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溝通時,“硬”的建議可以有“軟”的表達。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聽者感受一片坦誠,使其最大限度理解你的拒絕,達到忠言不逆耳、聞過不動怒的良好效果。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頭腦清醒的人自然明白自己該走一條什麽樣的路。
官場上往往派係紛爭,勾心鬥角,要混跡其中,與領導、上司關係的處理至關重要。曾國藩有過切身的體會,自己居喪期間向清廷要官,幾乎斷送了一生的前程。經過這件事後,他對與上司相處有了自己的把握。
對能決定他生殺予奪的最高統治者——皇帝的態度,曾國藩大體有四種:一、逆來順受;二、以死忠孝;三、無奈的時候,“緩”與“拖”;四、有所欲求的時候,委婉而言。利用這幾招,曾國藩在朝廷對他任用又懷疑、支持又削弱的夾縫中站穩腳跟,並能獲得實惠,步步高升。盡量減少直言詬病,任何時候都不洋洋自得,婉轉而低調是他悟出的保身之道。
當曾國藩對朝廷有所請求,一般說來,盡量避免正麵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旁敲側擊,迂回轉折,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用這種方式,他往往可以得到自己所要求的東西,又保住皇室的體麵。
1857年,曾國藩在九江勞師後上了《附陳近日軍隋請催各省協餉片》的奏折。奏折的實際意圖是想把借調給別人的軍隊調回自己的部署,但考慮到軍權話題的敏感,怕給人以貪權的印象而未做直接要求。四點陳述中隻反複提及被借調部隊的優點,句句都是指揮者的口吻,讓皇帝自然意識到這兩支部隊原屬於誰麾下。
曾國藩的請求自有他的道理。自從1855年10月曾國藩派遣羅澤南從江西分軍前往武昌外圍增援胡林翼後,不久太平軍翼王石達開用兵江西,開辟了江西根據地,曾國藩的湘軍一再受到沉重打擊,不得不退守南昌。曾國藩孤守危城,一心盼望駱秉章、胡林翼派兵前來,以解江西之急。尤其希望胡林翼能指揮湘、楚軍,及早攻占武昌,然後水陸東下,與自己會師於潯陽江上。現在胡林翼終於占領武昌,攻占武昌的主力是湘軍水陸師,其中李續賓統率的湘軍,是胡林翼奏調去的;楊嶽斌統率的水師,是曾國藩派去武昌外圍增援胡林翼的。因此,曾國藩請政府將楊、李所部湘軍水師撥還給自己。
清政府采納了曾國藩的建議,將李續賓、楊嶽斌部水師撥還給了他。令曾國藩更為欣慰的是,由於胡林翼在湖北長期發展、擴編水陸師,使得湘軍水陸師軍容甚盛,兵力更加強大。
由此可見,在與上方的溝通中,曲線表達意思比直言相告更容易獲得好的效果。曾國藩就是采用間接的方式,向皇帝和清政府表達他的願望和要求,最終如願以償。
清政府派遣曾國藩與胡林翼分兵四路進攻太平軍,大軍浩浩蕩蕩直奔天京。1858年底至第二年初,在和太平軍的戰鬥中,清軍取得了連續性勝利。曾國藩率部已進駐安慶二十餘裏外的高橋,多隆阿軍於4月進至桐城外同,李續賓軍進駐桐城的青草塥,作為兩路策應。正當湘軍擺開陣勢,進攻桐城、安慶時,清廷下旨,要求曾國藩領軍東援江南大營,曾國藩極不願意。
曾國藩認為,根據戰爭經驗必須以上遊為立腳的根本,攻取安慶是尤為關鍵的一戰,認為這一戰關係到淮南地區的整個局勢,也是以後收複金陵的前提和根本。江南大營正是因未據上遊而失敗,如果現在離開安慶而去增援蘇常就等於重蹈覆轍。同時,他又根據當時的形勢,進一步分析不能東援的理由:江南大營以蘇常為根本,蘇常已失,這個“根本”已不存在;湘軍以兩湖為根本,湘軍東援,就遠離根本,處於無可依托的困境;更為緊迫的是,太平軍在東線獲勝,奪取蘇常後,勢必西征,爭奪上遊。因此,必須在兩個月之內鞏固好江楚三省防線,以迎戰西征的太平軍。
因此,曾國藩看來,朝廷要求東援,在戰略上是錯誤的。但是清廷催促很緊,在清廷看來,複蘇保浙更重於攻取安慶,是戰爭全局的關鍵所在。
朝廷的旨意不可違抗,戰略錯誤不能明知故犯,最終打敗的話,朝廷還是會怪罪自己,追究自己的責任的。因為與朝廷有不同意見,曾國藩不願意開始就頂著不幹,給朝廷留下不好的印象。
曾國藩采取的方法是:在認識上耐心加以疏導,照顧到朝廷的尊嚴,在部署時加以敷衍。這樣,做到既不放棄原則,又不給清廷留下桀驁不馴的印象,不久後的事實證實了這一方針的正確。雖然這是有點冒險的舉措,但是圍攻安慶,太平軍並未北進;攻下蘇常後,太平軍又未及進攻浙江。
在處理君臣關係上,曾國藩認為忠者不必有超過別人的才智,竭盡自己的心思就可以了;殷勤不必有超過別人的精神,竭盡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對君王能推心置腹,忠心到了,智慧也隨著產生了;能苦勞筋骨,以對付大的困難,勤到了,真也就產生了。曾國藩認為,古代稱得上“忠勤”的賢人不乏其人,自己是妄有虛名。如果能出去擔負艱巨的任務,應當勵行“忠勤”二字彌補自己的缺點與遺憾。“忠”應該積累在於年日,從不妄說開始;“勤”也應該年日積累,從不安逸開始。
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朝臣,忠君思想是曾國藩約束自己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的重要方麵,他不可能超越這一根本性的規範。但在遵從這一規範的前提下,他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處世智慧。
由此聯想如今,社會競爭的激烈堪比古代戰爭,每個人都忙碌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為立足於社會而努力,但又不能僅僅為了工作,放棄自己的原則。對於領導布置的錯誤任務,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保全對方的麵子,還讓事情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在和諧的氛圍裏達到自己的目的。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頭腦清醒的人自然明白自己該走一條什麽樣的路。
官場上往往派係紛爭,勾心鬥角,要混跡其中,與領導、上司關係的處理至關重要。曾國藩有過切身的體會,自己居喪期間向清廷要官,幾乎斷送了一生的前程。經過這件事後,他對與上司相處有了自己的把握。
對能決定他生殺予奪的最高統治者——皇帝的態度,曾國藩大體有四種:一、逆來順受;二、以死忠孝;三、無奈的時候,“緩”與“拖”;四、有所欲求的時候,委婉而言。利用這幾招,曾國藩在朝廷對他任用又懷疑、支持又削弱的夾縫中站穩腳跟,並能獲得實惠,步步高升。盡量減少直言詬病,任何時候都不洋洋自得,婉轉而低調是他悟出的保身之道。
當曾國藩對朝廷有所請求,一般說來,盡量避免正麵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旁敲側擊,迂回轉折,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用這種方式,他往往可以得到自己所要求的東西,又保住皇室的體麵。
1857年,曾國藩在九江勞師後上了《附陳近日軍隋請催各省協餉片》的奏折。奏折的實際意圖是想把借調給別人的軍隊調回自己的部署,但考慮到軍權話題的敏感,怕給人以貪權的印象而未做直接要求。四點陳述中隻反複提及被借調部隊的優點,句句都是指揮者的口吻,讓皇帝自然意識到這兩支部隊原屬於誰麾下。
曾國藩的請求自有他的道理。自從1855年10月曾國藩派遣羅澤南從江西分軍前往武昌外圍增援胡林翼後,不久太平軍翼王石達開用兵江西,開辟了江西根據地,曾國藩的湘軍一再受到沉重打擊,不得不退守南昌。曾國藩孤守危城,一心盼望駱秉章、胡林翼派兵前來,以解江西之急。尤其希望胡林翼能指揮湘、楚軍,及早攻占武昌,然後水陸東下,與自己會師於潯陽江上。現在胡林翼終於占領武昌,攻占武昌的主力是湘軍水陸師,其中李續賓統率的湘軍,是胡林翼奏調去的;楊嶽斌統率的水師,是曾國藩派去武昌外圍增援胡林翼的。因此,曾國藩請政府將楊、李所部湘軍水師撥還給自己。
清政府采納了曾國藩的建議,將李續賓、楊嶽斌部水師撥還給了他。令曾國藩更為欣慰的是,由於胡林翼在湖北長期發展、擴編水陸師,使得湘軍水陸師軍容甚盛,兵力更加強大。
由此可見,在與上方的溝通中,曲線表達意思比直言相告更容易獲得好的效果。曾國藩就是采用間接的方式,向皇帝和清政府表達他的願望和要求,最終如願以償。
清政府派遣曾國藩與胡林翼分兵四路進攻太平軍,大軍浩浩蕩蕩直奔天京。1858年底至第二年初,在和太平軍的戰鬥中,清軍取得了連續性勝利。曾國藩率部已進駐安慶二十餘裏外的高橋,多隆阿軍於4月進至桐城外同,李續賓軍進駐桐城的青草塥,作為兩路策應。正當湘軍擺開陣勢,進攻桐城、安慶時,清廷下旨,要求曾國藩領軍東援江南大營,曾國藩極不願意。
曾國藩認為,根據戰爭經驗必須以上遊為立腳的根本,攻取安慶是尤為關鍵的一戰,認為這一戰關係到淮南地區的整個局勢,也是以後收複金陵的前提和根本。江南大營正是因未據上遊而失敗,如果現在離開安慶而去增援蘇常就等於重蹈覆轍。同時,他又根據當時的形勢,進一步分析不能東援的理由:江南大營以蘇常為根本,蘇常已失,這個“根本”已不存在;湘軍以兩湖為根本,湘軍東援,就遠離根本,處於無可依托的困境;更為緊迫的是,太平軍在東線獲勝,奪取蘇常後,勢必西征,爭奪上遊。因此,必須在兩個月之內鞏固好江楚三省防線,以迎戰西征的太平軍。
因此,曾國藩看來,朝廷要求東援,在戰略上是錯誤的。但是清廷催促很緊,在清廷看來,複蘇保浙更重於攻取安慶,是戰爭全局的關鍵所在。
朝廷的旨意不可違抗,戰略錯誤不能明知故犯,最終打敗的話,朝廷還是會怪罪自己,追究自己的責任的。因為與朝廷有不同意見,曾國藩不願意開始就頂著不幹,給朝廷留下不好的印象。
曾國藩采取的方法是:在認識上耐心加以疏導,照顧到朝廷的尊嚴,在部署時加以敷衍。這樣,做到既不放棄原則,又不給清廷留下桀驁不馴的印象,不久後的事實證實了這一方針的正確。雖然這是有點冒險的舉措,但是圍攻安慶,太平軍並未北進;攻下蘇常後,太平軍又未及進攻浙江。
在處理君臣關係上,曾國藩認為忠者不必有超過別人的才智,竭盡自己的心思就可以了;殷勤不必有超過別人的精神,竭盡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對君王能推心置腹,忠心到了,智慧也隨著產生了;能苦勞筋骨,以對付大的困難,勤到了,真也就產生了。曾國藩認為,古代稱得上“忠勤”的賢人不乏其人,自己是妄有虛名。如果能出去擔負艱巨的任務,應當勵行“忠勤”二字彌補自己的缺點與遺憾。“忠”應該積累在於年日,從不妄說開始;“勤”也應該年日積累,從不安逸開始。
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朝臣,忠君思想是曾國藩約束自己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的重要方麵,他不可能超越這一根本性的規範。但在遵從這一規範的前提下,他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處世智慧。
由此聯想如今,社會競爭的激烈堪比古代戰爭,每個人都忙碌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為立足於社會而努力,但又不能僅僅為了工作,放棄自己的原則。對於領導布置的錯誤任務,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保全對方的麵子,還讓事情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在和諧的氛圍裏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