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杭州後,曹新民本想請馬雲濤進城住一天再走,但馬雲濤執意不進城,曹新民隻好讓人買了些酒菜送到船上來,二人在船上邊吃邊聊。


    曹新民問馬雲濤:“先生在杭州替胡老板掌管眾多產業,精熟蘇杭及上海市麵行情,我有一事一直不明,想請教先生!”


    馬雲濤頭也不抬,隻顧喝酒吃菜,回道:“你我不必客氣,有話直說!”


    曹新民道:“若沿長江布局商業網點,哪家城市最適合做總部統籌?”


    馬雲濤道:“若論商業總部,欲進軍大江南北者,以漢口為中心,沿漢水北上達陝西等西北諸省,沿長江上達西南川渝各地,下抵江浙滬,沿鄱陽和洞庭南下可達湘贛粵。自古以來有天下四聚之稱,即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而漢口與其他三地相比,更貼近國之中央,四通八達,最適合商貿物流之集散!”


    曹新民又問:“若單以下江而論呢?是蘇州、杭州還是上海,抑或江寧?”


    馬雲濤道:“蘇杭固然為東南最繁盛之地,然若以統籌下江,則王氣不足!上海固然為洋人聚居之東方第一大港,然偏安江口,難以居中輻射。故我看來,綜合比較,還是江寧更適合作下江商貿中心!”


    曹新民深以為然,不禁對馬雲濤愈加欽佩。


    從杭州經江南運河入長江後,改乘輪船,速度大大加快。沿路經蘇州、鎮江、江寧到達蕪湖。


    蕪湖為皖江名城,素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美譽。“織造尚鬆江、漿染尚蕪湖”,蕪湖是明代中後期著名的漿染業中心,明代五大手工業區域之一,至清末,蕪湖漿染業的全國領先地位一直延續三百年之久;蕪湖還是江南四大米市之首。光緒二年,中英《煙台條約》將蕪湖辟為通商口岸後,一躍成為安徽沿江各城市商貿中心。


    曹新民將自己獨立創業的第一站選在蕪湖,有多重原因,一是自己曾擔任四海茶莊蕪湖店掌櫃多年,熟悉蕪湖商貿行情,並擁有深厚的人脈基礎;其次是蕪湖比鄰江寧,而江寧是汪家眾多產業的運籌總部,便於今後借力;其三是蕪湖所在的太平府隔綢嶺與池州接壤,便於照顧鄉裏。


    到了蕪湖,曹新民將馬雲濤先安頓在大江會館,這是池州商會駐地,離碧雲茶莊不過兩個街區的距離。回到自己的茶莊,曹新民馬上讓主事的夥計大順過來稟報這半個多月生意情況。大順將莊上本月來每日生意情況做了簡要匯報。曹新民認真聽完,問了三個問題:一是新茶還有兩個月就要上市,最近蕪湖各家茶莊有何異動?二是賬上可動用的現銀還有多少?三是庫存陳茶還有多少?


    大順一一回答道:”這半月來各家茶莊主要是加快去庫存,陳茶從每斤200文錢降到了100文錢,咱們莊上也及時跟進了!賬上總計還有四百三十五萬輛現銀,庫存去年的陳茶還有35擔之多。“


    曹新民道:“今年要提前動身,先從賬上開出兩百萬兩銀票來,你明日就帶幾個夥計去黃山,先把老主顧的定下來。我估計今年新茶收購要比往年難,咱們寧願早下手!”


    大順道:“今年給什麽價?”,曹新民道,“在去年每斤60文錢基礎上加10文!最多加到20!至於陳茶嗎,先不要急,先跟著看看!”


    曹新民吩咐完,讓大順快去準備,大順卻邁不開步子,欲言又止。曹新民問:“大順,還有什麽事情嗎?”


    大順囁嚅了半天才說:“掌櫃的,廚房裏吳吳媽的侄女小燕,她她也想這次隨我們一道回祁門老家探親,你看這——”


    曹新民板起臉來道:“我說大順啊,你這次是去辦大事,怎麽能帶一個小女子呢?豈不讓人笑話!”


    大順臉上發燒,低著頭,忙往外退去,才走幾步,又折回來,吞吞吐吐地說:“掌櫃的,我、我想、我想讓她一路走,也好有一個照應——”


    曹新民有點生氣了,心說,這大順,怎麽這麽拎不清啊!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多說無益,快去準備正事吧!”


    大順很不情願地走了。曹新民等他走遠了,細想大順剛才的言語,敢情大順跟小燕好上了?是啊,這大順翻過年也要二十二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也怪不得他!回頭等忙過這陣子,可以給吳媽和小燕子準一星期的假,讓她們回家看看!


    一想到大順和小燕子的事,他的眼前卻浮現出另一個人來,這個人梳著齊齊的劉海,瓜子臉白白淨淨,見了生人臉頰緋紅,上身穿湖綢紅底藍花對襟褂子,下身著大紅蝴蝶紋百褶裙,雙眼明麗如水。這就是那天在三瑞堂門口遇見的那個拾到自己玉佩又讓丫鬟小雨歸還的小姐。那天最後小雨離開時說了四個字“四豐米行”。有了,莫不是蕪湖四豐米行東家俞培生或者掌櫃劉同江的女兒?


    想到這裏,他不免有些興奮起來,忙讓人把櫃上賬房老於頭請過來。


    老於頭是個一輩子跟賬本和數字打交道的人,為人謹小慎微,聽說掌櫃的叫自己去,忙抱了一大堆賬本過來,以為是掌櫃要查賬呢。曹新民皺了皺眉頭,問:“老於頭,你還記得我走前,讓你查一查往來掛賬?”


    老於頭回答:“是是,掌櫃的您走前確實吩咐過,我現在給你您匯報?”


    曹新民道“不必,我隻問四豐跟咱們往來情況,說個大數!”


    老於頭連忙攤開賬本,一手拎著老花鏡的一隻眼鏡腿,一手指著賬簿,回答:“咱們上個月從四豐進了二十擔稻米,掛賬二十兩銀子;去年開春四豐從咱們莊上拿了一擔新上的清明雨霧,掛賬二兩銀子。咱們還欠四豐十八兩銀子!”


    曹新民道,”你從櫃上開張銀票,我回頭去他們那裏談點生意,順手捎過去!“


    老於頭不解地問,“掌櫃的,按往日咱們都是到六月三十號才開始清理往來——”


    曹新民不等他說完,就打斷:“我自有安排!你快去辦吧!”


    下午,曹新民換了身湖綢長衫,徑直向四豐米行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綢嶺之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形在江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形在江海並收藏綢嶺之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