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良昂允的名字盤踞在腦中,不肯離去。
從今早醒來開始,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中。
我想可能是因為昨天和木場聊了太多,不過似乎也不完全因為如此。
昨天,我的確提到了不少由良家的事。
我和來訪的木場談了由良家的事,然後在木場的陪伴下前往轄區警署,打電話連絡長野本部,再次簡短地轉達我所想得到的線索。讓木場同行,隻是因為我懶得證明身分,並沒有特別的意思。後來我順勢邀他去吃飯,結果和年輕的警官一起,睽違已久地去喝了頓酒。
酒席上,結果又聊了由良家的事。
木場修太郎這個人外貌嚴肅,談吐卻頗有趣,也很擅長聆聽。可能也是睽違半年到落魄的酒店喝酒,恰好酒意上來,我就像要將積壓了好幾年的話語全部傾吐出來似地,不知不覺間變得饒舌。
我不是很記得自己說了些什麽,隻記得自己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感覺很丟臉,也有點後悔,我連現役的時候都沒有這麽長舌。
那個鷹眼什麽的綽號,我想與其說是稱讚我觀察力過人,其實應該隻是因為我沉默寡言。俗話說,眼睛比嘴巴更會說話,比起隨便開口,有時候直接一瞪更有效果。
說穿了,我生來就是個眼神凶惡、笨口拙舌的人。
這樣的我……究竟說了些什麽?世人說,壓在心底的話說出來就會輕鬆許多,但我似乎完全相反。
愈是說,話就愈壓進心底。
我以為話這種東西一旦說出來,就會直接消失到什麽地方去,然而根本不是。它會累積下來,毫無意義的話語堆積起來,真的很教人厭惡。
昨晚話語的殘渣留了下來。
就像宿醉。
剛醒來的時候,我不舒服到了極點。不是頭痛,也不覺得思心,所以不是宿醉未醒,我隻是一個勁兒地覺得不舒服。
還是心情不爽快?
獨居生活沒有什麽心情好壞可言。不管坐著還是站著,都沒有什麽有趣的,所以我不會笑。以這種角度來說,我的心情隨時都很糟,但是今天心情特別不舒服。
——由良昂允。
由良由良由良。
我甩不掉那張蒼白的臉,那群玻璃眼珠的鳥的屍骸。
——為什麽?
我被什麽給纏上了嗎?
醒來以後,我在床墊上煩悶了將近一個小時,才總算撐起身子。背後和腋下流滿了汗,整個房間濕悶無比。連被子都充滿了濕氣,不快極了。這麽說來,好一陣子沒曬被了——我想著這些事。
我望向庭院。
仔細一看,別說是防雨板了,連簷廊的玻璃門都沒關。我似乎連門窗都沒鎖就睡著了。大概是陽光照射,鄰家的屋瓦反射出白色的光芒。我對它的印象一向隻有暗淡的褐色,感覺很新鮮。
我折好被子,洗臉漱口。
心情完全沒有好轉。我想泡個熱澡,或至少擦個身子,但澡堂還沒有開,衝涼也麻煩。我懶得拿水盆。
我坐在昏暗的房間裏。
佛壇的門開著,總覺得有些討厭。話雖如此,全部關上似乎也不太好——不過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我會這麽想——我爬到佛壇前麵,將全開的門關上一半。
突然,一道雲雀啼叫從奇妙的方向傳來,嚇了我一大跳。
現在不是雲雀出沒的季節,而且聲音似乎是從地上傳來的,它或許是在庭院的哪裏築了巢。
我這麽想著,撐起身子,但什麽也沒看到。庭院隻是反射出上午的陽光,眩目極了。凋萎的繡球花已經完全乾枯了。
夏天令人不快。
盛夏的查訪工作,不管是打聽的人還是被打聽的人都受不了,也很消耗體力。至於豔陽下的跟監工作,有時候甚至會引發脫水症狀。夏天沒有半點愉快的回憶。
妻子好像也說她討厭夏天。
我突然在半夜回來,硬是把疲累地躺在床上的妻子叫起來,要她準備宵夜。妻子要是露出難過的樣子,我就毫無道理地動氣。
搞得那麽心不甘情不願的,幹脆別弄啦……
我是不是這麽說過?
妻子不是不願意,而是身體真的很難受吧。老婆的身體並不強壯。到了現在,我才後悔為什麽不能再體貼一些,讓她就那樣繼續安睡?讓她躺著,為她揮趕蚊蟲,這才是愛情,不是嗎?
為時已晚了嗎?
——我討厭夏天。
我再次把手伸向佛壇,這次把門更關上一些。
那是第二次事件的時候嗎?一樣很熱,應該是吧。當時是殘暑。那個時候,我也是在深夜把已經睡下的妻子叫起來……
又,
又想起由良家的事件了。
我已經沒必要想起來了,該說的全部都說了。我把知道的資訊告訴該知道的人了,和我已經沒關係了。不,一開始就沒有關係。
我已經不是警察了,就算說退休刑警也算是警察關係者,我也老早就和長野本部斷絕關係了。更別說什麽由良家……
——我說了什麽?
甚至特地把睡著的妻子叫醒,我究竟說了些什麽?真令人費解,那完全不像我做過的事。
——木場。
我跟木場說了些什麽?
喝醉以後,或許我想起了什麽遺忘的事。
那麽我對木場……
不,
我不能去問他昨晚我說了什麽。
那簡直就是老人癡呆,連自己都覺得可笑。
不管再怎麽樣,我都不能去問那種事。雖說都到了這把年紀,已經沒有什麽麵子好在意的了。
而且就算知道了,也不能夠如何。如果我真的說了什麽,遲早會自己想起來吧。不過就算想起來,也不能怎麽樣。
和我無關。
隻是……
這種無處排遣的倦怠感是怎麽回事?
彷佛胸口內側搔癢不堪,對,就像舊傷發疼似的……雖然不到無法忍受的地步,但這種不快感卻教人無計可施。絕不是酒精的關係。不是身體不舒服,下流點說,應該是他媽的胸口作嘔吧。
——來去吃個飯嗎?
我這麽想,不知為何望向佛壇。
瞬間,雲雀再次啼叫。
一樣是從地麵傳來。
我一直以為雲雀是初春時在天上啼叫的鳥類,不過也不可能到了夏天就消失不見,或許是在地上築了巢吧。
我將視線轉向庭院。瞬間,一個白色的物體闖進視野角落,在矮桌上。
我把頭轉回去,一張紙片放在矮桌上。
我湊過去拿起來一看,是一張從手帳上撕下來的紙。上麵寫著住址,字跡中規中矩,卻又處處飛揚,有些特別。
——是木場的字。
中野。
眩暈坡上。
古書肆京極堂。
對了。
是那個人。這個住址,似乎是木場說是他朋友、那個叫中禪寺的奇妙男子的住處。
我即將退休前……
偵辦過一起出羽的古怪事件,而將事件導向解決的,就是中禪寺這個人。我在當地偵訊過他幾次,回來之後也見過一兩次,但後來就再也沒有見麵了。
這是當然,我也沒理由找他。
中禪寺隻是我所經手的無數案件裏的關係人之一,而且他不是嫌疑犯,也不是被害人,我會忘掉也不足為奇。然而我卻記得他,多半是因為他那獨特的風貌和態度吧。
近黑色的便裝和服,罹患肺病般的臉龐,猶如大正時代文士般的風貌,還有與他時代錯亂的打扮格格不入、活辯士般思路
清晰的說話方式。
一切都令人印象深刻。不管是案件的狀況,還是裏村等各個關係人,都是我所經辦的案件中最為奇妙的——大概除了由良家的案子以外。
所以我記得他。
記得是記得……
——我為什麽會問他的住址?
除非是我問,否則木場不會寫給我。既然這張紙在這裏,就表示我曾經要求他告訴我住址。
心情更低落了。
因為我不了解自己在想什麽——當時在想什麽。
好悶熱。我站起來,將玻璃門全部打開,去到簷廊。
庭院也很熱,而且亮得刺眼。
眯起眼睛一看,鄰家的屋瓦上停了兩隻烏鴉。不曉得是否察覺到我的視線,烏鴉以粗俗的聲音叫了兩下,振翅飛往我的視野之外。
我是不懂啦……
木場的聲音在腦中複蘇。
那是把累積在別人心裏像淤泥般的東西安上一個妖怪的名字,加以祓除……
驅逐附身妖怪……
——驅逐附身妖怪的祈禱師啊。
如果中禪寺真是這樣一個人,那麽他是否也能夠治愈我內心的傷口呢?這種舊傷也能夠治愈嗎?不,追根究柢,這個傷究竟是什麽?
我到底在煩悶些什麽?
就是不知道這一點。
我轉過身去,回到客廳,將佛壇的門完全關上。
——出門吧。
我早就決定今天要出門了。
大概是昨晚決定的。
折起的被子旁邊擺著疊好的衣物,是昨晚穿的襯衫和長褲。這是我從現役時代就有的習慣。刑警無論何時,隻要接到連絡,就必須立刻出動。不能穿著四角褲和圓領襯衣就直接跑去現場,而且要是拖拖拉拉地更衣,會讓凶手逃掉。
樟腦的味道還沒有散去。昨天前往轄區警署時,我睽違許久地穿上這些衣服。
除了買東西和去澡堂以外,我幾乎不會外出,而且最近天氣炎熱,我每天都是一件襯衣和短襯褲度過。到了這把年紀,已經不會在意外表了,連洗衣服都懶。我想當了鰥夫的老頭子都是這樣的。
我穿上襯衫,隻從衣櫃裏取出新的襪子。穿上長褲,打開紙門,站在鄰室的書桌前,我苦笑了。
沒有意義。
我總是把警察手帳收在書桌抽屜裏。那是借貸品,絕對不能搞丟。我習慣打理好外表後,再帶著警察手帳出門。
——已經沒有手帳了。
「你適可而止一點。」我覺得妻子正這麽說,轉過頭去望向佛壇。
門關著。她一向什麽都不說。
我把手巾和扇子塞進口袋,拿起外套,鎖好門窗。
關上遮雨板,裏頭變得一片漆黑。
室溫還是一樣,她應該不喜歡悶熱。
至少幫她開個門吧。我站在佛壇前,結果伸出去的手又縮回來,我任由門關上地前往玄關。人都死了才體貼,又有何用?
上鎖。
心想,
——我在幹什麽啊?
我要去哪裏?去了又要做什麽?或許昨晚我有什麽想法,但我現在想不起來,也毫無頭緒。真是太滑稽了,或許我真的老糊塗了。
——不,
或許不必想得太深。
反正我現在也隻是鎮日虛度光陰,無所事事。或許我隻是打算去見見奇特的熟人,消磨時間罷了。
走出巷子以後回頭一看,自己的家顯得異樣地小,不過也大得足夠讓我關在裏麵了。
我猶豫著該去上野還是到淺草橋,結果從淺草橋坐上總武本線。換車雖然麻煩,但電車很空。我在中野站下了車。
殺風景的城鎮。
我記得以前曾經來中野調查過幾次,卻完全不熟悉。
總之陽光強得要命。
我沒戴帽子來,後悔莫及。
現役的時候也是這樣,我老是忘記帽子。離開家門時戴在頭上,回家時卻空空如也。
每次弄丟帽子,老婆就會買新的來。有時候帽子會被送還回來;所以我說反正又會弄丟,不必買新的了,但妻子還是會買來。
搬家的時候,衣櫃裏找出了六個帽盒和四頂帽子。
換句話說,我至少欠妻子六句謝謝。
我走了二十分鍾左右。
我已經習慣隻靠地址找地方,並不會覺得不安。不過沒辦法連近路都知道,或許我繞了點遠路。
一注意到,我才發現這裏的道路往下延伸,兩旁的房子卻往上排列。真是奇妙的坡道——我一邊心想,一邊下坡,轉了幾個彎,道路再次上升。
這裏真不能說是個交通便捷的地方。
我上上下下走了一會兒,不久後來到一道窄坡的入口,兩旁被環繞墓地的土牆包夾。
住址應該在這道坡上麵。換句話說,這道坡……
——就是眩暈坡嗎?
坡道被毒辣的陽光曬得幹涸。
看起來就像一條白色的光帶。
我踏上坡道。
左右的油土牆裏樹木繁茂。
看它的枝極還有透過葉間灑下的光片,似乎可以聽到如雨的蟬聲,卻不可思議地寂靜無比。隻聽得見枝葉沙沙搖擺的聲音,偶爾摻雜一些鳥啼。
我覺得麵向陽光十分難受,不由得垂下頭去,隻看著幹涸的地麵前進。
老舊的民家屋簷下,麻雀正啄食著什麽。
看到這個情景,我知道已經上了坡道頂端,總算抬起頭來。
民家的另一頭是竹林。
有個薔麥麵店的看板。此時我想起自己一早到現在什麽都沒吃。一想起來,便突然感到饑腸轆轆,我一逕走向那家蕎麥麵店,吃了一碗清湯蕎麥麵。
我還真是悠哉。
蕎麥麵店隔壁就是目的地京極堂。
高掛在入口上的扁額以獨特的筆致寫著京極堂三個字。
錯不了。
但是看不出店是開著還是關著。門簾是拉開的,但沒有人影,也沒有人的氣息。
我透過玻璃門望進去,理所當然,視野被塞滿了書架的書本給填滿了。我年輕時候也常讀小說之類的東西,但是開始老花眼以後,就完全不看書了。遺忘許久的墨水香味掠過腦中。
不過並不是實際的嗅覺有了反應。
我彷佛被想像中的氣味引誘,伸手抓住門,但最後還是沒有打開。因為這個時候,我注意到掛在屋簷下的木牌。
木牌寫著休息中。
也就是打烊的意思吧。
以休息來說,也太不小心了。門看起來也沒鎖。用不著打開,我一看就知道了。
依我觀察,門的內側附有插式門鎖。如果兩邊的門框沒有完全對準,就沒辦法鎖門,玻璃門的門框微妙地錯開了。
我再次望進裏麵。
櫃台後麵的紙門也開著,看得到裏麵。
我把臉湊近玻璃,裏麵疑似走廊的地方出現人影。
人影似乎注意到我,屈起身子。他在看我。影子彎腰駝背地朝這裏走近兩三步。
對方把手伸到前麵擺動著,正用手巾擦手吧。可能是剛從洗手間出來,影子一邊擦手,一邊伸著頭來到櫃台。
個子很高。
好像不是中禪寺。
臉露出來了。相當年輕。青年留著瀏海齊剪、後腦發際理短的少爺發型,眉毛相當濃,一張娃娃臉。
隻看臉的話,就像個小夥計。
小夥計好像看到我,張大了嘴巴,直起身子回頭,朝著裏麵說了些什麽。
我豎起耳朵。
京
極堂先生,有客人——他說著類似這樣的話。
——他在啊。
他在。我有些死了心,然後有點鬆了一口氣。
真是好笑,我明明隻是來消磨時間的。就算白跑一趟,時間也一樣可以消磨掉,而且就算見了麵,我並沒有特別的要事,也沒有什麽好說的。
不久後,年輕人背後出現另一道影子。
是和服。即使隔著玻璃門,也可以看出那張表情非常不高興,凶惡得彷佛三千世界滅絕了似的。
我朝玻璃門伸手。
果然沒上鎖。
門很重,但很好拉,毫無抵抗地打開了。同時出現在一臉訝異地杵在原處的青年背後的凶惡男子——中禪寺秋彥——出聲了。
「這……不是伊庭刑警嗎?」
我……雖然開了門,卻在這個時候猶豫了。我究竟該擺出什麽樣的態度才好?
這如果是現役時代,隻要亮個警察手帳,說聲「借點時間」就行了。就算不這麽做,也沒必要特別賣弄殷勤,不管對誰,都隻要以同樣的態度說聲「現在方便嗎?」就好了。
我無可奈何,說了聲「午安」。
真難為情。
中禪寺既不吃驚,也沒有收起那張臭臉,但以非常柔和的口吻說:
「兩年不見了呢。」
光從他的口氣,就可以感覺出他沒有惡意或敵意,真是了不起。
「是嗎?不過我已經不是刑警了。隻是個沒用的糟老頭。後來我很快就退休了。」
「哦,我聽說了。」中禪寺微微地笑了。
和之前見到的時候不同,他穿著亮草色的和服單衣。臉色雖然稱不上健康,但意外地看起來不錯。我印象中的他臉色更要蒼白、更病慷慨許多,不過他的膚色算是比較黑的。隻有表情符合記憶,一臉不悅。
一臉不悅的男子朝著杵在一旁的青年說,「這位是我曾經提過的木乃伊事件的刑警負責人。」
青年揚起粗濃的眉毛,驚訝地說,「就是那個即身佛事件的……?」
「這位刑警在東京警視廳裏,眼力之精準也無人能及。小柴,在他麵前可是說不得謊的唷。」
「哎唷,京極堂先生,我才不會說謊呢。吹牛倒是很會啦,有時候也會胡說八道。」
「年紀輕輕就這副德行,前途堪慮哪。話說回來,伊庭先生,您今天光臨是……?」
「不,其實……呃,也沒什麽事……」我說道,「昨天我見到木場,所以……」
這根本算不上說明。中禪寺露出有些傷腦筋的表情,同情地說,「您見到木場大爺了嗎?」
「是啊。他說你是他的朋友。」
「朋友啊……」中禪寺的表情變得更傷腦筋了,「他也是個教人頭痛的警察呢。如果伊庭先生和他認識,真希望可以請您趁機教育指導他一下。前陣子他也才惹出了不得了的麻煩事,不但被送上調查庭,還跟老家疏遠……能夠免於被懲戒撤職,全都多虧了大島先生大力幫忙。」
「他……是大島的部下嗎?」
大島這個人在搜查一課也是第一流的好手。他能以威嚴服人,也擅長疏通,調查時的判斷也很精確。這麽說來,聽說我退休以後,他很快就當上了一課的課長。
「大島先生似乎調到公安三課去了。」中禪寺說。
「勞動爭議相關部門啊,他還真是去了個麻煩的地方哪。」
「大島先生的幹勁受到上頭的肯定吧。也因為現在時勢混亂,他似乎忙得不可開交呢。」
「他還年輕嘛。正值壯年,多吃點苦也是沒辦法的事。噯,先不說這個……昨天木場……呃,來我家有點事,我們兩個傻子意氣投合,一起暍了酒。聊著聊著,就提到了你……」
這不是謊話。
不是謊話,但我覺得這仍然算不上來訪的理由。
「我現在隻有一個人,也沒有工作,閑得發慌,所以……」我敷衍說,「噯,也沒有什麽事啦。隻是反正也問了你的住址……你現在在忙嗎?」
我望向青年。青年搔了搔頭,說,「也不算在忙呢。」灑脫的口氣和動作都還不練達。青年似乎應答風趣,但感覺也像是裝大人,他還沒有受過社會大風大浪的曆練。
——是學生嗎?
「您猜的沒錯,他是個學生。」中禪寺說。
我明明什麽都沒說。
「他姓柴,就讀文學部哲學係。」
「是大學生嗎?」
「是大學院生(※相當於歐美的研究所,設於大學課程以上,教授、研究學術理論及應用的專門課程。過去日本的大學院製度較為多元,戰後分為修士及陣士課程。)……吧,現在。對吧?」
中禪寺說了一所學校的名字,但我和學問無緣,不知道那是哪裏的什麽學校。柴再次搔了搔頭,說:
「我叫柴利鷹,研究近世思想史。」
就算他說什麽近世、什麽思想,我也不太懂。「不好意思,我這個人胸無點墨。」我回道,於是他回答,「我在研究江戶時代的儒學。」
「儒學……?」
「就是孝悌忠信那些……啊,我並不是軍國主義者。我研究的是儒學,但也不是共同愛國那一套,而是更早以前的……呃,就是朱子學那類的……」
「你在警戒什麽?」
青年的口氣很含糊。他以為惹我不高興了嗎?我隻是聽到儒學,想到由良昂允罷了。
「呃、不,欸……」
柴不知道是支吾其詞,還是想打馬虎眼,但似乎是介於中間,最後他「嘿嘿嘿」地笑了。中禪寺瞥著他,說:
「選擇儒學做為研究對象時,是會有許多麻煩的,伊庭先生。」
「許多麻煩?」
「嗯,麻煩不少。例如說,明治中期以後,這個國家將其當成國策的一環,推行儒學式的道德教育。對於受到這類規範薰陶的世代來說,這種研究是會教他們看不順眼的。」
「會嗎?又不是在拿它取笑,有什麽好生氣的?」
「話也不是這麽說。因為研究者並不是信奉者。如果不和對象保持距離,研究就無法成立。儒學思想曆史相當悠久,在發源地的大陸也曆經過許多次變遷,有許多學派和教派。不管是朱子學還是陽明學,如果支持任何一邊,就不可能做什麽研究了。我國也是一樣的。山鹿素行(※山鹿素行(一六二二~一六八五),江戶前期的儒學者、兵學者。)和荻生徂徠(※荻生徂徠(一六六六~一七二八),江戶中期的儒學者。)不同。戰前所謂的忠君愛國思想,說起來也不過是這些變化的其中一種罷了,因此如果身為研究者,就不能采取一昧禮讚這些思想的態度。」
「你說的應該是沒錯吧,可是就算不吹捧,也不會貶損吧?」
「有時候也必須提出批判性的發言,這些話對某些人來說聽起來就像毀謗。」
「噯,是啊。」青年笑著說,「另一方麵,現今民主主義的社會裏,當然也有仇視這類戰前偏頗的道德教育的看法。明治的新政府是為了讓國體往他們希望的方向轉換,才會把儒學做為政策道具,加以倡導:而既然是建立在這類意識形態上,不管是忠還是孝,多少都會與它的本義有些歧異,而儒學等同於皇國史觀(※以國家神道為基礎的一種曆史觀,認為日本是由萬世一係的現人神——天皇永遠君臨、無可匹敵的神國。)、帝國主義這種不太正確的認識也就大肆橫行了。所以有些人會認為選擇這種危險思想做為研究對象,本身就是不好的……而我兩邊都被說過。」
柴說道,露出有些不自然的笑容。
原來如此。
我十分明白他
的意思。像我也一直認為《論語》《大學》《中庸》這些書本裏麵寫的是教人讚頌君主、發誓忠誠的文句,並深信不疑。
或許其實不是。
仔細想想,我對儒學根本一竅不通。明明什麽都不懂,卻自以為隱約明白。
——伯爵也是。
由良昂允和他的父親還有祖父,似乎都是儒學者。
我在完全不明白這些事的情況之下,而與由良往來,進行由良家的調查嗎?
我望向柴。
「原來有這麽多名堂啊。不過這樣的話,用不著那麽警戒。我不是公安出身,以前當的也不是特高警察(※即特別高等警察,高等警察的一種,負責處理思想犯罪、鎮壓社會運動等事務。二次大戰以後廢止。)。我隻是個微不足道的搜查一課退休刑警,一個糟老頭罷了。」
「哦……」
「噯,糟老頭是糟老頭沒錯,但也不是連骨子裏都染滿了教育敕語(※一八九〇年發布的近代日本教育的最高規範,采敕令形式,內容以忠君愛國主義與儒教道德為主。)的老古板。我天生就排拆信仰崇拜那一套,不管是佛壇還是天皇禦真影,我都從來沒拜過,對這類話題一點芥蒂也沒有,反而是不怎麽喜歡談,所以不管聽到什麽都不會生氣,也不會拿白眼瞪你,放心吧。」
「真是個進步的糟老頭呢。」柴說。中禪寺斥責他,「怎麽這樣對初次見麵的長輩說話?沒大沒小。」
「不打緊,我本來就是個糟老頭。不過我不是進步,隻是不認真,沒學識罷了。趁著年輕多讀點書是好事。那麽,怎麽樣?你是中禪寺的親戚什麽的嗎?」
「是朋友。」中禪寺說。
「你這個朋友還真是年輕哪。」
「是啊。對了,伊庭先生還記得多多良和沼上嗎?在出羽認識的……」
「我才忘不了呢。那個胖胖的和理平頭的對吧?」
多多良和沼上是在當地被卷入犯罪的旅人。不管是外表還是個性,都是教人見過一次就忘不了的古怪人物。這麽說來,不隻是中禪寺,出羽的案子的關係人全都個性十足。
「我是透過他們介紹才認識小柴的。」
「原來是他們的朋友……這樣說的話,是怎樣?跟那個……怪物嗎?還是妖怪?跟那個有關係嗎?」
多多良這個人,在偵訊的時候自稱職業是妖怪研究家。他的同伴沼上也是同類。我記得寫調查報告的時候,費了好大一番功夫。
「人家說你是妖怪關係者呢。」中禪寺對柴說,戲譫地笑了,「不愧是黑澤副教授底下的學生,真麵目完全被看穿了。哎呀,伊庭先生的眼力老當益壯。您說的沒錯,他這個傷腦筋的家夥最愛談論怪力亂神了。」
「你身邊有不少這類傷腦筋的家夥哪。」
我將擺在櫃台前的圓椅子拉過來,就要坐下,但中禪寺製止了我。
「難得稀客造訪,別在這種地方站著聊,如果您不介意從這裏進來,請進來寒舍坐坐吧。不過內子不在,得請您恕我招待不周了……」
中禪寺說完,吩咐道,「小柴,幫伊庭先生把鞋子提到主屋的玄關。」
我從櫃台旁邊進去。
果不其然,櫃台後麵是洗手間。柴剛才就是從那裏出來的吧。看樣子店鋪是後來才增建的。
我走過麵對庭院的走廊,到處都是書架。
書架裏整齊地擺著書。雖然擺得毫無空隙,但或許是因為打理得井井有條,沒有密不通風的感覺。
我被帶到約十張榻榻米大的客廳。
客廳打掃得十分整潔。
但是這個客廳裏也擺滿了書架。乍看之下,和待在店裏沒有什麽不同。除了紙門以外的牆麵全都是書架。正中央有一個津輕漆(※青森縣津輕地方生產的漆器,上以各種顏色的漆之後,再扣以研磨而成。)的大矮桌。還有一個宏偉的壁寵,但是上麵並沒有裝飾掛軸,而是依大小整齊地堆滿了書本。
中禪寺拿坐墊勸我坐下後,說了句「我去泡茶。」從鄰室離開了。
雖然並不涼爽,卻也不悶熱。
被這麽多書本包圍,一般不是會很有壓迫感嗎?就算不是書,如果東西堆得這麽多,也會感覺雜亂無章吧。不過客廳收拾得井然右序,待起來很舒服。
麵對庭院的紙門關著,但透進來的光線讓人感覺有些涼快。
鈴鈴。
風鈴響了。原來如此,風鈐這種東西會讓人感覺涼爽。
溫度並不會因為聲響而改變,雖說是受風吹而響,但又不是風直接吹到人體,光聽聲音又能怎樣?隻會鈴鈴亂響,攪得耳根子不清靜——我一直這麽認為。
——是因為內心沒有餘裕嗎?
或許是吧。現在也是如此。正因為缺少享受浪費的從容心態,所以縱然時間再多,也隻會閑得發慌,我到現在都還沒辦法去整理花草。
原來我並不是想要整理花草,
而是想要有個可以整理花草的悠閑心境吧,一定是的。
我環顧整個房間。
——這麽說來。
由良家的書齋,書本的數量也十分驚人。一樣有條不紊、毫無空隙地陳列著。
但是……
——那種壓迫感是怎麽回事?
我記得當時感覺到被壓倒般的重量。
由良邸更廣大,天花板也更高,應該有十足的開放感才對。
但是那棟鳥館……
——是鳥嗎?
是因為鳥的標本嗎?
書齋裏也放了鳥。
書齋裏放的是鶴。
有些鶴伸展著羽翼,有些鶴傾斜著頭——好幾種的鶴,以它們沒有意誌的玻璃眼珠注視著進入書齋的人……
——沒錯,
我想起來了。
廣大的書齋中央,
有一隻格外巨大的鶴。
而且是漆黑的鶴。
有一隻漆黑的鶴大大地伸展著雙翼,裝飾在那裏。它的外形毫無疑問是鶴,但是色澤卻完全是烏鴉的質感。那個東西除了不祥以外,我找不出別的形容。
——那個東西,
那個東西究竟是什麽?
真有那種鶴嗎?雖然那棟館裏確實有著數不清的珍奇鳥類……
正當我想著這些事,簷廊的紙門打開,柴走了進來。是幫我拿鞋子過來吧。「不好意思哪。」我說。「沒什麽,小事一樁。」他答道。這個人教人搞不懂是禮數周到還是厚臉皮。
「你住哪兒?」
「鬆山。」
柴自己拉過座墊,放在矮桌旁坐下,這麽答道。他一坐下,個頭顯得更龐大了,是因為他的肩幅很寬嗎?
「鬆山?四國的鬆山嗎?」
「是四國沒錯。不過我是岡山出生的。」
「哦,好遠呢。」
我沒有去過比箱根更遠的地方。
「我要搭今天的夜行列車回去。今天是千葉的親戚辦法事。說是法事,也隻是一群親戚聚在一起吃吃喝暍。從坐車的時候就開始喝,整整三天暍個沒停,肚子裏都不曉得灌了幾升(※一升約為一·八公升。)酒了。」
「哦……」
真了不起。
年輕真是教人羨慕。但是年輕的珍貴,隻有不再年輕以後才能夠了解。
「我直到剛才才酒醒呢。來見京極先生,總不好醉醺醺的。」
「很失禮是嗎?」
「不,是不曉得會被他說什麽。」
柴再次不自然地笑了。不,看起來不自然,似乎隻是我多心。這個青年天生就是這副臉孔吧。
「不隻是不曉得會
被他說什麽,要是連我都不曉得自己在說些什麽就傷腦筋了。」
「傷腦筋?」
「今天我帶來了京極堂先生會高興的題材。難得千裏迢迢過來,得好好達成目的才行。」
柴說完,從擺在房間角落的布袋裏取出好幾冊老舊的書本,擺到矮桌上。接著還翻出幾本感覺用了很久的大學筆記本,在膝蓋上攤開。上麵貼了很多紙簽。我覺得看人家的筆記似乎很失禮,所以裝作沒看見,但是才一瞥,就瞄到上麵黑鴉鴉一片,應該是寫滿了文字吧。
「是要報告什麽嗎?」
「我找到一個頗有意思的東西。呃……您叫伊庭先生對吧?伊庭先生知道產女這個鳥嗎?」
「鳥……?」
又是鳥。
我回答不知道。
雖然覺得好像聽說過,但我現在實在不想回想起什麽鳥的名字。我覺得腦中彷佛排滿了大一堆的鳥——而且是標本,覺得很不舒服。
柴應道「這樣啊」地拿起矮桌上一本古老的線裝書,問我,「您知道這個嗎?」
上麵是一張圖,畫了一個女人站在樹下,抱著疑似嬰兒的東西,正在叫住旅人。是江戶時代的書嗎?
「這本書是從這家京極堂買來的。是鳥居清滿(※鳥居清滿(一七三五~一七八五),江戶中期的浮世繪畫師。)在寶曆年間(※寶曆為江戶時代的年號,一七五一年至一七六三年。)寫的青本(※青本為草雙子(江戶的流行插畫讀物)的一種,由綠色的封麵得名,流行於江戶中期,題材多為歌舞伎或淨瑠璃、曆史傳記等。)《柳與鞠》(※原文標記為《柳にまり》。)。怎麽樣呢?」
就算他問怎麽樣,我也隻看到一個女人抱著嬰兒。我照實回答。柴有些傷腦筋地說「這樣啊」,再翻出一本書給我看。
「這個怎麽樣?」
那張圖裏,一棵柳樹隨風搖曳,底下站著一個表情陰森的女子。不,不是站著。女人的腳並沒有畫出來。腰部以下暈掉了。而且畫麵的角落還有一個男人抱住頭蹲著。看起來似乎是男子害怕著女子的圖。
「這是幽靈的畫吧?」
「嗯,是幽靈。可是……」
「哦,這張也是。」
幽靈抱著嬰兒。
「是四穀怪談(※鶴屋南北改編時事而成的歌舞伎戲碼,一八二五年初演。大意敘述變心的民穀伊右衛門設計害死妻子阿岩,反遭阿岩的幽靈作祟而死。)嗎?我記得有阿岩抱著孩子出現的場麵。」
「很遺憾,這並不是四穀怪談,不過您的意見非常接近答案了。這本書是天明五年(※天明為江戶時代的年號,天明五年為一七八一年。)所寫,叫做《百鬼夜講化物語》。」
我問是妖怪的書嗎?柴答道算是。
「您不知道嗎?這是晚上在路邊要人抱嬰兒的妖怪……」
「噢,你說產女啊。那我小時候聽過。是我在什麽東西讀到的嗎?是要人抱孩子的幽靈吧?生產過世的婦人出來作祟。」
「是的,就是那個。」柴異常高興地回應我,「產女妖怪第一次出現,是在《今昔物語集》裏。卷二十七,(賴光郎等平季武值產女語)。就像您說的,是要人抱孩子的生產死亡女子的妖怪。」
「哦,我是不知道什麽物語啦,不過這種故事我聽過。唔,是小孩子聽的故事吧。可是……你剛才是不是說產女是鳥?」
「是啊,重點就在這裏。」柴更高興了。「其實產女是鳥唷。明明是鳥,卻又是女人,而且還是嬰兒。」
「嬰兒?嬰兒是被抱著出現吧?」
「也有一些文獻把產女畫成嬰兒的形象。簡而言之,就是流掉的嬰靈。恰好一年前,去年夏天,京極堂先生寫了封信,告訴我有關這方麵的事。因為相當有意思……」
「遭有意思嗎?」
是這個人很特別嗎?還是年輕人都喜歡這種話題?我不太清楚。
「我喜歡妖怪啊。」柴說。
「中禪寺也是嗎?」
我……對中禪寺其實不是很了解。我記得他的打扮很古風,但說的話愛賣弄道理,所以一直以為他這個人不喜歡妖怪幽靈這類非科學的事物。
「他這個人特別愛好妖怪。」柴說,「對了,剛才提到的多多良和沼上兩位,還有我就讀的大學社會學係的副教授黑澤老師,加上中禪寺先生,他們四個算是妖怪愛好者三巨頭——不對,四天王。我還在修行當中。」
這種東西也有修行嗎?
「以修行來說,你看起來很樂在其中嘛。這不是什麽苦修行嗎?」
「修行愈是困難就愈有趣吧?愈辛苦愈快樂。」
「嗯?」
原來有這種似非而是的相反說法啊。愈困難愈有趣,愈辛苦愈快樂——能這麽想的話,世上就沒有任何討厭的事了。我深深地佩服起來。
「我從來沒有認真念過書哪。我一直覺得做學問很難,所以覺得學士先生很了不起。記東西、變聰明要趁年輕。能夠博學多聞是最好不過的。」
到我這樣就太慢啦——我說。
「不,伊庭先生,做學問並不是記東西唷,是學習思考的能力。知識淵博的人和學者不一樣。雖然學者多半都知識淵博啦。按部就班地去思考不懂的事,驗證自己的思考正不正確,這樣的過程需要知識。所以會去調查。結果就會變得知識淵博了。」
「哦?那是怎樣?這和我們為了鞏固證據,踏實地進行訪查沒什麽不同嘛。」
「沒什麽不同,非常樸素。」
原來做學問和調查案子其實沒什麽兩樣嗎?
我這麽問。
「那當然了。」柴田應道,「不管任何工作都是這樣的。」
「任何工作都讓人樂在其中嗎?」
我樂在其中嗎?
我不記得自己樂在其中。不過雖然不覺得愉快,但或許是沉迷其中。可是,結果我得到了什麽嗎?
——什麽都沒有嗎?
不,不能這麽想嗎?
這是我持續了許多年的工作,總有什麽收獲吧。然而我卻無法引以為傲,或許這就是我沒出息的地方。
——不對嗎?
得到的收獲還是很多,但是或許失去的比得到的多上太多了。
「年輕人真好哪。」我無意義地反覆。「隻有年輕而已啦。」柴笑道。我漸漸習慣他那原本讓我覺得不自然的笑容了。
「那是怎樣?這個幽靈有時候是女人,有時候是鳥嗎?這個地方很有意思嗎?」
「不,京極堂先生精通各種傳說和民俗學,對信仰之類的也很有研究。而且他是做這一行的,也很清楚各種文獻古籍。所以他將古今的文獻和傳說中出現的產女相比較後,發現彼此之間似乎有矛盾。」
「彼此有矛盾?」
「就像伊庭先生剛才說的,從圖像上來看,產女是日本的幽靈——女幽靈的原型。然而民間傳說中的產女形象卻是形形色色。有時候是一種叫產女鳥的鳥,有些古文獻還說實際捉到一看,原來是蒼鷺……」
「是鷺啊?」
是裝飾在由良家殺人現場的鳥。
「京極堂先生的推論是—產女之所以是鳥,是來自於聲音的聯想。全國各地似乎都有隻聽得到嬰兒哭聲的怪異。水鳥不是會發出類似嬰兒的哭聲嗎?」
「聲音啊……」
柴田發出「呱呱」的怪聲。
「沒辦法模仿得很像呢。不管怎麽樣,如果草原或河畔突然冒出嬰兒的哭聲,會把人嚇一大跳吧。不可能有嬰兒的地方出現嬰兒,首先是讓人覺得恐怖,然後再產生出形形色色的怪異內容。有些地方認為是
嬰兒,有些地方則是抱著嬰兒的女人,就算發現那其實是鳥,也會被解釋為是生產而死的女子變成的鳥。」
「就算發現是鳥也一樣嗎?」
「因為一樣恐怖嘛。」柴說,「隻聽得到啼叫聲的狀況很讓人恐怖吧?如果聽起來像是嬰兒悲傷的啼哭,人們就會認為是那樣的鳥。特別是在嬰兒死亡率很高的時代,人們聽起來應該會是這樣吧。」
「端看聽到的人怎麽感覺嗎?」我這麽說,柴便應道「是啊」。
「就看人們怎麽解釋。這就是京極堂先生提到的有趣觀點,他說大凡怪異,都是在接觸者的內部構成的。」
「接觸者的內部?」
「總之京極堂先生的意思是,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不可思議的事。」柴說。
「沒有不可思議的事啊……可是聽說他是個神主又是幫人驅魔的,生意做得很廣不是嗎?」
「哦,那也是基於世上沒有不可思議的信念而做的吧。不過我也不曉得說信念對不對。」
「沒有不可思議的事啊……」
沒有吧,一定沒有。
「唔,就算同樣聽到蒼鷺的聲音,有些人會以為是嬰兒的哭聲,有些人會聯想到抱著嬰兒的女人。」
「因人而異嗎?」
「嗯,是因人而異,不過也要看那個人生活在什麽樣的環境吧。這類怪異若是被傳述,確定形式,被賦予名字的話,就會成為一個民俗固定下來。」
「環境不同,解釋也會改變嗎?」
「會啊。即使是同樣的怪異,不同的地方有時候會加上不同的解釋,有時候即使名字相同,外表和性質也會不同。我想那是由於當地的文化差異以及信仰互異所造成的吧。」
「原來如此。」
原來無聊的妖怪故事也有道理。
「所以隻憑著產女這個名字去思考,好像會碰到瓶頸。就像我剛才說的,產女有各種不同的出現方式,絕對不是完全相同。有時候是蜘蛛,有時候是火球。」
「哦,我懂了。產女這個稱呼說穿了並不是指某種特定現象的名字。許多地區在出現奇妙的事物時,而它的原因讓人聯想到生產死亡的女子時,就會把它稱為產女……是嗎?」
「不愧是名刑警。」柴吹捧說。
漫長的人生裏,我從來沒有一次認真思考過妖怪。
是因為生活中沒這個必要吧。妖怪故事,根本就是無益的代表。
——無益也是一種餘裕嗎?
我感到非常新鮮。
「不過呢,」柴挑動那雙粗濃的三角型眉毛,「京極堂先生說,有個地方他怎麽樣都想不透。」
「怎麽說想不透?」
妖怪還有什麽想透想不透的嗎?
「產女這個東西,漢字怎麽寫?(※前文中提到的「產女」,皆以平假名「うぶめ」(ubume)表記。)」
「這種東西也有漢字啊?啊,河童、天狗也都有漢字嘛。可是調查報告裏不會出現妖怪,我不曉得怎麽寫哪。」
「寫做生產的女人,產女。」柴說道。
「產女?」
「對,很多時候都是這麽寫。可是呢,有時候也寫做『姑獲鳥』。」
「喂喂喂,姑獲鳥是什麽東西啊?」
「姑息的姑,獲得的獲,再加上鳥。」
又是鳥嗎?
「姑獲鳥是支那國的妖物。」
「是不一樣的東西嗎?不是有些地方這麽稱呼鳥的產女嗎?」
「呃……」柴回答得模棱兩可,「唔,這不是日本的妖怪,所以不一樣,但是原本就有許多大陸產的妖怪傳入日本。從大陸來的妖怪裏,好像有些生於大陸長於日本,還有一些歸化了日本。關於這方麵,就是……喏,伊庭先生好像也認識的多多良老師的拿手領域了。」
「那個胖子嗎?」
他是個怪人。
「可是這個的情況似乎有所不同。」柴說,「姑獲鳥似乎不是傳入以後變成了產女。它的名字沒有變成日本風格,性質也沒有改變,根本就是不一樣的兩個東西。是不同的東西被混淆在一起——不,應該說被當成了同一個東西。大陸的姑獲鳥這個怪鳥呢,會抓小孩子。」
「綁架嗎?」
「不是綁票勒贖,是抓來當自己的孩子。不過這種鳥也被視為是生產死亡的女子變成的。這是兩者的共通點。」
「那是因為這樣而被混淆在一起嗎?」
「這也是原因之一吧。」柴又丟給我個模棱兩可的回答,「雖然被混淆了,但也不是決定性地混淆在一起。不過,京極堂先生似乎認為那不是自然而然混淆在一起的。唔,產女這種東西,以前是婦孺皆知嘛。」
「我倒是一時沒想到是什麽哪。」
「因為是古早以前的傳說了。」柴說,「雖然伊庭先生不熟悉產女這個名字,但是看到她的形姿,也會認為是幽靈吧?換句話說,隻要有個穿白壽衣、披頭散發的女子幽幽地站在柳樹下,那就是死人——這樣的想法銘刻在你心中,對吧?」
「嗯,是啊。」
是受到戲劇還是什麽的影響嗎?
我的確認為幽靈就是這樣的東西,從來沒有懷疑過,我甚至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
「這叫做銘刻啊?」
「還是叫什麽呢?產女就是這麽普遍地滲透在一般大眾的心中。然而姑獲鳥呢……」
一般人不知道姑獲鳥——柴說。
「雖然很多時候產女也寫成姑獲鳥這三個字,不過完全是借用漢字的表記,和字麵沒有關係。但原本姑獲鳥幾乎沒有流傳在民間傳說或街談巷議裏,庶民不知道這東西,知道它的隻有一部分菁英分子。知識分子曾經在書本中介紹過大陸的姑獲鳥是怎樣的東西。像是《本草和名》之類的書。」
「等一下。」我製止他,「這隻是表記的問題吧?把那些東西用文字記錄下來的,不就是那些知識分子嗎?書寫或留下記錄的不是庶民吧?反正講話的時候都是同一個音,用什麽漢字表記都沒有問題吧?」
「是沒有問題。產女就是產女,在各地方……雖然有若幹變遷,但它就這樣流傳下來,保留到現在。不過經過明治、大正、昭和,我覺得地域差異這種東西似乎被弭平了。」
「意思是地方的文化消失了嗎?」
「似乎正在漸漸消失哪。」柴的臉皺成一團,「這部分是拾了京極堂先生的牙慧,簡而言之,過去是由記憶和記錄傳承下來的。曆史學是以記錄做為主體累積起來,民俗學則是以記憶為主要研究對象。而記憶呢,唔,是會淡去的。」
「我最近也常忘東忘西的。」我說。
「但是記錄會保留下來不是嗎?」
「有時候也會燒掉或遺失啊。」
「呃,也是。總之,有時候記憶也會被記錄塗改。產女的多樣性也失去了不少吧。現在也沒有什麽人認為產女是鳥了,雖然外形是保留下來了。然後呢……京極堂先生說他想不透的,是姑獲鳥和產女為什麽會被當成同一個妖怪。」
「那不就是你剛才說的……」
「生產死亡的女子嗎?哦,這當然也是原因之一。可是,產女很多時候是送出孩子的妖怪,而另一方麵,姑獲鳥則是掠奪小孩的妖怪。」
「完全相反呢。」
「就是啊。在中國掠奪,到日本送人——也不是這樣吧。日本的產女外形和出現的方式雖然形形色色,但是不會抓小孩。」
「唔,說不同也的確不同……不,完全不同嗎?」
「之間的差異之大,就像綁架和棄嬰,綁票監禁和監護人遺棄呢。然而它們卻被視為相同的存在
,所以京極堂先生納悶裏頭應該有什麽背景才對。」
一日一在意,就耿耿於懷嗎?
雖然應該也不是什麽值得計較的事。
「這是去年夏天的事了,而我查到了這個謎團的解答。」
柴高興地微笑了。
在那張笑容後麵,紙門無聲無息地打開,中禪寺的臭臉露了出來。古書肆手中拿著托盆,上麵擺著茶杯。
「怎麽,小柴,你在跟伊庭先生聊些什麽?」
「在聊產女的事啊。」
「那不適合拿來當成一般閑聊的話題吧?」中禪寺說著,把茶托擺到矮桌上,再放上茶杯。
「內子不在,意外地費了點功夫。原本想弄點涼的什麽,不巧的是……」
中禪寺說到這裏,望向擺在矮桌上的書本和筆記,眯起眼睛。
「啊啊,才剛稍微離開一下,你就拿出這種東西來……。小柴,我說你啊,人家又不是黑澤先生還是沼上,你也選一下話題好嗎?哪有人和初次見麵的人聊妖怪的?而且還拿出這種東西……人家會懷疑你的人格的。」
中禪寺在壁寵前坐下,同時低頭道歉:
「對不起啊,伊庭先生。我身邊似乎有不少這種拿妖怪話題當季節招呼的沒禮貌家夥。如果讓您覺得不舒服,我代他道歉。」
中禪寺一邊苦笑一邊說。
「不,他的話滿有意思的。或者說,我還想繼續聽下去呢。聽到一半反而教人在意。」
「這樣啊。小柴,你說了些什麽?不過伊庭先生也真是好奇心旺盛呢。」
「不,我對這種東西完全是門外漢。聽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啦。」
「不,伊庭先生理解力很不錯唷。」柴說。
「小柴,你就不能少說兩句嗎?可是,你昨天說你找到了什麽,是跟產女有關的東西嗎?」
「是新資料唷。」
「新資料?」
柴這次露出由衷開心的表情。
「謎底解開了。」
「謎底……?」
「我直接說結論吧。」柴探出身子,「在我國,產女和大陸的姑獲鳥會混淆在一起,原因是有個人將這兩者定義為相同之物。」
「哦?」
中禪寺的外表還是一樣不悅,但在我看來,他的眼中浮現出喜色。
「……你查到了嗎?」
「大概。」柴答道,「這種事沒辦法百分百斷定吧?但是就目前來說,應該是不會錯。」
「你發現了什麽?」
「不是發現,唔,隻是漏掉了。」
「也就是說,說是新資料,也不是未公開的或新發現的資料羅?」
「是的。我是不知道這是否廣為一般人所知道的資料,不過至少這並不是過去無人能夠接觸的文獻。我想隻是沒有人把它當成妖怪的資料……」
「到底是什麽?」中禪寺問道。
「哦,」柴答道,「將我國的產女和姑獲鳥定義相同之物的,似乎就是林羅山。」
「那個……林羅山嗎?」
「幕府儒官的代表,林家之祖,那個林羅山。」
我也知道林羅山。不過我隻知道他在德川家康底下做官,服侍過秀忠、家光、家綱四代將軍,是個長壽的學者而已。
「就是那個羅山。」柴說。
「這樣啊……是名物學啊。」
「答對了。」
「中禪寺,什麽叫名物學?」
總不可能是研究各地方的名產。
「名物學顧名思義,是為物品命名的學問。像是調查動植物及器物的名稱與實際狀況,並檢驗名實是否相符。」
「就像比對遺體的身分是吧?」
「這個比喻有些不敬重,不過正是如此。」中禪寺笑道,「即使不明屍體身上有些物品能夠顯示身分,警方也一定會再次確認是否真是本人吧?如果物品上記載的姓名與遺體的長相外貌不一致,就會調查真正的名字。名物學就是這樣一門學問。當然它也有博物學的一麵……是啊,羅山曾經研究名物呢。」
「就是啊。」柴點點頭,「羅山這個人雖然很有名,但好像不怎麽受歡迎呢。他煞有介事的功績是廣為人知,但說到他做為一個思想家的成就,頂多隻想得到他是個排佛論者吧。不,我不是說專家,而是一般人的印象。」
「是啊。一般都說羅山是日本最早的朱子學信奉者,因此他也被視為確立近世朱子學的人物,同時一般認為在使朱子學成為朝廷官學這方麵,羅山做出了莫大的貢獻,但是……」
中禪寺說到這裏,摸了摸下巴。
「……我覺得這方麵的評價相當可疑。異論也不少。」
「嗯,說到第一個信奉朱子學的人,也不能撇開他的師父藤原惺窩(※藤原惺窩「一五六一~一六一九),江戶初期的儒學者,為朱子學派之祖。)不談呢。最後朱子學的確成了官學,不過羅山盡管受到家康賞識,但是很難認為他直接影響了家康的思想。」
「這一點很難說。」中禪寺說,「話雖如此,羅山的淵博學識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再說他也的確是第一個被將軍家拔擢任用的朱子學者,應該也不能說不對吧。」
「唔,的確不能說錯啦。而且不管怎麽樣,羅山都對提高儒學者的地位有著相當大的貢獻。他是突然謁見,受到錄用嘛。」
「儒學者的地位根本沒有提高吧?像熊澤蕃山(※熊澤蕃山(一六一九~一六九一),江戶前期的儒學者,從中江藤樹學習陽明學。),還說『儒者,藝者也』哪。」
「蕃山學的是陽明學嘛。」柴回道,「林家是朱子學吧?」
「林家也隻是禦用學者罷了。鬆浦靜山(※鬆浦靜山(一七六〇~一八四一),江戶後期的平戶藩主,幼時好學,退休後記錄見聞,著有《甲子夜話》等。)在《甲子夜話》中提到,作事奉行(※江戶幕府的官名。負責幕府的建築物營造及修繕事務。)建議說,昌平的聖堂是無用的長物,幹脆拆了怎麽樣?於是引起眾人議論紛紛,說聖堂是什麽東西?是祭祀什麽的地方?」
「這是什麽問題?沒有人知道嗎?」
「據說沒人知道。這可是寶曆時期的事呢。於是禦用傳令官被派去詢問奧右筆(※江戶幕府的官名,負責管理公文及記錄、調查先例,輔佐老中職務。):聖堂裏祭祀的是神還是佛?」
「哇哈哈哈。」柴大笑出聲。
「的確……是個笑話。奧右筆這麽回答了:聖堂祭祀的是孔子這個人吧?然後令人吃驚的是,傳令官連孔子是誰都不知道。」
「連孔子都不知道!」
「真傷腦筋呢。然後奧右筆這麽回答了:我也不曉得那是誰,好像是《論語》這本書裏提到的人。……就是這樣啊。」
「唔唔。」柴呻吟起來,「那麽,中禪寺先生的立場是,認為羅山沒有功績羅?」
「相反。」中禪寺說,「我隻是認為,世間傳頌的羅山功績不過是幻想。該注意的是別的地方。」
「哦?是哪裏?」
「台麵下的部分。」
「他有什麽不為人知的功績嗎?」
「不是什麽不為人知,隻是大家都遺漏罷了。你也研究江戶的話,最好留意一下,談論江戶時,現代人怎麽樣都會以近代的角度去詮釋它。如果以這樣的觀點去看,例如我們稱為傳統的事物真的是古來的傳統嗎?——連這類理所當然的疑問都不會產生了。傳統這個概念是近代才建立的。羅山也一樣,如果透過明治以後的國家框架去審視他,是會扭曲的。」
「會扭曲嗎?」
「我是這麽認為的。像羅山,
就是把他評為讓朱子學變成官學的人物,他才會顯得凡庸。有時候他甚至會被貶為俗儒、被當成壞人。」
「俗儒……嗯,羅山不怎麽受歡迎嘛。」
「是啊,成不了說書故事的主角。」中禪寺說,「若是依附權勢立身,就會遭到後世不當地評價。榮西禪師(※榮西(一一四一~一二一五),鎌倉時代的禪僧,臨濟宗之祖。入宋修習臨濟禪歸國後,獲得幕府皈依,勢力大盛。)如此,柳生(※戰國時代的土豪柳生宗嚴創立柳生新陰流劍術,後來侍奉德川將軍家。其孫柳生三嚴(柳生十兵衛)為著名劍豪,有許多作品以他做為題材。)亦然,像十兵衛三嚴就比較受歡迎對吧?」
「批評羅山是俗儒的,是中江藤樹(※中江藤樹(一六〇八~一六四八),江戶時期的儒學者,為日本陽明學派之祖。)吧?藤樹他非難羅山言行不一嘛。」
「這個非難頗為與眾不同。」
「有名的儒學者會言行不一嗎?」
我插口道,柴嘟起嘴唇,否定地「唔唔」了兩聲。
「羅山的立場是排佛——排斥佛教,但侍奉家康的時候,因為家康命令,他便做了僧侶打扮。藤樹說,就算是為了仕宦而便宜行事,但和尚的敵人做出和尚打扮,像什麽話……」
「不隻是這樣。羅山還有一個僧號叫道春,而且最後還成了民部卿法印。」
「是的。噯,羅山就是成了法印,才會遭到責難。他是聖而從俗啊。啊,法印是地位最高的和尚稱號。」
我說「這還真複雜。」柴應道,「的確很複雜。」
「可是,這也是為了讓朝廷接納他深信是正道的朱子學而做出的權宜之計——現代人是這麽解釋的吧?」
「這個嘛……」中禪寺曖昧地應話,「嗯,說是權宜之計,也算是種權宜之計吧。但林羅山這個人就算不是個天才,也是個出類拔萃的秀才,同時他勤學不輟,又是個策士。我並不討厭他。據說他拜入惺窩門下時,提出的讀書目錄上記載了多達四百四十冊的書籍,自成一家以後,一年也研讀多達七百冊的書。說起來,他就是因為明曆年間(※明曆為江戶時代的元號,自一六五五年至一六五七年。明曆大火發生於明曆三年一月一八日至二〇日。)的大火,讓藏書連同倉庫一起燒光了,才會悲憤而死,不是嗎?」
這總讓我感同身受哪——中禪寺笑道。
「可是確實就像小柴說的,他的思想方麵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和荻生徂徠或山鹿素行相比,他平凡多了。」
「他缺少獨特性。」柴說。
「沒錯。如果要評價,應該要對他把儒學推廣到一般民眾這一點給予更大的評價。為《四書》、《五經》注下訓點(※為了以日文閱讀漢文,而在原文加上的文字和符號。)的是羅山,將過去由禪僧、和尚及公家所獨占的特權知識——儒學——開放給大眾的,也是羅山。」
「就是說啊。唔,他並沒有從本家的朱子學逸脫太多。不過,他費盡心血與陽明學做出區別,排斥王陽明、陸象山的學風,並徹底抨擊佛教,隻熱心於誇示朱子學的正統。」
「攻擊對立的一方,好突顯自己相信的正統嗎?」我問。
「就是這樣吧。」柴答道,「因為太過於貫徹朱子學原理主義,他連師父惺窩都批判下去了。與其說他是思想家,更接近啟蒙家。」
「他批判自己的師父啊?」
「他的師父惺窩的學風很大方,非常寬容唷,伊庭先生。羅山就是勸告師父,叫他必須更嚴格一點。唔,感覺上他隻有這種地方惹人注意。」
柴向中禪寺征求同意。
「也是吧。」主人再次曖昧地應聲,「他的著作也以平易的啟蒙書居多。不管是《春監抄》還是《儒門思問錄》,都是以和文撰寫的教育書籍。羅山並沒有發表什麽艱澀鋒利的羅山學式的作品,所以才會留下小柴說的那種印象吧……不過我認為他這個人絕對不隻有這樣。他對於古書的蒐集整理、對書誌學方麵的探究心超乎常人。羅山這個人十分注重網羅,也重實證,而且又是個熱心的研究家。他不是曾經與黑衣宰相金地院崇傳(※以心崇傳(一五六九~一六三三),為江戶初期的臨濟僧,侍奉德川家康,負責外交及寺社行政。權力之大,被稱為黑衣宰相,但家康死後隨即失勢。)一起抄寫《群書治要》嗎?」
「你是說,他著作的數目也非常多?」
「因為他很長壽。」
中禪寺說得很直接。
「羅山八歲就會背誦《太平記》(※成立於十四世紀後半的軍記物語,描寫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動亂。),十二歲通國字,能閱覽漢籍,十三歲入建仁寺修習禪學。至於公開講授《論語集注》,是他二十一歲的時候,相當早熟。他二十二歲認識惺窩,後來也向今出川晴季(※今出川睛季(一五三九~一六一七),即菊亭睛季,為安土桃山後期及江戶前期的公卿。)學習有職故實,並研究神道,非常熱心向學。他二十三歲拜謁家康,後來一直到七十四歲過世為止,孜孜不倦地活動,出版著作會那麽多,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就連擔任重要職位以後,也編撰了《寬永諸家係圖傳》、《本朝編年錄》等等。」
「就是這裏。」柴說。
「你說的這裏是哪裏?」中禪寺問。
「也就是說,學習儒學的人姑且不論,一般人聽到林羅山,會想到的不是《本朝神社考》或《神道傳授》這些著作嗎?」
「還有日本三大溫泉嗎?(※日本三大著名溫泉是由林羅山所選定,即有馬、草津、下呂三大溫泉。)」中禪寺說。
「你說下呂溫泉嗎?」柴笑了。
「喂喂喂,儒學者連這種東西都要決定嗎?」
「嗯,林家的儒者要說的話,似乎是很喜歡決定一些有的沒的……問題就在這裏。羅山的功績,是不是因為他儒者的立場,還有朝廷禦用學者這個頭銜,而被忽視了呢?像我,直到開始研究這些以前,一聽到林羅山,想到的都隻有《怪談全書》而已。」
「原來如此,你說的是這裏啊。」
中禪寺露出高興的表情——看起來。
「小柴,我剛才說的也正是這裏。羅山如果不是官學之徒,或者不是儒者……如果他是個名物學者或名辭學者,或在野的本草學者、神道學者,他的評價或許會大不相同。不過,由於他那樣的地位而能夠實現的工作,應該也不少吧……」
「是的。羅山與其說是朱子學者,更像是把朱子學放在理想的學者、知識分子吧?」
「我覺得知識分子這個概括方式有待商榷,不過我很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懷疑這完全是羅山的戰略。」
「戰略?」柴納悶地問,「你的意思是,那不是世人的誤會,而是羅山明知道而故意這麽做?這部分我不太了解,不過總之……請看看這個。」
柴從桌上的書中挑出兩本,遞給中禪寺。
「這不是《多識編》嗎?」
「是的。這是慶安二年(※慶安為江戶時期年號,一六四八~一六五二。)出版的,是寬永八年(※寬永為江戶時期年號,一六二四~一六四四。)版,所謂《新刊多識編》的複刻本之一。而這本則有點稀奇了。應該是慶長十七年(※慶長為安土桃山時代跨江戶時代的年號,一五九六~一六一五。),羅山三十歲時寫下的《多識編》草稿的抄本。」
「哦?我是聽說過,但這還是第一次看到。」
中禪寺的眼神變了。
木場在酒席上也提過,雖然一方麵是做生意,但中禪寺本人也是個相當嚴重的書癡。仔細一看,不隻是眼神,他連臉色都變了。柴愉快地看著他的表情說:
「從草稿到《新刊》,中間間隔了將近二十年,兩相比較,十分有趣。」
「哦?的確,舊的版本中,羅山大量地用了神這個字。在反覆校訂當中,羅山把某某之神這樣的記述全部撤回了。這是顯示出他認為神這種稱呼不應該妄加使用的意誌嗎?」
「我認為是受到朱子的影響。很有意思吧?」
「我說你們,那是什麽書?」
聽到這裏,卻被拋在一旁,教人覺得寂寞。
「這個啊,有本中國的書籍叫做《本草綱目》,這本書就是將上麵記載的動植物名稱以訓讀(※訓讀相對於音讀而言,是以日語發音去讀漢字。)標上和名。例如,狗是伊奴,水獺是加和宇曾,狒狒是和良伊計毛乃(※「和良伊計毛乃」(waraikemono)以日文發音,意思即是「大笑的野獸」。)。」
「大笑的野獸?這是辭典嗎?」
「對,辭典,辭書。」柴拍膝道,「不過這本《多識編》,一直被當成寫漢詩時使用的書籍,或是本草學者的用書,一直沒有切確的定位,也沒有被好好地研究過。羅山也常寫詩,而且既然它書寫的契機是《本草綱目》,會被當成本草書籍來閱讀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過慶長十二年,羅山在長崎拿到《本草綱目》以後,就直接獻給了家康。羅山剃發,被朝廷錄用,也是那一年的事。而《多識編》的成立,是在五年後的慶長十七年。雖然不是家康命令他寫《多識編》,不過就算把它當戍是為了家康而寫的,也不會相去太遠。」
「那樣的話,又會怎樣?」
「辭典這種東西,都是獻給為政者的。」中禪寺說,「換句話說,小柴你的意思是,這本《多識編》給後世帶來的影響意外地大嗎?」
「嗯,雖然表麵上不明顯,但我認為影響很大。貝原益軒(※貝原益軒(一六三〇~一七一四),江戶前期的儒學者、教育家及本草學家。信奉朱子學。)和小野蘭山(※小野蘭山(一七二九~一八一〇),江戶後期的本草學家,於幕府擔任醫官,遊曆各地采集動植物及礦物。著有《本草綱目啟蒙》四十八卷等。)後來的《本草綱目》研究,一定也是以此做為出發點,此外也有許多值得注意的部分。仔細比對,可以發現《多識編》除了《本草綱目》以外,也參考了《倭名類聚抄》,或抄錄《王氏農書》的條目,除了訓讀以外,有時候也會加以解說。這些項目分類條列,可以算是一種羅山流的字典,和後來的博物學也有共通之處。」
「原來如此。」中禪寺點點頭,「關於這個,你是說例如寺島良安(※寺島良安(生卒年未詳),江戶中期的漢方醫,精通和漢之學,著有圖解百科事典《和漠三才圖會》一〇五卷。)等人的研究嗎?」
「《和漢三才圖會》當然也是如此,但我想將文藝等領域也納入視野,將研究範圍擴展得更大。比如說,平田篤胤(※平田篤胤(一七七六~一八四三),江戶後期的國學者,本居宣長的門生,提倡複古神道,影響幕末的尊王攘夷思想甚巨。)的《古今妖魅考》也是受到《本朝神社考》的影響,所以羅山的影響力應該意外地大。」
「應該是。」中禪寺答道。
「一定是的。」柴看起來非常高興,「一定是吧?我在想,近世的怪異有一部分應該是從儒佛的攻防及吸收的關係中產生的。我想著手研究這個問題。」
「攻防與吸收?」
「我沒辦法說明得很好……唔,我認為佛教這一方,應該吸收了羅山等人為了批判佛教而揭示的儒學知識的一部分,加以轉化為理論武裝,以補強己方的說法——應該有這樣的一麵。特別是關於怪異的解釋,這種傾向更是強烈。唔,總之這是今後的研究課題。」
「很有意思呢。」
「有意思嗎?」
「很有意思啊。怪異這種東西,戰前戰時的忠孝一貫國策型儒學研究自不用說,戰後教養主義式(※教養主義為主要透過閱讀古典、經典著作來獲得知識、陶冶人格的思想,興盛於大正到昭和初期的舊製高校。)的儒學研究也不會處理這種題材。」
「我想要探索的不是鬼神論式的,或是在儒學內部完結的議論,而是想要在一般的怪異理解當中,尋找儒學思想的影響。所以我一直在留意,有沒有什麽東西能夠成為這種想法的論據?結果……」
「你在《多識編》裏找到了什麽嗎?」
「嗯。唔,一開始隻是讀好玩的。像是裏麵把罔兩寫成岐毛久伊於仁(※日文的意思為「食肝鬼」。)呢。」
「食肝鬼?完全就是這個意思嘛。」中禪寺說。
「就是啊。然後是產女,請看這個鳥的部分。」
聽到鳥,我忍不住將短小的身軀往前采去。
鷹。遊隼。鷂。黃。蒼。雕。羗鷲。乕鷹。
這些文字映入眼簾。
姑獲鳥……
今思宇布米登裏又雲奴惠(※「宇布米登裏」即「產女鳥」之音,「奴惠」即「鵺」之音。)。
上麵似乎這麽寫。
「今思啊……」
「嗯。現今思量……也就是現在正在考慮、決定的意思吧。他思考了適合姑獲鳥的倭訓,認為大概是產女,或是鵺。」
「是……羅山決定的啊?」
中禪寺一瞬間露出遙望遠方的眼神。
「最早是什麽文獻中出現將姑獲鳥和產女視為相同之物的記述呢?」柴問道。
「最早?這個嘛,我沒有認真調查過,大概是《奇異雜談集》吧。就我所知,沒有比它更早的記述了。」
「既然連京極堂先生都不知道了,就算有,應該也是非常冷僻的書籍吧。我調查到的也是《奇異雜談集》。這本書的出版時間,是羅山死後三十年的貞享四年(※貞享為江戶時期年號,一六八四~一六八八。),不過有早於它的古抄本。關於古抄本的成立年代,有人說是天文年間(※天文為江戶時期年號,一五三二~一五五四。),但應該沒那麽古老。因為它引用了《本草綱目》。」
「頂多慶安或明曆是嗎?」
「差不多吧,頂多重疊到羅山晚年吧?」
「也就是《多識編》比較古老嗎?」
「是的,《多識編》古老多了。當然,還有羅山與《奇異雜談集》的編撰者參考同一份資料的可能性,不過羅山這邊……」
「寫著『今思』。原來如此。這……或許的確是一個發現哪。」
中禪寺抱起雙臂。
「這不是遺跡,所以不能說是挖掘,不過,過去沒有人以姑獲鳥為中心去讀它呢。可是京極堂先生,你覺得《多識編》裏的記述怎麽樣?為什麽羅山會讓姑獲鳥讀做產女呢……?」
「你想說應該注意的是鵺嗎?」
「答對了。羅山說,姑獲鳥應該是產女,或是鵺。」
「鵺,我記得是源賴政(※源賴政(一一〇四~一一八〇),平安末期的武將,射箭的名手,他射下紫宸殿上的妖怪鵺的傳說膾炙人口。)消滅的怪物吧?我曾經在錦繪(※浮世繪的彩色版畫。)之類的看過。」
「這個嘛,伊庭先生,那個怪物雖然被稱為鵺,但是原本它隻是個會發出鵺的叫聲的怪物而已。頭是猴子,身體是狸子,尾巴是蛇,手腳是虎,叫聲是鵺。」
「那麽,鵺不是怪物的名字羅?」
「所謂的鵺就是虎鶇。」中禪寺說,「是夜啼凶鳥。說起來,把一個猴子頭、手腳是老虎的狸子用怪鳥的名字命名,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跟鳥一點關係都沒有呀。它的外形找
不到半點鳥的要素。以鳥來形容的,隻有聲音而已。發生在紫宸殿上空的怪異,原本應該是視為啼
從今早醒來開始,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中。
我想可能是因為昨天和木場聊了太多,不過似乎也不完全因為如此。
昨天,我的確提到了不少由良家的事。
我和來訪的木場談了由良家的事,然後在木場的陪伴下前往轄區警署,打電話連絡長野本部,再次簡短地轉達我所想得到的線索。讓木場同行,隻是因為我懶得證明身分,並沒有特別的意思。後來我順勢邀他去吃飯,結果和年輕的警官一起,睽違已久地去喝了頓酒。
酒席上,結果又聊了由良家的事。
木場修太郎這個人外貌嚴肅,談吐卻頗有趣,也很擅長聆聽。可能也是睽違半年到落魄的酒店喝酒,恰好酒意上來,我就像要將積壓了好幾年的話語全部傾吐出來似地,不知不覺間變得饒舌。
我不是很記得自己說了些什麽,隻記得自己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感覺很丟臉,也有點後悔,我連現役的時候都沒有這麽長舌。
那個鷹眼什麽的綽號,我想與其說是稱讚我觀察力過人,其實應該隻是因為我沉默寡言。俗話說,眼睛比嘴巴更會說話,比起隨便開口,有時候直接一瞪更有效果。
說穿了,我生來就是個眼神凶惡、笨口拙舌的人。
這樣的我……究竟說了些什麽?世人說,壓在心底的話說出來就會輕鬆許多,但我似乎完全相反。
愈是說,話就愈壓進心底。
我以為話這種東西一旦說出來,就會直接消失到什麽地方去,然而根本不是。它會累積下來,毫無意義的話語堆積起來,真的很教人厭惡。
昨晚話語的殘渣留了下來。
就像宿醉。
剛醒來的時候,我不舒服到了極點。不是頭痛,也不覺得思心,所以不是宿醉未醒,我隻是一個勁兒地覺得不舒服。
還是心情不爽快?
獨居生活沒有什麽心情好壞可言。不管坐著還是站著,都沒有什麽有趣的,所以我不會笑。以這種角度來說,我的心情隨時都很糟,但是今天心情特別不舒服。
——由良昂允。
由良由良由良。
我甩不掉那張蒼白的臉,那群玻璃眼珠的鳥的屍骸。
——為什麽?
我被什麽給纏上了嗎?
醒來以後,我在床墊上煩悶了將近一個小時,才總算撐起身子。背後和腋下流滿了汗,整個房間濕悶無比。連被子都充滿了濕氣,不快極了。這麽說來,好一陣子沒曬被了——我想著這些事。
我望向庭院。
仔細一看,別說是防雨板了,連簷廊的玻璃門都沒關。我似乎連門窗都沒鎖就睡著了。大概是陽光照射,鄰家的屋瓦反射出白色的光芒。我對它的印象一向隻有暗淡的褐色,感覺很新鮮。
我折好被子,洗臉漱口。
心情完全沒有好轉。我想泡個熱澡,或至少擦個身子,但澡堂還沒有開,衝涼也麻煩。我懶得拿水盆。
我坐在昏暗的房間裏。
佛壇的門開著,總覺得有些討厭。話雖如此,全部關上似乎也不太好——不過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我會這麽想——我爬到佛壇前麵,將全開的門關上一半。
突然,一道雲雀啼叫從奇妙的方向傳來,嚇了我一大跳。
現在不是雲雀出沒的季節,而且聲音似乎是從地上傳來的,它或許是在庭院的哪裏築了巢。
我這麽想著,撐起身子,但什麽也沒看到。庭院隻是反射出上午的陽光,眩目極了。凋萎的繡球花已經完全乾枯了。
夏天令人不快。
盛夏的查訪工作,不管是打聽的人還是被打聽的人都受不了,也很消耗體力。至於豔陽下的跟監工作,有時候甚至會引發脫水症狀。夏天沒有半點愉快的回憶。
妻子好像也說她討厭夏天。
我突然在半夜回來,硬是把疲累地躺在床上的妻子叫起來,要她準備宵夜。妻子要是露出難過的樣子,我就毫無道理地動氣。
搞得那麽心不甘情不願的,幹脆別弄啦……
我是不是這麽說過?
妻子不是不願意,而是身體真的很難受吧。老婆的身體並不強壯。到了現在,我才後悔為什麽不能再體貼一些,讓她就那樣繼續安睡?讓她躺著,為她揮趕蚊蟲,這才是愛情,不是嗎?
為時已晚了嗎?
——我討厭夏天。
我再次把手伸向佛壇,這次把門更關上一些。
那是第二次事件的時候嗎?一樣很熱,應該是吧。當時是殘暑。那個時候,我也是在深夜把已經睡下的妻子叫起來……
又,
又想起由良家的事件了。
我已經沒必要想起來了,該說的全部都說了。我把知道的資訊告訴該知道的人了,和我已經沒關係了。不,一開始就沒有關係。
我已經不是警察了,就算說退休刑警也算是警察關係者,我也老早就和長野本部斷絕關係了。更別說什麽由良家……
——我說了什麽?
甚至特地把睡著的妻子叫醒,我究竟說了些什麽?真令人費解,那完全不像我做過的事。
——木場。
我跟木場說了些什麽?
喝醉以後,或許我想起了什麽遺忘的事。
那麽我對木場……
不,
我不能去問他昨晚我說了什麽。
那簡直就是老人癡呆,連自己都覺得可笑。
不管再怎麽樣,我都不能去問那種事。雖說都到了這把年紀,已經沒有什麽麵子好在意的了。
而且就算知道了,也不能夠如何。如果我真的說了什麽,遲早會自己想起來吧。不過就算想起來,也不能怎麽樣。
和我無關。
隻是……
這種無處排遣的倦怠感是怎麽回事?
彷佛胸口內側搔癢不堪,對,就像舊傷發疼似的……雖然不到無法忍受的地步,但這種不快感卻教人無計可施。絕不是酒精的關係。不是身體不舒服,下流點說,應該是他媽的胸口作嘔吧。
——來去吃個飯嗎?
我這麽想,不知為何望向佛壇。
瞬間,雲雀再次啼叫。
一樣是從地麵傳來。
我一直以為雲雀是初春時在天上啼叫的鳥類,不過也不可能到了夏天就消失不見,或許是在地上築了巢吧。
我將視線轉向庭院。瞬間,一個白色的物體闖進視野角落,在矮桌上。
我把頭轉回去,一張紙片放在矮桌上。
我湊過去拿起來一看,是一張從手帳上撕下來的紙。上麵寫著住址,字跡中規中矩,卻又處處飛揚,有些特別。
——是木場的字。
中野。
眩暈坡上。
古書肆京極堂。
對了。
是那個人。這個住址,似乎是木場說是他朋友、那個叫中禪寺的奇妙男子的住處。
我即將退休前……
偵辦過一起出羽的古怪事件,而將事件導向解決的,就是中禪寺這個人。我在當地偵訊過他幾次,回來之後也見過一兩次,但後來就再也沒有見麵了。
這是當然,我也沒理由找他。
中禪寺隻是我所經手的無數案件裏的關係人之一,而且他不是嫌疑犯,也不是被害人,我會忘掉也不足為奇。然而我卻記得他,多半是因為他那獨特的風貌和態度吧。
近黑色的便裝和服,罹患肺病般的臉龐,猶如大正時代文士般的風貌,還有與他時代錯亂的打扮格格不入、活辯士般思路
清晰的說話方式。
一切都令人印象深刻。不管是案件的狀況,還是裏村等各個關係人,都是我所經辦的案件中最為奇妙的——大概除了由良家的案子以外。
所以我記得他。
記得是記得……
——我為什麽會問他的住址?
除非是我問,否則木場不會寫給我。既然這張紙在這裏,就表示我曾經要求他告訴我住址。
心情更低落了。
因為我不了解自己在想什麽——當時在想什麽。
好悶熱。我站起來,將玻璃門全部打開,去到簷廊。
庭院也很熱,而且亮得刺眼。
眯起眼睛一看,鄰家的屋瓦上停了兩隻烏鴉。不曉得是否察覺到我的視線,烏鴉以粗俗的聲音叫了兩下,振翅飛往我的視野之外。
我是不懂啦……
木場的聲音在腦中複蘇。
那是把累積在別人心裏像淤泥般的東西安上一個妖怪的名字,加以祓除……
驅逐附身妖怪……
——驅逐附身妖怪的祈禱師啊。
如果中禪寺真是這樣一個人,那麽他是否也能夠治愈我內心的傷口呢?這種舊傷也能夠治愈嗎?不,追根究柢,這個傷究竟是什麽?
我到底在煩悶些什麽?
就是不知道這一點。
我轉過身去,回到客廳,將佛壇的門完全關上。
——出門吧。
我早就決定今天要出門了。
大概是昨晚決定的。
折起的被子旁邊擺著疊好的衣物,是昨晚穿的襯衫和長褲。這是我從現役時代就有的習慣。刑警無論何時,隻要接到連絡,就必須立刻出動。不能穿著四角褲和圓領襯衣就直接跑去現場,而且要是拖拖拉拉地更衣,會讓凶手逃掉。
樟腦的味道還沒有散去。昨天前往轄區警署時,我睽違許久地穿上這些衣服。
除了買東西和去澡堂以外,我幾乎不會外出,而且最近天氣炎熱,我每天都是一件襯衣和短襯褲度過。到了這把年紀,已經不會在意外表了,連洗衣服都懶。我想當了鰥夫的老頭子都是這樣的。
我穿上襯衫,隻從衣櫃裏取出新的襪子。穿上長褲,打開紙門,站在鄰室的書桌前,我苦笑了。
沒有意義。
我總是把警察手帳收在書桌抽屜裏。那是借貸品,絕對不能搞丟。我習慣打理好外表後,再帶著警察手帳出門。
——已經沒有手帳了。
「你適可而止一點。」我覺得妻子正這麽說,轉過頭去望向佛壇。
門關著。她一向什麽都不說。
我把手巾和扇子塞進口袋,拿起外套,鎖好門窗。
關上遮雨板,裏頭變得一片漆黑。
室溫還是一樣,她應該不喜歡悶熱。
至少幫她開個門吧。我站在佛壇前,結果伸出去的手又縮回來,我任由門關上地前往玄關。人都死了才體貼,又有何用?
上鎖。
心想,
——我在幹什麽啊?
我要去哪裏?去了又要做什麽?或許昨晚我有什麽想法,但我現在想不起來,也毫無頭緒。真是太滑稽了,或許我真的老糊塗了。
——不,
或許不必想得太深。
反正我現在也隻是鎮日虛度光陰,無所事事。或許我隻是打算去見見奇特的熟人,消磨時間罷了。
走出巷子以後回頭一看,自己的家顯得異樣地小,不過也大得足夠讓我關在裏麵了。
我猶豫著該去上野還是到淺草橋,結果從淺草橋坐上總武本線。換車雖然麻煩,但電車很空。我在中野站下了車。
殺風景的城鎮。
我記得以前曾經來中野調查過幾次,卻完全不熟悉。
總之陽光強得要命。
我沒戴帽子來,後悔莫及。
現役的時候也是這樣,我老是忘記帽子。離開家門時戴在頭上,回家時卻空空如也。
每次弄丟帽子,老婆就會買新的來。有時候帽子會被送還回來;所以我說反正又會弄丟,不必買新的了,但妻子還是會買來。
搬家的時候,衣櫃裏找出了六個帽盒和四頂帽子。
換句話說,我至少欠妻子六句謝謝。
我走了二十分鍾左右。
我已經習慣隻靠地址找地方,並不會覺得不安。不過沒辦法連近路都知道,或許我繞了點遠路。
一注意到,我才發現這裏的道路往下延伸,兩旁的房子卻往上排列。真是奇妙的坡道——我一邊心想,一邊下坡,轉了幾個彎,道路再次上升。
這裏真不能說是個交通便捷的地方。
我上上下下走了一會兒,不久後來到一道窄坡的入口,兩旁被環繞墓地的土牆包夾。
住址應該在這道坡上麵。換句話說,這道坡……
——就是眩暈坡嗎?
坡道被毒辣的陽光曬得幹涸。
看起來就像一條白色的光帶。
我踏上坡道。
左右的油土牆裏樹木繁茂。
看它的枝極還有透過葉間灑下的光片,似乎可以聽到如雨的蟬聲,卻不可思議地寂靜無比。隻聽得見枝葉沙沙搖擺的聲音,偶爾摻雜一些鳥啼。
我覺得麵向陽光十分難受,不由得垂下頭去,隻看著幹涸的地麵前進。
老舊的民家屋簷下,麻雀正啄食著什麽。
看到這個情景,我知道已經上了坡道頂端,總算抬起頭來。
民家的另一頭是竹林。
有個薔麥麵店的看板。此時我想起自己一早到現在什麽都沒吃。一想起來,便突然感到饑腸轆轆,我一逕走向那家蕎麥麵店,吃了一碗清湯蕎麥麵。
我還真是悠哉。
蕎麥麵店隔壁就是目的地京極堂。
高掛在入口上的扁額以獨特的筆致寫著京極堂三個字。
錯不了。
但是看不出店是開著還是關著。門簾是拉開的,但沒有人影,也沒有人的氣息。
我透過玻璃門望進去,理所當然,視野被塞滿了書架的書本給填滿了。我年輕時候也常讀小說之類的東西,但是開始老花眼以後,就完全不看書了。遺忘許久的墨水香味掠過腦中。
不過並不是實際的嗅覺有了反應。
我彷佛被想像中的氣味引誘,伸手抓住門,但最後還是沒有打開。因為這個時候,我注意到掛在屋簷下的木牌。
木牌寫著休息中。
也就是打烊的意思吧。
以休息來說,也太不小心了。門看起來也沒鎖。用不著打開,我一看就知道了。
依我觀察,門的內側附有插式門鎖。如果兩邊的門框沒有完全對準,就沒辦法鎖門,玻璃門的門框微妙地錯開了。
我再次望進裏麵。
櫃台後麵的紙門也開著,看得到裏麵。
我把臉湊近玻璃,裏麵疑似走廊的地方出現人影。
人影似乎注意到我,屈起身子。他在看我。影子彎腰駝背地朝這裏走近兩三步。
對方把手伸到前麵擺動著,正用手巾擦手吧。可能是剛從洗手間出來,影子一邊擦手,一邊伸著頭來到櫃台。
個子很高。
好像不是中禪寺。
臉露出來了。相當年輕。青年留著瀏海齊剪、後腦發際理短的少爺發型,眉毛相當濃,一張娃娃臉。
隻看臉的話,就像個小夥計。
小夥計好像看到我,張大了嘴巴,直起身子回頭,朝著裏麵說了些什麽。
我豎起耳朵。
京
極堂先生,有客人——他說著類似這樣的話。
——他在啊。
他在。我有些死了心,然後有點鬆了一口氣。
真是好笑,我明明隻是來消磨時間的。就算白跑一趟,時間也一樣可以消磨掉,而且就算見了麵,我並沒有特別的要事,也沒有什麽好說的。
不久後,年輕人背後出現另一道影子。
是和服。即使隔著玻璃門,也可以看出那張表情非常不高興,凶惡得彷佛三千世界滅絕了似的。
我朝玻璃門伸手。
果然沒上鎖。
門很重,但很好拉,毫無抵抗地打開了。同時出現在一臉訝異地杵在原處的青年背後的凶惡男子——中禪寺秋彥——出聲了。
「這……不是伊庭刑警嗎?」
我……雖然開了門,卻在這個時候猶豫了。我究竟該擺出什麽樣的態度才好?
這如果是現役時代,隻要亮個警察手帳,說聲「借點時間」就行了。就算不這麽做,也沒必要特別賣弄殷勤,不管對誰,都隻要以同樣的態度說聲「現在方便嗎?」就好了。
我無可奈何,說了聲「午安」。
真難為情。
中禪寺既不吃驚,也沒有收起那張臭臉,但以非常柔和的口吻說:
「兩年不見了呢。」
光從他的口氣,就可以感覺出他沒有惡意或敵意,真是了不起。
「是嗎?不過我已經不是刑警了。隻是個沒用的糟老頭。後來我很快就退休了。」
「哦,我聽說了。」中禪寺微微地笑了。
和之前見到的時候不同,他穿著亮草色的和服單衣。臉色雖然稱不上健康,但意外地看起來不錯。我印象中的他臉色更要蒼白、更病慷慨許多,不過他的膚色算是比較黑的。隻有表情符合記憶,一臉不悅。
一臉不悅的男子朝著杵在一旁的青年說,「這位是我曾經提過的木乃伊事件的刑警負責人。」
青年揚起粗濃的眉毛,驚訝地說,「就是那個即身佛事件的……?」
「這位刑警在東京警視廳裏,眼力之精準也無人能及。小柴,在他麵前可是說不得謊的唷。」
「哎唷,京極堂先生,我才不會說謊呢。吹牛倒是很會啦,有時候也會胡說八道。」
「年紀輕輕就這副德行,前途堪慮哪。話說回來,伊庭先生,您今天光臨是……?」
「不,其實……呃,也沒什麽事……」我說道,「昨天我見到木場,所以……」
這根本算不上說明。中禪寺露出有些傷腦筋的表情,同情地說,「您見到木場大爺了嗎?」
「是啊。他說你是他的朋友。」
「朋友啊……」中禪寺的表情變得更傷腦筋了,「他也是個教人頭痛的警察呢。如果伊庭先生和他認識,真希望可以請您趁機教育指導他一下。前陣子他也才惹出了不得了的麻煩事,不但被送上調查庭,還跟老家疏遠……能夠免於被懲戒撤職,全都多虧了大島先生大力幫忙。」
「他……是大島的部下嗎?」
大島這個人在搜查一課也是第一流的好手。他能以威嚴服人,也擅長疏通,調查時的判斷也很精確。這麽說來,聽說我退休以後,他很快就當上了一課的課長。
「大島先生似乎調到公安三課去了。」中禪寺說。
「勞動爭議相關部門啊,他還真是去了個麻煩的地方哪。」
「大島先生的幹勁受到上頭的肯定吧。也因為現在時勢混亂,他似乎忙得不可開交呢。」
「他還年輕嘛。正值壯年,多吃點苦也是沒辦法的事。噯,先不說這個……昨天木場……呃,來我家有點事,我們兩個傻子意氣投合,一起暍了酒。聊著聊著,就提到了你……」
這不是謊話。
不是謊話,但我覺得這仍然算不上來訪的理由。
「我現在隻有一個人,也沒有工作,閑得發慌,所以……」我敷衍說,「噯,也沒有什麽事啦。隻是反正也問了你的住址……你現在在忙嗎?」
我望向青年。青年搔了搔頭,說,「也不算在忙呢。」灑脫的口氣和動作都還不練達。青年似乎應答風趣,但感覺也像是裝大人,他還沒有受過社會大風大浪的曆練。
——是學生嗎?
「您猜的沒錯,他是個學生。」中禪寺說。
我明明什麽都沒說。
「他姓柴,就讀文學部哲學係。」
「是大學生嗎?」
「是大學院生(※相當於歐美的研究所,設於大學課程以上,教授、研究學術理論及應用的專門課程。過去日本的大學院製度較為多元,戰後分為修士及陣士課程。)……吧,現在。對吧?」
中禪寺說了一所學校的名字,但我和學問無緣,不知道那是哪裏的什麽學校。柴再次搔了搔頭,說:
「我叫柴利鷹,研究近世思想史。」
就算他說什麽近世、什麽思想,我也不太懂。「不好意思,我這個人胸無點墨。」我回道,於是他回答,「我在研究江戶時代的儒學。」
「儒學……?」
「就是孝悌忠信那些……啊,我並不是軍國主義者。我研究的是儒學,但也不是共同愛國那一套,而是更早以前的……呃,就是朱子學那類的……」
「你在警戒什麽?」
青年的口氣很含糊。他以為惹我不高興了嗎?我隻是聽到儒學,想到由良昂允罷了。
「呃、不,欸……」
柴不知道是支吾其詞,還是想打馬虎眼,但似乎是介於中間,最後他「嘿嘿嘿」地笑了。中禪寺瞥著他,說:
「選擇儒學做為研究對象時,是會有許多麻煩的,伊庭先生。」
「許多麻煩?」
「嗯,麻煩不少。例如說,明治中期以後,這個國家將其當成國策的一環,推行儒學式的道德教育。對於受到這類規範薰陶的世代來說,這種研究是會教他們看不順眼的。」
「會嗎?又不是在拿它取笑,有什麽好生氣的?」
「話也不是這麽說。因為研究者並不是信奉者。如果不和對象保持距離,研究就無法成立。儒學思想曆史相當悠久,在發源地的大陸也曆經過許多次變遷,有許多學派和教派。不管是朱子學還是陽明學,如果支持任何一邊,就不可能做什麽研究了。我國也是一樣的。山鹿素行(※山鹿素行(一六二二~一六八五),江戶前期的儒學者、兵學者。)和荻生徂徠(※荻生徂徠(一六六六~一七二八),江戶中期的儒學者。)不同。戰前所謂的忠君愛國思想,說起來也不過是這些變化的其中一種罷了,因此如果身為研究者,就不能采取一昧禮讚這些思想的態度。」
「你說的應該是沒錯吧,可是就算不吹捧,也不會貶損吧?」
「有時候也必須提出批判性的發言,這些話對某些人來說聽起來就像毀謗。」
「噯,是啊。」青年笑著說,「另一方麵,現今民主主義的社會裏,當然也有仇視這類戰前偏頗的道德教育的看法。明治的新政府是為了讓國體往他們希望的方向轉換,才會把儒學做為政策道具,加以倡導:而既然是建立在這類意識形態上,不管是忠還是孝,多少都會與它的本義有些歧異,而儒學等同於皇國史觀(※以國家神道為基礎的一種曆史觀,認為日本是由萬世一係的現人神——天皇永遠君臨、無可匹敵的神國。)、帝國主義這種不太正確的認識也就大肆橫行了。所以有些人會認為選擇這種危險思想做為研究對象,本身就是不好的……而我兩邊都被說過。」
柴說道,露出有些不自然的笑容。
原來如此。
我十分明白他
的意思。像我也一直認為《論語》《大學》《中庸》這些書本裏麵寫的是教人讚頌君主、發誓忠誠的文句,並深信不疑。
或許其實不是。
仔細想想,我對儒學根本一竅不通。明明什麽都不懂,卻自以為隱約明白。
——伯爵也是。
由良昂允和他的父親還有祖父,似乎都是儒學者。
我在完全不明白這些事的情況之下,而與由良往來,進行由良家的調查嗎?
我望向柴。
「原來有這麽多名堂啊。不過這樣的話,用不著那麽警戒。我不是公安出身,以前當的也不是特高警察(※即特別高等警察,高等警察的一種,負責處理思想犯罪、鎮壓社會運動等事務。二次大戰以後廢止。)。我隻是個微不足道的搜查一課退休刑警,一個糟老頭罷了。」
「哦……」
「噯,糟老頭是糟老頭沒錯,但也不是連骨子裏都染滿了教育敕語(※一八九〇年發布的近代日本教育的最高規範,采敕令形式,內容以忠君愛國主義與儒教道德為主。)的老古板。我天生就排拆信仰崇拜那一套,不管是佛壇還是天皇禦真影,我都從來沒拜過,對這類話題一點芥蒂也沒有,反而是不怎麽喜歡談,所以不管聽到什麽都不會生氣,也不會拿白眼瞪你,放心吧。」
「真是個進步的糟老頭呢。」柴說。中禪寺斥責他,「怎麽這樣對初次見麵的長輩說話?沒大沒小。」
「不打緊,我本來就是個糟老頭。不過我不是進步,隻是不認真,沒學識罷了。趁著年輕多讀點書是好事。那麽,怎麽樣?你是中禪寺的親戚什麽的嗎?」
「是朋友。」中禪寺說。
「你這個朋友還真是年輕哪。」
「是啊。對了,伊庭先生還記得多多良和沼上嗎?在出羽認識的……」
「我才忘不了呢。那個胖胖的和理平頭的對吧?」
多多良和沼上是在當地被卷入犯罪的旅人。不管是外表還是個性,都是教人見過一次就忘不了的古怪人物。這麽說來,不隻是中禪寺,出羽的案子的關係人全都個性十足。
「我是透過他們介紹才認識小柴的。」
「原來是他們的朋友……這樣說的話,是怎樣?跟那個……怪物嗎?還是妖怪?跟那個有關係嗎?」
多多良這個人,在偵訊的時候自稱職業是妖怪研究家。他的同伴沼上也是同類。我記得寫調查報告的時候,費了好大一番功夫。
「人家說你是妖怪關係者呢。」中禪寺對柴說,戲譫地笑了,「不愧是黑澤副教授底下的學生,真麵目完全被看穿了。哎呀,伊庭先生的眼力老當益壯。您說的沒錯,他這個傷腦筋的家夥最愛談論怪力亂神了。」
「你身邊有不少這類傷腦筋的家夥哪。」
我將擺在櫃台前的圓椅子拉過來,就要坐下,但中禪寺製止了我。
「難得稀客造訪,別在這種地方站著聊,如果您不介意從這裏進來,請進來寒舍坐坐吧。不過內子不在,得請您恕我招待不周了……」
中禪寺說完,吩咐道,「小柴,幫伊庭先生把鞋子提到主屋的玄關。」
我從櫃台旁邊進去。
果不其然,櫃台後麵是洗手間。柴剛才就是從那裏出來的吧。看樣子店鋪是後來才增建的。
我走過麵對庭院的走廊,到處都是書架。
書架裏整齊地擺著書。雖然擺得毫無空隙,但或許是因為打理得井井有條,沒有密不通風的感覺。
我被帶到約十張榻榻米大的客廳。
客廳打掃得十分整潔。
但是這個客廳裏也擺滿了書架。乍看之下,和待在店裏沒有什麽不同。除了紙門以外的牆麵全都是書架。正中央有一個津輕漆(※青森縣津輕地方生產的漆器,上以各種顏色的漆之後,再扣以研磨而成。)的大矮桌。還有一個宏偉的壁寵,但是上麵並沒有裝飾掛軸,而是依大小整齊地堆滿了書本。
中禪寺拿坐墊勸我坐下後,說了句「我去泡茶。」從鄰室離開了。
雖然並不涼爽,卻也不悶熱。
被這麽多書本包圍,一般不是會很有壓迫感嗎?就算不是書,如果東西堆得這麽多,也會感覺雜亂無章吧。不過客廳收拾得井然右序,待起來很舒服。
麵對庭院的紙門關著,但透進來的光線讓人感覺有些涼快。
鈴鈴。
風鈴響了。原來如此,風鈐這種東西會讓人感覺涼爽。
溫度並不會因為聲響而改變,雖說是受風吹而響,但又不是風直接吹到人體,光聽聲音又能怎樣?隻會鈴鈴亂響,攪得耳根子不清靜——我一直這麽認為。
——是因為內心沒有餘裕嗎?
或許是吧。現在也是如此。正因為缺少享受浪費的從容心態,所以縱然時間再多,也隻會閑得發慌,我到現在都還沒辦法去整理花草。
原來我並不是想要整理花草,
而是想要有個可以整理花草的悠閑心境吧,一定是的。
我環顧整個房間。
——這麽說來。
由良家的書齋,書本的數量也十分驚人。一樣有條不紊、毫無空隙地陳列著。
但是……
——那種壓迫感是怎麽回事?
我記得當時感覺到被壓倒般的重量。
由良邸更廣大,天花板也更高,應該有十足的開放感才對。
但是那棟鳥館……
——是鳥嗎?
是因為鳥的標本嗎?
書齋裏也放了鳥。
書齋裏放的是鶴。
有些鶴伸展著羽翼,有些鶴傾斜著頭——好幾種的鶴,以它們沒有意誌的玻璃眼珠注視著進入書齋的人……
——沒錯,
我想起來了。
廣大的書齋中央,
有一隻格外巨大的鶴。
而且是漆黑的鶴。
有一隻漆黑的鶴大大地伸展著雙翼,裝飾在那裏。它的外形毫無疑問是鶴,但是色澤卻完全是烏鴉的質感。那個東西除了不祥以外,我找不出別的形容。
——那個東西,
那個東西究竟是什麽?
真有那種鶴嗎?雖然那棟館裏確實有著數不清的珍奇鳥類……
正當我想著這些事,簷廊的紙門打開,柴走了進來。是幫我拿鞋子過來吧。「不好意思哪。」我說。「沒什麽,小事一樁。」他答道。這個人教人搞不懂是禮數周到還是厚臉皮。
「你住哪兒?」
「鬆山。」
柴自己拉過座墊,放在矮桌旁坐下,這麽答道。他一坐下,個頭顯得更龐大了,是因為他的肩幅很寬嗎?
「鬆山?四國的鬆山嗎?」
「是四國沒錯。不過我是岡山出生的。」
「哦,好遠呢。」
我沒有去過比箱根更遠的地方。
「我要搭今天的夜行列車回去。今天是千葉的親戚辦法事。說是法事,也隻是一群親戚聚在一起吃吃喝暍。從坐車的時候就開始喝,整整三天暍個沒停,肚子裏都不曉得灌了幾升(※一升約為一·八公升。)酒了。」
「哦……」
真了不起。
年輕真是教人羨慕。但是年輕的珍貴,隻有不再年輕以後才能夠了解。
「我直到剛才才酒醒呢。來見京極先生,總不好醉醺醺的。」
「很失禮是嗎?」
「不,是不曉得會被他說什麽。」
柴再次不自然地笑了。不,看起來不自然,似乎隻是我多心。這個青年天生就是這副臉孔吧。
「不隻是不曉得會
被他說什麽,要是連我都不曉得自己在說些什麽就傷腦筋了。」
「傷腦筋?」
「今天我帶來了京極堂先生會高興的題材。難得千裏迢迢過來,得好好達成目的才行。」
柴說完,從擺在房間角落的布袋裏取出好幾冊老舊的書本,擺到矮桌上。接著還翻出幾本感覺用了很久的大學筆記本,在膝蓋上攤開。上麵貼了很多紙簽。我覺得看人家的筆記似乎很失禮,所以裝作沒看見,但是才一瞥,就瞄到上麵黑鴉鴉一片,應該是寫滿了文字吧。
「是要報告什麽嗎?」
「我找到一個頗有意思的東西。呃……您叫伊庭先生對吧?伊庭先生知道產女這個鳥嗎?」
「鳥……?」
又是鳥。
我回答不知道。
雖然覺得好像聽說過,但我現在實在不想回想起什麽鳥的名字。我覺得腦中彷佛排滿了大一堆的鳥——而且是標本,覺得很不舒服。
柴應道「這樣啊」地拿起矮桌上一本古老的線裝書,問我,「您知道這個嗎?」
上麵是一張圖,畫了一個女人站在樹下,抱著疑似嬰兒的東西,正在叫住旅人。是江戶時代的書嗎?
「這本書是從這家京極堂買來的。是鳥居清滿(※鳥居清滿(一七三五~一七八五),江戶中期的浮世繪畫師。)在寶曆年間(※寶曆為江戶時代的年號,一七五一年至一七六三年。)寫的青本(※青本為草雙子(江戶的流行插畫讀物)的一種,由綠色的封麵得名,流行於江戶中期,題材多為歌舞伎或淨瑠璃、曆史傳記等。)《柳與鞠》(※原文標記為《柳にまり》。)。怎麽樣呢?」
就算他問怎麽樣,我也隻看到一個女人抱著嬰兒。我照實回答。柴有些傷腦筋地說「這樣啊」,再翻出一本書給我看。
「這個怎麽樣?」
那張圖裏,一棵柳樹隨風搖曳,底下站著一個表情陰森的女子。不,不是站著。女人的腳並沒有畫出來。腰部以下暈掉了。而且畫麵的角落還有一個男人抱住頭蹲著。看起來似乎是男子害怕著女子的圖。
「這是幽靈的畫吧?」
「嗯,是幽靈。可是……」
「哦,這張也是。」
幽靈抱著嬰兒。
「是四穀怪談(※鶴屋南北改編時事而成的歌舞伎戲碼,一八二五年初演。大意敘述變心的民穀伊右衛門設計害死妻子阿岩,反遭阿岩的幽靈作祟而死。)嗎?我記得有阿岩抱著孩子出現的場麵。」
「很遺憾,這並不是四穀怪談,不過您的意見非常接近答案了。這本書是天明五年(※天明為江戶時代的年號,天明五年為一七八一年。)所寫,叫做《百鬼夜講化物語》。」
我問是妖怪的書嗎?柴答道算是。
「您不知道嗎?這是晚上在路邊要人抱嬰兒的妖怪……」
「噢,你說產女啊。那我小時候聽過。是我在什麽東西讀到的嗎?是要人抱孩子的幽靈吧?生產過世的婦人出來作祟。」
「是的,就是那個。」柴異常高興地回應我,「產女妖怪第一次出現,是在《今昔物語集》裏。卷二十七,(賴光郎等平季武值產女語)。就像您說的,是要人抱孩子的生產死亡女子的妖怪。」
「哦,我是不知道什麽物語啦,不過這種故事我聽過。唔,是小孩子聽的故事吧。可是……你剛才是不是說產女是鳥?」
「是啊,重點就在這裏。」柴更高興了。「其實產女是鳥唷。明明是鳥,卻又是女人,而且還是嬰兒。」
「嬰兒?嬰兒是被抱著出現吧?」
「也有一些文獻把產女畫成嬰兒的形象。簡而言之,就是流掉的嬰靈。恰好一年前,去年夏天,京極堂先生寫了封信,告訴我有關這方麵的事。因為相當有意思……」
「遭有意思嗎?」
是這個人很特別嗎?還是年輕人都喜歡這種話題?我不太清楚。
「我喜歡妖怪啊。」柴說。
「中禪寺也是嗎?」
我……對中禪寺其實不是很了解。我記得他的打扮很古風,但說的話愛賣弄道理,所以一直以為他這個人不喜歡妖怪幽靈這類非科學的事物。
「他這個人特別愛好妖怪。」柴說,「對了,剛才提到的多多良和沼上兩位,還有我就讀的大學社會學係的副教授黑澤老師,加上中禪寺先生,他們四個算是妖怪愛好者三巨頭——不對,四天王。我還在修行當中。」
這種東西也有修行嗎?
「以修行來說,你看起來很樂在其中嘛。這不是什麽苦修行嗎?」
「修行愈是困難就愈有趣吧?愈辛苦愈快樂。」
「嗯?」
原來有這種似非而是的相反說法啊。愈困難愈有趣,愈辛苦愈快樂——能這麽想的話,世上就沒有任何討厭的事了。我深深地佩服起來。
「我從來沒有認真念過書哪。我一直覺得做學問很難,所以覺得學士先生很了不起。記東西、變聰明要趁年輕。能夠博學多聞是最好不過的。」
到我這樣就太慢啦——我說。
「不,伊庭先生,做學問並不是記東西唷,是學習思考的能力。知識淵博的人和學者不一樣。雖然學者多半都知識淵博啦。按部就班地去思考不懂的事,驗證自己的思考正不正確,這樣的過程需要知識。所以會去調查。結果就會變得知識淵博了。」
「哦?那是怎樣?這和我們為了鞏固證據,踏實地進行訪查沒什麽不同嘛。」
「沒什麽不同,非常樸素。」
原來做學問和調查案子其實沒什麽兩樣嗎?
我這麽問。
「那當然了。」柴田應道,「不管任何工作都是這樣的。」
「任何工作都讓人樂在其中嗎?」
我樂在其中嗎?
我不記得自己樂在其中。不過雖然不覺得愉快,但或許是沉迷其中。可是,結果我得到了什麽嗎?
——什麽都沒有嗎?
不,不能這麽想嗎?
這是我持續了許多年的工作,總有什麽收獲吧。然而我卻無法引以為傲,或許這就是我沒出息的地方。
——不對嗎?
得到的收獲還是很多,但是或許失去的比得到的多上太多了。
「年輕人真好哪。」我無意義地反覆。「隻有年輕而已啦。」柴笑道。我漸漸習慣他那原本讓我覺得不自然的笑容了。
「那是怎樣?這個幽靈有時候是女人,有時候是鳥嗎?這個地方很有意思嗎?」
「不,京極堂先生精通各種傳說和民俗學,對信仰之類的也很有研究。而且他是做這一行的,也很清楚各種文獻古籍。所以他將古今的文獻和傳說中出現的產女相比較後,發現彼此之間似乎有矛盾。」
「彼此有矛盾?」
「就像伊庭先生剛才說的,從圖像上來看,產女是日本的幽靈——女幽靈的原型。然而民間傳說中的產女形象卻是形形色色。有時候是一種叫產女鳥的鳥,有些古文獻還說實際捉到一看,原來是蒼鷺……」
「是鷺啊?」
是裝飾在由良家殺人現場的鳥。
「京極堂先生的推論是—產女之所以是鳥,是來自於聲音的聯想。全國各地似乎都有隻聽得到嬰兒哭聲的怪異。水鳥不是會發出類似嬰兒的哭聲嗎?」
「聲音啊……」
柴田發出「呱呱」的怪聲。
「沒辦法模仿得很像呢。不管怎麽樣,如果草原或河畔突然冒出嬰兒的哭聲,會把人嚇一大跳吧。不可能有嬰兒的地方出現嬰兒,首先是讓人覺得恐怖,然後再產生出形形色色的怪異內容。有些地方認為是
嬰兒,有些地方則是抱著嬰兒的女人,就算發現那其實是鳥,也會被解釋為是生產而死的女子變成的鳥。」
「就算發現是鳥也一樣嗎?」
「因為一樣恐怖嘛。」柴說,「隻聽得到啼叫聲的狀況很讓人恐怖吧?如果聽起來像是嬰兒悲傷的啼哭,人們就會認為是那樣的鳥。特別是在嬰兒死亡率很高的時代,人們聽起來應該會是這樣吧。」
「端看聽到的人怎麽感覺嗎?」我這麽說,柴便應道「是啊」。
「就看人們怎麽解釋。這就是京極堂先生提到的有趣觀點,他說大凡怪異,都是在接觸者的內部構成的。」
「接觸者的內部?」
「總之京極堂先生的意思是,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不可思議的事。」柴說。
「沒有不可思議的事啊……可是聽說他是個神主又是幫人驅魔的,生意做得很廣不是嗎?」
「哦,那也是基於世上沒有不可思議的信念而做的吧。不過我也不曉得說信念對不對。」
「沒有不可思議的事啊……」
沒有吧,一定沒有。
「唔,就算同樣聽到蒼鷺的聲音,有些人會以為是嬰兒的哭聲,有些人會聯想到抱著嬰兒的女人。」
「因人而異嗎?」
「嗯,是因人而異,不過也要看那個人生活在什麽樣的環境吧。這類怪異若是被傳述,確定形式,被賦予名字的話,就會成為一個民俗固定下來。」
「環境不同,解釋也會改變嗎?」
「會啊。即使是同樣的怪異,不同的地方有時候會加上不同的解釋,有時候即使名字相同,外表和性質也會不同。我想那是由於當地的文化差異以及信仰互異所造成的吧。」
「原來如此。」
原來無聊的妖怪故事也有道理。
「所以隻憑著產女這個名字去思考,好像會碰到瓶頸。就像我剛才說的,產女有各種不同的出現方式,絕對不是完全相同。有時候是蜘蛛,有時候是火球。」
「哦,我懂了。產女這個稱呼說穿了並不是指某種特定現象的名字。許多地區在出現奇妙的事物時,而它的原因讓人聯想到生產死亡的女子時,就會把它稱為產女……是嗎?」
「不愧是名刑警。」柴吹捧說。
漫長的人生裏,我從來沒有一次認真思考過妖怪。
是因為生活中沒這個必要吧。妖怪故事,根本就是無益的代表。
——無益也是一種餘裕嗎?
我感到非常新鮮。
「不過呢,」柴挑動那雙粗濃的三角型眉毛,「京極堂先生說,有個地方他怎麽樣都想不透。」
「怎麽說想不透?」
妖怪還有什麽想透想不透的嗎?
「產女這個東西,漢字怎麽寫?(※前文中提到的「產女」,皆以平假名「うぶめ」(ubume)表記。)」
「這種東西也有漢字啊?啊,河童、天狗也都有漢字嘛。可是調查報告裏不會出現妖怪,我不曉得怎麽寫哪。」
「寫做生產的女人,產女。」柴說道。
「產女?」
「對,很多時候都是這麽寫。可是呢,有時候也寫做『姑獲鳥』。」
「喂喂喂,姑獲鳥是什麽東西啊?」
「姑息的姑,獲得的獲,再加上鳥。」
又是鳥嗎?
「姑獲鳥是支那國的妖物。」
「是不一樣的東西嗎?不是有些地方這麽稱呼鳥的產女嗎?」
「呃……」柴回答得模棱兩可,「唔,這不是日本的妖怪,所以不一樣,但是原本就有許多大陸產的妖怪傳入日本。從大陸來的妖怪裏,好像有些生於大陸長於日本,還有一些歸化了日本。關於這方麵,就是……喏,伊庭先生好像也認識的多多良老師的拿手領域了。」
「那個胖子嗎?」
他是個怪人。
「可是這個的情況似乎有所不同。」柴說,「姑獲鳥似乎不是傳入以後變成了產女。它的名字沒有變成日本風格,性質也沒有改變,根本就是不一樣的兩個東西。是不同的東西被混淆在一起——不,應該說被當成了同一個東西。大陸的姑獲鳥這個怪鳥呢,會抓小孩子。」
「綁架嗎?」
「不是綁票勒贖,是抓來當自己的孩子。不過這種鳥也被視為是生產死亡的女子變成的。這是兩者的共通點。」
「那是因為這樣而被混淆在一起嗎?」
「這也是原因之一吧。」柴又丟給我個模棱兩可的回答,「雖然被混淆了,但也不是決定性地混淆在一起。不過,京極堂先生似乎認為那不是自然而然混淆在一起的。唔,產女這種東西,以前是婦孺皆知嘛。」
「我倒是一時沒想到是什麽哪。」
「因為是古早以前的傳說了。」柴說,「雖然伊庭先生不熟悉產女這個名字,但是看到她的形姿,也會認為是幽靈吧?換句話說,隻要有個穿白壽衣、披頭散發的女子幽幽地站在柳樹下,那就是死人——這樣的想法銘刻在你心中,對吧?」
「嗯,是啊。」
是受到戲劇還是什麽的影響嗎?
我的確認為幽靈就是這樣的東西,從來沒有懷疑過,我甚至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
「這叫做銘刻啊?」
「還是叫什麽呢?產女就是這麽普遍地滲透在一般大眾的心中。然而姑獲鳥呢……」
一般人不知道姑獲鳥——柴說。
「雖然很多時候產女也寫成姑獲鳥這三個字,不過完全是借用漢字的表記,和字麵沒有關係。但原本姑獲鳥幾乎沒有流傳在民間傳說或街談巷議裏,庶民不知道這東西,知道它的隻有一部分菁英分子。知識分子曾經在書本中介紹過大陸的姑獲鳥是怎樣的東西。像是《本草和名》之類的書。」
「等一下。」我製止他,「這隻是表記的問題吧?把那些東西用文字記錄下來的,不就是那些知識分子嗎?書寫或留下記錄的不是庶民吧?反正講話的時候都是同一個音,用什麽漢字表記都沒有問題吧?」
「是沒有問題。產女就是產女,在各地方……雖然有若幹變遷,但它就這樣流傳下來,保留到現在。不過經過明治、大正、昭和,我覺得地域差異這種東西似乎被弭平了。」
「意思是地方的文化消失了嗎?」
「似乎正在漸漸消失哪。」柴的臉皺成一團,「這部分是拾了京極堂先生的牙慧,簡而言之,過去是由記憶和記錄傳承下來的。曆史學是以記錄做為主體累積起來,民俗學則是以記憶為主要研究對象。而記憶呢,唔,是會淡去的。」
「我最近也常忘東忘西的。」我說。
「但是記錄會保留下來不是嗎?」
「有時候也會燒掉或遺失啊。」
「呃,也是。總之,有時候記憶也會被記錄塗改。產女的多樣性也失去了不少吧。現在也沒有什麽人認為產女是鳥了,雖然外形是保留下來了。然後呢……京極堂先生說他想不透的,是姑獲鳥和產女為什麽會被當成同一個妖怪。」
「那不就是你剛才說的……」
「生產死亡的女子嗎?哦,這當然也是原因之一。可是,產女很多時候是送出孩子的妖怪,而另一方麵,姑獲鳥則是掠奪小孩的妖怪。」
「完全相反呢。」
「就是啊。在中國掠奪,到日本送人——也不是這樣吧。日本的產女外形和出現的方式雖然形形色色,但是不會抓小孩。」
「唔,說不同也的確不同……不,完全不同嗎?」
「之間的差異之大,就像綁架和棄嬰,綁票監禁和監護人遺棄呢。然而它們卻被視為相同的存在
,所以京極堂先生納悶裏頭應該有什麽背景才對。」
一日一在意,就耿耿於懷嗎?
雖然應該也不是什麽值得計較的事。
「這是去年夏天的事了,而我查到了這個謎團的解答。」
柴高興地微笑了。
在那張笑容後麵,紙門無聲無息地打開,中禪寺的臭臉露了出來。古書肆手中拿著托盆,上麵擺著茶杯。
「怎麽,小柴,你在跟伊庭先生聊些什麽?」
「在聊產女的事啊。」
「那不適合拿來當成一般閑聊的話題吧?」中禪寺說著,把茶托擺到矮桌上,再放上茶杯。
「內子不在,意外地費了點功夫。原本想弄點涼的什麽,不巧的是……」
中禪寺說到這裏,望向擺在矮桌上的書本和筆記,眯起眼睛。
「啊啊,才剛稍微離開一下,你就拿出這種東西來……。小柴,我說你啊,人家又不是黑澤先生還是沼上,你也選一下話題好嗎?哪有人和初次見麵的人聊妖怪的?而且還拿出這種東西……人家會懷疑你的人格的。」
中禪寺在壁寵前坐下,同時低頭道歉:
「對不起啊,伊庭先生。我身邊似乎有不少這種拿妖怪話題當季節招呼的沒禮貌家夥。如果讓您覺得不舒服,我代他道歉。」
中禪寺一邊苦笑一邊說。
「不,他的話滿有意思的。或者說,我還想繼續聽下去呢。聽到一半反而教人在意。」
「這樣啊。小柴,你說了些什麽?不過伊庭先生也真是好奇心旺盛呢。」
「不,我對這種東西完全是門外漢。聽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啦。」
「不,伊庭先生理解力很不錯唷。」柴說。
「小柴,你就不能少說兩句嗎?可是,你昨天說你找到了什麽,是跟產女有關的東西嗎?」
「是新資料唷。」
「新資料?」
柴這次露出由衷開心的表情。
「謎底解開了。」
「謎底……?」
「我直接說結論吧。」柴探出身子,「在我國,產女和大陸的姑獲鳥會混淆在一起,原因是有個人將這兩者定義為相同之物。」
「哦?」
中禪寺的外表還是一樣不悅,但在我看來,他的眼中浮現出喜色。
「……你查到了嗎?」
「大概。」柴答道,「這種事沒辦法百分百斷定吧?但是就目前來說,應該是不會錯。」
「你發現了什麽?」
「不是發現,唔,隻是漏掉了。」
「也就是說,說是新資料,也不是未公開的或新發現的資料羅?」
「是的。我是不知道這是否廣為一般人所知道的資料,不過至少這並不是過去無人能夠接觸的文獻。我想隻是沒有人把它當成妖怪的資料……」
「到底是什麽?」中禪寺問道。
「哦,」柴答道,「將我國的產女和姑獲鳥定義相同之物的,似乎就是林羅山。」
「那個……林羅山嗎?」
「幕府儒官的代表,林家之祖,那個林羅山。」
我也知道林羅山。不過我隻知道他在德川家康底下做官,服侍過秀忠、家光、家綱四代將軍,是個長壽的學者而已。
「就是那個羅山。」柴說。
「這樣啊……是名物學啊。」
「答對了。」
「中禪寺,什麽叫名物學?」
總不可能是研究各地方的名產。
「名物學顧名思義,是為物品命名的學問。像是調查動植物及器物的名稱與實際狀況,並檢驗名實是否相符。」
「就像比對遺體的身分是吧?」
「這個比喻有些不敬重,不過正是如此。」中禪寺笑道,「即使不明屍體身上有些物品能夠顯示身分,警方也一定會再次確認是否真是本人吧?如果物品上記載的姓名與遺體的長相外貌不一致,就會調查真正的名字。名物學就是這樣一門學問。當然它也有博物學的一麵……是啊,羅山曾經研究名物呢。」
「就是啊。」柴點點頭,「羅山這個人雖然很有名,但好像不怎麽受歡迎呢。他煞有介事的功績是廣為人知,但說到他做為一個思想家的成就,頂多隻想得到他是個排佛論者吧。不,我不是說專家,而是一般人的印象。」
「是啊。一般都說羅山是日本最早的朱子學信奉者,因此他也被視為確立近世朱子學的人物,同時一般認為在使朱子學成為朝廷官學這方麵,羅山做出了莫大的貢獻,但是……」
中禪寺說到這裏,摸了摸下巴。
「……我覺得這方麵的評價相當可疑。異論也不少。」
「嗯,說到第一個信奉朱子學的人,也不能撇開他的師父藤原惺窩(※藤原惺窩「一五六一~一六一九),江戶初期的儒學者,為朱子學派之祖。)不談呢。最後朱子學的確成了官學,不過羅山盡管受到家康賞識,但是很難認為他直接影響了家康的思想。」
「這一點很難說。」中禪寺說,「話雖如此,羅山的淵博學識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再說他也的確是第一個被將軍家拔擢任用的朱子學者,應該也不能說不對吧。」
「唔,的確不能說錯啦。而且不管怎麽樣,羅山都對提高儒學者的地位有著相當大的貢獻。他是突然謁見,受到錄用嘛。」
「儒學者的地位根本沒有提高吧?像熊澤蕃山(※熊澤蕃山(一六一九~一六九一),江戶前期的儒學者,從中江藤樹學習陽明學。),還說『儒者,藝者也』哪。」
「蕃山學的是陽明學嘛。」柴回道,「林家是朱子學吧?」
「林家也隻是禦用學者罷了。鬆浦靜山(※鬆浦靜山(一七六〇~一八四一),江戶後期的平戶藩主,幼時好學,退休後記錄見聞,著有《甲子夜話》等。)在《甲子夜話》中提到,作事奉行(※江戶幕府的官名。負責幕府的建築物營造及修繕事務。)建議說,昌平的聖堂是無用的長物,幹脆拆了怎麽樣?於是引起眾人議論紛紛,說聖堂是什麽東西?是祭祀什麽的地方?」
「這是什麽問題?沒有人知道嗎?」
「據說沒人知道。這可是寶曆時期的事呢。於是禦用傳令官被派去詢問奧右筆(※江戶幕府的官名,負責管理公文及記錄、調查先例,輔佐老中職務。):聖堂裏祭祀的是神還是佛?」
「哇哈哈哈。」柴大笑出聲。
「的確……是個笑話。奧右筆這麽回答了:聖堂祭祀的是孔子這個人吧?然後令人吃驚的是,傳令官連孔子是誰都不知道。」
「連孔子都不知道!」
「真傷腦筋呢。然後奧右筆這麽回答了:我也不曉得那是誰,好像是《論語》這本書裏提到的人。……就是這樣啊。」
「唔唔。」柴呻吟起來,「那麽,中禪寺先生的立場是,認為羅山沒有功績羅?」
「相反。」中禪寺說,「我隻是認為,世間傳頌的羅山功績不過是幻想。該注意的是別的地方。」
「哦?是哪裏?」
「台麵下的部分。」
「他有什麽不為人知的功績嗎?」
「不是什麽不為人知,隻是大家都遺漏罷了。你也研究江戶的話,最好留意一下,談論江戶時,現代人怎麽樣都會以近代的角度去詮釋它。如果以這樣的觀點去看,例如我們稱為傳統的事物真的是古來的傳統嗎?——連這類理所當然的疑問都不會產生了。傳統這個概念是近代才建立的。羅山也一樣,如果透過明治以後的國家框架去審視他,是會扭曲的。」
「會扭曲嗎?」
「我是這麽認為的。像羅山,
就是把他評為讓朱子學變成官學的人物,他才會顯得凡庸。有時候他甚至會被貶為俗儒、被當成壞人。」
「俗儒……嗯,羅山不怎麽受歡迎嘛。」
「是啊,成不了說書故事的主角。」中禪寺說,「若是依附權勢立身,就會遭到後世不當地評價。榮西禪師(※榮西(一一四一~一二一五),鎌倉時代的禪僧,臨濟宗之祖。入宋修習臨濟禪歸國後,獲得幕府皈依,勢力大盛。)如此,柳生(※戰國時代的土豪柳生宗嚴創立柳生新陰流劍術,後來侍奉德川將軍家。其孫柳生三嚴(柳生十兵衛)為著名劍豪,有許多作品以他做為題材。)亦然,像十兵衛三嚴就比較受歡迎對吧?」
「批評羅山是俗儒的,是中江藤樹(※中江藤樹(一六〇八~一六四八),江戶時期的儒學者,為日本陽明學派之祖。)吧?藤樹他非難羅山言行不一嘛。」
「這個非難頗為與眾不同。」
「有名的儒學者會言行不一嗎?」
我插口道,柴嘟起嘴唇,否定地「唔唔」了兩聲。
「羅山的立場是排佛——排斥佛教,但侍奉家康的時候,因為家康命令,他便做了僧侶打扮。藤樹說,就算是為了仕宦而便宜行事,但和尚的敵人做出和尚打扮,像什麽話……」
「不隻是這樣。羅山還有一個僧號叫道春,而且最後還成了民部卿法印。」
「是的。噯,羅山就是成了法印,才會遭到責難。他是聖而從俗啊。啊,法印是地位最高的和尚稱號。」
我說「這還真複雜。」柴應道,「的確很複雜。」
「可是,這也是為了讓朝廷接納他深信是正道的朱子學而做出的權宜之計——現代人是這麽解釋的吧?」
「這個嘛……」中禪寺曖昧地應話,「嗯,說是權宜之計,也算是種權宜之計吧。但林羅山這個人就算不是個天才,也是個出類拔萃的秀才,同時他勤學不輟,又是個策士。我並不討厭他。據說他拜入惺窩門下時,提出的讀書目錄上記載了多達四百四十冊的書籍,自成一家以後,一年也研讀多達七百冊的書。說起來,他就是因為明曆年間(※明曆為江戶時代的元號,自一六五五年至一六五七年。明曆大火發生於明曆三年一月一八日至二〇日。)的大火,讓藏書連同倉庫一起燒光了,才會悲憤而死,不是嗎?」
這總讓我感同身受哪——中禪寺笑道。
「可是確實就像小柴說的,他的思想方麵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和荻生徂徠或山鹿素行相比,他平凡多了。」
「他缺少獨特性。」柴說。
「沒錯。如果要評價,應該要對他把儒學推廣到一般民眾這一點給予更大的評價。為《四書》、《五經》注下訓點(※為了以日文閱讀漢文,而在原文加上的文字和符號。)的是羅山,將過去由禪僧、和尚及公家所獨占的特權知識——儒學——開放給大眾的,也是羅山。」
「就是說啊。唔,他並沒有從本家的朱子學逸脫太多。不過,他費盡心血與陽明學做出區別,排斥王陽明、陸象山的學風,並徹底抨擊佛教,隻熱心於誇示朱子學的正統。」
「攻擊對立的一方,好突顯自己相信的正統嗎?」我問。
「就是這樣吧。」柴答道,「因為太過於貫徹朱子學原理主義,他連師父惺窩都批判下去了。與其說他是思想家,更接近啟蒙家。」
「他批判自己的師父啊?」
「他的師父惺窩的學風很大方,非常寬容唷,伊庭先生。羅山就是勸告師父,叫他必須更嚴格一點。唔,感覺上他隻有這種地方惹人注意。」
柴向中禪寺征求同意。
「也是吧。」主人再次曖昧地應聲,「他的著作也以平易的啟蒙書居多。不管是《春監抄》還是《儒門思問錄》,都是以和文撰寫的教育書籍。羅山並沒有發表什麽艱澀鋒利的羅山學式的作品,所以才會留下小柴說的那種印象吧……不過我認為他這個人絕對不隻有這樣。他對於古書的蒐集整理、對書誌學方麵的探究心超乎常人。羅山這個人十分注重網羅,也重實證,而且又是個熱心的研究家。他不是曾經與黑衣宰相金地院崇傳(※以心崇傳(一五六九~一六三三),為江戶初期的臨濟僧,侍奉德川家康,負責外交及寺社行政。權力之大,被稱為黑衣宰相,但家康死後隨即失勢。)一起抄寫《群書治要》嗎?」
「你是說,他著作的數目也非常多?」
「因為他很長壽。」
中禪寺說得很直接。
「羅山八歲就會背誦《太平記》(※成立於十四世紀後半的軍記物語,描寫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動亂。),十二歲通國字,能閱覽漢籍,十三歲入建仁寺修習禪學。至於公開講授《論語集注》,是他二十一歲的時候,相當早熟。他二十二歲認識惺窩,後來也向今出川晴季(※今出川睛季(一五三九~一六一七),即菊亭睛季,為安土桃山後期及江戶前期的公卿。)學習有職故實,並研究神道,非常熱心向學。他二十三歲拜謁家康,後來一直到七十四歲過世為止,孜孜不倦地活動,出版著作會那麽多,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就連擔任重要職位以後,也編撰了《寬永諸家係圖傳》、《本朝編年錄》等等。」
「就是這裏。」柴說。
「你說的這裏是哪裏?」中禪寺問。
「也就是說,學習儒學的人姑且不論,一般人聽到林羅山,會想到的不是《本朝神社考》或《神道傳授》這些著作嗎?」
「還有日本三大溫泉嗎?(※日本三大著名溫泉是由林羅山所選定,即有馬、草津、下呂三大溫泉。)」中禪寺說。
「你說下呂溫泉嗎?」柴笑了。
「喂喂喂,儒學者連這種東西都要決定嗎?」
「嗯,林家的儒者要說的話,似乎是很喜歡決定一些有的沒的……問題就在這裏。羅山的功績,是不是因為他儒者的立場,還有朝廷禦用學者這個頭銜,而被忽視了呢?像我,直到開始研究這些以前,一聽到林羅山,想到的都隻有《怪談全書》而已。」
「原來如此,你說的是這裏啊。」
中禪寺露出高興的表情——看起來。
「小柴,我剛才說的也正是這裏。羅山如果不是官學之徒,或者不是儒者……如果他是個名物學者或名辭學者,或在野的本草學者、神道學者,他的評價或許會大不相同。不過,由於他那樣的地位而能夠實現的工作,應該也不少吧……」
「是的。羅山與其說是朱子學者,更像是把朱子學放在理想的學者、知識分子吧?」
「我覺得知識分子這個概括方式有待商榷,不過我很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懷疑這完全是羅山的戰略。」
「戰略?」柴納悶地問,「你的意思是,那不是世人的誤會,而是羅山明知道而故意這麽做?這部分我不太了解,不過總之……請看看這個。」
柴從桌上的書中挑出兩本,遞給中禪寺。
「這不是《多識編》嗎?」
「是的。這是慶安二年(※慶安為江戶時期年號,一六四八~一六五二。)出版的,是寬永八年(※寬永為江戶時期年號,一六二四~一六四四。)版,所謂《新刊多識編》的複刻本之一。而這本則有點稀奇了。應該是慶長十七年(※慶長為安土桃山時代跨江戶時代的年號,一五九六~一六一五。),羅山三十歲時寫下的《多識編》草稿的抄本。」
「哦?我是聽說過,但這還是第一次看到。」
中禪寺的眼神變了。
木場在酒席上也提過,雖然一方麵是做生意,但中禪寺本人也是個相當嚴重的書癡。仔細一看,不隻是眼神,他連臉色都變了。柴愉快地看著他的表情說:
「從草稿到《新刊》,中間間隔了將近二十年,兩相比較,十分有趣。」
「哦?的確,舊的版本中,羅山大量地用了神這個字。在反覆校訂當中,羅山把某某之神這樣的記述全部撤回了。這是顯示出他認為神這種稱呼不應該妄加使用的意誌嗎?」
「我認為是受到朱子的影響。很有意思吧?」
「我說你們,那是什麽書?」
聽到這裏,卻被拋在一旁,教人覺得寂寞。
「這個啊,有本中國的書籍叫做《本草綱目》,這本書就是將上麵記載的動植物名稱以訓讀(※訓讀相對於音讀而言,是以日語發音去讀漢字。)標上和名。例如,狗是伊奴,水獺是加和宇曾,狒狒是和良伊計毛乃(※「和良伊計毛乃」(waraikemono)以日文發音,意思即是「大笑的野獸」。)。」
「大笑的野獸?這是辭典嗎?」
「對,辭典,辭書。」柴拍膝道,「不過這本《多識編》,一直被當成寫漢詩時使用的書籍,或是本草學者的用書,一直沒有切確的定位,也沒有被好好地研究過。羅山也常寫詩,而且既然它書寫的契機是《本草綱目》,會被當成本草書籍來閱讀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過慶長十二年,羅山在長崎拿到《本草綱目》以後,就直接獻給了家康。羅山剃發,被朝廷錄用,也是那一年的事。而《多識編》的成立,是在五年後的慶長十七年。雖然不是家康命令他寫《多識編》,不過就算把它當戍是為了家康而寫的,也不會相去太遠。」
「那樣的話,又會怎樣?」
「辭典這種東西,都是獻給為政者的。」中禪寺說,「換句話說,小柴你的意思是,這本《多識編》給後世帶來的影響意外地大嗎?」
「嗯,雖然表麵上不明顯,但我認為影響很大。貝原益軒(※貝原益軒(一六三〇~一七一四),江戶前期的儒學者、教育家及本草學家。信奉朱子學。)和小野蘭山(※小野蘭山(一七二九~一八一〇),江戶後期的本草學家,於幕府擔任醫官,遊曆各地采集動植物及礦物。著有《本草綱目啟蒙》四十八卷等。)後來的《本草綱目》研究,一定也是以此做為出發點,此外也有許多值得注意的部分。仔細比對,可以發現《多識編》除了《本草綱目》以外,也參考了《倭名類聚抄》,或抄錄《王氏農書》的條目,除了訓讀以外,有時候也會加以解說。這些項目分類條列,可以算是一種羅山流的字典,和後來的博物學也有共通之處。」
「原來如此。」中禪寺點點頭,「關於這個,你是說例如寺島良安(※寺島良安(生卒年未詳),江戶中期的漢方醫,精通和漢之學,著有圖解百科事典《和漠三才圖會》一〇五卷。)等人的研究嗎?」
「《和漢三才圖會》當然也是如此,但我想將文藝等領域也納入視野,將研究範圍擴展得更大。比如說,平田篤胤(※平田篤胤(一七七六~一八四三),江戶後期的國學者,本居宣長的門生,提倡複古神道,影響幕末的尊王攘夷思想甚巨。)的《古今妖魅考》也是受到《本朝神社考》的影響,所以羅山的影響力應該意外地大。」
「應該是。」中禪寺答道。
「一定是的。」柴看起來非常高興,「一定是吧?我在想,近世的怪異有一部分應該是從儒佛的攻防及吸收的關係中產生的。我想著手研究這個問題。」
「攻防與吸收?」
「我沒辦法說明得很好……唔,我認為佛教這一方,應該吸收了羅山等人為了批判佛教而揭示的儒學知識的一部分,加以轉化為理論武裝,以補強己方的說法——應該有這樣的一麵。特別是關於怪異的解釋,這種傾向更是強烈。唔,總之這是今後的研究課題。」
「很有意思呢。」
「有意思嗎?」
「很有意思啊。怪異這種東西,戰前戰時的忠孝一貫國策型儒學研究自不用說,戰後教養主義式(※教養主義為主要透過閱讀古典、經典著作來獲得知識、陶冶人格的思想,興盛於大正到昭和初期的舊製高校。)的儒學研究也不會處理這種題材。」
「我想要探索的不是鬼神論式的,或是在儒學內部完結的議論,而是想要在一般的怪異理解當中,尋找儒學思想的影響。所以我一直在留意,有沒有什麽東西能夠成為這種想法的論據?結果……」
「你在《多識編》裏找到了什麽嗎?」
「嗯。唔,一開始隻是讀好玩的。像是裏麵把罔兩寫成岐毛久伊於仁(※日文的意思為「食肝鬼」。)呢。」
「食肝鬼?完全就是這個意思嘛。」中禪寺說。
「就是啊。然後是產女,請看這個鳥的部分。」
聽到鳥,我忍不住將短小的身軀往前采去。
鷹。遊隼。鷂。黃。蒼。雕。羗鷲。乕鷹。
這些文字映入眼簾。
姑獲鳥……
今思宇布米登裏又雲奴惠(※「宇布米登裏」即「產女鳥」之音,「奴惠」即「鵺」之音。)。
上麵似乎這麽寫。
「今思啊……」
「嗯。現今思量……也就是現在正在考慮、決定的意思吧。他思考了適合姑獲鳥的倭訓,認為大概是產女,或是鵺。」
「是……羅山決定的啊?」
中禪寺一瞬間露出遙望遠方的眼神。
「最早是什麽文獻中出現將姑獲鳥和產女視為相同之物的記述呢?」柴問道。
「最早?這個嘛,我沒有認真調查過,大概是《奇異雜談集》吧。就我所知,沒有比它更早的記述了。」
「既然連京極堂先生都不知道了,就算有,應該也是非常冷僻的書籍吧。我調查到的也是《奇異雜談集》。這本書的出版時間,是羅山死後三十年的貞享四年(※貞享為江戶時期年號,一六八四~一六八八。),不過有早於它的古抄本。關於古抄本的成立年代,有人說是天文年間(※天文為江戶時期年號,一五三二~一五五四。),但應該沒那麽古老。因為它引用了《本草綱目》。」
「頂多慶安或明曆是嗎?」
「差不多吧,頂多重疊到羅山晚年吧?」
「也就是《多識編》比較古老嗎?」
「是的,《多識編》古老多了。當然,還有羅山與《奇異雜談集》的編撰者參考同一份資料的可能性,不過羅山這邊……」
「寫著『今思』。原來如此。這……或許的確是一個發現哪。」
中禪寺抱起雙臂。
「這不是遺跡,所以不能說是挖掘,不過,過去沒有人以姑獲鳥為中心去讀它呢。可是京極堂先生,你覺得《多識編》裏的記述怎麽樣?為什麽羅山會讓姑獲鳥讀做產女呢……?」
「你想說應該注意的是鵺嗎?」
「答對了。羅山說,姑獲鳥應該是產女,或是鵺。」
「鵺,我記得是源賴政(※源賴政(一一〇四~一一八〇),平安末期的武將,射箭的名手,他射下紫宸殿上的妖怪鵺的傳說膾炙人口。)消滅的怪物吧?我曾經在錦繪(※浮世繪的彩色版畫。)之類的看過。」
「這個嘛,伊庭先生,那個怪物雖然被稱為鵺,但是原本它隻是個會發出鵺的叫聲的怪物而已。頭是猴子,身體是狸子,尾巴是蛇,手腳是虎,叫聲是鵺。」
「那麽,鵺不是怪物的名字羅?」
「所謂的鵺就是虎鶇。」中禪寺說,「是夜啼凶鳥。說起來,把一個猴子頭、手腳是老虎的狸子用怪鳥的名字命名,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跟鳥一點關係都沒有呀。它的外形找
不到半點鳥的要素。以鳥來形容的,隻有聲音而已。發生在紫宸殿上空的怪異,原本應該是視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