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好男人朱枸足不出戶,連星期天都一直在家休息。期間,朱枸先生就在家跟幾個同樣落魄的朋友一不小心又喝高了。現在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還有點暈乎的感覺,想到什麽就寫什麽,這些文字就權當是喝酒的副產品吧。
這麽多年,喝了不少酒,有自個兒喝悶酒的,有奉領導之命對別人勸酒的,有被人當成領導勸(灌)酒的,有幾個朋友喝著樂的,有一般性的應酬的,有跟農民朋友用大碗喝的,有蹲在大街上大排檔喝的,也在正式宴會,需要穿戴整齊才能喝的,但更多的時候是應酬性的喝酒。直喝得血壓升高、頭腦發昏,身體變垮,感觸很多,其中一個最深的就是:從一個人喝酒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說的是李白豪放之氣,讓好多羨煞不已。武鬆“三碗一過崗”展現了他的英雄氣概,“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於是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這些都是豁達之人,我輩隻能緬懷了。
喝酒最常見的場合就是,宴席上,賓主都坐定了,然後主人舉起酒杯,開個祝酒詞,也叫開場白,我們多叫剪彩。第一杯都習慣喝完——領導都說,第一杯大家都幹了,以後的隨意!其實第一杯是試探各人的酒量,有些人“咕”地就幹了——豪爽,有些人像喝的是毒鼠強、ddt,但都喝完了——老實但不痛快,有的人就淺嚐輒止,偷偷地放下了酒杯——滑頭,又些人一再聲明不能喝酒:高血壓、心髒病、香港腳……但除非你是領導,這杯你是不能幸免的,於是拿出電影裏女**員的精神,幹了——實在。
然後,就是一輪輪無休止的敬酒了。碰上好鬥的領導,一般來說,這酒席能不能熱鬧,就看領導,如果領導都不喜歡喝酒的,或者不讚成喝酒的,那就熱鬧不起來。如果是領導特意要把酒桌搞活,或者抱有某種目的,那麽,事先安排好的高手就開始輪番出動了,目標當然就是對方的領導,做一杯,右一杯,讓對方的領導隻有招架之力,無法還手,對方領導的手下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於是也主動出擊,向主方的領導敬酒,於是,杯籌盞錯,菜還沒上完,一場混戰就開始了。什麽“回敬”、“互敬”、“代飲”、“罰酒”等名堂紛紛上桌,酒量差又沒有策略的人,不到半程就搖搖欲倒了,偏偏半醉的人已經對酒精開始麻木,在酒的刺激下,開始新一輪的戰鬥。
這個時候,每個人就開始露出本性來了,眾多的“敬酒辭”開始粉墨登場,理由也是五花八門,令人昏頭轉向。什麽“感情深,一口捫,感情好,喝得著,感情厚,喝不夠”,什麽“屁股一抬,喝了重來”,一些人甚至說:“我都敬你三杯了,你總得回敬我一杯吧?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啊?”話說到這個份上,你還能厚著臉皮說不喝了?好!死了也要回敬你幾杯,你敬我三杯是嗎?我回敬你六杯!全都亂了方寸。這個時候,如果得一個女將出陣,那就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有一次,朱枸先生到一個市采訪,晚上喝酒的時候,來了兩個字稱少數民族的姑娘,一上場就“按少數民族規矩”白喝了四杯,然後什麽“交杯酒”啦,“交頸酒”啦、“交心酒”啦,一輪下來,朱枸先生不敵,溜之大吉。更有一個女孩,拿起酒杯,“咕”地先幹了,然後盯著你:“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我給領導敬杯酒,領導不喝嫌我醜!”罷了,罷了,都喝了!然後,黃段子開始出馬,當成喝酒佐料,女孩子敬酒就說“領導在上我在下,您說來幾下來幾下”。總之,亂七八糟,酒場變成了一個戰場。
這個時候,有四種人最為活躍,一是頻頻找人碰杯,不管是對方的領導還是手下,拉到就喝,特別是得到領導的授權後,更是賣力,大有不把對方喝倒、自己喝死不罷休的態勢。這種人最會看領導的眼色行事,屬於那些見風使舵的人。一種是專門對女人敬酒,而且特別勤快,這一般都是有點身份的人人。老是想跟女孩子套近乎,即使在酒桌上也不放過。也許他在潛意思上並不是想得到這女人,但他能夠從敬酒中得到一種快感,特別是看到對方酒過三巡,媚態百生的時候,心裏麵有說不出的受用。第三種人是最為可惡的,他不喝酒,但是他拚命勸別人喝酒,倒酒倒得像風車似的,非要把你們全部都放倒了不可。施展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朱枸先生你真酒量真好,這杯酒你一口就能喝了。或者說:你看,你看,人家王二麻子都喝了,你朱枸先生怎麽耍賴不喝啊?騮馬拍須、挑撥離間,就是想看熱鬧。這種人有領導,也有一直在外旁觀的一般群眾,他們總是等待時機,相準機會,然後出擊,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人,在現實上也是這樣,他們功於心計,不露聲色,說得難聽的,就是有點陰險。第四種就是幾杯黃湯下肚後,牢騷怪話就藏不住話了,開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從天文地理,到反腐倡廉;從政治學習,到黃色笑話;從拍領導的肩膀,到拉小姐(服務員)的手,同時也把自己說得是曠世奇才,無所不能,不知天高地厚。很多錯話、很多錯事就是在這時候發生的。這種人最多,屬於那種自覺懷才不遇,一肚子牢騷的人。當然,也有一些沒有腸肚的人,老實把交,在戰場上沒有一點防備之心,酒來就喝,三下兩除二就被放到沙發睡覺去也。但也有不勝酒力時就明確拒絕,誓死不喝而得罪人的。這在現實中都是老實巴交的人,往往也是單位的老黃牛,工作的主力——但是,一般我們在酒桌上很難見到他,因為領導不喜歡叫這樣的部下去參加宴會。
其實上,這種宴席是非常乏味的,如果喝酒,還是要找幾個朋友出來喝,大家沒有什麽負擔,不必擔心說錯什麽話,想喝就喝,想喝多少就多少,那真是愜意——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朋友喝酒,多是有什麽不順心的事(沒事你喝什麽酒啊),於是,喝著喝著,大家述說著心事,無數憂鬱湧上心頭。俗話說,借酒銷愁愁更愁,於是繼續喝酒,就把憂愁事當成下酒料喝了,事實上,朋友喝酒是最容易醉的。試想想,在酒精的作用下,大家漸入醉態,直喝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個個將脖子脹得老大,吆喝著:“來,飲勝”、“快喝,你留那麽多,想養魚啊”——這有看出一個人的個性來了:有些人大家都知道他是能喝的,他偏不喝,這種人多是有地位一點的人;有些人不能喝的,偏偏就被往死裏灌,這種人不是酒鬼,就是心情不好,或者求朋友辦事。好不容易散場了,該買單了——又看出一個人的個性來了,這時候,如果事先說好誰買單的還好,他多不會賴;要是大家碰巧湊到一起的,如果也碰巧有豪爽的朋友在的話,那還好辦,否則就壞了,這時候,有人走就開溜了焉,有人上廁所焉,有人打電話焉,有人才喝兩三杯,做大醉狀焉,有人顧左右而言他焉,就看最後誰沒沉得住氣了!當然也會有意外驚喜,有一回,該朱枸先生買的單,剛想叫小姐買單。一個家夥“飲大”了,站起來叫道:“今晚我買單,誰不給我買單我跟誰急!”哈哈!
現在朱枸先生不能喝了,朱枸夫人嚴禁喝酒。當然,明地裏不喝,但偷偷還是喝一點的。啤酒,半杯,碰上好朋友多的也喝一兩杯,但絕不會喝醉了。英國首相布萊爾說過一句這樣的話:“一個人年輕的時候要是保守黨就太沒有心肝;但一個人成年以後還是自由黨他就太欠成熟。”我則認為:“一個人要是在年輕的時候都不喝酒,那就太沒心肝;但一個人到成年了(老了)還往死裏喝他就太欠成熟”。
唉,按照朱枸先生的酒量,那真是英雄寂寞啊!所以,讀者到時候請我喝酒,千萬不要讓朱枸夫人聽見,我們偷偷出去,****幾杯!
這麽多年,喝了不少酒,有自個兒喝悶酒的,有奉領導之命對別人勸酒的,有被人當成領導勸(灌)酒的,有幾個朋友喝著樂的,有一般性的應酬的,有跟農民朋友用大碗喝的,有蹲在大街上大排檔喝的,也在正式宴會,需要穿戴整齊才能喝的,但更多的時候是應酬性的喝酒。直喝得血壓升高、頭腦發昏,身體變垮,感觸很多,其中一個最深的就是:從一個人喝酒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說的是李白豪放之氣,讓好多羨煞不已。武鬆“三碗一過崗”展現了他的英雄氣概,“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於是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這些都是豁達之人,我輩隻能緬懷了。
喝酒最常見的場合就是,宴席上,賓主都坐定了,然後主人舉起酒杯,開個祝酒詞,也叫開場白,我們多叫剪彩。第一杯都習慣喝完——領導都說,第一杯大家都幹了,以後的隨意!其實第一杯是試探各人的酒量,有些人“咕”地就幹了——豪爽,有些人像喝的是毒鼠強、ddt,但都喝完了——老實但不痛快,有的人就淺嚐輒止,偷偷地放下了酒杯——滑頭,又些人一再聲明不能喝酒:高血壓、心髒病、香港腳……但除非你是領導,這杯你是不能幸免的,於是拿出電影裏女**員的精神,幹了——實在。
然後,就是一輪輪無休止的敬酒了。碰上好鬥的領導,一般來說,這酒席能不能熱鬧,就看領導,如果領導都不喜歡喝酒的,或者不讚成喝酒的,那就熱鬧不起來。如果是領導特意要把酒桌搞活,或者抱有某種目的,那麽,事先安排好的高手就開始輪番出動了,目標當然就是對方的領導,做一杯,右一杯,讓對方的領導隻有招架之力,無法還手,對方領導的手下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於是也主動出擊,向主方的領導敬酒,於是,杯籌盞錯,菜還沒上完,一場混戰就開始了。什麽“回敬”、“互敬”、“代飲”、“罰酒”等名堂紛紛上桌,酒量差又沒有策略的人,不到半程就搖搖欲倒了,偏偏半醉的人已經對酒精開始麻木,在酒的刺激下,開始新一輪的戰鬥。
這個時候,每個人就開始露出本性來了,眾多的“敬酒辭”開始粉墨登場,理由也是五花八門,令人昏頭轉向。什麽“感情深,一口捫,感情好,喝得著,感情厚,喝不夠”,什麽“屁股一抬,喝了重來”,一些人甚至說:“我都敬你三杯了,你總得回敬我一杯吧?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啊?”話說到這個份上,你還能厚著臉皮說不喝了?好!死了也要回敬你幾杯,你敬我三杯是嗎?我回敬你六杯!全都亂了方寸。這個時候,如果得一個女將出陣,那就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有一次,朱枸先生到一個市采訪,晚上喝酒的時候,來了兩個字稱少數民族的姑娘,一上場就“按少數民族規矩”白喝了四杯,然後什麽“交杯酒”啦,“交頸酒”啦、“交心酒”啦,一輪下來,朱枸先生不敵,溜之大吉。更有一個女孩,拿起酒杯,“咕”地先幹了,然後盯著你:“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我給領導敬杯酒,領導不喝嫌我醜!”罷了,罷了,都喝了!然後,黃段子開始出馬,當成喝酒佐料,女孩子敬酒就說“領導在上我在下,您說來幾下來幾下”。總之,亂七八糟,酒場變成了一個戰場。
這個時候,有四種人最為活躍,一是頻頻找人碰杯,不管是對方的領導還是手下,拉到就喝,特別是得到領導的授權後,更是賣力,大有不把對方喝倒、自己喝死不罷休的態勢。這種人最會看領導的眼色行事,屬於那些見風使舵的人。一種是專門對女人敬酒,而且特別勤快,這一般都是有點身份的人人。老是想跟女孩子套近乎,即使在酒桌上也不放過。也許他在潛意思上並不是想得到這女人,但他能夠從敬酒中得到一種快感,特別是看到對方酒過三巡,媚態百生的時候,心裏麵有說不出的受用。第三種人是最為可惡的,他不喝酒,但是他拚命勸別人喝酒,倒酒倒得像風車似的,非要把你們全部都放倒了不可。施展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朱枸先生你真酒量真好,這杯酒你一口就能喝了。或者說:你看,你看,人家王二麻子都喝了,你朱枸先生怎麽耍賴不喝啊?騮馬拍須、挑撥離間,就是想看熱鬧。這種人有領導,也有一直在外旁觀的一般群眾,他們總是等待時機,相準機會,然後出擊,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人,在現實上也是這樣,他們功於心計,不露聲色,說得難聽的,就是有點陰險。第四種就是幾杯黃湯下肚後,牢騷怪話就藏不住話了,開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從天文地理,到反腐倡廉;從政治學習,到黃色笑話;從拍領導的肩膀,到拉小姐(服務員)的手,同時也把自己說得是曠世奇才,無所不能,不知天高地厚。很多錯話、很多錯事就是在這時候發生的。這種人最多,屬於那種自覺懷才不遇,一肚子牢騷的人。當然,也有一些沒有腸肚的人,老實把交,在戰場上沒有一點防備之心,酒來就喝,三下兩除二就被放到沙發睡覺去也。但也有不勝酒力時就明確拒絕,誓死不喝而得罪人的。這在現實中都是老實巴交的人,往往也是單位的老黃牛,工作的主力——但是,一般我們在酒桌上很難見到他,因為領導不喜歡叫這樣的部下去參加宴會。
其實上,這種宴席是非常乏味的,如果喝酒,還是要找幾個朋友出來喝,大家沒有什麽負擔,不必擔心說錯什麽話,想喝就喝,想喝多少就多少,那真是愜意——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朋友喝酒,多是有什麽不順心的事(沒事你喝什麽酒啊),於是,喝著喝著,大家述說著心事,無數憂鬱湧上心頭。俗話說,借酒銷愁愁更愁,於是繼續喝酒,就把憂愁事當成下酒料喝了,事實上,朋友喝酒是最容易醉的。試想想,在酒精的作用下,大家漸入醉態,直喝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個個將脖子脹得老大,吆喝著:“來,飲勝”、“快喝,你留那麽多,想養魚啊”——這有看出一個人的個性來了:有些人大家都知道他是能喝的,他偏不喝,這種人多是有地位一點的人;有些人不能喝的,偏偏就被往死裏灌,這種人不是酒鬼,就是心情不好,或者求朋友辦事。好不容易散場了,該買單了——又看出一個人的個性來了,這時候,如果事先說好誰買單的還好,他多不會賴;要是大家碰巧湊到一起的,如果也碰巧有豪爽的朋友在的話,那還好辦,否則就壞了,這時候,有人走就開溜了焉,有人上廁所焉,有人打電話焉,有人才喝兩三杯,做大醉狀焉,有人顧左右而言他焉,就看最後誰沒沉得住氣了!當然也會有意外驚喜,有一回,該朱枸先生買的單,剛想叫小姐買單。一個家夥“飲大”了,站起來叫道:“今晚我買單,誰不給我買單我跟誰急!”哈哈!
現在朱枸先生不能喝了,朱枸夫人嚴禁喝酒。當然,明地裏不喝,但偷偷還是喝一點的。啤酒,半杯,碰上好朋友多的也喝一兩杯,但絕不會喝醉了。英國首相布萊爾說過一句這樣的話:“一個人年輕的時候要是保守黨就太沒有心肝;但一個人成年以後還是自由黨他就太欠成熟。”我則認為:“一個人要是在年輕的時候都不喝酒,那就太沒心肝;但一個人到成年了(老了)還往死裏喝他就太欠成熟”。
唉,按照朱枸先生的酒量,那真是英雄寂寞啊!所以,讀者到時候請我喝酒,千萬不要讓朱枸夫人聽見,我們偷偷出去,****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