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怎麽樣?”我看完後,劉大哥這樣問我。


    “第一次看到這麽係統的。”我感歎到:“原來,對於臨終的效果手段及原因,有這麽一套複雜的理論,這是原來沒想到的。”


    在漢傳佛教中,有一種臨終憶念阿彌陀佛的辦法,這種辦法曆史久遠,操作簡便。但是,實行起來,卻非常困難。我也曾聽說,前幾年,一個福建的老太太,四十歲守寡開始念佛號,堅持了四十幾年,到她臨終火化後,撿到許多舍利子。但是,這樣的故事,卻並不多。


    我想,道理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地與藏地,臨終時憶念上師或者阿彌陀佛,都是佛法的基本原理:心即是佛。當你的心完全趣向佛道,你往生也就有了把握。但是,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就像是上師讓你坐禪時什麽也不想,你做得到嗎?


    那麽為什麽藏地這個法門如此流行,並且聽說過如此之多臨終成就的事例呢?大概與原理明白、操作方式細致有關。原來漢地佛教,淨土宗興起,大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的高僧慧遠法師,感歎末世道阻且長,此生成就,必須借用佛菩薩的力量,用心念讓佛菩薩在臨終時接引,以契合佛菩薩的自願。這樣,以念佛為主的淨土法門才開始興起。


    至今,它仍然是漢地佛教中最大的宗派,因其操作簡便而受人歡迎。但是,正因為過於簡便,讓人卻無法抵達核心。這就像一個師傅教你開車,隻說:這好辦,隻要點火加油就行了。


    而藏傳佛教卻細致得多,要讓你點火後鬆手刹、踩離合、掛檔、鬆離合、加油,再開車,甚至把看後視鏡和打轉向燈都教給你,一步步訓練,一步步熟悉,這樣培訓出來的學員,基礎紮實得多。


    “其實,你看到這一部分,還隻是初步的”劉大哥說到:“那些隻是觀念上的準備。如果要真正做到操作準確細致,還有許多竅門。當然,這對於漢傳佛教來說,很少聽說過。但對於藏傳佛教,這些已經算是共法了。如果你有耐心,仔細往下看,會有更多的體會。”


    他又開始吊我的胃口了,盡管我剛吃完飯,但總覺得精神上有些饑餓,跑步上樓,大禮拜,然後打坐看書。


    這真是一段透露出操作手冊意味的臨終指南,給人一種非常可靠的感覺。上師從不說廢話,直接切入主題。


    近期眾多弟子有疑問:“上師,都說臨終的時候非常重要。若修善尚未圓滿者臨終之時起了惡念,會隨順惡念墮落,這是真實的嗎?”


    我們需要知道,在眾多教言之中,把整個修行過程稱之為遷轉;將臨終斷氣的時刻稱之為圓滿。如何理解呢?何謂遷轉、圓滿遷轉指什麽呢?比如我們生前所做一切善法的力量,都是使我們逐漸趨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稱之為遷轉。


    臨終斷氣的一刹那則立為圓滿。比如,我們在座的弟子們,從初次進入佛門至今已經創造過很多善法,如口誦心咒、經文,身做禮拜、經行,以及打坐修行等等,這些共同善法我們都立為遷轉。臨終的一刹那,則為圓滿。


    善惡往生取決於圓滿。因為一切眾生在臨終時神識會增加七倍,若生前修行的力量很強大,一定有成佛的機會。


    但若生前僅僅依靠身口造作,未能調心降伏煩惱,即便創造了很多善法,但由於力量並不強大的原因,在臨終的一刹那,還是可能起現諸多貪嗔癡煩惱而漂泊惡趣。


    比如,有些弟子可能念誦過很多心咒、做過很多禮拜,乃至上供下施也都做了不少,都覺得自己遷轉的力量應該很強才對。在此,我們並不排斥身語所做一切沒有功德,但是現前若不依靠成熟口訣法、上師瑜伽導修等調伏內心,僅僅憑借往昔的這種力量,臨終當下能在內心起現很好的覺受還不太現實。


    臨終之時會起現諸多痛苦,由於生前修行不精進,對無常沒有很好的認識,此時若產生貪嗔癡煩惱,決定會隨煩惱而墮入三惡趣。至於在惡趣受苦時間的長短則取決於遷轉。


    若往昔遷轉的力量很強大,臨終圓滿之時起一個惡念,當下墮入地獄是決定性的,但由於遷轉的力量,在地獄當中呆的時間可能不會太長。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要時時刻刻修行。


    即便是一位淨土的修行者,在修行中也要求做到一心不亂——祈禱阿彌陀佛之時,時時刻刻都在內心與阿彌陀佛的形相分不開的狀態之中;念誦之時,時時刻刻都在口中念誦的咒語與內心分不開的狀態當中。倘若做不到,臨終之時若產生一個惡念,跟隨此念必墮三惡趣之中。


    所以,遷轉和圓滿若不能做到均為善法,很難保證未來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反之,若遷轉為惡,臨終之時卻起善念,也必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往昔不懂的人可能會這樣講解:臨時雖然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由於往昔遷轉是惡的原因,還要從西方極樂世界往下墮落。


    當時我也不是很懂,但我想若往生還會墮落的話,難道阿彌陀佛也有墮入地獄的顯現?這不大現實。後麵我就問上師,上師說:“當然不是這樣的。阿彌陀佛乃見解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的當下,已經消盡前世遷轉的一切業障,並且在聽聞阿彌陀佛教法之時,依靠這種力量可以消盡一切煩惱。在化身五方佛刹土當中修持五百年之後可以即身成佛。”


    因此,臨終斷最後一口氣——圓滿的時刻很關鍵!很關鍵!這些道理了解一些挺好的,雖然立為理論,也很有意義。


    他已經講到淨土法門,說明,這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可見,藏傳佛教稱為大乘,不是沒有道理。接下來,他講了如何在平時精進努力的方法。


    長期精進修法方有把握“圓滿”為善。我想在座的有些弟子會覺得,我現前打坐的時候也有一點點感受,臨終的時候若能在這個感受當中的話,可能有成就的把握。


    但現前反過來問的是,在臨終的時候,你怎麽有把握能在這個感受中從人間消失、斷下最後一口氣呢?尤其在臨終之時,外隱沒次第五根斷絕、四大融入四大的時候有眾多痛苦,若今生沒有對世間一切萬物認識通徹,修行中沒有很好的經驗,這時會想到很多很多事情,比如家裏的這些人該怎麽辦?我剩下的這些東西該怎麽辦?會不會過兩天有人拿走去享用等等。


    所以臨終的時候不是那麽好受的。為了遷轉和圓滿均形成善法,就要長時間修法。這些道理無論在座上、座下都需要長時間觀待,甚至睡眠之中也要如是觀想。若能做到這一點,臨終時一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往昔我一直讚歎著一位老和尚。當他病情很嚴重、快要斷氣、甚至連說話的聲音都快要聽不見的時候,我在他耳邊說:“不論死還是生,在觀想上師和依上師所授竅訣中行持,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他回答說,從他病情嚴重開始,上師就在他的身邊,上師所講授的一切教言比往昔還更清明。


    那時候我就曉得,這位老和尚活在世上是佛,從人間消失也是佛。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現前必須要精進修法,否則臨終之時很難把握這個機會。


    我們在座的弟子們,家鄉可能有眾多老年人,由於四大衰弱、往昔與佛法接觸很少的緣故,聽不懂很多道理,也不知道很多名詞的含義。這時候該如何修行呢?就要根據他的根機來講法,比如講解如何祈禱阿彌陀佛,如何修行強製往生法,如何念誦阿彌陀佛心咒,如何觀想阿彌陀佛等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他時時刻刻都在修行之中,這樣才能保證圓滿是善。


    上師開始自問自答,他問到:臨終之時如何修行?


    接下來是他的回答:我們已經知道圓滿的時刻很關鍵,很重要,那麽臨終之時應該如何行持呢?在破瓦法當中講解,臨終之時,如果能做得到,就要把自己所有的一切供養給三寶;若做不到的話,比如在病情突然加重的情況下,就要意念自己所有的一切財物都要供養三寶。如是觀想,我們就不會去貪執這些東西,目的是為了在圓滿一刹那當中斷絕貪嗔癡一切煩惱,形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力量。這些道理都必須要了解。


    我們講解這些道理的目的在於何處呢?就是要我們珍惜時間,精進修法。我等在座弟子等兩天都必然要麵對世上最大的痛苦——臨終,這是誰也逃脫不了的。


    為了在麵對臨終之時不遭受痛苦,就應該提前做好準備。要記住,精進修法就是最好的準備!也是對得起自己的唯一方法。


    講定義不如打比方,說套路不如說例子,上師開始結合實際了,他說到:臨終時的放鬆坦然取決於平時的修法。我們說到遷轉和圓滿的重要性。對一位彌留的人而言,修行圓滿的這一瞬間尤為重要。


    如果一個人在死亡之後短短的時間當中,身體就變得十分僵硬,這就充分地說明了,他在臨終的時候,內心可能還是有些緊張。就如同我們無論何時,隻要心裏有一點緊張,身體就不由自主地發緊一般,這是很正常的反應。


    再舉個例子。為什麽身體有病的人經常覺得晚上會睡不好覺呢?因為當身體有病的時候,他的心裏就無法放鬆,因此身體就會開始不由自主地發緊。而身體一旦開始緊張,也就無法再輕鬆地進入睡眠之中,因此病人的睡眠質量決定不會很好。


    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當自己身體非常不好的時候,雖然心裏頭沒有刻意去想,現在自己的身體有多麽多麽不好,但是自己的身體還是會不由自主地進入一種緊張的狀態。因此晚上睡覺的時候,可能就會有點發緊。即便已經進入睡眠之中,但睡眠質量也不會很高。


    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似乎沒有感覺到睡覺起到了休息的作用,反而還會覺得好像自己整個晚上都在勞動一樣地疲勞。這都是由於心理緊張的緣故所致。而我們現前修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在臨終這一瞬間能達到了脫生死,自在圓滿。


    記得以前我在亞青寺遇到過一位老和尚,當他病重的時候,我就對他說:“此時你應該要記住的是上師。”他說,當他病情開始嚴重的時候,他就已經觀想到上師親自降臨在他的身邊。從那時候開始,他的心中就不再有一點點的恐懼和痛苦,甚至覺得比平常還要喜悅。當一個即將要從人間消失的人口中說出這麽一句話,可以想象一下,他們有多麽自在。


    所以我們要做到這一點,平常就應該多用功,多下一些功夫去修行,不要將解脫寄希望於臨終時能瞬間圓滿,平時如果不認真修法,此時是否能夠圓滿就很難所言了。


    下麵,上師仔細分析講解了死亡的過程。我不是學醫的,不知道他所說的,與醫學上的實踐是否相違背。但,根據日常的經驗,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次序。上師給這個漸漸死亡的過程,叫做臨終隱沒次第。


    此臨終隱沒次第,總說雖有粗細二十五種等之多,但為易於掌握而攝為五根、四大、明增得三種隱沒次第。


    以下講解五根、四大和明增得三種隱沒次第是如何呈現的。一旦這些征象起現,就說明死亡將近了。


    五根斷除、四大分解稱之為外隱沒次第,明增得三光為內隱沒次第。由於現代醫學幾乎完全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所以站在西醫學的角度,呈現外隱沒次第,就代表一個人的死亡。但從佛教的角度而言,此時神識尚未離體,內隱沒次第還沒有完全消失,並不代表真正的死亡。


    五根隱沒次第:眼等五根隱沒次第時,如眼看色法模糊不清;有些患者患病很長時間後,彌留之際即便最親近的人去探望,也無法認出他是誰。這是因為眼根已經開始斷除,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因此修行者在自己眼根開始隱沒,眼睛開始看不見的時候,應馬上打卦念經,看是否還有壽命可以補續。如果有,應盡量補上;如果沒有,就應該開始修具三想頗瓦法。


    上師在最後,總會說出此時臨終之人的感受,好像他親身經曆過一般,這讓我很是新奇。


    “耳僅聞嗡嗡之聲,以此類推鼻嗅香氣、舌品味道、身體所觸等均無平日般清明。”


    耳根開始斷除時,無論誰和你說話,都隻能聽到嗡嗡聲。比如彌留之人,無論旁人在他耳邊說什麽,他都隻能看著你,似乎完全沒聽進去一般。不是他聽不進去,而是當時他隻能聽到嗡嗡聲,卻聽不清你在說什麽。此時耳根已經開始斷了。


    以此類推,鼻子逐漸聞不到任何香臭,舌頭也無法品味任何味道。我第一次到亞青寺時跟隨的一個老和尚,春天患上很嚴重的風濕病,後麵雖然緩解了一些,但也已經站不起來了。在示現圓寂之前,我天天給他做一些很軟的飯。剛開始他還能品味一些味道,後麵就品不出任何味道了,說明他的舌根已經開始斷了。


    身體所觸無平日般清明,就是在身體被碰觸的時候,沒有什麽感覺,而且身體變得越來越冷。


    “五根識消失時,為最後之隱沒次第,此時為作印證或超度之最佳時刻。”


    在呼吸停止的這一瞬間,亡者身體還未完全變冷,是念誦頗瓦法超度亡靈的最佳時機。尤其超度亡靈者,若往昔已呈現頗瓦法成就的征象,此時為亡者作頗瓦法超度,意義非常廣大,即便不能令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閉塞三惡趣。


    “於此之後,四大清濁分離,清則向內收斂,如肉界融入地大時,身體出現如墮入坑中或被山壓般之沉重感。”


    人在臨終時會不停要求身邊的人,能否把枕頭墊高一點。即便已經放了兩個枕頭,他可能還是覺得不夠,希望更高一點。因為這時總感覺腳比頭高,即便站起來,還是會感覺頭在下麵。有些甚至有一種身體被山壓住的感覺,他會不停要求他人把被子拿掉一些,或者把衣服拿掉一些。但即便全都拿掉,還是會有這種感覺。這就是四大分解時肉界融入地大時的感覺。


    “隨後血界融入水大時,流出口水或鼻涕等;暖界融入火大時,口鼻全然幹燥,舌頭緊貼顎邊,體溫從邊緣向內收斂。”


    口水和鼻涕完全不受控製地流下,這是血界融入水大時的表現。相信在座很多人都看過親人彌留時的這些表現。隨後從手腳開始,逐漸全身變冷,這是暖界融入火大時的表現。


    “氣界融入風大時,上行風、下泄風、平住風、遍行風等均攝入持命風中,以致吸氣困難,氣息從肺部經黑白咽喉,劇烈向外呼出,其後,體內所有血液集於命脈中,心間依次滴入三滴血,於是其長長呼出三口氣,外氣驟然中斷。”


    瀕臨死亡時,最後一次吸氣後會呼出三大口氣,隨後呼吸、心跳等生命體征就停止了。以前我舅舅有高血壓,有一天突然跌倒,雖然開始時心跳很快,但是呼出很大的三口氣後,心跳就停止了。


    以上講解的是臨終時四大分解,即四大隱沒次第。從世間科學的角度來說,心髒與脈搏停止跳動,呼吸也停止了,這個人已經死了。但從佛教的角度來說,這僅僅是外隱沒次第斷了,而內隱沒次第明增得三光還未呈現,尚不能完全稱之為死。


    如果此時直接火葬或土葬,就如同直接火燒或土埋活人一般,因為內隱沒次第還沒有呈現,身體和神識還沒有完全分離。高原地方或佛教有停屍三日的傳統,原因就是為了等待身體和神識分離。一旦神識和身體分離以後,身體就成為無情之物,如同土石一般,此時無論是火葬、土葬還是天葬,都不會有一點感覺。


    可能有些人有這樣的疑問,由於漢地諸多條件不成熟,尤其夏季氣溫高達三四十度,如果不放在太平間冷櫃裏,別說放三天,放一會兒可能都很不方便,這時該怎麽辦?當然,在條件不具足的前提下,還是不要太過執著,盡快處理屍體也很有必要。


    漢地的這種現象也提示我們,雖然身後超度、做佛事很重要,生前行持善法更重要。如同米拉日巴尊者所說:“我在幽靜山林中死了以後,沒有人哭泣,身體成為野獸的飲食,要是能做到這一點,我瑜伽士就心滿意足了。”


    所以,生前精進修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生前一直造惡,死後即便停屍三日,能否往生善道也很難所言。


    以前我在上海碰到一位居士,他朋友的母親去世了,所以他就在亡者麵前念誦西藏生死書裏的印證儀軌,給這位亡者做印證。當時我跟他開玩笑說:“幸虧這個人已經死了,要是她活過來,可能會給你一耳光。因為她生前不信仰佛教,聽到你在身邊喋喋不休地說什麽顏色的光別去追逐等等,決定心煩的不得了。”


    要記住,往昔引業沒有善行,無論你跟她說什麽,滿業時一句都聽不進去。所以,生前精進修法,才是最重要的。


    原來,生前不做好思想與意識上的準備,甚至不信佛,佛菩薩怎麽也是沒辦法接引你的,所謂佛不度無緣之人。


    “此後,從頂部來自於父親的白明點向下快速降入心間,外相好似月光普照朗朗晴空般出現白光。”


    明增得三光隱沒次第即內隱沒次第。往昔我在漢地動手術的過程中,由於第一次麻藥效果不明顯,醫生給我打了第二次麻藥。當時我就暈過去了,什麽感覺都沒有,並且還呈現了明增得三光。


    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曾說過,明增得三光並非僅僅臨終時才會呈現,平常修行過程中也會遇到。我當時眼前突然出現白色的光,除了白光,我什麽都看不見,如同此處文字所描述一般,好似月光普照朗朗晴空般出現白光。此為明光。


    “內相出現心識以明為主之覺受,並滅盡方便之自性三十三種嗔分別念,謂之心識融入光明”


    明增得三光呈現期間要寂滅貪嗔癡而起現的八十法,在起現明相時,寂滅三十三種嗔分別念,叫做心識融入光明。


    如果你的見解已達到晝夜一如,既不是了知也不是覺受,如無死蓮花生大師一般,臨終時決定不會呈現五根斷除、四大分解的外隱沒次第,更不會有明增得三光的內隱沒次第。這是即生解脫的第一種。


    第二種即生解脫為第一本淨解脫,即在外隱沒次第已經呈現,但內隱沒次第尚未呈現時獲得解脫。想要達到第一本淨解脫,座上必須長時間具有證悟狀態,但座下見解稍有迷亂。換句話說,證悟的見解已能延續,而不僅僅是一瞬間的見解。具有這樣的見解者,可以在第一本淨成辦解脫,即內隱沒次第明增得三光沒呈現之前的一瞬間,獲得成就。


    往昔昌根阿瑞仁波切身邊有一位叫阿嘎尼瑪的侍者,雖然平常像小孩子一般,但在臨終時,卻表現出一位非常殊勝的修行者的行跡。


    當時阿嘎尼瑪尊者和喇嘛仁波切住在昌根阿瑞仁波切旁邊的一個小帳篷裏,雖然彌留之際阿嘎尼瑪已經病得很嚴重,但在喇嘛仁波切問起時,他仍說自己還好,並且一直保持伽趺坐的姿勢。


    喇嘛仁波切非常擔心,著急地去問昌根阿瑞仁波切該怎麽辦,是否需要請醫生等等。就在師徒談話期間,阿嘎尼瑪圓寂了,並且呈現了當下成就的瑞相——紅白菩提。


    昌根阿瑞說:“阿嘎尼瑪臨終時非常了不起,雖然他的五根斷除、四大分解等外隱沒次第已經呈現,但他在明增得三光尚未呈現之前已經成佛了。”這就是第一本淨解脫,見解必須達到座上證悟圓滿見解,而非覺受。


    我們說過,從見解本身的角度而言,雖然證悟和覺受暫時有相同之處,但最大的差異,在於覺受時出離心、信心和菩提心沒有證悟時圓滿。


    在座很多弟子都有相似覺受,見解也非常好。無論從斷除逆緣還是從順緣二清淨之地,都能講得非常好,但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並不圓滿,這就說明你的見解隻是覺受,而非證悟。


    我們修行時,不要僅憑當時的感覺以及口中的描述來樹立見解。我和很多人開玩笑地說,和尚會講經並不稀奇,因為這是我們的專業。就像我們聽到農民會種莊稼,決定不會去讚歎他,因為農民種莊稼是天經地義的事,但農民會講經就稀奇了。


    所以,作為修行人,我們口中能說出一些佛教道理並不稀奇,能將這些教理納入心相續之中,成為自己的見解,才是真的了不起。如果見解隻是停留在口中,即便你能說得頭頭是道,與閻王爺辯論,一切本來皆空,恐怕閻王爺也不會買賬,可能還會直接給你一耳光。這對解脫可沒有一點點利益。


    我們現前講解的是完全證悟,這種證悟不僅僅是自己認為的明空不二之見解,而是要如實呈現多方麵功德。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的上師昌根阿瑞,印證證悟見解時主要以不變密意相夢境作為衡量標準——上品達到夢光明,中品認識夢、轉變夢,下品呈現各式善夢。


    如果達到證悟,起碼可以認識一切夢境並轉變一切夢境,甚至達到夢光明之境界。即便不能長期具有,必須短時間內具有。昌根阿瑞仁波切曾經說過,如果在夢境上沒有達到以上標準,隻能將此“證悟”見解擱置一旁,而印證為覺受,因為與證悟相應的功德並未呈現。


    但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有時會站在不同的根機當中傳講——個別人見解雖然很好,可夢境中的功德呈現得並不理想。要記住,這些都是針對特例而言,但這樣的個例太少了,自己不要妄下結論。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依靠不變密意相夢境作為衡量標準。


    想知道自己平常修行見解如何,就觀察一下自己晚上睡覺做夢時,狀態如何。見解分為了知、覺受和證悟,也就是禪宗所講解的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


    如果完全被夢境所縛,達不到絲毫自在,你可不能自詡為證悟者,因為其中的區別太大了。有些人會說,自己晚上沒有夢,見解如何?沒有夢更糟,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做夢。有夢的人醒來時知道曾經做過夢,但連夢境都沒有,那有多糟糕啊!


    要記住,我們所謂的自在並不在於有夢或無夢,而是夢中能認識到一切皆為虛幻。若能如是認識,說明在夢中你的正念也在,並且可以改變一切夢境,甚至隨心所欲地去往任何刹土。


    要記住,刹土不在遙遠的地方,而在清淨心之中,一旦內心清淨,刹土就會隨心而顯現,自然可以即生成就。


    此時,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我算是看完了。我得回憶一下,免得搞忘了。畢竟,這種操作指南,對自己最後時刻,是有用的,如果上師沒有故意騙人的話。


    如此複雜的臨終過程,如果不是親身經曆,上師哪裏能夠得到這些知識呢?或許,他們已經可以自由出入生死之境,早就窺探過那最後的境界?


    當然,這隻是我的一種猜測。這裏麵,上師所說夢境與死亡意識之境,在佛教中,都是中陰生的一種表現形式。聽說,其名的宗喀巴大師,也是在中陰生裏得到圓滿的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山詩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山詩人並收藏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