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回是曹植《贈王粲詩》中的開章兩句。全詩如下:
“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遊。樹木發春華。清池激長流。中有孤鴛鴦。哀鳴求匹儔。我願執此鳥。惜哉無輕舟。欲歸忘故道。顧望但懷愁。悲風鳴我側。羲和逝不留。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誰令君多念。遂使懷百憂。”
王粲山陽高平人。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龍》稱他為“七子之冠冕”,他能詩善賦,著詩、賦、論議60餘篇。獻帝被董卓挾持西遷,粲曾到長安,時左中郎將蔡邕讚粲有奇才,建議詔黃門侍郎,粲以西京擾亂求任。後依荊州主劉表,以粲貌矮小,體弱,不甚重用表死,粲說服其次子劉琮歸曹,粲被曹操辟為丞相椽。
“西遊”當指逛西園,在鄴城西。曹植的詩顯然是指王粲詩的回贈。王詩中有:“清夜遊西園,此寫憂思情”之句,曹植則有“苦愁思”“攬衣起西遊”。“孤鴛鴦”當喻王粲聲哀叫尋配偶。我願“執此鳥”,和他交朋友,可惜“無輕舟”比喻自己沒有權勢不能重用王粲。
王粲博物多識,問無不對。起初,粲與人同行,讀道邊碑文,人問曰:“卿能暗誦呼?”粲曰:“能!”雖轉身背而誦之,竟不失一字。其疆記默識如此。王粲的《登樓賦》是他賦中的名篇,當時曾膾炙人口,賦中有“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以足少留”之句,寫他看見異鄉風物之美而引起的思鄉懷土之情,特別深切感人。此賦還表現了作者處於亂世壯誌,不得謀伸展的感情。南朝詩人謝靈運評“王粲詩序”中說“王粲遭亂流寓自傷情多”。從曹植贈王粲詩中可以讀出王粲是因不得誌而且有所怨的。另外從王粲所作《七釋》中語:“深藏其身,高棲其誌,外無所營,內無所事”中,所發的牢騷,的確是心存怨恨,而曹植的贈詩乃完全是有感而發的。
曹植此詩寫遊園解憂過程,用孤鴛鴦“哀鳴求偶”喻意王粲的抑鬱寡歡,詩人同病相憐的自感孤苦無依,偉大的抱負不得施展的心態,而後,詩言一轉,寬慰王粲,“重陰潤萬物”指曹丕相施恩廣博,不會遺漏王粲的,結束兩句語含勉勵,進一步勸慰王粲放心,不要過多的憂慮。(未完待續)
“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遊。樹木發春華。清池激長流。中有孤鴛鴦。哀鳴求匹儔。我願執此鳥。惜哉無輕舟。欲歸忘故道。顧望但懷愁。悲風鳴我側。羲和逝不留。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誰令君多念。遂使懷百憂。”
王粲山陽高平人。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龍》稱他為“七子之冠冕”,他能詩善賦,著詩、賦、論議60餘篇。獻帝被董卓挾持西遷,粲曾到長安,時左中郎將蔡邕讚粲有奇才,建議詔黃門侍郎,粲以西京擾亂求任。後依荊州主劉表,以粲貌矮小,體弱,不甚重用表死,粲說服其次子劉琮歸曹,粲被曹操辟為丞相椽。
“西遊”當指逛西園,在鄴城西。曹植的詩顯然是指王粲詩的回贈。王詩中有:“清夜遊西園,此寫憂思情”之句,曹植則有“苦愁思”“攬衣起西遊”。“孤鴛鴦”當喻王粲聲哀叫尋配偶。我願“執此鳥”,和他交朋友,可惜“無輕舟”比喻自己沒有權勢不能重用王粲。
王粲博物多識,問無不對。起初,粲與人同行,讀道邊碑文,人問曰:“卿能暗誦呼?”粲曰:“能!”雖轉身背而誦之,竟不失一字。其疆記默識如此。王粲的《登樓賦》是他賦中的名篇,當時曾膾炙人口,賦中有“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以足少留”之句,寫他看見異鄉風物之美而引起的思鄉懷土之情,特別深切感人。此賦還表現了作者處於亂世壯誌,不得謀伸展的感情。南朝詩人謝靈運評“王粲詩序”中說“王粲遭亂流寓自傷情多”。從曹植贈王粲詩中可以讀出王粲是因不得誌而且有所怨的。另外從王粲所作《七釋》中語:“深藏其身,高棲其誌,外無所營,內無所事”中,所發的牢騷,的確是心存怨恨,而曹植的贈詩乃完全是有感而發的。
曹植此詩寫遊園解憂過程,用孤鴛鴦“哀鳴求偶”喻意王粲的抑鬱寡歡,詩人同病相憐的自感孤苦無依,偉大的抱負不得施展的心態,而後,詩言一轉,寬慰王粲,“重陰潤萬物”指曹丕相施恩廣博,不會遺漏王粲的,結束兩句語含勉勵,進一步勸慰王粲放心,不要過多的憂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