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6年1月17日)聽到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我的高中同學廖君去世了,他生前曾是我的同桌,好友。這是一年來我聽到的關於高中同學的第二個噩耗,將近一年前,我的另一個高中同學陳君離世,年僅46歲。
至今,我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和工作以後生前與我關係密切的人,已有10多人辭世,年齡在25—46不等。10多年前,我想給北京“中國財經報”的一個初中同學打電話。他是上世紀80年代的名校研究生,鳳毛麟角,注定以後出類拔萃、前途無量的。可是他卻離世了,讓人握腕歎息。痛定思痛,我至少有四個體會:
第一,人生不會重來。之前,我的同事曾奔忙於各地采訪,那時候“過勞死”的現象十分普遍,且死去的多是各地市辦公室30多40歲的年輕人,她要寫一篇文章呼籲一下關注健康。隻是,這時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這個年紀了,歲月不等人,或者是官不夠大,錢不夠多,無法在老師同學、親朋好友那裏交差;也許是物化造人,我們為生活苦苦打拚,隨波逐流,都想拚命、博一搏。“健康無價”、“健康是最大的財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人放在心上。
第二,沒有任何人是不可替代的。在單位,在社會,一個人無關緊要,可有可無,但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一個人就是全部,是天,人沒有了,天就塌了。地球不會因為誰死亡就停止。人不在了,馬上就有人代替,不必把自己看得很重,如何場合都不要爭強好勝,累生累死地工作,也不要諱忌求醫,病從淺中醫,切記。網上流傳工地的一張安全警示牌,上書“一旦發生事故,別人睡你老婆,花你存款,打你孩子”等字樣,被稱最狠標語。人生就是這樣。
第三,想好就去做(當然不是作奸犯科的壞事)。沒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麽事,如果想著要幹什麽事情,那現在就做吧,有時侯,要做的事情會不等人;有時侯,也等不到哪一天。我最佩服的人是劉兄,他是我在《八桂都市報》時的好朋友,曾經同居一室。2010年初,46歲的他居然辭掉了工作了10年的編輯,到一個沒有水沒有電的山上養雞、放羊,三年後,為了圓一個夢,他又到泰國做了一年中文老師,如今,他51歲了,又回來繼續上山養牛了——青山綠水,世外桃源,那一直是我的夢想啊。北大教師王青鬆和他的愛人、同事張梅,從這個世界消失了十幾年,上世紀90年代初拋下一切,遁入深山,尋找他們心中的“桃花源”。這種陶淵明式“悠悠見南山”的淡泊,又有誰能做到?
第四一切都是命,去年,年僅33歲的,在“中國好歌手”中耀眼奪目的、登上春晚,以一曲《天耀中華》而家喻戶曉的姚貝娜因乳腺癌複發去世。她的父親姚峰表示,女兒生前並未抱怨,還曾笑著說,“這一切都是命啊!”是啊,有錢有權有關係,我們都不及商界巨子王均瑤、國嘴羅京、演員和歌手梅豔芳。他們都無法幸免。有時候真是“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是命,咱也不躲,也躲不過。隻是“一屋宅二命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我們也要奮鬥。
2014年五一勞動節,高中同學畢業28周年聚會,廖君還跟我說起一些往事,如今,那情景還曆曆在目,他就魂歸天國了。這個世界,就這麽殘酷。珍惜,珍惜,其實道理很簡單,誰都知道,但我們依然如故,聽之任之。唐代杜牧《阿房宮賦》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很多時候我們都重蹈覆轍。
電腦裏,李林用聲嘶力竭的聲音唱歌曲《輸了你,贏得全世界又如何?》: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曾渴望的夢想/我永遠不會懂/我失去你/贏了一切卻依然如此冷清。是的,輸了健康,輸了生命,縱使我贏得全世界又如何?生命真的很脆弱。
至今,我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和工作以後生前與我關係密切的人,已有10多人辭世,年齡在25—46不等。10多年前,我想給北京“中國財經報”的一個初中同學打電話。他是上世紀80年代的名校研究生,鳳毛麟角,注定以後出類拔萃、前途無量的。可是他卻離世了,讓人握腕歎息。痛定思痛,我至少有四個體會:
第一,人生不會重來。之前,我的同事曾奔忙於各地采訪,那時候“過勞死”的現象十分普遍,且死去的多是各地市辦公室30多40歲的年輕人,她要寫一篇文章呼籲一下關注健康。隻是,這時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這個年紀了,歲月不等人,或者是官不夠大,錢不夠多,無法在老師同學、親朋好友那裏交差;也許是物化造人,我們為生活苦苦打拚,隨波逐流,都想拚命、博一搏。“健康無價”、“健康是最大的財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人放在心上。
第二,沒有任何人是不可替代的。在單位,在社會,一個人無關緊要,可有可無,但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一個人就是全部,是天,人沒有了,天就塌了。地球不會因為誰死亡就停止。人不在了,馬上就有人代替,不必把自己看得很重,如何場合都不要爭強好勝,累生累死地工作,也不要諱忌求醫,病從淺中醫,切記。網上流傳工地的一張安全警示牌,上書“一旦發生事故,別人睡你老婆,花你存款,打你孩子”等字樣,被稱最狠標語。人生就是這樣。
第三,想好就去做(當然不是作奸犯科的壞事)。沒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麽事,如果想著要幹什麽事情,那現在就做吧,有時侯,要做的事情會不等人;有時侯,也等不到哪一天。我最佩服的人是劉兄,他是我在《八桂都市報》時的好朋友,曾經同居一室。2010年初,46歲的他居然辭掉了工作了10年的編輯,到一個沒有水沒有電的山上養雞、放羊,三年後,為了圓一個夢,他又到泰國做了一年中文老師,如今,他51歲了,又回來繼續上山養牛了——青山綠水,世外桃源,那一直是我的夢想啊。北大教師王青鬆和他的愛人、同事張梅,從這個世界消失了十幾年,上世紀90年代初拋下一切,遁入深山,尋找他們心中的“桃花源”。這種陶淵明式“悠悠見南山”的淡泊,又有誰能做到?
第四一切都是命,去年,年僅33歲的,在“中國好歌手”中耀眼奪目的、登上春晚,以一曲《天耀中華》而家喻戶曉的姚貝娜因乳腺癌複發去世。她的父親姚峰表示,女兒生前並未抱怨,還曾笑著說,“這一切都是命啊!”是啊,有錢有權有關係,我們都不及商界巨子王均瑤、國嘴羅京、演員和歌手梅豔芳。他們都無法幸免。有時候真是“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是命,咱也不躲,也躲不過。隻是“一屋宅二命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我們也要奮鬥。
2014年五一勞動節,高中同學畢業28周年聚會,廖君還跟我說起一些往事,如今,那情景還曆曆在目,他就魂歸天國了。這個世界,就這麽殘酷。珍惜,珍惜,其實道理很簡單,誰都知道,但我們依然如故,聽之任之。唐代杜牧《阿房宮賦》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很多時候我們都重蹈覆轍。
電腦裏,李林用聲嘶力竭的聲音唱歌曲《輸了你,贏得全世界又如何?》: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曾渴望的夢想/我永遠不會懂/我失去你/贏了一切卻依然如此冷清。是的,輸了健康,輸了生命,縱使我贏得全世界又如何?生命真的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