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埃及和以色列針對西奈半島問題進行了多次和平談判,雙方始終爭執不下,以色列堅持繼續占領西奈半島的一部分;而埃及則要求將半島的主權全部收回。雙方互不相讓,調停者反複在地圖上劃出分界線,但每一次都無法讓雙方都滿意,導致談判多次破裂。


    後來,調停者進行了一係列比較研究,發現雙方的關注點存在著差異:以色列關注的是國家安全問題,由於以色列與埃及相鄰,西奈半島在中間可以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防止埃及的軍事力量過於靠近以色列;而埃及關注的是國家主權,西奈半島原本就屬於埃及的領土,埃及希望保持領土完整,因此要求全部收回西奈半島。


    根據這一差異,調停者很快確定了問題對立的統一點:以色列把西奈半島全部歸還給埃及,滿足埃及對“領土完整”的要求;而埃及則保證西奈半島大部分地區的非軍事化,滿足以色列對“國家安全”的要求。這樣就實現了雙贏的結果。


    赫伯特·胡佛總統向來對自己的言行非常謹慎,很少公開發表政見,也很反感記者對他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在他就任總統之前,有一次坐火車外出考察,一位記者恰好坐在同一節車廂裏,這位記者千方百計地想套出胡佛的政見,但胡佛始終沉默不語,記者感到十分沮喪。


    此時,他們剛好經過一片新開墾的土地,記者突然想到了一個妙招,於是故意嘟囔道:“沒有想到,這裏還在用鋤頭開墾土地呢。”胡佛終於忍不住開口了:“胡說八道,這裏早就開始使用現代化設備了。”然後,他滔滔不絕地談起了墾殖問題。記者就這樣達到了目的,不久後,他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胡佛談美國農業墾殖問題》的報道。


    如果你麵對強大的對手,或者你在談判中處於劣勢,那麽硬碰硬是很難達到目的的。就像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的談判,如果雙方都堅持強硬的態度,企圖打壓對方,那麽必定無法打破僵局。你要像那位記者一樣,找準時機化解對方的強烈攻擊,或是趁對方毫無戒備之時誘導對方,讓對方在不經意間放下戒備。


    麥肯錫人在大量的走訪工作中經常遇到攻擊性強、競爭性強的對手,即使是那些共進退的合作夥伴,你也未必能夠順利地讓他們說出你想要的東西,雙方的交流總會因商業機密、企業隱私等各種問題而出現阻礙。


    麥肯錫人認為,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最不可取的方式就是采用和對方相同的策略,一味正麵直接地索取你想要的東西。這種方式必定會引發對方的警惕心理和反抗情緒,你不但無法達到目的,甚至有可能導致雙方關係的破裂。


    你不妨避開雙方的矛盾點,從另一個角度消除對方的戒心,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讓對方放下敵意或攻擊性態度,暢所欲言地表達真實想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麥肯錫思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威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威茨並收藏麥肯錫思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