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寓之前


    透過舊的住宅地圖,可以很快知道在岡穀公寓興建前這裏有什麽。


    根據一九九一年的住宅地圖,公寓原本的所在地是停車場,兩者的動工年份相同,停車場和岡穀公寓的建地也完全一致,因此絕對可以肯定這件事。換句話說,停車場成了公寓。


    從這個時間點回溯,公寓在一九八九年版的地圖上幾乎一片空白。上頭沒有任何表示建築物形狀的房子標誌或戶名標記,因此應是空地。不過角地(注7)上有房子標誌,還標記上「小井戶」。這是小井戶人家的房子。


    至於一九八七年版的地圖,可以確認除了小井戶家還有三棟房。


    其中兩戶是「根本」和「藤原」,剩下一家隻有房子標誌,沒記載住戶名稱,想必不是空屋就是沒掛上名牌。


    不過,更久以前的住宅地圖就找不到了,但可以看出一九八七年到一九八九年之間,三棟房子陸續消失,隻剩角地的小井戶家,其他部分成了空地。這塊空地後來變成停車場,再變成岡穀公寓。


    說到一九八七年之後,那時剛好是泡沫經濟時期的最高峰。


    一九八五年的廣場協議(注8)導致日幣大幅升值。擔心日圓升值造成社會蕭條的日本央行大幅降低放款利率,使得地價上升率超過貸款的利息,很快導致不動產投資過熱。接下來,地價上升率高的地區接二連三被收購,達到一定麵積後蓋起公寓,而這些公寓也成了投機標的。


    我確認岡穀公寓所在地區的地價變動過程,這裏的地價在當時大幅上升,恐怕是碰上大規模的土地收購。實際上,仔細研究當時的住宅地圖,可以發現岡穀公寓所在的地區沿著最近的車站周邊接二連三出現空白,從中能夠窺見這些空白變成公寓、蓋起商業設施的過程。特別是麵對車站大馬路的地區,用十分驚人的氣勢重新進行土地規劃。


    然而,岡穀公寓這一帶的土地收購不太順利。


    位在角地的小井戶家始終停住,這片土地的利用價值便顯著下降。不光如此,岡穀公寓周邊像經蟲子啃食——不,應該說像被啃到剩下零星的住宅散布其上。從被啃光的空白地區可以想見當時應該柯建商企圖確保大馬路到岡穀公寓某條捷徑的區域,但並未成功,他們從一九八九年努力到一九九〇年,留下小井戶一家,房市泡沫突然破了。


    幾乎所有的空地都和岡穀公街的用地一樣暫時當了一段時間的停車場。但是,岡穀公寓周邊有許多建地空間十分充分的獨棟住宅區域,我不認為居民有這麽大的停車場需求。恐怕是泡沫經濟導致建設計劃中止,隻好暫時蓋成停車場,岡穀公寓的用地也就此當了兩年的停車場。


    當時,名為「地上屋」的惡質土地收購業者在泡沫經濟時期四處橫行,說不定因此出過什麽事。不過待我確認完報紙的微縮膠卷後,依然沒發現這裏出過自殺一類的壞事。


    實際上到底發生了什麽?


    ——還是根本什麽都沒發生?


    如今隻能直接問當地人了,而且不隻是隨便問問而已,須積極地四處調查訪問。


    久保小姐很幹脆地攬下這份工作。


    「我是為了自己做的。如果調查完後知道什麽事都沒有,我就接受是自己多心;如果真有什麽,也可以下定決定搬離這個不好的地方。」


    幸好她認識一群住在公寓和附近區域的媽媽。這些媽媽和當地區域的媽媽團體一直保有聯係;此外,擁有房子的人也會加入當地的自治會,我期待這些人為久保小姐搭起和當地人溝通的橋梁。


    每當遭遇這種情況,怪奇偵探·小池壯彥先生總向對方說明自己在「調查這塊土地的曆史。」久保小姐也模仿小池先生的機智——我還要在這裏坦承,久保小姐的編輯工作室作者頭銜更是幫上大忙,登場人物的名字也全是假名。


    根據周邊居民的說法,這一帶並沒發生案件或事故。


    最早受到久保小姐訪問的是,身為年輕媽媽團體一員的益子美和太太的公婆、益子茂先生、益子香奈惠太太,與益子美和太太的丈夫純二先生。


    益子茂先生接受訪問時是六十二歲,他搬到當地時剛好三十歲。


    茂先生說:


    「我是昭和四十五年(一九七〇年)——萬博(注9)那一年搬來這裏。」


    茂先生在前一年退休,前東家是綜合建設公司。他搬來時,日本正逢高度經濟成長期,景氣從他就職到壯年為止都很好。


    「所以我才能在三十歲就擁有獨棟房子,不過就是非常忙碌,家裏的事都交給太太打理,我則專心丁作。」


    因此,他不清楚附近鄰居的事。由於當時有一年雇用延長期的製度,茂先生在六十一歲退休,有段時間很不習慣待在家裏。他根本不認識周圍的居民,附近也沒常去的店家,可說沒有打發時間的地方。


    「現在好不容易習慣這樣的生活了。雖然還是沒地方可去,不過和孫子玩一玩,日子也就過去了。」


    茂先生退休的同時,香奈惠太太開始打工。


    「我高中一畢業就相親結婚,沒出過社會就被關在家裏,想趁這時累積一些社會經驗,而且每天和先生大眼瞪小眼也很累啊,他本來就一直不在家嘛。」


    香奈惠太太爽朗地笑了。


    香奈惠太太負責準備早晚餐,中午則由媳婦美和下廚,打掃洗衣也是如此。期間,照顧美和已經四歲的兒子颯人小弟的工作就落到茂先生身上。


    「我不清楚這一帶的事呐,你還是問我太太吧。」


    茂先生這麽一說,香奈惠太太也說:


    「我也不是很清楚,因為我們不太跟這一帶的人往來。」


    益子家在一九七〇年搬到這裏,搬來時,這裏還在開發階段,接近大馬路的區域出現零星的全新獨棟樓層,不少留下的田地和農家坐落在房屋之間。


    「長期住在這裏的當地人都有一定的橫向聯係,但我們這些新居民和他們根本沒什麽交流。我們也加入了町內會,但很長一段時間,帶頭的人都是本來就住在這裏的人,我們隻能默默聽他們的話。」


    長期居住者和之後搬來的新居民間存在隔閡。


    自治會基本上由舊居民掌握,新居民就算參加,也被他們當成「客人」。尤其是關於土地的祭祀或習慣,新居民有很多不清楚的眉角,無法站在資訊對等的立場提出意見;取而代之的是,新居民就算不去擔任需要負起眾多麻煩責任的幹部,也不會因此被舊住民多嘴幹涉什麽。


    「雖然也是慢慢有改變,不過我們家不太熱中自治會的活動……真的隻知道附近鄰居的事,而且也很片麵。一般來講,不都會因為孩子在當地學校念書,最起碼和孩子同學的父母形成橫向聯係嗎?我們老大和老二很會念書,都念私立學校;次男純二成績不好,上當地的公立中學,不太會念書,我們也覺得有些沒麵子。」


    「最後,我們就沒和其他孩子的父母有任何交流了。」


    香奈惠太太笑著說。


    純二現在是二十六歲,媳婦美和則是二十二歲。純二原本性格倔強又難相處,不過曆經結婚、兒子颯人的出生,逐漸成為圓融的好爸爸。


    「不過很會念書的長男和女兒到現在還是單身。長男在國外,女兒也在很遠的地方,兩人都有工作,不太可能和我們同住。結果到最後,我反而覺得純二最有出息,娶到願意和老一輩的人住的太太。」


    純二高中畢業後在當地運輸公司工作。二十二歲時,娶了小他四歲的美和,立刻生了颯人小弟。純二和鄰居也沒什麽交集。


    「雖然不是說我在這都沒朋友,不過在附近的朋友倒是一個也沒有,畢竟這一帶的人都不喜歡


    我啊。」純二苦笑,「美和反而和這附近的人感情很好,她一點都不知道客氣。」


    附近年輕媽媽組成的團體和美和很要好,但都是搬過家的人,不是長期定居在此的居民。茂先生如此感歎:


    「小時候,知道家裏附近住著哪些人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我的老家是很小的小鎮,說不定不是時代的問題,是地區的問題。」


    香奈惠太太也點頭說:


    「我覺得還是時代不同吧?我在家時,多少會和鄰居維持最基本的聯係,也會聊聊天。總之,我知道現在的鄰居,但要是問到以前有哪些鄰居就不知道了。」


    香奈惠太太大致知道附近的人家,也記得他們的長相,碰到麵都會打上招呼,送回覽板時也會站著講幾句話,但不知道鄰居實際上是什麽樣的人。因為關係很薄弱,一旦對方搬走就不記得那些人的事,常想不起幾年前還住在這裏的人。


    「泡沫經濟時期更是如此。十年前,這一帶的人家變化很大。長期住在這裏的人漸漸不在了,新的人也搬進來。而且,蓋起來的建築都不是普通的平房,反而是大樓和公寓,我們自然也和他們沒有往來了,所以真的完全不清楚。」


    不過,他們還記得岡穀公寓興建前,那塊土地是停車場。


    「但沒什麽車子會停在那裏,幾乎和空地沒兩樣。」


    純二回顧著。此外,那裏在成為停車場前也是空地。


    在泡沫經濟時期,很多老房子的住戶碰到土地收購就選擇搬走,留下來的土地慢慢變成建設用地,最後隻剩位在角地的小井戶家。


    「我還記得小井戶家的事。」香奈惠太太說,「實在太難忘了。」聽她這麽說,久保小姐做好了那戶人家曾經發生案件的心理準備,不過並非如此。


    「其實那裏是很有名的垃圾屋。」


    別說是院子,籬笆和隔壁空地的邊界上都堆滿了高高的垃圾。


    「我們搬來時,小井戶家就住在這裏了。他們雖然住很久,不過似乎不是當地人。我不太清楚他們何時搬來,但他們住在屋齡很大的木造房屋。」


    益子家搬來時,小井戶家還沒有垃圾。


    那是年紀很大的女性和中年兒子組成的雙人家庭。那位女性後來去世,兒子留下來,垃圾則住不知不覺間增加。整棟房子亂七八糟,庭院的樹木被垃圾埋住而枯死,有些地方的垃圾甚至堆得足足有一人高,甚至也可以從垃圾的縫隙窺見房屋的窗戶被沾滿汁潰的窗簾和垃圾埋住。


    小井戶家約在一九九〇年左右消失,當時純二還是中學生。


    「那一戶的媽媽從我懂事起就不在了。對我來說,那裏是老爺爺自己住的家,但我不記得看過老爺爺。雖然有老人在垃圾之間走來走去的印象,不過沒和他說過話,也沒真正看過他,所以根本不記得。」


    「他是沉默怕生的人。」


    香奈惠太太說:


    「該說是繭居族嗎?他總躲在家裏麵,足不出戶,跟鄰居也沒往來。印象中,他是一個總在害怕些什麽的人。我偶爾碰到他打招呼時,他總是嘴裏喃喃說著什麽地躲回家裏。」


    因此,她不知道對方究竟是什麽人,不過不斷增加的垃圾為附近居民帶來困擾。


    「那真的很誇張哦。夏天的話,連我家都會聞到臭味,蒼蠅很多就不提了,連烏鴉和野貓都會聚集過來。」


    小井戶堆積垃圾時,益子家也會委婉地向對方抱怨,「能不能處理一下貴府的垃圾?」不過,當垃圾堆到超過某種程度後,他們就不再提了。


    「因為……如果我們講了,他就願意整理,一開始就不會堆積垃圾了吧?要是太羅嗦,招來對方不滿也很麻煩。」


    「真是傷腦筋呐。」這一帶的住戶隻要碰麵就會談這件事,但也隻能對超出常理的人家保持沉默。雖然對方看起來很沉穩,但無法保證他對周遭住戶產生敵意後,不會驟,變成另一個人。


    這段期間,惡質的土地收購開始了。周圍人家接二連三搬走,連小井戶家也消失了。


    「是搬走了吧。」


    久保小姐這麽一說,香奈惠太太便加以否定。


    「不是。小井戶先生在誰也沒注意到的時候去世了。」


    似乎是在家裏發現他的屍體。


    「是異常的死亡嗎?」


    「好像是。據說是町內會的人發現屍體,我記得是夏天的事。因為實在太臭了,他們想上門抱怨這臭味實在難以忍受,去了才發現老先生死了,有一半的臭味是這個原因。不過因為平常本來就臭,大家都沒感覺。畢竟那是垃圾山啊,天氣又熱,大家都認為臭是當然的。」


    久保小姐問了死因,不過益子一家都不知道,遑論當時還沒到益子家的美和。


    「死了一星期還是兩星期了——總之聽說死了很久,但沒聽說是案件或自殺的風聲,或許是病死的。」


    那在小井戶家附近的人家又怎麽樣了?


    「隔壁是鬆阪家,是上了年紀的夫婦檔,我們搬來時就在了。我記得他們沒孩子。太太個性爽朗,先生也很親切沉穩,這種個性讓他們更難向小井戶先生抱怨。雖然總說著『傷腦筋』、『很困擾』,但沒聽說他們特別前去抗議。」


    香奈惠太太記得鬆阪先生是上班族,太太則是專業家庭主婦,不過不是很有把握。十五年前,這片土地變成岡穀公寓的建地後,鬆圾先生他們是第一戶搬家的人,但不知道搬去哪裏。


    「他們好像說過要搬去哪個鄉下隱居起來——小井戶家的對麵是根本家,我還記得他們家老奶奶的長相,其他就沒什麽印象了。」


    關於根本家,香奈惠太太記得不是很清楚,不過他們在益子家之後搬到這裏。年齡好像比益子夫妻大上一輪甚至更多,也有小孩,但幾乎沒往來,因此也不記得詳情。關於這一點,純二的印象也差不多,至少根本家沒有能夠和他一起玩樂的同齡小孩。


    「我聽人說,老奶奶已經失智了,老爺爺自己一個人照顧她。不過他們應該是和兒子一起住的。」


    根本家的對麵是藤原家,據說是久居當地的古老家族。


    益子家搬來時,在自治會內受過他們的照顧,不過平常沒特別往來。他們是農家,在稍微有點遠的地方有田地。藤原先生比茂先生大一輪左右,香奈惠太太記得他是沉默拘謹的人。


    「藤原太太也很木訥。都是老爺爺在處理町內會的事情,我對太太幾乎沒什麽印象。」


    香奈惠太太的印象大概就是這樣。


    她還記得對麵三戶及隔壁住戶的臉和名字,也對搬走的人家長相有點印象,不過就不知道其他的事情了,尤其是泡沫經濟時期搬走的人,通通從她的記憶中消失;茂先生更完全摸不著頭緒,他當然記得小井戶家,但其他人的住址和家族的記憶則極為曖昧不清;純二比茂先生好一點,不過也大同小異。


    除了三件情報,久保小姐等同毫無收獲地離開益子家。


    三件情報其中之一是:小井戶家是垃圾屋,屋主是非正常的死亡;另一件則是,雖然記憶模糊,但沒任何人家發生自殺事件,或至少沒在某棟房子發現自殺的屍體,也沒建築物變成案件或重大事故的現場。


    「有的話,我絕對不會忘記,一定會記得。」香奈惠太太很有自信。


    但如果在外頭自殺,就不是那麽有把握了。


    益子家搬到當地的期間,町內當然有人去世。雖然記不太清楚,但香奈惠太太記得附近四家都辦過喪事。根據交情不同,她參加過葬禮,還幫忙籌畫葬禮事務。她不記得聽過任何自殺傳聞,雖然不能斷言真的沒有,但香奈惠太太認為應該沒發生過。


    最後一件是,土地


    的記憶幾乎斷絕了,這說不定是日本都會區的普遍現象。兩個巨大的斷層,橫躺在這塊土地的記憶之上。


    一道斷層是起因於高度成長期間、急速劇烈的土地開發。


    岡穀公寓一帶在這個時期開始開發,土生土長的人和新近流入的人像洗牌一般混在一起,但久居此地的居民並未和後來移入的居民產生強烈聯係,因此出現斷層。


    這道斷層存在的同時,第二道斷層出現了——泡沫經濟時期的土地收購。


    無論新舊居民,大部分的居民都因此掃出這裏,同時不斷有更新的居民搬進這塊土地,導致以舊居民為中心的自治會活動被迫中止,而新流入的居民完全是流動狀態,不會參加自治會,也不會和土地產生聯係,在很短的時間便流向其他地方;好不容易留下來的舊居民和新居民持續進行世代交代。


    像益子家這樣的兩代同堂家庭非常稀少,反而存在很多隻有老人的家庭。老人一旦死亡,房子便麵臨拆除,改建成針對單身或小家庭的租賃公寓。這些公寓會呼喚新的流動居民,他們不會保存土地的任何記憶,因此,可說第三道新斷層正在產生。


    「第三道新斷層正在產生——這樣講不知道恰不恰當。」久保小姐說,「再過十年,和土地有關的記憶就會完全消失了。」


    現在還可以勉勉強強追溯到某種地步,但現實的問題是,就算聯絡上益子家介紹的舊居民,對方關於土地的記憶也不會和他們有什麽差別,獲得的資訊也很片麵。不過為了召喚出往昔,隻能試著拚湊零碎的記憶碎片,盡管要花不少時間。


    「不過,我還是很在意小井戶先生的事。他被發現時已經死了,該不會……」


    久保小姐雖然這麽說,但小井戶先生是年老的男性,很難將他和使榻榻米發出磨擦聲的氣如腰帶的東西」聯想在一起;況且,如果久保小姐看見的腰帶是金襴腰帶,在黑暗中搖晃著的則是穿晴著的女性,起源也許要追溯到小井戶先生之前。


    我突然想到,這些事情會在何處產生連結呢?


    不,該不會小井戶先生就是導致一切問題的自殺者吧?認為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一名自殺者,說不定隻是虛妄在作祟。


    ——但是,我在意的是別的事。


    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塊上地,過去絕對也有人住過。在前任住戶之前,有前前任住戶,後者之前還有更之前的住戶。到最後一定會追溯到什麽都沒有的荒野階段,然而直到那時為止,到底有多少人住過這裏、又過著什麽樣的人生?


    很多人住過這裏,就表示一定發生過各式各樣的事,其中存在好事,也存在壞事,有時也伴隨不幸的死亡——留下遺憾的死亡。


    如果帶著遺憾的死亡對未來造成影響,到底會影響到多遙遠的時光?是無限,還是有限?若是有限,又是多少年?是幾十年——或者是幾百年?


    如果不是住在「某個房間」的人導致這些事情;如果是一塊尚未興建任何建築的土地,不僅對在那段期間住在「土地」上的人,甚至連現在的人都持續產生影響,這世上真的存在從未發生問題的場所嗎?


    我思考著這件事時,那一年結束了。


    隔年二月,我參與了一個小活動。新家即將動工,我們因此舉行開工破土儀式。


    我不相信詛咒、占卜,蓋房子也毫不考慮方位、風水,但依舊舉行開工破土儀式。如果不進行,我便無法安心。這樣的自己很奇怪,但還是參加了儀式。


    我也想著究竟多少人知道自己居住的土地來曆?如果是租房子,自己住進來前有其他住戶是不證自明的事;另外,房間可能有小瑕疵,前任屋主還可能留下塗鴉之類的痕跡。換句話說,就算不喜歡,還是會意識到前任住戶的存在,但始終無法具體想像出對方的模樣。


    縱使知道「誰」在這裏存在過,但對方實際上是什麽樣的人?住了多久?過著哪種生活?完全無從得知。我們大多時後也沒有了解的機會,也沒必要特別了解這些事,遑論想像這些出租公寓興建前的狀況。


    自己蓋房子也是如此,本來就有的建築物是另當別論,但如果是空無一物的建地,真的有人深入思考這塊土地在成為新建地前,存在什麽樣的建築物、住過怎樣的人嗎?應該很少人會想像興建舊建築物前,這塊土地上曾經有什麽人。


    事實上,我在看地的過程中從未想過這些。


    看到建地的當下,單純認為這是一塊空無一物的土地,就算見到前一棟建築的痕跡,腦中浮現的隻有「以前的建築拆掉了」這種程度的想法,想都沒想過是什麽樣的建築,經曆何種曆史?不過我在新家舉行開工破土儀式前,不可思議地在意起這塊土地前的事——蓋過建築物嗎?如果柯,是什麽人住在裏麵,又為什麽放棄自己的房子?房子蓋好前又是如何?土地的曆史是怎麽發展的?


    我們家的狀況非常單純,看土地登記就知道大致來曆。


    這裏在被買下前足農地,這件事很肯定,因為留下農地轉為建築用地的紀錄。但就不清楚之前了,我想附近應該足寺院,因為查到一間寺院在平安時代(注10)遭燒毀的紀錄,事後應該經過重建,但南北朝時期(注11)又毀壞了;此後,這裏據戰爭成敗分屬許多陣營,但大致上沒什麽特別之處;江戶時代時,這裏似乎成了天皇家的領地,是皇室的財產,應該是農地;進入明治時期則成了京都府管轄的土地,劃分為村。


    總而言之,認為這裏沒有什麽特別之處應該沒問題。


    這裏沒發生過什麽大事——這麽一想,我莫名安心。


    畢竟是為了住上一輩子而選的地方,實在不想買到背負複雜來曆的土地。我是這麽想的,不過,雖然是農地,也不是說絕對沒發生壞事,但好好進行過開工破土儀式,真有什麽因緣也清算好了。我用這種角度思考,不知怎的非常輕鬆,連自己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2 黑石邸


    這時,久保小姐除了訪問當地居民,也持續打聽有沒有辦法聯絡搬出岡穀公寓的住戶。聚集在公寓前的年輕媽媽小團體中,有人提到在常去的店裏碰到以前的住戶,久保小姐特別拜托對方代為介紹以取得聯絡。


    「找到人了哦。」


    春天即將結束的時候,隔壁社區的大塚太太告訴久保小姐。


    岡穀公寓隔壁有一塊區域,由屋齡較新的六戶人家組合而成。


    大塚太太是其中一戶,她有個三歲女兒。大塚太太說以前有戶姓黑石的人家,她和黑石太太頗親近,兩人一度在車站前的商圈碰麵,黑石太太答應接受久保小姐的采訪。但當久保小姐問黑石太太何時住在公寓,兩人卻開始牛頭不對馬嘴,聊一陣後,久保小姐才發現原來是大塚太太誤會了。


    「對不起,你要找的是公寓住戶嗎?黑石太太不是住在公寓,是住在我家斜對麵那戶人家的太太。」


    這麽說來,這一帶的人都住不久嗎?


    位在岡穀公寓隔壁的小社區,是由建設公司興建的販售住宅所組成。社區開始銷售時,建設公司取了一個像社區的名字;不過買了房子的大塚太太記不得了,為了方便起見,就叫它岡穀社區。


    岡穀社區從一九九五年開放銷售——那是在岡穀公寓完工且陸續有人搬入的兩年後。當時一開放銷售,大塚太人馬上簽約買下,因為建築物還在進行基礎工程,可以更改設計內容,其他房子也是。雖然因為住戶需求,外觀多少不同,不過基本上都是木造三層樓的狹小住宅。住宅和私人道路相對,東西兩側各有三棟房子相對並列。大塚家在一九九六年辦好交屋手續搬進去。


    那時,已有兩戶換了住戶。


    「付一戶差不多滿一年時搬出去,因為那


    家先生調職了,不知道還會不會搬回來,所以想賣房子,不過好像一直找不到買主。可是後來就沒再見到房仲擺的看板,說不定放棄了。」


    另一戶就是黑石太太的房子。


    黑石家在社區完工後搬進來,並在三年後搬出去,他們之後將房子外租,但房客都住不久。久保小姐告訴我:


    「黑石家搬出去後,大約三年就換了五任房客,住得短的人差不多是住一季——大約三個月。現在的住戶是住得最久的,快兩年了。」


    岡穀社區從完工到現在隻經六年,但六戶人家中已有兩戶搬走,怎麽想都不太尋常。出租就另當別論,可是這裏是販售成屋。而且一間空了四年,另一間則是三年間換了五任住戶。住最久的房客是現在一位姓安藤的男性,似乎是單身,不過大塚太太不清楚他的來曆。安藤搬來時沒過來打招呼,她隻瞥見對方早晚上下班的身影,完全沒交談過。


    黑石太太搬出去時說,「獨棟房子實在很麻煩。」大塚太太心想,不知道是指自己不適合住這種房子,還是照顧小孩之餘又要管理獨棟房子,太辛苦了。


    ——實際上,是怎麽一回事呢?


    久保小姐在八月初透過大塚太太的介紹見到黑石太太。


    黑石太太接受訪問時是三十六歲,有一個八歲大的女兒。她在二十九歲搬到岡穀社區,女兒一歲。黑石家位在私人道路的西側、靠近公共道路的角地。


    搬家的理由是,「我不適合住這種獨門獨棟的房子。」她的丈夫經常長期出差,家裏老是隻有她和女兒,她心裏不安,討厭這種情況。


    「為什麽覺得不安呢?」久保小姐問,「這裏的治安應該不差。」


    「不是治安的問題……」黑石太太有些猶豫,「雖然是小事……其實有很多惡作劇電話。從我們搬進來就一直接到電話,而且逐漸增加……不,並不是什麽有威脅性的內容,都是像無聲電話那種程度的惡作劇,我並不特別覺得恐怖……但住在那裏時,有很多讓人不舒服的案件,像隨機殺人、少年犯罪之類的,所以……」


    「關於打惡作劇電話的人,您想得出來可能是什麽人嗎?」


    「不,完全想不到……而且一接到惡作劇電話,我就立刻去確認窗戶和大門有沒有關好。但獨棟房子的窗戶不是很多嗎?我當然會注意門戶,可是玻璃破了就完了,偏偏這種房子在很多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都有很多門窗。」


    人在客廳,就會在意洗臉處和寢室的窗戶;在寢室,就會留意客廳和廁所的窗戶;一旦為了磯認窗戶有無好好關上而四處走動,就會惦記留在原地的女兒。


    「可能因為我老是這樣提心吊膽,所以開始覺得家裏到處都有腳步聲或怪聲。隔壁的房間、樓上的房間,好像有人在這些看不到的地方走動……」


    比如說,黑石太太某晚獨自在寢室哄女兒睡覺時,隔壁房間傳來了聲音。聽起來像有人不停走動——而且不隻走動,還不斷搬移東西。


    寢室隔壁是一間特別空出來、作為女兒未來臥房的房間。沒有家具,堆著一些裝衣服的箱子、女兒會用到的小東西。像不再需要使用的育兒用具,親戚朋友送的、女兒還用不到的衣服或玩具。黑石太太聽到那些東西搬動的聲音。


    很恐怖,因此不敢看,但放著不管也讓人害怕。


    每當聽到聲音,她總這麽想,猶豫到最後就會戰戰兢兢到隔壁一看,可是毫無異狀。大概是自己多心了——下次應該也是相同狀況。然而,盡管知道狀況一樣,心中還是有「其實下次就有什麽」的念頭。


    縱使簽筒內都裝著落空的簽,偶爾也會有中獎的簽混進去,隻是不知道是幾十支中有一支,還是幾萬支中有一支。不過,確實有不幸抽到中獎的人。那些人應該作夢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會中獎並刊登在報紙上吧?我也無法肯定自己絕不會中獎。


    黑石太太在意聲音,但不敢到隔壁確認,隻能期望聲音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停下;然而,聲音依舊持續不斷。「嘰」的一聲,像有人踏在地板上;「碰」的一聲,像有人撞到東西。


    黑石太太一如往常猶豫,然後終於起身,聲音在她起身的期間還是沒停下。


    她悄悄打開寢室的門,左右窺視沒開燈的走廊,確認走廊兩側或樓梯都不見人影或感受到其他人的氣息,然後她小心翼翼、不發出聲音地靜靜走出寢室。她想,如果聲音在這時停下就好了,接著縮著身體靠著牆壁,走向同樣麵對樓梯的隔壁房,將耳朵靠在門上。


    她無聲將臉靠上門板,太陽穴感受著門冰涼的溫度,並且豎起耳朵確認房內的狀況。就在這時。


    ——唉……


    另一邊的耳畔,傳來一道低沉厚重的男人歎息,近得光是耳朵就能感受到人的氣息。


    黑石太太全身血液倒流地轉頭一看。


    不論是自己的身邊,或是微暗的四周,都沒任何人影。


    「……我當然認為自己多心了,或許是幻聽吧?但我覺得到極限了,沒辦法繼續住在這種獨棟的房子了。」


    她向黑石先生訴苦,也跟娘家的雙親訴苦。大家都很擔心她的狀況,也安慰她一切都會沒事,受到這種安慰,她覺得自己還可以忍耐;但隻有自己和女兒在家時,她就感覺似乎還有其他人,一直聽見某人發出的聲音或腳步聲。


    「我實在太害怕了,先生一長期出差,我爸媽或婆婆就會來陪我……我媽媽也說好像有什麽聲音,說不定不全然是我多心。這房子實在令人不太舒服。」


    這時,黑石太太的女兒身體發生問題,出現氣喘的症狀。帶去給醫生看後,醫生說不是氣喘;黑石太太則在購物回家的路上被腳踏車撞倒。那是在冬日的傍晚,四周已經暗下來。腳踏車沒裝車頭燈,騎車的人也像一道黑影,隻說句,「對不起。」就很快騎走了。黑石太太的腰和腳都痛到站不起來,而且當時沒帶手機,隻好爬到附近人家,請對方幫她叫救護車。


    「那聲音很年輕,穿一身黑,樣子看不清楚。我覺得簡直像隨機殺人犯……我知道對方不是故意的,可是對方好像一邊笑一邊說,『對不起』。」


    在這之後,來家裏幫忙的母親摔下樓梯受傷、還有一台車忽然撞進黑石先生吃中飯的餐館,各式各樣的意外接二連三發生。


    「……應該不是房子本身的問題,可是卻成了很不吉利的地方。因為在買下那間房子前,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公婆很早就說過想住在都會區的公寓。他們現在住的地方若是沒車,買東西或上醫院都很不方便,所以想買間公寓套房,我們一家直到他們退休前都可以住在那裏。」


    和公婆商量後,黑石家買下車站附近的公寓,然後搬過去。


    「我完全放心了。和獨棟房子相比,公寓真的安全太多,而且我家還是在八樓。搬過去後,我女兒就恢複了,也不再接到惡作劇電話。可能因為安心下來了,也沒再聽到怪聲。」


    黑石太太對岡穀社區的房子沒有任何留戀,因為還有貸款,她將房子出租,用租金來支付貸款。出租相關事宜全委托房仲業者,據說房客都住不久,但她和房客沒往來,也不清楚為什麽房客住沒多久就搬出去。


    房仲僅僅告訴她,「有時候就是會這樣。」


    「說不定真的是那間房子有什麽問題吧?賠錢賣也無所謂,但一想到搬來前就空出來的那些房子都沒嗎賣出去就覺得應該很難賣。」


    見過黑石太太後,久保小姐告訴我:


    「心情變得有些複雜。」


    從黑石太太的話聽來,岡穀社區和岡穀公寓之間沒有任何共通之處,甚至讓人覺得打從一開始就沒什麽異常,惡作劇電話雖然令人不快,但不足以稱為異常,畢竟現代社


    會本來就常發生這種事。


    ——事實上,民眾的確親身感受到治安在逐漸惡化。


    尤其是黑石太太住在岡穀社區的一九九六年到一九九九年間更是如此。


    黑石太太搬進新家的前一年——也就是她簽約的那年,發生了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在通勤時間的地下鐵散布毒氣的野蠻行為,大大顛覆大眾對日常生活安全性的理解;黑石太太搬家的一九九六年,沙林毒氣事件餘波蕩漾,隔一年,一九九七年則發生震撼世間的神戶連續兒童殺害事件,接著是九八年的和歌山毒咖哩事件,還有九九年連續發生在池袋和下關的隨機殺人事件。兩個案件的被害者都是隨機挑上,大眾媒體更強烈煽動社會大眾的不安心理。


    再加上九八年發生男學生以蝴蝶刀殺害女老師的「栃木女教師刺殺事件」,九九年還有光市母子殺害事件——這段時間剛好是社會從神戶連續兒童殺害事件以來,大為關注少年犯罪的時期。


    黑石太太恐怕在心中把這些案件混在一起。


    她搬走的隔年,也就是二〇〇〇年,接三連三發生同齡少年所犯下的豐川主婦殺害事件、西鐵巴士挾持事件,岡山金屬球棒殺害母親事件,可說那年的關鍵字就是「十七歲」;此外,這年還有十六歲少年犯下的山口母親殺害事件、十五歲少年犯下的大分一家六口殺害事件、十七歲少年炸毀歌舞伎町錄影帶店的案件。不論是誰,在當時都應該不會認為少年犯罪是在二〇〇〇年後驟然增加。


    我們的社會在此之前就被「少年加害者」的不安所侵蝕。


    大家的印象應該都是,這些少年犯罪的隱性契機宛如隨意灑向各處的地下莖,萌芽長大後,爆發一般一口氣長出新芽。


    老實說,過去也常發生無差別殺人或路上隨機殺人的案件。換句話說,打從過去就存在凶殘的少年犯罪,但當時治安並未極端惡化,犯罪者也沒特別凶惡,我們的社會一直都是如此;然而,大眾媒體煽動社會大眾不安的時期展開了,在這種社會氛圍下一再接到惡作劇電話,當然會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不安如果非常劇烈,應該易於陷入家中有其他人的錯覺、或聽到壓根不存在的聲音;考慮到施工時間和黑石太太女兒的病狀,可能是新屋症候群。建材的化學物質影響到黑石太太女兒的呼吸係統和黑石太太的精神狀態。這時如果不斷發生倒黴事,當然會覺得住在「不吉利的房子」,希望搬出特別買下的房子也不怎麽奇怪。


    「可是……」久保小姐不解地側著頭,「大塚太太沒碰到問題,住得好好的,其他幾戶人家也沒發生什麽狀況,隻有那兩戶沒辦法住人。」


    兩戶指的是,私人道路的西邊、最接近公共道路角地的黑石家;及東邊臨接岡穀公寓、最裏麵的那戶。這戶是最先搬出去的人家。不知為何僅僅住上一年多就搬走,也沒辦法確認現在是不是還沒找到買主。


    「不過三年就換五任房客也是很奇怪。」


    令人在意。對我來講,如果短時間就會改變居住地,最初就不會租屋。


    「如果能問問租黑石家房子的男性就好了,可是大塚太太幾乎沒看過他,突然上門拜訪又像突擊訪問,我也不想這麽做……」


    「還是不要吧。」我苦笑,「我們隻是因為在意才調查這些事,又不是感到對社會大眾的義務才追究下去。」


    「說的也是。」久保小姐笑著。


    「對了,最近那個聲音怎麽樣了?」


    我這麽一問,久保小姐用僵硬的聲音回答我:


    「還是一樣。」


    久保小姐訪問完黑石太太沒多久,我在剛好是大文字(注12)的夜晚,接到一通意外來電。


    因為決定在年底搬家,那夜是我最後一次在住上許久的大樓頂樓看大文字,我胸懷感慨萬分的心情和丈夫一起看完大文字、回到各自房間後,剛好接到那通電話。


    是住過岡穀公寓四〇一號房的屋嶋太太打來的。


    前些日子,我考慮到申請延長郵件轉送服務,因此提筆寫信給她。遺憾的是,信被轉送回來,所以我改用宅配的方式寄出。


    郵件轉送服務須由本人提出申請,有限期間一年,想延長就須每年提出一次;但宅配業者通常會掌握收件人的新住處,將貨物送到收件人的新居,可說是特別服務的一環,但也因此不保證一定會送到收件人手上;然而,宅配轉送服務的期限沒有特別規定,業者如果判斷能夠送到就送件,而我的嚐試成功了。


    屋嶋家有小孩子,常用郵購或網路購物,所以常有宅配上門,加上新住處也在同一個營業所負責的區域,我的信便和我的作品一起送到她家。


    我在信上寫下希望「請教關於您以前住的岡穀公寓的事。」她因此特地打電話給我。


    3 岡穀公寓四〇一號房


    屋嶋太太搬到岡穀公寓是在一九九九年的三月底。


    因為屋嶋先生轉調到新的公司,希望找到通勤方便的新居,房仲便介紹這間公寓。屋嶋太太和久保小姐不同,一開始就不太喜歡岡穀公寓,也不喜歡四〇一號房。


    「我事先和房仲聯絡,請對方提供幾間住處給我們選,對方也傳真了平麵圖。光看平麵圖,我最喜歡這間套房。」


    屋嶋太太從平麵圖和公寓的立地條件選了六間房。她將兩歲的女兒托給朋友,和屋嶋先生一起看四〇一號房,但屋嶋太太看完後就對四〇一號房興趣缺缺。


    「沒辦法準確說出哪裏不好,但我覺得那裏很暗。」


    建築物本身維持得很好,絕對稱不上舊,加上是邊間,采光很好,室內也經過裝潢。是很漂亮的套房,然而給人「昏暗」的印象。


    「你不覺得有點暗嗎?」她問屋嶋先生,後者反而很不可思議地反問:


    「哪裏暗了?」


    其實四〇一號房比他們那天看的任何地方都來得采光良好,四樓陽台視野很優秀,沒有任何遮蔽視野的建築物,可以一眼望盡遠處的綠色丘陵。然而,屋嶋太太仍舊很猶豫,如果可以選,她不想選這裏。但從租金、坪數到周邊環境、通勤方便等的條件來考量,這裏是最好的物件。


    「如果有時間,我很想再花點時間看其他地方。可是因為調動得很臨時,我先生四月一號就要到新公司報到,沒有再看新房子的餘裕了。」


    因為沒有明確不滿的理由,屋嶋先生也喜歡岡穀公寓的套房,屋嶋太太就同意了。接著就忙著搬家,終於平安無事在三月最後一天大致整理完新居。


    「可是我還是覺得心情很沉重。待在房裏就不知為何憂鬱起來。我本來個性就是不喜歡出門,可是我搬到那裏後就變得很常出門。不知道為什麽就是不想在家,連我自己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隨著時間過去,她逐漸習慣了新家,但有時還是會突然想到,「如果不是這裏就好了。」心裏深處一直躺著小小的後悔。


    會這樣想的人隻有屋嶋太太,屋嶋先生和女兒都很喜歡新家。之前住處交通流量很大——須走在沿著窄小舊路開拓、貨車來來往往、又沒人行道的馬路上買東西,還得穿過馬路才能到公園。女兒災都剛學會走路,那時屋嶋太太每天都走得提心吊膽。相比起來,現在的新居安心多了。她可以輕鬆牽著美都出門散步買東西,要到車站前的商國,可以穿過沒什麽車子經過的安靜住宅區,或走過設有人行道的大馬路,公園也近在咫尺。


    然而,屋嶋太太就是不喜歡。


    尤其搬進來後,美都常盯著空無一物的地方,讓屋嶋太太更在意。美都在繈褓時期就常常目不轉睛盯著某處,或兩眼發亮看著空無一物的虛空,突然笑起來;有時也像被看不到的某人逗弄,張開雙手,表現出開心的


    模樣。


    有時屋嶋太太意氣消沉,美都的大眼就會盯著她。


    她一直是很不可思議的孩子,因此會在搬到新家後始終盯著空中,不全然是新家的問題。


    屋嶋先生也說,「她不是一直都這樣嗎?」


    然而,屋嶋太太就是覺得哪裏不一樣。


    「說起來,她以前就會盯著某處瞧……但看的地方很多。但搬到新家後,她隻看同一個地方,就是連接著客廳的和室天花板那裏。」


    看到美都又盯著那裏,屋嶋太太不禁覺得那裏存在看不到的東西。


    「你在看什麽呢?」她問美都。


    「秋千。」


    美都的「秋千」和遊樂場的秋千不一樣。


    她有時會像試圖摸摸那東西一般往前探出手。同時,屋嶋太太會在房內聽到宛如掃除一般「唰」的一聲。最初,她覺得是誰拖著腳步慢慢走路,但又像用手撫過榻榻米的表麵。她驚訝轉頭時,聲音卻像什麽也沒發生似停止。這時,美都一定會盯著和室的上半部。後來,她終於忍不住發毛,因為美都拿帶子綁住玩偶的脖子玩。


    女兒拿一條帶子綁住喜愛的玩偶頸項,然後搖晃著玩偶,說:


    「秋千。」


    屋嶋太太的腦中不自覺浮現出和久保小姐同樣的想像。


    「什麽」從和室垂吊下來,搖晃著。


    「所以我才寫信給您……」


    屋嶋太太在七月寫信給我。那時美都還是會盯著半空。屋嶋太太問女兒好多次類似的問題,而美都的雙眼都好像在看用帶子垂吊在那裏的人;此外,隻要屋嶋太太一想起來,「唰」的聲音就會一再出現。晚上,還會聽到有什麽在屋子裏麵爬動。


    「我們習慣在和室鋪床三人一起睡。有時半夜醒來就會聽到什麽在床鋪周圍爬來爬去。我先生也聽到好幾次。」


    美都在挨罵後就不再拿帶子吊起玩偶,但似乎仍會看見用帶子吊起來的東西。她過去都一臉開心,但在屋嶋太太寫信給我時,美都開始露出畏懼的表情。


    「大概是九月,我聽見了嬰兒的哭聲。」


    因為房子還殘留著殘暑的熱氣,屋嶋家常開著窗睡。聲音似乎從窗外傳來。


    「與其說聲音從那裏傳來,不如說透過窗戶從某處聽到了哭聲——大概是這種程度的音量。」


    一開始,屋嶋太太以為聲音來自公寓的隔壁房間——或樓下的房間。然而,天氣轉涼後關上窗睡覺,還是聽到同樣音量的哭聲。


    「是隔壁的聲音透過牆壁傳過來的吧?」屋嶋先生猜測。


    「隔壁是一個單身男性。」


    聽到屋嶋太太這麽說,屋嶋先生的神情馬上變得僵硬。屋嶋家是邊間,隻有一戶「隔壁」。


    搬家吧,屋嶋太太如此決定。她從夏天開始收集出租公寓的廣告,並將這些廣告拿給屋嶋先生,告訴他到處都有條件差不多的住處,如果不在意建築年份,也有更便宜的地方,她試著用這些理由說服對方。


    「我先生覺得付出去的禮金很可惜,但搬出去後,那些錢都可以想辦法再存……他最後也接受了。」


    一九九九年十月,屋嶋家搬出岡穀公寓。新住處不遠,距離岡穀公寓最近的車站有一站的距離。美都在搬進新公寓後不再凝視牛空了。


    「美都會在那段期間看著半空,可能隻是巧合吧?不過,新公寓住起來實在舒服太多了。雖然舊了一點,但很安穩。我先生也說這裏比較好。我也不再聽見奇怪的聲音了。」


    美都似乎不記得在岡穀公寓看到的東西。現在,她已經咬字很清楚了,然而問她,


    「曾經在以前的家裏看到什麽嗎?」她隻會歪著頭,一臉不解。


    難道岡穀公寓的怪事不光是「上吊的人」嗎?


    屋嶋太太聽見嬰兒的哭聲,還感覺有東西在榻榻米下爬動。這麽說來,二〇四號房的前任住戶——梶川先生搬入新住處前也很在意有沒有嬰兒,莫非是上吊的人有小孩嗎?


    ——其實,我每次聽到怪談出現這種段落就想長歎一聲。


    這是標榜真實體驗的怪談常見的橋段。某人在某處看到一個女人,嚇得逃走時,發現自己腳邊蹲了一個老太婆。之後某人才知道以前有女人在那裏自殺。如果自殺的女人變成幽靈,那麽老太婆又是怎麽一回事?這是毫無邏輯的現象。不過,當然可以主張正是因為毫無邏輯,所以才是真實體驗;然而,如果怪異是真正存在世上的真實事物,盡管是特異,也應是「自然現象」的一部分。


    既然是自然現象,我認為就應該要有邏輯。


    因此,一切都是虛妄吧?


    實際上,岡穀公寓沒出現過自殺者,也沒任何事故或案件,死亡人數是〇,當然沒嬰兒死掉,因此找不到異常的原因;而「磨擦榻榻米的聲音」是物理現象,屋嶋太太聽到的嬰兒哭聲也是真的有嬰兒在半夜哭泣。聲音本來就常從意外的地方傳來;至於出現爬動聲的原因,隻要考量到這個聲音和「磨擦榻榻米的聲音」有些相似,從常識麵來講,應該是同一種聲音發生變化,聽起來像有什麽東西東西在爬動。


    ——大概就是這樣,不過我這麽想的同時又覺得,真的隻是這樣嗎?


    不論久保小姐或屋嶋太太,她們敘述這些經驗的證詞都十分冷靜鮮明,很難一切都用虛妄解釋;還有梶川先生,他身為前任住戶,和在和室中晃動的上吊人影一樣都是縊死,我心理上很難接受這些全部都是偶然。


    「可是岡穀公寓從未發生過自殺事件或事故啊。」


    聽我這麽說,屋嶋太太忽然說出意外的事。


    「我認為原因不在公寓本身。公寓旁有個小社區,聽說那裏的住戶也有類似的經驗。」


    我很驚訝。那位擁有類似經驗的人是鈴木太太,她隻在岡穀社區住了三個月。


    「鈴木太太租了社區的房子。當時剛有房子在出租,她就住在那裏。我們兩人都是媽媽,聊過後發現是同鄉,變得很要好。」


    鈴木太太租的是黑石太太的房子。


    屋嶋太太現在還是和鈴木太太很要好,我因此拜托她讓我聽聽鈴木太太的經驗。屋嶋太太答應得很幹脆,接著,她便和鈴木太太一起和久保小姐見麵。


    4 岡穀社區


    鈴木太太的受訪年紀是三十五歲,大了介紹她給我和久保小姐的屋嶋太太兩歲,有一個小孩,是個男孩,比屋嶋人太的女兒美都大一歲。


    一九九九年九月,鈴木太太透過房仲的介紹搬進岡穀社區的黑石家。


    「我的第一印象是,這足間很新很漂亮的房子,租金也很便宜,我當時就覺得這種地段卻這麽便宜,真的沒問題嗎?」


    黑石家的租金比一般行情便宜將近兩萬圓。


    「好便宜哦,」聽鈴木太太一說,房仲便笑著回答,「因為這是要賣的房子。」這個價錢和公寓的套房沒差多少,而且沒有管理費,甚至更便宜。至於房子來曆或前任住戶,房仲什麽都沒告訴鈴木太太。


    其實鈴木太太是黑石家的第二任住戶,黑石太太一家搬走,房子很快就租出去。第一任住戶住了四個月左右就搬走了,原因不明。


    鈴木太太聽了便說:


    「原來如此……我搬來和附近鄰居打招呼時,有一家的人跟我說,『你要住久一點哦』。我當時還覺得對方很奇怪。」


    之前住戶沒住多久就搬走了嗎?——久保小姐輕描淡寫說,並未深思下去,卻作夢也想不到「沒多久」居然是以月為單位。


    「房租真的很便宜,我先生也說該不會裏麵有什麽吧?他當然是開玩笑的,我也沒當真,單純高興自己找到了好房子,開心搬進去。」


    剛搬進去時,鈴木太太住得很高興,設備很新穎,周圍環境不錯。加上附近很多小孩年紀相近的年輕媽媽,她因此很安心,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


    「屋嶋太太也是其中一人。我們聊起來後,發現彼此不隻是同鄉,老家也很近。上的學校不一樣,但說不定在很多地方都擦身而過,聊開後就變得很要好了。」


    鈴木太太搬來時,身邊還帶著一刻都不能放心的男孩,因此拖延到整理新家的進度。屋嶋太太常拜訪她,順便幫忙整理。


    「事後回想起來,就覺得早知道不要那麽急著整理了。好不容易整理好了,又要搬家。我們住了三個月,不,嚴格說起來是兩個半月。我從年輕時就比較容易有感應,所以真的沒辦法住在那裏,真的不行。」


    鈴木太太小時候就常聽到或看到東西。


    剛搬進新家時,她立刻察覺到怪聲。隔壁的房間或自己的背後,傳來某人在四處走動的腳步聲或東西移動的聲音。


    「大都是白天聽到的。我先生沒去上班,小孩也在眼前,但還是有聲音。我就想糟糕了。」


    這房子該不會有什麽吧?


    「我雖然看得到、聽得到,但不太會察覺到奇怪的氣氛。當初看房子時什麽都沒感覺到,也不太在意房租低於行情太多,隻覺得賺到,太幸運了。」


    ——搞不好搬到有問題的房子了。


    她第一次看到「那個」是在收拾晚餐的時候。


    那天晚上,鈴木先生晚歸,家裏隻有她和兒子。兒子在玩玩具,鈴木太太在洗碗。廚房是開放式的,越過吧台就可以從水槽看到客廳的電視。她把搞笑節目當成背景音樂,一邊聽一邊洗碗,但電視的聲音突然變小了。


    奇怪?鈴木太太自言自語地抬起頭。兒子獨自坐在客廳地板上開心玩耍。電視遙控器則在自己剛剛放的位置,那是兒子沒辦法伸手碰到的吧台。


    討厭。鈴木太太想。


    電視節目的聲音宛如昆蟲的振翅,盡管小聲,但傳入耳朵後反而強調出周遭的寂靜。她忍不住伸手要拿遙控器,但背後襲來一陣惡寒,宛如憑空生出一團冰冷的存在。


    背後,有東西。


    鈴木太太無法回頭,努力將意識集中在手邊。她心想,這時一定要裝成什麽都沒發現。絕不能突然回頭,不能露出狼狽的樣子,無視那東西是最佳的對策。


    她留意著背後的「什麽」,努力若無其事地洗碗。


    她的視線突然停在水龍頭上。刷洗得很幹淨的銀色扁平長形水龍頭上,映出正在洗碗的鈴木太太頭部,以及她背後的另一張臉。


    那張臉緊貼在鈴木太太的背後,是一名長發女子,一頭亂發垂在發青的臉上。鈴木太太可以從她的發絲間窺見她睜大的雙眼,瞳孔非常靠近眼睛的下緣。


    她隔著鈴木太太的肩膀窺看她的手部。


    鈴木太太用力閉上眼,深呼吸一口氣後再睜開,盯著自己正在洗碗的雙手。冰冷的空氣流動著,像在撫摸她的背部——忽然,電視音量恢複了,背後的冷空氣消失了。鈴木太太從緊張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朝水龍頭一看,背後沒有任何人。


    她克製著自己回頭確認「什麽」是否消失的衝動,選擇無視剛剛發生的事地繼續洗碗。她一如往常整理完廚房才回到兒子的身邊。


    「那晚就隻有這樣而已。但我覺得自己真的搬到很麻煩的地方。我先生沒把我的話當真,連聽都不好好聽,讓我很困擾。」


    此後,鈴木太太常察覺到背後存在某人的動靜。雖然她繼續無視,但一想到才搬來這裏就碰到這種事,忍不住憂鬱起來。


    怪聲也持續發出,雖然小聲,但絕非偷偷摸摸。


    感覺就像某人故意弄出聲音來彰顯自己的存在。不止如此,鈴木太太還以眼角餘光看過人影閃過。


    在客廳看電視時,會透過客廳入口的玻璃門看見門的另一側閃過一抹影子。打掃浴室時,會從敞開的浴牢門看見有人經過走廊。外出回家時,則在二、三樓的窗戶看到迅速離開窗邊的人影。


    「實在受不了了,我就跟屋嶋太太抱怨家裏有怪東西。」


    他這麽一說,才知道屋嶋太太也覺得屋子存在著「什麽」。


    鈴木太太拜訪屋嶋家很多次,從未察覺到奇怪的氣息,但聽到屋嶋太太提起來,才想起聽過幾次「唰」的聲音。她以為是孩子或其他人的聲音,沒有特別在意——這麽一思考,鈴木太太詫異地想起水龍頭上看到的女人臉孔。


    仔細想想,女人的位置很怪。


    鈴木太太在女性當中算高大。她彎腰麵對水槽洗碗且低頭麵對水龍頭,也就是說,她是從斜上方注視水龍頭。那時,水龍頭上方映出了鈴木太太的頭,還有背後那個女人。換句話說,女人所在的位置更高,比鈴木太太高出一個頭。


    「大概是一百九十公分高的位置,因為我將近一百七。」


    鈴木太太認為,她是垂吊下來的。


    「冷靜想想,屋嶋太太家的東西照理說不可能出現在我家。可是我有種奇妙的自信,我認為她不是在窺看我的手,而是從我的背後垂下來。」


    自從意識到這件事,鈴木太太就開始聽到什麽東西掃過地板的聲音。那是十分幹燥的「唰」一聲,接著是宛如搖晃著什麽一般、間歇性的「唰、唰」聲,和屋嶋家聽過的聲音很相似。


    「我覺得這下麻煩大了。雖然還沒真的發生什麽壞事,但放任事情繼續下去也讓人受不了。」


    當鈴木太太這麽想,屋嶋太太終於說出,「我要搬家。」鈴木太太一想到會被丟下就頓時不安起來,但不能強留對方,於是她也考慮起搬家一事。


    「我跟我先生這麽提了,他卻叫我不要說傻話……他這麽說也是當然的。」


    聲音仍舊繼續,也依然看到人影。屋嶋太太在這種情況下搬走後,從新居捎來消息,說自己「住得非常舒服。」鈴木太太不由得十分羨慕,她也希望自己住得舒服自在。


    某天,鈴木先生的堂弟來家裏玩,祝賀鈴木家喬遷之喜,還特別住上一晚。這位堂弟比鈴木先生小兩歲,兩人感情好得像兄弟,和鈴木太太也從結婚前就很要好。


    他們就著堂弟帶來的啤酒吃晚餐,「她啊,一直說家裏有怪東西。」鈴木先生把鈴木太太覺得很害怕、想搬家的事情當成笑話。堂弟也完全不相信幽靈或超能力,跟著鈴木先生大大揶揄了鈴木太太一番。


    「我先生因為沒有這方麵的能力,所以當成玩笑在說。可是一直被當成笑話,我也有點不高興。」


    當天深夜,堂弟突然發出尖叫聲,嚇得鈴木夫妻醒過來。他們從寢室衝到走廊,正好看到堂弟從客房爬出來。


    「他說半夜突然睜眼一看,發現自己腳邊有上吊的人影。」


    鈴木太太在三坪大的西式房間鋪床讓堂弟睡,腳邊有扇窗。雖然拉上窗簾,但因為路燈的照明而有些微亮度。堂弟說自己看到窗戶那裏搖晃著一道黑色的上吊人影。一個大男人臉色發青地堅持自己真的看見了,絕對不是夢。因此鈴木先生特別到房間確認,當然什麽人也沒有。


    結果,堂弟不想再回客房,在鈴木夫妻床邊的地板鋪床。


    「我先生也覺得有點不舒服了。」


    不久後的某個晚上,鈴木先生一臉不高興地從三樓寢室下來。


    「他問我到底在幹麽?」


    鈴木先生因為工作,隔天必須早起,很早就睡了。


    「他說我在房間不知道在吵什麽,讓他不能睡。」


    然而,鈴木太太剛剛在洗澡,洗完後就在客廳休息。聽完她的話,鈴木先生的表情登時僵硬起來。


    「他問了好幾次,『真的


    嗎?你真的沒在隔壁嗎?』最後才說大概是聽錯了。可是之後也發生同樣的事。他在客廳時,看到玻璃門外晃來晃去的人影。」


    人影經過玻璃門走往浴室,然後在浴室發出叩叩叩的聲音。鈴木先生納悶鈴木太太在做什麽?聲音持續一陣子後停了,人影又穿過玻璃門。


    人影前進的方向隻有通往玄關的樓梯,他想著到底怎麽回事?人影又走回來經過玻璃門,在浴室裏發出叩叩叩的聲音。


    連續發生好幾次,鈴木先生決定看一下浴室,發現浴室沒人。他訝異地前往三樓一看,鈴木太太和兒子在寢室中睡覺。她哄兒子睡覺,最後也一起睡了。


    「他突然把我吵起來,嚇了我一大跳。他臉色大變地搖著我說,『你剛剛在樓下吧?』一聽到我說,『我一直在樓上』後,他馬上說,『糟糕了,這裏不行,我們趕快搬家』。」


    鈴木太太總算鬆一口氣。她高興地整理起剛拆的行李,連忙找到新家搬過去。新家是位在車站另一邊的公寓,她搬過去後再也沒碰上怪聲或人影,住得很自在。


    「托那東西的福,我先生總算尊敬起我的感應能力了。」鈴木太太笑著,「找新家的時候,他一臉認真地問我,『你真的沒有感覺到什麽嗎?』」


    她現在回想起來,經過玻璃門的人影似乎是男性,腳步聲聽起來也像是男人。


    「我覺得上吊的人應該是那家的太太。雖然是我個人的直覺,不過可能夫妻之間發生什麽事情吧?」


    我和久保小姐不知道怎麽看待鈴木太太的事。


    雖然鈴木太太也聽見「摩擦榻榻米的聲音」,但這是聽完屋嶋太太的話才發生的事,鈴木太太可能被屋嶋太太影響;至於看到上吊人影的堂弟,狀況可能也是如此。他在事前聽到鈴木太太的事,雖然覺得是笑話,可是內心仍舊不安,而在睡不慣的床上作夢、見到那樣的幻影;鈴木太太和堂弟的狀況也影響了鈴木先生。


    可是,在屋嶋太太提起自己的經驗前,鈴木太太就聽到物體移動的聲音了。關於她背後的女人臉孔,可能是她太害怕而出現幻覺,其實根本是她自己的臉。然而,我想不出究竟是什麽原因造成那些聲音。雖然可能是她受到住戶沒住多久的事所影響,但一想到黑石太太也說了類似的話,不禁讓我有些在意。


    當然,可能一切都是事實。


    在屋嶋太太、久保小姐房間出現的東西,同樣現身在鈴木太太家。


    若是如此,原因就不在岡穀公寓或小井戶家。盡管我們還沒調查出事情發生在過去的哪一時間點,不過會不會有戶人家,橫跨了岡穀公寓和社區的建地,並且在其中發生了什麽事,如此一來就跟這些現象吻合。


    可是,怎麽回溯過去?


    我這麽思考時,收到久保小姐的電子郵件。


    住在社區的大塚太太告訴久保小姐,租黑石家房子的安藤先生搬走了。雖然對方沒來打招呼,不過她看見搬家公司的卡車運走行李。幾天後,房子前麵又放上出租招牌。


    大塚太太說,安藤先生是在黑石家住最久的房客,不過僅是兩年又兩個月,他當然也可能因為工作不得不搬家。但經過久保小姐和黑石太太的詢問,她們確定安藤先生簽下的租屋契約比一般契約更長,是四年約,這表示他打算在那裏住上一段時間,然而,他住兩年又兩個月就搬走了。


    久保小姐拜托黑石太太調查房屋的出租狀況。


    安藤先生是黑石家的第七任房客。


    黑石太太在一九九九年二月搬走,往後四年間出現七任房客,是非常異常的數字。這段期間,安藤先生住了兩年又兩個月,因此表示此後的兩年五個月間,六戶人家進出其中。期間,一戶家庭因為自家裝潢,最初隻租三個月。但整體看下來還是超出常識的數字。我不禁思考,下一位租下黑石家的人會得知這個數字嗎?如果知道,對方會怎麽想呢?


    之後,久保小姐收到詢問是否更新契約的明信片。


    她煩惱很久,最後回答對方不更新,開始在附近找新的住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殘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野不由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野不由美並收藏殘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