍棋也是一樣,你二人都要記住了。”
鄆王再道:“圍棋,源於華夏,古稱之為‘弈’,先秦《世本》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位列琴棋書畫四藝,曆來被兵家、文人所重。
“東漢班固既是與太史公齊名的大史學家,更是兵家名流,曾做中護軍隨竇憲、耿秉抗擊匈奴,去塞三千餘裏登燕然山,自作《封燕然山銘》刻石勒功,紀漢威德。班固既為用兵的行家裏手,所撰《弈旨》也極合用兵方略,指出棋手就如將帥,要有‘蘇張之姿,固本自廣’,即蘇秦、張儀那樣的雄才大略。行棋計之周詳,謀自全局,‘有似夏禹治水之勢’,切防‘一孔有闕,壞頽不振’。兩軍對壘,‘做伏設詐,突圍橫行’。不慮勝,先慮敗,勢孤自保,‘既有過失,能量弱強,逡近需行,保角依旁,卻自補續,雖敗不亡’,無不是兵家精要。
“其弟子馬融撰寫的《圍棋賦》,更勝《弈旨》,對棋藝的理解更深。圍棋的勝負策略,猶如頭發那樣細微,雙方的布局,又似麻團那樣錯綜複雜。對弈攻守各有法則,守要堅固,攻要前後呼應,上下聯係,不能唐突。否則,‘深入貪地兮,殺亡士卒’,‘上下離遮,四麵隔閉’,‘圍合罕散兮,所對哽咽’。
“稍後於馬融的黃憲,撰有《機論》,專門論述了圍棋的虛實形勢。‘弈之機,虛實而已。實而張之以虛,故能完其勢;虛而擊之以實,故能製其形。故善弈者能出其機而不散,能藏其機而不貪,先機而後戰,是以勢完而難製’,為布局之圭皋。
“馬融為東漢名將馬援從孫,曾入仕大將軍鄧騭幕府,其時一般淺見的儒生學士,都認為文德可興,武功宜廢,於是停武製,不講戰陣之法,因此猾賊蜂起,國家無備。馬融對此大為不滿,認為文武之道,是聖賢所重視的,怎能不講武功?所以他作的《圍棋賦》最講圍棋與兵法相合,盡可能用圍棋之戰演兵。將圍棋視為小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而其後許多軍事名家,像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均為疆場和棋枰大小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
鄆王看懷英、棄疾隻聽圍棋還沒有什麽,自是圍棋沒有入門,但聽談戰場軍事便大感其趣,那是喜歡熱鬧,心中不免暗笑:“我將圍棋與兵法放在一起講授,管教這兩個小猴立時著迷,愛不釋手。”
於是又道:“北周武帝宇文邕喜歡象棋,無獨有偶,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極喜歡圍棋,常與臣僚通宵達旦對弈,他還自撰《棋品》《棋法》《棋評》、《圍棋賦》等棋書和文章。其時所出《棋經》更在班固《弈旨》和馬融《圍棋賦》等書的基礎上精進,其地位亦足可等量齊觀。
“其後還有唐太宗李世民、南唐元宗李璟、後主李煜、本朝太宗皇帝等一國之主喜好將圍棋用於軍事。特別是李世民,既是圍棋高手,又是用兵天下第一的奇才,與當時的豪雄李靖、虯髯客用圍棋談兵,輕易盡占中原,二人心悅誠服,由對手轉為臣佐。
“本朝太宗亦喜用圍棋演兵,特詔令徐鉉撰寫《圍棋義例》,寫盡了圍棋戰術招法。而自那時起,文人武將多好以棋談兵,象棋、圍棋均是。仁宗年間張靖,更是將圍棋攻防,仿《孫子兵法,撰《棋經十三篇》,棋戰與兵法相互啟迪。
“劉仲甫是先皇徽宗時第一國手,曾親教我圍棋,最喜《棋經十三篇》,特地作注。他曾經說,《棋經十三篇》重戰略,他自己所撰有《棋訣》與唐朝大棋士王積薪所著《十決》重戰術,各有側重,但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協用才相得益彰。
“我便借著這些棋經與孫子兵法、當朝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一並傳授,還怕你們兩個不成才、沒有興趣嗎?”
二人聽後大喜,更是精神百倍,躍躍欲試。
鄆王鋪開圍棋盤,指點道:“盤上縱橫都是十九路線,共有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便是放黑白棋子的地方。這九個用大黑點標識的交叉點,稱之為‘星位’,以方便定位,而正中央的又被稱為‘天元’。天元既處當央之地,始之本初,終則歸宗,猶眾星烘托的‘北極星’,自有廣大高深之意。棋盤再因方位不同,又分邊、角、中腹,通常守邊角得實利,占中腹得外勢,雖是大致如此,但千古無同局,有時也因棋而異,不可一概而論。”
當下拿出一本棋書,卻是老大的破舊不堪,喜滋滋道:“恁兩個小子莫小看了它,這本書雖然破舊,卻是徐鉉的《圍棋義例》手稿,以後的畢昇活字印刷本,便是照此書印製。
南北朝時陶弘景在其《養性延命錄》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虎戲者,四肢距的,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鹿戲者,四肢距的,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有汗以粉塗身,消穀食,益氣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在該書中,不但對五禽戲的具體操作步驟進行了描繪,而且提出了五禽戲的鍛煉原則——“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
這小老虎眼下也就差不多有三五個月的樣子大小,平常時候燕堂就將平時打獵所獲得的野兔、野雞等諸多小獵物剝了皮喂給食,那小老虎卻一點都不吃。燕堂看這小老虎可能是剛剛才脫離母虎,現在應該是還沒有斷奶。燕堂沒有辦法,又隻好再弄來哺乳中的母羊、母狗來給小老虎哺乳,這小虎的食量可真不小,讓人喂起來還頗費一些功夫。
就這樣又過了兩三個月,小老虎已經能夠吃肉了,身體也逐漸健壯起來,越來越有猛獸的模樣,與撲鬥也愈加有模有樣。
這日,懷英、棄疾、範九兒下學還未到武場,卻聽裏麵嗬斥連連,不由大驚,心道是誰惹了小老虎,卻不是玩的。一起疾衝進來,卻見如玉與小老虎翻翻滾滾打在一起。那小老虎平時與九兒、懷英、棄疾等打鬥,不用牙齒,不伸利爪,但今日與如玉便大為不同,正謂張牙舞爪,在如玉的雪白的臉蛋上抓了好些血痕。
原來那小老虎與如玉不熟,本來不愛搭理,不料如玉百般挑逗,不由越來越怒,終於大發其威。
棄疾搶上前去將小虎嗬住,看到如玉武功高強,心中甚奇:“平時也看不到她更多用功,武功卻是這麽好!”範九兒看棄疾疑惑,笑道:“她除了有爹爹教,還有娘也專教她一個,不隻是學得多,練功也比我們更勤。”
這會燕堂、素蘭夫婦也趕了過來,素蘭看到不禁心疼道;“你這樣臉上被抓得一道道的,若是因此破了相留了疤,將來找婆家,要說不是與人打架,而是被老虎抓的,又有誰信?”如玉嫣然笑笑:“我這輩子隻跟著爹爹母親,不找婆家。”
燕堂寒著臉訓斥道:“這小虎對我們身有武功的還沒什麽,對常人來說那是要命的瘟神。我們平日裏與它都是好好相處,給它吃好喝好,從不曾驚怒它,消磨它野性不讓發作。現在它還小,不過很快就要長大,那時野性發作起來,一個武林頂尖高手都難以招架。當年你們武鬆師叔祖曾打死一隻老虎,當真驚險得很。你太也不知道天高地厚!”
如玉哭訴道:“你不讓我用它練。”燕堂溫聲道:“你若喜歡,不妨過來一起練,但要立即與它處好了,切不可讓它大有敵意,否則野性難以控製。”如玉這才破涕為笑。
於是如玉也來與範九兒、懷英、棄疾一起,每日閑暇之餘讓小老虎陪著練功。還是女孩易於親近,幾天下來,倒是如玉與小虎最是熟絡。
隨著小虎逐日長大,撲擊進退、往來遮擋其速快,其力大,其勢猛,實有人所不及的妙用。幾個孩子都是如獲至寶,與小虎片刻不舍分離,隻有懷英沉心文學,對武學不是十分熱心。燕堂謹記其母親柳氏不勉強習武的囑托,也不多加督促。
鄆王這天又到武場,手中所拿卻不是象棋,而是圍棋,道:“學象棋本來是要演練兵事,學習奇計異謀,卻不是要奪取棋藝天下第一,能窺其門徑、得其概要就該差不多了。現在要再學習圍棋了。”棄疾大喜,知道這樣下去象棋隻是更加熟練而已,收獲卻不致更多,實不願再沉溺其中,而再學圍棋則不同,肯定又會大有所獲。
懷英對象棋心卻不甘,猶有不舍。鄆王笑道:“懷英欲要象棋登峰造極,也是難得,隻是今後要免不了頻仍尋弈、請教高賢、檢討得失、擯除驕莽、遍研棋譜,幾者缺一不可。以後圍棋也是一樣,你二人都要記住了。”
鄆王再道:“圍棋,源於華夏,古稱之為‘弈’,先秦《世本》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位列琴棋書畫四藝,曆來被兵家、文人所重。
“東漢班固既是與太史公齊名的大史學家,更是兵家名流,曾做中護軍隨竇憲、耿秉抗擊匈奴,去塞三千餘裏登燕然山,自作《封燕然山銘》刻石勒功,紀漢威德。班固既為用兵的行家裏手,所撰《弈旨》也極合用兵方略,指出棋手就如將帥,要有‘蘇張之姿,固本自廣’,即蘇秦、張儀那樣的雄才大略。行棋計之周詳,謀自全局,‘有似夏禹治水之勢’,切防‘一孔有闕,壞頽不振’。兩軍對壘,‘做伏設詐,突圍橫行’。不慮勝,先慮敗,勢孤自保,‘既有過失,能量弱強,逡近需行,保角依旁,卻自補續,雖敗不亡’,無不是兵家精要。
“其弟子馬融撰寫的《圍棋賦》,更勝《弈旨》,對棋藝的理解更深。圍棋的勝負策略,猶如頭發那樣細微,雙方的布局,又似麻團那樣錯綜複雜。對弈攻守各有法則,守要堅固,攻要前後呼應,上下聯係,不能唐突。否則,‘深入貪地兮,殺亡士卒’,‘上下離遮,四麵隔閉’,‘圍合罕散兮,所對哽咽’。
“稍後於馬融的黃憲,撰有《機論》,專門論述了圍棋的虛實形勢。‘弈之機,虛實而已。實而張之以虛,故能完其勢;虛而擊之以實,故能製其形。故善弈者能出其機而不散,能藏其機而不貪,先機而後戰,是以勢完而難製’,為布局之圭皋。
“馬融為東漢名將馬援從孫,曾入仕大將軍鄧騭幕府,其時一般淺見的儒生學士,都認為文德可興,武功宜廢,於是停武製,不講戰陣之法,因此猾賊蜂起,國家無備。馬融對此大為不滿,認為文武之道,是聖賢所重視的,怎能不講武功?所以他作的《圍棋賦》最講圍棋與兵法相合,盡可能用圍棋之戰演兵。將圍棋視為小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而其後許多軍事名家,像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均為疆場和棋枰大小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
鄆王看懷英、棄疾隻聽圍棋還沒有什麽,自是圍棋沒有入門,但聽談戰場軍事便大感其趣,那是喜歡熱鬧,心中不免暗笑:“我將圍棋與兵法放在一起講授,管教這兩個小猴立時著迷,愛不釋手。”
於是又道:“北周武帝宇文邕喜歡象棋,無獨有偶,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極喜歡圍棋,常與臣僚通宵達旦對弈,他還自撰《棋品》《棋法》《棋評》、《圍棋賦》等棋書和文章。其時所出《棋經》更在班固《弈旨》和馬融《圍棋賦》等書的基礎上精進,其地位亦足可等量齊觀。
“其後還有唐太宗李世民、南唐元宗李璟、後主李煜、本朝太宗皇帝等一國之主喜好將圍棋用於軍事。特別是李世民,既是圍棋高手,又是用兵天下第一的奇才,與當時的豪雄李靖、虯髯客用圍棋談兵,輕易盡占中原,二人心悅誠服,由對手轉為臣佐。
“本朝太宗亦喜用圍棋演兵,特詔令徐鉉撰寫《圍棋義例》,寫盡了圍棋戰術招法。而自那時起,文人武將多好以棋談兵,象棋、圍棋均是。仁宗年間張靖,更是將圍棋攻防,仿《孫子兵法,撰《棋經十三篇》,棋戰與兵法相互啟迪。
“劉仲甫是先皇徽宗時第一國手,曾親教我圍棋,最喜《棋經十三篇》,特地作注。他曾經說,《棋經十三篇》重戰略,他自己所撰有《棋訣》與唐朝大棋士王積薪所著《十決》重戰術,各有側重,但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協用才相得益彰。
“我便借著這些棋經與孫子兵法、當朝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一並傳授,還怕你們兩個不成才、沒有興趣嗎?”
二人聽後大喜,更是精神百倍,躍躍欲試。
鄆王鋪開圍棋盤,指點道:“盤上縱橫都是十九路線,共有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便是放黑白棋子的地方。這九個用大黑點標識的交叉點,稱之為‘星位’,以方便定位,而正中央的又被稱為‘天元’。天元既處當央之地,始之本初,終則歸宗,猶眾星烘托的‘北極星’,自有廣大高深之意。棋盤再因方位不同,又分邊、角、中腹,通常守邊角得實利,占中腹得外勢,雖是大致如此,但千古無同局,有時也因棋而異,不可一概而論。”
當下拿出一本棋書,卻是老大的破舊不堪,喜滋滋道:“恁兩個小子莫小看了它,這本書雖然破舊,卻是徐鉉的《圍棋義例》手稿,以後的畢昇活字印刷本,便是照此書印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