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3年),國家版權局在其官網上發布《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其中擬將原創作品的版稅率提高到5%-15%,原創作品的基本稿酬標準則提高到每千字100-500元。這比1999年出台的《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其中規定原創作品的基本稿酬標準是每千字30-100元,版稅率為3%-10%好得多了。不過,800元的稿酬所得稅起征點過低。
關於稿費這個話題的文章我們已經讀得太多了,現在朱枸先生再來湊這個熱鬧,就有些混稿費的嫌疑(幸好在網上發貼是沒有稿費的),但仍是忍不住想說。原因隻是好友小月日前收到一筆稿費,答應請朱枸先生喝兩杯馬尿,很感親切,很是期待。
初次領稿費是讀大二的時候(1990年),那時候文章發得多些,而且多是一些有分量的文章,也有過中篇小說發頭條的,稿費多的有三五百塊,少的也有十塊八錢的,這對於一個每月靠家裏寄40塊錢也足夠開銷的大學生來說,恍若巨款。因而到領稿費時,四處嚷嚷,唯恐天下不知。
出來工作,我依然以原來的心態去郵電局領稿費,有一次,一篇散文的稿費是22塊錢,匯單上寫的卻是朱枸先生的筆名。郵電小姐一看,與身份證不符,兩眼發白,丟將出來,喝道:名字不對!我連忙解釋說那是筆名,領的是稿費,我有證明。小姐生氣了,喝道;什麽筆名稿費的,一二十塊錢,快出去,別擋了後麵的人!在後麵的人聽了,都一起探過頭來,大概都想看看,改革開放都十幾年了,現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居然還有領這麽一點匯款的人。自己不禁臉上一熱,仿佛那不是在領錢,而是在偷錢,趕快鑽了出去。
從那時候起,如果是數目不大的匯單,我是不敢冒然光顧郵電局了,許多同行也有同感,去一次郵電局領那麽一點錢,有時候身上的雞皮疙瘩會比鈔票還大。不但是去領匯單對臉皮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有時就是收到匯單也會有些膽戰心驚。有一次,我收到了一筆稿費,也就是三、四十塊錢的,匯單放在辦公室裏,引得一片噓籲聲。看見了的人都說,我以為他寫文章發財了,就這麽一點錢,還不夠他買墨水呢!虧他還那麽拚命!那神情就象朱枸先生全副武裝、挖空心思地去搶錢,卻又沒搶到大錢,隻掠得三、五塊,結果卻是給警察抓到了,還被判了重刑一樣!真是稿費好比膽子小,臉皮更比匯單薄!
當然也有高稿費的,那是在以前。魯迅先生,1913年,他用文言寫的第一篇小說《懷舊》發表在當時稿費優厚的《小說月報》上,五千字的小說得稿費大洋五塊,平均千字一元(那時小家小戶的每月塊把錢日子就能過下去)。魯迅後來為《申報》“自由談”撰稿,一篇千字文稿費竟開到八十大洋,折合大米數十擔,連主編史量才每次簽發稿費時手都要發抖。但到了這個年代,說起稿費,嘿嘿!羅馬尼亞著名小說家康斯坦丁感歎說:現在是羅馬尼亞文學的宭迫時代,先前一篇小說可以買一輛汽車,後來隻能買一個輪胎,現在要賣掉汽車才能出小說——中國文學又何嚐不是如此。
據說,美國全國發行刊物千字稿費750至2000美元,《紐約時報》千字文章稿費2000多美元,即4800元至12800元;歐洲報刊千字人民幣為四、五千元。而中國國家級報刊稿費千字100元人民幣左右,“低稿酬幾乎消滅了自由撰稿人這個重要行業”。據稱,即便是作家富豪榜常客的童話大王鄭淵潔,早在2009年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抱怨中國作家稿酬過低。現在有很多在網站上寫作的人,據說每年拿稿費上千萬元,我曾聽說過,但沒見過。
雖然稿費是如此之低,但大多還不能保證收到。如果你給報刊寫過稿子,都會有過被拖欠稿費的經曆,碰到這樣的事情,朱枸先生斷然是一聲歎息,無可奈何。(不過,我有一個朋友,他在這方麵的表現得就與我截然不同,一旦他沒有收到稿費,無論多少,他也敢寫信去索要,真讓我高山仰止!)而且,對一些小數目的稿費單,我還不敢拿去兌錢,到了現在,我抽屜裏麵積累下來十幾張自己不敢去領的匯單,最多的一張是28塊錢,最少的一張是中國版權會轉來的,一家雜誌(中外婦女文摘)轉載我一篇一千多字的散文,轉載費居然是三塊六毛大洋。到了後來,我就幹脆不寫短的文章了。
文章越來越不值錢了,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作家能使許多人崇拜的年代已經是無可奈何花落去。許多認識我的朋友問道,朱枸先生,你寫文章能賺多少錢?這個問題實在是讓人難以回答,“文人莫問稿費,女人莫問年齡”,隻好支吾著說:那隻是一種愛好,比如說你喜歡跳舞、照相、泡妞什麽的,你又能夠賺多少錢?實際上,寫文章也隻能是一種愛好,靠寫文章發財的是極少數,我身邊一個都沒有。這實際上也不是寫手們的追求。但是如果寫文章是一種樂趣,發表文章了是一種喜悅,到了領稿費的時候卻是一臉尷尬,那實在是讓人無奈。
想起以前,朱枸先生也曾辦著一個內部刊物,無奈來稿比朱枸先生腰包裏的銅板還少,所以一到出版,就四處逼朋友來寫稿,等到寄稿費的時候,也實在替他們捏一把汗,為了那麽一點根本不夠買一瓶安定片和降壓靈的錢,讓他們有可能被有意或無意地奚落一番,還有勞大駕讓他們移玉步到郵局尷尬一回,實際上是一種罪過!在這裏,我要向被我“忽悠”的那些兄弟姐妹們致以崇高的歉意。
在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對於一個“清高”的文人來說,領那麽一點點稿費,確實會一臉羞愧。因此,現在朱枸先生給一些報刊寫稿的時候,如果該單位的稿費是通過銀行帳戶匯款,多少我都照單全收。要是通過郵局匯款的,數目太少的隻好忍痛割愛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愛他,請送她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請送她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地獄。其實也可以這樣說:編輯們,如果你愛我,請發表我的文章,因為我會高興;如果你恨我,請給我寄來一點點稿費,讓我尷尬和為難。
關於稿費這個話題的文章我們已經讀得太多了,現在朱枸先生再來湊這個熱鬧,就有些混稿費的嫌疑(幸好在網上發貼是沒有稿費的),但仍是忍不住想說。原因隻是好友小月日前收到一筆稿費,答應請朱枸先生喝兩杯馬尿,很感親切,很是期待。
初次領稿費是讀大二的時候(1990年),那時候文章發得多些,而且多是一些有分量的文章,也有過中篇小說發頭條的,稿費多的有三五百塊,少的也有十塊八錢的,這對於一個每月靠家裏寄40塊錢也足夠開銷的大學生來說,恍若巨款。因而到領稿費時,四處嚷嚷,唯恐天下不知。
出來工作,我依然以原來的心態去郵電局領稿費,有一次,一篇散文的稿費是22塊錢,匯單上寫的卻是朱枸先生的筆名。郵電小姐一看,與身份證不符,兩眼發白,丟將出來,喝道:名字不對!我連忙解釋說那是筆名,領的是稿費,我有證明。小姐生氣了,喝道;什麽筆名稿費的,一二十塊錢,快出去,別擋了後麵的人!在後麵的人聽了,都一起探過頭來,大概都想看看,改革開放都十幾年了,現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居然還有領這麽一點匯款的人。自己不禁臉上一熱,仿佛那不是在領錢,而是在偷錢,趕快鑽了出去。
從那時候起,如果是數目不大的匯單,我是不敢冒然光顧郵電局了,許多同行也有同感,去一次郵電局領那麽一點錢,有時候身上的雞皮疙瘩會比鈔票還大。不但是去領匯單對臉皮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有時就是收到匯單也會有些膽戰心驚。有一次,我收到了一筆稿費,也就是三、四十塊錢的,匯單放在辦公室裏,引得一片噓籲聲。看見了的人都說,我以為他寫文章發財了,就這麽一點錢,還不夠他買墨水呢!虧他還那麽拚命!那神情就象朱枸先生全副武裝、挖空心思地去搶錢,卻又沒搶到大錢,隻掠得三、五塊,結果卻是給警察抓到了,還被判了重刑一樣!真是稿費好比膽子小,臉皮更比匯單薄!
當然也有高稿費的,那是在以前。魯迅先生,1913年,他用文言寫的第一篇小說《懷舊》發表在當時稿費優厚的《小說月報》上,五千字的小說得稿費大洋五塊,平均千字一元(那時小家小戶的每月塊把錢日子就能過下去)。魯迅後來為《申報》“自由談”撰稿,一篇千字文稿費竟開到八十大洋,折合大米數十擔,連主編史量才每次簽發稿費時手都要發抖。但到了這個年代,說起稿費,嘿嘿!羅馬尼亞著名小說家康斯坦丁感歎說:現在是羅馬尼亞文學的宭迫時代,先前一篇小說可以買一輛汽車,後來隻能買一個輪胎,現在要賣掉汽車才能出小說——中國文學又何嚐不是如此。
據說,美國全國發行刊物千字稿費750至2000美元,《紐約時報》千字文章稿費2000多美元,即4800元至12800元;歐洲報刊千字人民幣為四、五千元。而中國國家級報刊稿費千字100元人民幣左右,“低稿酬幾乎消滅了自由撰稿人這個重要行業”。據稱,即便是作家富豪榜常客的童話大王鄭淵潔,早在2009年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抱怨中國作家稿酬過低。現在有很多在網站上寫作的人,據說每年拿稿費上千萬元,我曾聽說過,但沒見過。
雖然稿費是如此之低,但大多還不能保證收到。如果你給報刊寫過稿子,都會有過被拖欠稿費的經曆,碰到這樣的事情,朱枸先生斷然是一聲歎息,無可奈何。(不過,我有一個朋友,他在這方麵的表現得就與我截然不同,一旦他沒有收到稿費,無論多少,他也敢寫信去索要,真讓我高山仰止!)而且,對一些小數目的稿費單,我還不敢拿去兌錢,到了現在,我抽屜裏麵積累下來十幾張自己不敢去領的匯單,最多的一張是28塊錢,最少的一張是中國版權會轉來的,一家雜誌(中外婦女文摘)轉載我一篇一千多字的散文,轉載費居然是三塊六毛大洋。到了後來,我就幹脆不寫短的文章了。
文章越來越不值錢了,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作家能使許多人崇拜的年代已經是無可奈何花落去。許多認識我的朋友問道,朱枸先生,你寫文章能賺多少錢?這個問題實在是讓人難以回答,“文人莫問稿費,女人莫問年齡”,隻好支吾著說:那隻是一種愛好,比如說你喜歡跳舞、照相、泡妞什麽的,你又能夠賺多少錢?實際上,寫文章也隻能是一種愛好,靠寫文章發財的是極少數,我身邊一個都沒有。這實際上也不是寫手們的追求。但是如果寫文章是一種樂趣,發表文章了是一種喜悅,到了領稿費的時候卻是一臉尷尬,那實在是讓人無奈。
想起以前,朱枸先生也曾辦著一個內部刊物,無奈來稿比朱枸先生腰包裏的銅板還少,所以一到出版,就四處逼朋友來寫稿,等到寄稿費的時候,也實在替他們捏一把汗,為了那麽一點根本不夠買一瓶安定片和降壓靈的錢,讓他們有可能被有意或無意地奚落一番,還有勞大駕讓他們移玉步到郵局尷尬一回,實際上是一種罪過!在這裏,我要向被我“忽悠”的那些兄弟姐妹們致以崇高的歉意。
在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對於一個“清高”的文人來說,領那麽一點點稿費,確實會一臉羞愧。因此,現在朱枸先生給一些報刊寫稿的時候,如果該單位的稿費是通過銀行帳戶匯款,多少我都照單全收。要是通過郵局匯款的,數目太少的隻好忍痛割愛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愛他,請送她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請送她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地獄。其實也可以這樣說:編輯們,如果你愛我,請發表我的文章,因為我會高興;如果你恨我,請給我寄來一點點稿費,讓我尷尬和為難。