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小鐵人示愛
一
從柳條溝到縣城亮子裏八十多裏路程,平素大馬車也就用大半天,冬天大雪封路沒有道眼,得需要一整天時間。為了趕在落日關城門前到達,他們起了大早,黑咕隆咚出發,為節省時間小頂子頭一天晚上住在孟家大院,車從烽火台村走。
小頂子進城回生活多年的亮子裏,用不著費更大操持,坐上車回去就行。然而,胡子做了精心準備和周密行程安排,原因她不是祁鐵匠的平民女兒,是胡子二當家的,盡管她所生活的那個鎮上沒人知道她當胡子的底細,熟悉她的人記憶停留在她被胡子綁架,杳無音信沒人再看見她。盡管沒人知道她現在身份,還是防範的好。
“你去吧,跟孟老道好好喳咕(計劃)。”天南星事先派水香去村子裏,同孟老道計劃好此事,“進城大意不得啊!”
“哎,我這就去。”大布衫子說。
水香親自安排小頂子此次出行重要自不必說,他從簸箕崴子來到柳條溝,如同一隻兔子艱難從野外進村屯覓食,積雪厚厚地壓埋枯草它找不到食物,期望到人類居住地尋找到充饑的東西,這要冒喪命的危險,動物為食亡嘛!自然法則無比殘酷。
走出地窨子,積雪沒腰深。為不暴露老巢所在位置,必須考慮不留下腳印、痕跡什麽的,做到這一點唯一辦法繞道,不直接到烽火台村,迷惑的方法東拐西拐。最後水香從不該是簸箕崴子方向來的路進村,的確做到了南轅北轍。
“趕快脫下靰鞡,暖暖腳。”孟老道見到水香穿的靰鞡和褲子凍在一起,大腿成了冰坨,明顯在雪窠裏跋涉許久。
大布衫子先是脫掉暖牆子(皮襖),再脫掉踹殼(鞋),去掉寒冷快速暖和過來的方法就是脫,衣物在冰天雪地裏凍透凍硬,無限寒氣侵略,抓緊清除。
“回腿上裏!”孟老道往火炕上讓客,這是東北農家最熱情待客,享受此禮遇的多是重要客人,“炕頭熱乎。”
大布衫子沒客氣上炕,坐在烙屁股的炕頭。不僅如此,炕上還擺著火盆,皇帝熱手爐起源民間使用的火盆吧?烽火台村土財主孟老道家的火盆黃泥做的,周正、光溜做工精細沒什麽瑕疵。
“三爺頂大雪嗆(奔)上來,有事兒吧?”孟老道主動問。
“是啊,有點事兒。”大布衫子在火盆上烤軟了手指,撅了撅發出嘎巴嘎巴脆響,說,“借你家大車用一趟,上街。”
“大雪封路……”孟老道覺得沒有實不可解(實在不行)的事情還是不出門的好,“道眼兒沒人踩出來。”
“事兒急,非去不可喲。”
孟老道說用車沒問題,家裏三掛大車——最好的膠輪大車,和兩台花軲轆車,前者是馬拉的,後者是牛拉的。當時能拴起三掛大車的人家,可見家境富裕,尤其是膠輪大車一般人家拴不起。胡子來求車,他滿口答應,派最高級的車,說:“你們使膠輪大車吧。”
“那太好啦。”
“孫大板(稱車夥子、車老板子。趕車的行當需要學徒,從跟車(裝卸貨物)學起,套車、裝車、趕車、修車,一兩年下來能夠獨立掌鞭,積累應付各種道路、氣候情況的經驗,久而久之,練就成手,受雇於養車之家。)沒在。”孟老道說,趕車的老板子姓孫,那時趕車也是一門技術,牲口也不是誰都能擺弄好,孟家雇傭一個成手車把勢,“他回家了,你們自己能趕車嗎?”
“最好是你家的人趕車,進出城門警察盤查。”大布衫子說。
“哦,我明白了,這麽的,我連夜打發人找孫大板回來,明早不耽誤給你們出車。”孟老道說。
“那可麻煩你啦。”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咱們誰跟誰呀!”孟老道說,他的話聽上去沒毛病,可是被官府聽到麻煩就大了,跟誰一家?打家劫舍的胡子一家你還要不要命了?滿洲國條文規定,資匪、通匪,嚴厲到知匪不報都要槍斃。他跟胡子來往不敢公開,至少隱蔽些。
大布衫子承認孟家跟綹子的關係,視他家為蛐蛐和活窯。現在大院土炮台上守衛著的就是胡子。水香說:“我們需要一個弟兄跟著進城……”他要求啃草子跟著去。
“中。”孟老道了解胡子,用大車不隻是送人進城,準保去弄什麽東西,說,“你們要往回拉啥,不方便帶的話,我買幾個櫃子拉回來。”
大布衫子明白孟老道的意思,馬車載櫃子出城門應付檢查,要帶的東西藏在櫃子裏,他說:“那太好啦。”
叭!趕大車的馭手孫大板,年齡三十多歲,得到東家信任還有跟孟老道遠房親戚關係的原因。出車前孟老道單獨叮嚀一番,講明此次去亮子裏的目的,如何配合胡子,包括多加哪些方麵的小心都講清楚,車把勢走南闖北經曆多見識廣,記住東家的囑咐就更沒問題。淩空甩響大鞭子,有兩個意義,拉車的馬受到鞭策,二是震威風。孟家的大馬車象征主人孟老道的身份地位,連駕轅帶拉套四匹馬牲口,叫齊籠套奔騰情形頗壯觀。孫大板嗓子很好,自己高興要表達,為乘車的人解悶,不請自唱:
日頭出東山來,
照亮西大川哪,
鞭兒嘎嘎響來,
回聲震耳邊哪,
天老大呀我老二呀,
牛驢騾馬聽我管。(見滿族牧歌《溜響鞭》。)
小頂子坐在車笸籮裏,一改素常胡子二當家的裝束,孟老道兒媳婦把衣服借給她,一身鄉下小媳婦打扮,在胳膊彎處的花布包袱,更像是回娘串門。她就是以小媳婦回娘家名義進三江縣城。胡子啃草子莊稼人打扮,最明顯的衣著,腰紮腰帶子,秘密全在腰帶子後麵,貼身藏著手槍,腿上有故事,腿帶子纏裹的褲腳裏別著匕首。他們跟小頂子扮叔嫂,稱當家的嫂子,樣子做給所有人看,包括現在祁家鐵匠爐的人看,叔嫂關係掩蓋不少東西,重要的是避免外人懷疑。
二
“小姐回來啦!”不知誰喊了一嗓子。
啃草子攙扶小頂子下車,不需要這個動作演戲需要,她上下馬車還有人扶嗎?
郝大碗紮著圍裙戴著套袖,左手拿著錘子,右手拿著鉗子,誇張在右手上,鉗子夾著通紅的鐵塊兒,說明此前他們正在打鐵,聽見喊聲跑出來。他擠到最前麵,說:“小姐!”
“大碗!”
一股青煙嫋嫋升騰,驚怔的郝大碗不知道什麽時候手鬆開,燒紅的鐵塊落到地上,燃著他的襪忽達——鞋罩,小頂子提醒道:“大碗你腳上冒煙,看是啥著了。”
“唔,唔!”郝大碗緩過神來,跺幾下腳,他的一個徒弟手快,捧起沙子揚在襪忽達上,火立刻滅掉,補丁味兒(舊棉花、破布燒焦了的氣味)仍然刺鼻子,他說,“先到上屋歇著,我叫人收拾房間。”
“我在家住不了幾天,有地方上宿(睡覺)就行。”小頂子說。
上屋指的鋪子掌櫃洽談業務和接人待物的地方,老掌櫃的祁二秧子活著時也稱上屋,大家都跟著叫,幾年沒改。桌子、椅子擺設還是父親當年那個樣子,掌櫃椅子上坐的是郝大碗。
“小姐,我叫人沏水。”郝大碗說著走出去,他不光讓人沏茶,同時安排一行人住下,院內有兩間房子平常給來遠道來辦鐵活業務的人預備的,鋪蓋齊全。鐵匠鋪院內經常來車馬,不缺放置大車和喂馬的地方,草料準備充足。一切安排妥當回到上屋,隻小頂子一個人在,她問:“紅杏在嗎?”
“她嫁給了山炮兒,一起回到她的老家四平街,山炮兒在一家鐵匠鋪打鐵。”郝大碗介紹情況,眼睛沒離開她。
“大碗,你成家了嗎?”她問。
郝大碗苦笑內容很多,需要往複雜理解。傾心小姐多年,師傅家的突然變故傾心沒碎,卻活生生地揪斷,幾年裏努力接上斷了的線頭,一直在努力。掌櫃的走時將鋪子交給他,全身心地經營鐵匠爐,有守攤、看家的意思,包含等待小姐回來……沒有白盼,她真的回來了,比原來胖了,皮膚黑了許多,他問:“小姐還走嗎?”
“唔,走。”小頂子進城後,往家裏走如同蛻皮節肢動物過程。昆蟲幼體經過一定時間的生長,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將舊表皮脫去,她去掉的流賊草寇的外皮,還原鐵匠鋪掌櫃女兒,見到郝大碗怎麽說她想好了,她說,“我得回婆家去,這次來給我娘上上香。”
郝大碗吃驚,小姐被胡子綁走後再沒消息,他做了幾種推測:男票,家裏贖不出可能遭撕票;女票,一般不會殺掉,留著幹什麽不用說;她逃出魔掌後嫁到外鄉……果真如此,她嫁人了,等到一場空,他還是說:“小姐出嫁了?”
“跟我來的是婆家小叔。”她接著說明來意,“大碗,給我打十八副馬鐙,馬掌、馬掌釘越多越好,還有短刀,我在家待五天,能打多少把打多少把。”
郝大碗心裏畫魂兒,十八副馬鐙,馬掌、馬掌釘越多越好啥意思?小姐婆家做什麽的?倒騰牲口(畜販)的?不然需要大量的馬馬掌……他翻然,噢,還要很多把短刀,除非……他的思路被打斷,小頂子問:“鋪子現在怎麽樣?”
“活兒還行,很多回頭客還是奔‘祁記’來訂打(做),鐵活兒大的小的都有。”郝大碗說鐵匠鋪幾年經營情況,“開始冷清一段,我不在家……小姐,我多次外出找過你們。”
郝大碗無數次去白狼山找人,胡子行蹤詭秘不可讓外人找到。他還去了西安煤礦,同樣空手而歸,祁家父女一起銷聲匿跡。能做到的不是漫無邊際徒勞地找人,他們活著終有一天要回來。信念血液似的在燒紅的鐵塊上流淌,從來沒幹涸過。
“你去了西安煤礦?”
“嗯。”
“見到我爹沒有?”
“沒見到師傅,連他的消息都沒打聽到。”他在煤礦停留數日,郝大碗說,“沒人知道。”
“我爹死啦。”
“啊?師傅怎麽死的?”
“餓死。”
“吃橡子麵(唐代皮日休詩《橡媼歎》: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傴傴黃發媼,拾之踐晨霜。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幾曝複幾蒸,用作三冬糧。),還不讓吃飽。”他說。橡子麵可以充饑,但是味道苦澀,難以下咽,食後脹肚拉不下來屎,人可被脹死。
“他逃跑被抓回來,活活餓死……”
“唉,好慘。”
他們都不願意觸碰心酸往事,死去的人畢竟死去,活著的人畢竟還要活著。她問:“鋪子裏有幾個人手?”
“六個人,我帶兩個徒弟。”
小頂子感慨當年父親的徒弟現今都做了師傅帶徒弟,她問:“生意還行吧?”
“有你家烘爐的牌子在,總有人來訂活兒。”郝大碗許久未見到祁家人,有很多話要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必須說,心裏擱不住了,她說,“小姐,你看這鋪子,是……”
“大碗,你經營著吧。”
“那小姐什麽時候回來呀?”
回來?她早不知自己身置何處,會到哪裏從沒想過,或是根本不存在回來。她說:“大碗,鐵匠鋪就是你的。”
“不,我代師傅經營,等你回來就交給你。”郝大碗說。
小頂子淒然一笑。
三
“娘,爹早沒了。”小頂子點上香,跪在母親靈位牌前流淚說道,“過幾年接爹回來,我知道你們都舍不得鐵匠鋪不願離開……”
此刻,女人柔軟的一麵充分展現出來。她的背景如果是山林和草原,再有一匹烈馬,一個鐵匠的女兒和胡子二當家的,落差相當巨大。兩者麵團那樣糅合在一起,大概才有骨頭有肉,才是真實完整的一個人。
前院,鐵匠爐臨街的大門關著,風匣拉著,打鐵聲音“丁當,丁當,丁丁當,丁丁當”,郝大碗執錘掌鉗,幾個徒弟掄大錘,燒紅的鐵塊軟如麵團,走錘後變成馬掌雛形,到成品尚需兩次鍛打。
“我去賣呆兒(看熱鬧)。”孫大板下炕,對躺著的啃草子說,“打鐵挺有意思。”
“你去吧,我直直腰(放鬆休息)。”啃草子說。
車老板走後,啃草子立刻起身,他到院子裏,二當家的進了祠堂,祁家的家祠沒有大戶人家那樣宏偉,不起眼的一家屋子而已,用途是家祠。被祁二秧子布置得不倫不類,說別開生麵也可以。供奉非祁家非李家前輩,一尊鐵匠祖師爺,還有李小腳的牌位。一般來說,一姓一祠,族規甚嚴,有的祠堂外姓、族內婦女或未成年人不準擅自入內,不然要受到重罰。
小頂子卻進入家祠內。啃草子選擇一個位置暗中保護二當家的,他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雖然是祁家大院,但畢竟幾年未回來,變化無常不是天氣倒是人心,提高警惕沒錯。
丁當,丁當……打鐵聲不時傳來,後院的寂靜被打破,老屋房簷子回音丁當丁當,一隻麻雀被驚出窩,盲眼(夜盲)滿院亂飛驚叫。亮子裏夜晚陽痿男人似的裝模作樣,幾盞鬼火似的燈光在毫無內容的城市軀體內搖曳,寒冷將欲出門的推回屋去,街道人影稀少。
祠堂門開了,小頂子走出來。啃草子迎過去,她說:“我們出去。”
“去哪兒?”
“鍾表鋪。”她說。
坐大馬車來時二當家的著一個布包,鼓耳囊腮(鼓鼓囊囊)不知道是什麽,肯定不是武器,匣子槍別在褲腰沿上。他絕對猜不到她帶來那個摔碎玻璃罩的馬燈。
小頂子抱著它想了一路,到了縣城去哪裏修理它?燈籠鋪和鍾表店選擇都有道理,馬燈是一座德國銅鍾改製的,屬於燈損壞到燈籠鋪修理合適,屬於表到鍾表店修理合適,鑲嵌玻璃罩也不知該到哪裏合適。先到鍾表店去,修不上再到燈籠鋪去。
啃草子不熟悉亮子裏夜晚街道,警惕的眼睛不夠用,要是蜻蜓——它生複眼,每個複眼是由三萬到十萬小眼組成——就好了,可看清楚每一個可疑角落,叉腰姿勢手離武器最近。
鍾表店已打烊,柵板縫隙透出燈光屋內有人。小頂子嘭嘭敲門,喊道:“師傅,修表!”
“關板兒(閉店)啦,明天來吧。”裏邊的人不耐煩地說。
“師傅,麻煩你給修理一下。”她說。
鍾表店的人不太情願,還是給開了門,嘴裏不住地絮叨:“都什麽時候啦還來修表,表怎麽啦?”
小頂子把馬燈放到修理台上,接活的人見到詫異道:“這哪百國(哪裏是)的表?”
“玻璃壞啦,能……”
鍾表店老板兼修表師傅看著麵前不倫不類的玩意兒,一座銅鍾的外殼,內瓤根本沒有鍾表的零件,加裝了燈碗、燈撚,煤油味很濃。他說:“這玩意兒修理不了,我隻會修表。”
“師傅……”小頂子央求道。
“修理不了就是修理不了,別磨嘰!”鍾表店老板朝外攆人,口氣依然生硬,看來平日生意不錯,掙兩個圖鄙錢兒(土氣、拿不出大麵的錢)都這德性。
鍾表店老板態度不怎麽樣,戧毛戧刺的話小頂子聽來不舒服,手滑向腰間,匪氣上來了,啃草子看明白,急忙插話道:“師傅你修理不了,誰還能修理,請你告訴我們。”
“亮子裏我家不能修,誰家也修理不了。”鍾表店老板不僅脾氣大,還牛皮哄哄的,“修理外國鍾表隻我們一家,不信你就試試。”
“走!”小頂子拎起馬燈說。
啃草子快步跟她出門,到街上小頂子說:“你說他會說人話嗎?”
“將來收拾他。”啃草子說,胡子說的是氣話,變成現實也說不定,得罪胡子埋下隱患,將齊(最終)不好辦,他問,“我們去哪兒?”
“燈籠鋪。”
三江照明使用油燈、蠟燭時代,規模的城鎮都有燈籠鋪,百姓節日需要燈籠,買賣店鋪做招幌,煙館、妓院、婚禮喜慶、新娘燈(宮燈)、喪葬場合的竹篾燈……夜間營業的店鋪門前掛著燈籠。經營燈籠的鋪子打烊很晚,很多是通宵營業。
“二位,請!”夥計熱情道。
走進鋪子豁然明亮起來,多盞燈籠點著,彩繪的圖案人物、八仙、花鳥、仕女……搶眼悅目。
“能修理嗎?”小頂子問。
燈籠鋪夥計惑然,問:“這是什麽?我家隻賣燈籠,不修鍾表。”
“看仔細嘍,是鍾表嗎?”啃草子說。
“唔,唔,原來是盞燈。”夥計說。
“玻璃罩壞了,能重新裝個罩嗎?”小頂子問。
夥計搖頭。
“到底能不能整啊?”她問。
夥計還是搖頭,這次搖惱了啃草子,糙話道:“能整不能整,跐溜一聲!”跐溜當地話意為放屁。
燈籠鋪掌櫃緊忙過來,他不想得罪顧客,說:“你們要修理燈?”
四
“摔壞啦,蒙個玻璃罩。”小頂子說。
“玻璃罩我們做不了,別的還行。”燈籠鋪掌櫃說。
別的材質是什麽?燈籠用料紙、紗、淩絹……燈籠的骨架竹、秫稈、藤……蒙罩很少采用玻璃。小頂子說:“紙的紗的都不行,馬燈我在野外用。”經受不住風雨的東西不行。
“那隻好用皮子,”燈籠鋪掌櫃積極想辦法,說,“美中不足是皮子蒙,光亮差一些。”
“用什麽皮?”
燈籠鋪掌櫃微笑,他想說什麽皮,人皮最好。可是這樣說容易產生誤解,頂撞人嗎!看誰用人皮做燈罩。沒看見不等於沒有,燈籠鋪掌櫃就知道,並且在一個日本人家裏見過。他說:“魚皮,驢皮也可,但不如魚皮。”
魚皮衣小頂子隻是聽說過,亮子裏有人收藏一塊鞣製魚皮布,說是從北山裏赫哲族人手裏買下的。三江境內河中沒有大馬哈、鱘魚、哲羅……即使有懷頭、黑狗魚、鰉魚,鞣製魚皮需要很高的技術,沒人做得了。她說:“魚皮哪兒弄去?”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燈籠鋪掌櫃幽默道。
“你有魚皮?”小頂子驚喜道。
燈籠鋪掌櫃沒說他如何得到的魚皮,什麽用途也沒說,肯定不是做魚皮衣、魚皮褲、魚皮靰鞡,能說出來就肯舍出來,買賣人要算經濟賬,他說:“魚皮有,貴了點兒。”
“蒙這盞燈,你要多少錢?”小頂子問價。
燈籠鋪掌櫃看透修理馬燈照明以外,還有其他意義,乘人之危、貨賣用家……發財的機會不能錯過,他說:“蒙魚皮費事,嗯,十塊大洋最少的。”
“中,給你十塊。”她沒打奔,說。
一旁啃草子覺得貴了,說:“啥魚啊?鼇花皮?”
東北著名淡水魚三花:鯿花、鼇花、吉花。鼇花——又叫桂花魚、鱖魚,屬於分類學中的脂科魚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為清代貢品。
“雖然……”燈籠鋪掌櫃想解釋什麽,被小頂子問話打斷:“你幾天能弄完?”
“兩天。”
“咱們講定,後天我來取馬燈。”小頂子齊嚓哢嚓道。
回到祁家爐,啃草子嘟囔道:“燈籠鋪掌櫃太黑了,一塊破魚皮,要那麽多錢。”
“算啦,給他。”小頂子說,“你早點歇著吧。”
“二爺,”啃草子聲音極低道,“掩好扇子(關嚴門)……”
“這兒不是來往窯子(旅館),是我甲子(家)啊。”她說,“放心吧,去睡吧!”
他們在院子內分手,回到各自房間。啃草子進到屋停住,順著門縫望出去,等二櫃進屋後自己才進裏屋,孫大板沒回來,進院時烘爐還開著,打鐵繼續。他在炕梢處躺下,一時睡不著,幾次坐起來,怎麽也是尋思二櫃的安全,就是不能把她當小姐,當了省事多啦,這裏是祁家鐵匠鋪後院,是她的家啊!
三爺水香叮囑再三,二爺的生命安全最重要,即便睡在她的家裏也要百倍警惕,亮子裏遍地軍警憲特,時時都有突發意外的可能。他做了危機關頭的如何逃生的計劃,院子大門敵人堵著,翻越圍牆逃走……他住的是耳房,能望到二櫃屋子的後窗戶,正亮著燈她沒睡下吧?過了一陣,見燈熄滅,他才躺下身,炕熱乎,疲乏勁兒水一樣漫過全身,四肢給誰卸走再也不聽他指揮,眼皮落井下石似的踹上一腳,他睡過去。
吹滅燈的小頂子並沒躺下,連衣服都沒脫。她坐在炕上,麵向窗外,炕很熱不得不在屁股下墊一個枕頭。院內黑糊糊的,孟家的大車張轅子像一門大炮,再遠點是前院烘爐的後門,半開半掩有淡紅色的光和聲音透出來,郝大碗領人打鐵。
她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娘活著時曾說過:“郝大碗體格好,手藝也不錯,挺好的小夥子。”當時她沒細想娘的話,也許想就想明白了,娘到死也沒說明白這件事,是不想說還是沒來得及說,假如說了會是怎麽樣?發生了胡子綁票,警察局長提親的意外事情,娘活著也不得不改變想法。
郝大碗為什麽不成家?小頂子現在想到這個問題。論年齡他該娶妻生子,論狀態鐵匠鋪掌鉗,有了一門不錯的手藝,打鐵匠有人願意嫁給。他不是因為我吧?真的那樣的話,你不是傻嗎大碗!
院子裏有了腳步和說話聲,是打鐵的人散了,他們到夥房吃夜宵,然後各自回到房間去睡覺。有一個熟悉的身影隱約在院內,他最後坐到那輛大馬車上,低頭抽煙。眼下是啥季節?滴水成冰的夜晚,他不冷嗎?憐憫之心油然而生。
郝大碗壯得如頭牛,打一天鐵像是什麽事兒都沒有。她看見他冬天裏用冷水澆頭……去和他嘮嘮嗎?告訴他自己的確嫁人了,當然不能說出做了壓寨夫人的實情。想想又不妥,他沒娶女人跟自己毫無關係呢?豈不是尷尬!對天南星,用愛這張紙包裹住他,那還用什麽她沒想出來。總之離不開他,不敢想象有一天離開胡子大櫃會是什麽樣子。
郝大碗離開大馬車,最後一個動作用腳碾滅地上的煙蒂,朝她這邊望一眼,而後走開。思維有時是棵樹,一根瘋長枝成為樹的製高點,被剪除或是受到意外的限製,還會有一個枝杈生長出來。郝大碗完全走出大腦,隨之進入腦海的是往昔生活一個場景,夜晚在院子裏觀星星,一年四季都看過,星辰在不同季節顏色差異,冬天最美麗淡藍色,天幕也幹淨,像一塊沒用過的新布,隻是距離太遙遠聞不到植物味道。控製不到院子裏的衝動,在綹子裏露宿是常事,有很多觀看夜空美景的機會,但是和站在自家院子裏心情不同。
走進冬夜的戶外便走入冰塊裏,一個人就如瑪瑙中的標本,所不同的是她還是一個活物,能夠自由活動。每一堵牆、每一扇窗戶都熟悉,難以忘卻鑲嵌在某個物體中。
一個透出燈光的窗口吸引她,便走過去…… 五
郝大碗半個身子依靠箱子上,左掌托著臉頰,看著擺在箱蓋上的東西,是一個七八寸身高的小鐵人。說起這個鐵人的來曆,他親手打製的,根據心中偶像模樣打的,如何逼真談不上,鐵匠的錘子不是雕刀,線條粗獷無法細膩,但絲毫不影響她在他心中的形象,不用說誰都能知道鐵人是誰了,哦,不錯,祁小姐。
“你在山裏沒回來是吧?”深陷癡迷的郝大碗回到往昔的時光中,小姐音容笑貌定格在幾年前的某一瞬間,皮膚還是白皙細膩像瓷兒,滿族女孩的發式——梳辮子,額頭留“劉海兒”(“劉海兒”亦作“劉海兒發”,指垂在前額的整齊的短發,分為等齊大劉海、斜劉海、超短劉海三種。),戴頂“坤秋兒”(與清代官員秋冬所戴官帽式樣相仿,用青絨或貂皮等為簷,四周上卷。深帽盔,帽頂有用彩線繡的圖案,帽後還要掛兩條緞製繡花的飄帶,十分美觀。)的帽子,他囈語,睜著眼睛囈語,“你一定回家來,一定。”
思念,因人而異,鐵匠有鐵匠的思念方式,同是鐵匠方式也不盡相同。郝大碗的思念凝聚到手中的錘子上,將鐵塊賦予情絲再也抖不斷。幾乎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刻拿出來,擺在箱子上,長久地凝望,向她傾訴。如果他能拉馬頭琴,孤獨地坐在黃昏時刻的高崗上,如泣如訴琴聲悠揚踏著草尖滾向蒼茫天邊……什麽叫希望,永遠得不到的東西嗎?什麽叫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嗎?奔騰的江河永遠流不到頭才亙古流淌!一個鐵匠的愛不要期望多麽詩意,因為這個鐵人的存在他拒絕婚姻,在無盡期的等待中等待。
“你什麽時候回來呀?”他不止一次這樣問,沒有回答的聲音,鍥而不舍地問下去。
走入白狼山尋找,他堅信她在綠色之中,一片茂密樹林間,被青藤纏繞住,等待他去救援……他希望她給自己機會,相信有這樣的機會。即使沒有了也沒什麽關係,自己知道自己多麽愛她足夠了。
視線模糊起來,如大水一般淹沒,日複一日不知多少次淹沒,幾乎是都在淹沒後清醒,缺憾慢慢走過來……她突然來到麵前,從大馬車上下來那一刻,他再次被淹沒……收起鐵人包在綢子裏,放回箱子中,吹滅油燈,和衣躺下。小頂子走向燈光速度緩慢得幾百年似的,她猜想接近燈光即可看到什麽,那時自己如何做沒想好,邊走邊想。那次迎著燈光走向胡子大櫃地窨子可沒猶豫,清楚自己在做什麽,去做什麽。人體驗一下做驅光昆蟲,神奇的光有著巨大誘惑力,開始她是撲光而去,後來就是珍藏了,那盞馬燈聚集的光不僅明亮,還溫暖。
驀然,燈熄滅掉,小頂子戛然停住,漆黑一片無法再向前。她呆然地望著曾經光亮的地方迅然被黑暗吞噬,無法再找尋到。整個院子再也見不到一絲光亮,聲音也黯然睡去,蒼穹驟然寒冷起來,灑落下藍色星光有些涼意,她從心裏向外打個哆嗦。
沒在院子待太久,冬夜很不友好地驅趕她。回到屋子,重新點亮一盞老式油燈。過去點燈、添油、挑燈芯都由紅杏來做。很多時候主仆嘮些私嗑兒,紅杏問:“日後小姐要嫁什麽樣的郎君?”
“你說呢?”
“知書達理……”
“啥樣人叫知書達理?”
紅杏知道知書達理卻說不出來,有文化,懂禮貌,她說:“有教養唄。”
“山炮兒沒教養?”她問。
“一個掄大錘的,大字不識半口袋,知書說不上,還達什麽理呀!”紅杏說的不是真心話,她已經跟山炮兒好上。
“這可是你說的,我告訴山炮兒。”她嚇唬她說。
“告訴唄,誰怕咋地。”紅杏嘴硬道。
“那我可真對他說了,你說他一個掄大錘的大字不識半口袋……”
說說笑笑,打打鬧鬧,主仆的界限不很明確。紅杏說:“郝大碗瞅你的眼神,恨不得吃了你!”
“是嗎!”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嗎!”
注意郝大碗還真是紅杏的提醒,父親收的打鐵徒弟,看上師傅的女兒也屬自然,剃頭挑子—頭熱不成。小頂子對郝大碗沒感覺,也不是紅杏說的吃天鵝肉什麽,她的眼裏郝大碗不是癩蛤蟆。
“五月節掛在房簷子上還差不多。”紅杏挖苦得有些過分,她還是說郝大碗癩蛤蟆,聯係上端午節蛤蟆吞墨——端午晨,捕蛙,口內塞墨,曬幹,治小瘡癤——的風俗,“多粗的線能吊起他來呀,那麽大砣兒(塊頭)。”
“不說他啦!”她對郝大碗沒特別好感但也沒厭惡,沒看作癩蛤蟆照舊是父親的徒弟。
幾次回避提郝大碗,後來紅杏不再拿他說事兒,仆人不提她倒是想起幾次,尤其是到烘爐看打鐵場麵,晶瑩的汗珠從郝大碗古銅色的脊背流淌下來,令她想起雨後濕潤的樹幹,黃螞蟻爬上去多有意思……他總是朝小姐笑笑,從他憨厚的笑裏她看到人的善良。隻是與那個主題——愛情——不搭界,對方愛不愛自己也沒去認真想……經曆這樣多的變故,更不能去想這些了,郝大碗大概一如既往,可那樣子又多傻啊!
啪!燈芯爆了一下,炸開一個頑固結子頓然明亮了。她的思維也給炸斷,不能製止的思緒飛騰到另一個地方——燈籠鋪,有人正往馬燈上蒙魚皮,是一條什麽魚?細鱗的大魚,花紋好看嗎?
一
從柳條溝到縣城亮子裏八十多裏路程,平素大馬車也就用大半天,冬天大雪封路沒有道眼,得需要一整天時間。為了趕在落日關城門前到達,他們起了大早,黑咕隆咚出發,為節省時間小頂子頭一天晚上住在孟家大院,車從烽火台村走。
小頂子進城回生活多年的亮子裏,用不著費更大操持,坐上車回去就行。然而,胡子做了精心準備和周密行程安排,原因她不是祁鐵匠的平民女兒,是胡子二當家的,盡管她所生活的那個鎮上沒人知道她當胡子的底細,熟悉她的人記憶停留在她被胡子綁架,杳無音信沒人再看見她。盡管沒人知道她現在身份,還是防範的好。
“你去吧,跟孟老道好好喳咕(計劃)。”天南星事先派水香去村子裏,同孟老道計劃好此事,“進城大意不得啊!”
“哎,我這就去。”大布衫子說。
水香親自安排小頂子此次出行重要自不必說,他從簸箕崴子來到柳條溝,如同一隻兔子艱難從野外進村屯覓食,積雪厚厚地壓埋枯草它找不到食物,期望到人類居住地尋找到充饑的東西,這要冒喪命的危險,動物為食亡嘛!自然法則無比殘酷。
走出地窨子,積雪沒腰深。為不暴露老巢所在位置,必須考慮不留下腳印、痕跡什麽的,做到這一點唯一辦法繞道,不直接到烽火台村,迷惑的方法東拐西拐。最後水香從不該是簸箕崴子方向來的路進村,的確做到了南轅北轍。
“趕快脫下靰鞡,暖暖腳。”孟老道見到水香穿的靰鞡和褲子凍在一起,大腿成了冰坨,明顯在雪窠裏跋涉許久。
大布衫子先是脫掉暖牆子(皮襖),再脫掉踹殼(鞋),去掉寒冷快速暖和過來的方法就是脫,衣物在冰天雪地裏凍透凍硬,無限寒氣侵略,抓緊清除。
“回腿上裏!”孟老道往火炕上讓客,這是東北農家最熱情待客,享受此禮遇的多是重要客人,“炕頭熱乎。”
大布衫子沒客氣上炕,坐在烙屁股的炕頭。不僅如此,炕上還擺著火盆,皇帝熱手爐起源民間使用的火盆吧?烽火台村土財主孟老道家的火盆黃泥做的,周正、光溜做工精細沒什麽瑕疵。
“三爺頂大雪嗆(奔)上來,有事兒吧?”孟老道主動問。
“是啊,有點事兒。”大布衫子在火盆上烤軟了手指,撅了撅發出嘎巴嘎巴脆響,說,“借你家大車用一趟,上街。”
“大雪封路……”孟老道覺得沒有實不可解(實在不行)的事情還是不出門的好,“道眼兒沒人踩出來。”
“事兒急,非去不可喲。”
孟老道說用車沒問題,家裏三掛大車——最好的膠輪大車,和兩台花軲轆車,前者是馬拉的,後者是牛拉的。當時能拴起三掛大車的人家,可見家境富裕,尤其是膠輪大車一般人家拴不起。胡子來求車,他滿口答應,派最高級的車,說:“你們使膠輪大車吧。”
“那太好啦。”
“孫大板(稱車夥子、車老板子。趕車的行當需要學徒,從跟車(裝卸貨物)學起,套車、裝車、趕車、修車,一兩年下來能夠獨立掌鞭,積累應付各種道路、氣候情況的經驗,久而久之,練就成手,受雇於養車之家。)沒在。”孟老道說,趕車的老板子姓孫,那時趕車也是一門技術,牲口也不是誰都能擺弄好,孟家雇傭一個成手車把勢,“他回家了,你們自己能趕車嗎?”
“最好是你家的人趕車,進出城門警察盤查。”大布衫子說。
“哦,我明白了,這麽的,我連夜打發人找孫大板回來,明早不耽誤給你們出車。”孟老道說。
“那可麻煩你啦。”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咱們誰跟誰呀!”孟老道說,他的話聽上去沒毛病,可是被官府聽到麻煩就大了,跟誰一家?打家劫舍的胡子一家你還要不要命了?滿洲國條文規定,資匪、通匪,嚴厲到知匪不報都要槍斃。他跟胡子來往不敢公開,至少隱蔽些。
大布衫子承認孟家跟綹子的關係,視他家為蛐蛐和活窯。現在大院土炮台上守衛著的就是胡子。水香說:“我們需要一個弟兄跟著進城……”他要求啃草子跟著去。
“中。”孟老道了解胡子,用大車不隻是送人進城,準保去弄什麽東西,說,“你們要往回拉啥,不方便帶的話,我買幾個櫃子拉回來。”
大布衫子明白孟老道的意思,馬車載櫃子出城門應付檢查,要帶的東西藏在櫃子裏,他說:“那太好啦。”
叭!趕大車的馭手孫大板,年齡三十多歲,得到東家信任還有跟孟老道遠房親戚關係的原因。出車前孟老道單獨叮嚀一番,講明此次去亮子裏的目的,如何配合胡子,包括多加哪些方麵的小心都講清楚,車把勢走南闖北經曆多見識廣,記住東家的囑咐就更沒問題。淩空甩響大鞭子,有兩個意義,拉車的馬受到鞭策,二是震威風。孟家的大馬車象征主人孟老道的身份地位,連駕轅帶拉套四匹馬牲口,叫齊籠套奔騰情形頗壯觀。孫大板嗓子很好,自己高興要表達,為乘車的人解悶,不請自唱:
日頭出東山來,
照亮西大川哪,
鞭兒嘎嘎響來,
回聲震耳邊哪,
天老大呀我老二呀,
牛驢騾馬聽我管。(見滿族牧歌《溜響鞭》。)
小頂子坐在車笸籮裏,一改素常胡子二當家的裝束,孟老道兒媳婦把衣服借給她,一身鄉下小媳婦打扮,在胳膊彎處的花布包袱,更像是回娘串門。她就是以小媳婦回娘家名義進三江縣城。胡子啃草子莊稼人打扮,最明顯的衣著,腰紮腰帶子,秘密全在腰帶子後麵,貼身藏著手槍,腿上有故事,腿帶子纏裹的褲腳裏別著匕首。他們跟小頂子扮叔嫂,稱當家的嫂子,樣子做給所有人看,包括現在祁家鐵匠爐的人看,叔嫂關係掩蓋不少東西,重要的是避免外人懷疑。
二
“小姐回來啦!”不知誰喊了一嗓子。
啃草子攙扶小頂子下車,不需要這個動作演戲需要,她上下馬車還有人扶嗎?
郝大碗紮著圍裙戴著套袖,左手拿著錘子,右手拿著鉗子,誇張在右手上,鉗子夾著通紅的鐵塊兒,說明此前他們正在打鐵,聽見喊聲跑出來。他擠到最前麵,說:“小姐!”
“大碗!”
一股青煙嫋嫋升騰,驚怔的郝大碗不知道什麽時候手鬆開,燒紅的鐵塊落到地上,燃著他的襪忽達——鞋罩,小頂子提醒道:“大碗你腳上冒煙,看是啥著了。”
“唔,唔!”郝大碗緩過神來,跺幾下腳,他的一個徒弟手快,捧起沙子揚在襪忽達上,火立刻滅掉,補丁味兒(舊棉花、破布燒焦了的氣味)仍然刺鼻子,他說,“先到上屋歇著,我叫人收拾房間。”
“我在家住不了幾天,有地方上宿(睡覺)就行。”小頂子說。
上屋指的鋪子掌櫃洽談業務和接人待物的地方,老掌櫃的祁二秧子活著時也稱上屋,大家都跟著叫,幾年沒改。桌子、椅子擺設還是父親當年那個樣子,掌櫃椅子上坐的是郝大碗。
“小姐,我叫人沏水。”郝大碗說著走出去,他不光讓人沏茶,同時安排一行人住下,院內有兩間房子平常給來遠道來辦鐵活業務的人預備的,鋪蓋齊全。鐵匠鋪院內經常來車馬,不缺放置大車和喂馬的地方,草料準備充足。一切安排妥當回到上屋,隻小頂子一個人在,她問:“紅杏在嗎?”
“她嫁給了山炮兒,一起回到她的老家四平街,山炮兒在一家鐵匠鋪打鐵。”郝大碗介紹情況,眼睛沒離開她。
“大碗,你成家了嗎?”她問。
郝大碗苦笑內容很多,需要往複雜理解。傾心小姐多年,師傅家的突然變故傾心沒碎,卻活生生地揪斷,幾年裏努力接上斷了的線頭,一直在努力。掌櫃的走時將鋪子交給他,全身心地經營鐵匠爐,有守攤、看家的意思,包含等待小姐回來……沒有白盼,她真的回來了,比原來胖了,皮膚黑了許多,他問:“小姐還走嗎?”
“唔,走。”小頂子進城後,往家裏走如同蛻皮節肢動物過程。昆蟲幼體經過一定時間的生長,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將舊表皮脫去,她去掉的流賊草寇的外皮,還原鐵匠鋪掌櫃女兒,見到郝大碗怎麽說她想好了,她說,“我得回婆家去,這次來給我娘上上香。”
郝大碗吃驚,小姐被胡子綁走後再沒消息,他做了幾種推測:男票,家裏贖不出可能遭撕票;女票,一般不會殺掉,留著幹什麽不用說;她逃出魔掌後嫁到外鄉……果真如此,她嫁人了,等到一場空,他還是說:“小姐出嫁了?”
“跟我來的是婆家小叔。”她接著說明來意,“大碗,給我打十八副馬鐙,馬掌、馬掌釘越多越好,還有短刀,我在家待五天,能打多少把打多少把。”
郝大碗心裏畫魂兒,十八副馬鐙,馬掌、馬掌釘越多越好啥意思?小姐婆家做什麽的?倒騰牲口(畜販)的?不然需要大量的馬馬掌……他翻然,噢,還要很多把短刀,除非……他的思路被打斷,小頂子問:“鋪子現在怎麽樣?”
“活兒還行,很多回頭客還是奔‘祁記’來訂打(做),鐵活兒大的小的都有。”郝大碗說鐵匠鋪幾年經營情況,“開始冷清一段,我不在家……小姐,我多次外出找過你們。”
郝大碗無數次去白狼山找人,胡子行蹤詭秘不可讓外人找到。他還去了西安煤礦,同樣空手而歸,祁家父女一起銷聲匿跡。能做到的不是漫無邊際徒勞地找人,他們活著終有一天要回來。信念血液似的在燒紅的鐵塊上流淌,從來沒幹涸過。
“你去了西安煤礦?”
“嗯。”
“見到我爹沒有?”
“沒見到師傅,連他的消息都沒打聽到。”他在煤礦停留數日,郝大碗說,“沒人知道。”
“我爹死啦。”
“啊?師傅怎麽死的?”
“餓死。”
“吃橡子麵(唐代皮日休詩《橡媼歎》: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傴傴黃發媼,拾之踐晨霜。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幾曝複幾蒸,用作三冬糧。),還不讓吃飽。”他說。橡子麵可以充饑,但是味道苦澀,難以下咽,食後脹肚拉不下來屎,人可被脹死。
“他逃跑被抓回來,活活餓死……”
“唉,好慘。”
他們都不願意觸碰心酸往事,死去的人畢竟死去,活著的人畢竟還要活著。她問:“鋪子裏有幾個人手?”
“六個人,我帶兩個徒弟。”
小頂子感慨當年父親的徒弟現今都做了師傅帶徒弟,她問:“生意還行吧?”
“有你家烘爐的牌子在,總有人來訂活兒。”郝大碗許久未見到祁家人,有很多話要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必須說,心裏擱不住了,她說,“小姐,你看這鋪子,是……”
“大碗,你經營著吧。”
“那小姐什麽時候回來呀?”
回來?她早不知自己身置何處,會到哪裏從沒想過,或是根本不存在回來。她說:“大碗,鐵匠鋪就是你的。”
“不,我代師傅經營,等你回來就交給你。”郝大碗說。
小頂子淒然一笑。
三
“娘,爹早沒了。”小頂子點上香,跪在母親靈位牌前流淚說道,“過幾年接爹回來,我知道你們都舍不得鐵匠鋪不願離開……”
此刻,女人柔軟的一麵充分展現出來。她的背景如果是山林和草原,再有一匹烈馬,一個鐵匠的女兒和胡子二當家的,落差相當巨大。兩者麵團那樣糅合在一起,大概才有骨頭有肉,才是真實完整的一個人。
前院,鐵匠爐臨街的大門關著,風匣拉著,打鐵聲音“丁當,丁當,丁丁當,丁丁當”,郝大碗執錘掌鉗,幾個徒弟掄大錘,燒紅的鐵塊軟如麵團,走錘後變成馬掌雛形,到成品尚需兩次鍛打。
“我去賣呆兒(看熱鬧)。”孫大板下炕,對躺著的啃草子說,“打鐵挺有意思。”
“你去吧,我直直腰(放鬆休息)。”啃草子說。
車老板走後,啃草子立刻起身,他到院子裏,二當家的進了祠堂,祁家的家祠沒有大戶人家那樣宏偉,不起眼的一家屋子而已,用途是家祠。被祁二秧子布置得不倫不類,說別開生麵也可以。供奉非祁家非李家前輩,一尊鐵匠祖師爺,還有李小腳的牌位。一般來說,一姓一祠,族規甚嚴,有的祠堂外姓、族內婦女或未成年人不準擅自入內,不然要受到重罰。
小頂子卻進入家祠內。啃草子選擇一個位置暗中保護二當家的,他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雖然是祁家大院,但畢竟幾年未回來,變化無常不是天氣倒是人心,提高警惕沒錯。
丁當,丁當……打鐵聲不時傳來,後院的寂靜被打破,老屋房簷子回音丁當丁當,一隻麻雀被驚出窩,盲眼(夜盲)滿院亂飛驚叫。亮子裏夜晚陽痿男人似的裝模作樣,幾盞鬼火似的燈光在毫無內容的城市軀體內搖曳,寒冷將欲出門的推回屋去,街道人影稀少。
祠堂門開了,小頂子走出來。啃草子迎過去,她說:“我們出去。”
“去哪兒?”
“鍾表鋪。”她說。
坐大馬車來時二當家的著一個布包,鼓耳囊腮(鼓鼓囊囊)不知道是什麽,肯定不是武器,匣子槍別在褲腰沿上。他絕對猜不到她帶來那個摔碎玻璃罩的馬燈。
小頂子抱著它想了一路,到了縣城去哪裏修理它?燈籠鋪和鍾表店選擇都有道理,馬燈是一座德國銅鍾改製的,屬於燈損壞到燈籠鋪修理合適,屬於表到鍾表店修理合適,鑲嵌玻璃罩也不知該到哪裏合適。先到鍾表店去,修不上再到燈籠鋪去。
啃草子不熟悉亮子裏夜晚街道,警惕的眼睛不夠用,要是蜻蜓——它生複眼,每個複眼是由三萬到十萬小眼組成——就好了,可看清楚每一個可疑角落,叉腰姿勢手離武器最近。
鍾表店已打烊,柵板縫隙透出燈光屋內有人。小頂子嘭嘭敲門,喊道:“師傅,修表!”
“關板兒(閉店)啦,明天來吧。”裏邊的人不耐煩地說。
“師傅,麻煩你給修理一下。”她說。
鍾表店的人不太情願,還是給開了門,嘴裏不住地絮叨:“都什麽時候啦還來修表,表怎麽啦?”
小頂子把馬燈放到修理台上,接活的人見到詫異道:“這哪百國(哪裏是)的表?”
“玻璃壞啦,能……”
鍾表店老板兼修表師傅看著麵前不倫不類的玩意兒,一座銅鍾的外殼,內瓤根本沒有鍾表的零件,加裝了燈碗、燈撚,煤油味很濃。他說:“這玩意兒修理不了,我隻會修表。”
“師傅……”小頂子央求道。
“修理不了就是修理不了,別磨嘰!”鍾表店老板朝外攆人,口氣依然生硬,看來平日生意不錯,掙兩個圖鄙錢兒(土氣、拿不出大麵的錢)都這德性。
鍾表店老板態度不怎麽樣,戧毛戧刺的話小頂子聽來不舒服,手滑向腰間,匪氣上來了,啃草子看明白,急忙插話道:“師傅你修理不了,誰還能修理,請你告訴我們。”
“亮子裏我家不能修,誰家也修理不了。”鍾表店老板不僅脾氣大,還牛皮哄哄的,“修理外國鍾表隻我們一家,不信你就試試。”
“走!”小頂子拎起馬燈說。
啃草子快步跟她出門,到街上小頂子說:“你說他會說人話嗎?”
“將來收拾他。”啃草子說,胡子說的是氣話,變成現實也說不定,得罪胡子埋下隱患,將齊(最終)不好辦,他問,“我們去哪兒?”
“燈籠鋪。”
三江照明使用油燈、蠟燭時代,規模的城鎮都有燈籠鋪,百姓節日需要燈籠,買賣店鋪做招幌,煙館、妓院、婚禮喜慶、新娘燈(宮燈)、喪葬場合的竹篾燈……夜間營業的店鋪門前掛著燈籠。經營燈籠的鋪子打烊很晚,很多是通宵營業。
“二位,請!”夥計熱情道。
走進鋪子豁然明亮起來,多盞燈籠點著,彩繪的圖案人物、八仙、花鳥、仕女……搶眼悅目。
“能修理嗎?”小頂子問。
燈籠鋪夥計惑然,問:“這是什麽?我家隻賣燈籠,不修鍾表。”
“看仔細嘍,是鍾表嗎?”啃草子說。
“唔,唔,原來是盞燈。”夥計說。
“玻璃罩壞了,能重新裝個罩嗎?”小頂子問。
夥計搖頭。
“到底能不能整啊?”她問。
夥計還是搖頭,這次搖惱了啃草子,糙話道:“能整不能整,跐溜一聲!”跐溜當地話意為放屁。
燈籠鋪掌櫃緊忙過來,他不想得罪顧客,說:“你們要修理燈?”
四
“摔壞啦,蒙個玻璃罩。”小頂子說。
“玻璃罩我們做不了,別的還行。”燈籠鋪掌櫃說。
別的材質是什麽?燈籠用料紙、紗、淩絹……燈籠的骨架竹、秫稈、藤……蒙罩很少采用玻璃。小頂子說:“紙的紗的都不行,馬燈我在野外用。”經受不住風雨的東西不行。
“那隻好用皮子,”燈籠鋪掌櫃積極想辦法,說,“美中不足是皮子蒙,光亮差一些。”
“用什麽皮?”
燈籠鋪掌櫃微笑,他想說什麽皮,人皮最好。可是這樣說容易產生誤解,頂撞人嗎!看誰用人皮做燈罩。沒看見不等於沒有,燈籠鋪掌櫃就知道,並且在一個日本人家裏見過。他說:“魚皮,驢皮也可,但不如魚皮。”
魚皮衣小頂子隻是聽說過,亮子裏有人收藏一塊鞣製魚皮布,說是從北山裏赫哲族人手裏買下的。三江境內河中沒有大馬哈、鱘魚、哲羅……即使有懷頭、黑狗魚、鰉魚,鞣製魚皮需要很高的技術,沒人做得了。她說:“魚皮哪兒弄去?”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燈籠鋪掌櫃幽默道。
“你有魚皮?”小頂子驚喜道。
燈籠鋪掌櫃沒說他如何得到的魚皮,什麽用途也沒說,肯定不是做魚皮衣、魚皮褲、魚皮靰鞡,能說出來就肯舍出來,買賣人要算經濟賬,他說:“魚皮有,貴了點兒。”
“蒙這盞燈,你要多少錢?”小頂子問價。
燈籠鋪掌櫃看透修理馬燈照明以外,還有其他意義,乘人之危、貨賣用家……發財的機會不能錯過,他說:“蒙魚皮費事,嗯,十塊大洋最少的。”
“中,給你十塊。”她沒打奔,說。
一旁啃草子覺得貴了,說:“啥魚啊?鼇花皮?”
東北著名淡水魚三花:鯿花、鼇花、吉花。鼇花——又叫桂花魚、鱖魚,屬於分類學中的脂科魚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為清代貢品。
“雖然……”燈籠鋪掌櫃想解釋什麽,被小頂子問話打斷:“你幾天能弄完?”
“兩天。”
“咱們講定,後天我來取馬燈。”小頂子齊嚓哢嚓道。
回到祁家爐,啃草子嘟囔道:“燈籠鋪掌櫃太黑了,一塊破魚皮,要那麽多錢。”
“算啦,給他。”小頂子說,“你早點歇著吧。”
“二爺,”啃草子聲音極低道,“掩好扇子(關嚴門)……”
“這兒不是來往窯子(旅館),是我甲子(家)啊。”她說,“放心吧,去睡吧!”
他們在院子內分手,回到各自房間。啃草子進到屋停住,順著門縫望出去,等二櫃進屋後自己才進裏屋,孫大板沒回來,進院時烘爐還開著,打鐵繼續。他在炕梢處躺下,一時睡不著,幾次坐起來,怎麽也是尋思二櫃的安全,就是不能把她當小姐,當了省事多啦,這裏是祁家鐵匠鋪後院,是她的家啊!
三爺水香叮囑再三,二爺的生命安全最重要,即便睡在她的家裏也要百倍警惕,亮子裏遍地軍警憲特,時時都有突發意外的可能。他做了危機關頭的如何逃生的計劃,院子大門敵人堵著,翻越圍牆逃走……他住的是耳房,能望到二櫃屋子的後窗戶,正亮著燈她沒睡下吧?過了一陣,見燈熄滅,他才躺下身,炕熱乎,疲乏勁兒水一樣漫過全身,四肢給誰卸走再也不聽他指揮,眼皮落井下石似的踹上一腳,他睡過去。
吹滅燈的小頂子並沒躺下,連衣服都沒脫。她坐在炕上,麵向窗外,炕很熱不得不在屁股下墊一個枕頭。院內黑糊糊的,孟家的大車張轅子像一門大炮,再遠點是前院烘爐的後門,半開半掩有淡紅色的光和聲音透出來,郝大碗領人打鐵。
她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娘活著時曾說過:“郝大碗體格好,手藝也不錯,挺好的小夥子。”當時她沒細想娘的話,也許想就想明白了,娘到死也沒說明白這件事,是不想說還是沒來得及說,假如說了會是怎麽樣?發生了胡子綁票,警察局長提親的意外事情,娘活著也不得不改變想法。
郝大碗為什麽不成家?小頂子現在想到這個問題。論年齡他該娶妻生子,論狀態鐵匠鋪掌鉗,有了一門不錯的手藝,打鐵匠有人願意嫁給。他不是因為我吧?真的那樣的話,你不是傻嗎大碗!
院子裏有了腳步和說話聲,是打鐵的人散了,他們到夥房吃夜宵,然後各自回到房間去睡覺。有一個熟悉的身影隱約在院內,他最後坐到那輛大馬車上,低頭抽煙。眼下是啥季節?滴水成冰的夜晚,他不冷嗎?憐憫之心油然而生。
郝大碗壯得如頭牛,打一天鐵像是什麽事兒都沒有。她看見他冬天裏用冷水澆頭……去和他嘮嘮嗎?告訴他自己的確嫁人了,當然不能說出做了壓寨夫人的實情。想想又不妥,他沒娶女人跟自己毫無關係呢?豈不是尷尬!對天南星,用愛這張紙包裹住他,那還用什麽她沒想出來。總之離不開他,不敢想象有一天離開胡子大櫃會是什麽樣子。
郝大碗離開大馬車,最後一個動作用腳碾滅地上的煙蒂,朝她這邊望一眼,而後走開。思維有時是棵樹,一根瘋長枝成為樹的製高點,被剪除或是受到意外的限製,還會有一個枝杈生長出來。郝大碗完全走出大腦,隨之進入腦海的是往昔生活一個場景,夜晚在院子裏觀星星,一年四季都看過,星辰在不同季節顏色差異,冬天最美麗淡藍色,天幕也幹淨,像一塊沒用過的新布,隻是距離太遙遠聞不到植物味道。控製不到院子裏的衝動,在綹子裏露宿是常事,有很多觀看夜空美景的機會,但是和站在自家院子裏心情不同。
走進冬夜的戶外便走入冰塊裏,一個人就如瑪瑙中的標本,所不同的是她還是一個活物,能夠自由活動。每一堵牆、每一扇窗戶都熟悉,難以忘卻鑲嵌在某個物體中。
一個透出燈光的窗口吸引她,便走過去…… 五
郝大碗半個身子依靠箱子上,左掌托著臉頰,看著擺在箱蓋上的東西,是一個七八寸身高的小鐵人。說起這個鐵人的來曆,他親手打製的,根據心中偶像模樣打的,如何逼真談不上,鐵匠的錘子不是雕刀,線條粗獷無法細膩,但絲毫不影響她在他心中的形象,不用說誰都能知道鐵人是誰了,哦,不錯,祁小姐。
“你在山裏沒回來是吧?”深陷癡迷的郝大碗回到往昔的時光中,小姐音容笑貌定格在幾年前的某一瞬間,皮膚還是白皙細膩像瓷兒,滿族女孩的發式——梳辮子,額頭留“劉海兒”(“劉海兒”亦作“劉海兒發”,指垂在前額的整齊的短發,分為等齊大劉海、斜劉海、超短劉海三種。),戴頂“坤秋兒”(與清代官員秋冬所戴官帽式樣相仿,用青絨或貂皮等為簷,四周上卷。深帽盔,帽頂有用彩線繡的圖案,帽後還要掛兩條緞製繡花的飄帶,十分美觀。)的帽子,他囈語,睜著眼睛囈語,“你一定回家來,一定。”
思念,因人而異,鐵匠有鐵匠的思念方式,同是鐵匠方式也不盡相同。郝大碗的思念凝聚到手中的錘子上,將鐵塊賦予情絲再也抖不斷。幾乎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刻拿出來,擺在箱子上,長久地凝望,向她傾訴。如果他能拉馬頭琴,孤獨地坐在黃昏時刻的高崗上,如泣如訴琴聲悠揚踏著草尖滾向蒼茫天邊……什麽叫希望,永遠得不到的東西嗎?什麽叫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嗎?奔騰的江河永遠流不到頭才亙古流淌!一個鐵匠的愛不要期望多麽詩意,因為這個鐵人的存在他拒絕婚姻,在無盡期的等待中等待。
“你什麽時候回來呀?”他不止一次這樣問,沒有回答的聲音,鍥而不舍地問下去。
走入白狼山尋找,他堅信她在綠色之中,一片茂密樹林間,被青藤纏繞住,等待他去救援……他希望她給自己機會,相信有這樣的機會。即使沒有了也沒什麽關係,自己知道自己多麽愛她足夠了。
視線模糊起來,如大水一般淹沒,日複一日不知多少次淹沒,幾乎是都在淹沒後清醒,缺憾慢慢走過來……她突然來到麵前,從大馬車上下來那一刻,他再次被淹沒……收起鐵人包在綢子裏,放回箱子中,吹滅油燈,和衣躺下。小頂子走向燈光速度緩慢得幾百年似的,她猜想接近燈光即可看到什麽,那時自己如何做沒想好,邊走邊想。那次迎著燈光走向胡子大櫃地窨子可沒猶豫,清楚自己在做什麽,去做什麽。人體驗一下做驅光昆蟲,神奇的光有著巨大誘惑力,開始她是撲光而去,後來就是珍藏了,那盞馬燈聚集的光不僅明亮,還溫暖。
驀然,燈熄滅掉,小頂子戛然停住,漆黑一片無法再向前。她呆然地望著曾經光亮的地方迅然被黑暗吞噬,無法再找尋到。整個院子再也見不到一絲光亮,聲音也黯然睡去,蒼穹驟然寒冷起來,灑落下藍色星光有些涼意,她從心裏向外打個哆嗦。
沒在院子待太久,冬夜很不友好地驅趕她。回到屋子,重新點亮一盞老式油燈。過去點燈、添油、挑燈芯都由紅杏來做。很多時候主仆嘮些私嗑兒,紅杏問:“日後小姐要嫁什麽樣的郎君?”
“你說呢?”
“知書達理……”
“啥樣人叫知書達理?”
紅杏知道知書達理卻說不出來,有文化,懂禮貌,她說:“有教養唄。”
“山炮兒沒教養?”她問。
“一個掄大錘的,大字不識半口袋,知書說不上,還達什麽理呀!”紅杏說的不是真心話,她已經跟山炮兒好上。
“這可是你說的,我告訴山炮兒。”她嚇唬她說。
“告訴唄,誰怕咋地。”紅杏嘴硬道。
“那我可真對他說了,你說他一個掄大錘的大字不識半口袋……”
說說笑笑,打打鬧鬧,主仆的界限不很明確。紅杏說:“郝大碗瞅你的眼神,恨不得吃了你!”
“是嗎!”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嗎!”
注意郝大碗還真是紅杏的提醒,父親收的打鐵徒弟,看上師傅的女兒也屬自然,剃頭挑子—頭熱不成。小頂子對郝大碗沒感覺,也不是紅杏說的吃天鵝肉什麽,她的眼裏郝大碗不是癩蛤蟆。
“五月節掛在房簷子上還差不多。”紅杏挖苦得有些過分,她還是說郝大碗癩蛤蟆,聯係上端午節蛤蟆吞墨——端午晨,捕蛙,口內塞墨,曬幹,治小瘡癤——的風俗,“多粗的線能吊起他來呀,那麽大砣兒(塊頭)。”
“不說他啦!”她對郝大碗沒特別好感但也沒厭惡,沒看作癩蛤蟆照舊是父親的徒弟。
幾次回避提郝大碗,後來紅杏不再拿他說事兒,仆人不提她倒是想起幾次,尤其是到烘爐看打鐵場麵,晶瑩的汗珠從郝大碗古銅色的脊背流淌下來,令她想起雨後濕潤的樹幹,黃螞蟻爬上去多有意思……他總是朝小姐笑笑,從他憨厚的笑裏她看到人的善良。隻是與那個主題——愛情——不搭界,對方愛不愛自己也沒去認真想……經曆這樣多的變故,更不能去想這些了,郝大碗大概一如既往,可那樣子又多傻啊!
啪!燈芯爆了一下,炸開一個頑固結子頓然明亮了。她的思維也給炸斷,不能製止的思緒飛騰到另一個地方——燈籠鋪,有人正往馬燈上蒙魚皮,是一條什麽魚?細鱗的大魚,花紋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