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嶽陽樓發生的事兒後,朱棣不由得神情大變,他有些惶恐地說道:“如此說來,朝廷必然對我起了疑心。怪不得朝廷派出使臣,要我對漠北用兵,想來就是一石二鳥之計,既消除了邊患,又削去了我的臂膀。”
陳墨雨點點頭說:“周王、湘王皆是前車之鑒,兄長既以看清了其中厲害,小弟便不再多言了。”
朱棣恨聲連連地說:“想我朱棣叱吒疆場多年,為我大明朝,為了江山社稷,立下多少功勳。可如今建文小兒,無有半寸之功,卻盡享祖宗基業,他不但不知道憐恤我等,反而為了剪除異己,竟要骨肉相殘,螻蟻尚知貪生,如今別人將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之上了,我豈能任人宰割。”
陳墨雨見朱棣這般情形,連忙說道:“兄長請息怒。前周王、湘王伏死,雖說是朝廷削藩的結果,但也與他們平日不檢點有關。現擺在兄長麵前的路很多,何不揀坦途而行之?兄長雄才大略,今後大展宏圖偉業的日子有的是,因而萬不可輕身涉險,失天下人所望,不知對否,還望三思。”
朱棣想了想說:“賢弟有何良策教我脫此目前險境?”
陳墨雨回答說:“當年太祖武皇帝在與群雄爭奪天下時,其手下謀士朱升曾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為的便是縮小目標,一心壯大自己的力量。往遠點說,三國時期的劉玄德,為避禍保身,於下處後園種菜,以為韜晦之計。兄何不效仿古人,就按朝廷旨意,分兵前往漠北消除邊患。再上表朝廷稱疾,表白自己的忠心。這樣定然免除眼前禍患。”
朱棣聞言猶豫不決地說:“就是不知此計能否行得通。”
陳墨雨回答說:“當今天子性情溫厚,懦弱有餘,剛猛不足。總想以文治而平天下。他如見兄長分兵,又有病在身,為安撫諸王之心,必然暫時不會加害兄長的。”
朱棣想了想說:“此事事關重大,且容我深思一番。今日天以不早,賢弟鞍馬勞頓,還須早些歇息。明天再向賢弟請教不遲。”說罷,朱棣把內侍叫了進來,吩咐內侍帶陳墨雨下去休息。陳墨雨一擺手說:“多謝兄長關心,小弟的書僮負傷,現在宮外的客棧之中,我要前去看看,就和他在一起休息便了。”
朱棣一怔說:“書僮?哦,我想起來了,便是那個福兒是吧?”
陳墨雨說著說:“兄長好記性,這麽多年了,你還記得他。”
朱棣一揮手說:“到了我的燕王府豈有讓你去住客棧的道理,我這就差人去將福兒接進宮來,這小子,我這麽多年沒有看見他,定然當高了不少吧。”
朱棣派人去接福兒,安排陳墨雨休息這裏暫且不表,卻說朱棣見陳墨雨離開之後,一人在書房獨想心事。剛才和陳墨雨一番交談之後,他的心裏便翻騰開了,其實朱元璋在世之時,朱棣便以暗中積蓄力量,積極網羅各方英才,在朝廷安插了自己的眼線。在他的身上那有其他藩王那種胡作非為、貪圖享受的劣性。給人更多印象的倒是那種咄咄逼人,雄視天下的英雄之氣。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染病而亡後,他認為無論從資曆、聰明才智、文治武功。東宮儲君的地位都非自己莫屬。誰知朱元璋卻聽從劉三吾等大臣的建議,立了皇太孫朱允炆,使他從心底裏感到極度的失望和憤怒。但攝於朱元璋的威嚴和懲治不臣的手段,朱棣隻有夾起尾巴,收斂起了自己的形象。裝出了一副唯唯喏喏,毫無大誌的樣子,隻在暗中窺視時機。
朱元璋一去世,朱棣的野心便迅速的膨脹起來,以為時機來了,加快了覬覦皇位、爭奪天下的步伐,誰知朱元璋為防止諸王的不臣之心,防止他朱家骨肉相殘,早以在這些人身邊,安排了監視之人。所以當陳墨雨提到白風枝時,他不禁感到了危險正在向自己撲來,自己多年的心思,也將全部付之東流。他朱棣是何等樣人,豈不知陳墨雨說的那些厲害。他之所以裝出那副無辜懵懂的模樣,為的便是不想在人前露出其狼子野心的本來麵目。
他深深知道,以他目前的力量,實不足以與朝廷抗衡。若是真的現在就反,自己首先在道義上便失了先機,成了天下眾矢之的。這些天來,他正在冥思苦想地,為自己起兵尋找一個什麽正當的理由。雖然這個不怎麽正當的理由,已經在他的腹中形成,他現在也不敢貿然行動。但危險又正在向自己逼近,為這事,搞得他寢食難安。他深恨自己一著不慎,造成如今的局麵。從目前的情況看來,也隻有依陳墨雨所言,先行韜晦之計,這才是上上之策。
想到這裏,他心裏稍稍安穩了一些,正要和衣在書房的案幾之上眯神時,內侍進來通報說馬三保求見。朱棣聽了心裏格登一下,想道,馬三保這次奉他之命,前往江南執行一些機密之事,必定是非常的辛苦與疲勞,今天回到家來,本應在家中好生歇息一下,卻在這麽晚了還來求見,他素知馬三保不僅武功高強,且心思慎密,反映極快,對自己更是忠心無二。他此刻前來,肯定有什麽重大發現,或者有什麽特別重要的事情需要奏報,於是他對內侍言道:“你快去將馬三保喚將過來,我在書房等他。”
內侍轉身離去後,不一會,馬三保便走了進來,見朱棣跪下磕頭說:“臣馬三保參見燕王殿下。”
朱棣忙用手將馬三保扶起說:“這裏沒有外人,不要多此多禮。你此番出使江南,真的是勞苦功高,沒有辜負我的期望,你且坐下和我說話。”
“謝燕王的關心和愛護,馬三保連這條性命都是燕王的,還談什麽功勞不功勞的。”
朱棣滿意地點點頭說:“你此番出去公幹,真的很是辛苦,不在家好好休息,深夜到我這兒來,有什麽重要事情嗎?”
馬三保回答說:“臣的確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稟報殿下知道。”
“哦……!”朱棣聽了一驚說:“有什麽重要的事情?”
馬三保說道:“殿下您知道鳴水山莊趙一鳴與陳墨雨是什麽關係嗎?”
朱棣聽了馬三保說的話後,一時想不到趙一鳴和陳墨雨是何關係,不由得搖了搖頭。
馬三保接著說:“陳墨雨與趙一鳴乃是結義兄弟,他曾對奴才言道,趙一鳴是他的結義兄弟,也是殿下的兄弟。可見他對趙一鳴一往情深。此次奴才奉你的命令將趙一鳴除去,便種下了一條禍根。所以剛才我見殿下與陳墨雨很是親熱,生怕殿下一不小心,露出了口風。讓陳墨雨知道,茲事體可就大了。”
原來朱棣通過自己安排在朝廷的眼線了解到,方孝儒提出的不同於黃子澄的削藩之計,都是源自於趙一鳴的主意。方孝儒與趙一鳴本就是同殿之臣,二人感情深厚,趙一鳴遭貶之後,差點丟了性命,被潘奇相救隱居在“鳴水山莊”。胡惟庸案發後,經多方打聽,才知道趙一鳴的下落,兩人也就聯係上了。
方孝儒知道趙一鳴乃飽學之士,對時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精辟分析。所以多次邀請他回京複職,誰知趙一鳴經那次打擊後,早以心灰意懶,無意於官場的爭鬥。有一次,方孝儒邀請趙一鳴進京敘舊,兩人談起朝廷的削藩之事,方孝儒向趙一鳴問起看法和計策時。才有了方孝儒向建文帝闡述的方法和意見,也就是這一次,在方孝儒苦苦勸說之下,趙一鳴終於答應出山相助。
但這事被朱棣的眼線知道,很快便傳到了朱棣的耳中,他對趙一鳴有所了解,知道趙一鳴非等閑之輩,一旦他重新回到朝廷,自己又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在此情況之下,他的心中便起了殺機。趁趙一鳴還是平民百姓時,將趙一鳴除去,既可除去一個隱患,又不置於引起太大的震動。於是他令馬三保在處理了白鳳枝的事情後,迅速趕往“鳴水山莊”將趙一鳴做掉。再經汴梁返回燕京,這樣便能人不知鬼不覺的把事情辦好。誰知人算不如天算,按倒葫蘆浮起瓢,卻引出一個陳墨雨來。
朱棣沉吟了一會,對馬三保說:“這事還有誰知道?”
馬三保回答說:“這事極為機密,目前尚未有人知道。”
朱棣想了想說:“好!這件事你且藏在心中,再不要對任何人提及。總有一天我會慢慢地擺平這件事。你這次實在太勞累了,且先下去休息,我還有大事要交給你去辦。”
馬三保聞言說;“殿下請放心,這件事奴才會讓它爛在心裏,再不會讓外人知道半個字。以後不管殿下吩咐什麽事,奴才便肝腦塗地,也要殿下辦到。”說完,便磕頭後離開了書房。
見馬三保離開後,朱棣陷入了沉思。他心中暗想;我與陳墨雨雖十多年沒有見麵,但從剛才與他的交談之中,發現他骨子裏追求富貴功名的希望,卻是還在的。此人真不虧一代奇才,若是能與我所用,我便如虎添翼,如不能為我所用,便是一個大大的禍害。他雖口口聲聲地說,不願踏入仕途,但人總是會有破綻的,我要收其人,必先要收其心。由這裏他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朱元璋,由朱元璋又想到了徐達和劉伯溫。他自言自語地說:“賢弟啊!你雖滿腹經綸,卻還是離不開凡夫俗子的羈絆,知事卻不明理,明理卻不識人。你若真的不肯依愚兄的路子走,到時我也隻有忍痛割愛,成就你的一文不值的虛名了。”
陳墨雨點點頭說:“周王、湘王皆是前車之鑒,兄長既以看清了其中厲害,小弟便不再多言了。”
朱棣恨聲連連地說:“想我朱棣叱吒疆場多年,為我大明朝,為了江山社稷,立下多少功勳。可如今建文小兒,無有半寸之功,卻盡享祖宗基業,他不但不知道憐恤我等,反而為了剪除異己,竟要骨肉相殘,螻蟻尚知貪生,如今別人將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之上了,我豈能任人宰割。”
陳墨雨見朱棣這般情形,連忙說道:“兄長請息怒。前周王、湘王伏死,雖說是朝廷削藩的結果,但也與他們平日不檢點有關。現擺在兄長麵前的路很多,何不揀坦途而行之?兄長雄才大略,今後大展宏圖偉業的日子有的是,因而萬不可輕身涉險,失天下人所望,不知對否,還望三思。”
朱棣想了想說:“賢弟有何良策教我脫此目前險境?”
陳墨雨回答說:“當年太祖武皇帝在與群雄爭奪天下時,其手下謀士朱升曾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為的便是縮小目標,一心壯大自己的力量。往遠點說,三國時期的劉玄德,為避禍保身,於下處後園種菜,以為韜晦之計。兄何不效仿古人,就按朝廷旨意,分兵前往漠北消除邊患。再上表朝廷稱疾,表白自己的忠心。這樣定然免除眼前禍患。”
朱棣聞言猶豫不決地說:“就是不知此計能否行得通。”
陳墨雨回答說:“當今天子性情溫厚,懦弱有餘,剛猛不足。總想以文治而平天下。他如見兄長分兵,又有病在身,為安撫諸王之心,必然暫時不會加害兄長的。”
朱棣想了想說:“此事事關重大,且容我深思一番。今日天以不早,賢弟鞍馬勞頓,還須早些歇息。明天再向賢弟請教不遲。”說罷,朱棣把內侍叫了進來,吩咐內侍帶陳墨雨下去休息。陳墨雨一擺手說:“多謝兄長關心,小弟的書僮負傷,現在宮外的客棧之中,我要前去看看,就和他在一起休息便了。”
朱棣一怔說:“書僮?哦,我想起來了,便是那個福兒是吧?”
陳墨雨說著說:“兄長好記性,這麽多年了,你還記得他。”
朱棣一揮手說:“到了我的燕王府豈有讓你去住客棧的道理,我這就差人去將福兒接進宮來,這小子,我這麽多年沒有看見他,定然當高了不少吧。”
朱棣派人去接福兒,安排陳墨雨休息這裏暫且不表,卻說朱棣見陳墨雨離開之後,一人在書房獨想心事。剛才和陳墨雨一番交談之後,他的心裏便翻騰開了,其實朱元璋在世之時,朱棣便以暗中積蓄力量,積極網羅各方英才,在朝廷安插了自己的眼線。在他的身上那有其他藩王那種胡作非為、貪圖享受的劣性。給人更多印象的倒是那種咄咄逼人,雄視天下的英雄之氣。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染病而亡後,他認為無論從資曆、聰明才智、文治武功。東宮儲君的地位都非自己莫屬。誰知朱元璋卻聽從劉三吾等大臣的建議,立了皇太孫朱允炆,使他從心底裏感到極度的失望和憤怒。但攝於朱元璋的威嚴和懲治不臣的手段,朱棣隻有夾起尾巴,收斂起了自己的形象。裝出了一副唯唯喏喏,毫無大誌的樣子,隻在暗中窺視時機。
朱元璋一去世,朱棣的野心便迅速的膨脹起來,以為時機來了,加快了覬覦皇位、爭奪天下的步伐,誰知朱元璋為防止諸王的不臣之心,防止他朱家骨肉相殘,早以在這些人身邊,安排了監視之人。所以當陳墨雨提到白風枝時,他不禁感到了危險正在向自己撲來,自己多年的心思,也將全部付之東流。他朱棣是何等樣人,豈不知陳墨雨說的那些厲害。他之所以裝出那副無辜懵懂的模樣,為的便是不想在人前露出其狼子野心的本來麵目。
他深深知道,以他目前的力量,實不足以與朝廷抗衡。若是真的現在就反,自己首先在道義上便失了先機,成了天下眾矢之的。這些天來,他正在冥思苦想地,為自己起兵尋找一個什麽正當的理由。雖然這個不怎麽正當的理由,已經在他的腹中形成,他現在也不敢貿然行動。但危險又正在向自己逼近,為這事,搞得他寢食難安。他深恨自己一著不慎,造成如今的局麵。從目前的情況看來,也隻有依陳墨雨所言,先行韜晦之計,這才是上上之策。
想到這裏,他心裏稍稍安穩了一些,正要和衣在書房的案幾之上眯神時,內侍進來通報說馬三保求見。朱棣聽了心裏格登一下,想道,馬三保這次奉他之命,前往江南執行一些機密之事,必定是非常的辛苦與疲勞,今天回到家來,本應在家中好生歇息一下,卻在這麽晚了還來求見,他素知馬三保不僅武功高強,且心思慎密,反映極快,對自己更是忠心無二。他此刻前來,肯定有什麽重大發現,或者有什麽特別重要的事情需要奏報,於是他對內侍言道:“你快去將馬三保喚將過來,我在書房等他。”
內侍轉身離去後,不一會,馬三保便走了進來,見朱棣跪下磕頭說:“臣馬三保參見燕王殿下。”
朱棣忙用手將馬三保扶起說:“這裏沒有外人,不要多此多禮。你此番出使江南,真的是勞苦功高,沒有辜負我的期望,你且坐下和我說話。”
“謝燕王的關心和愛護,馬三保連這條性命都是燕王的,還談什麽功勞不功勞的。”
朱棣滿意地點點頭說:“你此番出去公幹,真的很是辛苦,不在家好好休息,深夜到我這兒來,有什麽重要事情嗎?”
馬三保回答說:“臣的確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稟報殿下知道。”
“哦……!”朱棣聽了一驚說:“有什麽重要的事情?”
馬三保說道:“殿下您知道鳴水山莊趙一鳴與陳墨雨是什麽關係嗎?”
朱棣聽了馬三保說的話後,一時想不到趙一鳴和陳墨雨是何關係,不由得搖了搖頭。
馬三保接著說:“陳墨雨與趙一鳴乃是結義兄弟,他曾對奴才言道,趙一鳴是他的結義兄弟,也是殿下的兄弟。可見他對趙一鳴一往情深。此次奴才奉你的命令將趙一鳴除去,便種下了一條禍根。所以剛才我見殿下與陳墨雨很是親熱,生怕殿下一不小心,露出了口風。讓陳墨雨知道,茲事體可就大了。”
原來朱棣通過自己安排在朝廷的眼線了解到,方孝儒提出的不同於黃子澄的削藩之計,都是源自於趙一鳴的主意。方孝儒與趙一鳴本就是同殿之臣,二人感情深厚,趙一鳴遭貶之後,差點丟了性命,被潘奇相救隱居在“鳴水山莊”。胡惟庸案發後,經多方打聽,才知道趙一鳴的下落,兩人也就聯係上了。
方孝儒知道趙一鳴乃飽學之士,對時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精辟分析。所以多次邀請他回京複職,誰知趙一鳴經那次打擊後,早以心灰意懶,無意於官場的爭鬥。有一次,方孝儒邀請趙一鳴進京敘舊,兩人談起朝廷的削藩之事,方孝儒向趙一鳴問起看法和計策時。才有了方孝儒向建文帝闡述的方法和意見,也就是這一次,在方孝儒苦苦勸說之下,趙一鳴終於答應出山相助。
但這事被朱棣的眼線知道,很快便傳到了朱棣的耳中,他對趙一鳴有所了解,知道趙一鳴非等閑之輩,一旦他重新回到朝廷,自己又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在此情況之下,他的心中便起了殺機。趁趙一鳴還是平民百姓時,將趙一鳴除去,既可除去一個隱患,又不置於引起太大的震動。於是他令馬三保在處理了白鳳枝的事情後,迅速趕往“鳴水山莊”將趙一鳴做掉。再經汴梁返回燕京,這樣便能人不知鬼不覺的把事情辦好。誰知人算不如天算,按倒葫蘆浮起瓢,卻引出一個陳墨雨來。
朱棣沉吟了一會,對馬三保說:“這事還有誰知道?”
馬三保回答說:“這事極為機密,目前尚未有人知道。”
朱棣想了想說:“好!這件事你且藏在心中,再不要對任何人提及。總有一天我會慢慢地擺平這件事。你這次實在太勞累了,且先下去休息,我還有大事要交給你去辦。”
馬三保聞言說;“殿下請放心,這件事奴才會讓它爛在心裏,再不會讓外人知道半個字。以後不管殿下吩咐什麽事,奴才便肝腦塗地,也要殿下辦到。”說完,便磕頭後離開了書房。
見馬三保離開後,朱棣陷入了沉思。他心中暗想;我與陳墨雨雖十多年沒有見麵,但從剛才與他的交談之中,發現他骨子裏追求富貴功名的希望,卻是還在的。此人真不虧一代奇才,若是能與我所用,我便如虎添翼,如不能為我所用,便是一個大大的禍害。他雖口口聲聲地說,不願踏入仕途,但人總是會有破綻的,我要收其人,必先要收其心。由這裏他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朱元璋,由朱元璋又想到了徐達和劉伯溫。他自言自語地說:“賢弟啊!你雖滿腹經綸,卻還是離不開凡夫俗子的羈絆,知事卻不明理,明理卻不識人。你若真的不肯依愚兄的路子走,到時我也隻有忍痛割愛,成就你的一文不值的虛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