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繼母挾怨
拒喂繼子以食
致其饑餓而死
此繼母自身產子後
後頸竟生一口
進食時盤發成蛇
夾食入此口
數日無喂食
則痛苦難當
可見繼母善嫉
足不可取
繪本百物語·桃山人夜話卷第貳/第壹拾柒
【壹】
還真是樁難應付的差事呀,角助說道。
角助是根岸町損料屋——閻魔屋裏的小掌櫃。
損料屋從事的是出租物品,並依物品減損程度收取損料的生意,論性質或許與租賃鋪相當,但閻魔屋可有些不同。
私底下,閻魔屋還幹些與其他同行不同的生意。
閻魔屋就連客人的損失也代為承擔。
況且,閻魔屋代遭蒙損失的客人擔下的還不是普通的損失,而是以金錢無法彌補的損失。當然,也從中收取與損失相應的費用。
擔下後,客人的損失,就成了閻魔屋的損失。
為此,閻魔屋克盡職責地為客人填補損失。遭蒙損失者僅需向閻魔屋支付損料,便得以彌補這金錢無法彌補的損失。
承擔的損失可謂形形色色,其中亦不乏不宜為人所知——即有違法理者。當然,此類損失須支付的損料並不便宜。
又是樁野蠻差事——?又市問道。
此處是一家位於根津權現前(注1)的茶館。
若是如此,可還輕鬆多了,角助將本欲吃下的丸子串(注2)置回盤中說道。
「輕鬆多了?」
當然是輕鬆多了,角助重申道。野蠻差事指的,就是挾暴力——有時甚至不惜取人性命——以填補損失的差事。
「野蠻差事無須動什麽腦筋。倘若需要高人,咱們店家也養了幾個,況且還有長耳這名大將哩。」
沒錯,閻魔屋旗下的確不乏高人。
例如過年時曾一同共事的山崎,就是個手無寸鐵都能取人性命的高手。
長耳指的則是一名日仲藏的玩具販子,有著一身善於打造道具行頭的高超本領。須堂堂正正決勝負時或許派不上用場,但碰上得要點手段的差事時,可就不可或缺了。
「總而言之……」
又市啜飲了一口茶。
這天冷得直教人難受。
「該不會是要殺了哪個地痞流氓,還是要整一整哪個作威作福的旗本罷?」
「當然不是。」
角助再次將丸子送向嘴前。
「若是這類差事,目標如此明顯,可就容易多了。哪管是尋仇泄憤、還是詐欺竊取,都還算是容易的差事,凡是看得出多了什麽或少了什麽的,大抵都不難辦,隻消去除多餘的、補上不足的便成。若有任何損失,也是不難填補。不過……」
「不過什麽?角助,你這混帳東西怎麽老愛把話說得不幹不脆的?我雖是武州(注3)出身,性子卻是比江戶人還要急。若是招待我喝幾杯酒也就罷了,這下咱們可是在風吹日曬的攤子上吃丸子。若是沒什麽損料差事要交代,我可要回去了。不戴上頭巾做點兒生意,我可要餓肚皮了——」
又市以販賣雙六營生。
但又市才一起身,角助便一把攫住他撩起的衣擺。
「急個什麽勁兒?瞧你們這些個年輕小夥子,總是這麽沉不住氣。」
「你以為自己長我幾歲?不過是生得一臉老氣橫秋罷了。那麽,有話就快說,有屁就快放。」
有人在盯著咱們瞧哩,角助悄聲說道。
以餘光往旁一瞄,果然看到茶館的老太婆正一臉狐疑地望向這頭。
「甭擔心,這老太婆耳朵不靈光,即便落雷打在身旁,照樣能呼呼大睡。好吧,阿角,這回來找我商量,想問的究竟是差事該如何辦,還是該承接與否?至少先把這給說清楚。」
「這,也是個問題。」
「喂,凡是受托的差事我一定照辦,至於是否該承接,可就沒我的事兒,是你們那頭的責任不是?是否承接全由我決定,一旦承接,就竭盡全力把事兒辦妥,你們不過是為咱們賣命的小棋子,對任何差事均不得抱怨分毫——你們那嚇人的大總管不是常這麽說?」
差事已經接下了,角助說道:
「正是因已經接下了,才會如此困擾。」
「接下了?那麽硬著頭皮辦妥不就得了?大總管是怎麽吩咐的?」
「就是大總管差我來找你商量的。」
「找我商量?商量些什麽?」
這我比你還想知道,角助皺著眉頭回答:
「大總管隻表示——這回的既非害命強奪,亦非哄騙巧取,如此麻煩的差事,就數又市最是拿手。」
「喂,未免太高估我了罷。不,也不是高估,這分明是推責。我不過是個雇人,哪做得了什麽主?」
又市一臉不悅,再度在紅氈毯上盤腿坐了下來。
「話是沒錯。不過阿又,老是嫌不該有人喪命,得多動點腦筋的,不正是你自己?與其不動腦筋糊塗蠻幹,不如交給我這能言善道,辦起事來有一套的小股潛,保證能圓滿收拾——可記得老愛如此自誇的是什麽人?」
「還用說?不正是我?」
沒錯。
不論是為了什麽緣故,又市對取人性命都是極端厭惡。哪管其中有任何理由、任何大義名分、或任何愛憎——隻要布的局裏必得有人送命,又市幹起活來就怎麽也提不起勁。但這既不是為了什麽節操矜持,也不是出於善心,不過是感覺如此做法未免流於簡易粗糙。
當然,有時還真是別無選擇。
自己不過是個不法之徒,再怎麽講節操,對於自己幹的活原本就見不得光這點,他也是心知肚明。
即便如此,害命終究是不得已的最後手段。
——天真。
大總管阿甲與山崎都如此形容過自己。
又市自個兒也感覺,或許這天真的矜持,不過是對自己從事這或許為世間最低賤的行業的垂死掙紮。
你們不都說我天真?又市說道:
「每回見到我都是滿口天真、天真的,活像把我當隻小雞似的。」
「瞧你這小夥子,還真是愛鬧別扭。好罷,你若是無意,我就去找那賣吉祥貨的商量吧。先告辭了。」
「且慢。」
這下輪到又市求角助留步了。
「你真打算找那京都來的混帳東西?包準教他給大敲竹杠。」
「唉呀,你這話說得可真狠。阿又,那賣削掛的林藏不是你的搭檔,不,你的弟兄麽?」
誰是他弟兄了?又市狠狠地詛咒道。
又市與吉祥貨販子林藏結識於大坺。兩人結夥在京都招搖撞騙了一段時日,由於出了點紕漏,隻得雙雙淪落到江戶。算來兩人的確是搭檔,但又市自認兩人不過是一丘之貉,可從沒認他作弟兄。
在京都時,林藏曾有靄舟林藏這譚名。
靄舟意為亡者操駕之幽冥船舟,相傳此舟自大津琵琶湖現身,一路攀上比散山。起這譯名似乎就是借用這典故,比喻自己的花言巧語功夫了得,吹噓起來猶如陸上行舟。
林藏是個借阿諛逢迎度日餬口的不法之徒,至於又市,有的則是小股潛這不雅的諢名。總之兩人是物以類聚,但這點更是教又市不服。
他哪成得了事兒?又市說道:
「找上那混帳東西,包準成個燙手山芋。不出兩句話就滿口錢呀財的,實在煩人。那家夥老是得意洋洋地自稱靄舟,但有誰這麽稱呼他了?喚他作破舟林藏還差不多。同樣是出自大圾,
大黑傘要比他可靠得多了。」
教你形容得可真是不堪哪,本欲起身離去,這下角助又坐了下來。
「不過,阿又。若你不願談,除了找林藏商量,我也是別無他法。別忘了這樁差事,咱們已經接下了。」
「你這對耳朵可真不靈光呀,角助。我哪說過不願談?不過是嫌你話說得不得要領罷了。」
隻怪此事難說分明,角助拉攏起衣襟說道:
「我都試著將如此難說分明的事兒解釋清楚了,你也少打點兒岔用心聆聽。雖然我也知道這不是什麽好事兒,背後原委還頗教人心疼。」
「那又如何?」
況且,其中也無損失——角助說道。
「若無損失,此事與損料屋何幹?這種差事打一開始就不該接下,回絕了吧。」
「不,應說損失確實是有,隻是無從填補。不,這麽說似乎也不大妥,其實咱們不出頭,損失也能填補。不,似乎也不能這麽說……」
「少這麽磨磨蹭蹭的成不成?」
「菊阪町那條大街——」
角助指向那方角說道:
「那條大街對頭住有一旗本,名日西川俊政。此人石高(注4)不甚出眾,算不上什麽大官,但家係堪屬名門,為人嚴謹正直,行事亦是一絲不苟,從未有任何惡名。這回的委托人,即為其妻阿縫夫人。」
「是他老婆委托的?」
「沒錯。阿縫夫人乃其後室,原妻名日阿靜夫人,已於五年前之秋病逝。」
「病逝——?」
「似乎是產後體衰,產下娃兒後便臥病在床,不出一年便告辭世。」
「有產下娃兒?」
「是的。產有一子,名喚正太郎。喪母後,娃兒暫由俊政大人之母——名日阿清夫人的嚴厲祖母代為照料。不過……」
「此人又娶了個後室?」
沒錯沒錯,角助頷首說道:
「旁人極力勸說娃兒亟需母親照料。想必不論出身武家、商家抑或農家,凡是娃兒都該有個娘。俊政大人雖本無此意,但仍為眾人所說服,在距阿靜夫人辭世兩年半後的前年春天迎娶了阿縫夫人。」
梅開二度,時節還真是湊巧呀,角助突然來了一句岔題的閑話。
「這和梅開不開有何關係?」
快把話給說下去,又市催促道。
「至此為止,此事尚未有任何損失。但據傳這武士,對這樁親事似乎頗為猶豫——其中似有什麽難言之隱。」
又市對近似詐欺的煤妁亦頗為擅長,不時以粲花般的口舌將徐娘半老還未出嫁的老姑娘給嫁出去,或竭盡手段為娶不到妻的家夥娶個老婆進門。
此類詐欺媒妁中,不少是為了覬覦財產地位而幹的投機勾當,但又市玩弄的技倆可是略有不同。又市最擅長的,就是助人抹消不宜張揚的隱情。
他懂得如何為人遮掩傷悲過往或不堪內幕,以順利牽成紅線。
「是有哪兒不討人喜歡麽?那名叫阿縫的後室。」
若是為此,又市那套技倆便派得上用場了。
沒這回事兒,角助揮手否定道:
「唉,想必俊政大人應是對原妻心懷愧疚罷。噢,也不知是愧疚,還是難忘舊情。據說兩人曾是一對鵝鰈情深的鴛鴦夫妻。但娶進門後,發現這阿縫夫人竟是性情良善、勤勉持家,器量過人。娘家雖不過是個不甚顯眼的小普請組(注5),但毫不違逆、安分守己、勤而不怠,簡直就是個無可挑剔的天賜良妻——」
「這不是好事一樁?」
「看似是好事一樁。」
至此為止,的確是好事兒,角助略事停頓,啜飲了一口茶後繼續說道:
「婆媳相處亦甚為融洽。如此一來,當然又要為家門添丁了。進門一年後,阿縫夫人便產下一子,去年春天產下次子正次郎——即正太郎之異母弟。」
「喂,該不會——是為了爭家產罷?若是這位夫人試圖將原妻所生之子踩在下頭,好讓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娃兒繼承家產,這種差事我可不碰。」
「並非如此,家產歸誰,已沒什麽好爭的了。」
「已沒什麽好爭的?」
「長子正太郎,已於去年夏日夭折。」
據說死時年僅五歲,角助含糊其詞地說道。
「是麽?」
又市霎時啞口無言。總不能回角助一句節哀順變罷?
「是因病,還是意外?」
「表麵上——是因病。」
「什麽叫表麵上?難不成是教人給殺了的?」
這就無從得知了——角助別開臉說道。
「無從得知?這點可是非得查個分明才行呀。」
「的確得查個分明。不過,怎麽查也沒個頭緒。著實教人難以置信。」
「怎麽說?」
「這……」
角助似是欲言又止,就此閉上了嘴。
「把話給說清楚呀。你要我用心聆聽,我不都奉陪了?聽到這頭,的確聽不出個中有任何損失。就連委托這樁差事的夫人,似乎也未遭婆婆欺淩,夫婿亦未有虧待。這下唯一殷人疑竇的,不就剩那原妻之子的死因了?」
「無一處啟人疑竇,表麵上無人有任何嫌疑。話雖如此,問題就出在的確有人有嫌疑。」
「什麽人?」
「不就是委托人阿縫夫人?」
「這不就奇了?連委托人自個兒都這麽說,那麽就有些問題了罷。難不成你認為委托人的自自教人質疑?」
角助轉頭麵向又市回道:
「沒錯。」
「那就更不該接下這樁差事了。就連委托人自個兒都撒謊,這差事還有什麽好辦的?難道你們連代人圓謊都要承接?難道隻要有銀兩可收就放下原則?唉,我也沒啥資格裝體麵,也知道當然是圖利至上,欺瞞世人也是咱們的差事之一。但——倘若是委托人自個兒撒的謊,不就等於連同你們也受騙了?」
稍安勿躁,角助蹙眉說道:
「依阿縫夫人的說法,正太郎這娃兒是餓死的。況且還不是普通的餓死,而是教人給折磨死的。」
「教人給折磨死的?」
「沒錯。阿縫夫人表示——是她自個兒將娃兒給折磨死的。」
「意即,是教她給殺害的?」
這番話——聽得又市驚訝不已。
「這是什麽意思?難不成她是坦承自個兒殺害了繼子?」
「若依她所言,正是如此。」
「而你——認為她這供述是謊言?」
「所以我想說的,是這番供述不能全盤采信。不論橫看還是豎看,阿縫夫人看來都不像是會殺害娃兒的凶手。」
「這、這是你自個兒的判斷罷?人不可貌相呀。即便如此——」
喂,角助,又市仍想打破砂鍋問到底。
「怎了?」
「倘若這女人說的是真的,究竟會是什麽用意?這種事兒為何要找上損料屋?難不成是要咱們幫她把證據給抹除?」
「有什麽好抹除的?根本沒人察覺。」
不過是坦承自個兒的罪狀罷了,角助說道。
「若要償罪,理應恭恭敬敬地上衙門自白才是,找你們這古怪的店家懺悔哪有什麽用?既然將一切都給供出來了,表示她既後悔,也有了覺悟。即便是武家之妻,殺害娃兒應該也得定罪吧?」
「若是蓄意將娃兒給折磨死,應該也是得償罪的。」
「那麽……」
「因此,阿縫夫人才會倍感困擾。首先,不僅是夫婿,婆婆與其他家人均不知情。實情至今無任何人察覺。」
「真可能無人察覺?」
喪命的是住在自己家中的娃兒,餓死前必經一段衰弱時期,家人豈會看不出?
「他人的家務事,總是難為外人所察覺,武家尤其是如此。」
「即便如此……」
應也偶有外人出入才是。
至少婆婆應是常在家中。
「總而言之,倘若娃兒遭折磨致死確是事實,的確至今仍無人察覺。若是東窗事發,早就萬事休矣。正因無人知情,阿縫夫人方能平安度日至今——」
「那麽,這是怎麽著?無法忍受良心的苛責?那就該上官府自首才是。」
「向官府坦承自己殺了繼子,你認為後果將是如何?」
「還會如何?當然是被論罪。」
「若被論罪——雖不知武家可能遭處何種刑罰,或許若非死罪,便是流刑,總之必然遭論罪。但如此一來,對夫人百般信任的夫婿、善待夫人如己出的婆婆、以及對夫人景仰順服的雇傭們可會高興?是會誇她真是個正直的婦人、還是將她視為殺子仇人?阿縫夫人還有個繈褓中的娃兒,雖說兩個娃兒非同母所生,但知道實情後,這家人可會善待殺了自己兒子的婦人產下的娃兒?」
「這罪應是不及娃兒。」
「娃兒當然無罪,這點道理武士應也知曉。隻不過——待這娃兒長大成人,哪天問起自己生母的下落,家人該作何解釋?該向他明說你娘殺了你哥哥,已遭國法懲處?」
「這——」
「這實情,隻怕再想隱瞞也是隱瞞不得。家人或許能避而不談,但外人的口風哪守得了多緊?想打聽絕對探得出真相。即便無意究明真相,一家人真能毫無隔閡地將這娃兒扶養成人?」
或許真是如此。
「況且,或許阿縫夫人的愧疚可借償罪彌補,但一家人可沒這麽簡單。出了個罪人,對家門清譽不可能毫無損傷。」
「何必拘泥於體麵?」
「阿又,事情可沒這麽簡單。咱們蒙羞大可一笑置之,但武士可是得靠體麵吃飯的。武家一旦蒙羞,不僅可能得償命,甚至可能是滅門或切腹哩。」
「這……」
這下又市也無話可說了。看來即便忍得再辛苦,或許終生隱瞞下去方為上策。但角助也說了,長此以往,對阿縫夫人將是一輩子的折磨。
「看來—這是個心境的問題。」
「因此可說是不願隱瞞便無從解決,若欲解決,便得如你所說,上衙門伏法。但如此解決——可就有損失了。」
「難道——現況無任何損失?」
「當然沒有任何損失。不,即便有損失,隻要繼續隱瞞,也能自動彌補。但真該繼續將此事隱瞞下去?」
角助抱頭深思道。
【貳】
有人殺了繼子?長耳露出一嘴巨齒說道:
「看來又是一樁麻煩差事。爹娘兒女什麽的,我對這類差事可不擅長。」
「瞧你生得這副模樣,當然是注定與爹娘兒女無緣。若是生下同你一樣長相的子女,想必世世代代都要對你這祖宗怨恨不已。不不,生下你這家夥,想必對你爹娘便已是一樁災難了。別說是爹娘生下你時給嚇得魂飛魄散,隻怕就連產婆瞧見你這張臉孔,都給嚇得魂歸西天了罷?」
給我閉嘴,這下長耳的一副巨齒露得更是猙獰:
「我出生時,可是個人見人愛的娃兒哩。據說生得一臉潔淨無瑕,就連產婆見了都不住膜拜。幼少時常被人誤認為女娃兒,誇我將來不是成個男戲子,便會是個男扮女裝的戲子。唉,後來也不知是出了什麽差錯,長大成人就成了這副德行。不過,畢竟是漸漸變醜的,想必是沒讓爹娘多吃驚。」
以唱戲般的誇張口吻說完後,仲藏便高聲大笑了起來。
「有什麽好笑的?你這臭禿子,給我認真聽好。」
「還不都得怪你愛揶揄人?總而言之,有個稚嫩幼子夭折,著實教人心疼——而且這位委托人,看來似已無退路。」
「你認為她已無退路?」
「沒錯。唉,這位阿縫夫人,似乎這輩子就僅有繼續隱瞞,勿讓夫婿兒子察知,將殺害繼子的真相帶進墓中一途。唉,擔罪而活,或許較伏法受罰更是煎熬,但這也是因果報應,自作自受。若對遇害之繼子心懷愧疚,也就隻能拿這充當懲罰了。」
真得如此?又市雙手抱胸地應道。
「難不成有其他法子?」
「這我也不知道。但我——長耳的,我不懂親情是什麽東西。我娘在我還小時,就隨情夫不知去向。我爹則是個成天喝得爛醉又不肯幹活的窩囊廢。一次也沒感激過他們倆將我給生到這世上,怨倒是不知怨過幾回。但即便如此,我竟沒恨過、也沒詛咒過我爹早點上西天。」
這是理所當然,長耳說道:
「畢竟是同一血脈的父子。」
「我想問的,正是這與血脈究竟有什麽關係。」
「什麽意思?」
長耳一臉納悶地問道。
一每每想到自己和那臭老頭也算血脈相連我就作嘔,至於我娘,別說是長相,就連生得是圓的還方的也不曉得。」
「即便如此,你也沒詛咒過他倆早點上西天不是?」
「是沒有。不過這可不是為了血脈相連什麽的。證據是每當我想到爹娘,既沒半點兒懷念,也沒半點兒思念。我爹死時雖沒詛咒過他活該什麽的,但也沒感到絲毫悲痛或寂寞。想來我還真是沒血沒淚呀。」
「這難道不是因為——他是你生父?」
「沒的事兒。若他是個外人,或許我還較容易感激他的養育之恩。若無血緣關係,也就無從恨起。總而言之,我之所以沒打從心底怨恨這糟老頭,並不是為了什麽血脈相連,不過是看在和他畢竟有點兒緣分的份上。」
「緣分?」
「至少他也同我過了幾年日子,讓我知道他是個如假包換的窩囊廢。這家夥哪懂得怎麽把小鬼頭拉拔長大?就連自個兒的日子都過不下去了。同情他都來不及,哪來的力氣恨他?」
緣分?仲藏聳了聳肩,蜷起碩大的身軀說道:
「誰說有緣分就無從生恨了?」
「那還用說。對一個人是好是惡,都得有緣分。相憎或相戀,都得先相識。之所以從沒把我娘當一回事,反而是因為和她沒緣分。從沒認識過,想怨她也不成。」
「原來如此。那麽,你想說的是什麽?」
「我想說的……」
又市朝地板上一躺。
此處是仲藏位於淺草之外的住處。
「不過是憎恨究竟是個什麽樣的東西。人與人相處,不是藐視便是景仰。但遭藐視便要動怒的,唯有藐視他人者。瞧不起人的一旦被人瞧不起,便要動氣。相反的,景仰他人者一旦教人景仰,反而要駭怕。想示好卻突然挨頓揍,當然教人生氣,但若冒著可能得挨揍的覺悟,卻見對方示好,可就沒什麽好動怒的了。」
小股潛,你到底想說些什麽?仲藏叼起煙杆問道:
「虐待繼子這種事時有所聞,但一個不懂事的小鬼頭,真有人能恨到將他給殺了?」
「當然可能。沒人愛非親生的娃兒,即便將娃兒抱來摸摸腦袋疼惜,教娃兒的小腳給踢個一記,也要火冒三丈罷。」
這隻能怪你自個兒生得醜,又市揶揄道:
「但——真會恨到痛下毒手?」
「沒人會殺害別家的娃兒,或許得將娃兒視為己出才做得到。」
「我倒認為視同己出,反而更下不了手。」
「這——似乎也有理。」
「是不?血脈是否相連
,根本沒什麽關係。」
有道理。長耳拉長語尾說道,雙手朝胸口一抱:
「如此看來,血緣什麽的或許沒多少關係。愛之愈深,恨之愈烈,骨肉相殘,本就非罕見之事,何況世間亦不乏屠害親生子女的爹娘。反之,也不乏對養子養女疼愛有加的父母。總之,看來情況是因人而異。」
「並非因人而異。」
或許是鬼迷心竅罷?又市回道。
「我——是如此認為。這與血緣應是無啥關係。真要殺人時,哪還分什麽親生子女還是他人子女。懷胎十月之苦、樣貌相似之情,遇上這種時候,悉數要給拋得一幹二淨。」
「意思是,這阿縫夫人——也遇上了這種時候?」
「正好相反。」
又市——對此依然質疑:
「怎麽看都是鬼迷心竅。」
「難道是認為,咱們該相信角助那家夥的直覺?」
我可不相信什麽直覺,又市回答:
「不過是再怎麽也無法信服。娃兒大家都寵,但桀驁不馴的娃兒誰都不寵。我兒時便是如此。不過,做娘的真可能不寵娃兒?」
「這……」
長耳蹭了蹭耳朵,點燃一管煙說道:
「我和親娘沒什麽緣分。」
但也不記得親娘對我有哪裏不寵。話畢,長耳將火使勁拋入煙盆中,接著又開口說道:
「也不知武家會是什麽情形。也算不上繼母,但代我娘照顧我的人可就沒多寵我了。不過,過繼給人家時,我已有十二歲了。」
「瞧你這副龐然巨軀,十二歲時大概就生得像頭熊了罷?但魂歸西天的正太郎年僅五歲哩。哪管是五歲還是四歲,疼惜娃兒畢竟是人之常情。雖說或許他正是個桀騖不馴的娃兒,也或許阿縫夫人對他沒多疼惜。但即便如此……」
「怎麽著?」
別忘了阿縫夫人才剛生了個娃兒,又市起身說道:
「有了個自己生的娃兒,身旁又有個人家生的五歲娃兒——不,即便是別人生的,畢竟兩個都是自己的娃兒,真可能憑血脈有無相連,就判哪個生,哪個死?」
我也弄不懂,被又市這麽一問,長耳感歎一聲說道:
「兩相比較,認為自己生的娃兒最是可愛,想必是人之常情罷。」
「她自個兒生的娃兒可還沒長到可比較的年紀。」
「噢——?」
「長耳的,娃兒可是才剛出生,看起來還像條蟲哩。待多長個幾歲有個人形了,或許還能做個比較。比出個差距了,自己會獨厚其中一個,疏遠另外一個。如此一來——」
便難保不鬼迷心竅了。
甚至可能化身痛下毒手的厲鬼。
人,不就是這麽回事兒?
不過……
「照料甫出世的娃兒,可是很累人的。不同於長屋那些個生一窩子娃兒的人家,這家人貴為旗本,宅邸內或許聘有女仆、奶媽、保姆什麽的,並將娃兒委由這些仆傭看顧。但若是如此,豈可能將自己生下的娃兒交由奶媽照顧,自己則照料原妻遺留的娃兒?」
「這——理應無此可能。」
「你說是不是?禿子,你想想,這委托人可是宣稱自己虐待了正太郎,將他給活活餓死。若就此判斷,不就表示娃兒的照料與喂食,都是委托人自個兒打理的?」
「的確是如此。」
「那不就表示娃兒一生下——立刻又開始幹活?委托人沒說活兒是委由他人代辦,而是自個兒來的。」
殺害繼子這種事兒,想必無法委他人之手。即便是下女或仆傭,聽到須殺害將繼承主公衣缽的長子這種命令,想必也是難從。總之,下女謀害少主這種事,理應是絕無可能,更遑論婆婆忍心下此毒手。如此看來,必是本人所為無誤。
「農家的婦人一產下娃兒,當天就得下田幹活。難道武家之妻也是一產下娃兒,就得立刻下廚?」
「這種規矩——想必是沒有。」
「是不是?倘若咱們這委托人是個受虐待的媳婦兒,或許還說得通。但既受婆婆疼愛,又為下人所景仰,這麽個討人喜歡的媳婦兒,為何剛產下娃兒便得看顧原妻之子?西川家原先的媳婦兒,不就是因產後體衰才辭世的?這回哪可能不細心嗬護?」
的確有理,長耳端正了坐姿說道:
「如此聽來,其中必是有什麽蹊蹺。」
「蹊蹺——那還用說?當然有蹊蹺,我可是完全無法信服。自己產下了娃兒,便看繼子礙眼,將他給淩虐殺害——這種事兒的確是時有聽聞。但我認為咱們極可能是遭這種稀鬆平常的情節蠱惑,因此看漏了些什麽。」
「看漏了些什麽——」
那不就代表大總管也看漏了些什麽?長耳喃喃自語地說道。
「大總管也——?」
閻魔屋的阿甲——
一個看不出年紀的損料屋老板娘。
她可不是隻普通的母狐狸,長耳說道。
「我生得這副塊頭、這副長相,平時沒什麽人好怕的,但就是不知該如何對付這個婆娘。阿甲大場麵見得可多了,可不是會看漏了什麽的天真姑娘。」
「這我當然知道。」
因此……
「就是因此,那婆娘才將問題拋上我這兒來的罷。」
「拋上你這兒來——」
——沒錯,拋上我這兒來。
想必——是要我用這對天真的眼睛仔細瞧瞧罷。
哼,長耳先是一聲嗤鼻,接著便朝矮桌伸手,拾起一塊小東西。
原本還以為是個小玩具,但看來竟是團鬆鬆軟軟、有如洋菜般軟綿綿的東西。這是什麽東西?又市問道。是個傷口,長耳短促地回答。
「傷口?這是哪門子的傷口?這回的雖然沒什麽臭味,看來還是同前回的東西一樣古怪。」
裏頭摻了許多材料,仲藏說道,並將這團怪東西朝額頭上一貼。
「先像這樣貼上去,再打上一層白粉。如此一來,不仔細瞧,便看不出額頭上貼了東西。」
「都打了一層粉,當然看不出貼有什麽東西。反正戲子都得上妝不是?登台時,每個妝都上得看不出原本是個什麽人。為了讓遠處的觀客也能瞧個清楚,他們都得勾臉譜、描眼線什麽的。就連原本生得一臉扁平的,也能給扮得漂亮搶眼。是不是?」
「是沒錯,但像我這種天生獨特的麵底,可就是上什麽妝也沒用了。」
看來你倒還挺了解自己的哩,又市揶揄道,那還用說?隻見這大漢精神抖擻地回答:
「難道不知我帶著這張臉活了多少年歲?唉,這就先不談了。這塊我仲藏大人特製的傷口,就是像這樣——」
仲藏以指頭朝貼上額頭的東西一按。
這團怪東西便從正中央裂了開來,裂縫中被塗成一片鮮紅。
「如何?看來像不像額頭被敲破了?其實這東西裏頭藏有一隻小袋,伸指一壓,便能將袋內的血糊擠出來。」
「你這死禿子,怎麽又做了這麽個思心東西?難道是扮亡魂時用的?」
瞧你在胡說些什麽,仲藏自額頭上撥下這隻假傷口說道:
「扮亡魂哪需要這種東西。」
「不需要麽?」
「當然不需要。亡魂都已經死了,哪可能還鮮血直流?妖魔鬼怪並非人世間的東西,不可能有血可流。」
「亡魂不會流血?總覺得曾看過這樣的畫還是什麽的,難不成是我記錯了?」
想必是記錯了,仲藏一對小眼緊盯著又市說道:
「看來你是與無殘繪(注6)什麽的混淆了罷。那是另外一種東
西,用來滿足嗜血的偏好,但亡魂可就不同了。世間根本沒亡魂這種東西,倘若宣稱看見畜生成精是出於錯覺,那麽人化成鬼也是謊言。倒是看見死人化成鬼這類傳聞,近日仍不時聽說——」
「的確常聽說,聽得我都要一肚子火了。那已不單是疑心生暗鬼可以解釋了,錯覺也該有個限度。」
沒錯,亡魂的傳聞,悉數是出於錯覺,仲藏說道:
「既然純屬錯覺,目擊者認為自己看見的是什麽,就取決於自己的心境了。」
「或許正是如此。」
「因此……」
長耳蹭了蹭耳朵說道:
「戲子扮亡魂,基本上是什麽妝也不上的。既然扮的是不在人世的亡者,世間法則便無法通用。如此一來,既沒有喜怒哀樂,也無法以言語思緒與人相通。不過是魔由心生者將一己心境反映於眼中所見,錯覺自己看見亡者生前麵影罷了。」
「取決於目擊者自己的心境?」
「沒錯。因此亡魂非得扮成怎麽形容都成,卻又怎麽也無法形容不可。若見扮的亡魂乃含恨或含冤而死,就演得哭哭啼啼的,不僅代表這戲子僅有三流功力,也代表撰寫這腳本的戲班子作家實在窩囊。扮亡魂求的,並非投觀客所好。粉施得一臉蒼白、身子某處爛了塌了、紮起衣擺如漏鬥狀,這些個手段並非為了迎合觀客,不過是為了表示此人非人。從前的戲子,可是連這些個手段也不要哩。總之,亡魂身分該憑演技詮釋,用不上這種血糊假傷——」
「知道了知道了。那麽,這行頭該用在什麽地方?」
「用在武打戲上。阿又,活人挨刀可就該濺血了,但在戲台上總不能真砍下去。戲台上的武打戲,總是不見半滴血。」
「有哪出戲真濺血了?」
「所以才該張羅不是?比方說,有人被一刀劈死。倘若被砍在右側,死前總會轉個身讓觀客看個仔細。試想,此時額頭上若淌下一道血,會是什麽模樣?白粉臉上一道紅,看起來可是分外搶眼,想必觀客都要看得樂不可支了。」
「觀客隻會作嘔罷。」
「會麽?」
恐怕要把人給嚇得紛紛離席哩,又市說道:
「用不著流什麽血,大家也老早知道演的是什麽情節。看戲不就是這麽一回事兒?改以這種不雅的方式作戲,隻怕要把觀客們氣得火冒三丈,說不定有些還真以為鬧人命了,嚇得連滾帶爬逃出去哩。再者,倘若你這血淋淋的玩意兒真受到矚目,難道不怕奉行所以蠱惑人心之名前來取締?」
「你認為不行?」
沒想到長耳這回這麽輕易就放棄了。
原本料定可能要激起一場激烈爭辯,又市這下完全撲了個空。
你今兒個怎這麽平心靜氣?又市問道。因為我也是這麽想,長耳回答。
「你也是這麽想?那還造出這種東西做什麽?」
「唉,上回用的那蛤蟆,充其量不過是傳統行頭的改良品,雖然壯觀好用,對情節或作戲的法子根本毫無影響。但這東西可就不同了,憑它包準能完全改變作戲的方式。如此一來,戲子鬥劍也非得鬥得更逼真不可。不過,正如你說的——這東西實在是不雅。」
看來真是不行,長耳自言自語似地感歎道:
「或許是閻魔屋的差事幹太多了。」
「損料差事也算不雅?」
「當然不雅。常得裝腔作勢,況且老得投觀客所好。」
「的確沒錯。」
「倒是——阿又,那阿縫夫人究竟在打什麽主意?欲認罪悔改,卻又無從償罪,豈不是根本無路可走?角助所言不假,至今為止,任何人都沒損失,反而是將真相公諸於世,損失方會露見。原本以為兒子是病死的,這下發現竟然是受虐致死,夫君哪平得了心、靜得了氣?婆婆就更不必說了,大家想必都要恨死這個惡媳婦。不過,話雖如此,家中又還有個次子,還得顧及武家的體麵。這下還真是左右為難。」
「的確是左右為難。」
「通常,打這兒開始才算是損料差事,夫君的愛子、婆婆的愛孫遇害而死,這可是個非同小可的損失哩。」
說得一點兒也沒錯,又市應和道:
「所以呀,委托人若是婆婆還是老公,還容易理解。代咱們報殺子之仇——這才是常情。若是如此,咱們也不愁找不到法子。」
「且慢且慢。即使如此,咱們還是要無計可施,因為情況根本沒半點兒不同。次子仍在,家門體麵也仍須顧及,有哪兒不同了?」
「不——當然不同。」
「是麽?好罷,娃兒的仇是不難報。隻要除掉這媳婦兒,體麵便得以保全——不過,這可不像你會考慮的點子。」
「你可真了解,這等下流手段的確不投我所好。倘若委托人是老公,不就代表這媳婦兒在裝傻了?」
「想必是如此。」
「那麽,隻要媳婦兒好好認罪、虔心悔改,或許便可使大家心服;根本無須公然定罪,便能在家中解決。雖然難保事後一家能毫無疙瘩和善相處,但隻要這媳婦兒打從心底悔改,仍可能有大好前景,抑或雙方可達成諒解平順離異,總之還有幾條路可走。隻是……」
如今這情況……
「先是——媳婦兒有心悔改,但悔改後,又不得不擔心夫君與婆婆的心境。這,可真是一點法子也沒有。」
所以我才想知道,你究竟有什麽主意不是?長耳以急促的口吻說道。
他這焦慮,實不難理解。
「這委托人,是來委托阿甲代為辦些什麽?」
「——幫忙想個法子。」
「想個法子?」
「每每思及自己施虐致死的娃兒,便徹夜難眠。不僅無顏麵對家人,欲伏法償罪,亦不知該如何為之。望能真心悔過,虔心憑吊娃兒在天之靈,但又不知該如何向夫君與婆婆坦承此罪,如此以往,根本是無計可施。故望阿甲能代為想個法子。」
「哪有什麽法子?」
聞言,仲藏高聲大吼:
「如此委托,根本是無理取鬧。阿又,完全不值為此事絞盡腦汁。我看就由你親自登門勸說,以小股潛的舌燦蓮花為此事做個了斷罷。」
「這——要如何做個了斷?」
「就勸這媳婦兒——繼續忍耐下去,並告知她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可償罪。不,該說除了為一己之罪所苦、終生飽受折騰,別無他法可告慰可憐娃兒的在天之靈。還說什麽徹夜難眠?她連無辜娃兒的命都敢殘害,這麽點兒折騰哪夠償罪?」
「正是為此……」
我才得在事前……
稍事調查。
哼,少用這來搪塞,長耳說道,接著先是沉默了半晌,才又開口說道:
「看來——你心中仍有質疑。但阿又,倘若這阿縫夫人果真未吐實,會是為了什麽緣故?為何非得撒這種謊不可?而且為何得找損料屋來行騙?這我可是怎麽也想不透。真相根本還未為人所覺,總不至於——需要包庇某人罷?」
「所以,我才吩咐那賣吉祥貨的先就此稍事調查。」
「那吊兒郎當的家夥哪查得了什麽?」
「你說誰吊兒郎當了?」
門還沒開,便傳來這麽一句。
粗陋的門喀喀作響地給推了開來,隻見林藏就站在門外。
「這是在搞什麽鬼?天寒地凍的,我忙著在外四處奔走,孰料你們倆竟然窩在屋內烤火取暖、說人閑話。你們究竟還有沒有心肝?」
「提起你這從頭到腳沒一處可誇的家夥,除了閑話,哪還能說些什麽?」
「你哪來資格說這種話?」
「別佇在那兒嘮嘮叨叨的,快給我進屋裏。」
難不成想將我們倆給凍死?長耳說道。
這溫度的確能將人給凍死。這屋子不僅造工粗陋,屋內還沒什麽可生火的行頭,一旦冷下來便難再回暖。光靠一隻小火缽,根本於事無補。
快被凍死的是我不是?好歹也該為我溫點兒酒罷,賣削掛的林藏發著牢騷關上門,一在座敷正中央坐下,又一把將長耳抱在懷裏的火缽搶了過來。
「這兒別說是酒,連醋或開水也端不出來。除了與其他民宅有段距離、也寬敞些外,根本一無可取。或許適合商量奸計,若想取個暖,根本連門兒都沒有。倒是,情況如何了?托你探聽的那件事兒,可采著了什麽眉目?」
「阿又,你這是在急個什麽勁兒?難不成是對我的能耐有所質疑?唉,但年老早過完,我那些個討吉祥的行頭還真是賣不出去。總之,消息是采著了。」
好罷,林藏搓搓手,聳了個肩說道:
「首先,那委托人阿縫夫人——可是個大好人哩。」
「喂。」
又市挺直了原本慵慵懶懶的身子問道:
「這幹咱們什麽事兒?」
「哪會不相幹?這可是則重要的大消息哩。這阿縫夫人是個窮禦家人(注7)的千金,父親是個石高隻稱得上聊勝於無的小普請。嫁過去的西川家即使不是什麽顯要,但瘦死的駱駝畢竟比馬大,至少也是個二百石的旗本。或許咱們看不出這兩家有何不同,但對武士而言可是門不當、戶不對,依常理絕不可能結為姻親。這樁親事之所以能成事,也是看在大家對阿縫夫人讚譽有加的份上。」
「難道是不遜於小町(注8)的國色天香?」
不不,林藏猛搖手回答。
「難道不是?」
「並非如此。其實也算不上什麽國色天香,雖不是什麽醜八怪,但長相也絕對稱不上標致。大家誇的,多半是她的好性情,諸如勤勉持家、毫無怨言、孝順公婆、為人正直什麽的。」
又市原本老將她想像成一個趾高氣昂的武家妻女,看來實情並非如此。
「如何?不都說這是則重要的大消息了?阿縫夫人並不是個會撒謊的奸人,倘若真有意圖欺騙咱們,想必——」
「想必是有什麽理由,況且還是個說來話長的理由?」
長耳把話接下去說道。切勿草率定論,林藏回答。
「草率定論?」
「是要你別急著論斷。瞧你們這些江戶人,性子急的像什麽似的。總之閉上嘴仔細聽我解釋。總之,隻要記得阿縫夫人是個正直勤勉的大好人,這樁親事方能成事就得了。此外……」
林藏豎起指頭,壓低嗓音說道:
「那名日正太郎的娃兒,也的確是遭施虐致死的。」
「你怎知道?」
「同大夫探聽來的。」
「大夫?」
又市探出了身子問道。
「沒錯。為西川家把脈的,是個名日西田尾扇的庸醫。這家夥,其實是個貪婪無度的臭老頭兒。」
「你直接同他問來的?」
「當然不是。我哪會傻得留下什麽線索?若他是此事的主謀,我豈可能全身而退?」
的確有理。
有些大夫甚至不惜下毒害命。
「總之,雖然是個小大夫,但西田這家夥竟然存了不少銀兩,住的也是碩大華宅,手下還有成群弟子男仆。我就是從那夥人中打聽來的。據說——那娃兒甚是堪憐,死時渾身是傷,死因則是身體衰弱,幾乎是活活餓死的。」
的確堪憐,仲藏喃喃說道:
「記得——不是才五歲還是什麽的?」
「有個男仆說看了直教人同情,他連淚都流下來了。總之,阿又,這阿縫夫人的說辭可是真的,大抵都不是謊言。」
「且慢,姓林的。」
又市伸手打岔道:
「意即,西川家中的人——知道娃兒是遭虐致死的?」
「並不知道。」
「為何不知道?」
「西田似受囑咐不得聲張。」
「受誰囑咐?」
「應該是婆婆罷。」
「婆婆?為何是婆婆?」
還不是為了保全武家的體麵?長耳說道。應非如此,林藏旋即否定道。
「並非如此?」
「這……要說完全不是為了這個,或許多少有些。但這並非主要原因。這婆婆命西田緘口,並非為了保全家門體麵,而是為了包庇媳婦兒。」
「為了保護媳婦兒?倘若真如你所說,這媳婦兒可是犯了殺害婆婆愛孫、夫君承家長子的不共戴天之仇哩。」
「是如此沒錯。」
「當然沒錯。我問的是這婆婆為何要包庇仇人?」
「阿又,你還真是個傻子。」
林藏縮了縮鼻子,兩眼朝又市緊盯了起來。
「為、為何說我是傻子?」
「人情這東西哪裏這麽簡單?你想想,這婆婆可是對媳婦兒甚是鍾意。明知門不當戶不對,還是硬將這房媳婦兒娶過門的,其實是這婆婆。噢,或許夫君自個兒也有意,但沒有婆婆的許可,親事也絕無可能談得成。別說是談,媒妁連想提這門親事,也是門兒都沒有。此外,這名日俊政的夫君,也是個教人難以置信的孝子。老母若是不答應,絕對是恭敬從命。正是因婆婆看得合眼,才得以娶阿縫夫人過門。」
「但——」
「別忘了,這媳婦兒不僅教婆婆疼愛有加,教夫君甚是合意,連下女小廝對其也是至為景仰。況且——還產下了個兒子。」
「這與此事有何關係?」
「瞧你說什麽傻話?這當然是大有關係。這阿縫夫人——除了這唯一一回過錯,可是個無懈可擊的媳婦兒呀。」
「即便僅犯了一回——這已是個無可彌補的過錯不是?」
殺人之罪——可是非同小可。
「是沒錯。娃兒都已經死了。不過,阿又,這並不能改變什麽。即便是揪出阿縫夫人罪愆,對其休妻、量刑——難道就能換回死去的娃兒?難道還能再覓得一個更好的媳婦兒?難道有辦法扶養嗷嗷待哺的娃兒?」
這——的確不無道理。
就這點而言,報仇的確是個愚蠢之舉,這道理又市並不是不懂。但雖懂,又市也知道仇恨常是無法泯滅的。人畢竟愚蠢,有時就是會為非理法的執念所縛,無法理性判斷損益。
再者。
「這道理——說不通不是麽?」
道理?——林藏一臉納悶地說道:
「喂,阿又,我從沒想到有朝一日會從你嘴裏聽到這個字眼。你這家夥哪懂得講什麽道理?」
說什麽廢話?又市回答:
「我可不是在說我自己講道理,而是指那老太婆的決定。」
「喂,你仔細想想。家門的清譽、武家的體麵——一聽見這些個大道理,咱們這種人便要斥為無稽,但即便是商人或莊稼漢,不也都得講究這些?倘若店家毀了商譽,把客官都給嚇跑,哪還做得了生意?同理,莊稼漢壞了村內規矩,遭鄰裏斷絕往來,日子哪還過下去?武家也是同樣道理。並不是在抬舉武家,但這些家夥可是天天活在罷免官位或廢除家門的威脅下。更糟的是,武士可受不了這種打擊。即便尚有娃兒嗷嗷待哺,一家也可能就此淪落街頭。即便道理說得通,還是有損無利。」
林藏說的有理,長耳說道:
「世間人情冷如冰。從上到下,都視他人不幸為樂子。武士本就是靠體麵吃飯的,絕非憑一己好惡挑險路走。倘若真能放下對已逝娃
兒的思念——或許依這道理行事方為妥當。」
「為了還活著的孫子,放下死了的孫子?」
這種事哪可能這麽容易辦到?又市麵壁嘀咕道。
原來——是這麽回事。
「因此。」
似乎是察覺到了什麽,林藏將指頭貼在薄薄的嘴唇上說道:
「因此,這媳婦兒的為人,才是最該考量的不是?倘若這阿縫夫人平日是個素行不良、性子別扭、人見人怕的惡媳婦兒,想必無人會輕易放下。這麽個混帳東西,萬萬不可饒恕——想必大家都要如此認為。不僅如此,還可能鬧上媳婦兒娘家,開誠布公向官府提訴,鬧到自己顏麵掃地也不足惜。因此,正如你所說,這道理才說得過去。之所以沒這麽做——」
不就是阿縫夫人已被視為重要家人麽?林藏感歎一句,繼續說道:
「自家子女犯了過錯,力圖包庇也是情有可原。你們倆想想,她麵對的並非什麽仇人,而是愛子的媳婦兒、愛孫的娘,何況一家對阿縫夫人還視為己出,甚是疼愛。兩相權衡,一家將選擇哪一頭,根本是不辯自明。」
「那麽——總而言之,咱們這委托人將娃兒折磨致死一事,隻有那婆婆知道實情?」
「沒錯,其他家人俱是渾然不察。且已為婆婆所知悉一事——阿縫夫人本人亦不知情。」
林藏如此總結道。
【參】
怎麽又是樁麻煩差事?個頭矮小的老人不住蹭著自己的下巴說道。
倘若下顎蓄須,這會是個自然的動作,但老人的下巴卻是一片光溜溜的。
這下又市造訪的,是久瀨棠庵位於下穀(注9)的草庵——雖然不過是一戶長屋。
久瀨棠庵自稱是個曾為儒學者的本草學者,但真正身分則無人知曉。雖然此人博學多聞,看來的確有學者的架勢,但總教人無法參透他究竟是靠什麽樣的差事維生。
總之,此人雖身世成謎,但也和又市及長耳同樣為閻魔屋幹活。
「好罷。兩位要老夫幫些什麽忙?」
「你不是個學者?角助曾言隻要不是正經事兒,你什麽都清楚。故此——想向你借點兒知識。」
嗬嗬嗬,棠庵以女人般高尖的嗓音笑道:
「向老夫借知識?」
「否則還有什麽好借的?瞧你這地方,看來和咱們一樣一貧如洗,還生得這副寒酸德行。既沒有怪力武藝,也沒有萬貫家財,看得咱們反而都想借你點兒東西了。」
「這話說得一點兒也沒錯。」
「說得沒錯?」
「老夫是靠這個餬口的。」
老人伸出食指,朝自己的太陽穴上敲了敲。
「靠腦袋——?」
「沒錯。誠如你所言,老夫從未舉過比筆更重的東西,幾乎要連兩腿該如何跑也給忘了,飯菜也吃不了多少,平時盡可能維持不動。」
「聽來活像條魚幹似的。」
「的確像條魚幹。動得多了,消耗也多。消耗多了,就得多補些什麽。少了就得補足,若不補足,遲早消耗殆盡。此乃世間常理。人不都是餓了就得吃?」
「因此,你盡可能維持肚子不餓?」
你這家夥未免也太滑稽了罷,又市高聲大笑道。
「總而言之,天地萬物大抵皆循此道理而成立。例如水往低處流,黑夜無日照。萬物皆是用了減損,存了增多。正因用了要減損,方有損料產生。」
「這不是廢話?」
「不過,有兩種東西是違反這道理的。」
話畢,棠庵睜大了雙眼。
接著又朝太陽穴上敲了敲。
「就是此處。」
接著又指向胸口。
「以及此處。」
「你指的是什麽東西?」
「知,與情——」
「情——?」
「沒錯。容老夫打個比方;存貨入倉,隻要有進無出,終將被完全填滿,無法容納更多貨物,哪管倉庫再怎麽大,都是同樣道理。但知識再如何蓄積,也不至於填滿。再怎麽學習,腦袋也不會膨脹。累積新知,能夠永無限製。此外,亦是再如何使用,也不至於減少。倘若使用過度將使知識減少,賢者的腦袋豈不是馬上要空無一物?」
「你們這些學者還真是麻煩。」
「的確麻煩。至於此處。」
棠庵再次指向胸口說道:
「欲望、執念一類東西,同樣毫無際限。此外,情愛亦是如此。親子之情、夫妻之情、物欲、財欲、名欲,反之則有恨、怨、嫉、妒,可謂永無止境。既可能無限膨脹,亦可能無故消弭。」
「人豈能以道理論斷?」
「的確不能。硬是以理道斷,必將有所扭曲,總會有哪兒不對頭。而人,便是對此佯裝視而不見,或行妥適壓抑,方能安穩度日。對此類情況,老夫極不拿手。」
「極不拿手?」
「意即,老夫常時避免碰觸人情、脾氣:心境什麽的,僅以此處麵對。」
棠庵指向額頭,繼續說道:
「因此,今見又市先生登門造訪,談起西川家之事,老夫本人亦是倍感迷惘。倘若先生欲詢問的,是那阿縫夫人、或名日阿清夫人的婆婆之心境,老夫自是無從回答。為何有如此言動、如何使眾人心服——此類問題,要如何回答都成。然而,欲得出看似有理的解釋雖是輕而易舉,但卻無一可妥善證明。凡是心境問題,往往連當事人自身亦無法論斷。就連自己也無從理解,解釋當然可能時時生變。故此,先生您……」
即便是紅的,也能輕而易舉將之說成白的,老人說道。
「是沒錯。」
又市最擅長的技倆——便是舌燦蓮花以說服他人。
「為人所欺,指的不正是不知分辨所聞虛實,便對其深信不疑?」
「若被看出虛實,哪還騙得了人?」
「人心本就曖昧難清。自己作何想法、有何感覺、執著於自我、深信自個兒是什麽樣的人——這類話人人都說,實不過是自我欺騙,悉數實為錯覺。不過是絲毫不察自己所言非實,故未察覺自己受騙而已。今回,兩位想必也是代委托人行騙。總之,兩位今回行騙,必是有所目的。」
想必——的確是如此。
「行騙並非老夫所長。」
棠庵說道。
「真是如此?瞧你上回不是才將幾個商人及同心騙得團團轉的?還信口瞎說,羅織了那段寢肥還是什麽東西的——」
當時棠庵的確煞有介事地編出一段說法,硬是將長耳布置的幼稚機關說成了真有其事。僅憑一張嘴,便讓一夥人聽得心服口服。
「那樁——的確是真有其事。」
「真有其事?」
「老夫並非信口雌黃,不過是陳述一己所知。老夫當時所陳,悉數是諸國口傳、筆述之見聞。至於如何論斷虛實、如何看待解釋,就端看聽者個人判斷了。」
「真、真是真有其事?」
怎麽聽都像無稽之談。
不僅是荒誕無稽,且未免過於巧合。
當然是真有其事,棠庵回答。
「聽來如此荒誕——豈可能真有其事?」
「正確說來,應說是一度被信為真有其事。某些地域傳說其事屬實,有些人認為其事屬實。然若理解天地萬物之理,便可辨明實為荒誕無稽。」
——原來他自個兒也不信。
「意即,這並非你自個兒羅織的無稽之談?」
「沒錯。若純為老夫所羅織,外人隻消一番羅列檢視,純屬虛構便不辯自明。此類陳述之真偽,僅需略事調查,便能
輕易辨明。如此一來,老夫不僅無法以此餬口,更失去身為學者之資格,甚至可能得麵對國法製裁。毫無依據信口雌黃,終將使老夫信譽盡失。此類言說,或能投講釋師(注10)、戲作者(注11)所好,但繪草紙(注12)或舞台戲碼,可無法視為證據。聽似無稽卻有史料佐證者,老夫這等學者方能述之。而既是出自學者之口,便較能取信於人。」
原來如此——
他的招敷原來得這麽用,又市恍然大悟。
「那麽——」
可願意把這知識借給咱們?又市問道。
「老夫稍早亦曾言及,知識借了也不會短少。隻要有銀兩當酬勞,需要多少老夫都樂於出借。好罷,兩位需要的,是什麽樣的知識?」
話畢,棠庵再度蹭起下巴來。
真希望他長了胡子。
「且慢。」
「怎了?可是想起了什麽?」
「兩位方才提及的西田——可是西田尾扇?」
「噢?你是指為那一家醫病的大夫?沒錯,就這名字。你聽說過這號人物?」
「此人——是個庸醫。」
「大夫有哪個不是庸醫?」
「絕無此事。切勿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此人醫術尚稱高明。」
「是麽?這種家夥,不都和陰陽師、咒術師一個樣?個個陰陽怪氣的。」
「不。老夫方才亦曾言及,人之精神難以理論斷,但身軀可就不同。若有哪兒不舒服,必有不舒服的理由。隻要將此理由除去,病情便不至於惡化。至於蘭學(注13),則是將不舒服之部位去除。因此,大夫診治並非毫無療效。不過,若理由為精神方麵,便須假咒術之力,方能收效。」
「原來如此——」
聽來和木匠沒什麽兩樣,又市說道。沒錯,老人回答:
「因此,坊間庸醫,不是知識不足,便是技量不足,總有一方略有欠缺。若非因不諳此病而無法診治,便是技量不足而無從醫之。即便如此,仍自稱能治愈此病者,便是庸醫。」
「尾扇也是有所欠缺?可是醫術不夠高明?」
「此人醫術高明,知識甚豐。但獨缺人情。」
「人情——」
「即認為大夫有義務醫好病患、減輕其痛楚的同情與悲憫之情。事實上,身為大夫最重要的,就屬這點。若以此為動機,有助於增長知識、琢磨醫術。」
「分明說自己對人情極不拿手,這下怎說得像你很懂人情似的?」
「當然懂,也明白自己缺了這個。」
因此,老夫才無法成為大夫,棠庵說道:
「老夫——總無法壓抑求知欲望,無法設身處地為病患著想。相形之下,尾扇則是以財欲填補人情短少之空缺,方能以行醫為業。」
「他是個利欲薰心的家夥?」
是個守財奴,棠庵蹙眉說道:
「尾扇生性見錢眼開,故絕不為窮人診治。即便習性如此,卻甚重視名譽。故此,即便家徒四壁,若是武家,其便欲入門診之。之所以愛財如命,想必亦非愛慕奢華、或物欲薰心使然,不過是錯覺權力、名譽均可以金錢購之。或許——此人對武士身分甚是向往也說不定。」
「原來如此。意即,婆婆支付的遮口費用,正投其所好——?」
再怎麽說,旗本家中耆老主動低頭,甚至還奉上銀兩苦苦懇求。若西田真是這麽個習性,當然要樂不可支。
「此乃人命相關之秘事,依老夫所見,西田索求的數目理應不小——倒是……」
棠庵突然擺出一臉納悶神色。
「怎了?」
「噢,又市先生那操京都方言之同夥……」
「可是指姓林的?」
「此事——可是此人向尾扇本人打聽來的?」
「不,是同小廝還是男仆什麽的探聽來的。據說,此人雇用了為數不少的仆傭。」
「這可就奇怪了。」
棠庵說道。
「有哪兒不對勁?」
「風聲走漏了。」
「有哪兒——走漏了?這些家夥不都是尾扇的手下?」
「手下?又市先生,尾扇並非盜賊之流,而是個大夫。有的隻是弟子男仆,而非手下。此人如此利欲薰心,對弟子或仆傭理應是毫不信任。」
「噢?」
「此人就連對妻室亦甚是提防,常時將財庫鑰匙掛於頸上,連就寢時亦不離身。生性如此,豈可能將此等有利可圖之事告知下人?兩位不妨想想,西川俊政無論如何,也是個旗本,石高必不下於二百石。而尾扇——碰巧抓住了這旗本的把柄。」
「意即,不可能僅討個一回遮口費便善罷甘休,非得來個物盡其用不可?」
「不不。勒索強取,絕非能反複使用之手段,尤其武士並不似扮相般富裕。話雖如此,利用價值卻不可輕忽。即便討不了幾個子兒,派得上用場的地方可是多不勝數,例如委其為自己與大家牽線結識什麽的,大抵都能成事。不過,欲提出此類要求,必得遵守嚴守秘密之前提。」
「不不——且慢。診斷娃兒死因時,同在現場的弟子不都親耳聽見真相了?」
「並無他人在場。」
「無他人在場?」
「一如和尚,大夫乃可自由出入達官家中之特殊行業。地位如尾扇者,出外診治時或有小廝代為攜行道具,但把脈時並不容許小廝一同入內,而是命其於門外待命。即便是弟子,亦是無從進房,僅可靜候於門外。商家或許尚有可能,但武家可不是簡簡單單便能深入。」
「這——」
若是如此,如今這情況,又是怎麽一回事?
「依老夫所見——想必是尾扇門下某一弟子泄了密。至於究竟是在外竊聽得來,抑或察覺事態有異而於事後查出,就不得而知了。」
「且慢。你所說的究竟是指——?」
「沒錯。」
意即,勒索者除尾扇之外,極可能另有他人,棠庵說道:
「自又市先生之同夥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探知看來,真相應是如此無誤。不同於尾扇,弟子或小廝僅需賺得蠅頭小利,便可滿足。由於心狹誌低,不僅不如尾勖小心謹慎,也極易泄漏口風。」
「不過——這些家夥有樣學樣地學主子勒索,究竟——」
目標是什麽人?又市納悶地說道。
「依老夫所見,目標可能有三。首先,是要求封口的始作俑者,婆婆阿清夫人;其二,是最可能因家門蒙羞而受害的夫君,俊政大人:其三——便是阿縫夫人本人。」
「最可能的——會是其中哪個?」
「這……」
棠庵蹭了蹭光滑無須的下巴回答道:
「第一位,阿清夫人,乃雇主尾扇之目標,這夥人理應避之。欲勒索,便得讓阿清夫人曉得自己知曉這秘密。如此一來,阿清夫人當然認為尾扇已將秘密外泄,尾扇也將因此失去勒索之機——當然,一己所為亦將為尾扇所察。若欲恐嚇取財之事為尾扇所知,自是不妙。故應不可能是阿清夫人。至於夫君——想必也無此可能。」
「怎說?」
「畢竟區區一介小廝,毫無可能麵見旗本。此外,俊政大人對實情毫不知悉,理應不可能接受小廝這番說法。甚至怒斥勒索者欺官、當場將之手刃,亦是合於理法。即便不至於如此,俊政大人想必也將先同阿清夫人確認此說之真偽。如此一來,仍是同樣結果,不,甚至將更形險惡。」
「如此說來——」
便僅剩此案委托人一個。
棠庵蹙著甚是稀疏的雙眉說道:
「如此
推論——答案似乎是如此。首先,阿縫夫人對阿清夫人懇求封口一事並不知情。亦即,對阿清夫人知道實情——亦是絲毫不察。」
林藏曾如此言及。
「如此隱情,尾扇家中竟有人知曉,著實教人詫異。此乃家中私事,依老夫所見——應是尾扇同阿縫夫人聽取秘情時,碰巧為此人所聽聞。總之,假定阿縫夫人不知婆婆要求封口,娃兒乃死於阿縫夫人之手一事亦屬實情,那麽兩位認為,此事可作何推測?」
「能推測出什麽?」
「噢,倘若此一罪行真是由阿縫夫人所犯下,既知實情,卻似乎未試圖守密封口,想必代表……」
「原來如此。」
——代表阿縫夫人認為,實情尚無人知悉。
棠庵頷首道:
「眼見無人調查究責,想必阿縫夫人以為,大夫於檢視遺體時未察覺娃兒乃遭蓄意虐死。如此一來——」
「原來如此。有心人隻消透露秘密早為一己所知——欲勒索便是輕而易舉。尤其以阿縫夫人為對象,更有如探囊取物。」
「沒錯。自己遭勒索一事,阿縫夫人當然無膽向以阿清夫人為首之家人透露,亦無法與家人諮商。而此人之脅迫行徑——亦不為尾扇所察。」
「原來如此。挾同一手段,尾扇可向婆婆、其門下之勒索者則可向咱們的委托人脅迫勒索——」
「想必正是為此——才前來委托吾等不是?」
「有理——」
不過……
「若是如此——依常理,應是委托咱們代為對付那勒索的家夥才是。」
依常理,多是如此。
這……棠庵再度思索了起來。
「或許是因自己確有遭人勒索之把柄,故難以如此言明。對自己犯的罪絕口不提,僅委托他人代為解決勒索,想必就連自己也難以說服;畢竟阿縫夫人似乎是位善人。此外,若是如此委托,阿甲夫人也絕無可能承接。」
的確有理。
「但如此以往——終將身陷萬劫不複之境。」
「怎麽說?」
「老夫稍早亦曾言及,人心之欲永無止境。有膽勒索他人者,一度嚐到甜頭,往後欲罷也是不能。」
一點兒也沒錯。
又市曾見過的這類家夥,可謂多不勝數。
「——即便對一己所犯之罪有再多悔恨,若是順從惡徒脅迫,不論財力或精神,都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境。這點道理,就連娃兒也懂。為求避免,必得將一己罪行公諸於世。如此一來,自己的娃兒、夫君、婆婆,恐全家都將被逼上絕路。想必——阿縫夫人正是為此困擾不已,僅能委托吾等這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行業代為料理。」
「原來——除了難耐良心苛貴,或許還有這個理由。」
若真是如此——這啟人疑竇的委托方式,便不至於無法理解。
這樁差事之所以啟人疑竇,正是因此理應為一己之罪悔恨不已——同時還是個大善人的委托人,言行間總教人感覺似有隱瞞。
怎麽看都不相稱。
即便有著深深懺悔,似乎仍試圖隱瞞些什麽——
——倘若實情真如棠庵這番推想……
那麽,這委托人便是撒了謊。但撒謊的目的,並非為了營造對自己有利之局麵。
遭人勒索也是自作自受,故也僅能默默承受,但委托人之目的,乃回避更多勒索將於未來造成的不幸——不僅是一己,亦將禍及親人之不幸。意即,此人欲借這番委托,一肩扛下或將殃及他人之災厄。
的確——比起將銀兩交付勒索者,交給損料屋或許要好得多。
——不過……
這可真是樁困難差事。相形之下,強迫勒索者罷手要來得容易得多。但僅是如此,並無法將委托人之苦惱連根拔除。
——若是如此。
此番純屬假想,棠庵說道:
「畢竟,就連是否真是遭人勒索尚無法確定。方才所言,純屬老夫腦海中所作之一番臆測,毫無任何佐證。若無佐證,聽來再有道理的言說也不過是虛構。身為一介學者,實不應僅憑此指點兩位如何行事。若不進一步查明——」
「我這就去查。」
又市起身說道。
【肄】
一個暖暖冬日午後,擔任岡引的愛宕萬三前來造訪正在市內巡視的南町奉行所定町回同心誌方兵吾。
眼見平日總是滔滔不絕的萬三,這回卻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模樣,誌方也不由得憂心了起來。麵帶這種神情時,萬三捎來的通常不會是什麽好消息。
怎麽了?被如此一問,萬三便要求誌方能否前往番屋一趟。
萬三表示——有個身分不明的傷者被送到了自己這頭。由於情況甚是難解,教人不知該如何處理,隻得將其遷往番屋。
小的實不知該如何裁定,萬三雙頰不住顫抖地說道。
「情況甚是難解——萬三,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首先,若是具身分不明的屍首,尚不難理解,但這下卻是個傷者。難道是昏倒路旁,毫無意識?」
「並非昏倒路旁,是個傷者。」
「傷者理應還有意識,隻需問出身分姓名不就得了?聽取後,便可將之遺至該遣之處。難不成——有什麽難言之隱?」
難道是有誰欲取其性命什麽的——誌方不禁納悶。若是如此,可就草率不得了。
「並非如此。」
「那就給本官說個清楚。是怎麽一回事?」
「是。想必大爺也到過根津信行寺。那兒不是有段陡峭的石階?」
「本官知道。記得該石階綿延甚長。」
「那女子——依小的推測,似是武家之妻室或千金,看來似乎是自那石階上跌落。」
「自石階上——跌落?」
那石階,少說也有五十階。
「是的。總之,也不知是自哪一階跌下的,正好摔在石階下頭的石子路上,一個碰巧路過的雙六販子見狀,連忙上前相救。雖然獲救,但這女子腦袋遭受重擊,額頭都裂了開來,一張臉血流如注。」
「傷得如此嚴重——」
竟然還救得活?誌方說道,萬三則是語帶含糊地回答:
「沒錯,見此女滿臉鮮血,路旁茶店的老太婆和寺內的小和尚全都趕了過來,先將她給抬進了寺廟裏。眾人發現此女雖是血流如注,但性命不至堪虞。至此為止,尚屬順利——」
誌方心中湧現一股不祥的預感。看來——似乎是樁麻煩事兒。
「此女就連自個兒的出身、身分,都給忘得一幹二淨。不過自其打扮看來,似是正前去掃墓。」
「若是前去掃墓,便代表是個親人葬於寺內墓園的施主。若是施主,住持理應認得才是。」
「然住持亦表示不識此女。不過,也或許是顏麵腫脹,難以辨認所致。」
「顏麵腫脹?」
可是撞傷了額頭哩,萬三蹙眉說道:
「胳臂及兩腿僅有跌打小傷,但顏麵可就——總之,大爺親眼見了,便會明白。」
——壓根兒不想看人這副模樣。
「傷得連顏麵都難以辨認?聽來的確麻煩——」
「沒錯。唉,廟方法師也甚是無情。即便認不出是該寺施主,至少也該體現佛祖慈悲。誰知不過照護三日,便表示寺內無法繼續收留。」
「這……若是就這麽住下不走,當然困擾,但區區三日便要攆人,未免也過於性急。畢竟,此女傷勢十分嚴重不是?」
這——萬三略顯畏縮地說道:
「其實——此女食量甚是驚人。」
「食量驚人
拒喂繼子以食
致其饑餓而死
此繼母自身產子後
後頸竟生一口
進食時盤發成蛇
夾食入此口
數日無喂食
則痛苦難當
可見繼母善嫉
足不可取
繪本百物語·桃山人夜話卷第貳/第壹拾柒
【壹】
還真是樁難應付的差事呀,角助說道。
角助是根岸町損料屋——閻魔屋裏的小掌櫃。
損料屋從事的是出租物品,並依物品減損程度收取損料的生意,論性質或許與租賃鋪相當,但閻魔屋可有些不同。
私底下,閻魔屋還幹些與其他同行不同的生意。
閻魔屋就連客人的損失也代為承擔。
況且,閻魔屋代遭蒙損失的客人擔下的還不是普通的損失,而是以金錢無法彌補的損失。當然,也從中收取與損失相應的費用。
擔下後,客人的損失,就成了閻魔屋的損失。
為此,閻魔屋克盡職責地為客人填補損失。遭蒙損失者僅需向閻魔屋支付損料,便得以彌補這金錢無法彌補的損失。
承擔的損失可謂形形色色,其中亦不乏不宜為人所知——即有違法理者。當然,此類損失須支付的損料並不便宜。
又是樁野蠻差事——?又市問道。
此處是一家位於根津權現前(注1)的茶館。
若是如此,可還輕鬆多了,角助將本欲吃下的丸子串(注2)置回盤中說道。
「輕鬆多了?」
當然是輕鬆多了,角助重申道。野蠻差事指的,就是挾暴力——有時甚至不惜取人性命——以填補損失的差事。
「野蠻差事無須動什麽腦筋。倘若需要高人,咱們店家也養了幾個,況且還有長耳這名大將哩。」
沒錯,閻魔屋旗下的確不乏高人。
例如過年時曾一同共事的山崎,就是個手無寸鐵都能取人性命的高手。
長耳指的則是一名日仲藏的玩具販子,有著一身善於打造道具行頭的高超本領。須堂堂正正決勝負時或許派不上用場,但碰上得要點手段的差事時,可就不可或缺了。
「總而言之……」
又市啜飲了一口茶。
這天冷得直教人難受。
「該不會是要殺了哪個地痞流氓,還是要整一整哪個作威作福的旗本罷?」
「當然不是。」
角助再次將丸子送向嘴前。
「若是這類差事,目標如此明顯,可就容易多了。哪管是尋仇泄憤、還是詐欺竊取,都還算是容易的差事,凡是看得出多了什麽或少了什麽的,大抵都不難辦,隻消去除多餘的、補上不足的便成。若有任何損失,也是不難填補。不過……」
「不過什麽?角助,你這混帳東西怎麽老愛把話說得不幹不脆的?我雖是武州(注3)出身,性子卻是比江戶人還要急。若是招待我喝幾杯酒也就罷了,這下咱們可是在風吹日曬的攤子上吃丸子。若是沒什麽損料差事要交代,我可要回去了。不戴上頭巾做點兒生意,我可要餓肚皮了——」
又市以販賣雙六營生。
但又市才一起身,角助便一把攫住他撩起的衣擺。
「急個什麽勁兒?瞧你們這些個年輕小夥子,總是這麽沉不住氣。」
「你以為自己長我幾歲?不過是生得一臉老氣橫秋罷了。那麽,有話就快說,有屁就快放。」
有人在盯著咱們瞧哩,角助悄聲說道。
以餘光往旁一瞄,果然看到茶館的老太婆正一臉狐疑地望向這頭。
「甭擔心,這老太婆耳朵不靈光,即便落雷打在身旁,照樣能呼呼大睡。好吧,阿角,這回來找我商量,想問的究竟是差事該如何辦,還是該承接與否?至少先把這給說清楚。」
「這,也是個問題。」
「喂,凡是受托的差事我一定照辦,至於是否該承接,可就沒我的事兒,是你們那頭的責任不是?是否承接全由我決定,一旦承接,就竭盡全力把事兒辦妥,你們不過是為咱們賣命的小棋子,對任何差事均不得抱怨分毫——你們那嚇人的大總管不是常這麽說?」
差事已經接下了,角助說道:
「正是因已經接下了,才會如此困擾。」
「接下了?那麽硬著頭皮辦妥不就得了?大總管是怎麽吩咐的?」
「就是大總管差我來找你商量的。」
「找我商量?商量些什麽?」
這我比你還想知道,角助皺著眉頭回答:
「大總管隻表示——這回的既非害命強奪,亦非哄騙巧取,如此麻煩的差事,就數又市最是拿手。」
「喂,未免太高估我了罷。不,也不是高估,這分明是推責。我不過是個雇人,哪做得了什麽主?」
又市一臉不悅,再度在紅氈毯上盤腿坐了下來。
「話是沒錯。不過阿又,老是嫌不該有人喪命,得多動點腦筋的,不正是你自己?與其不動腦筋糊塗蠻幹,不如交給我這能言善道,辦起事來有一套的小股潛,保證能圓滿收拾——可記得老愛如此自誇的是什麽人?」
「還用說?不正是我?」
沒錯。
不論是為了什麽緣故,又市對取人性命都是極端厭惡。哪管其中有任何理由、任何大義名分、或任何愛憎——隻要布的局裏必得有人送命,又市幹起活來就怎麽也提不起勁。但這既不是為了什麽節操矜持,也不是出於善心,不過是感覺如此做法未免流於簡易粗糙。
當然,有時還真是別無選擇。
自己不過是個不法之徒,再怎麽講節操,對於自己幹的活原本就見不得光這點,他也是心知肚明。
即便如此,害命終究是不得已的最後手段。
——天真。
大總管阿甲與山崎都如此形容過自己。
又市自個兒也感覺,或許這天真的矜持,不過是對自己從事這或許為世間最低賤的行業的垂死掙紮。
你們不都說我天真?又市說道:
「每回見到我都是滿口天真、天真的,活像把我當隻小雞似的。」
「瞧你這小夥子,還真是愛鬧別扭。好罷,你若是無意,我就去找那賣吉祥貨的商量吧。先告辭了。」
「且慢。」
這下輪到又市求角助留步了。
「你真打算找那京都來的混帳東西?包準教他給大敲竹杠。」
「唉呀,你這話說得可真狠。阿又,那賣削掛的林藏不是你的搭檔,不,你的弟兄麽?」
誰是他弟兄了?又市狠狠地詛咒道。
又市與吉祥貨販子林藏結識於大坺。兩人結夥在京都招搖撞騙了一段時日,由於出了點紕漏,隻得雙雙淪落到江戶。算來兩人的確是搭檔,但又市自認兩人不過是一丘之貉,可從沒認他作弟兄。
在京都時,林藏曾有靄舟林藏這譚名。
靄舟意為亡者操駕之幽冥船舟,相傳此舟自大津琵琶湖現身,一路攀上比散山。起這譯名似乎就是借用這典故,比喻自己的花言巧語功夫了得,吹噓起來猶如陸上行舟。
林藏是個借阿諛逢迎度日餬口的不法之徒,至於又市,有的則是小股潛這不雅的諢名。總之兩人是物以類聚,但這點更是教又市不服。
他哪成得了事兒?又市說道:
「找上那混帳東西,包準成個燙手山芋。不出兩句話就滿口錢呀財的,實在煩人。那家夥老是得意洋洋地自稱靄舟,但有誰這麽稱呼他了?喚他作破舟林藏還差不多。同樣是出自大圾,
大黑傘要比他可靠得多了。」
教你形容得可真是不堪哪,本欲起身離去,這下角助又坐了下來。
「不過,阿又。若你不願談,除了找林藏商量,我也是別無他法。別忘了這樁差事,咱們已經接下了。」
「你這對耳朵可真不靈光呀,角助。我哪說過不願談?不過是嫌你話說得不得要領罷了。」
隻怪此事難說分明,角助拉攏起衣襟說道:
「我都試著將如此難說分明的事兒解釋清楚了,你也少打點兒岔用心聆聽。雖然我也知道這不是什麽好事兒,背後原委還頗教人心疼。」
「那又如何?」
況且,其中也無損失——角助說道。
「若無損失,此事與損料屋何幹?這種差事打一開始就不該接下,回絕了吧。」
「不,應說損失確實是有,隻是無從填補。不,這麽說似乎也不大妥,其實咱們不出頭,損失也能填補。不,似乎也不能這麽說……」
「少這麽磨磨蹭蹭的成不成?」
「菊阪町那條大街——」
角助指向那方角說道:
「那條大街對頭住有一旗本,名日西川俊政。此人石高(注4)不甚出眾,算不上什麽大官,但家係堪屬名門,為人嚴謹正直,行事亦是一絲不苟,從未有任何惡名。這回的委托人,即為其妻阿縫夫人。」
「是他老婆委托的?」
「沒錯。阿縫夫人乃其後室,原妻名日阿靜夫人,已於五年前之秋病逝。」
「病逝——?」
「似乎是產後體衰,產下娃兒後便臥病在床,不出一年便告辭世。」
「有產下娃兒?」
「是的。產有一子,名喚正太郎。喪母後,娃兒暫由俊政大人之母——名日阿清夫人的嚴厲祖母代為照料。不過……」
「此人又娶了個後室?」
沒錯沒錯,角助頷首說道:
「旁人極力勸說娃兒亟需母親照料。想必不論出身武家、商家抑或農家,凡是娃兒都該有個娘。俊政大人雖本無此意,但仍為眾人所說服,在距阿靜夫人辭世兩年半後的前年春天迎娶了阿縫夫人。」
梅開二度,時節還真是湊巧呀,角助突然來了一句岔題的閑話。
「這和梅開不開有何關係?」
快把話給說下去,又市催促道。
「至此為止,此事尚未有任何損失。但據傳這武士,對這樁親事似乎頗為猶豫——其中似有什麽難言之隱。」
又市對近似詐欺的煤妁亦頗為擅長,不時以粲花般的口舌將徐娘半老還未出嫁的老姑娘給嫁出去,或竭盡手段為娶不到妻的家夥娶個老婆進門。
此類詐欺媒妁中,不少是為了覬覦財產地位而幹的投機勾當,但又市玩弄的技倆可是略有不同。又市最擅長的,就是助人抹消不宜張揚的隱情。
他懂得如何為人遮掩傷悲過往或不堪內幕,以順利牽成紅線。
「是有哪兒不討人喜歡麽?那名叫阿縫的後室。」
若是為此,又市那套技倆便派得上用場了。
沒這回事兒,角助揮手否定道:
「唉,想必俊政大人應是對原妻心懷愧疚罷。噢,也不知是愧疚,還是難忘舊情。據說兩人曾是一對鵝鰈情深的鴛鴦夫妻。但娶進門後,發現這阿縫夫人竟是性情良善、勤勉持家,器量過人。娘家雖不過是個不甚顯眼的小普請組(注5),但毫不違逆、安分守己、勤而不怠,簡直就是個無可挑剔的天賜良妻——」
「這不是好事一樁?」
「看似是好事一樁。」
至此為止,的確是好事兒,角助略事停頓,啜飲了一口茶後繼續說道:
「婆媳相處亦甚為融洽。如此一來,當然又要為家門添丁了。進門一年後,阿縫夫人便產下一子,去年春天產下次子正次郎——即正太郎之異母弟。」
「喂,該不會——是為了爭家產罷?若是這位夫人試圖將原妻所生之子踩在下頭,好讓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娃兒繼承家產,這種差事我可不碰。」
「並非如此,家產歸誰,已沒什麽好爭的了。」
「已沒什麽好爭的?」
「長子正太郎,已於去年夏日夭折。」
據說死時年僅五歲,角助含糊其詞地說道。
「是麽?」
又市霎時啞口無言。總不能回角助一句節哀順變罷?
「是因病,還是意外?」
「表麵上——是因病。」
「什麽叫表麵上?難不成是教人給殺了的?」
這就無從得知了——角助別開臉說道。
「無從得知?這點可是非得查個分明才行呀。」
「的確得查個分明。不過,怎麽查也沒個頭緒。著實教人難以置信。」
「怎麽說?」
「這……」
角助似是欲言又止,就此閉上了嘴。
「把話給說清楚呀。你要我用心聆聽,我不都奉陪了?聽到這頭,的確聽不出個中有任何損失。就連委托這樁差事的夫人,似乎也未遭婆婆欺淩,夫婿亦未有虧待。這下唯一殷人疑竇的,不就剩那原妻之子的死因了?」
「無一處啟人疑竇,表麵上無人有任何嫌疑。話雖如此,問題就出在的確有人有嫌疑。」
「什麽人?」
「不就是委托人阿縫夫人?」
「這不就奇了?連委托人自個兒都這麽說,那麽就有些問題了罷。難不成你認為委托人的自自教人質疑?」
角助轉頭麵向又市回道:
「沒錯。」
「那就更不該接下這樁差事了。就連委托人自個兒都撒謊,這差事還有什麽好辦的?難道你們連代人圓謊都要承接?難道隻要有銀兩可收就放下原則?唉,我也沒啥資格裝體麵,也知道當然是圖利至上,欺瞞世人也是咱們的差事之一。但——倘若是委托人自個兒撒的謊,不就等於連同你們也受騙了?」
稍安勿躁,角助蹙眉說道:
「依阿縫夫人的說法,正太郎這娃兒是餓死的。況且還不是普通的餓死,而是教人給折磨死的。」
「教人給折磨死的?」
「沒錯。阿縫夫人表示——是她自個兒將娃兒給折磨死的。」
「意即,是教她給殺害的?」
這番話——聽得又市驚訝不已。
「這是什麽意思?難不成她是坦承自個兒殺害了繼子?」
「若依她所言,正是如此。」
「而你——認為她這供述是謊言?」
「所以我想說的,是這番供述不能全盤采信。不論橫看還是豎看,阿縫夫人看來都不像是會殺害娃兒的凶手。」
「這、這是你自個兒的判斷罷?人不可貌相呀。即便如此——」
喂,角助,又市仍想打破砂鍋問到底。
「怎了?」
「倘若這女人說的是真的,究竟會是什麽用意?這種事兒為何要找上損料屋?難不成是要咱們幫她把證據給抹除?」
「有什麽好抹除的?根本沒人察覺。」
不過是坦承自個兒的罪狀罷了,角助說道。
「若要償罪,理應恭恭敬敬地上衙門自白才是,找你們這古怪的店家懺悔哪有什麽用?既然將一切都給供出來了,表示她既後悔,也有了覺悟。即便是武家之妻,殺害娃兒應該也得定罪吧?」
「若是蓄意將娃兒給折磨死,應該也是得償罪的。」
「那麽……」
「因此,阿縫夫人才會倍感困擾。首先,不僅是夫婿,婆婆與其他家人均不知情。實情至今無任何人察覺。」
「真可能無人察覺?」
喪命的是住在自己家中的娃兒,餓死前必經一段衰弱時期,家人豈會看不出?
「他人的家務事,總是難為外人所察覺,武家尤其是如此。」
「即便如此……」
應也偶有外人出入才是。
至少婆婆應是常在家中。
「總而言之,倘若娃兒遭折磨致死確是事實,的確至今仍無人察覺。若是東窗事發,早就萬事休矣。正因無人知情,阿縫夫人方能平安度日至今——」
「那麽,這是怎麽著?無法忍受良心的苛責?那就該上官府自首才是。」
「向官府坦承自己殺了繼子,你認為後果將是如何?」
「還會如何?當然是被論罪。」
「若被論罪——雖不知武家可能遭處何種刑罰,或許若非死罪,便是流刑,總之必然遭論罪。但如此一來,對夫人百般信任的夫婿、善待夫人如己出的婆婆、以及對夫人景仰順服的雇傭們可會高興?是會誇她真是個正直的婦人、還是將她視為殺子仇人?阿縫夫人還有個繈褓中的娃兒,雖說兩個娃兒非同母所生,但知道實情後,這家人可會善待殺了自己兒子的婦人產下的娃兒?」
「這罪應是不及娃兒。」
「娃兒當然無罪,這點道理武士應也知曉。隻不過——待這娃兒長大成人,哪天問起自己生母的下落,家人該作何解釋?該向他明說你娘殺了你哥哥,已遭國法懲處?」
「這——」
「這實情,隻怕再想隱瞞也是隱瞞不得。家人或許能避而不談,但外人的口風哪守得了多緊?想打聽絕對探得出真相。即便無意究明真相,一家人真能毫無隔閡地將這娃兒扶養成人?」
或許真是如此。
「況且,或許阿縫夫人的愧疚可借償罪彌補,但一家人可沒這麽簡單。出了個罪人,對家門清譽不可能毫無損傷。」
「何必拘泥於體麵?」
「阿又,事情可沒這麽簡單。咱們蒙羞大可一笑置之,但武士可是得靠體麵吃飯的。武家一旦蒙羞,不僅可能得償命,甚至可能是滅門或切腹哩。」
「這……」
這下又市也無話可說了。看來即便忍得再辛苦,或許終生隱瞞下去方為上策。但角助也說了,長此以往,對阿縫夫人將是一輩子的折磨。
「看來—這是個心境的問題。」
「因此可說是不願隱瞞便無從解決,若欲解決,便得如你所說,上衙門伏法。但如此解決——可就有損失了。」
「難道——現況無任何損失?」
「當然沒有任何損失。不,即便有損失,隻要繼續隱瞞,也能自動彌補。但真該繼續將此事隱瞞下去?」
角助抱頭深思道。
【貳】
有人殺了繼子?長耳露出一嘴巨齒說道:
「看來又是一樁麻煩差事。爹娘兒女什麽的,我對這類差事可不擅長。」
「瞧你生得這副模樣,當然是注定與爹娘兒女無緣。若是生下同你一樣長相的子女,想必世世代代都要對你這祖宗怨恨不已。不不,生下你這家夥,想必對你爹娘便已是一樁災難了。別說是爹娘生下你時給嚇得魂飛魄散,隻怕就連產婆瞧見你這張臉孔,都給嚇得魂歸西天了罷?」
給我閉嘴,這下長耳的一副巨齒露得更是猙獰:
「我出生時,可是個人見人愛的娃兒哩。據說生得一臉潔淨無瑕,就連產婆見了都不住膜拜。幼少時常被人誤認為女娃兒,誇我將來不是成個男戲子,便會是個男扮女裝的戲子。唉,後來也不知是出了什麽差錯,長大成人就成了這副德行。不過,畢竟是漸漸變醜的,想必是沒讓爹娘多吃驚。」
以唱戲般的誇張口吻說完後,仲藏便高聲大笑了起來。
「有什麽好笑的?你這臭禿子,給我認真聽好。」
「還不都得怪你愛揶揄人?總而言之,有個稚嫩幼子夭折,著實教人心疼——而且這位委托人,看來似已無退路。」
「你認為她已無退路?」
「沒錯。唉,這位阿縫夫人,似乎這輩子就僅有繼續隱瞞,勿讓夫婿兒子察知,將殺害繼子的真相帶進墓中一途。唉,擔罪而活,或許較伏法受罰更是煎熬,但這也是因果報應,自作自受。若對遇害之繼子心懷愧疚,也就隻能拿這充當懲罰了。」
真得如此?又市雙手抱胸地應道。
「難不成有其他法子?」
「這我也不知道。但我——長耳的,我不懂親情是什麽東西。我娘在我還小時,就隨情夫不知去向。我爹則是個成天喝得爛醉又不肯幹活的窩囊廢。一次也沒感激過他們倆將我給生到這世上,怨倒是不知怨過幾回。但即便如此,我竟沒恨過、也沒詛咒過我爹早點上西天。」
這是理所當然,長耳說道:
「畢竟是同一血脈的父子。」
「我想問的,正是這與血脈究竟有什麽關係。」
「什麽意思?」
長耳一臉納悶地問道。
一每每想到自己和那臭老頭也算血脈相連我就作嘔,至於我娘,別說是長相,就連生得是圓的還方的也不曉得。」
「即便如此,你也沒詛咒過他倆早點上西天不是?」
「是沒有。不過這可不是為了血脈相連什麽的。證據是每當我想到爹娘,既沒半點兒懷念,也沒半點兒思念。我爹死時雖沒詛咒過他活該什麽的,但也沒感到絲毫悲痛或寂寞。想來我還真是沒血沒淚呀。」
「這難道不是因為——他是你生父?」
「沒的事兒。若他是個外人,或許我還較容易感激他的養育之恩。若無血緣關係,也就無從恨起。總而言之,我之所以沒打從心底怨恨這糟老頭,並不是為了什麽血脈相連,不過是看在和他畢竟有點兒緣分的份上。」
「緣分?」
「至少他也同我過了幾年日子,讓我知道他是個如假包換的窩囊廢。這家夥哪懂得怎麽把小鬼頭拉拔長大?就連自個兒的日子都過不下去了。同情他都來不及,哪來的力氣恨他?」
緣分?仲藏聳了聳肩,蜷起碩大的身軀說道:
「誰說有緣分就無從生恨了?」
「那還用說。對一個人是好是惡,都得有緣分。相憎或相戀,都得先相識。之所以從沒把我娘當一回事,反而是因為和她沒緣分。從沒認識過,想怨她也不成。」
「原來如此。那麽,你想說的是什麽?」
「我想說的……」
又市朝地板上一躺。
此處是仲藏位於淺草之外的住處。
「不過是憎恨究竟是個什麽樣的東西。人與人相處,不是藐視便是景仰。但遭藐視便要動怒的,唯有藐視他人者。瞧不起人的一旦被人瞧不起,便要動氣。相反的,景仰他人者一旦教人景仰,反而要駭怕。想示好卻突然挨頓揍,當然教人生氣,但若冒著可能得挨揍的覺悟,卻見對方示好,可就沒什麽好動怒的了。」
小股潛,你到底想說些什麽?仲藏叼起煙杆問道:
「虐待繼子這種事時有所聞,但一個不懂事的小鬼頭,真有人能恨到將他給殺了?」
「當然可能。沒人愛非親生的娃兒,即便將娃兒抱來摸摸腦袋疼惜,教娃兒的小腳給踢個一記,也要火冒三丈罷。」
這隻能怪你自個兒生得醜,又市揶揄道:
「但——真會恨到痛下毒手?」
「沒人會殺害別家的娃兒,或許得將娃兒視為己出才做得到。」
「我倒認為視同己出,反而更下不了手。」
「這——似乎也有理。」
「是不?血脈是否相連
,根本沒什麽關係。」
有道理。長耳拉長語尾說道,雙手朝胸口一抱:
「如此看來,血緣什麽的或許沒多少關係。愛之愈深,恨之愈烈,骨肉相殘,本就非罕見之事,何況世間亦不乏屠害親生子女的爹娘。反之,也不乏對養子養女疼愛有加的父母。總之,看來情況是因人而異。」
「並非因人而異。」
或許是鬼迷心竅罷?又市回道。
「我——是如此認為。這與血緣應是無啥關係。真要殺人時,哪還分什麽親生子女還是他人子女。懷胎十月之苦、樣貌相似之情,遇上這種時候,悉數要給拋得一幹二淨。」
「意思是,這阿縫夫人——也遇上了這種時候?」
「正好相反。」
又市——對此依然質疑:
「怎麽看都是鬼迷心竅。」
「難道是認為,咱們該相信角助那家夥的直覺?」
我可不相信什麽直覺,又市回答:
「不過是再怎麽也無法信服。娃兒大家都寵,但桀驁不馴的娃兒誰都不寵。我兒時便是如此。不過,做娘的真可能不寵娃兒?」
「這……」
長耳蹭了蹭耳朵,點燃一管煙說道:
「我和親娘沒什麽緣分。」
但也不記得親娘對我有哪裏不寵。話畢,長耳將火使勁拋入煙盆中,接著又開口說道:
「也不知武家會是什麽情形。也算不上繼母,但代我娘照顧我的人可就沒多寵我了。不過,過繼給人家時,我已有十二歲了。」
「瞧你這副龐然巨軀,十二歲時大概就生得像頭熊了罷?但魂歸西天的正太郎年僅五歲哩。哪管是五歲還是四歲,疼惜娃兒畢竟是人之常情。雖說或許他正是個桀騖不馴的娃兒,也或許阿縫夫人對他沒多疼惜。但即便如此……」
「怎麽著?」
別忘了阿縫夫人才剛生了個娃兒,又市起身說道:
「有了個自己生的娃兒,身旁又有個人家生的五歲娃兒——不,即便是別人生的,畢竟兩個都是自己的娃兒,真可能憑血脈有無相連,就判哪個生,哪個死?」
我也弄不懂,被又市這麽一問,長耳感歎一聲說道:
「兩相比較,認為自己生的娃兒最是可愛,想必是人之常情罷。」
「她自個兒生的娃兒可還沒長到可比較的年紀。」
「噢——?」
「長耳的,娃兒可是才剛出生,看起來還像條蟲哩。待多長個幾歲有個人形了,或許還能做個比較。比出個差距了,自己會獨厚其中一個,疏遠另外一個。如此一來——」
便難保不鬼迷心竅了。
甚至可能化身痛下毒手的厲鬼。
人,不就是這麽回事兒?
不過……
「照料甫出世的娃兒,可是很累人的。不同於長屋那些個生一窩子娃兒的人家,這家人貴為旗本,宅邸內或許聘有女仆、奶媽、保姆什麽的,並將娃兒委由這些仆傭看顧。但若是如此,豈可能將自己生下的娃兒交由奶媽照顧,自己則照料原妻遺留的娃兒?」
「這——理應無此可能。」
「你說是不是?禿子,你想想,這委托人可是宣稱自己虐待了正太郎,將他給活活餓死。若就此判斷,不就表示娃兒的照料與喂食,都是委托人自個兒打理的?」
「的確是如此。」
「那不就表示娃兒一生下——立刻又開始幹活?委托人沒說活兒是委由他人代辦,而是自個兒來的。」
殺害繼子這種事兒,想必無法委他人之手。即便是下女或仆傭,聽到須殺害將繼承主公衣缽的長子這種命令,想必也是難從。總之,下女謀害少主這種事,理應是絕無可能,更遑論婆婆忍心下此毒手。如此看來,必是本人所為無誤。
「農家的婦人一產下娃兒,當天就得下田幹活。難道武家之妻也是一產下娃兒,就得立刻下廚?」
「這種規矩——想必是沒有。」
「是不是?倘若咱們這委托人是個受虐待的媳婦兒,或許還說得通。但既受婆婆疼愛,又為下人所景仰,這麽個討人喜歡的媳婦兒,為何剛產下娃兒便得看顧原妻之子?西川家原先的媳婦兒,不就是因產後體衰才辭世的?這回哪可能不細心嗬護?」
的確有理,長耳端正了坐姿說道:
「如此聽來,其中必是有什麽蹊蹺。」
「蹊蹺——那還用說?當然有蹊蹺,我可是完全無法信服。自己產下了娃兒,便看繼子礙眼,將他給淩虐殺害——這種事兒的確是時有聽聞。但我認為咱們極可能是遭這種稀鬆平常的情節蠱惑,因此看漏了些什麽。」
「看漏了些什麽——」
那不就代表大總管也看漏了些什麽?長耳喃喃自語地說道。
「大總管也——?」
閻魔屋的阿甲——
一個看不出年紀的損料屋老板娘。
她可不是隻普通的母狐狸,長耳說道。
「我生得這副塊頭、這副長相,平時沒什麽人好怕的,但就是不知該如何對付這個婆娘。阿甲大場麵見得可多了,可不是會看漏了什麽的天真姑娘。」
「這我當然知道。」
因此……
「就是因此,那婆娘才將問題拋上我這兒來的罷。」
「拋上你這兒來——」
——沒錯,拋上我這兒來。
想必——是要我用這對天真的眼睛仔細瞧瞧罷。
哼,長耳先是一聲嗤鼻,接著便朝矮桌伸手,拾起一塊小東西。
原本還以為是個小玩具,但看來竟是團鬆鬆軟軟、有如洋菜般軟綿綿的東西。這是什麽東西?又市問道。是個傷口,長耳短促地回答。
「傷口?這是哪門子的傷口?這回的雖然沒什麽臭味,看來還是同前回的東西一樣古怪。」
裏頭摻了許多材料,仲藏說道,並將這團怪東西朝額頭上一貼。
「先像這樣貼上去,再打上一層白粉。如此一來,不仔細瞧,便看不出額頭上貼了東西。」
「都打了一層粉,當然看不出貼有什麽東西。反正戲子都得上妝不是?登台時,每個妝都上得看不出原本是個什麽人。為了讓遠處的觀客也能瞧個清楚,他們都得勾臉譜、描眼線什麽的。就連原本生得一臉扁平的,也能給扮得漂亮搶眼。是不是?」
「是沒錯,但像我這種天生獨特的麵底,可就是上什麽妝也沒用了。」
看來你倒還挺了解自己的哩,又市揶揄道,那還用說?隻見這大漢精神抖擻地回答:
「難道不知我帶著這張臉活了多少年歲?唉,這就先不談了。這塊我仲藏大人特製的傷口,就是像這樣——」
仲藏以指頭朝貼上額頭的東西一按。
這團怪東西便從正中央裂了開來,裂縫中被塗成一片鮮紅。
「如何?看來像不像額頭被敲破了?其實這東西裏頭藏有一隻小袋,伸指一壓,便能將袋內的血糊擠出來。」
「你這死禿子,怎麽又做了這麽個思心東西?難道是扮亡魂時用的?」
瞧你在胡說些什麽,仲藏自額頭上撥下這隻假傷口說道:
「扮亡魂哪需要這種東西。」
「不需要麽?」
「當然不需要。亡魂都已經死了,哪可能還鮮血直流?妖魔鬼怪並非人世間的東西,不可能有血可流。」
「亡魂不會流血?總覺得曾看過這樣的畫還是什麽的,難不成是我記錯了?」
想必是記錯了,仲藏一對小眼緊盯著又市說道:
「看來你是與無殘繪(注6)什麽的混淆了罷。那是另外一種東
西,用來滿足嗜血的偏好,但亡魂可就不同了。世間根本沒亡魂這種東西,倘若宣稱看見畜生成精是出於錯覺,那麽人化成鬼也是謊言。倒是看見死人化成鬼這類傳聞,近日仍不時聽說——」
「的確常聽說,聽得我都要一肚子火了。那已不單是疑心生暗鬼可以解釋了,錯覺也該有個限度。」
沒錯,亡魂的傳聞,悉數是出於錯覺,仲藏說道:
「既然純屬錯覺,目擊者認為自己看見的是什麽,就取決於自己的心境了。」
「或許正是如此。」
「因此……」
長耳蹭了蹭耳朵說道:
「戲子扮亡魂,基本上是什麽妝也不上的。既然扮的是不在人世的亡者,世間法則便無法通用。如此一來,既沒有喜怒哀樂,也無法以言語思緒與人相通。不過是魔由心生者將一己心境反映於眼中所見,錯覺自己看見亡者生前麵影罷了。」
「取決於目擊者自己的心境?」
「沒錯。因此亡魂非得扮成怎麽形容都成,卻又怎麽也無法形容不可。若見扮的亡魂乃含恨或含冤而死,就演得哭哭啼啼的,不僅代表這戲子僅有三流功力,也代表撰寫這腳本的戲班子作家實在窩囊。扮亡魂求的,並非投觀客所好。粉施得一臉蒼白、身子某處爛了塌了、紮起衣擺如漏鬥狀,這些個手段並非為了迎合觀客,不過是為了表示此人非人。從前的戲子,可是連這些個手段也不要哩。總之,亡魂身分該憑演技詮釋,用不上這種血糊假傷——」
「知道了知道了。那麽,這行頭該用在什麽地方?」
「用在武打戲上。阿又,活人挨刀可就該濺血了,但在戲台上總不能真砍下去。戲台上的武打戲,總是不見半滴血。」
「有哪出戲真濺血了?」
「所以才該張羅不是?比方說,有人被一刀劈死。倘若被砍在右側,死前總會轉個身讓觀客看個仔細。試想,此時額頭上若淌下一道血,會是什麽模樣?白粉臉上一道紅,看起來可是分外搶眼,想必觀客都要看得樂不可支了。」
「觀客隻會作嘔罷。」
「會麽?」
恐怕要把人給嚇得紛紛離席哩,又市說道:
「用不著流什麽血,大家也老早知道演的是什麽情節。看戲不就是這麽一回事兒?改以這種不雅的方式作戲,隻怕要把觀客們氣得火冒三丈,說不定有些還真以為鬧人命了,嚇得連滾帶爬逃出去哩。再者,倘若你這血淋淋的玩意兒真受到矚目,難道不怕奉行所以蠱惑人心之名前來取締?」
「你認為不行?」
沒想到長耳這回這麽輕易就放棄了。
原本料定可能要激起一場激烈爭辯,又市這下完全撲了個空。
你今兒個怎這麽平心靜氣?又市問道。因為我也是這麽想,長耳回答。
「你也是這麽想?那還造出這種東西做什麽?」
「唉,上回用的那蛤蟆,充其量不過是傳統行頭的改良品,雖然壯觀好用,對情節或作戲的法子根本毫無影響。但這東西可就不同了,憑它包準能完全改變作戲的方式。如此一來,戲子鬥劍也非得鬥得更逼真不可。不過,正如你說的——這東西實在是不雅。」
看來真是不行,長耳自言自語似地感歎道:
「或許是閻魔屋的差事幹太多了。」
「損料差事也算不雅?」
「當然不雅。常得裝腔作勢,況且老得投觀客所好。」
「的確沒錯。」
「倒是——阿又,那阿縫夫人究竟在打什麽主意?欲認罪悔改,卻又無從償罪,豈不是根本無路可走?角助所言不假,至今為止,任何人都沒損失,反而是將真相公諸於世,損失方會露見。原本以為兒子是病死的,這下發現竟然是受虐致死,夫君哪平得了心、靜得了氣?婆婆就更不必說了,大家想必都要恨死這個惡媳婦。不過,話雖如此,家中又還有個次子,還得顧及武家的體麵。這下還真是左右為難。」
「的確是左右為難。」
「通常,打這兒開始才算是損料差事,夫君的愛子、婆婆的愛孫遇害而死,這可是個非同小可的損失哩。」
說得一點兒也沒錯,又市應和道:
「所以呀,委托人若是婆婆還是老公,還容易理解。代咱們報殺子之仇——這才是常情。若是如此,咱們也不愁找不到法子。」
「且慢且慢。即使如此,咱們還是要無計可施,因為情況根本沒半點兒不同。次子仍在,家門體麵也仍須顧及,有哪兒不同了?」
「不——當然不同。」
「是麽?好罷,娃兒的仇是不難報。隻要除掉這媳婦兒,體麵便得以保全——不過,這可不像你會考慮的點子。」
「你可真了解,這等下流手段的確不投我所好。倘若委托人是老公,不就代表這媳婦兒在裝傻了?」
「想必是如此。」
「那麽,隻要媳婦兒好好認罪、虔心悔改,或許便可使大家心服;根本無須公然定罪,便能在家中解決。雖然難保事後一家能毫無疙瘩和善相處,但隻要這媳婦兒打從心底悔改,仍可能有大好前景,抑或雙方可達成諒解平順離異,總之還有幾條路可走。隻是……」
如今這情況……
「先是——媳婦兒有心悔改,但悔改後,又不得不擔心夫君與婆婆的心境。這,可真是一點法子也沒有。」
所以我才想知道,你究竟有什麽主意不是?長耳以急促的口吻說道。
他這焦慮,實不難理解。
「這委托人,是來委托阿甲代為辦些什麽?」
「——幫忙想個法子。」
「想個法子?」
「每每思及自己施虐致死的娃兒,便徹夜難眠。不僅無顏麵對家人,欲伏法償罪,亦不知該如何為之。望能真心悔過,虔心憑吊娃兒在天之靈,但又不知該如何向夫君與婆婆坦承此罪,如此以往,根本是無計可施。故望阿甲能代為想個法子。」
「哪有什麽法子?」
聞言,仲藏高聲大吼:
「如此委托,根本是無理取鬧。阿又,完全不值為此事絞盡腦汁。我看就由你親自登門勸說,以小股潛的舌燦蓮花為此事做個了斷罷。」
「這——要如何做個了斷?」
「就勸這媳婦兒——繼續忍耐下去,並告知她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可償罪。不,該說除了為一己之罪所苦、終生飽受折騰,別無他法可告慰可憐娃兒的在天之靈。還說什麽徹夜難眠?她連無辜娃兒的命都敢殘害,這麽點兒折騰哪夠償罪?」
「正是為此……」
我才得在事前……
稍事調查。
哼,少用這來搪塞,長耳說道,接著先是沉默了半晌,才又開口說道:
「看來——你心中仍有質疑。但阿又,倘若這阿縫夫人果真未吐實,會是為了什麽緣故?為何非得撒這種謊不可?而且為何得找損料屋來行騙?這我可是怎麽也想不透。真相根本還未為人所覺,總不至於——需要包庇某人罷?」
「所以,我才吩咐那賣吉祥貨的先就此稍事調查。」
「那吊兒郎當的家夥哪查得了什麽?」
「你說誰吊兒郎當了?」
門還沒開,便傳來這麽一句。
粗陋的門喀喀作響地給推了開來,隻見林藏就站在門外。
「這是在搞什麽鬼?天寒地凍的,我忙著在外四處奔走,孰料你們倆竟然窩在屋內烤火取暖、說人閑話。你們究竟還有沒有心肝?」
「提起你這從頭到腳沒一處可誇的家夥,除了閑話,哪還能說些什麽?」
「你哪來資格說這種話?」
「別佇在那兒嘮嘮叨叨的,快給我進屋裏。」
難不成想將我們倆給凍死?長耳說道。
這溫度的確能將人給凍死。這屋子不僅造工粗陋,屋內還沒什麽可生火的行頭,一旦冷下來便難再回暖。光靠一隻小火缽,根本於事無補。
快被凍死的是我不是?好歹也該為我溫點兒酒罷,賣削掛的林藏發著牢騷關上門,一在座敷正中央坐下,又一把將長耳抱在懷裏的火缽搶了過來。
「這兒別說是酒,連醋或開水也端不出來。除了與其他民宅有段距離、也寬敞些外,根本一無可取。或許適合商量奸計,若想取個暖,根本連門兒都沒有。倒是,情況如何了?托你探聽的那件事兒,可采著了什麽眉目?」
「阿又,你這是在急個什麽勁兒?難不成是對我的能耐有所質疑?唉,但年老早過完,我那些個討吉祥的行頭還真是賣不出去。總之,消息是采著了。」
好罷,林藏搓搓手,聳了個肩說道:
「首先,那委托人阿縫夫人——可是個大好人哩。」
「喂。」
又市挺直了原本慵慵懶懶的身子問道:
「這幹咱們什麽事兒?」
「哪會不相幹?這可是則重要的大消息哩。這阿縫夫人是個窮禦家人(注7)的千金,父親是個石高隻稱得上聊勝於無的小普請。嫁過去的西川家即使不是什麽顯要,但瘦死的駱駝畢竟比馬大,至少也是個二百石的旗本。或許咱們看不出這兩家有何不同,但對武士而言可是門不當、戶不對,依常理絕不可能結為姻親。這樁親事之所以能成事,也是看在大家對阿縫夫人讚譽有加的份上。」
「難道是不遜於小町(注8)的國色天香?」
不不,林藏猛搖手回答。
「難道不是?」
「並非如此。其實也算不上什麽國色天香,雖不是什麽醜八怪,但長相也絕對稱不上標致。大家誇的,多半是她的好性情,諸如勤勉持家、毫無怨言、孝順公婆、為人正直什麽的。」
又市原本老將她想像成一個趾高氣昂的武家妻女,看來實情並非如此。
「如何?不都說這是則重要的大消息了?阿縫夫人並不是個會撒謊的奸人,倘若真有意圖欺騙咱們,想必——」
「想必是有什麽理由,況且還是個說來話長的理由?」
長耳把話接下去說道。切勿草率定論,林藏回答。
「草率定論?」
「是要你別急著論斷。瞧你們這些江戶人,性子急的像什麽似的。總之閉上嘴仔細聽我解釋。總之,隻要記得阿縫夫人是個正直勤勉的大好人,這樁親事方能成事就得了。此外……」
林藏豎起指頭,壓低嗓音說道:
「那名日正太郎的娃兒,也的確是遭施虐致死的。」
「你怎知道?」
「同大夫探聽來的。」
「大夫?」
又市探出了身子問道。
「沒錯。為西川家把脈的,是個名日西田尾扇的庸醫。這家夥,其實是個貪婪無度的臭老頭兒。」
「你直接同他問來的?」
「當然不是。我哪會傻得留下什麽線索?若他是此事的主謀,我豈可能全身而退?」
的確有理。
有些大夫甚至不惜下毒害命。
「總之,雖然是個小大夫,但西田這家夥竟然存了不少銀兩,住的也是碩大華宅,手下還有成群弟子男仆。我就是從那夥人中打聽來的。據說——那娃兒甚是堪憐,死時渾身是傷,死因則是身體衰弱,幾乎是活活餓死的。」
的確堪憐,仲藏喃喃說道:
「記得——不是才五歲還是什麽的?」
「有個男仆說看了直教人同情,他連淚都流下來了。總之,阿又,這阿縫夫人的說辭可是真的,大抵都不是謊言。」
「且慢,姓林的。」
又市伸手打岔道:
「意即,西川家中的人——知道娃兒是遭虐致死的?」
「並不知道。」
「為何不知道?」
「西田似受囑咐不得聲張。」
「受誰囑咐?」
「應該是婆婆罷。」
「婆婆?為何是婆婆?」
還不是為了保全武家的體麵?長耳說道。應非如此,林藏旋即否定道。
「並非如此?」
「這……要說完全不是為了這個,或許多少有些。但這並非主要原因。這婆婆命西田緘口,並非為了保全家門體麵,而是為了包庇媳婦兒。」
「為了保護媳婦兒?倘若真如你所說,這媳婦兒可是犯了殺害婆婆愛孫、夫君承家長子的不共戴天之仇哩。」
「是如此沒錯。」
「當然沒錯。我問的是這婆婆為何要包庇仇人?」
「阿又,你還真是個傻子。」
林藏縮了縮鼻子,兩眼朝又市緊盯了起來。
「為、為何說我是傻子?」
「人情這東西哪裏這麽簡單?你想想,這婆婆可是對媳婦兒甚是鍾意。明知門不當戶不對,還是硬將這房媳婦兒娶過門的,其實是這婆婆。噢,或許夫君自個兒也有意,但沒有婆婆的許可,親事也絕無可能談得成。別說是談,媒妁連想提這門親事,也是門兒都沒有。此外,這名日俊政的夫君,也是個教人難以置信的孝子。老母若是不答應,絕對是恭敬從命。正是因婆婆看得合眼,才得以娶阿縫夫人過門。」
「但——」
「別忘了,這媳婦兒不僅教婆婆疼愛有加,教夫君甚是合意,連下女小廝對其也是至為景仰。況且——還產下了個兒子。」
「這與此事有何關係?」
「瞧你說什麽傻話?這當然是大有關係。這阿縫夫人——除了這唯一一回過錯,可是個無懈可擊的媳婦兒呀。」
「即便僅犯了一回——這已是個無可彌補的過錯不是?」
殺人之罪——可是非同小可。
「是沒錯。娃兒都已經死了。不過,阿又,這並不能改變什麽。即便是揪出阿縫夫人罪愆,對其休妻、量刑——難道就能換回死去的娃兒?難道還能再覓得一個更好的媳婦兒?難道有辦法扶養嗷嗷待哺的娃兒?」
這——的確不無道理。
就這點而言,報仇的確是個愚蠢之舉,這道理又市並不是不懂。但雖懂,又市也知道仇恨常是無法泯滅的。人畢竟愚蠢,有時就是會為非理法的執念所縛,無法理性判斷損益。
再者。
「這道理——說不通不是麽?」
道理?——林藏一臉納悶地說道:
「喂,阿又,我從沒想到有朝一日會從你嘴裏聽到這個字眼。你這家夥哪懂得講什麽道理?」
說什麽廢話?又市回答:
「我可不是在說我自己講道理,而是指那老太婆的決定。」
「喂,你仔細想想。家門的清譽、武家的體麵——一聽見這些個大道理,咱們這種人便要斥為無稽,但即便是商人或莊稼漢,不也都得講究這些?倘若店家毀了商譽,把客官都給嚇跑,哪還做得了生意?同理,莊稼漢壞了村內規矩,遭鄰裏斷絕往來,日子哪還過下去?武家也是同樣道理。並不是在抬舉武家,但這些家夥可是天天活在罷免官位或廢除家門的威脅下。更糟的是,武士可受不了這種打擊。即便尚有娃兒嗷嗷待哺,一家也可能就此淪落街頭。即便道理說得通,還是有損無利。」
林藏說的有理,長耳說道:
「世間人情冷如冰。從上到下,都視他人不幸為樂子。武士本就是靠體麵吃飯的,絕非憑一己好惡挑險路走。倘若真能放下對已逝娃
兒的思念——或許依這道理行事方為妥當。」
「為了還活著的孫子,放下死了的孫子?」
這種事哪可能這麽容易辦到?又市麵壁嘀咕道。
原來——是這麽回事。
「因此。」
似乎是察覺到了什麽,林藏將指頭貼在薄薄的嘴唇上說道:
「因此,這媳婦兒的為人,才是最該考量的不是?倘若這阿縫夫人平日是個素行不良、性子別扭、人見人怕的惡媳婦兒,想必無人會輕易放下。這麽個混帳東西,萬萬不可饒恕——想必大家都要如此認為。不僅如此,還可能鬧上媳婦兒娘家,開誠布公向官府提訴,鬧到自己顏麵掃地也不足惜。因此,正如你所說,這道理才說得過去。之所以沒這麽做——」
不就是阿縫夫人已被視為重要家人麽?林藏感歎一句,繼續說道:
「自家子女犯了過錯,力圖包庇也是情有可原。你們倆想想,她麵對的並非什麽仇人,而是愛子的媳婦兒、愛孫的娘,何況一家對阿縫夫人還視為己出,甚是疼愛。兩相權衡,一家將選擇哪一頭,根本是不辯自明。」
「那麽——總而言之,咱們這委托人將娃兒折磨致死一事,隻有那婆婆知道實情?」
「沒錯,其他家人俱是渾然不察。且已為婆婆所知悉一事——阿縫夫人本人亦不知情。」
林藏如此總結道。
【參】
怎麽又是樁麻煩差事?個頭矮小的老人不住蹭著自己的下巴說道。
倘若下顎蓄須,這會是個自然的動作,但老人的下巴卻是一片光溜溜的。
這下又市造訪的,是久瀨棠庵位於下穀(注9)的草庵——雖然不過是一戶長屋。
久瀨棠庵自稱是個曾為儒學者的本草學者,但真正身分則無人知曉。雖然此人博學多聞,看來的確有學者的架勢,但總教人無法參透他究竟是靠什麽樣的差事維生。
總之,此人雖身世成謎,但也和又市及長耳同樣為閻魔屋幹活。
「好罷。兩位要老夫幫些什麽忙?」
「你不是個學者?角助曾言隻要不是正經事兒,你什麽都清楚。故此——想向你借點兒知識。」
嗬嗬嗬,棠庵以女人般高尖的嗓音笑道:
「向老夫借知識?」
「否則還有什麽好借的?瞧你這地方,看來和咱們一樣一貧如洗,還生得這副寒酸德行。既沒有怪力武藝,也沒有萬貫家財,看得咱們反而都想借你點兒東西了。」
「這話說得一點兒也沒錯。」
「說得沒錯?」
「老夫是靠這個餬口的。」
老人伸出食指,朝自己的太陽穴上敲了敲。
「靠腦袋——?」
「沒錯。誠如你所言,老夫從未舉過比筆更重的東西,幾乎要連兩腿該如何跑也給忘了,飯菜也吃不了多少,平時盡可能維持不動。」
「聽來活像條魚幹似的。」
「的確像條魚幹。動得多了,消耗也多。消耗多了,就得多補些什麽。少了就得補足,若不補足,遲早消耗殆盡。此乃世間常理。人不都是餓了就得吃?」
「因此,你盡可能維持肚子不餓?」
你這家夥未免也太滑稽了罷,又市高聲大笑道。
「總而言之,天地萬物大抵皆循此道理而成立。例如水往低處流,黑夜無日照。萬物皆是用了減損,存了增多。正因用了要減損,方有損料產生。」
「這不是廢話?」
「不過,有兩種東西是違反這道理的。」
話畢,棠庵睜大了雙眼。
接著又朝太陽穴上敲了敲。
「就是此處。」
接著又指向胸口。
「以及此處。」
「你指的是什麽東西?」
「知,與情——」
「情——?」
「沒錯。容老夫打個比方;存貨入倉,隻要有進無出,終將被完全填滿,無法容納更多貨物,哪管倉庫再怎麽大,都是同樣道理。但知識再如何蓄積,也不至於填滿。再怎麽學習,腦袋也不會膨脹。累積新知,能夠永無限製。此外,亦是再如何使用,也不至於減少。倘若使用過度將使知識減少,賢者的腦袋豈不是馬上要空無一物?」
「你們這些學者還真是麻煩。」
「的確麻煩。至於此處。」
棠庵再次指向胸口說道:
「欲望、執念一類東西,同樣毫無際限。此外,情愛亦是如此。親子之情、夫妻之情、物欲、財欲、名欲,反之則有恨、怨、嫉、妒,可謂永無止境。既可能無限膨脹,亦可能無故消弭。」
「人豈能以道理論斷?」
「的確不能。硬是以理道斷,必將有所扭曲,總會有哪兒不對頭。而人,便是對此佯裝視而不見,或行妥適壓抑,方能安穩度日。對此類情況,老夫極不拿手。」
「極不拿手?」
「意即,老夫常時避免碰觸人情、脾氣:心境什麽的,僅以此處麵對。」
棠庵指向額頭,繼續說道:
「因此,今見又市先生登門造訪,談起西川家之事,老夫本人亦是倍感迷惘。倘若先生欲詢問的,是那阿縫夫人、或名日阿清夫人的婆婆之心境,老夫自是無從回答。為何有如此言動、如何使眾人心服——此類問題,要如何回答都成。然而,欲得出看似有理的解釋雖是輕而易舉,但卻無一可妥善證明。凡是心境問題,往往連當事人自身亦無法論斷。就連自己也無從理解,解釋當然可能時時生變。故此,先生您……」
即便是紅的,也能輕而易舉將之說成白的,老人說道。
「是沒錯。」
又市最擅長的技倆——便是舌燦蓮花以說服他人。
「為人所欺,指的不正是不知分辨所聞虛實,便對其深信不疑?」
「若被看出虛實,哪還騙得了人?」
「人心本就曖昧難清。自己作何想法、有何感覺、執著於自我、深信自個兒是什麽樣的人——這類話人人都說,實不過是自我欺騙,悉數實為錯覺。不過是絲毫不察自己所言非實,故未察覺自己受騙而已。今回,兩位想必也是代委托人行騙。總之,兩位今回行騙,必是有所目的。」
想必——的確是如此。
「行騙並非老夫所長。」
棠庵說道。
「真是如此?瞧你上回不是才將幾個商人及同心騙得團團轉的?還信口瞎說,羅織了那段寢肥還是什麽東西的——」
當時棠庵的確煞有介事地編出一段說法,硬是將長耳布置的幼稚機關說成了真有其事。僅憑一張嘴,便讓一夥人聽得心服口服。
「那樁——的確是真有其事。」
「真有其事?」
「老夫並非信口雌黃,不過是陳述一己所知。老夫當時所陳,悉數是諸國口傳、筆述之見聞。至於如何論斷虛實、如何看待解釋,就端看聽者個人判斷了。」
「真、真是真有其事?」
怎麽聽都像無稽之談。
不僅是荒誕無稽,且未免過於巧合。
當然是真有其事,棠庵回答。
「聽來如此荒誕——豈可能真有其事?」
「正確說來,應說是一度被信為真有其事。某些地域傳說其事屬實,有些人認為其事屬實。然若理解天地萬物之理,便可辨明實為荒誕無稽。」
——原來他自個兒也不信。
「意即,這並非你自個兒羅織的無稽之談?」
「沒錯。若純為老夫所羅織,外人隻消一番羅列檢視,純屬虛構便不辯自明。此類陳述之真偽,僅需略事調查,便能
輕易辨明。如此一來,老夫不僅無法以此餬口,更失去身為學者之資格,甚至可能得麵對國法製裁。毫無依據信口雌黃,終將使老夫信譽盡失。此類言說,或能投講釋師(注10)、戲作者(注11)所好,但繪草紙(注12)或舞台戲碼,可無法視為證據。聽似無稽卻有史料佐證者,老夫這等學者方能述之。而既是出自學者之口,便較能取信於人。」
原來如此——
他的招敷原來得這麽用,又市恍然大悟。
「那麽——」
可願意把這知識借給咱們?又市問道。
「老夫稍早亦曾言及,知識借了也不會短少。隻要有銀兩當酬勞,需要多少老夫都樂於出借。好罷,兩位需要的,是什麽樣的知識?」
話畢,棠庵再度蹭起下巴來。
真希望他長了胡子。
「且慢。」
「怎了?可是想起了什麽?」
「兩位方才提及的西田——可是西田尾扇?」
「噢?你是指為那一家醫病的大夫?沒錯,就這名字。你聽說過這號人物?」
「此人——是個庸醫。」
「大夫有哪個不是庸醫?」
「絕無此事。切勿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此人醫術尚稱高明。」
「是麽?這種家夥,不都和陰陽師、咒術師一個樣?個個陰陽怪氣的。」
「不。老夫方才亦曾言及,人之精神難以理論斷,但身軀可就不同。若有哪兒不舒服,必有不舒服的理由。隻要將此理由除去,病情便不至於惡化。至於蘭學(注13),則是將不舒服之部位去除。因此,大夫診治並非毫無療效。不過,若理由為精神方麵,便須假咒術之力,方能收效。」
「原來如此——」
聽來和木匠沒什麽兩樣,又市說道。沒錯,老人回答:
「因此,坊間庸醫,不是知識不足,便是技量不足,總有一方略有欠缺。若非因不諳此病而無法診治,便是技量不足而無從醫之。即便如此,仍自稱能治愈此病者,便是庸醫。」
「尾扇也是有所欠缺?可是醫術不夠高明?」
「此人醫術高明,知識甚豐。但獨缺人情。」
「人情——」
「即認為大夫有義務醫好病患、減輕其痛楚的同情與悲憫之情。事實上,身為大夫最重要的,就屬這點。若以此為動機,有助於增長知識、琢磨醫術。」
「分明說自己對人情極不拿手,這下怎說得像你很懂人情似的?」
「當然懂,也明白自己缺了這個。」
因此,老夫才無法成為大夫,棠庵說道:
「老夫——總無法壓抑求知欲望,無法設身處地為病患著想。相形之下,尾扇則是以財欲填補人情短少之空缺,方能以行醫為業。」
「他是個利欲薰心的家夥?」
是個守財奴,棠庵蹙眉說道:
「尾扇生性見錢眼開,故絕不為窮人診治。即便習性如此,卻甚重視名譽。故此,即便家徒四壁,若是武家,其便欲入門診之。之所以愛財如命,想必亦非愛慕奢華、或物欲薰心使然,不過是錯覺權力、名譽均可以金錢購之。或許——此人對武士身分甚是向往也說不定。」
「原來如此。意即,婆婆支付的遮口費用,正投其所好——?」
再怎麽說,旗本家中耆老主動低頭,甚至還奉上銀兩苦苦懇求。若西田真是這麽個習性,當然要樂不可支。
「此乃人命相關之秘事,依老夫所見,西田索求的數目理應不小——倒是……」
棠庵突然擺出一臉納悶神色。
「怎了?」
「噢,又市先生那操京都方言之同夥……」
「可是指姓林的?」
「此事——可是此人向尾扇本人打聽來的?」
「不,是同小廝還是男仆什麽的探聽來的。據說,此人雇用了為數不少的仆傭。」
「這可就奇怪了。」
棠庵說道。
「有哪兒不對勁?」
「風聲走漏了。」
「有哪兒——走漏了?這些家夥不都是尾扇的手下?」
「手下?又市先生,尾扇並非盜賊之流,而是個大夫。有的隻是弟子男仆,而非手下。此人如此利欲薰心,對弟子或仆傭理應是毫不信任。」
「噢?」
「此人就連對妻室亦甚是提防,常時將財庫鑰匙掛於頸上,連就寢時亦不離身。生性如此,豈可能將此等有利可圖之事告知下人?兩位不妨想想,西川俊政無論如何,也是個旗本,石高必不下於二百石。而尾扇——碰巧抓住了這旗本的把柄。」
「意即,不可能僅討個一回遮口費便善罷甘休,非得來個物盡其用不可?」
「不不。勒索強取,絕非能反複使用之手段,尤其武士並不似扮相般富裕。話雖如此,利用價值卻不可輕忽。即便討不了幾個子兒,派得上用場的地方可是多不勝數,例如委其為自己與大家牽線結識什麽的,大抵都能成事。不過,欲提出此類要求,必得遵守嚴守秘密之前提。」
「不不——且慢。診斷娃兒死因時,同在現場的弟子不都親耳聽見真相了?」
「並無他人在場。」
「無他人在場?」
「一如和尚,大夫乃可自由出入達官家中之特殊行業。地位如尾扇者,出外診治時或有小廝代為攜行道具,但把脈時並不容許小廝一同入內,而是命其於門外待命。即便是弟子,亦是無從進房,僅可靜候於門外。商家或許尚有可能,但武家可不是簡簡單單便能深入。」
「這——」
若是如此,如今這情況,又是怎麽一回事?
「依老夫所見——想必是尾扇門下某一弟子泄了密。至於究竟是在外竊聽得來,抑或察覺事態有異而於事後查出,就不得而知了。」
「且慢。你所說的究竟是指——?」
「沒錯。」
意即,勒索者除尾扇之外,極可能另有他人,棠庵說道:
「自又市先生之同夥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探知看來,真相應是如此無誤。不同於尾扇,弟子或小廝僅需賺得蠅頭小利,便可滿足。由於心狹誌低,不僅不如尾勖小心謹慎,也極易泄漏口風。」
「不過——這些家夥有樣學樣地學主子勒索,究竟——」
目標是什麽人?又市納悶地說道。
「依老夫所見,目標可能有三。首先,是要求封口的始作俑者,婆婆阿清夫人;其二,是最可能因家門蒙羞而受害的夫君,俊政大人:其三——便是阿縫夫人本人。」
「最可能的——會是其中哪個?」
「這……」
棠庵蹭了蹭光滑無須的下巴回答道:
「第一位,阿清夫人,乃雇主尾扇之目標,這夥人理應避之。欲勒索,便得讓阿清夫人曉得自己知曉這秘密。如此一來,阿清夫人當然認為尾扇已將秘密外泄,尾扇也將因此失去勒索之機——當然,一己所為亦將為尾扇所察。若欲恐嚇取財之事為尾扇所知,自是不妙。故應不可能是阿清夫人。至於夫君——想必也無此可能。」
「怎說?」
「畢竟區區一介小廝,毫無可能麵見旗本。此外,俊政大人對實情毫不知悉,理應不可能接受小廝這番說法。甚至怒斥勒索者欺官、當場將之手刃,亦是合於理法。即便不至於如此,俊政大人想必也將先同阿清夫人確認此說之真偽。如此一來,仍是同樣結果,不,甚至將更形險惡。」
「如此說來——」
便僅剩此案委托人一個。
棠庵蹙著甚是稀疏的雙眉說道:
「如此
推論——答案似乎是如此。首先,阿縫夫人對阿清夫人懇求封口一事並不知情。亦即,對阿清夫人知道實情——亦是絲毫不察。」
林藏曾如此言及。
「如此隱情,尾扇家中竟有人知曉,著實教人詫異。此乃家中私事,依老夫所見——應是尾扇同阿縫夫人聽取秘情時,碰巧為此人所聽聞。總之,假定阿縫夫人不知婆婆要求封口,娃兒乃死於阿縫夫人之手一事亦屬實情,那麽兩位認為,此事可作何推測?」
「能推測出什麽?」
「噢,倘若此一罪行真是由阿縫夫人所犯下,既知實情,卻似乎未試圖守密封口,想必代表……」
「原來如此。」
——代表阿縫夫人認為,實情尚無人知悉。
棠庵頷首道:
「眼見無人調查究責,想必阿縫夫人以為,大夫於檢視遺體時未察覺娃兒乃遭蓄意虐死。如此一來——」
「原來如此。有心人隻消透露秘密早為一己所知——欲勒索便是輕而易舉。尤其以阿縫夫人為對象,更有如探囊取物。」
「沒錯。自己遭勒索一事,阿縫夫人當然無膽向以阿清夫人為首之家人透露,亦無法與家人諮商。而此人之脅迫行徑——亦不為尾扇所察。」
「原來如此。挾同一手段,尾扇可向婆婆、其門下之勒索者則可向咱們的委托人脅迫勒索——」
「想必正是為此——才前來委托吾等不是?」
「有理——」
不過……
「若是如此——依常理,應是委托咱們代為對付那勒索的家夥才是。」
依常理,多是如此。
這……棠庵再度思索了起來。
「或許是因自己確有遭人勒索之把柄,故難以如此言明。對自己犯的罪絕口不提,僅委托他人代為解決勒索,想必就連自己也難以說服;畢竟阿縫夫人似乎是位善人。此外,若是如此委托,阿甲夫人也絕無可能承接。」
的確有理。
「但如此以往——終將身陷萬劫不複之境。」
「怎麽說?」
「老夫稍早亦曾言及,人心之欲永無止境。有膽勒索他人者,一度嚐到甜頭,往後欲罷也是不能。」
一點兒也沒錯。
又市曾見過的這類家夥,可謂多不勝數。
「——即便對一己所犯之罪有再多悔恨,若是順從惡徒脅迫,不論財力或精神,都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境。這點道理,就連娃兒也懂。為求避免,必得將一己罪行公諸於世。如此一來,自己的娃兒、夫君、婆婆,恐全家都將被逼上絕路。想必——阿縫夫人正是為此困擾不已,僅能委托吾等這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行業代為料理。」
「原來——除了難耐良心苛貴,或許還有這個理由。」
若真是如此——這啟人疑竇的委托方式,便不至於無法理解。
這樁差事之所以啟人疑竇,正是因此理應為一己之罪悔恨不已——同時還是個大善人的委托人,言行間總教人感覺似有隱瞞。
怎麽看都不相稱。
即便有著深深懺悔,似乎仍試圖隱瞞些什麽——
——倘若實情真如棠庵這番推想……
那麽,這委托人便是撒了謊。但撒謊的目的,並非為了營造對自己有利之局麵。
遭人勒索也是自作自受,故也僅能默默承受,但委托人之目的,乃回避更多勒索將於未來造成的不幸——不僅是一己,亦將禍及親人之不幸。意即,此人欲借這番委托,一肩扛下或將殃及他人之災厄。
的確——比起將銀兩交付勒索者,交給損料屋或許要好得多。
——不過……
這可真是樁困難差事。相形之下,強迫勒索者罷手要來得容易得多。但僅是如此,並無法將委托人之苦惱連根拔除。
——若是如此。
此番純屬假想,棠庵說道:
「畢竟,就連是否真是遭人勒索尚無法確定。方才所言,純屬老夫腦海中所作之一番臆測,毫無任何佐證。若無佐證,聽來再有道理的言說也不過是虛構。身為一介學者,實不應僅憑此指點兩位如何行事。若不進一步查明——」
「我這就去查。」
又市起身說道。
【肄】
一個暖暖冬日午後,擔任岡引的愛宕萬三前來造訪正在市內巡視的南町奉行所定町回同心誌方兵吾。
眼見平日總是滔滔不絕的萬三,這回卻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模樣,誌方也不由得憂心了起來。麵帶這種神情時,萬三捎來的通常不會是什麽好消息。
怎麽了?被如此一問,萬三便要求誌方能否前往番屋一趟。
萬三表示——有個身分不明的傷者被送到了自己這頭。由於情況甚是難解,教人不知該如何處理,隻得將其遷往番屋。
小的實不知該如何裁定,萬三雙頰不住顫抖地說道。
「情況甚是難解——萬三,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首先,若是具身分不明的屍首,尚不難理解,但這下卻是個傷者。難道是昏倒路旁,毫無意識?」
「並非昏倒路旁,是個傷者。」
「傷者理應還有意識,隻需問出身分姓名不就得了?聽取後,便可將之遺至該遣之處。難不成——有什麽難言之隱?」
難道是有誰欲取其性命什麽的——誌方不禁納悶。若是如此,可就草率不得了。
「並非如此。」
「那就給本官說個清楚。是怎麽一回事?」
「是。想必大爺也到過根津信行寺。那兒不是有段陡峭的石階?」
「本官知道。記得該石階綿延甚長。」
「那女子——依小的推測,似是武家之妻室或千金,看來似乎是自那石階上跌落。」
「自石階上——跌落?」
那石階,少說也有五十階。
「是的。總之,也不知是自哪一階跌下的,正好摔在石階下頭的石子路上,一個碰巧路過的雙六販子見狀,連忙上前相救。雖然獲救,但這女子腦袋遭受重擊,額頭都裂了開來,一張臉血流如注。」
「傷得如此嚴重——」
竟然還救得活?誌方說道,萬三則是語帶含糊地回答:
「沒錯,見此女滿臉鮮血,路旁茶店的老太婆和寺內的小和尚全都趕了過來,先將她給抬進了寺廟裏。眾人發現此女雖是血流如注,但性命不至堪虞。至此為止,尚屬順利——」
誌方心中湧現一股不祥的預感。看來——似乎是樁麻煩事兒。
「此女就連自個兒的出身、身分,都給忘得一幹二淨。不過自其打扮看來,似是正前去掃墓。」
「若是前去掃墓,便代表是個親人葬於寺內墓園的施主。若是施主,住持理應認得才是。」
「然住持亦表示不識此女。不過,也或許是顏麵腫脹,難以辨認所致。」
「顏麵腫脹?」
可是撞傷了額頭哩,萬三蹙眉說道:
「胳臂及兩腿僅有跌打小傷,但顏麵可就——總之,大爺親眼見了,便會明白。」
——壓根兒不想看人這副模樣。
「傷得連顏麵都難以辨認?聽來的確麻煩——」
「沒錯。唉,廟方法師也甚是無情。即便認不出是該寺施主,至少也該體現佛祖慈悲。誰知不過照護三日,便表示寺內無法繼續收留。」
「這……若是就這麽住下不走,當然困擾,但區區三日便要攆人,未免也過於性急。畢竟,此女傷勢十分嚴重不是?」
這——萬三略顯畏縮地說道:
「其實——此女食量甚是驚人。」
「食量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