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文大姐已經開始對助學計劃關注得比較多了,打電話聯係學校、家長與學生,對學校需要的東西,對困難家庭的鑒別,對學生本人的情況與出路,都在作統計。


    根據我與妍子通話的內容,我們決定,設立總額為每年五十萬的獎學金,專門資助貧困學生的書學費及生活費。但是,主要的條件是,這名學生必須考上大學。


    對於其中的細節,我想問文大姐,她也暫時不告訴我。“我沒統計完,等我統計完了,自然會給你一個清單。這幾天,你就跟老劉談玄論道吧。”


    沒辦法,如此熱心的大姐,仿佛積攢了巨大的熱情,為這些孩子們的出路,仿佛就是為了自己的小孩。


    “劉大哥,我已經看過那一章了,關於閉關修行,這算是有所了解。其中的心理變化及觀念變化,甚至包括智慧的升起,都是閉關的效果。但是,這些都有主觀的成分。有沒有什麽客觀的效果呢?”


    “你所謂的主觀,隻是你看書時所想到的。如果這個閉關成功的聖者站在你麵前,你就會認為,所以效果,都在你麵前,客觀地顯現出來了。”


    “那倒是,一個成就者,我這輩子有沒有機會呢?”


    “肯定有的,畢竟見性師說過,你有佛緣。況且,你這樣誠心,又有功德的人,菩薩不會忘記你的。”


    他不像是單純安慰我,畢竟語氣聽得出來。我們喝茶談天,都是空對空,我還是覺得心有點虛。


    好像看出我的顧慮,他繼續說到:“其實,對於任何密法的修行者,有沒有效果,有一個最好的觀察標準。那就是,臨終的狀態。”


    我手抖了一下,茶水濺在我手上,好在不燙,穩住了。


    “我看過一本書叫西藏度亡經,也說過關於死亡的藝術。但裏麵,並沒有記載死亡後,外人如何辨別,這人的成就。隻叫人怎麽做,不說出怎麽樣。當然,我也聽說過,密教中有虹化的傳說,如同內地高僧舍利子的故事,但這畢竟稀有,不能作為普通修行人的標準。”


    “你說得對,那些稀有的聖者,不是普通人見得到的,不可以作為普遍性的證據。就是見到過,比如六祖與憨山大師的肉身千年不腐,因為過於神奇,所以,一般人也會懷疑,不會太相信,這與佛法有什麽關係。”


    我想起前段時間與萬師兄及小胡,所辯論的一個話題。雖然舍利子從邏輯上說,有一定的證據作用,但也是不完整的。比如,我們發現,舍利子雖然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隻產生於少數佛教徒中,可以證明,佛教確實有一些神奇的地方。


    但是,這種出產太稀有了,讓人懷疑,這個別出現舍利子的高僧,是否因為其它不為人所知的特殊方法,才得到這種現象呢?因為不具有普遍性,所以,真相信它的俗家人,也不多。


    況且,那些沒有出現舍利子或者肉身舍利的出家人們,一生努力學佛,什麽現象都沒出現,難道他們的修行是白幹了嗎?如果這樣的話,學佛就跟中頭彩一樣,是太難得有成就的事,那麽,許多人因為這種難度,就不願意學佛了。


    我問到:“如果出現的機率太小,不具備普遍意義,那它對佛法的推廣,影響力還是有限的。畢竟小概率事件,說服力不夠。”


    “對,你說得對。這就是密教的神奇之處,有一種臨終時的檢驗標準,出現的概率是很大的,這種標準與學佛有極大的對應關係,所以,這種現象,讓藏區人民,更堅定了信佛的信心。”


    我忽然想到,過去聽過的一些傳說,問到:“是不是死亡後,屍體會變軟?”


    人死後的一般情況下,屍體在死後30分鍾—2小時內就會硬化,9小時—12小時完全僵硬,30小時後軟化,70小時後恢複原樣。在法醫那裏,這個是判斷死亡時間的一個標誌。


    法醫上的肌肉鬆弛,也叫肌肉弛緩,是指人死後,由於神經活功停止,肌張力喪失而出現的全身肌肉鬆馳、變軟的現象。其最主要的和首先的表現,就是麵部表情喪失,皮膚失去彈性,全身肌肉普遍鬆弛,各個關節容易屈曲,四肢能作被動運動,以及小便等可能外溢等。


    肌肉鬆弛現象一般可以持續1~2小時,肌肉鬆弛是人死亡後的一種普遍的屍體現象。肌肉因發生生物化學變化而出現僵直,並在一定時間內逐漸增強,達到最大強度時又會逐漸緩解直至消失。


    “不,沒那麽簡單。你在中陰聞教得度中所看到的,一個人要死了,僅靠一個喇嘛或者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在他耳邊助念,就可以得到好的結果,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劉大哥在否定了我的猜測後,放慢了語速。


    “即生成辦解脫,可不像現在漢地很多助念的人說的一樣:臨終一助念完,哦,已經往生了!真沒有這麽簡單。若要是那麽簡單,還用得著生前精進修行嗎?我可不是說助念沒有功德,但往生也真得沒有那麽簡單。說助念後的當時看似好像身體已經變軟,可能已經往生。”


    我也知道,沒那麽簡單,但看劉大哥的樣子,仿佛要進行長篇大論,我就知道,這是門複雜的學問。他把茶壺中的茶水全部倒掉,又加了新水新茶,重新啟動電磁爐,燒了起來。這是要上大課的架勢,今天上午,我們就坐而論道吧,像文大姐說的那樣。


    “身體變軟,可不是經過多長時間變軟的,而是剛一開始臨終起就會變軟,臨終時身體變軟和死亡後的肌肉鬆弛不能混淆,因為它們完全是兩種性質。”


    果然,他所說的臨終遺體狀態,與我所了解的知道是差不多的。


    “我在原來的寺廟學佛時,有一天,有個助念團的幾個老居士在我的身邊,此時也有一個信佛的刑警。他平常是搞刑警的,當然會和死人打交道。當時這些老年人說,他們平常在助念的過程當中,依“這個人多少天以後身體逐漸變軟”為準則,判斷這個人是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他們發現,這些亡者最終的結果基本上都會變軟。”


    從第30個小時到第70個小時,基本都會重新軟化。一般按喪葬規矩,三天後,就得準備火化或者埋葬了,所以,那時正在這個時間段,是變軟的時期。


    “但我說“好像不是這樣的”,佛經當中所講解的變軟,是剛一開始步入死亡的時候變軟。經典中,把死亡分為外隱沒次第的和內隱沒次第。外隱沒次第,四大分解,五根斷除,亡者在這一瞬間意念到阿彌陀佛,因此他的身心不會太緊張,身體就會變得很鬆,很柔軟,而不是過了很長時間,比如一兩天以後,甚至多少個小時以後,他才變軟的。”


    這就比較符合普遍現象了,畢竟,剛開始的變軟與後來的變軟,本質上有所不同。


    “因為搞刑偵的人,可以根據一個人身體的柔軟程度,判斷他死去多長時間。比如從第一次死亡直到多長時間,身體是發僵的,是硬的,之後逐漸開始發軟。根據屍體的軟硬程度等等,可以計算亡者的死亡時間。當時有個刑警在旁邊,我說:是這樣的嗎?他說:就是這樣的。在多少個小時以後,所有的屍體都會變軟,隻不過是臨終多少小時以內都是僵硬之外,多少小時以後都會變軟。”


    這算是否定了我的結論,所謂變軟,得區分具體情況,不是每個變軟,都是成就。


    “所以往生也沒有那麽簡單,所以還是要靠修行,因為有時候無上竅訣大圓滿真沒有那麽簡單,真沒有那麽簡單。一個人有沒有修行正確,臨終就檢驗出來了”。


    我馬上問到:“是根據綜合反應還是有一個具體的指標呢?”我知道肯定是有標準的,我想知道具體如何判斷這些標準。如同事物特征屬性,隻要把握到全部的特征,就可以判斷事情的性質。


    “一個修行人一直認真修行,但有沒有修對,臨終的時候就會看得出來。臨終的時候,完全沒有遺憾,而且特別滿足、特別歡喜。今生有做到這樣,同樣,來世去哪裏,心裏一點都沒有恐懼。臨終的時候有這種心態出現,就等於你今生修對了。我母親確實是這麽走的,心裏麵沒有一點點遺憾,很滿足,對來世非常有信心,一點點沒有恐懼,心裏麵充滿信心和歡喜。”


    原來,劉大哥學佛,是受她母親的影響。在雲南這地方,顯密交織,許多普通人,也修密教,這是通常現象。劉大哥受過生活上的挫折,人也相當聰慧,但這都不是他修佛法的必要衝動。他身邊母親的過程,才是他走向佛教的最好明燈。


    “平常,家裏有人死亡的時候就有一種不好的氣氛,大家都不舒服,心裏痛、難過,我們家一點點也沒有,大家一直在家裏麵開玩笑的狀態,因為走的人本身就是這麽一個狀態,根本沒有悲傷的氣場。我們自己和來的朋友客人都驚訝得不得了,這是她帶來的,她在沒有恐懼而且歡喜、充滿了喜悅的心態當中走的。有沒有修行,關鍵就是在那個時候會出現。”


    這一點,我在書上看過。說臨終時,最害怕親友痛哭,讓亡靈不舍人間,充滿牽掛,影響超脫。


    “如果我們修得不錯、認真,但是內心裏麵完全沒有放下今生的名、家庭,有今生的執著,心裏有很多掛礙,心裏麵有很多“沒有達到目標”:我的眼前沒有出現這個,我現在卻要再見了;我的眼前那個沒出現,我現在卻要再見了——這些都是對常法的執著帶來的。”


    對的,從心理層麵,是可以這樣理解。心裏麵一直有修無常的話,今生的名利不怎麽注意的。同樣,走的時候也沒有期待“我一定達到什麽”,就放下,ok,現在放下我也可以,今天放下我也可以走。像這種心態來修行的人,臨終的時候,一點點都沒有遺憾。


    以“今生的名利、今生一切順利”為目的來修的人,嚴格來說是不是造善業都很難說。是不是佛法,是看你有沒有放下今生的執著,你有沒有“為來世”的眼光和想法,有這樣攝持的話,才是佛法,沒有這個就不叫佛法。


    雖然表麵上好像認真,天天做功課、天天學習等等,目的是今生我的福報不要那麽差,我要順利,同樣,我的頭腦也要開智慧,麵對今生可能遇到什麽災難的時候,我內心裏麵要有一個功夫等等,這些都是為今生,根本沒有考慮為來世。


    “如果這樣修,你心裏麵一切用功的目的是為今生,快要走的時候,一想來世,什麽都沒準備好,所以心很空、心很虛,沒辦法歡喜。”


    所謂向死而生,大概就是這種狀態吧。


    “今生修學的時候,心裏麵一直往那個方向想的話,快要走的時候,心裏麵想我準備了一生,心裏沒有空虛的感覺。這裏講到,快要走的時候,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原來在世的時候、還沒有臨終之前,人很厲害的樣子,可以規劃這個那個,但自己真的快要走的時候,心就空虛,完全沒有力量、沒有計劃。所以這裏講才學的高低、門第的貴賤、算計的精粗,到這時都才醒悟,死到臨頭還喜歡這些嗎?”


    我是這樣理解的:比如說這個人是人才,很聰明、很有規劃。在世的時候,今生很有規劃、很有頭腦的樣子,但規劃的完全是今生的,沒有為來世規劃,到臨終的時候呢,什麽都在空虛當中,心裏麵沒有方向。


    所以,一個人是不是“才學的高低、門第的貴賤、算計的精粗”,到死的時候才清楚。真正修行的能力、修行厲不厲害,修行的時候有沒有準備未來、準備有沒有善巧——這些在死的時候就會看得到。


    “死的時候如果心裏麵很有想法、很有計劃、很有能力、很有算計,這樣子的話,你的修行就已經很好了,對未來有自由、自己可以把握。這是真正修行成功的表現。相反的,沒有這種歡喜,有恐懼,而且墮地獄的那些獄王也會展現出來,心裏麵非常恐懼。我媽不是,她幻覺就有花啦、水果啦,動不動就抓一下。我們問:媽,你抓什麽?她就說這裏好像有花啦、不是水果嗎?她還看到那些圓寂的仁波切來。沒有那種恐懼的幻覺,都是好的征兆。”


    沒有恐懼的幻覺,這種情形,在真正的死亡來臨時是很少的。大多數人,都是在恐懼與痛苦中走向盡頭。即使沒有往生的世界,這種死法,也算是最好的了,哪怕是幻想,人們也想有個好的幻想。


    “那如果是臨終沒有自主能力的話,我們一切的修行就變成顛倒了,過去、今生一切的修行變成顛倒,走上了顛倒的路。所以我們要小心,我們雖然今生學習認真修的樣子,但是不可以把它用在顛倒路上,我們不要走在顛倒路上。”


    我問到:“如果要達到這一步,或者說臨終時有把握的話,需要做到哪些呢?平時該怎麽修呢?”


    劉大哥笑到:“我沒死過,當然無法全部回答你的問題。但我的上師也給我講過。這不是什麽秘密,在密教中,這是共法,也就是可以說出來的。我把當年,我的上師給我所說的,都告訴你吧。這一段太重要,所以,至今,我不敢忘記。況且,你文大姐也知道這一段,因為我們的死亡時,估計是互相陪伴的。”


    什麽是愛情?這就是愛情啊。他跟文大姐,為了保證在死亡時在對方身邊,居然把這些法則都記了下來。最長情的情話,就是:你安然死去吧,就像睡著一樣,親愛的,我在你身邊看著呢。


    “上師告訴我們:臨終時臨終時對上師的信心是解脫的關鍵。為什麽臨終憶念上師能解脫呢?因為上師雖然呈現與人相同的形象,但是你已經把他當成是上師,而不是朋友。若是把上師當成朋友,臨終的時候憶念到朋友,這是一個過患;但若臨終時想到這是我的上師,上師與佛無二,獲得解脫是特定的事,可以放一千一萬個心。”


    他講到這裏時,對我問到:“是不是上師故意抬高自己的作用?你覺得呢?”


    我搖了搖頭,我覺得,上師不可能騙一個將死之人吧。


    劉大哥繼續著他的講述:“我親身經曆的一個故事,是關於禪院老和尚病重憶念上師的事情。當時我在禪院,裏麵有一位老和尚,身體一直不太好。有一天晚上,他的病情非常嚴重,基本已經說不出話啦。我們請的一位經驗豐富的藏醫說:以現在這個病情看,病人挺危險的。我一聽,急忙跑去找上師。上師當時已經要休息了,看見我說:你進來,有什麽事嗎?我說:禪院那個老和尚病情已經開始惡化,醫生說可能支撐不到明天早上,該怎麽辦呢?”


    因為是劉大哥親身經曆的故事,他講得生動,我聽得入神。


    “上師打了個卦,說:我這邊有一個藏藥,拿去讓他吃,說不定還能救回他的命。並且讓我告訴他身邊的人,需要念什麽經。上師一再強調:你去告訴他,我們進入佛門到亞青修行,一切都是為了成辦解脫。成辦解脫唯一的條件是祈禱上師,所以無論生死,時時不能忘記上師!哪怕他已經說不出什麽話,你也必須在他耳邊多次提醒這句話。”


    由此可以推斷,當年劉大哥修行的地方在亞青。


    “我拿著藥下去時,他已經沒有力氣張嘴,他弟弟用自己的嘴含著藥,再慢慢喂進他的嘴裏,終於咽下去了。他已非常虛弱,我伏到他耳邊說:我剛剛到上師身邊說了你的情況,上師讓我告訴你,我們進入佛門,到亞青依止上師修行,目的就是為了成辦解脫。成辦解脫的唯一條件是祈禱上師,無論生與死,時時不能忘記上師”。


    這跟經典中要求給臨終者說話一樣,也有點像內地,為臨終之人念佛號。因為人的感覺功能,最後失去的是聽力,要借用這個力量,抓緊最寶貴的時間。


    “他的眼光看著我,好像要說話,我把耳朵對到他唇邊,聽他說:我病情開始嚴重時,上師已經親自降臨到我的境界中,這時的上師比平常更清楚。所以我沒有一絲一毫恐懼,反而更快樂。一聽到這句話,我非常非常感動!看似一個普通的老和尚,在麵臨死亡時能做到這一點,真是活著的時候是佛菩薩,麵臨死亡時也是佛菩薩,此外還能尋找到什麽樣的佛菩薩呢?”


    這就是信心問題,一個人麵對有信心有把握的事,當然心態安詳了。


    “第二個要點,就是要臨終時憶念親朋的過患。臨終的時候,盡可能別去想你的親朋好友,你可能隻是一種憶念,但是對你的親朋好友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我不太理解,這是人之常性嘛,怎麽不行呢?


    “為什麽呢?人在去世的時候,會有索命鬼索走你的命。你在臨終這一瞬間憶念到誰,雖然你不會直接危害到他,但是這個索命鬼會到他家,開始給他製造各式各樣的違緣,直到他死。換句話說,這個索命鬼第二個要索命的,就是你臨終想到的人。所以,臨終時還是多想想佛,多想想上師,而不是世間的親友。雖然你認為這個人太好了,太想念他了,但是你一想,完啦!本來人家活得好好的,因為你的想念,給他製造了很大的麻煩。所以,這時還是少想一點的好。”


    這好像有點迷信的色彩,但他說到這裏,我也沒什麽證據反駁。


    接著,他講了一個更有迷信色彩的故事。


    “有段時間,有很多弟子跟上師一起去上師家鄉,當時,家鄉有一位老人去世了,他去世不到一個星期,村裏的另一位老人也被雷擊死。在高原,人去世後,先要去打卦,看看這個亡者臨終的時候憶念到誰,他的靈魂飄到誰家,就知道索命鬼要去找誰。這時候,後麵的這家就要做佛事,遣除違緣。據說打卦會非常準,會說出房子的朝向,房子邊上有什麽標誌,家裏有幾口人,家裏有什麽特點等等,說得非常清楚。”


    我不知道他們所說的打卦是什麽意思,估計是一咱高原的占卜方式,不會是八卦周易吧。


    “當時那位老人去世以後也打了卦,打卦的是個老和尚,算出來的結果是,在某一家有三兄弟,三兄弟都住在家裏,其中一個常年生病,甚至說他家門口拴著一條狗,狗的顏色有點發白直到後來被雷擊的那位老人去世,大家才發現,這幾個特征和他家都極其吻合。但是,這兩家並沒有什麽血緣關係,前麵這個老人為什麽會想到那一家?”


    原來打卦,是為了預測這位臨終者,最想到的一家,但這肯定不是好事情。


    “原來,這兩家的女兒都在亞青寺出家修行,老人臨終的前幾天,他的兒子去亞青給女兒送東西,回來時,第二家的女兒托他帶了幾包素肉,給自己父親。回來後,這個兒子忘了告訴家人,素肉是別人家的,這家人以為是自家女兒帶下來的,就把它吃啦。吃了以後才知道,所以,這位老人心裏一直掛念著:天哪!人家女兒從那麽遠的地方送東西回來,我家把它吃了,這可怎麽交代呢?他心裏有虧欠,可能臨終時一直都放不下,就飄到這一家去啦!”


    心中有愧,臨死憶念,這本來是有良心的標誌,但在臨終時,這也是不好的。


    “但這是藏地的風俗,你也不要有思想負擔,不要從此以後一聽說誰死了,就想會不會到我家來?要不要看一看,算一算?這也沒必要,好好修行就可以啦。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故事來聽,但最終要傳遞的信息是什麽呢?臨終的時候,除了上師、佛菩薩之外,還是少想你身邊的這些人。”


    劉大哥好像為了安慰我,才說這些話的。當然,對於臨終者來說,既然往生,就應該在感情上思想上,徹底斷絕與此世界的關係。


    “當然,憶念上師,怎樣才做得到,為什麽呢?其實中間有兩個大道理,它的名字分別叫:引業與滿業。臨終時祈禱上師,呈現上師的形象,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嗎?這就要看看你平常祈禱上師時,祈禱到什麽地步。在講解業之因果的時候,從現在修行直到臨終,整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一個叫引業,一個叫滿業。引業是從我們進入佛門直至臨終之前的一切行為。在臨終的那一刹那,短短的那一瞬間,就叫滿業。”


    這又是一個道理了,但願劉大哥能夠讓我明白。


    “舉個例子,引業是善,滿業是惡,那麽他會順著誰走呢?會順著滿業走,而墮入三惡趣。哪怕曾經行過善,但是臨終一瞬間起一個惡念,就會順著這個惡念墮入三惡趣之中。引業是惡平常一直做很多很多惡事,但是在臨終時,滿業是善,他可以投生到三善道。引業是善,滿業也是善,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引業是惡,滿業也是惡,會墮入地獄。從中就知道,滿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他說到這裏,我想到本能與習氣。一般人臨終或者遇到危險時,都發出本能的恐懼,有幾個人能夠做到憶念上師或者佛菩薩呢?


    “你如果生前沒有很深的習氣,想在滿業的一瞬間想起上師或者佛菩薩,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所以我們需要長時間修煉,時時不忘祈禱上師,而且在祈禱上師時,要做到在清淨中祈禱,不要摻雜很多不清淨的成分在裏麵。因為在麵對死亡時,人的神識會增加七倍,到那時,你現前摻雜的不好成分會更濃。所以,還是盡可能去創造最清淨的信心。希望我們每一位弟子都要銘記這一點,臨終的時候最重要!為了臨終這一刻,引業時時都要去修煉,讓這個習氣變得很深刻,時時都能憶念上師、佛菩薩。”


    這就是把憶念上師與佛菩薩的習慣,刻進心靈深處感情深處,如同本能那樣,就可以了。我問到:“臨終念阿彌陀佛,有沒有效果呢?”


    劉大哥說到:“念佛功德無量。但能不能即生往生,就要看看你在晚上做夢,夢見一些驚嚇的夢境時,能不能即時想到阿彌陀佛?或者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驚嚇或煩惱,能不能即時想到阿彌陀佛?若能做到這一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特定的,一點都不需要疑惑。若平常僅僅是在修,一遇到這樣的時刻,自己的內心就是一片空白,壓根想不起佛菩薩,那成就的機會真的很渺茫。”


    他繼續說到:“我們現前所講解的見解也同樣一個道理。能不能即生成就,能不能在第一本淨解脫成就,在第二本淨解脫成就,一切取決於我們今天的見解。今天的見解若是沒有達到這個地步,在臨終時,哪怕有成就的機會,也會如流星一般消失。要知道,從臨終直至中陰,有一係列成就機會,這些機會哪怕是一個業障沉重的凡夫也具有,和佛菩薩沒有絲毫之差異。但是佛菩薩可以執受這個見解,而凡夫卻執著這種顯現,一瞬間就會錯過解脫的機會。因此,我們能不能在這樣的時候獲得解脫,完全取決於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我理解,滿業能不能把握住解脫的機會,主要取決於生前所修的法。從這個角度而言,引業也非常非常重要。作為追求即生解脫的修行者,一定要多多創造好的習氣,不要順著個人的煩惱飄動,否則會對我們的修行造成極大的障礙。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多去觀照自己的內心。在麵對現實生活的時候,信心難免會有瑕疵或汙點,這時候一定要關注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修行的目的在於何處,及時調整。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條件”劉大哥說到:“任何事情的達成,都有條件的約束。為了修行,我們在時間、精力、錢財等方麵,付出的代價真的一點都不少。若是最終沒有得到好的結局,那我們信仰這個幹什麽?還不如像世間人一樣,該幹嘛就幹嘛!無論怎麽說,進入佛門之後,還是多了很多約束,這個不能,那個不行,往昔沒進佛門,可以肆無忌憚,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當他用到約束這個詞,我就知道,他所說的條件,是戒律。在漢傳佛教中,有百丈清規,在藏傳佛教中,有三昧耶戒。


    佛在最後說法時,強調“以戒為師”,有他巨大的深意。而平時戒律的完善,在臨終時,就會以直接客觀的現象,被檢驗出來。


    這真是一門實踐的宗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山詩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山詩人並收藏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