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回一主題思想的《鱣篇》,亦是書寫人生的雄心壯誌,抒發作者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


    詩的內容是:“


    鱣遊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遊?世士此誠明,大德固無儔。駕言登五嶽,然後小陵丘。俯觀上路人,勢利惟是謀。讎高念皇家,遠懷柔九州。撫劍而雷音。猛氣縱橫浮。泛泊徒嗷嗷。誰知壯士憂?”


    “潢潦”指小水坑和雨後道路上的積水。


    鱣遊動於淺水泥溝,不知大江大海的奔流。燕雀在籬笆間穿梭,哪知“鴻鵠”(天鵝)非凡的遨遊。開始幾句用比喻的手法,說一般人不理解壯士的誌向,此處“


    鱣”、“燕雀”是指唯利是圖的庸人;以江海鴻鵠比喻有遠大誌向的壯士,作者實際上是以壯士自命。


    下麵說“此誠明”明白了這一點很重要。“上路”是指仕官的道路,隻在權位唯利是圖謀主意。而是應當有“高念”崇高的理想,輔助“皇家”,指魏國。遠懷“九州”,據《尚書·禹貢》篇,古九州之名,為冀、兗、青、徐、揚、荊、予、梁、雍,錦繡中華,地大物博,曆史悠久。大禹為我國劃分了九州的土地是:濟水和黃河之間為兗州;渤海和泰山之間是青州;黃海、泰山及淮河之間是徐州;淮河與黃海之間是揚州;荊山到衡山之南為荊州;荊山、黃河之間為予州;華山之南和黑水之間為梁州;黑水到西河之間為雍州。


    “撫劍而雷音”,撫劍就是持劍,“雷音”比喻威如雷霆萬鈞之震。莊子在說“劍篇”謂劍有天子劍、庶民劍、諸侯劍。又說:“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曹植的身份屬於諸侯,所以取莊子“劍篇”之說。


    最後兩句是說,庸人隻為自身利益而嚷鬧,並不理解壯士的憂愁。全詩善於用比喻及對比的手法,抒發感情,以鴻鵠喻壯士,以


    鱣喻小人,此外本詩亦敘亦議,運用古典貼切,如《史記·陳涉世家》有“燕雀安之鴻鵠之誌哉?”曹植將它用在本詩裏,顯得十分貼切。(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安風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景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景榮並收藏建安風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