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於建安18年(公元1年),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即曹憲、曹節、曹華嫁給漢獻帝劉協為貴人,小女曹華因年幼待於閨中。二女入宮後幽思多愁,時有悲傷,其母卞氏知之,便命曹植作《敘愁賦》,以解二女之憂愁,實為奉母命之作。
曹操女兒知其名者,除憲、節、華外,還有清河公主金鄉公主,安陽公主,高城公主。曹操對待女人原則,可取之處是要求嚴格,常對她們進行儉樸教育,而且還對她們做了若幹製度上的規定。不可取之處,是常把女兒作為政治砝碼使用。他把三個女兒奉獻給皇帝,目的是不言自明的,是為了更有效的控製皇帝。《後漢書·皇後紀》載:“建安18年,操進三個女兒憲、節、華為貴人,小者待年於閨。19年拜為貴人,第二年伏皇後因密圖除掉曹操被弑,遂立曹節為皇後。”
敘愁賦並序原文
序:“時家二女弟,故漢皇帝聘以為貴人。家母見二弟愁思,故令予作賦。曰:嗟妾身之微薄,信未達乎義方。遭母氏之聖善,奉恩化之彌長。迄盛年而始立,修女職於衣裳。承師保之明訓,誦六列之篇章。觀圖像之遺形,竊庶幾乎英皇。委微軀於帝室,充末列於椒房。荷印紱之令服,非陋才之所望。對床帳而太息,慕二親以憎傷。揚羅袖而掩涕,起出戶而彷徨。顧堂宇之舊處,悲別之異鄉。”
“二女弟”指曹憲、曹節姐妹,“漢皇帝”指漢獻帝為貴人(宮中女官名,位次皇後)。“妾身”以憲、節的口吻,我二人才德微薄,還不知道入宮的規章。幸虧母親聰慧善良,受其長時間的養育之恩;“盛年”才有所成,“盛年”古人指女子15—0歲而成立。“修女”學習了女工縫衣。“師保”為輔導皇室子女的老師,誦讀了“六列”指《烈女傳》等篇章。觀圖像,期望能如古帝堯之女堯英、娥皇二妃那樣的人。身托於“帝室”,位列於“椒房”,並不響望“印紱”之美的裝飾。
“床帳”麵對羅帳常歎息,思念父母更加憂傷。揚袖子而掩涕,起身在戶外“彷徨”不已,“顧”此謂回憶,想起家居的堂宇,悲傷流落至遠鄉。此賦植以第一人稱自敘形式,代兩妹陳辭,抒寫二人幽閉皇宮時思念遠親的愁情,以及孤處獨居的哀怨,表現出了曹植對二妹子遭遇深深的同情。
但是,曹女皇後曹節,並不一定完全理解乃父的用心。所以既然成為帝婦,她對於漢室江山和獻帝本人,還是盡心盡力的。曹節對於其兄曹丕逼迫獻帝讓禪,表現很反感,據《後漢書·曹皇後紀》中說:“魏受禪,遣使求璽綬,後怒而不予。如此數輩,後乃呼使者入,親數讓之,以璽抵於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下祚爾!”曹節擋不住曹丕逼禪大勢,做了七年皇後,隨著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她也被降為山陽夫人。(未完待續)
曹操女兒知其名者,除憲、節、華外,還有清河公主金鄉公主,安陽公主,高城公主。曹操對待女人原則,可取之處是要求嚴格,常對她們進行儉樸教育,而且還對她們做了若幹製度上的規定。不可取之處,是常把女兒作為政治砝碼使用。他把三個女兒奉獻給皇帝,目的是不言自明的,是為了更有效的控製皇帝。《後漢書·皇後紀》載:“建安18年,操進三個女兒憲、節、華為貴人,小者待年於閨。19年拜為貴人,第二年伏皇後因密圖除掉曹操被弑,遂立曹節為皇後。”
敘愁賦並序原文
序:“時家二女弟,故漢皇帝聘以為貴人。家母見二弟愁思,故令予作賦。曰:嗟妾身之微薄,信未達乎義方。遭母氏之聖善,奉恩化之彌長。迄盛年而始立,修女職於衣裳。承師保之明訓,誦六列之篇章。觀圖像之遺形,竊庶幾乎英皇。委微軀於帝室,充末列於椒房。荷印紱之令服,非陋才之所望。對床帳而太息,慕二親以憎傷。揚羅袖而掩涕,起出戶而彷徨。顧堂宇之舊處,悲別之異鄉。”
“二女弟”指曹憲、曹節姐妹,“漢皇帝”指漢獻帝為貴人(宮中女官名,位次皇後)。“妾身”以憲、節的口吻,我二人才德微薄,還不知道入宮的規章。幸虧母親聰慧善良,受其長時間的養育之恩;“盛年”才有所成,“盛年”古人指女子15—0歲而成立。“修女”學習了女工縫衣。“師保”為輔導皇室子女的老師,誦讀了“六列”指《烈女傳》等篇章。觀圖像,期望能如古帝堯之女堯英、娥皇二妃那樣的人。身托於“帝室”,位列於“椒房”,並不響望“印紱”之美的裝飾。
“床帳”麵對羅帳常歎息,思念父母更加憂傷。揚袖子而掩涕,起身在戶外“彷徨”不已,“顧”此謂回憶,想起家居的堂宇,悲傷流落至遠鄉。此賦植以第一人稱自敘形式,代兩妹陳辭,抒寫二人幽閉皇宮時思念遠親的愁情,以及孤處獨居的哀怨,表現出了曹植對二妹子遭遇深深的同情。
但是,曹女皇後曹節,並不一定完全理解乃父的用心。所以既然成為帝婦,她對於漢室江山和獻帝本人,還是盡心盡力的。曹節對於其兄曹丕逼迫獻帝讓禪,表現很反感,據《後漢書·曹皇後紀》中說:“魏受禪,遣使求璽綬,後怒而不予。如此數輩,後乃呼使者入,親數讓之,以璽抵於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下祚爾!”曹節擋不住曹丕逼禪大勢,做了七年皇後,隨著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她也被降為山陽夫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