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勁道很大,一手緊緊的捏著自己的手臂,一手按在背後用力的圈緊,華婉疼得直皺眉,胳膊幾乎要被捏碎了,她幾乎能感覺到自己的身子被勒得起了紅腫的一道圈。
聽到她的一聲痛呼,薑恪忙鬆開手,卻見華婉驚恐的看著她,身子下意識的往後退,口裏弱弱的連聲:“我以後不問就是了。”
薑恪氣絕,莫非她以為自己適才的失控是對她的過問使的暴力懲罰?她深深的吸了口氣,然後像拎兔子般把華婉整個人拎起來,放到懷裏抱著諸葛傾城最新章節。許是被嚇到了,華婉乖順的窩在薑恪的臂彎裏,瑟縮著,一句話也不敢多說。
總是這樣,但凡發現他有一點不悅便瑟縮著賠笑,敬著他,向來隻揀他願意聽的話來說,生怕惹惱了他後,他會傷害她。就如今夜,他回來得晚了,她隻會在房裏靜靜的等著,等得來也好,等不到也罷,她都不在意,甚至不願遣個人去外書房看看,他是否遇上什麽事耽擱了,若有一日,他派人來傳話說不回來睡了,隻怕她也隻會稍稍的震驚之後,心安理得的自己睡了吧。
貼心的從不過問他在外麵的事,即便有什麽疑問,隻要自己不說,她便一個字都不問,更加不會使人到外頭去打聽,唯恐被發現了會惹惱了他。
就如蘇良時這事,她戰戰兢兢的試探,做小伏低的逗趣,她可曾想過究竟他惱的是什麽?她可曾心疼過看到那樣一幕的人是否會憋悶、受傷?在她心裏,現在抱著她的人,究竟隻是一個王爺,還是她的夫君,是不是換了任何一人,隻要待她好,就都可以?(她來她去的,怕你們分不清,所以,單人旁的那個是王爺)
薑恪低頭看向那個目如點漆,討好的望著她,心有餘悸的咬著下唇的女子,歎息,終究是不忍心,不忍心繼續冷落她,不忍心讓她這樣惴惴難安,隻好自己拚了命的氣咽回去,生硬的扯了扯嘴角,溫聲道:“是我不好,嚇到你了,以後不會這樣了,睡吧,我抱著你。”
華婉驚訝的睜大了眼睛,她以為王爺震怒之下會說什麽狠話,或者再很用力地捏她的胳膊呢,怎麽,情況逆轉的如此迅速?
薑恪苦澀的笑了笑,柔聲說了句:“睡吧。”
不管怎樣,她已是她的王妃,這點總錯不了,今後一世的癡纏,隻要自己不放手,她就不能離開,既打定了主意要與她白頭到老,又何必計較這麽多。愛也好,不愛也罷,皆是虛無飄渺的東西,怎敵得過她就這樣真真實實的躺在自己的懷裏,誰都搶不去!
華婉見薑恪果真如她口上說的,隻是溫柔的一下一下的拍著自己的背,就像哄一個嬰孩一般,就漸漸的入了夢鄉。
立秋過後,天氣隻涼了一陣子,秋老虎便張牙舞爪的襲來。晴空少雲,草木漸枯,人自感燥。
薑恪頂著午間燥熱的陽光,快步走進靜漪堂,見華婉恰將吃了一半的冰盞放到幾上,便三步並作兩步跨上去,拿起碗,將剩下的碎冰一氣都倒進了嘴裏。華婉瞠目結舌的看著她,弱弱的道:“那是我吃剩下的。”
薑恪將那滿口的冰都嚼碎咽下,方笑道:“有什麽打緊?”還是她媳婦聰明,想出這麽好的東西來,現在宮裏也盛行這種冰盞,人吃了,胸口透涼透涼的,舒服的緊。
“今兒怎麽回來這麽早?”華婉擰了帕子來,讓她擦了擦額頭密布的細汗。皇上龍體欠安,命王爺入內閣主事,這兩日王爺忙得腳不沾地,能回來趕上晚飯便是難得的了,怎麽今日就這麽早了?
薑恪擦了汗,又命人倒了杯茶來,說道:“正要去京郊大營看看,路過府裏,就想用了午膳再去。晚上隻怕是不會回來了。”華婉聽了,賢淑的命人去準備換洗衣物,又讓人備了些艾草,道:“京郊蚊蟲厲害,王爺記得睡前讓長安點上。”
“好。”薑恪望著她,笑應道,離午膳還有些時候,薑恪便坐了下來,拉著華婉絮絮叨叨的說起來:“這個時節,正是蒙古人來犯的時候,往年他們常在我朝邊境搶了牛羊糧草,預備遷徙過冬,皇上寬宏,未多追究。五日前,北靜王上折,蒙古人氣焰囂張,擾我邊境,屢殺我邊疆百姓,皇上在病榻上聽聞,龍顏大怒,召集內閣群臣,似有用兵之兆。今日早朝,皇上派我往京郊大營宣旨,明日起練兵,若真有戰事,也好加援。”
這是在說明她為何突然要去京郊大營,京郊大營駐紮的是十萬帝雲騎,乃是我朝精銳部隊,直接由皇上統帥,若是真要啟用這支部隊,要麽是皇上想快刀斬亂麻,要麽則是北疆戰事吃緊,卻瞞著京裏庶女無雙全文閱讀。華婉反應過來,看了看外麵的日頭,這樣的天氣,王爺細皮嫩肉的,曬出個好歹可怎麽辦?“皇上讓您管著內閣,又派您去京郊宣旨,兩頭奔波,累壞了,內閣怎麽辦?何況,真要啟用帝雲騎了?”
薑恪讚許的看了她一眼,輕哂一聲:“區區蒙古,手下敗將,哪裏用得上帝雲騎。”華婉迷惑,旋即明白,這不過是表明皇帝震怒,與要用兵的決心罷了,派豫王親去宣旨也是因此。或許,還因為天下太平的久了,帝雲騎也過了幾年安逸日子,恰好趁此練練兵,免得戰鬥力下降。
薑恪見她明白了,深感她聰明的緊,一點即通,見午膳還有一刻光景,便對她說起了北疆情況:“北靜王任隴西總兵,”華婉點頭,隴西東接陝西,南控巴蜀,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古,乃是要地,明史記載,元順帝就是從甘肅走的,她靜靜的聽薑恪說道:“唐茂和為參議,哦,順承郡王為肅州總兵,主掌西北兵務,此次北靜王在折子上倒有意向順承郡王借兵。”華婉認真的聽著,心中卻腹誹,怎麽可能,先不說此次蒙古人是否來勢洶洶,單說肅州與隴西並得太近,麵對外戰常有糾紛,若是兩地總兵融洽倒還好,若是疏離,保不定那兩位的手下人暗地裏鬥過多少回了,這樣重要的兩處要塞,皇帝怎麽會派融洽的兩人分別去守?
華婉眨了眨眼,問:“順承郡王與北靜王,素有嫌隙,順承郡王聽說了,便上折子稱不借罷?”
薑恪做出遺憾的神情,道:“也不知道那順承郡王從哪得的消息,北靜王的折子在禦案上擺了沒兩日,他的就到了,說是糧草捉襟見肘,委實不能遠行,且西麵瓦羯相峙,不能掉以輕心。兩位封疆大吏,卻因個人私恨,不能同心協力,實在可惜。”
若真同心協力了,恐怕你和皇帝的頭都要大了,他們兩不和,你心裏不定多高興多放心呢。華婉暗暗翻了個白眼,麵上倒是極為嚴肅的附和道:“大義之前,私人小仇算得了什麽?兩位王爺真是糊塗。”
薑恪一個沒忍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點了點她的鼻尖道:“你啊,調皮。”然後勉強正了正臉色,繼續道:“在這關頭上,卻有一人更不顧大義。”
華婉看著她,疑惑的眨了眨眼:“誰?”薑恪肅容答:“隴西參議唐茂和。北靜王參他強占民宅,逼死良民,證據確鑿,請皇上下旨,命大理寺審理了。”參議乃正二品大員,屬文職,有規勸總兵上訴朝廷之權,大理寺掌刑獄,都察院則主掌監督、彈劾及建議,此事不先交由都察院詳查,卻要大理寺打頭陣,真是耐人尋味。
華婉道:“皇上準了?”
薑恪搖頭,道:“隻革了唐茂和官銜,押解回京。”此時派都察院去,已查不出什麽了,是或不是,先將人調回再說:“如此,隴西參議一職便空了下來。皇上讓我舉個人。”
說了這許多,此人才是關鍵,華婉心道:“莫不是把你老丈人搬上前線了罷。”果真聽王爺笑著說:“先帝曾當著群臣說過,騰遠侯精忠貫日,律己果毅,且足智多謀,我向皇上薦了他。”
這倒是個立功的好時機,想必滕思成去到那裏,定能混個百戶千戶什麽的。華婉先考慮了合作夥伴的前途,然後再想,王爺為何要派騰遠侯前去?難道要重新啟用?也不知騰遠侯與北靜王的關係如何。
薑恪見她沉思,略略抬了抬手,兩旁侍立的丫鬟便都退了下去。華婉回神時,卻發現身旁隻有王爺在慢悠悠的飲茶。
“呃,皇上準了麽?”華婉問。
“準了。”薑恪答:“本王,一直有一事不明,你可能替本王解惑?”
華婉不明所以,卻仍見點頭道:“王爺請說。”
“都道騰遠侯甚寵四女,滕四小姐與其父親密無間,可為何,本王看到的,卻是滕四小姐與騰遠侯親情寡淡,情分涼薄。是傳言有誤,還是本王所見出了差錯?”王爺一字一句,緩緩道。
聽到她的一聲痛呼,薑恪忙鬆開手,卻見華婉驚恐的看著她,身子下意識的往後退,口裏弱弱的連聲:“我以後不問就是了。”
薑恪氣絕,莫非她以為自己適才的失控是對她的過問使的暴力懲罰?她深深的吸了口氣,然後像拎兔子般把華婉整個人拎起來,放到懷裏抱著諸葛傾城最新章節。許是被嚇到了,華婉乖順的窩在薑恪的臂彎裏,瑟縮著,一句話也不敢多說。
總是這樣,但凡發現他有一點不悅便瑟縮著賠笑,敬著他,向來隻揀他願意聽的話來說,生怕惹惱了他後,他會傷害她。就如今夜,他回來得晚了,她隻會在房裏靜靜的等著,等得來也好,等不到也罷,她都不在意,甚至不願遣個人去外書房看看,他是否遇上什麽事耽擱了,若有一日,他派人來傳話說不回來睡了,隻怕她也隻會稍稍的震驚之後,心安理得的自己睡了吧。
貼心的從不過問他在外麵的事,即便有什麽疑問,隻要自己不說,她便一個字都不問,更加不會使人到外頭去打聽,唯恐被發現了會惹惱了他。
就如蘇良時這事,她戰戰兢兢的試探,做小伏低的逗趣,她可曾想過究竟他惱的是什麽?她可曾心疼過看到那樣一幕的人是否會憋悶、受傷?在她心裏,現在抱著她的人,究竟隻是一個王爺,還是她的夫君,是不是換了任何一人,隻要待她好,就都可以?(她來她去的,怕你們分不清,所以,單人旁的那個是王爺)
薑恪低頭看向那個目如點漆,討好的望著她,心有餘悸的咬著下唇的女子,歎息,終究是不忍心,不忍心繼續冷落她,不忍心讓她這樣惴惴難安,隻好自己拚了命的氣咽回去,生硬的扯了扯嘴角,溫聲道:“是我不好,嚇到你了,以後不會這樣了,睡吧,我抱著你。”
華婉驚訝的睜大了眼睛,她以為王爺震怒之下會說什麽狠話,或者再很用力地捏她的胳膊呢,怎麽,情況逆轉的如此迅速?
薑恪苦澀的笑了笑,柔聲說了句:“睡吧。”
不管怎樣,她已是她的王妃,這點總錯不了,今後一世的癡纏,隻要自己不放手,她就不能離開,既打定了主意要與她白頭到老,又何必計較這麽多。愛也好,不愛也罷,皆是虛無飄渺的東西,怎敵得過她就這樣真真實實的躺在自己的懷裏,誰都搶不去!
華婉見薑恪果真如她口上說的,隻是溫柔的一下一下的拍著自己的背,就像哄一個嬰孩一般,就漸漸的入了夢鄉。
立秋過後,天氣隻涼了一陣子,秋老虎便張牙舞爪的襲來。晴空少雲,草木漸枯,人自感燥。
薑恪頂著午間燥熱的陽光,快步走進靜漪堂,見華婉恰將吃了一半的冰盞放到幾上,便三步並作兩步跨上去,拿起碗,將剩下的碎冰一氣都倒進了嘴裏。華婉瞠目結舌的看著她,弱弱的道:“那是我吃剩下的。”
薑恪將那滿口的冰都嚼碎咽下,方笑道:“有什麽打緊?”還是她媳婦聰明,想出這麽好的東西來,現在宮裏也盛行這種冰盞,人吃了,胸口透涼透涼的,舒服的緊。
“今兒怎麽回來這麽早?”華婉擰了帕子來,讓她擦了擦額頭密布的細汗。皇上龍體欠安,命王爺入內閣主事,這兩日王爺忙得腳不沾地,能回來趕上晚飯便是難得的了,怎麽今日就這麽早了?
薑恪擦了汗,又命人倒了杯茶來,說道:“正要去京郊大營看看,路過府裏,就想用了午膳再去。晚上隻怕是不會回來了。”華婉聽了,賢淑的命人去準備換洗衣物,又讓人備了些艾草,道:“京郊蚊蟲厲害,王爺記得睡前讓長安點上。”
“好。”薑恪望著她,笑應道,離午膳還有些時候,薑恪便坐了下來,拉著華婉絮絮叨叨的說起來:“這個時節,正是蒙古人來犯的時候,往年他們常在我朝邊境搶了牛羊糧草,預備遷徙過冬,皇上寬宏,未多追究。五日前,北靜王上折,蒙古人氣焰囂張,擾我邊境,屢殺我邊疆百姓,皇上在病榻上聽聞,龍顏大怒,召集內閣群臣,似有用兵之兆。今日早朝,皇上派我往京郊大營宣旨,明日起練兵,若真有戰事,也好加援。”
這是在說明她為何突然要去京郊大營,京郊大營駐紮的是十萬帝雲騎,乃是我朝精銳部隊,直接由皇上統帥,若是真要啟用這支部隊,要麽是皇上想快刀斬亂麻,要麽則是北疆戰事吃緊,卻瞞著京裏庶女無雙全文閱讀。華婉反應過來,看了看外麵的日頭,這樣的天氣,王爺細皮嫩肉的,曬出個好歹可怎麽辦?“皇上讓您管著內閣,又派您去京郊宣旨,兩頭奔波,累壞了,內閣怎麽辦?何況,真要啟用帝雲騎了?”
薑恪讚許的看了她一眼,輕哂一聲:“區區蒙古,手下敗將,哪裏用得上帝雲騎。”華婉迷惑,旋即明白,這不過是表明皇帝震怒,與要用兵的決心罷了,派豫王親去宣旨也是因此。或許,還因為天下太平的久了,帝雲騎也過了幾年安逸日子,恰好趁此練練兵,免得戰鬥力下降。
薑恪見她明白了,深感她聰明的緊,一點即通,見午膳還有一刻光景,便對她說起了北疆情況:“北靜王任隴西總兵,”華婉點頭,隴西東接陝西,南控巴蜀,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古,乃是要地,明史記載,元順帝就是從甘肅走的,她靜靜的聽薑恪說道:“唐茂和為參議,哦,順承郡王為肅州總兵,主掌西北兵務,此次北靜王在折子上倒有意向順承郡王借兵。”華婉認真的聽著,心中卻腹誹,怎麽可能,先不說此次蒙古人是否來勢洶洶,單說肅州與隴西並得太近,麵對外戰常有糾紛,若是兩地總兵融洽倒還好,若是疏離,保不定那兩位的手下人暗地裏鬥過多少回了,這樣重要的兩處要塞,皇帝怎麽會派融洽的兩人分別去守?
華婉眨了眨眼,問:“順承郡王與北靜王,素有嫌隙,順承郡王聽說了,便上折子稱不借罷?”
薑恪做出遺憾的神情,道:“也不知道那順承郡王從哪得的消息,北靜王的折子在禦案上擺了沒兩日,他的就到了,說是糧草捉襟見肘,委實不能遠行,且西麵瓦羯相峙,不能掉以輕心。兩位封疆大吏,卻因個人私恨,不能同心協力,實在可惜。”
若真同心協力了,恐怕你和皇帝的頭都要大了,他們兩不和,你心裏不定多高興多放心呢。華婉暗暗翻了個白眼,麵上倒是極為嚴肅的附和道:“大義之前,私人小仇算得了什麽?兩位王爺真是糊塗。”
薑恪一個沒忍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點了點她的鼻尖道:“你啊,調皮。”然後勉強正了正臉色,繼續道:“在這關頭上,卻有一人更不顧大義。”
華婉看著她,疑惑的眨了眨眼:“誰?”薑恪肅容答:“隴西參議唐茂和。北靜王參他強占民宅,逼死良民,證據確鑿,請皇上下旨,命大理寺審理了。”參議乃正二品大員,屬文職,有規勸總兵上訴朝廷之權,大理寺掌刑獄,都察院則主掌監督、彈劾及建議,此事不先交由都察院詳查,卻要大理寺打頭陣,真是耐人尋味。
華婉道:“皇上準了?”
薑恪搖頭,道:“隻革了唐茂和官銜,押解回京。”此時派都察院去,已查不出什麽了,是或不是,先將人調回再說:“如此,隴西參議一職便空了下來。皇上讓我舉個人。”
說了這許多,此人才是關鍵,華婉心道:“莫不是把你老丈人搬上前線了罷。”果真聽王爺笑著說:“先帝曾當著群臣說過,騰遠侯精忠貫日,律己果毅,且足智多謀,我向皇上薦了他。”
這倒是個立功的好時機,想必滕思成去到那裏,定能混個百戶千戶什麽的。華婉先考慮了合作夥伴的前途,然後再想,王爺為何要派騰遠侯前去?難道要重新啟用?也不知騰遠侯與北靜王的關係如何。
薑恪見她沉思,略略抬了抬手,兩旁侍立的丫鬟便都退了下去。華婉回神時,卻發現身旁隻有王爺在慢悠悠的飲茶。
“呃,皇上準了麽?”華婉問。
“準了。”薑恪答:“本王,一直有一事不明,你可能替本王解惑?”
華婉不明所以,卻仍見點頭道:“王爺請說。”
“都道騰遠侯甚寵四女,滕四小姐與其父親密無間,可為何,本王看到的,卻是滕四小姐與騰遠侯親情寡淡,情分涼薄。是傳言有誤,還是本王所見出了差錯?”王爺一字一句,緩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