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在燕王府的一間密室之中,朱棣將自己的心腹之人召集到了一處,左有王真、陳文。右有李斌、張玉和朱能及其他心腹之人十多個。在座的諸人都感到,燕王在這種時候,將大家召集到一起,定有什麽重要的事兒發生。
果然不一會兒,隻見燕王站了起來說:“各位都是跟隨我南征北戰多年,一塊兒出生入死的兄弟。咱們患難與共、肝膽相照。我朱棣便是諸君,諸君便是朱棣。如今朝廷有人欲置我於死地,拆散我兄弟情誼,朱棣若貪圖富貴,當可保得自己榮華富貴,但眾兄弟怎麽辦呢?朱棣是那種人嗎!朱棣誓與諸君同生死共患難。”
朱棣這段極其煽情的話,在眾人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反映,果真,
朱棣的話還沒講完,王真呼地便站起來說:“燕王,王真早就將這百多斤交給了你,隻要你一句話,那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王真也在所不辭。”
李斌也站起來說:“燕王,李斌隻知天下有燕王,不知有其他人,隻要你一聲令下,李斌當效死命。”
“燕王,我們跟定了你,萬死不辭。”
“燕王,我們……。”
“燕王……。”
…………
望著眼前這群慷慨激昂的心腹,朱棣的心中熱呼呼的,他真恨不得立時便帶領他們奔赴疆場,與朝廷來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拚殺。那怕是將這一腔熱血灑在戰場之上,也比要忍氣吞聲,做縮頭烏龜強上百倍。
卻說朱棣見屬下個個慷慨激昂,不禁渾身熱血沸騰,立時便想大幹一場,可他畢竟是一代英主,不一會便冷靜下來了。他揮揮手,示意大家坐下,然後用眼掃了一下眾人後說:“諸位的心情我朱棣領了。我何嚐不想與大家一道,與那些佞臣放手一搏,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朝廷已經任命張昺為左布政使,以謝貴為都指揮使,這二人都以到達燕京。都督宋忠領兵三萬駐紮在開平,都督耿獻駐山海關,徐凱駐兵臨清,已經對燕京形成夾擊之勢。此時若公開與之相爭,我們必敗無疑。”
王真問朱棣道:“似如此,我們該怎麽辦呢?”
“好辦得很。”朱棣接著說:“我們應首先避其鋒芒,暫時裝裝孫子又有何防。我已思得計劃在此。諸君可願聽我號令?”
眾人刷地一下全站了起來,一齊躬身回答說:“願聽燕王號令,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朱棣一拍大腿說:“李斌聽令。”
李斌站了起來,拱手回答說:“王真、李斌在。”
朱棣對李斌說道:“你率我燕王府部分精銳護衛,與宋忠駐紮在開平。隨時與我保持聯係,沒有我的命令,不得妄動。”
李斌躬身回答道:“是。”
朱棣望著王真說:“王真聽令。”
“王真隨時聽從燕王調譴。”王真拱手後,甕聲甕氣的回答道。
朱棣一字一句地說道:“你明天便率大家前往張家口,與北寧王那廝擺開陣勢。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在堅守。我會請陳墨雨前去相助於你,遇事多跟他商量。你跟隨我征戰疆場多年,通曉兵法,軍旅之事自是無須我多說,此役如能平定北方之亂,你便是大功一件。如解除了我的後顧之憂。今後我便可以放手向南了。”
“燕王您就放心吧。”想了想又問道:“不知陳墨雨此番隨大軍前去張家口,是以何身份前去的。”
朱棣回答說:“他現在還是客卿身份,大事還需你拿主意。但遇事可多聽聽他的主意。”
王真一拱手說:“知道了。”
朱棣接著又傳令說:“陳文聽令。”
陳文馬上站起來:“陳文在。”
朱棣望著陳文言道:“燕王府的安全乃是最為要緊的地方,你要暗中加強戒備,但又要使旁人覺察燕王府和平日裏沒有什麽兩樣。不要讓人看出什麽破綻,知道嗎?”
“卑職知道了。”陳文躬身答應。
最後朱棣望著張玉說:“你是我燕王府的總管,頭腦靈活,應變也快。在這段時間之內,你要與張昺、謝貴他們多多地周旋,摸清他們的意圖後,隨時向我稟報。”
張玉應聲回答說:“燕王,你就放心吧。”
朱棣滿意地點了點頭,望了大家一眼後說:“諸位,我就在燕京坐鎮,隨時將情況報與我知道。在此非常時候,我不得不做出非常事來。俗話說得好,百足之蟲以屈求伸,咱們暫時忍下這口鳥氣,以後揚眉吐氣的日子便會來到。還望諸君協力同心,共同渡過眼前這道難關。”
說到這裏,大家一齊站了起來說:“謹遵燕王號令。”
說完眾人一一退出密室,各自分頭準備去了。
卻說建文帝自繼位以來,總想以文治來管理天下,他爺爺朱元璋那種殺伐之心,那種以霹靂手段來駕馭臣下的手段,在他的眼中似乎有違孔孟之道,不能以德服天下。所以他手下那幫最為信賴的心腹之臣,如黃子澄、喬泰和方孝孺之流,都是文官出身,隻會誇誇其談。一旦天下風雲突變,他建文帝怎有朱棣那種叱吒風雲的氣魄和膽略,他手下這幫人又怎能與朱棣手下那幫虎狼之臣相比。可惜的是,建文帝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隻要以文治來平定天下,以孔孟之道來教化臣下和萬民,便能坐穩江山。正所謂剃頭挑子一頭熱,願望是好的,但現實卻很殘酷。
那日在太廟遇刺,險些丟了性命之後,便無情地粉碎了他的夢想。他心中委實又驚又怕又恨,每當他想起那驚心動魄的一幕,自然不自然的便會聯想起那些叔叔輩的藩王,自推行削藩之策以來,雖然陸續收到了一些成效,不少藩王的行為也有所檢點,但離自己預期的目標還相去甚遠。特別是像朱棣這樣手握重兵,雄霸一方的藩王,還根本沒有傷及他的皮毛,他每當想到於此,便恨不能立時將他們一個個都拘禁到京城來,囚禁在自己的腳下,這樣也好了卻了他的一塊心病。所以這次一遇險,他馬上便認定是心懷不滿的藩王所為,他除嚴令喬泰加緊追查之外,也加快了他削藩的步伐。
這天他又將黃子澄、喬泰和方孝孺等人召到了他的禦書房中,向他們詢問如何解決當前局勢的對策,他陰沉著臉對喬泰說:“喬愛卿,朕命你查辦的事兒,你辦得如何了?”
喬泰趕緊回答說:“臣領聖旨之後,即命人從各方打探,從臣得到的情況來看,此次行刺陛下億,真的不是藩王所為。”
建文帝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不相信的問道:“你說什麽?你再說一遍。”
“陛下,臣已經打探得清楚,此次行刺陛下的,確實不是藩王們所為。”喬泰吞了口唾液,繼續說道:“臣的屬下在太廟的現場發現一個尚未斷氣的刺客,據那刺客交待,他們乃是逃遁在漠北元朝北寧王派來的。”
建文帝聞言,不由得吃了一驚,想了想又問道:“難道這些藩王就不會和北寧王那些人相互勾結?”
黃子澄聽出了建文帝話中的意思,知道皇帝是要借此事做文章,繼而達到除去他眼中釘肉中刺的目的,於是,他便順著建文帝的意思對喬泰說:“喬大人,陛下說的話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例如燕王,他久居北地,天才曉得他們之間有沒有聯係,這次朝廷削藩,觸到了他的痛處,一旦他狗急跳牆,與漠北的韃子聯手對付朝廷,那麻煩可就大了。”
誰知喬泰卻是一個死老筋,一條道兒走到黑,完全沒有聽懂黃子澄的意思,他一躬身說道:“陛下,從錦衣衛得到的情況來看,確與朱棣這些藩王無關。”
方孝孺卻是知道黃子澄的意思的,他對黃子澄這種急功近利,不惜栽贓陷害的做法極為地不滿。假如陛下頭腦一熱,以此為借口而對燕王等人動手的話,必然會加重和惡化如今本以複雜的局麵,造成不可收拾的結果。
於是,他連忙對建文帝言道:“陛下,喬大人掌控兵部和錦衣衛,他的消息必定十分的可靠,萬不可以此為借口,對燕王等人動手,陛下若想削藩之策得以順利進行,切不可急在一時,還須從長計議才是。”
建文帝聽了,冷笑一聲說:“卿可還記得趙一鳴的事,一個在野的朝廷舊臣,尚有人下此毒手,人家豈又會放過你們這些人,再不警覺的話,你們就回家去把脖子洗幹淨,等著人家來砍吧!”
方孝孺的一番話,建文帝聽了心中十分地不滿,又不能隨便地發作,隻得繼續說道:“朕自繼承大統以來,日夜都不敢懈怠,本想行堯舜之道,以教化而治天下。誰知事與願違,結果卻不象朕希望的那樣。難道朕所做的這些都錯了嗎?”
果然不一會兒,隻見燕王站了起來說:“各位都是跟隨我南征北戰多年,一塊兒出生入死的兄弟。咱們患難與共、肝膽相照。我朱棣便是諸君,諸君便是朱棣。如今朝廷有人欲置我於死地,拆散我兄弟情誼,朱棣若貪圖富貴,當可保得自己榮華富貴,但眾兄弟怎麽辦呢?朱棣是那種人嗎!朱棣誓與諸君同生死共患難。”
朱棣這段極其煽情的話,在眾人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反映,果真,
朱棣的話還沒講完,王真呼地便站起來說:“燕王,王真早就將這百多斤交給了你,隻要你一句話,那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王真也在所不辭。”
李斌也站起來說:“燕王,李斌隻知天下有燕王,不知有其他人,隻要你一聲令下,李斌當效死命。”
“燕王,我們跟定了你,萬死不辭。”
“燕王,我們……。”
“燕王……。”
…………
望著眼前這群慷慨激昂的心腹,朱棣的心中熱呼呼的,他真恨不得立時便帶領他們奔赴疆場,與朝廷來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拚殺。那怕是將這一腔熱血灑在戰場之上,也比要忍氣吞聲,做縮頭烏龜強上百倍。
卻說朱棣見屬下個個慷慨激昂,不禁渾身熱血沸騰,立時便想大幹一場,可他畢竟是一代英主,不一會便冷靜下來了。他揮揮手,示意大家坐下,然後用眼掃了一下眾人後說:“諸位的心情我朱棣領了。我何嚐不想與大家一道,與那些佞臣放手一搏,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朝廷已經任命張昺為左布政使,以謝貴為都指揮使,這二人都以到達燕京。都督宋忠領兵三萬駐紮在開平,都督耿獻駐山海關,徐凱駐兵臨清,已經對燕京形成夾擊之勢。此時若公開與之相爭,我們必敗無疑。”
王真問朱棣道:“似如此,我們該怎麽辦呢?”
“好辦得很。”朱棣接著說:“我們應首先避其鋒芒,暫時裝裝孫子又有何防。我已思得計劃在此。諸君可願聽我號令?”
眾人刷地一下全站了起來,一齊躬身回答說:“願聽燕王號令,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朱棣一拍大腿說:“李斌聽令。”
李斌站了起來,拱手回答說:“王真、李斌在。”
朱棣對李斌說道:“你率我燕王府部分精銳護衛,與宋忠駐紮在開平。隨時與我保持聯係,沒有我的命令,不得妄動。”
李斌躬身回答道:“是。”
朱棣望著王真說:“王真聽令。”
“王真隨時聽從燕王調譴。”王真拱手後,甕聲甕氣的回答道。
朱棣一字一句地說道:“你明天便率大家前往張家口,與北寧王那廝擺開陣勢。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在堅守。我會請陳墨雨前去相助於你,遇事多跟他商量。你跟隨我征戰疆場多年,通曉兵法,軍旅之事自是無須我多說,此役如能平定北方之亂,你便是大功一件。如解除了我的後顧之憂。今後我便可以放手向南了。”
“燕王您就放心吧。”想了想又問道:“不知陳墨雨此番隨大軍前去張家口,是以何身份前去的。”
朱棣回答說:“他現在還是客卿身份,大事還需你拿主意。但遇事可多聽聽他的主意。”
王真一拱手說:“知道了。”
朱棣接著又傳令說:“陳文聽令。”
陳文馬上站起來:“陳文在。”
朱棣望著陳文言道:“燕王府的安全乃是最為要緊的地方,你要暗中加強戒備,但又要使旁人覺察燕王府和平日裏沒有什麽兩樣。不要讓人看出什麽破綻,知道嗎?”
“卑職知道了。”陳文躬身答應。
最後朱棣望著張玉說:“你是我燕王府的總管,頭腦靈活,應變也快。在這段時間之內,你要與張昺、謝貴他們多多地周旋,摸清他們的意圖後,隨時向我稟報。”
張玉應聲回答說:“燕王,你就放心吧。”
朱棣滿意地點了點頭,望了大家一眼後說:“諸位,我就在燕京坐鎮,隨時將情況報與我知道。在此非常時候,我不得不做出非常事來。俗話說得好,百足之蟲以屈求伸,咱們暫時忍下這口鳥氣,以後揚眉吐氣的日子便會來到。還望諸君協力同心,共同渡過眼前這道難關。”
說到這裏,大家一齊站了起來說:“謹遵燕王號令。”
說完眾人一一退出密室,各自分頭準備去了。
卻說建文帝自繼位以來,總想以文治來管理天下,他爺爺朱元璋那種殺伐之心,那種以霹靂手段來駕馭臣下的手段,在他的眼中似乎有違孔孟之道,不能以德服天下。所以他手下那幫最為信賴的心腹之臣,如黃子澄、喬泰和方孝孺之流,都是文官出身,隻會誇誇其談。一旦天下風雲突變,他建文帝怎有朱棣那種叱吒風雲的氣魄和膽略,他手下這幫人又怎能與朱棣手下那幫虎狼之臣相比。可惜的是,建文帝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隻要以文治來平定天下,以孔孟之道來教化臣下和萬民,便能坐穩江山。正所謂剃頭挑子一頭熱,願望是好的,但現實卻很殘酷。
那日在太廟遇刺,險些丟了性命之後,便無情地粉碎了他的夢想。他心中委實又驚又怕又恨,每當他想起那驚心動魄的一幕,自然不自然的便會聯想起那些叔叔輩的藩王,自推行削藩之策以來,雖然陸續收到了一些成效,不少藩王的行為也有所檢點,但離自己預期的目標還相去甚遠。特別是像朱棣這樣手握重兵,雄霸一方的藩王,還根本沒有傷及他的皮毛,他每當想到於此,便恨不能立時將他們一個個都拘禁到京城來,囚禁在自己的腳下,這樣也好了卻了他的一塊心病。所以這次一遇險,他馬上便認定是心懷不滿的藩王所為,他除嚴令喬泰加緊追查之外,也加快了他削藩的步伐。
這天他又將黃子澄、喬泰和方孝孺等人召到了他的禦書房中,向他們詢問如何解決當前局勢的對策,他陰沉著臉對喬泰說:“喬愛卿,朕命你查辦的事兒,你辦得如何了?”
喬泰趕緊回答說:“臣領聖旨之後,即命人從各方打探,從臣得到的情況來看,此次行刺陛下億,真的不是藩王所為。”
建文帝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不相信的問道:“你說什麽?你再說一遍。”
“陛下,臣已經打探得清楚,此次行刺陛下的,確實不是藩王們所為。”喬泰吞了口唾液,繼續說道:“臣的屬下在太廟的現場發現一個尚未斷氣的刺客,據那刺客交待,他們乃是逃遁在漠北元朝北寧王派來的。”
建文帝聞言,不由得吃了一驚,想了想又問道:“難道這些藩王就不會和北寧王那些人相互勾結?”
黃子澄聽出了建文帝話中的意思,知道皇帝是要借此事做文章,繼而達到除去他眼中釘肉中刺的目的,於是,他便順著建文帝的意思對喬泰說:“喬大人,陛下說的話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例如燕王,他久居北地,天才曉得他們之間有沒有聯係,這次朝廷削藩,觸到了他的痛處,一旦他狗急跳牆,與漠北的韃子聯手對付朝廷,那麻煩可就大了。”
誰知喬泰卻是一個死老筋,一條道兒走到黑,完全沒有聽懂黃子澄的意思,他一躬身說道:“陛下,從錦衣衛得到的情況來看,確與朱棣這些藩王無關。”
方孝孺卻是知道黃子澄的意思的,他對黃子澄這種急功近利,不惜栽贓陷害的做法極為地不滿。假如陛下頭腦一熱,以此為借口而對燕王等人動手的話,必然會加重和惡化如今本以複雜的局麵,造成不可收拾的結果。
於是,他連忙對建文帝言道:“陛下,喬大人掌控兵部和錦衣衛,他的消息必定十分的可靠,萬不可以此為借口,對燕王等人動手,陛下若想削藩之策得以順利進行,切不可急在一時,還須從長計議才是。”
建文帝聽了,冷笑一聲說:“卿可還記得趙一鳴的事,一個在野的朝廷舊臣,尚有人下此毒手,人家豈又會放過你們這些人,再不警覺的話,你們就回家去把脖子洗幹淨,等著人家來砍吧!”
方孝孺的一番話,建文帝聽了心中十分地不滿,又不能隨便地發作,隻得繼續說道:“朕自繼承大統以來,日夜都不敢懈怠,本想行堯舜之道,以教化而治天下。誰知事與願違,結果卻不象朕希望的那樣。難道朕所做的這些都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