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人認為我要調到文化館去。當時我去了。
但是,現實給我的打擊是如此的巨大!我一到文化館,就接連寫出了兩部中篇小說,也就是上麵提到的《初出茅廬》和《斯文掃地》,接連發表在《廣西文學》的1994年第八期和第十二期的頭條,並被雜誌當成所謂的文壇新星隆重推出。但姐姐的工作卻解決不了。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化館遊樂場的那塊空地,被房地產商人看中,準備搞開發了。那是一塊公益用地,是全縣人民集中休閑的地方,但政府卻要無償地給商人開發,建一座28層的“天元大廈”。這個事件,在1995年的影響和爭論是如此的巨大,可以說是空前的,很多部門比如土地、規劃、文化等部門的負責人,政府官員紛紛出麵阻攔,並在會議上爭論得相當白熱化,有官員甚至被撤職,但沒能頂住最主要領導的長官意誌,還是開發了。那時候的********,後來上調到柳州地委副書記,因受賄,被判刑,所以在朱枸的“不亦快哉”裏,就有一條,叫做“聞柳州地委廖副書記被雙規,被判刑,不亦快哉”!
那是1994年年底到1995年的事,那時候的報紙和電視都在吹噓這座樓是“桂東第一樓”,但這個“樓”字在白話的讀音上跟“陋”字一樣,所以,整縣城的人都知道,那叫做“桂東第一陋”在我們哪兒,“陋”,又叫“陋中”,是“相當糟糕”的意思。比如你說這人品德很差,就可以說“這人很陋中”;這件東西很次,也可以說是“這東西很陋中”;辦事情辦得不好。辦砸了,可是說“這事辦陋中了”。這棟樓也確實很“陋”,不知是什麽原因,建到現在也沒建起來,至今也隻有四層,成為縣(現在叫市了)的一處最令人感慨的地方。甚至當有領導一意孤行要搞什麽項目的時候,人們就會告誡他:你不要那麽頭腦發熱,你要看看“天元大廈”的結局!
那都是題外話了。姐姐的工作沒能解決,我心灰意冷,心裏充滿了憤怒。我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姐姐,沒能幫她找到一份適合她的工作。更令人憤怒的是,那時候的文化係統還是不斷地進了不少人,轉了不少的合同工和幹部,還入了編製,都說是上麵領導壓下來的,下麵不得不解決。那種鬱悶無處訴說,說了也沒用,那段時間是喝酒最放縱的時候,經常喝得大醉,一睡不起。文化局的領導為了照顧我的情緒,給了一個文化館副館長的職務。也同時激起我的另一個理想,當個官僚,當了官,什麽事情都好辦了。那時候,我想到鄉下當個官當當,很多同年齡的人都已經下去了,說是掛職,但一直沒有人找過我。後來一個在縣委的朋友告訴我,你想下去,那不是很容易的事,找一個常委,送一兩萬塊錢就行了。朱枸當時女兒又小,正等著錢用,債務都沒還清,要我拿一兩萬塊錢買官,那怎麽可能呢?
1997年,文化館館長在空缺幾個月後,被拿出來公開競選。總共有六個人報了名,通過筆試、麵試、公開演講和組織考核後,我最終獲選。但還沒上任,就有領導跟我說,你能當上館長,跟某個領導的關照是分不開的,你要感謝他,不然你以後的工作不好做的。我開始惶恐了,生怕得罪了那領導,於是在別人的牽線下,我請那領導去歌舞廳,並借了三千塊錢送給他,這是我平生第一次“送厚禮”。那時候,我還天真地料定領導不會收的,但他居然神色自若地收了下來,將我信封放在口袋裏,還勉勵我好好工作——我從來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人,他昨天在會上還說要反腐倡廉呢!說起這位領導,我去年10月份還采訪過他,他已經是市某局局長,正處級(聽說最近被抓了),當然他也不會記得我了,才送那麽區區三千塊錢,那是那麽久遠的事情了(如果紀檢部門來追查這事,朱枸倒是可以配合你們調查,但你千萬不要把我當行賄者抓起來,我也是迫不得已的啊,我借的筆錢現在還沒還給人家呢)。他還是在我前麵大談廉政、領導人格魅力,我當時真想吐。
說實在的,做為一名**員,我不知道是該信組織上對我說的,還是該相信我自己的判斷。組織上說,絕大部分的領導都是純潔的,但是我的感覺倒好像是相反的。在我傻傻的想法中,想當官的人肯定有他的理由的:有的希望有人給他送錢,有的希望能光宗耀祖,有的希望能財色兼收。也許也會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他隻有一個念頭,想為人民服務,不過我至今都沒有遇到、至今也不相信、也永遠不相信會有那樣的人。有一天,我們幾個記者一起打牌,大家開玩笑說:究竟當縣長的,會有沒有真正沒收受過別人的賄賂的呢?大家都說,打死我也不相信有10%。我們都不是當事人,又沒當過縣長,所以都不好說。福建省政和縣********丁仰寧說,升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當官不收錢,退了沒本錢。我覺得這是對的,他比較符合人的本性。
我一直有這麽一個特傻的念頭,******的時候,如果要查貪官收賄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收受雙方都是在很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誰會說出來呢?何況我行賄的,說出來還要坐牢,我幹嗎要說呢?所以我發明了一個“朱氏反貪法”(改天我去申請專利),那就是,凡是行賄的,隻要你說出來了,都沒有罪,不但沒有罪,還要獎勵你!這樣的話,我敢保證,受賄的事情,會少十分之**。有一次我跟一個搞工程的朋友說了這設想,他哈哈大笑!
1997年到2000年,是我最艱難的三年,在當這鳥小官的三年裏,我所受到的困難和屈辱是不堪回首的。一件事情辦不好,上麵給你一頓臭罵;一件事情做好了,但你沒有把功勞讓給領導,你也挨罵。領導一個眼色,你不能領會,又被罵得狗頭淋血。三年來,我平均一天開一個會議,等於一天一個任務,有一半以上都沒能按照領導的意願完成的,那麽都被領導臭罵一頓。有些事情,你要是遂了領導的意思,多數又不合職工的心願。單位有50多人,財政隻給28個人的工資,剩下的你自己要想辦法,一有不順,職工也將你罵得一文不值。成天淹沒在大堆的雞毛祘皮的小事當中,真是老鼠進風箱,兩邊受氣。我沒想到,當這鳥小官居然是那麽的艱難。李鴻章先生說:天下最容易的事就是當官,倘若這人連當官都不會,那就太不有用了。現在看起來,真是一派胡言!
朱枸的性格又是如此的固執,所以我經常跟領導頂嘴,當時的領導在公開場合說要搞掉我,說我的不是,拿一些空穴來風的事來中傷我,我覺得,這當官的路還真是無法走下去了。加上當官我也沒能撈到什麽好處,三年來,我一直想把我姐姐調進來,但都沒得到上頭的首肯,反而接連來了幾個要我簽字同意接收,有些跟本我都沒有察覺,就進來了——文化館做為一個養老單位,倒是很多官太太或者親朋好友的首選地方。我感到無比的沮喪,我覺得,我要是再做上一年半載的館長的話,我會瘋掉的。再加上由於房改,自己買下單位三間房子後,債務徒然增多了3萬元,一直還了兩年也還不到2000元,那時候我的月工資是450元,朱枸夫人下崗,上有老下有幼,我覺得再這樣下去的話,也許十年後也未必能還通所有的債務,連過日子也要勒緊褲帶。我陷入了空前的迷惘。
我的幾個朋友也是處在同樣的處境。有一段時間,我們甚至商議做點生意,我們三個大男人,李拓先生和陳達生先生,就開了一家露天冰花攤,名字就叫做藍方格冰花城,賣啤酒、賣冰花,賣田螺。我們每人投資了1000多塊錢,租來各種用具,沒辦任何的手續就開張了。但第一天就被防疫站的正直人士沒收了半桶冰花,後經交涉,答應緩後辦理手續後才得開業,幸得一幫朋友幫趁,也不至於門可羅雀。但由於人手不夠,加上不善經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倒閉了,血本無歸。後來我還嚐試過其它的小生意,均沒成功。我還試過寫書,有人約寫一本30萬字的武俠小說:廣東武林十虎之蘇乞兒,在收了人家的幾千塊錢定金後,我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寫了20來天,完稿,但最後不了了之。至今稿件還在手上,我覺得寫得還是不錯的。
在往後的日子裏,很多年輕人在述說自己初出茅廬的經曆,他們無不經過一個適應、掙紮、失望的過程。能夠一路順風的,我沒有見過。也許,朱枸的經曆對比於一些朋友來說,還是比較幸運的,我隻是想說:在這樣的日子裏,幾乎每個人都要經曆這樣的一個階段,都要麵對現實,這就是殘酷的人生,他是不會跟隨你的意願去走的,往往你的希望越大,希望也就越大。
我知道,像我這樣性格和這樣社會背景的人,當官是一條死路。自己也沒本錢,也沒有經商頭腦,做生意也是必死無疑。2000年春季,我盟生退意,這是我們縣第一個辭職的正職領導,而且是競選上任的,在單位和組織部門引起了強烈的震動。他們紛紛了解原因,這裏麵還有很多原因,我不願說出來,以免有些人看了老羞成怒。同時,我決定離開單位,到外麵發展,於是我報考了南寧晚報主辦的《八桂都市報》,並被錄用。再加上廣西簽約作家啟動,我順利簽約,於是我來到了南寧,結束了我的一段艱難卓絕的日子
直到2015年,我原來一起睡地鋪的兄弟才說,其實,這些年我就像一隻鳥兒,在樹枝上飛來飛去,看見哪個果子書熟了,就飛過去吃一口,但實際上什麽都吃不上,就那麽一直飛來飛去——這讓我想起那個跑來跑去的和尚,在此起彼伏的鍾聲裏疲於奔命,最後餓死在奔波的道路上。
而他,一直沉這基層十幾年,現在是一個市的常委。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職場裏,耐得住寂寞,吃得苦,不要“好高鶩遠”,”這山望著那山高”,遲早會成功的。
否則,什麽是“心比天高,命似紙薄”?這就是。
但是,現實給我的打擊是如此的巨大!我一到文化館,就接連寫出了兩部中篇小說,也就是上麵提到的《初出茅廬》和《斯文掃地》,接連發表在《廣西文學》的1994年第八期和第十二期的頭條,並被雜誌當成所謂的文壇新星隆重推出。但姐姐的工作卻解決不了。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化館遊樂場的那塊空地,被房地產商人看中,準備搞開發了。那是一塊公益用地,是全縣人民集中休閑的地方,但政府卻要無償地給商人開發,建一座28層的“天元大廈”。這個事件,在1995年的影響和爭論是如此的巨大,可以說是空前的,很多部門比如土地、規劃、文化等部門的負責人,政府官員紛紛出麵阻攔,並在會議上爭論得相當白熱化,有官員甚至被撤職,但沒能頂住最主要領導的長官意誌,還是開發了。那時候的********,後來上調到柳州地委副書記,因受賄,被判刑,所以在朱枸的“不亦快哉”裏,就有一條,叫做“聞柳州地委廖副書記被雙規,被判刑,不亦快哉”!
那是1994年年底到1995年的事,那時候的報紙和電視都在吹噓這座樓是“桂東第一樓”,但這個“樓”字在白話的讀音上跟“陋”字一樣,所以,整縣城的人都知道,那叫做“桂東第一陋”在我們哪兒,“陋”,又叫“陋中”,是“相當糟糕”的意思。比如你說這人品德很差,就可以說“這人很陋中”;這件東西很次,也可以說是“這東西很陋中”;辦事情辦得不好。辦砸了,可是說“這事辦陋中了”。這棟樓也確實很“陋”,不知是什麽原因,建到現在也沒建起來,至今也隻有四層,成為縣(現在叫市了)的一處最令人感慨的地方。甚至當有領導一意孤行要搞什麽項目的時候,人們就會告誡他:你不要那麽頭腦發熱,你要看看“天元大廈”的結局!
那都是題外話了。姐姐的工作沒能解決,我心灰意冷,心裏充滿了憤怒。我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姐姐,沒能幫她找到一份適合她的工作。更令人憤怒的是,那時候的文化係統還是不斷地進了不少人,轉了不少的合同工和幹部,還入了編製,都說是上麵領導壓下來的,下麵不得不解決。那種鬱悶無處訴說,說了也沒用,那段時間是喝酒最放縱的時候,經常喝得大醉,一睡不起。文化局的領導為了照顧我的情緒,給了一個文化館副館長的職務。也同時激起我的另一個理想,當個官僚,當了官,什麽事情都好辦了。那時候,我想到鄉下當個官當當,很多同年齡的人都已經下去了,說是掛職,但一直沒有人找過我。後來一個在縣委的朋友告訴我,你想下去,那不是很容易的事,找一個常委,送一兩萬塊錢就行了。朱枸當時女兒又小,正等著錢用,債務都沒還清,要我拿一兩萬塊錢買官,那怎麽可能呢?
1997年,文化館館長在空缺幾個月後,被拿出來公開競選。總共有六個人報了名,通過筆試、麵試、公開演講和組織考核後,我最終獲選。但還沒上任,就有領導跟我說,你能當上館長,跟某個領導的關照是分不開的,你要感謝他,不然你以後的工作不好做的。我開始惶恐了,生怕得罪了那領導,於是在別人的牽線下,我請那領導去歌舞廳,並借了三千塊錢送給他,這是我平生第一次“送厚禮”。那時候,我還天真地料定領導不會收的,但他居然神色自若地收了下來,將我信封放在口袋裏,還勉勵我好好工作——我從來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人,他昨天在會上還說要反腐倡廉呢!說起這位領導,我去年10月份還采訪過他,他已經是市某局局長,正處級(聽說最近被抓了),當然他也不會記得我了,才送那麽區區三千塊錢,那是那麽久遠的事情了(如果紀檢部門來追查這事,朱枸倒是可以配合你們調查,但你千萬不要把我當行賄者抓起來,我也是迫不得已的啊,我借的筆錢現在還沒還給人家呢)。他還是在我前麵大談廉政、領導人格魅力,我當時真想吐。
說實在的,做為一名**員,我不知道是該信組織上對我說的,還是該相信我自己的判斷。組織上說,絕大部分的領導都是純潔的,但是我的感覺倒好像是相反的。在我傻傻的想法中,想當官的人肯定有他的理由的:有的希望有人給他送錢,有的希望能光宗耀祖,有的希望能財色兼收。也許也會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他隻有一個念頭,想為人民服務,不過我至今都沒有遇到、至今也不相信、也永遠不相信會有那樣的人。有一天,我們幾個記者一起打牌,大家開玩笑說:究竟當縣長的,會有沒有真正沒收受過別人的賄賂的呢?大家都說,打死我也不相信有10%。我們都不是當事人,又沒當過縣長,所以都不好說。福建省政和縣********丁仰寧說,升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當官不收錢,退了沒本錢。我覺得這是對的,他比較符合人的本性。
我一直有這麽一個特傻的念頭,******的時候,如果要查貪官收賄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收受雙方都是在很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誰會說出來呢?何況我行賄的,說出來還要坐牢,我幹嗎要說呢?所以我發明了一個“朱氏反貪法”(改天我去申請專利),那就是,凡是行賄的,隻要你說出來了,都沒有罪,不但沒有罪,還要獎勵你!這樣的話,我敢保證,受賄的事情,會少十分之**。有一次我跟一個搞工程的朋友說了這設想,他哈哈大笑!
1997年到2000年,是我最艱難的三年,在當這鳥小官的三年裏,我所受到的困難和屈辱是不堪回首的。一件事情辦不好,上麵給你一頓臭罵;一件事情做好了,但你沒有把功勞讓給領導,你也挨罵。領導一個眼色,你不能領會,又被罵得狗頭淋血。三年來,我平均一天開一個會議,等於一天一個任務,有一半以上都沒能按照領導的意願完成的,那麽都被領導臭罵一頓。有些事情,你要是遂了領導的意思,多數又不合職工的心願。單位有50多人,財政隻給28個人的工資,剩下的你自己要想辦法,一有不順,職工也將你罵得一文不值。成天淹沒在大堆的雞毛祘皮的小事當中,真是老鼠進風箱,兩邊受氣。我沒想到,當這鳥小官居然是那麽的艱難。李鴻章先生說:天下最容易的事就是當官,倘若這人連當官都不會,那就太不有用了。現在看起來,真是一派胡言!
朱枸的性格又是如此的固執,所以我經常跟領導頂嘴,當時的領導在公開場合說要搞掉我,說我的不是,拿一些空穴來風的事來中傷我,我覺得,這當官的路還真是無法走下去了。加上當官我也沒能撈到什麽好處,三年來,我一直想把我姐姐調進來,但都沒得到上頭的首肯,反而接連來了幾個要我簽字同意接收,有些跟本我都沒有察覺,就進來了——文化館做為一個養老單位,倒是很多官太太或者親朋好友的首選地方。我感到無比的沮喪,我覺得,我要是再做上一年半載的館長的話,我會瘋掉的。再加上由於房改,自己買下單位三間房子後,債務徒然增多了3萬元,一直還了兩年也還不到2000元,那時候我的月工資是450元,朱枸夫人下崗,上有老下有幼,我覺得再這樣下去的話,也許十年後也未必能還通所有的債務,連過日子也要勒緊褲帶。我陷入了空前的迷惘。
我的幾個朋友也是處在同樣的處境。有一段時間,我們甚至商議做點生意,我們三個大男人,李拓先生和陳達生先生,就開了一家露天冰花攤,名字就叫做藍方格冰花城,賣啤酒、賣冰花,賣田螺。我們每人投資了1000多塊錢,租來各種用具,沒辦任何的手續就開張了。但第一天就被防疫站的正直人士沒收了半桶冰花,後經交涉,答應緩後辦理手續後才得開業,幸得一幫朋友幫趁,也不至於門可羅雀。但由於人手不夠,加上不善經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倒閉了,血本無歸。後來我還嚐試過其它的小生意,均沒成功。我還試過寫書,有人約寫一本30萬字的武俠小說:廣東武林十虎之蘇乞兒,在收了人家的幾千塊錢定金後,我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寫了20來天,完稿,但最後不了了之。至今稿件還在手上,我覺得寫得還是不錯的。
在往後的日子裏,很多年輕人在述說自己初出茅廬的經曆,他們無不經過一個適應、掙紮、失望的過程。能夠一路順風的,我沒有見過。也許,朱枸的經曆對比於一些朋友來說,還是比較幸運的,我隻是想說:在這樣的日子裏,幾乎每個人都要經曆這樣的一個階段,都要麵對現實,這就是殘酷的人生,他是不會跟隨你的意願去走的,往往你的希望越大,希望也就越大。
我知道,像我這樣性格和這樣社會背景的人,當官是一條死路。自己也沒本錢,也沒有經商頭腦,做生意也是必死無疑。2000年春季,我盟生退意,這是我們縣第一個辭職的正職領導,而且是競選上任的,在單位和組織部門引起了強烈的震動。他們紛紛了解原因,這裏麵還有很多原因,我不願說出來,以免有些人看了老羞成怒。同時,我決定離開單位,到外麵發展,於是我報考了南寧晚報主辦的《八桂都市報》,並被錄用。再加上廣西簽約作家啟動,我順利簽約,於是我來到了南寧,結束了我的一段艱難卓絕的日子
直到2015年,我原來一起睡地鋪的兄弟才說,其實,這些年我就像一隻鳥兒,在樹枝上飛來飛去,看見哪個果子書熟了,就飛過去吃一口,但實際上什麽都吃不上,就那麽一直飛來飛去——這讓我想起那個跑來跑去的和尚,在此起彼伏的鍾聲裏疲於奔命,最後餓死在奔波的道路上。
而他,一直沉這基層十幾年,現在是一個市的常委。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職場裏,耐得住寂寞,吃得苦,不要“好高鶩遠”,”這山望著那山高”,遲早會成功的。
否則,什麽是“心比天高,命似紙薄”?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