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話人人都需要講,對於三類人來說,更是至關重要。


    哪三類人呢?君、親、師,也就是做領導的、當父母的和當老師的。為什麽?因為他們都擔負著教育人、培養人的重任。


    1. 領導要誇下屬


    如果沒有受到激勵,能力隻能發揮20%。


    有人說:“能力會在批評下萎縮,而在鼓勵下綻放花朵。要想成為有效的企業領導者,必須學會高聲讚揚下屬。”


    誇獎是管理者必備的領導藝術。對於領導者來說,會誇獎下屬,就是會激勵;會激勵,隊伍就有士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 ~ 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至80%。


    ● 天天訓人,隻會導致員工離職率變高當領導的不會誇人,會出現什麽結果呢?


    一位著名中醫講過一個故事,說他有個女患者,非常能幹,28 歲就當上了一家大型網站的部門老總。不幸的是,她得了乳腺炎,跑來找他看病。一了解病因,原來是壓力太大所致。她手下有2000 人,可是下屬的離職率達到20%。老板對她說,如果今年離職率還這麽高,你就先離職吧。她心裏的壓力可想而知。


    為什麽手下離職率高,她百思不得其解。這位中醫跟她一聊,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她愛當眾訓人,每天開例會都說:“成績咱們就不說了,就談談問題。”然後開始一一指出手下經理們的不足,從來沒有表揚過他們,搞得人人寒心,心生怨氣,離職率自然就高了。


    這位中醫就給她出了一招:當麵表揚,背後批評。從此以後,每逢開會,她對大家的成績一一表揚,而對他們存在的不足,都是會後關起門來單個指出,很快離職率就降到了10% 以下。中藥調理加上工作方法的改進,她的乳腺炎也好了。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個當領導的隻會批評人,就等於不尊重下屬的自尊,隻是把下屬當成完成任務的工具,員工離職率高就成了必然結果。當麵表揚,背後批評,看起來隻是一種手段,但在這種手段的背後是對下屬的尊重,當下屬感受到你對他的這份尊重時,自然就會回報你。


    做管理的人都知道,當兩個下屬發生矛盾時,上司怎樣進行調解處理,往往是件很棘手的事。王雨在《演講與口才》雜誌上講了一件總經理靠誇獎打好“五十大板”的真事。做管理的人看了以後也許會有所啟發。


    這個故事說,一個叫陳佳麗的女子在一家傳媒公司上班,一天,她做完手頭的工作後,主管安排她幫其他員工處理點緊急事務。由於她不熟悉這項業務,不經意間出了紕漏,幾天後被發現時,已經造成了損失。主管嚴厲批評了她,但她覺得很委屈,認為自己多做了事情卻不討好,就此跟主管鬧僵了。


    總經理了解了情況後,把他們兩人叫到辦公室,對他們誰都沒有批評,而是首先對陳佳麗說:“你的工作很勤奮,效率很高,我是很滿意的。我們公司的業務涉及多個領域,如果你能夠多研究一下其他方麵的業務,對你的發展會更有好處。”接著,總經理又對主管說:“你對公司的管理很負責,各項工作安排得有條有理,讓我放心很多。你是公司的老員工,如果在工作中能多對新員工進行一些‘傳幫帶’,那就做得更好了。”兩人聽後,放鬆了心情,和好如初。


    工作中上下級之間發生矛盾是常有的事,但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破壞正常的工作關係。作為上一級領導,對上麵這兩位下屬應該怎樣處理呢?如果將


    板子打在一個人身上,被打的那個人肯定不服;如果各打五十大板,兩個人都會不服。而這位總經理將誇獎人的管理方法運用得爐火純青,誰都不打板子,而是對兩人先後一通誇,再提出希望,讓兩個人都有麵子,也讓他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還消除了他們之間的隔閡。


    你說,誇獎人是不是處理下屬矛盾的高招呢?


    ● 竺可楨校長誇人樹榜樣


    做管理工作的人掌握了誇獎的藝術,有時不光能調動下屬的積極性,還能達到誇一人為眾人樹榜樣的目的。


    中國“兩彈”元勳王淦昌的婚姻非常傳奇。王淦昌四歲時,他的父親溘然長逝,家庭的重擔壓在了兩位哥哥身上。九年之後,母親又撒手人寰。看到最小的外孫王淦昌失去雙親,外婆決定給他成個家,在他13 歲的時候,為他娶了比他大三歲的女孩吳月琴。對於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小腳女人給自己當夫人,王淦昌多少覺得有點不甘和遺憾。直到浙江大學竺可楨校長的一次誇獎,才讓他改變了看法,徹底愛上了吳月琴,跟她攜手共度一生。


    抗日戰爭爆發後,淞滬會戰失敗,杭州落入日軍之手,浙江大學被迫遷往貴州省的小山城湄潭。王淦昌在顛沛流離中不幸染上了肺結核。學校幾個月都發不出薪水,一家七口的生活重擔全都壓在了吳月琴肩上。


    一天,吳月琴指著荒山坡對王淦昌說:“明天我就把屋後這塊荒坡開墾出來,種上菜,養一群雞,你看怎麽樣?”


    “好是好,可是你生完孩子才幾天,身體怎麽吃得消?”王淦昌關切地說。


    “沒事的,”吳月琴不以為然地說,“隻要你和孩子不餓著凍著,我吃點苦算不了什麽。”


    第二天,太陽剛剛升起,吳月琴就在山坡上幹開了。幾天之內,她在荒山坡上開墾出了一片菜園,種上了蔬菜,還在家養了一群雞。


    校長竺可楨看到後,當著王淦昌的麵嘖嘖稱讚:“王教授,沒想到你這‘小腳太太’真能幹啊,讓她給浙大的教職工家屬傳傳經,墾荒自足,這是教授夫人用女人的雙手擊退日本鬼子兵啊!”


    第一次聽到妻子受到校長表揚,王淦昌十分高興,開始對自己的“小腳太太”刮目相看。


    相信你一定能看出來,竺可楨校長這幾句誇獎,一舉多得,顯示出高超的領導藝術:第一,讓王淦昌為自己的小腳太太自豪,夫妻關係更和諧;第二,為全校教職工家屬樹立一個自力更生的榜樣;第三,上升到了為抗戰做貢獻的高度。


    看了上麵這三個例子,你覺得對於一個好領導來說,會誇人究竟是可有可無,還是必不可少?


    2. 親人之間要互誇


    親人之間的誇獎,重點是兩個方麵:一是夫妻之間要相互誇獎,二是父母對孩子要會誇獎。


    ● 夫妻之間互相誇


    為什麽把夫妻之間的誇獎看得這麽重要呢?先說說夫妻關係的重要性。


    一是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基礎。


    儒家認為,人際關係共有五種: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朋友、君臣(上下級)。在這五種關係中,最基礎的關係是什麽?是夫妻關係。沒有夫妻關係,就沒有父子關係,也沒有兄弟關係,也不可能有君臣關係,更不可能有朋友關係及社會成員的關係。因此,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基礎,是產生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夫妻關係這個基礎打好了,其他四種關係就很好處理了。


    二是夫妻關係處理的難度大。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關係是最難處理的。父子、兄弟之間有血緣當紐帶,有天然親近感。而夫妻之間,原來沒有血緣關係,雙方來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兩個人的性格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追求、目標和價值觀也不同,在一個屋簷下朝夕相處,確實不容易。


    再說說夫妻相互誇獎的重要性。


    ● 下等夫妻人貶人


    過來人都知道,夫妻離婚,十有八九都是由吵架引起的。夫妻吵架,就是相互貶低。


    著名作家劉墉在《把話說到心窩裏》一書中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對夫婦為了一點小事吵架,要離婚,起因居然不是壞事,而是好事。


    一天,太太買到一條很好的石斑魚,特地打電話到她丈夫辦公室,說你離開辦公室時,打個電話回來,我好下鍋蒸,蒸這石斑魚,多一分鍾少一分鍾都不行。


    太太計劃得很好:丈夫出門,她蒸魚;丈夫進門,魚正好可以上桌。


    偏偏丈夫在下班剛給他太太打完電話時,碰上一位客戶突然造訪,因此耽誤了20 分鍾。送走客戶後,丈夫趕緊又撥了個電話回家,說臨時有事耽擱了,現在才能走。太太一聽,暴跳如雷:“什麽?你還在辦公室?你不知道魚涼了不好吃嗎?你知道這條石斑魚多少錢嗎?”


    丈夫沒多說什麽,趕緊開車趕回去,一路上又急又餓,還差點撞了人,一到家就沒好氣地說:“魚涼了就涼了嘛!熱熱不就得了?”太太一聽這話,氣更是不打一處來:“你是沒命吃好魚,以後就給你吃涼的。”


    兩人當場就吵翻了,互相扯開嗓子吼,把孩子都嚇哭了。一條好好的石斑魚放在桌上,誰都沒吃,兩人還差點離了婚。


    ● 上等夫妻人抬人


    什麽叫“抬”?就是誇獎。誇獎就是夫妻避免吵架的一劑良藥。


    夫妻一方“抬”,就能消除怒氣,平息吵架。


    妻子在廚房喊丈夫吃飯,而他正在客廳看電視沒聽見,妻子又叫了幾次,他還是沒反應。妻子生氣了,一臉怒氣地來叫他:“叫你吃飯好幾次,你聽不見啊?”


    丈夫如果此時針鋒相對,很容易引發爭吵,最理智的做法是不接招。過了一會兒,丈夫對妻子笑臉相迎:“對不起,老婆別生氣,剛才真的沒聽見!”


    妻子看到他的笑臉,怒氣消了一半。來到餐廳,他又主動擺好碗筷,順便來上一句:“老婆,你做的飯菜真好吃!”


    妻子見他勤快,又聽到他表揚自己,心裏剩下的怒氣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雙方互“抬”,就能家中無戰事,長治久安。


    我有個朋友,夫妻很少吵架。問其秘訣,答案就是互抬。


    朋友是一名記者,從年輕時起就天天在家裏“爬格子”。太太天天誇他:“我就喜歡老公專心致誌寫東西、看書的樣子!”“抬”得老公筆耕不輟,越寫越來勁。


    老公原來不善言辭,慢慢地也學會投桃報李。太太把相夫教子的事全包了,他逢人就說:“我太太就是四個字‘賢妻良母’!”他太太聽到這話,心花怒放,幹家務管孩子更是樂此不疲。


    天天誇的結果是,夫妻二人各司其職。幾十年下來,家庭和和睦睦,老公寫出了三本暢銷書,當小學老師的太太也升了職,兒子上了重點大學,畢業後


    事業有成。


    ● 父母要會誇孩子


    可以說,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誇獎和讚賞中成長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最大。


    我身邊有很多人,自己的事業很成功,但就是沒有教育好孩子。他們很苦惱,也百思不得其解。


    根據我的觀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不會誇獎孩子。


    有一位老總帶著高中畢業的兒子一起來上演講課。我一直誇獎他兒子進步很快。他卻一遍遍當著孩子的麵對我說:“老師,我這兒子膽小,不愛說話,怎麽辦啊?”


    還有一次,與幾位朋友吃飯。一位從日本回來的女老總說,她的女兒幾歲,非常調皮,學習成績總是排在倒數三名。她用了各種辦法,有寬有嚴,但都不見效。


    後來有人問:“你平常誇孩子嗎?”她說:“我就是沒用這一招。回去就誇孩子。”


    愛批不愛誇,實際上是出於父母的自私自利,訓斥、指責隻是發泄自己的不滿,對犯錯誤、有缺點的孩子毫無幫助。長此以往,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形成對立。


    ● 繼母誇獎卡耐基,讓他從壞孩子變成了人際關係學大師好孩子一定是誇出來的。


    人們常說:後娘難當。但卡耐基的繼母成了最成功的後娘,把一個壞孩子誇成了一位人際關係大師。


    卡耐基小時候是一個淘氣包。在他九歲的時候,他父親把繼母娶進家門。當時他們住在鄉下,生活貧苦,而卡耐基的繼母家境比他們家好。


    他父親一邊向他繼母介紹卡耐基一邊說:“親愛的,希望你注意這個全社區最壞的男孩,他可讓我頭疼死了,說不定會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頭扔向你,或者做出別的什麽壞事,總之讓你防不勝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繼母微笑著走到他麵前,托起他的臉,看著他,輕輕撫摸他的頭,對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全社區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有找到發泄精力的地方的男孩。”


    繼母說得卡耐基眼淚幾乎滾落下來。從此,他和繼母開始建立友誼。繼母說的那番話成為激勵他的動力,促使他日後創造了“28 項黃金法則”,幫助了千千萬萬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之路。在他繼母來之前沒有一個人誇過他聰明,他的父親和鄰居認定他就是壞男孩,但他的繼母隻說了一句話,就改變了他的命運。


    卡耐基14 歲時,繼母給他買了一台二手打字機,並且對他說,你一定會成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開始向當地的一家報紙投稿。他了解繼母的熱忱,也很欣賞她的那股熱忱,他親眼看到她是如何用她的熱忱改善他們的家庭的。


    繼母的那番話激發了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啟迪了他的智慧,使他成為20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繼母是怎樣改變卡耐基的?就是靠誇獎,誇獎他是最聰明的孩子,堅信他一定會成為一名作家。


    改變一個孩子就這麽簡單。當然,簡單的事情你要肯反複做,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反複誇獎,孩子才能改變。


    3. 老師要會誇學生


    當老師的為什麽要會誇獎學生?


    第一,影響深。老師的一句話能影響學生一輩子。


    我的朋友給我講過一件事,說有一位廳級女領導,能力非常強,人緣也非常好,說話很有感染力,但有個死穴,就是從不開口唱歌,誰要讓她唱歌,她馬上拂袖而去。為什麽?原來她上小學時,第一次開口唱歌,正在興頭上,沒想到音樂老師大發雷霆:“別唱了,比殺豬還難聽。”就是這一句話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她發誓一輩子再也不唱歌了。


    我的一位學生回憶了自己一次講話失敗再也不敢開口的經曆。他的母親是電台播音員,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有主持的特長。上初中的時候,他第一次擔任學校的運動會解說,因為太緊張,有些結巴,結果主管的老師感到很沒麵子,就挖苦他:“你媽媽還是播音員呢,你怎麽一點都不像她?”這句話在他心中留下了陰影,從此他一上台主持就結巴,再也無法上台主持了。


    ● 老師責罵學生,險遭殺身之禍


    《成都商報》報道過一件事:彭州有一位姓文的老師萬萬沒想到,自己曾教過的一名叫張潤( 化名) 的學生在離開學校後的七年間練習散打,竟然是為了報複老師。這名學生把自己工作中的一切不順都歸結於老師的教育問題,畢業七年後開始了一係列瘋狂的報複舉動:先是帶著鋼管到學校,被發現後翻牆而逃,此後又踢開學校大門,拿著菜刀猛追曾經的班主任,並挾持兩名學生,要求老師當麵道歉,直到警方趕來將他當場抓獲。


    這一切竟源於七年前老師曾經當著全班的麵責罵過他,他想忘都忘不了。


    老師的一句責罵,讓一名學生走上犯罪的道路,實在令人震撼。


    第二,影響大。一名老師一個班要教幾十個孩子,一輩子要教上千個學生。若教育得法,孩子成才,桃李滿天下。


    一名優秀的老師最核心的素質是什麽?博愛,愛每一個學生。有了博愛之心,就會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點,誇獎每一個學生的點滴長處。


    ● 陶行知四顆糖果誇學生


    我們先來看一則關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給學生四顆糖的故事。


    有一名男生扔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校長陶行知發現並製止他後,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那名扔泥塊砸別人的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但陶行知並沒有發火,而是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遞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裏,但我遲到了。


    男生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猶猶豫豫地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掏出第二顆糖果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男生聽了這話目瞪口呆。


    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給他,說:我調查過了,你之所以扔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而且有跟壞人做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


    男生非常感動,向陶校長承認自己的錯誤,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去,說:為了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顆糖果,我沒有更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按照常人的思維,這個孩子理應受到批評,而陶行知校長卻一反常規,變批評為表揚,居然發現了這個學生的四處閃光點:守時、尊重、正直、自覺認錯,還送上四顆糖,進行了四次表揚。這正是一個教育家的過人之處:博愛之心!


    喜歡學習好的,討厭學習差的;喜歡聽話的,不喜歡調皮的,都不叫博愛。隻有像陶行知先生一樣,愛每一個孩子,才可能見常人所未見,從一個淘氣學生的身上發現四個優點,並以四顆糖獎勵。我想,這四顆糖、四句誇獎,一定會讓這個孩子銘記終生,做一個守時、尊重人、正直與有錯就改的人。


    ● 名師每天準備100 頂高帽送給學生於永正老師是全國有名的小學特級老師,他有句名言叫“準備100頂高帽,送給學生”,就是說要善於誇獎每一個學生。有位老師在博客裏講了於永正老師的一個例子。


    有一次,於永正老師在江蘇一所小學上示範課。課堂上要讓學生練習寫字。


    字寫得好的畫紅圈,比如有三個字寫得不錯,就畫三個紅圈。但寫到藝術的“藝”


    字時,有個孩子字寫得實在不好,於老師認真地看了一下,說:嗯,不錯,藝術的“藝”字這一折寫得很好,把這個折的筆畫圈起來吧。


    你看,於老師真了不起,人家都是圈一個字,他圈一個折的筆畫,孩子就在乎這個,說不定將來這個孩子會成為書法家。


    我們常將愛挑刺的人形容為“雞蛋裏頭挑骨頭”,應該怎樣形容於永正老師這樣會誇獎人的老師呢?不妨叫“沙土也能挑出金”吧。從2005 年起,我在大學裏開始教授演講口才課程。我就記著於永正老師“準備100 頂高帽,送給學生”的話,但又有個疑惑:如果我對差生個個表揚,好學生會不會不服氣呢?


    通過實踐發現,善於表揚每一個學生,會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王同學說:“每次點評的時候,殷老師總會先將同學做得好的方麵提出來,給予應有的肯定與讚揚。之後,才用提建議的方式把同學做得不好的地方提出來。這樣不但不會對同學造成傷害,還能讓同學更容易接受別人的建


    議,從而得到有效的改善。長期堅持誇獎每一名學生、每一名學員,已經變成了我的習慣,這也成了使學生、學員愛上我的課的一個法寶。我們從不同角度對好話做了分類之後,下一章就要重點說說為什麽要講好話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練好口才的第一本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亞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亞敏並收藏練好口才的第一本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