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戶人家閑話多,廟上村李家族裏側夫因為謀害主家的孩子而被族長鞭打除名的事兒很快在周邊村子上傳揚開來。
從徐彩娥回家開始,徐氏就時時注意著廟上李家的動靜,因此這消息一傳過來,徐氏立馬就知道了。
“木匠!把牛車套上,吃罷飯咱去白楊莊走一趟,”徐氏站在院子裏揚高了聲音喊。
“哎,聽見嘍!”徐木匠拿著木叉挑起一捆高粱杆子往門前的空地上攤了,直起身子回道。
徐木匠就是徐彩娥的大爹了。徐木匠其實並不叫徐木匠,隻不過因為大徐村就他這一個木匠,人們見了他總木匠木匠的叫,久而久之,連徐氏自己也叫他木匠,他的真名反倒沒人記得了。
徐氏把家裏近半個月攢下的雞蛋裝在用幹草鋪好的籃子裏,又拿上自己家製好的陳年臘肉,前些天在王女鎮的集市上買的兩封好點心,在徐木匠這幾個月做的給小娃娃玩的玩意兒裏挑了些精致的,坐上牛車同徐木匠一起晃晃悠悠往白楊莊上去了。
要按鄉下的規矩,雞蛋臘肉點心這些已經算得上重禮了。
雖說田家錢多地多不一定看得上,但徐氏這是去變相地替她大閨女道歉去,姿態要做足。禮肯定得備上,還得往重了備。
徐氏被迎進田家的時候,田太太李秀妮正抱著她的心肝肉肉寶貝蛋兒小孫女兒在臥室裏轉悠。
徐木匠叫田旺三個兄弟和田金廷迎去前院會客廳說話了,徐氏便跟著田金軒往後院兒走來。
“喲,小寶兒越長越水靈了,看這倆活順順的大眼。”徐氏掖著田寶的繈褓誇讚道,“哦-哦-乖寶寶,我是你外太婆呀。”她看看李秀妮神色淡淡地,沒反駁,便裝著不經意地問道,“這麽小的娃娃,親娘不在身邊,晚上可得成夜哭吧,親家母這些天可真是辛苦了。”
“帶自家孫女兒算啥辛苦?我巴不得天天抱著她,”李秀妮也不接她的話,笑著說道,“寶兒倒是乖得很,尋常也不哭,好帶的很。”
徐氏一看,這是還生著氣呢。
她本就是可爽利的人,索性就挑破了實實誠誠地道歉,“親家母,這回這事兒是彩娥的錯,她個糊塗腦子,叫豬油懵了心,一回去我就打了她一頓。雖說閨女嬌養,可我徐大花教閨女那從來就是嚴教,錯了就該罰!三字經上不是說,子不教父之過,要我說當娘的跟當爹的也沒啥差,彩娥犯這個糊塗,是我當娘的沒教好,我在這兒給親家母鞠個躬認個錯,親家母寬寬心原諒彩娥這一回吧。”
徐氏說著就起身,端端正正地站在李秀妮前頭給她鞠了個躬。
李秀妮抱著寶兒躲避不及,生生受了。在河間府隻有小輩給長輩鞠躬的份兒,平輩之間也就是點點頭,徐氏這是真心實意替女兒來道歉來了。
她歎了口氣,一邊晃著懷裏的田寶一邊說,“親家母這是做什麽?說實話,當初挑中彩娥做兒媳婦兒,一大麵兒上就是看中親家母你是個明白人,做人做事就沒一點兒落人口舌的。都是為了孩子。親家母放心吧,既是彩娥回去了,就多陪陪你盡盡孝道,過幾天我就叫金廷去把她接回來。”
“是啊,都是為著孩子,”徐氏保證道,“這幾天我好好教教彩娥,要是她日後再辦啥糊塗事兒,親家母你放心,不用你說,我自己過來把她接回去。”
她們倆一人一句地說,田寶就舒舒服服地躺在李秀妮懷裏聽著。
他們都覺得田寶人小,說話並不避著她,因此這麽多天下來,田寶對自己被人暗害這事也算知道的清清楚楚了。
她就知道,還是一夫一妻製好哇,至少沒有宅鬥不是?
不管是一妻多夫還是一夫多妻,就那麽大個後院,僧多粥少,不爭不搶才怪!
像她娘,就是那宅鬥文裏的糊塗老爺,那李側夫就是耍心機爭寵爭財產的小妾。
不過可惜的是,家裏的長輩是正夫親爹媽,財政大權在正夫手裏頭握著,你個一沒人二沒財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占的側夫瞎蹦躂毛啊。這不,栽了吧?
自從知道了這件事的始末,田寶對於她那糊塗娘可真是恨鐵不成鋼。人家女的在一妻多夫的世界裏都混成女王了(具體例子可以參考田太太),她卻越混越慘,到了被趕回娘家的地步。
不過說實在的,也許是母子連心,雖然間接由於徐彩娥的失職,田寶之前生了一場大病受了不少罪,但這些天不見她娘,她心裏還真的很想她。
尤其想她的奶水。
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那奶娘的奶水腥腥的,沒她娘的好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田寶在這幾天大致的了解了具體情況後,下了一個頗重大的決定:她要在一妻多夫裏搞一妻一夫!宅鬥什麽的實在是無愛呀。
這悲催的娃,對這個世界尚一知半解的隨便下什麽破決定!?她還不知道大慶朝婚律規定了必須一妻多夫的說,不幹?不幹那叫犯法!
******
李三子的娘吳氏坐在床邊一邊垂淚一邊痛罵田家。
“得了!田家也算是很不錯了,還願白給兩間房叫他住著,也不看看三子都幹了些啥事兒!都是你慣出來的!”李三子的大爹李喜武喝住吳氏,“再叫人聽見了往外頭一傳,不淨是給咱家招災!”
李喜武在李家是絕對的一把手,幾個弟弟和吳氏平常都習慣聽他的,這會兒一見他發話了,吳氏也不敢再罵,隻抽抽搭搭地哭。
“爹,既然族長都發話了,三子都不是咱李家族的人了,也該趕緊把他那戶籍倒換到白楊莊上去,”李喜武的大兒子李大頭說,“老在家裏頭擱著也不是個事兒。”
其它幾個兒子都點點頭附和大哥的話。
“是呀,爹,沒得再惹族長生氣,”二兒子李老二這樣說。
“還有田家,萬一他們家仔細一想,白給兩間房實在可惜,再收回去了可咋辦?”李小四擔憂道。
反正他們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趕緊把李三子跟他閨女送出去。
說起來這些兄弟不待見李三子也是有曆史原因的。
李三子皮相長得好,因此從他們小時候李家爹媽就頗為偏寵這個三兒子。況且,李三子自進了田家門,自覺也是少爺階層的人了,回李家的時候對兄弟們就有些頤指氣使的勁兒,李大頭他們能喜歡才怪!
其實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
李大頭兄弟幾個是共娶了一個妻子在家裏的。下午的時候他們聚在自己屋裏頭商量了商量,最糟糕的情況就是田家媳婦兒要休了李三子,那就壞了。
他都三十多了,還帶著個孩子,一被休回家哪兒還有女人願意要,況且還是因為謀害主家子嗣被休的。
兄弟休會家沒人要,照著爹媽對他的偏心,萬一提議說叫他們媳婦兒收了就糟了。李大頭他們就怕這個,媳婦兒就一個,他們還不夠分呢,哪裏願意再加進來個人分杯羹去。
從徐彩娥回家開始,徐氏就時時注意著廟上李家的動靜,因此這消息一傳過來,徐氏立馬就知道了。
“木匠!把牛車套上,吃罷飯咱去白楊莊走一趟,”徐氏站在院子裏揚高了聲音喊。
“哎,聽見嘍!”徐木匠拿著木叉挑起一捆高粱杆子往門前的空地上攤了,直起身子回道。
徐木匠就是徐彩娥的大爹了。徐木匠其實並不叫徐木匠,隻不過因為大徐村就他這一個木匠,人們見了他總木匠木匠的叫,久而久之,連徐氏自己也叫他木匠,他的真名反倒沒人記得了。
徐氏把家裏近半個月攢下的雞蛋裝在用幹草鋪好的籃子裏,又拿上自己家製好的陳年臘肉,前些天在王女鎮的集市上買的兩封好點心,在徐木匠這幾個月做的給小娃娃玩的玩意兒裏挑了些精致的,坐上牛車同徐木匠一起晃晃悠悠往白楊莊上去了。
要按鄉下的規矩,雞蛋臘肉點心這些已經算得上重禮了。
雖說田家錢多地多不一定看得上,但徐氏這是去變相地替她大閨女道歉去,姿態要做足。禮肯定得備上,還得往重了備。
徐氏被迎進田家的時候,田太太李秀妮正抱著她的心肝肉肉寶貝蛋兒小孫女兒在臥室裏轉悠。
徐木匠叫田旺三個兄弟和田金廷迎去前院會客廳說話了,徐氏便跟著田金軒往後院兒走來。
“喲,小寶兒越長越水靈了,看這倆活順順的大眼。”徐氏掖著田寶的繈褓誇讚道,“哦-哦-乖寶寶,我是你外太婆呀。”她看看李秀妮神色淡淡地,沒反駁,便裝著不經意地問道,“這麽小的娃娃,親娘不在身邊,晚上可得成夜哭吧,親家母這些天可真是辛苦了。”
“帶自家孫女兒算啥辛苦?我巴不得天天抱著她,”李秀妮也不接她的話,笑著說道,“寶兒倒是乖得很,尋常也不哭,好帶的很。”
徐氏一看,這是還生著氣呢。
她本就是可爽利的人,索性就挑破了實實誠誠地道歉,“親家母,這回這事兒是彩娥的錯,她個糊塗腦子,叫豬油懵了心,一回去我就打了她一頓。雖說閨女嬌養,可我徐大花教閨女那從來就是嚴教,錯了就該罰!三字經上不是說,子不教父之過,要我說當娘的跟當爹的也沒啥差,彩娥犯這個糊塗,是我當娘的沒教好,我在這兒給親家母鞠個躬認個錯,親家母寬寬心原諒彩娥這一回吧。”
徐氏說著就起身,端端正正地站在李秀妮前頭給她鞠了個躬。
李秀妮抱著寶兒躲避不及,生生受了。在河間府隻有小輩給長輩鞠躬的份兒,平輩之間也就是點點頭,徐氏這是真心實意替女兒來道歉來了。
她歎了口氣,一邊晃著懷裏的田寶一邊說,“親家母這是做什麽?說實話,當初挑中彩娥做兒媳婦兒,一大麵兒上就是看中親家母你是個明白人,做人做事就沒一點兒落人口舌的。都是為了孩子。親家母放心吧,既是彩娥回去了,就多陪陪你盡盡孝道,過幾天我就叫金廷去把她接回來。”
“是啊,都是為著孩子,”徐氏保證道,“這幾天我好好教教彩娥,要是她日後再辦啥糊塗事兒,親家母你放心,不用你說,我自己過來把她接回去。”
她們倆一人一句地說,田寶就舒舒服服地躺在李秀妮懷裏聽著。
他們都覺得田寶人小,說話並不避著她,因此這麽多天下來,田寶對自己被人暗害這事也算知道的清清楚楚了。
她就知道,還是一夫一妻製好哇,至少沒有宅鬥不是?
不管是一妻多夫還是一夫多妻,就那麽大個後院,僧多粥少,不爭不搶才怪!
像她娘,就是那宅鬥文裏的糊塗老爺,那李側夫就是耍心機爭寵爭財產的小妾。
不過可惜的是,家裏的長輩是正夫親爹媽,財政大權在正夫手裏頭握著,你個一沒人二沒財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占的側夫瞎蹦躂毛啊。這不,栽了吧?
自從知道了這件事的始末,田寶對於她那糊塗娘可真是恨鐵不成鋼。人家女的在一妻多夫的世界裏都混成女王了(具體例子可以參考田太太),她卻越混越慘,到了被趕回娘家的地步。
不過說實在的,也許是母子連心,雖然間接由於徐彩娥的失職,田寶之前生了一場大病受了不少罪,但這些天不見她娘,她心裏還真的很想她。
尤其想她的奶水。
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那奶娘的奶水腥腥的,沒她娘的好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田寶在這幾天大致的了解了具體情況後,下了一個頗重大的決定:她要在一妻多夫裏搞一妻一夫!宅鬥什麽的實在是無愛呀。
這悲催的娃,對這個世界尚一知半解的隨便下什麽破決定!?她還不知道大慶朝婚律規定了必須一妻多夫的說,不幹?不幹那叫犯法!
******
李三子的娘吳氏坐在床邊一邊垂淚一邊痛罵田家。
“得了!田家也算是很不錯了,還願白給兩間房叫他住著,也不看看三子都幹了些啥事兒!都是你慣出來的!”李三子的大爹李喜武喝住吳氏,“再叫人聽見了往外頭一傳,不淨是給咱家招災!”
李喜武在李家是絕對的一把手,幾個弟弟和吳氏平常都習慣聽他的,這會兒一見他發話了,吳氏也不敢再罵,隻抽抽搭搭地哭。
“爹,既然族長都發話了,三子都不是咱李家族的人了,也該趕緊把他那戶籍倒換到白楊莊上去,”李喜武的大兒子李大頭說,“老在家裏頭擱著也不是個事兒。”
其它幾個兒子都點點頭附和大哥的話。
“是呀,爹,沒得再惹族長生氣,”二兒子李老二這樣說。
“還有田家,萬一他們家仔細一想,白給兩間房實在可惜,再收回去了可咋辦?”李小四擔憂道。
反正他們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趕緊把李三子跟他閨女送出去。
說起來這些兄弟不待見李三子也是有曆史原因的。
李三子皮相長得好,因此從他們小時候李家爹媽就頗為偏寵這個三兒子。況且,李三子自進了田家門,自覺也是少爺階層的人了,回李家的時候對兄弟們就有些頤指氣使的勁兒,李大頭他們能喜歡才怪!
其實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
李大頭兄弟幾個是共娶了一個妻子在家裏的。下午的時候他們聚在自己屋裏頭商量了商量,最糟糕的情況就是田家媳婦兒要休了李三子,那就壞了。
他都三十多了,還帶著個孩子,一被休回家哪兒還有女人願意要,況且還是因為謀害主家子嗣被休的。
兄弟休會家沒人要,照著爹媽對他的偏心,萬一提議說叫他們媳婦兒收了就糟了。李大頭他們就怕這個,媳婦兒就一個,他們還不夠分呢,哪裏願意再加進來個人分杯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